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包装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16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近十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也伴随着电商的发展得到了促进。我国每年的快递量正以一个很高的速度在增长,这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大量快递包装物在使用后都被直接丢弃,也造成了环境问题和成本问题,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相对增加了快递物流业的运输包装成本。过去有很多学者都针对绿色供应链和逆向物流理论做过研究,也提到过关于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很少从消费链的最后一端来考虑问题。本文则在前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绿色供应链和逆向物流的理解,结合某高校的案例分析,从最终消费者这一端考虑问题,提出对物流包装物的再利用方法的研究。
1 绿色供应链管理
1.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主要环节
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的因素,因此绿色供应链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环境效益,旨在用最少的能源、最绿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环保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引申和完善。
绿色供应链的主要环节有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以及绿色物流。每一环节都是在普通供应链的基础上再多方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加以完善的,但是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同时,也加大了供应链系统设计的难度,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检验。
1.2 绿色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各类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产业链管理、生态产业链管理也应运而生。但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传统零售业向电商转型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在考虑供应链管理问题时还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绿色供应链管理远远没有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再加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考虑更多因素的协调问题,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本身的设计也是难上加难。另外,面对世界各国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我国的产品也正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
不过,随着我国各大企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以及相关工艺流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供应链管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的优选模式。
2 绿色供应链与逆向物流的联系
绿色供应链的物流过程包括前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个部分。前向物流就是商品或信息从初始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顺序流通过程。而逆向物流则是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最终消费者到初始生产者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物流包装物的多次循环使用就是逆向物流理论的实际应用,而逆向物流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 物流包装物的循环使用实例―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3.1 物流包装物的现状及问题
包装是保护商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包装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针对销售包装,我们都知道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浪费资源,不便于回收利用方面,而近些年,国家也对产品的销售包装作出了相关规定,减少了由于过度包装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样,运输包装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问题,每年由于快递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也随着快递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从宏观上看,结合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的快递总量从2002年的14076.5万件增长到了2014年的1395925.3万件,13年间增长了近98.2%,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从微观上看,据调查,安徽财经大学目前的在校生大约为20000人,按照10%的比例来计算,安徽财经大学非购物高峰期的日均快递总量大约为2000件,而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单单高校方面每天产生的快递量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
每一件快递都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运输包装,可以说是商品的再次包装,然而每年这么多的物流包装物在使用后十之八九都被当作废品丢弃了,这些包装物大都是硬纸箱和塑料包装纸,我们都知道塑料是一种很难降解的物质,而大量的塑料制品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硬纸箱是由纸浆加工而成,而纸浆的原材料是植物,如今地球的生态已经不允许我们再过多的砍伐植被了,保护环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
3.2 处理物流包装物的常规方法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校内的快递基本上都来自于学生的网购,学生在从快递收发中心取走快递后,大都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外面的运输包装物,然后将运输包装直接丢弃。前面说过这些快递的运输包装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同规格的塑料快递包装袋,另一种是规格和硬度不尽相同的硬纸箱。而目前这些物流包装物的去向则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塑料包装袋,大多数学生都会采取直接丢弃的方式,基本上没有再次利用的可能;对于纸箱类,除很小的一部分会被学生留下用作储放物品的收纳箱,大部分纸箱也是直接被丢弃,而这些被丢弃的纸箱不论完好或破损,最终都被回收到造纸厂,造纸厂根据废纸品质的不同进行分拣制成纸浆,最后再制成不同等级批次的纸制品。
这看似实现了物流包装物循环利用的环保流程却存在前面所提到的问题,那就是不论包装纸箱的完好或破损都回收到造纸厂进行循环生产,破损的纸箱实现了价值的再次利用,固然是好事,但是完好无损的纸箱也直接送回造纸厂就不免有些浪费资源了,因为即使纸箱回炉重造,由一等纸箱再处理得到的产品很难再是一等品,而往往是等级较低一点的产品,这样一来纸箱原本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高造纸的加工工艺技术水平来使再生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但是这往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很少有造纸商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既然加工工艺与流程上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就要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口,比如增加物流纸箱的使用效用,多次循环使用。
