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84-02

城市综合性医院如何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结合实情都在探讨中。2005年,我院经过政府资源整合成为三级甲等医院二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借助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我院正式挂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内开创了三级医院以整体兼并的方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先河。四年来,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做法。

1.积极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院投资400万元新建2450m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包括全科医学门诊、预防保健室、康复理疗科、消毒供应室、洗衣班、食堂等。通过积极争取,获赠麻醉机、听力筛查仪、便携式B超、胎心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等设备30余台件,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筹建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安装、调试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信息科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了点对点培训。

2.扎实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

2.1 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协作网络:

2.1.1 我院与辖区内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协议,医院成立领导小组和社区部,配备5名专职人员和35名专家组成员,担任技术指导,在业务指导、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扶持,全年培训86人。医院还开通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参与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13788份、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档案、糖尿病档案,并对建档病例进行了随访和监测。

2.1.2 实行挂号、检查“一单通”,开设检查“绿色通道”。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疑难杂症病人,可凭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具的转诊证明,直接来我院就诊,享受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住院、免交挂号费等优惠。

2.1.3 实行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双向转诊”。特别是对于在我院已经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康复的患者,我院就近转到离其住所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康复治疗。

3.依托自身力量,向社区延伸服务触角

我院立足进一步加强自身整体实力,提高辐射能力,牵手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建立院内延伸至院外的医疗服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3.1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水平。我院定期派出技术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技术指导,如坐诊、讲座、病例讨论、协助开展手术等。一是由于百姓会认为我们是大医院的医生,医疗水平也高的想法,所以增强了百姓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通过我们到基层工作,带动基层医生,提高整个社区医疗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二是遇到需要转诊的疑难重症,可以对口自然转诊。我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前,先到社区工作三个月,使他们了解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和治疗规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轮流到我院进修提高,特别是上岗前必须在我院进行规范化培训。

3.2 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管理质量,包括病案管理、处方书写、药品器械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供社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支持。每年开展送医进社区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期,给居民免费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接受居民咨询。

目前,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

3.2.1 综合性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培训、管理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帮助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并且,实行综合性医院兼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双方人员在编制和工资划拨上的整合也需要财政支持。

3.2.2 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不同,综合性医院主要承担医疗职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六位一体的职能。综合性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3.2.3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技术设备条件和场所环境的不足也制约了综合性医院对其进行扶持的力度。辖区内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只有一家规模比较大。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章立制 让政府社会共同参与

历下区创建全国中医示范区既有政策上的支持,又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从国务院三项卫生体系改革、卫生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社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都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历下区区委、区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出发,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大社区建设中,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文件,落实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历下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2003年、2004年资金投入增长分别是28%和27.5%,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2004年投入700多万元资金用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支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历下区素有旅游区、文化区、科技区和商贸区之称。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坐落着千佛山、大明湖及72泉中的趵突泉、珍珠泉和黑虎泉等31处名泉;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63家省市级机关,山东大学(南、西校区)、山东师范大学等38所大中专院校,山东科学院等54家省市科研单位,大众日报、省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单位;以及泉城路商业街、银座商城等主要商贸设施;驻区省市级医疗机构众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大型三级甲医院7家,省市级医院、部队医院及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420家,卫生技术人员9000多名,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作为济南市的老城区,居民防病治病愿看中医、善用中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社区中医药建设奠定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卫生资源又为中医药社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指导。

由此,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街道办事处和姚家镇,驻区各部门及医疗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组织驻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协会,以省千佛山医院为龙头,形成了区域两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共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筑新村办事处、千佛山办事处于1997年底分别无偿和按成本价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3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趵突泉办事处协调有关部门免收水、电、卫生等各种费用,清除了周围的摊群点,无偿为中心增添了必备的资料橱、椅子、诊疗桌,主动带领社区医护人员深入居民家庭开展健康调查和健康咨询。卫生部于2004年11月来历下区进行评估验收,采取拦截调查的方式,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8%……历下区形成了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共同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帮困解难的良好环境。

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穿针引线让服务网络覆盖全区

历下区把构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加快中医社区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以办事处(镇)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网络。加强由二、三级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小型医疗机构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中心和服务站与上级医院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需求;结合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承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经验,加快落实全员转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自身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历下区确立以“办事处(镇)社区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导,家庭为单位,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树立“以居民健康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起“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责任制为保障、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区卫生局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角度,在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整合辖区卫生资源,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体、其他社区医疗机构为补充,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在每个办事处和镇建立了一个由公立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及业务指导等职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部转轨或通过公开投标方式建立,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外,将其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补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承担以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目前全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社区卫生服务已覆盖全区11个办(镇),80多个居委会(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社区康复科、中药房和相应的服务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13个机构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3.3%;社区卫生服务使受益人口达到43万人,覆盖率达80%。这种以办事处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龙头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上实现了90%以上的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目标。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拓宽渠道让中医中药健康百姓

发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是历下区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主要内容。

