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健委统计信息

卫健委统计信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卫健委统计信息

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关键技术

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到至今为止,通信技术的更新历经了三代。第一代是以模拟通信为主要特征,仅有语音业务;第二代是数字通信,同时具有语音业务和低速的数据业务;第三代主要以CDMA技术为核心,提供中高速的数据业务,然而3G的CDMA系统有一定局限性,分配给3G频率的资源也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即4G时代。

一、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第四代移动通信作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的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频率的分配与管理,能快速的、动态的自适应多层路由技术和智能无线电组网技术。

具备的特点有:通信速度更快,最大传输速率能达到100Mb/s;兼容性更好;灵活性更强;自适应的分配资源能对业务流大小做出准确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器也具有更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无线频谱利用率更高,提高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和系统的可实现性;业务类型更广泛,使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多项业务无缝连接成一个整体;无线系统容量很大,并引入了空分多址技术;终端手机多样化和智能化。

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被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上都可以提供无线服务,在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也能提供信息通信以外的数据进行采集、定位定时、远程控制。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有三层:第一层是物理层,又叫接入层,是提供接入和选路的功能;第二层叫网络层,也称承载层,是起到链接作用,作为桥接的载体提供QOS映射,进而实现地址转换、即插即用、安全管理和有源网络。第三层是应用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之间行了开放式接口,为第三方的开发提供新业务。

三、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1多入多出技术

多入多出技术是无线通信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多个天线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解决无线信道的衰落,实现就算不增加系统宽带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也能使无线系统的容量得到有效提高。

3.2先进的信号处理及传输技术

OFDM是无线环境下高速传输技术,将频率分给子信道之后实现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能抗多径干扰与窄带干扰;自适应传输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基带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根据无线网络不同情况选取不同传输方式保证无线传输的效果,在信道状况较差时也能采用很好的调制方案。

3.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的移动通信新技术,能抑制信号的干扰并自动跟踪和数字调节波束。智能天线形成波束在空间范围内交互穿插,形成干扰流,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3.4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在编程平台上对无线电的标准、模块等硬件进行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开放式结构。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在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变换器,用软件定义无线功能,其软件系统包括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等多个软件类别。

3.5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在1999年被提出,是指无线终端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不断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内部通信机理来达到适应变化的功能。

当下比较先进的该种技术是CDMA空中接口技术,能达到1bit/sHz。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频谱资源的不足,更实现了频谱的动态管理,提高频谱利用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四、结论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移动通信、无线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移动、无线技术领域也在不断更新、改革。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还有很多难题,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的可行性、灵活性以及关键技术的攻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但是这是移动通信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会更具有高数据率、高频利用率、低发射功率,也更具有灵活业务的支撑能力,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参 考 文 献

[1]尤肖虎,陈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展望和我国的发展战略[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2:1-5+8.

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第2篇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校园网为基本手段,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对学生、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整合和,对学生和在职人员的管理工作和信息都有极大的便利,是校园资源优化组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高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校园网络的建设中,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系统,对于学校教学环境,科研管理等的基础环境建设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奠定,对于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有一个直观的表现,以下将主要对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通常情况下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通过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主要对学校各项工作以及状态进行改善和监督,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能够对学校的整体局势进行一个良好的把控和管理,所以说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学校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同时,该系统采用管理模型,将仿真、优化等现代决策手段结合起来,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通过不同的部门划分和职能区别,通常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统分为若干个分系统,以下分别论述:

1.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是建立在校园网的基础上的,通过对用户信息的归纳和总结,以校园服务器为基本支持,通过对院系和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前管理等分系统的建立来实现信息的多向流动,大大提高管理部门的交流效率,完善了教学管理条件,为学生的教学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

1.2行政管理

通过校园网的有效联通,各个部门能够在系统建立的情况下实现全校的信息共享,通常采用的是C/S和B/W/D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建立起面向多层次用户的服务系统。例如,在图书管的管理系统中,通过对图书的采购、编目以及借还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大量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检索,对学生的借书和还书行为进行科学的登记和完善,从而方便了查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效率。另外,通过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阅读各类多媒体资料的环境,实现了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1.3综合信息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工作也发展迅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不仅是文字信息,各种音频视频等信息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沟通,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在高校中通常采用B/S的体系结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支持全校师生使用的校园网的应用环境。

