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和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范文第1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我们树立和谐教育的理念,就是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早就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2000年起,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熏陶濡染

学校是儿童的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和谐、活跃、奋进。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走进校门,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十多个绿化区散布在校园各处,杨柳依依,花团锦簇。教学楼正中是设计新颖的校园广场,十二根大理石立柱,浮雕惟妙惟肖,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入夜,七彩的灯光照射在空中,变幻奇异的色彩,映得校园灯火通明,美仑美奂。徜徉校园,你总会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块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感染人,激励人。瞧:花圃中飘来阵阵袭人的幽香;竹林边荡漾着清脆悦耳的歌声;操场上,闪动着矫健的身影;“君子园”旁,孩子们在潜心攻读;林阴道上,孩子们在畅谈美好的未来……

漫步校园,绿色草坪上小鹿在休憩;清澈的小池中,鹤儿在嬉戏;苍绿的竹林中,小鸟在歌唱。校园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假山、曲径、垂柳、浮雕,给人一种幽雅的感受。书声与鸟声互相和应,理想和憧憬一起放飞。在宁静的生态中有校园生活的热烈,在静谧的校园中处处有生活的跳跃。

这里有藏书两万余册的图书馆,学生可以在书海里畅游;这里有学校标志性建筑,十二根立体浮雕,传承文化与智慧;走廊内,杰出人物的宣传画,时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进取;乒乓天地,活跃着学生顽强拼搏的身姿……

的确,校园营造着不同的文化风格,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积淀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的哲学理论,记录着社会发展与学校自身特色的历史。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它能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智慧,通过“场”的势能约束行为,通过“场”的辐射激励学生,通过“场”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课程体系,重课程渗透

我们常常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艰深和体系的严密,却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趣味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让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让学生只能透过教室的窗口找寻外面多彩的世界。学生幼小的心灵没有感受到作品的温暖,他们的足迹仍停留在家庭、学校、教室这永远的三点一线。学科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心育资源,在课程的万花筒中,一样可以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具体来说,我们把心育课程分成三种情况:

1.渗透于学科课程。各任课教师都是心理健康子课题的研究人员,寓心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一个启迪心智,让学生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反思自我;一个开启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2.发展校本课程。平潮小学是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运动是我们的一大特色。从这里曾走出全国乒乓球比赛少年组冠军陆雨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学校把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建成了“乒乓天地”, 现有三级场馆:普及型的室外水泥球桌场,乒乓球队的正常训练馆,乒乓球赛前热身集训房。编写了《乒乓教程》校本教材,全校学生人人喜爱乒乓球,人人会做乒乓操,人人会唱乒乓歌,乒乓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乒乓运动,建设乒乓文化,从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

3.开设心理活动课。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这一目标,我们寻找适合活动主题的各种游戏和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共鸣。学校自主编写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并已在江苏省部分实验小学推广使用。每周一节,由思想品德老师、心理教师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所承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土壤。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人格感化

有一种意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在这里创造着一种新的表达和分享方式;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这种情境使师生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幽闭的心扉,释放禁锢的情愫。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红领巾广播台、小禾电视台、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校园网……平潮小学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正实践着一种诗意的教育方式。

镜头一:一位学生给老师的信(摘录):

“老师,我多么希望参加与五(1)班的拔河比赛,也想为我们班每月获得文明班级而拍手叫好,可是我只有一只手。当我走在校园里,总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还有同学笑话我。我很难过,您说我该怎么办?”

一位老师的的回信(摘录):

“生活给了你不幸,但给了你更多的考验。老师很欣喜地看到你比以前坚强了,不是吗?上次大扫除不让你去提水,你说你一只手能行;拔河比赛你不能参加,但你的加油声超过了所有同学。孩子,要知道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无论它开得早还是开得晚,开得长还是开得短,无论是开在道路旁、小溪边,还是在山坡上、花圃里,它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美丽装扮着这个世界……

学生的来信深刻而感人,老师的点拨发自内心,笔尖流淌着的不仅是理解,是尊重,更是爱心的呼唤。老师的回信就像一位长者,一位朋友,在引领,在疏导,在安慰。这信更以其优美丰富的词藻,触及儿童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点亮其心灯。

镜头二: 以下是学生自己制定的部分班规 :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体重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2.一滴水就有一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这些条规不再板着冰冷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权杖,而是在启发、在诱导、在吟诵着一段段诗句。她传递着美,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镜头三:一天,一位老师在楼下散步,两个学生正摇一棵新栽的小树。这位老师略加思索便走上前去,抱住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您听什么呢?”“我听小树说话呢?”“它说什么啦?”“它说你们刚才摇得它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摇了,等它长大了好给人们遮凉,行吗?”“行!”两个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

