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保证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健康用药和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进一步地能够减轻有关的费用负担,国家在2009年决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对药物生产和使用的一系列的过程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让每个省其中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药物的统一配送和采购等。基本药物制度中的基本药物指的是那些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基本药物,并可以在任意时间都有足够的数量且价格适宜,可被群众欣然接受的相关药品。基本药物制度是对药物的流通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保证了基本药物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的看病和用药负担,并且规范了药物的使用功能和生产过程。
1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现状
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新阶段中医疗改革的重点,在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以来,都充分了解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并扭转了"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发挥自身职能,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自身改革和完善,为地区的群众健康提供了充分的基本的保障。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总结有以下几点:
1.1思想统一,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在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统一,并向有关的人员传输这一制度的有关专业知识。且各机构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时间对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宣传,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这一制度的实施,减轻了群众的费用负担。各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患者用药,利用各种形式对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宣传,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提高了各界的参与[1-2]。
1.2遵循规定,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中对药物的采购过程。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2011年以来,在基本药物的配定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将相关基本药物的名单落实到了每位医生的手中。用基本药物制度规范每位医务人员的行为,为群众的用药提供了保障。且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遵循基本药物的限价名录,使每种基本药物都能够为群众提供服务,并规定药物的验收、入库等一系列的过程,要求有关的工作人员和各个服务机构配合密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设法解决。
1.3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目前,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当今药品的价格能够做到透明化且就医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目前的成效与理想目标之间仍旧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一些机构的负债问题 由于一些机构的基本建设、前期投入设备一系列,相关人员的待遇及有关机构的运行就遭遇到了困难。其次,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一定程度上对存在的利润空间进行了压缩,给服务机构的日常运行带来了困难。
1.3.2有关的基本药物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目前,仍存在个别的科室缺少相关的基本药物,并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需要;其次,为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需要加大有关部门的补给力度和提高相关医疗服务的价格,这样能够缓解相关地区财政方面的压力和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2 基本药物制度的策略分析
2.1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不足 随着如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和不断深入,在这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相关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掌握不够、基本药物的覆盖面积小等。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2.1.1基本药物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 在我国颁布了有关基本药物的目录,虽在这一目录中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范围内,依然有将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民并不能获得有关的基本药物,费用仍旧偏高。并且基本药物的获得是与个人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建立起有关基本药物的法律法规,使得在农村地区,仍旧没有系统的基本药物的保障。其次,有关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效率与基本药物的获取性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一冲突让基本药物享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日益严重。
2.1.2基本药物不能得到宏观的调控,且缺乏对基本药物使用的正确引导 药品的使用和群众的健康和需求息息相关,但药品不能够全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当前政法缺乏对药物的相关环节进行调控,一些急救的药品和廉价的药品供给不足;其次,高仿药品的生产厂家日益增多,市场竞争,药品统一监督困难加剧。
2.1.3基本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不良反应的问题严重
如今的卫生服务机构因种种利益因素,仍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这些现象使得费用上涨,一些激素类药品滥用的现象严重,种种的问题让医患之间的矛盾加剧。同时相关评价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基本药物的使用过程脱节严重,不能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2.1.4群众缺少对基本药物的认识 由于对基本药物的宣传不够,群众理所当然的对基本药物认识不充分。这种情况造成了药物的配送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最需要基本药物的地区往往最难以获得。且国家还没有相对集中的对基本药物的采购方案,严重滞后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深入。
2.2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措施
2.2.1加大政府对相关基本药物的调控力 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新阶段的一项重大工程,涉及到了诸多方面。为此应尽快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针对基本药物的名录,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对基本药物的生产及使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对有关各部门进行协调和结合,保障基本药物的配送和供应。