2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

网络自诞生起是开放的,没有密码,也没有防火墙,而是由多个用户共享的计算机构成的,一个用户的文件资料可以同时给其余的用户使用。互联网是属于探索者的世界,而不是小偷的世界。为什么要给它安上门呢?这种看法渐渐在全世界的大学里变得强烈,这些大学的毫不安全的系统,或是由于哲学上的因素或是由于人们的疏忽,在二十世纪成了黑客群体博弈的舞台和阵地。

2.1安全技术

对于高校的网络而言,安全是对高校网络的一个重点保护措施,首先,通常我国采用的是国产防火墙软件进行安全防护,针对高校的网络特点与厂家沟通开发和改进防火墙体系,真正的实现适合我国高校情况的防火墙。其次,在数据的传输、存储以及完整性鉴别工作中也主要注意安全保护,通常采用秘钥管理、数据加密等多种技术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全方位确保数据的安全。最后,对网络安全要进行实时监控措施,尤其是在资源的传输过程中监控是否严格按照既定路径进行了有效传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和完善,保障网络的安全和数据安全。

2.2安全意识的建立

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要加大对网络安全的宣讲和强调,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气氛,引导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法律素养。另外,对教师也要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对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一方面让他们熟悉如何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增强他们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

2.3网络管理制度

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系统维护的一个重要规范,目前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健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参与者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全方位抵御网络风险,在人员方面要配备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和培训工作,从而保障网络的有效利用和信息系统的完善有效。

2.4整合优化

高校信息系统通过校园网实现了师生以及管理人员、系统工作人员的有效整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拓展了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通过电子数据的存储和等形式方便了师生和相关人员的查询和应用,促进了信息公众化的发展,另外,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组合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了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完善。

3结语

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维护;网络技术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IS)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二、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根据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系统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会计信息系统又可划分为四种模式: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产生于15世纪,可追溯到13、1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一直延续至今。

(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1982年7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e.Carthy)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L模型,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REAL模式已成为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

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以鑫源公司为例

(一)鑫源公司及其信息化现状

鑫源公司是国内某知名能源企业。老陈是该公司的信息部部长,刚被鑫源公司的老板从美国挖来。鑫源公司是一个有着良好信息化基础的企业。4年前鑫源公司 请了国内某知名公司做过一个整体的IT规划,在之后的几年中依照这个规划持续地投入信息化建设,现在基本已经实现了各专业、各分公司的信息化整体覆盖,并且每年对各个信息系统的实用化 程度进行评价,从整体评分来看,几乎所有的系统的得分都较高,并且已经建立了信息化平台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共享。

(二)鑫源公司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公司的信息化存在结构性矛盾。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存在许多对系统不友好 的意见与反应:“陈部长,你一定要好好地帮我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这个生产系统界面太不友好,用起来非常不顺手;陈部长,你要给我们减负啊,我们每签一份合同都需要在不同的系统里面重复输入3次,3次啊,我们一年签几千份合同,你算算要输入多少次;陈部长,跟你说实话,这个系统上线之后对我们的工作真的没有什么帮助,有的模块根本不能用,上面还是要每年检查,这些数据输进去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实在是增加工作量。”

(三)鑫源公司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重复采集和存储数据

首先,生产系统界面太不友好,用起来非常不顺手,说明操作系统可能比较落后,需要进行修改。其次,数据需要重复好几次的输入说明系统的兼容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可能是开发人员忽视用户真正的需求,没有根据用户的要求去设计,没有减轻用户的负担,反而增加用户的负担再次,系统上线之后对我们的工作真的没有什么帮助,有的模块根本不能用,上面还是要每年检查,这些数据输进去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实在是增加工作量说明系统的实用性,效益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开发人员与用户没有实现很好的沟通。