3.3 基于研究目的下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物流包装物的多次循环使用,以达到降低物流运输行业的包装成本,促进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效果。基于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连接高校和快递公司双方的平台,便于双发交换信息,实现物流包装物的循环利用。
首先,作为构建平台最基本的数据,需要调查和了解高校与快递公司双方关于快递物流量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该校平均每天的快递数量(非购物高峰期)、各家物流公司每天送快递到学校的次数、快递量爆仓的个别时段(购物高峰期)、高校学生公寓内每月纸箱类废旧物的数量等,统计和整理好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后期研究的进行做准备。然后,针对项目研究的目标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进行适当的倡议和宣传,打开校内宣传平台,并在快递收发中心和宿舍楼附近设立纸箱回收地点,专门搁置外观完整、结实的纸箱或塑料包装袋。
最后,在系统地协调和安排好高校和物流运送公司双方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上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制定好完整可靠的纸箱回送时间安排,将收集好的各类纸箱按时定量地回送给物流公司,由当天派送快递的运输车辆将纸箱送回到快递公司,最终实现物流包装物的循环利用。
该方案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太多技术性的问题,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校与快递公司的协调问题,以及运输包装物的回收整理问题,因为是随送货车将运输包装物回送到快递公司的,也不会引发新的运输成本。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的一处特殊地带,快递运送也比较集中,因此从高等学校入手实施这项研究是比较方便的。
3.4 研究的经济意义与环境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快递包装物的多次循环使用,以达到降低快递运输行业的包装成本,促进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效果。其经济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减少快递行业对包装物的购买量,从而减少包装成本,从而推进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同时,运输包装物的循环使用也促进了快递运输行业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向更进一步;其环境意义在于,多次循环使用物流包装纸箱可以增加相同纸浆所生产的纸制品的使用效率,也就是增加了同等数量的木材的使用效率,相对来说就是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进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除政治、经济、军事问题外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全球的环境恶化问题正给所有人敲响警钟,绿色、生态、环保方面问题的研究也日益热化,物流包装物的多次循环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春翠,董文祥,吴飞.绿色供应链及其现状分析[J].物流科技,2008,(12).
[2]邱竞.循环经济与适度包装[J].中国包装工业,2007,(7):6267.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沃尔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40-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内外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款,使企业都重视环保问题,将环境改善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 1996 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1、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现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一个经营单位,而是一整条供应链中相关的群体,而企业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即可使得企业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创新,优势互补,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的效益。
2、增加客户价值。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使得最终的产品不仅有宜于环境,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客户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长远信任。
3、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往往会因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4、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通过绿色壁垒使传统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上制造的产品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面临更多的不适应。而企业要想长久生产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因此,企业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
二、沃尔玛的环保360计划
所谓的“环保360”计划,就是在沃尔玛所销售的产品中,必须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制造零耗费,并且只销售和环境能源相协调的环保产品。沃尔玛一方面通过该计划节约了自身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供应商的持续改进降低了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产品的费用,从而在总体上让环保政策为公司创造了利润。
沃尔玛的采购标准也由此提升。在自有的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之外,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启动了"模范工厂"项目,以及记分卡制度。其执行程序是:发给供应商一份评价标准单,先由供应商自我评价如废水、废物的处理情况,然后再由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买手深入工厂,考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社会道德和环保,依据此情况得出的评估将决定供应商是否入选。
在具体的实施中,“环保360”主要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
(一)绿色采购
Zsidisin和Siferd给绿色采购下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货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等。
(二)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三项内容。沃尔玛在绿色包装环节操作中坚持“五个R”:即Remove(去掉不需要的包装);Reduce(去掉不必要的包装);Reuse(重复利用一些包装材料);Renewable(采用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及Recyclable(可循环利用)。
(三)绿色营销
沃尔玛中国在全国沃尔玛购物广场针对节能环保商品推出系列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绿色商品。
(四)绿色物流
沃尔玛在物流方面规定凡是冷藏货运卡车在仓库、码头和堆场进行装卸货或者其他作业期间,必须停止发动机,改用现场电源帮助制冷。
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我国,要使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的日趋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一,并将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参考文献:
[1]郑迎飞,周欣华,赵旭.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2):34.