2.2.2科学的对基本药物进行筛选 基本药物作为一种价格事宜,效果显著的基本药物,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相反,不合理的对基本药物进行筛选和使用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国家应积极引进对基本药物的筛选方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和国情的模式,使选择出的基本药物能够真正的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2.2.3加强对药物反应的监管,正确的引导群众用药 基本药物制度要与我国当前的技术相匹配,及时的对一些风险较大,不适合临床使用的基本药物进行淘汰,对常见的病症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诊断,保障基本用药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基本药物制度能够使得药物的价格被群众所接受,也能够一定程度的促进基本药物的利用。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进一步的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保障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提高群众的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补偿制度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截止到2011年7月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约有3.2万个,同期增加3784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4.3万个,其中:医院2.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8万个,其他机构1.4万个。同期相比,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708个,其中,医院增加8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23个。(2)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状况。第一,医疗卫生服务数量。从2009年开始至今,虽然医院的就诊人数仍然很多,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数增长更加迅速。从入院人数来看,2010年,医院的入院人数为9524万人,同比增长12.2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入院人数为218.1万人,同比增长32.83%。第二,医疗人员的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药师、技师、卫生监督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010年,执业医师241.3万人,注册护士204.8万人。从总量上来看,我国的专业医护人员还不算缺乏,但是,对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言,专业医护人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医疗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性医院的专家坐诊是患者纷纷到综合性医院就医的主要原因,患者认为综合性医院的医疗经验和医疗设备的先进与齐全是值得他们信赖的。同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待遇不如综合性医院,往往使一些新加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科毕业生没有多久就离开,也就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真正留住人才。(2)居民健康档案实用率不高。为了使社区内患病居民的的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对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预防。这也就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真正目的。但就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有关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3)以政府主导的补偿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可以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医疗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包括医护人员的再培训、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等。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在我国,由于人们对于全科医生的不了解,存在着许多的误解,往往望文生义。他们认为全科医生是哪一科都了解一些但并不精通。其实不然,所谓的全科医生,就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是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的基层保健人才。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任职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社区居民就医,节约就医成本,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由于我国在全科医生的培养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应当如何培养全科医生是我国在当前培养高校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2)建立社区患者信息库。信息库的建立将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治疗上能够更加快速的做出诊断,并根据信息库的数据显示做出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对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有效的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与上级医院及时的交流患者信息,切实保证了双向转诊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节省医疗资源。(3)健全以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补偿制度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得以正常运行的可靠保障。在政府的帮助与监督指导下建立监督激励机制,目的在于除了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作情况外,还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在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建立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性、合法性的运作以及药品的引进与使用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合理性看诊,杜绝“以药养医”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永娟.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J].中国医疗前沿.2008(16)
[2]张奎力.公共卫生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学习论坛.2009(12)
[3]曲熙波,王永梅.大社区网络卫生服务建设的探索[J].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6)
目的 了解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与满意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68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状况的入户调查。结果 虽然有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45.1%)主要由于就近方便(55.6%)等原因而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但这一就诊比例仍然较低。并且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缺乏了解,影响卫生服务的利用。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医疗收费、技术水平与环境设备方面还存在问题。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联合社区资源,增加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老年人口的满意度。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老年人;三峡库区;利用;满意情况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重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然而库区老龄化程度却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因此库区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了解库区老年人口的社区服务利用与满意情况,以便进一步提高库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对库区老年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把重庆三峡库区所属区县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抽取每类中的一个区或县,然后在已抽取的3个区县中,再按照经济水平将乡镇或街道分为好、中、差3类,在每类中抽取一个乡镇或街道,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再在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整个过程按照人口比例抽样。对这36个村或居委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情况的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8份,回收640份,回收率93.02%,其中有效问卷619份,问卷有效率为96.72%。
1.2 分析方法
应用自拟“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核对、统一编码后,用 foxpro610 建立数据库,录入资料,用spss13.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性别和年龄
调查对象中,男321人(51.9%);女298人(48.1%)。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数量比例逐渐减少,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及8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30.2%,23.6%,22.1%,13.4%,10.7%。