2.业务活动的所有信息不完整

首先,仅仅考虑了对公司各个重要专业的信息系统覆盖,但是缺乏对于各个专业之间衔接和融合的考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系统及其实施商的招标上,公司的招标部门没有充分考虑信息系统建设中系统供应商及实施商的集中性和兼容性的问题高级的报表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都开发得不完善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其次,现在我们每年的信息化评估仅仅做的是数据完整性和现有系统使用率的评估,并不能反映出这些层面的问题。视图是指企业处理的业务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即执行具体功能的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预先假定信息使用者是确定的、且都是相同的?即对会计报表的需求是相同的。而未能存储满足形成业务活动不同视图的所有数据?限制了使用者从不同角度探究、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会计循环为基础设计的,适应于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构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已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转变为矩阵式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数据集成处理的模式也随之改变。这也使得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难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再满足为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而产生的多角度的管理需求。如果不能用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方式生产出信息用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价值会越来越有限。仅仅将会计流程予以电算化?实现会计流程的自动化?并不能改变手工环境下的本质。因此?必须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传统会计犹如一艘已航行500年的大船?过去500年的风浪和急剧变化的海洋和地球生态环境已使它千疮百孔。为什么我们非要花力气补丁加补丁地维护这个老古董而不选用最新技术材料来另造一艘新船。”

参考文献:

[1]崔越.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1.

[2]仰华胄、王定迅、李立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单位;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信息资源管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在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设计院的信息资源主要有四大块:技术资源管理、技术信息、图书规范管理、图档管理。因此针对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围绕这四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动来定位。有效地搜集、获取和处理企业内外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并使企业各部分能够共享这些信息资源。

二、设计院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信息化工作不是大部分设计企业关注的热点,但信息化建设与设计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需要迅速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日后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升级作好准备。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设计院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即应用自顶向下方法制定总体规划,自底向上的方法逐步实施。这样既保证实施的切实可行,减少风险,又和设计院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可分为三步走:

1、统一企业数据标准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信息资源标准化认识不足,造成信息分类编码混乱,互不兼容。而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系统建立时,非常重视信息资源标准化、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我们应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成功的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标准先行。

(1)信息流分类编码标准

建筑设计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主要有人流分类编码、信息流分类编码。人流分类编码是对企业员工的编码,它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协同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每位员工使用专一编码,即一人一码,便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使用、管理、数据统计、测算,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

(2)CAD绘图标准

CAD绘图标准是实现协同设计的基础,如果设计绘图的表达方式不一致,设计协同无从谈起。CAD绘图标准应在企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之前制定,由于专业CAD软件不一定是同一软件公司的产品,该标准的制定就尤为重要。在专业软件购置时利用该标准进行企业CAD绘图标准的定制和统一,有了统一的CAD绘图标准,在统一的图例、设备标识、图层、线形、字体、数据结构之下,才有可能实现设计的协同,使任何专业软件绘制的工程设计图纸均可互相引用。

2、逐步升级企业信息门户

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界面,由单一界面整合来自不同出处的信息、文档及不同时期发展的应用系统,除了可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共享、整合、搜寻与管理不易外,更让使用者在门户上,即可操作不同的系统应用软件,大幅降低软件的使用学习时间,在应用层面建立统一检索入口,为企业员工获得所需的信息提供一个通用的界面。

3、根据实际情况采购设备

坚持实用、经济的建设标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企业应根据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是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小型设计院由于受人数、办公场地、资金等条件的局限,只能因地制宜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组建局域网。在进行结构化布线时,不但要考虑今后工作站台数的增加,还应考虑到主干线系统也必须满足较长远的应用要求,整个网络应采用智能化可升级配置。切忌同一功能的应用系统频繁更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选择成熟的技术,认真搞好业务数据的结构化组织,扎扎实实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向深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节省投资,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

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建立可行的、合适的系统功能需求。我们把本系统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开发的技术路线是把控制的关口前移,侧重需求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引进软件监理,重视后期推广。