关键词:供应链 物流企业 低碳化运营
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的构成
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中,以企业之间的协调分工以及协作联盟为主要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以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单独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因此,处于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协调-合作”关系。在这种思想下研究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就要求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的运作程序、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等。通过对整体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降低整体的物流成本,就可以为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比如销售企业、制造企业等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这样就可以保证供应链整体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利润。
图1为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的构成,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运作成本,第二部分为交易成本,第三部分为管理成本。在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的成本不但包括自身的运作成本,还包括与外部的交易成本以及外部管理成本等。交易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由顾客服务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主要由订单处理成本与信息处理成本构成。而供应链整合成本主要发生于企业的利益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相冲突时,物流企业做出取舍时产生的机会成本。
低碳物流
低碳物流主要指基于目前经济环境低碳化发展的需求条件,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以满足社会物流总需求、保证物流企业供应链平稳运行、保障物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利用物流企业管理升级、物流运作程序优化、物流技术创新等方法,以低碳化技术和低碳化运营理论为工具来实现企业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存储、流动、运输模式。
运作模式。物流企业一般包括包装、运输、装卸、仓储以及流通加工五个主要环节。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可以从这五个主要环节来实现,如图2所示。低碳包装,主要指通过以降低废物排放、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包装方式,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选取,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以及废弃等。低碳包装主要有两种方式:包装的重复利用与包装的标准化。低碳运输,主要是指通过降低运输■ 谭 敏(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过程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化运营。低碳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降低汽车运输在物流中的比例,提高多联运输的比例;采用低碳清洁能源性汽车,比如专用车型或者低碳环保车型。低碳装卸,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现代化的装卸技术来降低产品装卸环节的碳排放以及其他污染物。低碳装卸需要注意:首先,利用现代化环保型低碳装卸设备;二是提高装卸效率;三是在装卸过程中减少损坏或者泄露。低碳仓储,主要是指以降低碳排放、节约运输成本为原则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如果仓库的布局过于松散,运输效率会降低,车辆空载比例较高;而仓库的布局过于密集,车辆运输的次数会增加,就会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碳排放增加。低碳流通加工,主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运输至使用地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产品包装、分割、组装、商品检验等步骤。低碳流通加工主要有两种方式:规模作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加工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的污染。
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低碳物流理念宣传力度不足。近几年,随着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很多环保概念逐渐被提出来,但是这些概念没能得到深化。尤其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对于低碳物流的研究更是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物流观念普及的时候我国低碳物流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低碳物流虽然有了初步的发展,逐渐得到物流行业的重视,但是由于低碳物流理念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于低碳物流的观念了解还较少。
物流技术落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在产品的运输、仓储以及配送等环节碳排放量较高。具体表现为:物流装备水平较低;新型能源车较少;仓储设备缺少节能标准;装卸搬运设备仍以内燃式叉车为主;库存周转速度较慢;物流信息化发展较慢。
专业物流人才短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而物流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才。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平均素质较低。尤其是基本的物流操作人员呈现出学历低、素质低等特点,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或者复合型人才。再加上物流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制度存在缺陷,员工的素质无法提高,这就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整体员工素质水平,造成了新兴技术无法及时有效的应用于企业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技术的发展。
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选址不合理;物流企业之间运输方式不正当竞争;货运调动机制不完善;运输装备缺少统一标准。
物流设施落后。物流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现象以及分布不合理现象。企业内部技术设施落后,这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基础设施投入少,并且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
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缺陷,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对于实施细节缺少明确规定。因此我国法律法规在物流企业管理方面操作性较差,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欠缺。
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建议
(一)体系构建