2.1.2 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和婚姻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口中,文化程度以小学(40.5%)最多,其次为文盲(36.7%),然后是初中(14.5%),高中及中专以上所占比例最小(8.2%)。工作情况为无工作者居多(35.1%),务农(28.9%)次之,离退休占23.1%,从事家务和个体经营的各占6.9%和6.0%。已婚老年人(74.8%)比例最高,其次为丧偶(22.8%),未婚、离婚及再婚老人比例很小(2.4%)。
2.2 身体健康状况
2.2.1 慢性病患病状况
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61.7%,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68.8%,均高于全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54%〔3〕。男性慢性病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11.1%)、循环系统疾病(10.8%)、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0.8%);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5.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12.9%)和结缔组织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11.1%)。 2.2.2 生活自理能力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生活自理有些困难的占18.4%,很困难3.9%,完全不能自理3.2%。
2.3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3.1 主要就诊机构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卫生院)就诊的老年人口比例最大。见表1。表1 重庆三峡库区619位老年人主要就诊机构构成(略)
2.3.2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库区老年人口中,因为就近方便的比例最大(55.6%),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73.4%的库区老年人家与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在1 km以内,有52.2%的库区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15 min以内。另外,还有20.8%和14.3%的人分别因为价格低、医保定点单位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2.3.3 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中,知晓上门出诊服务的比例最大(48.8%),其次是医保定点机构(36.7%)及电话咨询(29.2%),而对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家庭访视(2.1%)、健康教育(7.8%)、慢性病管理(2.3%)、康复服务(1.9%)、建立健康档案(2.7%)这5类服务了解甚少。
2.3.4 付费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自费是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付费的主要形式(43.5%),使用商业保险的极少(0.3%)。
2.4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情况
在619名被调查者中,有417人(67.4%)愿意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而202人(32.6%)不愿意使用社区卫生服务。
2.4.1 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的地方
在愿意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417人中,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有就近方便(94.2%)、服务态度好(48.0%)、医疗费用低(21.3%)、医保定点单位(20.1%)。而因为服务内容多(2.9%)、手续简便(8.9%)、治疗连续性好(5.5%)、服务方式灵活(4.8%)而选择的比例很低。
2.4.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地方
库区老年人口不满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医疗费用高、技术水平低、收费不合理、设备环境差。见表2。表2 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略)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已成为库区老年人口就诊的主要机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能方便地获取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的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较近,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本次调查中,73.4%的库区老年人家与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在1 km以内,52.2%的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15 min以内,为老年人就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条件。但是,调查显示,还有26.8%的库区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30 min以上,这可能跟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有关。要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采用定期家庭访视、电话咨询、上门出诊等方式。
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知晓率低,影响卫生服务利用。老年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家庭访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建立健康档案这5类服务基本不了解。一方面,虽然库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已存在困难,但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获取信息途径有限,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往往只是在生病之后才会去就诊,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保健、预防、康复功能。另一方面,库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还不完善,能够提供这几类服务的机构较少,也是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区志愿者、社区医护人员通过讲座等各种方式普及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使它们具备提供这些服务的能力。
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不满。在调查的库区老年人中,大约有1/3还是不愿意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医疗费用太高,这是因为库区经济较为落后,有29.7%的库区老年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完全自费医疗;大部分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也反映很多卫生服务支出是不能够报销的。因此,需要努力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为那些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库区老年人口提供保障,同时还应当将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性病门诊费用划入医疗保险支付的范围,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年人参保的积极性,也可以降低老年人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
还有一半多的库区老年人不相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就医时,他们要么选择去大医院,要么就去自己信得过的私人诊所就医。一方面,应该通过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医护人员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培养起老年人“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就医理念。约有一半的库区老年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不合理,很多老年人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药品保管费等额外的费用,大大提高了就医费用,所以他们宁愿在私人诊所看病拿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切实保护老年人利益。