1、系统功能定位

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致力于搭建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检索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为公司全体设计人员及相关合作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搭建设计院整体的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内部高效的资源共享,有效的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

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

建立信息库为全院职工提供网络服务,传输本院、集团总公司和行业的信息、文献、图库,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使有关领导和每个职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集团和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把设计院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优秀数字化企业。

信息库实现全文检索,建立详细的编码系统;

实现图书规范管理,解决规范有效版本控制,图书规范借阅管理;

建立完善的权限机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目标

2、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根据确定的功能需求,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

技术信息库子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维护、共享。

图书规范库子系统:维护图书、规范信息和借阅记录。

公告信息子系统: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等公告类信息。

日志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系统日志,便于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安全的权限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确。

各子系统将集成在同一界面中,可以无缝跳转。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权限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可以访问、操作的数据库,用户的每一部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

3、技术信息库

技术信息库主要包括:院发文件库、文献库、图书库、定型图标准图库、设计前期文件库、科研成果库、软件库、管理文件库、设计档案库、院技术成果库、图片多媒体资料库。

各类信息下面可以分多层子项,实现多条件的查询统计,实现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信息。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维护。实现上传、下载、预览功能。实现详细、灵活的编码系统。

4、公告信息

实时更新规定通知:院级、部门级的规定或通知。接收对象可以是全院,也可以只针对部门或个人。政策法规:向全院职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5、图书、规范库功能设计

图书库模块除了图书信息维护的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图书借阅记录的功能。规范库的功能与图书库完全相同。模块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查询图书;添加借阅记录、修改借阅记录、删除借阅记录、查询借阅记录等。

6、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包括各种合同模板,如集团项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及合同情况统计。经费管理实现了对经费使用额度、到拨款记录、经费使用记录的统计。成果申报内容包括:科技进步奖推荐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研项目登记表及成果摘要。

7、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专门设计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技术信息库权限管理。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跟用户身份是相对应的,系统通过用户登录时的密码验证用户身份,也可固定IP地址,锁定权限。用户权限以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对信息库的控制精确到文件夹,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由权限控制,同时提供系统日志模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专门研究制定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层次,以保证核心技术资源的保密。

四、系统的推广应用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只是完成了课题工作的一半,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应用。而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更是一个难点。为此将来还需集中时间,专门对软件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对核心应用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在系统推广期间,需要特别制定有力的推广措施,使其成为全员应用的工具。具体的推广措施包括:

1. 建立信息员制度

根据设计院技术管理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组建了一个由系统总管理员和各部室信息员共同组成的系统管理员小组,各部室的信息员均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被系统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做到对系统的实时更新维护。

2.合理权限设置

为保证技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管理员对不同层次人员逐个赋予系统访问和操作的不同级别权限。

3.全方位点对点培训

直接针对个人,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4.信息中心消息;

利用信息中心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将各类通知、规定,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加大了信息的时效性。

5.技术信息库、图书规范管理的应用实施;

技术信息库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系统提供技术资源共享的功能模块,但必须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为此,需要专门集中进行大量的数据录入。该模块中包括:由工程图片构成的图片库和反映设计院现有专利情况的专利库;由各专业论文文献资料组成的文献库;由设计院组编的论文集、论坛文集等为主搜集来的技术成果库,此外还有以发文和信息为主的院发文件库。可以说,这些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设计院可授权职工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浏览。仅此一项就能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技术信息库的强大作用。通过采取上述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使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达到全员使用率的80%以上。

企业信息化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既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企业信息化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防止盲目地、片面地甚至赶时髦地去引进与实施,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选择成熟的技术,认真搞好业务数据的结构化组织,扎扎实实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向深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节省投资,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卫健委统计信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统计

随着对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整改,医院信息化建设被提上日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能够及时掌握医院的信息。特别是将信息化建设应用到卫生统计上,通过统计数据,医院领导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信息化建设还增加了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实效性、完整性等,给整个医院的卫生统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是对卫生统计的一次变革。

本文首先对医院的信息化和卫生统计进行简要的介绍,接着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对卫生统计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