首先要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基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以供应链的整体目标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再是传统的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这种思想下,我国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全国性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与布局。第一,建造物流产业园区,通过建造物流产业园区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优势以及整体优势,从而实现物流企业的低碳运营模式;第二,发展第三方仓储业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产品的仓储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利用第三方更为专业的仓储中心可以在供应链角度实现供应链资源的相互利用,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物流各个环节采用地能源消耗设备或者技术。针对物流企业构建低碳运营模型,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第一,动力机制,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利益的驱动,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原动力,而利益的驱动是现实发展的推动力;第二,传导机制,主要是用于实现物流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工具;第三,实现机制,主要是用于实现企业低碳化运营目的的机制,包括控制碳源与增加碳汇两种办法;第四,促进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外部因素或行业因素对于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促进作用。第五,约束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政府或相关部门针对物流行业制定的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等。
(二)具体内容
普及低碳物流观念。第一,我国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于我国公民的教育,提高公民低碳物流建设的意识;第二,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宣传途径向公民宣传这一观念。除了公民方面,国家政府或者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物流企业作为低碳物流实施的主体,其行为对于低碳物流建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物流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以低碳化运营为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碳排放标准;其次,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来刺激物流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的研发或者实现低碳办公,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相关政策;最后,企业还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或者进行技术创新,形成物流低碳化运营技术体系,同时还可以引进专业低碳物流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技术水平。
重新设计物流企业流程。第一,低碳包装,需要考虑以下内容: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包装材料的再使用、包装材料的循环处理、包装的回收、包装材料的降解价值以及包装的印刷。第二,低碳运输,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开展共同配送、优化运输路线以及选择高货运量并且低耗能的运输方式。第三,低碳仓储及配送,低碳仓储主要是指仓库的布局要合理,从而减少货物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成本;低碳配送主要指的是配送路线要合理,实行集中配送或者共同配送的方式。第四,低碳流通加工,主要有两种途径:实行专业集中加工,通过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降低污染。第五,提高信息收集与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物流行业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管理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第六,发展逆向物流,主要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等。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较晚,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因此物流企业需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常用的管理办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其可实现物流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在这一管理思想指导下,可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第一,推行PDCA循环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阶段,首先是计划阶段,主要是根据顾客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其次是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计划方案来实施;然后是检查阶段,主要是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最后是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检查阶段的问题进行修改,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第二,加强4M管理,4M分别指的是人、设备、材料以及方法。首先,要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然后要对材料进行检查监督;最后要对方法实行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
实施“6S”管理。“6S”管理主要应用于企业工作场所的管理,分别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以及安全。第一,整理,主要是对工作场所的物品进行整理,要保证工作场所的整洁并进行全面检查,将不需要的废弃物品及时清理出去;第二,整顿,主要是对工作场所的条理性进行整顿,保证工作场所的工作秩序井井有条,降低物品的寻找时间等;第三,清扫,主要是对工作场所的卫生放慢进行清扫,使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环境污染;第四,清洁,主要强调的是形成企业内的持续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形成多种考核检查标准;第五,素养,主要指的是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比如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具有团队精神;第六,安全,主要指的是保证工作场所以及员工的安全,比如加强现象巡视,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刘荣港,陈学中,王成波等.绿色物流发展的外部性研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
2.何素华.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1(18)
3.殷俊明,王平心,王晨佳.供应链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与理论结构[J].会计研究,2006(10)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中国2001年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则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所有过程。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以及向顾客交货。
本研究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可以认为,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活动中,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保持总成本最小。
二、AZPC公司及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AZPC公司是一家纸箱制造企业,地处浙江某高新技术区,属浙江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包装200强企业。该公司拥有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制造的纸箱生产专用设备,总股本1.6亿元人民币,年产销5000万m2的纸箱,2011年企业税利总额达到了2600万元。应该注意到,AZPC公司的成长依托于浙江包装行业不断拓展的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发展态势。