平潮小学正是创设着这种诗意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诗意的情境既有对童心的呵护,又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唤醒着他们心中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为每一个学生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让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和谐教育塑造和谐的人”这一心育主旋律,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

和谐教育范文第2篇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过程,她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一个自然而和谐的有机整体。为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培养已有的人格,长大后能与社会和睦相处,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意教才本身,培养和谐的意识

数学知识本身,包含了很多自然、和谐的因素,首先是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网络,是一个整体,她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本身就是和谐的,是为人类服务的。其次数学图例也告诉学生和谐的道理,比如我们常见的几何图形,自然界的建筑修得对称,汽车的标志图案,日常的生活用品等。就是数学探究也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和谐因素,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不知不觉的思想教育,播下和谐,热爱和平的种子。

二、 注重教师本身,做好榜样示范

教学活动是师与生相互活动,共同完成的一个相互活动的过程教师的良好表现,榜样示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注意仪表与教态,教师的穿着应该大方、得体,教师在讲台上的仪表、言谈举止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的精神面貌要能给学生感染力,语言要幽默、风趣、自然、给学生一个儒雅,学者的形象。其次是教学语言要少而精,恰到好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感染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巧妙的调节,做到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习,特别是重难点、关键的地方应该有轻重、有停顿、有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要符合青少年特征,不但要善于说理,还要善于表情,要用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教师语言一定要结合教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恰到好处,掌握分寸,以期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师生的和谐。再次,教师要有亲和力,要能与学生交朋友的能量,心怀一颗童心,达到学生愿意、乐意与教师交朋友,达到其乐融融的境界。

三、 注重教学本身,挖掘和谐的"潜力"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培养人格,首先要激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分挖掘教材,吃透教材,运用教材所蕴含的能量,来给学生很好的释放,充分展示教学的艺术魅力,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其多种感官协同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达到动心,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中。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得出规律。组织讨论,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个体的灵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形成完整,有机个体,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处理偶发事件,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充分阵中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心平气和,有理有据,讲事实,摆道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培养的目的出发,通过批评教育的手段,最终达到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四、 注重学生本身,协调发展

和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择校;和谐

From choose a school to see education harmony

Ye Jinyu

【Abstract】So-called choose a school, be choose a good school,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widespread the existence is a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Key words】Choose a school;Harmony

所谓择校,就是挑选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每年暑假都各显神通,投入到这场择校的“另类战争”;学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四处伸手,千方百计挖取优秀生源,借“升学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获取高收益。择校费也已经达到数千元、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种择校现象所带来的弊端已经显现:在小学阶段,学生之间已经开始以成绩论英雄,让学生产生“学习成绩不好即差生”“上不了好的初中学校即失败”的心理。同时,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通过掏高额费用和各种关系上好的初中,教育公平严重缺失。择校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教育不和谐的集中体现。

1 教育管理不和谐

改革滞后,管理缺位的现行义务教育制度是择校的深层原因。择校大战的实质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其原因则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而失衡的背后恰恰反映出教育管理的落后。这种落后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均衡教育资源的力度远远不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择校大战已经初现端倪,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择校费的一路高企,重点校越来越豪华阔绰,薄弱学校日益提襟见肘,这种两极化现象转而强化了家长们的择校动机,导致今天的失控局面;其次,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相对公平又富有活力的竞争模式。例如“北京市曾经实行小升初的‘电脑派位’制度”,但由于该制度有一定的僵硬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又缺乏严格的执行保证,很快就被择校大战全面击溃。教师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应属于共有资源。可现在,老师往往成为属于某个学校所独有的资源,教育部门在教师流动,促进师资均衡方面的工作,由于某种利益关系,力度很小。目前普遍都以教师支教的方式进行。这种一年半载的支教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均衡化配置问题。

2 教育体系不和谐

从教育体系纵向来看,有小学、中学、大学,择校主要发现在小升中阶段,原因在于大学资源的不足。由于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择学生的制度,因此一般的家长难以通过特殊的手段来达到选择大学的目的。再加上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无法满足人们高等教育的重要。所以家长们的着眼点就放在了义务教育阶段,何况义务教育阶段目前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争取走独木桥的机会成了家长们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只能成为某类人的特权了。从教育体系横向看来。我国普通中学占主要地位,职业教育相对落后。学生可选择的学习机会不多,再加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较落后,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水平较低,主客观使千万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择校现象反映了家长的这种选择倾向。