设备环境差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不能被库区老年人认可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库区经济落后,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政府应当适当加大对库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统筹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曾德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7;6:411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想把公共卫生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而公共卫生的功能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没有从它功能分多样性入手来加强发挥公共卫生功能,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了促进卫生服务的发展,应该针对影响公共卫生功能的因素制定有效的策略。
1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对公共卫生功能的认识模糊 很多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公共卫生的功能,常常认为公共卫生功能就是公共卫生服务,但实际上两者之间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是同样存在者很大的区别。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和公共卫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不同的是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功能表现出来的某一种形式,是为了达到某一种公共卫生的目的才采取的具体的方法。服务是大家可以用眼睛看到的,可以让机构对工作进行更好的管理,但是功能却是看不到的,是隐含在服务中的,而由于对这一概念的模糊就使得人们仅仅只是关注服务[1]。
1.2缺乏公共卫生能力设施的建设 不愿加大公共卫生能力的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是由于相关财政就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些补助并没有落到实处,或者是虽然提供补助但是补助的资金严重匮乏,根本不足以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能力的建设,因为很多情况下都是服务机构干的工作越大,同时亏损的也越大。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是一个大的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提供服务的数量,而并不关注服务的质量,或者就是只追求过程而并不注重效果。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时候仅仅只是关注机构一共为社区提供了多少次的健康教育,社区中有多少儿童建立了保健卡,对于慢性病的管理的人数是多少,而并不关注社区的居民对卫生知识知道的多少,是否对儿童的发育健康知识知晓。这双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加大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的策略
2.1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 在这个人们越来越追求服务质量的时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最大程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机构管理者的传统服务理念,将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转变为实现公共卫生功能,从居民实际身体状况出发,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所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投入首先就是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验室建设,这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其次就是加强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要开展一些医疗活动,所以政府等相关部门可以挑选一些专业技能强的医疗管理者到卫生服务机构中去开展培训,首先培训的就是服务机构中工作人员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样对机构的管理者也要看展一些培训,让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可以更好的对社区卫生工作进行指导管理[2]。并且通过这样面对面的接触也可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机构的交流,使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或者问题可以得到上级机构的直接指导。
2.2明确公共卫生功能 要想让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发挥出来应该明确公共卫生功能,让每一位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知道公共卫生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的卫生服务在开展每一项服务工作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并且明确知道通过这一服务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为了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确定公共服务的具体项目,不能没有目的盲目的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服务项目不仅可以使服务工作更顺利的进行,同时还能避免社区的服务工作和上级的服务工作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3]。在制定的公共卫生的具体实施项目之后,就应该对工作的具体实施行动起来,对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他们的职责,同时对于资源也要喝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好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
2.3 制定公共卫生评价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应该充分依据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以及领导作用,每一个社区都应该按照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评价标准,这也是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保证所有社区都能够按照这一评价标准来开展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区卫生的质量以及效率。相关机构还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考核,除了传统的服务的次数和内容的考核之外,好应该注重质量的考核,避免社区服务工作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例如可以直接到一些居民的家里去进行拜访,了解居民对一些卫生保健知识的熟悉程度,并且可以根据考核的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4]。另外,还可以根据社区当地的经济水平的状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且要把这一补助落实,为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奠定资金基础。
在城市卫生中社区卫生服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区的整体卫生情况都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来实现,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问题,所以社区卫生服务很大程度上都发挥了其公共卫生功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能清,廖小兵,郑斌,等.团队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4,36(54):59-62.
[2]姜仁仁,白丽萍.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36(65):136-137.
【关键词】 双向转诊; 居民; 影响因素
实行双向转诊,建立分级诊疗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仍未建立完善的体制[1]。自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山市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在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并逐步实现建立全市城乡统筹、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2]。本研究从社区居民双向转诊服务影响因素的角度探讨双向转诊的现状,为本市制定更为科学、全面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按照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随机抽取中山市三乡镇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的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就诊的居民及其家属。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满意度及就医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居民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社区居民650人,其中有效问卷6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5%。调查居民中男性325人(50.2%),女性322人(49.8%);中山市户籍居民占24.0%,非户籍居民占76.0%;居民年龄18~72岁,平均(35.28±13.69)岁;婚姻状况为未婚(26.1%)、已婚(68.8%)、离异(2.1%)、丧偶(2.5%)和其他(0.5%);文化程度以初中(36.9%)、高中/中专(30.9%)为主,其次为小学及以下(19.1%)和大专及以上(13.1%);职业以外来务工者为主(47.1%),其次为企业职工(14.8%)、个体工商户(11.2%)、农民(9.1%)、无业人员(8.9%),其他职业(8.9%);居民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45.3%)和2000~3000元(29.4%),其次为1000元以下(14.5%)和3000元以上(10.8%);居民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自费为主(62.5%),其次为社会综合保险(17.9%)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6%);77.4%的居民自觉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高达22.6%的患者自觉健康状况较差。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收费的评价,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实行的收费价格比较合理或很合理的占70.2%;对其卫生服务费用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占78.5%。
