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气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材料与方法
按照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所有报告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的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冷藏送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对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 g M抗体。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效期内使用。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完成检验。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中学共有7个初中班,学生490人,其中383人学生是走读生,108人学生为住校生。学生来源于4个乡镇。
2.2流行特征 首例病例为4月14日发病,当天共3例;15日4例;16日7例;17日为发病高峰,发病14例;18日2例;19日为6例,共累计报告36例疑似病例,整个流行历时10天。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中三年级五、六两个班。男生19例,女生17例。病例家庭地址分布在4个乡镇的19个自然村。其中,刘楼镇22例,王店镇10例,小井乡3例、长兴乡1例。36例患者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接种记录不详。首发病例因发热和出现皮疹于4月18日在乡镇医院就诊,接诊医生怀疑为麻疹,立即按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首发病例在患病期间继续上课,没有在家休息,此后陆续引发其它学生发病。详见图1。
2.3控制措施 4月18日对全校学生进行检查摸底,排查疑似病例,采集病例标本、送检,隔离治疗病人,对教室、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行紫外线消毒照射,开窗通风换气。对易感人群进行风疹疫苗应急接种,共接种385人,接种率为84.62%(385/455)。
2.4实验室检查 共采集病例36份血标本,有效标本30份血清中风疹IgM抗体呈阳性,麻疹IgM抗体全部阴性。
3 讨论
风疹的危害,许多人是认识不足的。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病程短、上呼吸道炎症、发热、红色斑丘疹和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该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有发生。孕妇患风疹后能引起胎儿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可引起流产、死产,活产婴儿相当部分有单个或多个器官及功能损害,如眼、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及骨骼系统,甚至引起肝脾肿大、肝炎、间质性肺炎,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致甲状腺机能不全、生长激素缺乏等。风疹现症病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和亚临床感染儿童是风疹的传染源。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风疹在临床上与麻疹不易区分。
2003年以来,相继发生了非典、人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爆发疫情,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国务院和卫生部相继颁布政府令,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一系列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特别是 2004年修订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以下简称 《传染病防法 》 ) , 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明确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法定监督职责、内 容和 程序[1]。 2010年九月,卫生部印发了《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传染病监督中配套使用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监管对象不重视、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等原因,致使传染病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无奈和尴尬。执法相对人即使没有真正落实防控传染病的各项措施, 也得不到相应的处罚, 从而造成了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隐患,本文从传染病监督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1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内容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监管对象主要涉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工作内容主要有[2]:
1.1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并组织落实;
1.2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1.3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监督;
1.4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1.5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1.6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情况的卫生监督;
1.7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的查处;
1.8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2 传染病监督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2.1传染病监督执法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传染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传染病监督工作面广,专业性强,要求监督员要既要熟悉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又要了解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卫生监督程序。
当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工作量大,人员少,专业人员流到性大,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监督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严重制约了传染病监督工作的开展。
2.2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督存在的风险隐患
2.2.1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不健全
深圳是个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同时民办学校占的比例较大,例如深圳市坪山新区辖区共有学校24所,托幼机构26所;其中民办学校12所,占学校总数的50 %,民营托幼机构24所,占总数的92 %。通过近几年我们对学校的监督检查发现,多数民办学校、托幼机构未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未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方案,校领导对传染病防控不够重视。
2.2.2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学校是个特殊的环境,人群高度集中,学生从千家万户来,又分散到千家万户,相互传播的机会非常多,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近几年来,坪山辖区发生的传染病爆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及托幼机构,这一现象提示抓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是当前传染病防控的重点。2006年卫生部下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职责,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由于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流动大、经费不足、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影响,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因病缺课追踪、传染病早期发现及隔离、疫情报告、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不到位,使得传染病散发病例由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从而容易发展成为一次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事件。
2.2.3学校传染病监督缺乏相应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规范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多由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通知形式下达,缺乏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多数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定是警告、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这些行政处罚措施对民办学校、托幼机构缺乏约束力,且操作性不强。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发现部分民办学校及托幼机构对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改正,而卫生监督部门却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处罚,从而影响了卫生监督在社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2.4《消毒管理办法》缺乏对学校、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工作规范的条款
《消毒管理办法》第二条明确指出,消毒管理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十一条虽然有规定托幼机构应当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儿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3],但罚则却没有规定对违法行为如何进行处罚。
这样造成了我们在对学校、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时无合适的处罚法律法规,例如在检查中发现以下违法行为:学校、托幼机构未开展相应的场所及物品消毒;疾控部门对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发现监测项目不合格;学校、托幼机构在购买消毒产品时未索取厂家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批件等,一般只能要求进行整改,无法进行行政处罚。
2.3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督存在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爆发;学生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52-02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1-2]。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暴发。2011年2月26日~3月27日,河池市某中学学生中出现咳嗽、头痛、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共有69人发病,疑似为流感。根据河池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诊断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处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阶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疫情平息后的最终结案报告。