3 社会教育观念上的不和谐

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定位非常明确的,“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体现教育的平等性和义务性。同时,国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在基础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在人才观上,只要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就是国家的建设者、国家的人才。而且现实社会中,唯学历是才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单位在招聘中要求高学历、名牌学校的情况比比皆是,形成一种只要高学历,名牌学校出来的学生才是人才的社会氛围。在家长层面上,眼里只有高分数,能使学生考到高分数的学校就是好学校,高分数就是高素质、就是人才。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作用下,都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并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到示范小学、重点中学就读,这也对社会上不良风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这种教育观念的不和谐是滋生择校的主观因素。

4 学校教育不和谐

升学率高就意味着将被家长认可为名校,享有名校的牌子,就意味将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名利的驱使下,学校必然追求高升学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就集中面对需要考试的科目,如小学升初中只考语文、数学、英语,那么学校就加大这些科目的节数,挤占其他科目的教学时间,这样一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不平衡,高分低能的现象就不是偶然了。同时,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薄弱学校的音体美等教师的缺乏和教学设置设施的短缺,这些科目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5 教育关系不和谐

和谐教育范文第4篇

一、厚积薄发,独领

探秘“龙岗现象”必须关注五方面。一是高考成绩持续直线攀升,二是特色学生富集龙岗区,三是教师逢赛必获大奖,四是特色学校频繁出现,五是区域影响骤然提升。恰是这五方面的合力使得龙岗区在教育方面厚积薄发,在深圳市独领。

1.高考成绩直线攀升

1993年1月1日龙岗区成立时,全区公办中小学只有99所,村小占了80%,布局极不合理,结构严重失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高考无一人上大专线,属于典型的农村式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龙岗区的教育实现了均衡、优质、高效的发展。2008年,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千人。2011年,本科上线突破2 000人,省专上线突破4 000人。2012年,高考成绩等各项指标再次大幅攀升,一举跻身深圳市前列,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全省重点及本科上线率均有所下降、许多市区各批次上线率有所波动甚至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龙岗区各批次上线率却持续五年大幅上扬,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奇迹。

2.特色学生富集龙岗

龙岗区作为一个后发地区,以前都是大量好学生外流到其他区就读,区内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也难有好名次。但近几年,龙岗区的学生频频在各级各类教育竞赛中抱金夺银。特别是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绩优势显著,显示出学生极强的创新能力。仅龙城小学一所学校就有150多项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全区有7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其中龙城初中范奕聪、龙城小学庄烨杨当选“全国十佳小院士”,入选人数在全国区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一。

3.教师逢赛必获大奖

龙岗区的教师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由于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所以近年来龙岗区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迅速,每次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比武,龙岗区的教师都必获大奖。例如,参加国家、省、市中小学文化课堂教学比赛,音、体、美术课堂教学比赛,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比赛等,都摘金夺银。甚至有人说,凡有深圳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均有龙岗区教师参加,均有选手获得一等奖,均有龙岗区教师代表深圳市参加省级比赛,或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并均能获得一等奖。

4.特色学校频繁出现

如今,龙岗区所有学校均已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科技、艺术、体育、德育、心理健康等特色品牌百花齐放,涌现出龙城高级中学等一大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社会声誉的品牌学校;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艺术团队、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许多项目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深圳首届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选中,龙岗夺得60个项目中的14个项目创建资格,入选质量和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5.区域影响骤然提升

1993年,龙岗区正式建立,开启了城市化、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10年,龙岗区成为广东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12年,龙岗区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区。2012年,龙岗区成功举办“深圳市课程改革基层教育创新现场交流会”,举办第三届“深港校长论坛”。2012年,龙岗区的“和谐教育”发展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的经验典型。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落户龙岗区。

二、改革创新,“和谐教育”

如今龙岗区学校的课堂,学生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如同开圆桌会议般地畅所欲言,教师则微笑着站立一旁,一会儿像裁判,一会儿似导演……经历十年教学改革的探索,昔日教师讲台高居、学生正襟危坐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多媒体、网络甚至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然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龙岗区基础教育改革十年,创造性提出了“和谐教育”这一特有的先进理念,推动龙岗区的教育踏上回归教育本质、真正实现教育价值的变革之路,并初步在这场追求人的尊严与幸福为终极价值的教育改革中实现了“领跑”。