卫生统计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担任重要的作用,卫生统计小到对卫生资源、分布、国民的健康水平、卫生资源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大到关系到整个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是整个卫生事业的保障。卫生统计的信息化是通过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将统计信息进行归纳、查询、存储、修改、共享等,不但减轻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准确率。由于互联网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科学性,这不仅方便实时的跟新卫生统计的信息,而且方便人们将信息及时的上传,对整个卫生信息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卫生统计在整个国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统计原则,对医院的复杂的数据分门别类的进行统计,不但有利于医院的实时查询,还有利于数据的交互。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的关系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整个医院来说意义重大,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更为先进的数据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数据复杂的现状,更为卫生统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疗卫生统计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更客观可靠的数据来源

传统的手工登记档案比较繁琐,同时比较容易出错,对统计信息进行查询时不方便,查询的内容有时时间久了容易丢失,这给医院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而医院的信息化是将医院的所有信息,包括医疗、管理、基础服务等信息,进行收集,收集起来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交互和查询,医院各个部门共用一个数据库,对整个医院的统一协调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数据源的客观、可靠。

2.更便捷的数据提取

通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可以通过单个部门的数据就能查询到整个医院的数据,这对信息的共享极为有利,提取信息的范围也扩大到整个医院层面。例如,以前对指定时间段内的处方的统计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也不是很准确,这样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时的提取各部门的处方情况,将其汇总,整个数据库就变得十分准确、全面。医院在提取整个信息时也比较方便。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复杂,数据繁多

由于医院的规模比较庞大,每天所处理的数据就比较繁多,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准确的统计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卫生统计工作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医院的数据会存在着重叠,这样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这样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就要注意,卫生统计一定要做到细致、全面,数据不要有缺漏和重叠,否则这会给数据查询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2.缺乏信息化统计的专业人员

当前很多医院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统计人员都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或者经过培训的人比较少,这就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碍。很多医院对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自然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也就忽略。特别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医院正是缺乏相关的统计人员,这就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缓慢,或者卫生统计的结果不准确,这也为后面的查询埋下了阴影。不但没有提高正确的统计结果,而且也不利于以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3.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统计指标

当前的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雏形,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卫生部门及管理部门对医院各种数据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国家卫生计生委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统计指标,这就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实时的调整以满足指标的要求,但是医院的信息化统计系统的调整整个过程是比较繁琐的,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量。

四、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

1.细化统计,建立数据统计模型

面对各种数据来源和较复杂的数据,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就要有目的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数据的来源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数据分别做不同的统计,理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要出现缺漏和重叠的现象。进行卫生统计时,要尽可能的全面、细致,为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统计时还要认真听取不同部门的统计意见,尽可能将统计的细则划分的清晰、合理,这样不断有利于后期的统计,对相关人员的查询也带来方便。总之前期的统计工作一定要做详细。

2.对统计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数据的日益增加,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当前医院的卫生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为了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争取让每一位统计人员的素质都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如果没有合格的统计人才,卫生统计也不能做好。医院还可以实时的引进专业的统计人才,对整个医院的统计工作会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及时了解统计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指标是医院进行管理的指南针,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是通过统计指标实现对医院的宏观调控,医院本身为了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要实时的改变运行和管理方法。统计指标对医院的统计工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及时的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指标,在做好医院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全面、准确、细致的统计。这不仅对医院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医院本身的运行情况,也有利于将信息及时的反馈上去,有利于国家对医院进行宏观调控。医院的信息化建对信息的实时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医院的信息化和卫生统计进行简要的介绍,接着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对卫生统计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卫生统计,通过统计数据,医院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信息化建设还增加了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实效性、完整性等,给整个卫生统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l]陈运奇.国家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办法[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21(1):153-154.

[2]蒋录全,吴瑞明,王洗尘,等.社会信息化与统计信息化的区别与联系[J].情报资料工作,2011,25(l2):40-42

[3]杨小燕,蒋超.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J].北方药学,2013,10(9):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