在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弱视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已连续三年开展了居民乐于接受的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保健方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医师积极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进行辩证论治,并根据中医“简、便、廉、验”的原则,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等多种经济有效的中医药技术为社区广大居民解除病痛;社区中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对八类慢性病开展中医药防治研究,如运用中西医、运动、饮食、心理疏导等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残疾等疾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中医药优势,强化中医药特色,研究和采用了“三床循环”(日间观察床、家庭病床、住院病床循环互转病人)、“五诊并用”(门诊、巡诊、会诊、义诊、转诊)的中医综合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使多发病、常见病不出社区就能解决问题。

社区医生不断实践,不仅能利用中医药为社区百姓服务,还采用小方剂、小针刀、穴位帖敷、压耳豆等方便实惠的方法为居民治疗常见病、慢性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开展了中风后遗症、肢残等慢性疾病的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的康复有效率达7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做好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宣传。一是在导医台、全科诊室、社区中医科配有中西医健康教育处方,随时向患者和咨询者发放;二是社区中心利用多媒体开展中西医健康教育宣传;三是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向社区广大居民传授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通过定期开展社区中西医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对一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在社区计划生育、妇儿保健工作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应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各社区中心参与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中医智能开发干预保健,通过开展产前产后探视、儿童早期智能开发、预防接种、4・2・1查体等,儿童优生优育得到加强,智能和体质得到健康发展。

目前,每个社区中心(站)都设立了家庭档案库,每个居民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册,0~7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及8种重点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日趋规范。很多人在大医院花几万元未能治愈的疑难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几千元甚至更少的钱就能治愈;社区保健合同户一年能享受四次免费查体;有20%的慢性病人入网接受三级防治;社区妇女、儿童、残疾、孤寡老年等弱势群体享受到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查体、心理咨询、医疗优惠等热情周到的服务,全区共建立家庭病床757张,中医药治疗服务率达到85%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第3篇

在1月7日召开的2008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切实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加强社区卫生工作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2008年的社区建设推进年全面铺开之际,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医院,了解了他们所精心打造的和谐社区。

广外医院下设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以“立足社区、面向居民、深入家庭、关注健康”为工作方向,加强了公共卫生网底和基本医疗网底的建设,使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服务站在所辖区域的居民中已经深入人心。

药品零差率与收支两条线

社区用药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直接利益,为让群众吃上放心药、便宜药,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前北京市政府推出了社区卫生服务312种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广外医院在接到整改通知后,全体社区医务人员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以最快的速度提前完成了盘库、清库、购药、上架、计算机系统升级、药品目录整理录入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了居民能够及时买到零差率药品。目前,广外医院的社区服务站中,零差率药品占中心药品总品种的82%,社区居民对此非常欢迎和满意,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感觉确实得到了实惠。

据该院主管社区工作的副院长衡薇介绍,他们抓住“社区医改,药品先行,抓住药品零差率这个牛鼻子”的思路,把社区用药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社区群众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常用药品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状况,让利于民,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用药花费方面比大、中型医院更具明显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

另据衡薇介绍,为了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广外医院的社区服务站率先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体制,使社区站效益与经济收入脱钩,切断了社区医务工作者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使社区卫生服务很好地从原来的经营型转变为服务型。

衡薇透露:在实施药品零差率与收支两条线的卫生政策后,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量看,2007年比2006年同期上升了6.75%,医务人员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热情,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小病的医生 大病的参谋

小红庙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广外医院下设的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的工作范围覆盖了7个居委会的20 000多人口。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服务站里的大夫们是他们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

据该服务站的王秀玲站长介绍,他们服务站不但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还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他们站以全科医疗为主,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服务。

除了以上的基本医疗服务,服务站还为当地65岁以上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开展了“运动、饮食、心理平衡促健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根据每个人的病情、爱好、习惯,制定个体干预方案,从运动、膳食、戒烟限酒、心理治疗、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干预。通过5年来的系统干预,32%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辖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下降了20%。

王秀玲说,在满足社区人群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他们以提高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素质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以戒烟和限盐干预为主要内容,对居民的生活行为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免费发放控盐小勺及宣传资料,促使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提供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该站最早开始计划生育与卫生联手,康复与卫生联手。开展了联合国计卫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红庙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方便、快捷、周到、廉价的特点受到周围广大群众的欢迎,离老百姓心上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小红庙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为特征的经验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仅夯实了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降低了医药费、有效控制了医保费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还使医务人员能够主动“下站点、进家门”,提供比较优质的全科团队服务,与居民交流多了,有效服务时间延长了,医患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衡薇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广外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了具有公益性、主动性、可及性等外,还开展了多项具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首先,该院关注弱势群体,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工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为了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广外医院自2002年开始向辖区65岁以上的居民实行“四免服务”,发放“健康服务卡”,持卡老年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到社区站就诊免收挂号费,随时享受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和免费获取健康教育处方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到2007年底,以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9 000份,建档率达到90%以上,累计免费体检27 000人次。

其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科研工作水平。广外医院积极与三级医院联合开展社区科研合作:开展“降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推广应用”及“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综合评估”,与辖区办事处合作开展了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分析等科研项目,有力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