1.大视野带来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龙岗区教育的大跨越、大发展,首先归功于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前瞻的眼光、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规划、非凡的气魄进行大投入、大建设、大调整、大改革,使多年来困扰龙岗区教育发展的障碍得以突破,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令龙岗区的教育获得更为强大的后劲,从而获得跨越式发展。

30年的经济发展,积蓄并释放出教育跨越所需要的能量,而不断前行的龙岗区教育又为龙岗区的产业升级以及下一个30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强的推动力。

2.少年智则国家智,教师强则教育强

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师道昌明,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专业智慧。如今的龙岗区教育人才众多、名师如云,形成一支不懈追求教育理想、德优业精的教师队伍。

为了建立具有龙岗区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龙岗区教育局每年从教育经费中拿出3 000万元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每年培训教师3万多人,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三名工程”,形成新入职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四级培养梯队”。可以说,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多骨干、有活力且富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队伍正在龙岗区形成。

3.改革创新20年,“和谐教育”写辉煌

改革创新是深圳之魂,是龙岗区教育20年沧桑巨变、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龙岗区教育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带领龙岗区教育人勇做不断探索的创新者,与时俱进的改革者。

(1)以“和谐教育”引领教育和谐发展

2007年,龙岗区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通过“一个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龙岗区的“和谐教育”),两个战略(均衡发展全面赶超、优质发展重点领先),三项举措(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科学管理)”的改革发展思路,致力于教育体制、教育体系、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这“六个和谐”的建设,推动龙岗区的教育跻身省市先进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

(2)以城市化体制夯实城市化教育

2009年,龙岗区在原特区外率先实现了“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现代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建设、经费投入、设备设施、师资配备、教育管理五个方面的统一,率先完成了城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宣告了龙岗区农村教育时代的终结和全新的城市化、现代化教育时代的开始。

(3)以现代化制度管理现代化学校

作为深圳市现代学校试验区,龙岗区在现代城市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学校法人制度、现代学校评价制度三方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试验,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办学校管理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包括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4)以先进方法推动教育领先

一是全市首创保公平。龙岗区在深圳市首创义务教育“积分入学”制度,保证招生入学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国之最促均衡。如今,龙岗区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已从每年的2 5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其中4 000万元直接用于提高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扶持力度创全国之最。三是双措并举创优质。龙岗区大力推进“引进名校办名校”的方针政策,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等省市级名校已落户龙岗区,同时龙岗区的国际化教育也在深度推进。

和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现象;和谐行为;内共生理论;思想教育

一、生物界中的和谐现象

1.合作行为。指同种或两种个体之间紧密合作的关系。蚂蚁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在蚂蚁群落中,具有严密的分工协作制度。雄蚁和蚁后不参加劳动,专门产卵繁殖后代;工蚁是不具生殖能力的雌蚁,从事饲育、清洁、巢外觅食、防卫、建筑蚁巢等工作。

2.斗争的节制行为。指在冲突中避免损伤、适可而止的现象。动物在临战状态时往往发出低沉的吼声,而在战败或负伤逃走时往往发出尖锐的悲鸣,这是因为低沉的声音可以给对方以恐吓,以期吓走对方,尖锐的悲鸣是示弱,告诉对方穷寇莫追,从而可以减少双方争斗的损失。

3.共生行为。指两种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共生的关系,根瘤菌从植物体内获取营养和氧气迅速繁殖,植物从根瘤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茁壮成长。

达尔文当年似乎也注意到了以上这些和谐现象的存在,他说:“我应当先讲明白,是以广义和比喻的意义来使用(生存斗争)这一名词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的遗留后代”。但是他试图把各种关系从本质上都归结为生存斗争。由于过分重视生存斗争在进化中的作用,以至于他把生存斗争看成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这也使他的学说具有一定的血腥色彩,而后又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加以歪曲,用来为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做论据。所以,在此介绍这些和谐现象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为和谐行为的一种,合作在进化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生物在生存中采取的各种策略的优劣,重点研究了合作策略如何生存发展以及群体向合作的进化趋势等问题。

首先,他请博弈论专家们设计了一些生存策略程序,然后进行了两轮“囚徒困境”的对战,看哪种生存策略能在相互竞争中胜出。策略程序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在他的两轮游戏中得分最高的程序都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写的“一报还一报”策略。艾克斯罗德总结出优胜程序的四个特点:一是“善良”,从不首先背叛;二是“报复”,不能总是合作,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要回应;三是“宽容”,不