1.2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2009第二版)》[3]中的调查表和要求进行。
1.3 标本的采集: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咽拭子),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置于4℃(冰箱),并立即送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1.4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4]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5 病原学检测方法:实验室在收到标本24h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流感病毒核酸提取试剂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的RNA提取试剂;实时荧光RT-PCR试剂使用广东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在ABI7500型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37℃,25min,94℃,2min逆转录及变性反应;94℃,15s,55℃,15s,72℃,20s,5个循环;94℃,15s,55℃,35s,40个循环。结果判断:Ct值≤35.0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Ct值≤30.0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核酸阳性。
2.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校位于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在校学生共3960人,其中男生1673人,女生2283人,教职工190人。食堂工作人员45人,分为59个班,其中高一年级19个班,高二年级18个班,高三年级16个班,补习6个班;有内宿学生3000人。学校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开水,饮用水源为自来水。经调查近期该校及附近社区居民无大量家禽、猪等禽畜病死亡现象。
2.2 流行病学调查:自2011年2月26日开始,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2011年3月4日上午8:10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学校医务室疫情报告后,,经调查核实并采集4例标本送到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有3例标本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月7日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3月27日15:00时,全校有69名学生发病,此后无新增病例,病例症状轻微,以咳嗽、头痛、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少数病例有低热,所有病例在家隔离治疗,无重症病例和住院病例,4月6日所有病例均痊愈回校上课。
2.2.1 首发病例情况:莫某,男,18岁,某中学248班学生,2月26日出现发热(体温不详)、畏寒、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自行到私人诊所购买头痛散、感冒灵,服用后未见好转,2月28日体温38.4℃。否认2周前与流感病人有接触史,也无病死家禽、畜接触史。
2.2.2 班级分布:59个班中有28个班发现病例,高三年级发病29例,发病率为2.92%,占发病总数的42.03%,其中高三251班发病最多,共7例,占总发病数11.29%;其次为高三239班,6例,占总发病数8.11%。高一年级发病24例,占发病总数的34.78%,(见表1)。
2.2.3 发病时间与性别分布:2月26日起出现病例,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以3月7~12日发病最多共28例,占发病总数的40.58%,第二个高峰为3月19~24日发病18例,占发病总数的26.09%。以3月21日发病最多共8例,占总发病数11.59%;男生发病41例,女生发病2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见表2)。
2.2.4 发病年龄分布:发病以18岁年龄组为多,共32例,占发病总数的46.38%(32/69)。
2.3 病原学检测结果: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4份标本,结果3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2.4 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发生后,卫生、教育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认真搞好校园内外环境卫生并对室内、外进行彻底消毒;学校加强晨午检工作,动员未患病学生进行流感疫苗应急接种;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煅炼,提高防病能力。由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讨论
通过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此次疫情突然暴发,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分布呈暴发特征;波及面广,全校共59个班,疫情涉及28个班。暴发原因:一是学校招生范围较广,除本地籍学生外,还有来自河池市其他县(市)区的学生;二是学校刚放完寒假,在学生开学后学校没有落实晨午检制度,不了解从各地来的学生和教职工寒假期间活动情况,不排除由学生或教职工寒假期间从外地感染将病源带入学校的可能;三是教室、宿舍学生较多,通风不好;四是学校疫情报告系统存在不足。通过采取多种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力强,同季节性流感一样,极易在学校、工厂、单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引起暴发流行。因此提倡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加强学生晨检,严格隔离传染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在人群密集的集体或单位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同时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及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对预测疫情动态,制定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防止流感暴发及大流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曹广文.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6):610-613.
[2] 林磊,童贻刚,祝庆余.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疫情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3):201-204.
通过加强人禽流感防控措施的监督,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向人间传播,预防控制可能出现的人禽流感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监督要点
对人禽流感防控执法监督检查要以预防、控制和救治三个环节为重点,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餐饮业及学校等单位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人禽流感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一)医疗机构
1、制定人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情况;
2、传染病诊室或分诊点设置情况,传染病诊治流程(包括转诊程序)、标识、门诊病历登记、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必须符合传染病防治要求;
3、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落实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和网络报告设备情况,严格按报告程序和时限报告疫情情况;
4、人禽流感防控物资的储备情况(消杀药品、消杀器械、个人防护用品),消毒产品索证情况;
5、医疗废物管理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情况;
6、对相关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人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
2、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疫情报告网络运转情况;
3、人禽流感监测、预测开展情况;
4、医疗废物管理情况;
5、预防接种及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接种人员培训、资质,预防用生物制品索证、储存条件、出入库记录等情况;
6、人禽流感防控物资的储备情况(消杀药品、消杀器械、个人防护用品),消毒产品索证情况;
7、对相关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情况。
(三)消毒产品及生产企业
1、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备案及取得卫生部批件情况;
2、消毒产品近期检验报告;
3、消毒产品标签、标识(含说明书)宣传内容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
(四)餐饮业及学校食堂
1、餐饮业及学校食堂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
2、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配备及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情况;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卫生培训合格证上岗情况及个人卫生情况;
3、加工经营场所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及防蝇、防鼠、防尘、通风、防腐、排油烟、餐饮具洗消等相应的卫生与加工设施配备情况;
4、采购原辅料和禽类动物性食品的索证情况,严格执行禁止采购疫区禽类动物性食品和在经营场所饲养、宰杀禽类相关规定情况;
5、严格按卫生操作规程加工食品,做到生熟分开、禽类动物性食品专池清洗、食品加工必须烧熟煮透、制作凉拌菜达到“五专”,餐饮具清洗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冲洗、五保洁等情况。
(五)公共场所卫生、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1、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情况,机械通风换气设施配备和每天定期开窗通风及室内空气定期消毒情况;
2、学校医务室校医掌握人禽流感报告及防治知识情况、门诊登记日志及对就诊的可疑患者转诊和追踪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三、有关要求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形势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发扬抗击非典精神,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人禽流感防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
(二)各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辖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要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职责,逐级落实责任,确保监督检查到位。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六、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