浙江、上海、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世界500强企业已200强进入了这个区域,纸箱需求量与日俱增。美国石东、瑞典SCA、印尼APP、日本联合、台湾永丰余等纸箱企业都纷纷进驻;此外,该区域原有的纸箱企业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产能升级。因此,仅浙江一省就拥有纸箱生产线150多条,行业竞争激烈。
三、AZPC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探讨
飞利浦公司在苏州建有亚洲区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基地,专门生产彩电和显示器,年需用纸箱2500万元人民币,因此,AZPC公司积极地推进合作,通过走访,交谈,接触,包装设计介入和飞利浦公司总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评估,AZPC最终成为其合作方。飞利浦是AZPC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输出链(其完整链条为:最终客户—飞利浦—运输分包方AZPC—供应商中的),为满足其需求,AZPC采用了一系列手段:
第一,AZPC从观念上开始适应这种供应链要求。AZPC专门请国外专家就管理理念、营销、技术、操作和纸包装趋势等方面进行培训,重点在明确理解:如何确定好的客户和好的供应商,如何进行增值服务及增值销售。通过两年请进来、派出去的培训模式,企业员工的观念意识的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改善,深受客户的好评。
第二,AZPC公司确立了两个供应商思想,加强对供应商情况的跟踪评估。生产纸箱的主要原料是纸,纸的成本占销售的65%,AZPC重新评估了原有的供应商和品种规格。在评估中AZPC发现,已有的供应商数量较多,质量服务参差不一,造成生产效率低,损耗居高不下。为此,AZPC积极开发了国外供应商,利用外方资讯,选择两家国外纸厂,三家国内纸厂,每项产品都有两个供应商。通过上述调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库存也由原来的1万吨纸降到现在的4500吨。
第三,合理调整生产流程。由于销售的订单模块与库存、采购和生产模块紧密结合,AZPC在销售同时,可以制定生产和采购计划,从而保证产品的及时交货,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和在线服务。即使客户的生产计划有变,AZPC公司也可以确保纸箱按需送到客户生产线。此外,AZPC公司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与客户一起排定包装需求计划。
第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AZPC在专业生产纸箱上已拥有很强竞争力,且与客户合作是以帮助他们解决包装方案为宗旨,为此许多客户希望AZPC进行一体化包装,AZPC用供应链思想,将不属于自身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像彩印、蜂窝、泡沫、托盘等业务外包,AZPC充分使用自身不拥有供应一体化包装方面的资源,为客户降低成本并全程解决包装要求。
第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供应链提供保障。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是订单确认和查询:它涉及销售定单确认与货品发运的排程等许多问题,为了确保按时发货,它还要对产出品进行检查。订单查询主要包括,订单在哪个工序,安排那台设备加工,工艺路线是否合理,要货数量与供应能力是否吻合。订单由销售内务输入,生产工艺员和调度/机长/仓库等部门和人员共享。AZPC通过利用顾客服务,销售支持以及其他职能系统的信息,筛选从客户运作中采集的信息,从而进行预先订单控制。
二是库存查询:仓库人员接收的产品输入后,按规定库位堆放,通过库存查询,得到数量、金额、库存天数和交货天数,还能帮助客户有效调度库存产品。同时,客户也能随时掌握AZPC存货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也无必要维持较高的成品存货水平。原辅材料的库存由于即时反馈,不仅可以指导采购,而且还为降低库存做出了贡献。
三是采购控制:采购按库存和下月/季的销售计划,与供应商及时沟通库存量,给予下单。由于供应商能够及时掌握AZPC的存货信息和采购信息,促进了供应商的管理,使AZPC采购人员也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国外采购采用下大单,分批多次发运到货,以既保证供应商高效率、大批量生产,有利于达到合理库存。国内采购则按路途远近确定安全库存,库存量由原先1万吨降至现在4500吨,减少资金占用1700万元人民币,节约成本100万元人民币。
四是用户档案/信控查询:在首先选择好客户的前提下,建立客户档案,以业务发生时间的订单曲线,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跟踪查询,一旦发生客户超信用期或信用额度,迅速调整或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风险。
五是发货/运输/开票查询:由于仓库收发货和财务开票付款在同一平台,完全改变了以往财务和销售/采购部门间通过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导入系统进行结帐的做法。财务部门利用系统,与供应商和客户一起管理资金流。
使用供应链将所有信息实时地在企业业务部门之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AZPC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变化,解决客户的包装问题,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了解市场需求,对物品、价格、销售地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产品,降低成品及半成品的库存量,合理准确地配送、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加速物品流通速度,提高资金周转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ZPC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和竞争对手同等供货能力的情况下,通过低成本战略和缩短交货时间来提高竞争力。AZPC以最低的总成本,最优质的产品和快速满意的服务为使命。它们把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AZPC内部各环节—客户—客户的客户等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销售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和浪费,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的有效链接和物质、信息和资金的合理流动。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因应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 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 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 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四、简要结论
在现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运作环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食品供应链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运作质量和效率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气构筑和完善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改进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外,还应该多管齐下,在加快食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促进食品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综合化、专业化、系列化与网络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降低食品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保障食品供应链的运作安全,进而从整体上促使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艳洁,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从“苏丹红”事件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5).
[2] 张振飞,赵鹏,刘泊.食品物流业与食品物流链[J].中国仓储与运输,2006(1).
[3] 张连军.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