能没完没了的报复,对方只要改为合作,自己还要合作;四是“清晰”,自己的合作态度要让对方能够很快领会。“一报还一报”策略在第一次对局即采取合作的态度,再加上它的“善良性”和“宽容性”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合作的策略。虽然它的“报复性”使它和其他策略之间具有一定的斗争,但它的“宽容性”最终决定了它是本质是合作的。

然后,艾克斯罗德又设计了一组进化论的实验,对动态进化群体中合作策略的生存发展及群体进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他假设策略群体是一代代进化下去的,进化的规则有三条:一是试做,试验各种做法,哪个结果好就照哪个去做;二是遗传,某个个体如果合作性好,它的后代的合作基因就多;三是学习,对策者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策略得到传播。按这样的思路,艾克斯罗德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所有对策者中,谁在第一轮中的得分高,他在第二轮的群体中所占比例就越高。这样,群体的结构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群体是向什么方向进化的。实验结果是“一报还一报”策略在群体中发展壮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群体向越来越合作的方向发展。

艾克斯罗德的研究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和其他行为相比,合作行为在群体多方竞争中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起初力量弱小的合作行为,由于具有不可阻挡的优势,可以在群体中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发展壮大。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种群或群落也是朝着合作的方向进化发展的。并进而认识到合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采取和别人合作的态度。

三、和谐与斗争在进化中的同等重要性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和谐与斗争对于种群或生态系统的稳定同等重要。史密斯(J.Maynard Smith)和普莱斯(G.eorge Price)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进化稳定的策略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群体来讲,存在一种进化稳定策略,如果该群体成员都采用这种策略,则由于突然变异而产生的采用其他任何策略的个体都无法侵入这个集团,该群体就达到了一种进化稳定状态,不适合这种策略的突变小群体最终会被自然选择所排除。一般情况下,斗争策略和合作策略的混合策略是进化稳定策略。

“鹰鸽博弈”很好地证明了这种混合策略的进化稳定性。其中“鹰”和“鸽”分别指斗争型和和谐型这两种策略类型。斗争型策略:坚决战斗;和谐型策略:回避战斗。鹰鸽双方的得益可以用矩阵表示如下:

在矩阵中:v代表双方争夺的利益(比如领地、增殖机会等),c是争夺中失败一方的损失。如果双方都采用攻击策略,那么双方获胜和失败的概率都是1/2,因此各自的期望利益都是(v-c)/2。如果双方都采用和平策略,那么双方能够分享利益或各有一半机会获得利益而没有损失,因此各有v/2单位得益。如果合作策略遇到斗争策略,那么斗争策略方获得利益v,合作策略方得不到任何利益也没有损失。

由上述矩阵可以看出,由于v>v/2,所以只有鸽策略不可能形成进化稳定策略,一味退让总要吃亏。当vc时,鹰策略是进化稳定策略,即如果资源的价值大于争斗成本时,争斗是合算的,但如果种群全由鹰派组成,这时就要考虑个体之间战斗能力的差异,自然选择必然促进战斗力的增长,使得争斗成本c逐渐增加,最后使不等式倒转,导致鸽派的侵入,进入混合策略。一般情况下,鹰派和鸽派通常是共存的,稳定的群体采用的都是两者的混合策略。

博弈论分析表明,如果种群中仅有生存斗争,那它是无法在进化中稳定并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只有合作和斗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种群在进化中得以稳定发展。博弈论研究可以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和谐与斗争的辩证法以及和谐行为的重要性。

四、共生是进化的一大方向

内共生(endosymbiosis)是指一种生物体在另一种生物体内部长期生活的现象。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表了关于细胞器起源的内共生进化假说,后来逐渐把它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内共生理论起初来源于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研究,内共生假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最初,它们的祖先侵入到较大细胞内并在其内部增殖,许多被入侵的细胞和入侵者一起死亡了。但是有些入侵者没有杀死它们的主人,而是开始与它们一起合作,最终自然选择允许那些合作者生存下来并进一步进化。逐渐的,这些集合体高度的相互依赖,在功能上成为一个单一的完整生物体,最终形成了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真核细胞。

把共生看做是进化的主要力量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斗争性活动不可能持久的推动进化,好斗者总是自己毁灭自己,为其他懂得合作和共存的生物开辟道路。

以上几种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对学生加以介绍,让他们认识到和谐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社会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然,灌输和谐思想的同时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生存斗争的作用。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维持事物的稳定和存在,斗争性使事物走向破裂和灭亡。正是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张力使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以上所述的对和谐行为的研究证明和谐无论对于个体或是群体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