此外,他们还积极进行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与费用控制试点项目工作。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与费用控制是北京市政府118号折子工程,其中小红庙社区是20家社点站之一。该院实行社区常见慢性病首诊负责制,为患者建立社区站与三级医院专家进行双相转诊的渠道,实行信息化管理,社区站建立局域网,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支持,探索实行社区卫生预算制管理条件下的慢性病管理激励机制。

广外医院开展的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也赢得了社会效益。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

宏伟的目标,漫长的道路

社区的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落实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优化卫生服务的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据记者了解,广外医院现有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健全,他们2008年的社区工作重点包括: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要求》,在2008年12月份以前对广外地区户籍人口和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同时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对建档的认识,营造全民建档的良好氛围。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建立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形成以社区楼、门、院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人群的新型服务模式。

进一步落实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管理逐步做到“一降、两控、三提高”,形成连续、完整、不间断的健康管理。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配置,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进一步落实“四个一批”工程,即培养一批现有在职人员,选拔一批应届毕业生,招聘一批业务骨干,反聘一批退休医务人员。补充缺编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高人员队伍素质。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第4篇

但有些地方由于人才、设备等条件还不尽人意,国家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中医药进社区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进社区有了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作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75%的地区已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40%的省、区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90%的省、区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社区卫生服务因为它的特有功能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用中医疗法治病只花了百八十块钱,效果明显,省钱还方便,多好啊。”在北京西城区百万庄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刚看完病的杨大娘向记者发出感慨。她说,自己消化功能一直不好.且腰腿酸痛,行动不便,前后花了几千元钱。吃了好多药,效果都不佳。去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了几个月的灸足三里,现在消化功能改善了,腿脚也利索多了。

作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之一的北京市西城区等地正在探索着将传统中医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的有效途径。杨大娘则有幸成为此举的受益者之一。

记者在朝阳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71岁的高大爷在针灸,老伴曲大娘陪伴在身边。在谈到中医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时,大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伴9个月前患有脑血栓,手不能动,舌头不会打弯儿,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脱离了危险,但康复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就回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了。”“今天是梁大夫治疗的第23天,老伴的病情明显见好。不仅手能拿东西了,说话也清楚多了。”曲大娘对于目前的治疗状况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开展中西医全科门诊,医保卡也可以使用。此外,医生还提供上门问诊服务,社区居民可通过门诊部提前预约市中医院的专家。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说,“现在社区里的医疗服务点并不稀奇,但中医进社区还不是很普遍。”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医进社区工程的推进,北京市还将在一些管理较完善的社区开设类似的中医特色门诊部。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国不少地区在中医药进社区方面取得了难得的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2005年命名第一批13个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后,2006年2月再次命名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等12个地区为第二批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促进该项工作的迅速全面铺开。

软硬件不足易致信誉危机

中医药进社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数量明显不足。据统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中医师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7.14%.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本没有中医师。“没有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在社区,老百姓不会信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龙致贤坦言。

“不少百姓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需要的不只是纯中医诊疗,而是中西医诊疗技术手段的配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深有感触,“我们非常渴望引进具备全科知识的中医药人才”。

“财力不足、基础设施不齐全、工资标准低使得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从而也丧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国玮一语道出其中的苦楚。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摆放床位用以实施针灸、按摩等治疗项目,不少中医药专业人才在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力邀时会望而却步。

在软、硬件不足的情况下,难怪有患者表示。只有在患上疑难杂症,或者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才会想起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中医求助。

政策不到位也让中医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后劲。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国玮表示:“社区医疗到底要搞成什么样,模式框架是什么,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究竟如何发展等问题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政府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细则文件进行指导。只有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医在社区医疗中才能更好地发展.从而让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医社区卫生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隶属北京某中医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01年在菊儿胡同建站,而今,却不见了踪影。几位附近的居民纷纷摇头表示,不知有这么个为百姓看病的地方:“没印象。就是有,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当初带着满腔热情进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悄无声息了呢?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对此讳莫如深。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软硬件的不足让一批曾经尝试进社区为百姓服务的医疗机构不得不带着遗憾而归。

政策搭台人才唱戏

面对困境,中医药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之路该如何走好,一直是业内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尽早出台相关指导细则、建立适合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中医药人才机制已成为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必要保障。

事实上,政府部门一直都在研究中医药进社区过程中的问题,希望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已于2006年6月出台,其中包括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措施方法等,并就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如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功能的完善、人才的培养等。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于2006年7月印发《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原则、补助范围及责任划分、补助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无疑为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深入认识并研究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工作办法,并将与各地相关部门联手,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以及对中医药服务质量、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将中医药业务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并将接受中医药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人们在期待获得具体政策帮助的同时,相关部门与机构也将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等作为搞好中医药进社区工作的当务之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处长吴凯表示:“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中医优势,关键还在于人才,只有高素质的医生队伍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王国玮则认为,单一的中医医疗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将更依靠全科医生。因此,要培养大量中医全科医生,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范文第5篇

一、基本概况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蛟河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蛟河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