2.2 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情况 当居民在感觉身体不适或明确需要治疗某种疾病的情况下,90.2%的居民首先选择的就诊或治疗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次为区医院/二级医院(4.3%)、三级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2.5%),选择其他医疗机构的为2.9%。同时,94.6%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服务结果满意,93.7%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示满意。
居民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考虑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就诊方便性(距离)(84.3%)、服务费用(31.4%)、服务态度(19.8%)、技术水平(15.4%)、医患交流(13.5%)、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11.6%)、医疗保险措施(10.4%)、就诊流程(9.6%)、就诊环境(6.1%)和服务时间(5.1%)和卫生服务安全性(3.1%)。
2.3 居民对双向转诊服务的认知及评价
2.3.1 居民双向转诊类型 在接受过转诊服务的居民中,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到二级医院的多达76.0%,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到三级医院的仅有17.3%,由二级及以上医院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仅6.7%;接受过转诊服务的居民中,88.0%的居民对转诊感到满意,12.0%感到不满意。
对于双向转诊的方式55.9%的居民倾向于“自由转诊”,41.3%的居民倾向于“定点转诊”,2.7%的居民倾向于“其他”方式;对于双向转诊的决定权,14.0%的患者认为应由患者自己决定,26.3%的居民认为由医生决定,59.0%的患者认为由患者与医生商量后决定,0.6%的患者选择由其他因素决定。
2.3.2 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评价情况 被调查的居民中,76.9%的居民“没听说过”双向转诊制度,18.3%的居民“听说过,但不了解”,4.6%的居民“了解一点”,仅0.3%的居民“知道如何运转”;64.5%的居民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33.1%的居民认为无所谓,仅2.4%的居民不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仅15.1%的居民知道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不知道的则高达84.9%;仅12.8%居民中接受过转诊服务,高达87.1%的居民表示未接受过;26.9%的居民表示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双向转诊制度感到满意,42.3%的居民表示感到较为满意,而高达30.8%的居民则表示感到不满意;15.4%的居民对目前的双向转诊流程感到很满意,26.9%的居民感到较为满意,高达57.7%的居民感到不满意。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不满意的原因见表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三乡镇居民对于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较高,高达90.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首诊机构,但与此同时,居民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较低、需求较大,一方面76.9%的居民“没听说过”双向转诊制度,84.9%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区医疗机构间已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另一方面64.5%的居民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并且分别有69.2%和42.3%的居民对目前本地区实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及其流程感到满意。这表明,居民对于双向转诊制度的接受度和需求度较高,应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双向转诊制度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提高双向转诊制度的知晓率。
同时,三乡镇医疗机构间的转诊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为主,而由上级医院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率则较低,仅6.7%,同样呈现“上转容易下转难,以单向转诊为主”的现象[3-4]。向上转诊和向下转诊缺乏统一的标准,转诊程序不明确,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欠缺;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其中既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关,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承接能力有关,双向转诊执行者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双向转诊制度的运行和落实[5-7]。如何优化和完善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成为进一步推进和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分析结果显示,双向转诊服务主要与居民的年龄、职业、月收入和首诊机构有关,表明经济因素依然是影响居民参与双向转诊服务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双向转诊使患者分流,小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到大医院治疗,使“小病不大看,大病不漏看”,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约和人民群众就医方便,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8-10]。
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作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效提高卫生资源利用度和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进一步强化其在社区居民中的宣传力度;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优化和完善双向转诊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和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承接能力,有效鼓励和满足有需要的居民积极参与双向转诊服务,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辉,季和平,孙滨.北京市社区双向转诊现状及患者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195.
[2]叶胜,余雪强,杨华杰,等.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2):124-126.
[3]万兵华,刘山,冯晓黎,等.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8):31-33.
[4]赵阳,李潇,张亚超,等.我国双向转诊运行现状与效果的系统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3500-3503.
[5]李红,陈治宇.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59-2360.
[6]何振彬,黄俊芳,陈昕,等.以服务台为纽带构建双向转诊流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2):19-24.
[7]陈倩.“双向转诊零病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1734-1735.
[8]黄耀,王希,段纪成,等.系统论在住院医师临床培训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9):871-872.
[9]谢波,陈力,缪李丽.论大型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带教方法[J].重庆医学,2009,38(12):1549-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