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物制药;实验教材;研究与开发

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既和本科课程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材建设就是要在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起高职高专本身所特有的实验教材,区别于其他教育层次。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发展前途,也不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会重蹈文化学习的覆辙。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对他们而言,语言和数理化方面是其智力弱势领域,但动手能力等方面可能是他们的智力优势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这样既符合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也符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扩展专业学习。实验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适用于高职高专的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的编写就势在必行了[1]。

2 项目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研究目标: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的教材。

研究意义: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如何来开发实验教材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是事关实验教材研究和编写成败的关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兴趣,是实验教材开发必须要考虑的根本所在。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开设座谈会,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薄弱,所以教材内容不能太复杂,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逐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开发一套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内在实力。提升人才的实际附加值,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 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如何来开发实验教材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是事关本课题成败的关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兴趣,是实验教材开发必须要考虑的根本所在。

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开设座谈会,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部分学生的基础较薄弱,所以教材内容不能太复杂,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逐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不断调整实验项目,部分实施细节做细微调整。方法总结就是:使用--反馈--修改--使用,不断循环,逐渐完善。

4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总目标,对照教学计划,确立实验教材编写体系;另一方面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具体目标和学科特点,编写实验教材内容。

4.1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总目标,对照教学计划,确立实验教材编写体系

生物制药专业是一个生物、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

⑴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生物制药和微生物制药学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2]。所培养学生能在制药企业、化工企业、生物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医药公司、医药部门、服务行业等部门从事药物、生物制剂和煞费苦心工类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教学、经营和管理、药物检验、医药工程设计以及外贸、医药代表、药品及医疗器材的营销等工作。

⑵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教学内容: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本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的未来学术新秀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制药基本原理和基本生产工艺操作,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a、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b、掌握常用和典型生物药物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操作方法;c、具有对生物药物的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d、熟悉国家关于药品及生物制剂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经营、使用以及原材料种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e、了解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f、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⑶生物制药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最低学分为139,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三大模块组成,专业核心课程有:无机用分析化学、无机用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基础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发酵工艺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其中理论课时1072学时,实验学时19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11周。

⑷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学习状况。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因招生层次为三年制专科,所以高中学习成绩普遍不是很好,特别是公共课如英语、数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但生物制药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勤奋,在同年级中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也表现出课堂教学不够活跃、动手实践欠缺(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去动手操作)。

4.2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具体目标和学科特点,编写实验教材内容

因传统实验教材对高职高专类的学生而言在内容上与理念教学有所脱节,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较之本科学习有所欠缺,实验教学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进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分析了学生特药专业学习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科特点,在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的检验不断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各实验教材的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 职业 制药 教材 基础化学 教学内容

高职《制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具备将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具有独立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具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制品、制药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使毕业生有较宽的就业机会和较强的竞争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就业和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制药及相关专业在教材的编排和组织上,体现注重实践、突出应用,以金典实验教学为线索实施教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

1、《制药》高职教材改革上希望打破原有的单纯理论框架,改为以应用为主线,辅以理论教学。基础化学现在普片开设《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而原有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停止开设。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框架定在典型实验上,围绕这些实验展开理论教程。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连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上有难度,会出现一知半解。实验做完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作,只能按部就班的操作。

2、教材采用的典型实验为主线教学,单从课程上看是可行的,但毕竟《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这些实验有些跟后续课程联系比较紧,有些联系并不大。制药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所涉及的内容对本专业是必要的。仅仅通过《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若干个典型的实验来完成整个专业基础化学的学习是不够的。

3、实验和实训是不同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论课的需要,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等同于实训,实训是一种实践性教学,专业性更强,两者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实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有局限性。把实验等同实训,夸大了实验的功能。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单靠实验训练是不够的。

4、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还是理论学习,很多实践性的知识应该在实践过程成中掌握,所以,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理论教学上。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没有理论作为支撑,那是办不到的。我们在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削弱理论课的教学。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作如下调整:

1、制药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从专业上看,基础化学部分应该基础上应该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流化学》、《化工原理》等内容。

2、化学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上,不应该是保留几门而去掉几门,应该是统一成一门作为基础课程,内容上以满足专业需求为原则,要揉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内容。化学基础部分可以统一成一门《化学基础》。这样,教材体系上是完整的,学生学习起来有连贯性。课程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但整个化学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可以舍去一些计算、解题技巧等内容,但课程的完整性还应该具备。真真做到宽基础,重实训,教学学时可以压缩,内容难度可以降低,但知识面还是应该广。

3、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内容适时穿插到到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特比是实验教学上。例如:《有机化学》化学经典实验之一的“升华”中可以补充《物理化学》中的物质的相图,这样不光对实验教学有帮助,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食品药品干燥中常使用的“冷冻干燥”,有了相图的概念,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如果没有相图的概念,要说清楚“冷冻干燥”还真不容易。又如有机化学实验“蒸馏”、“精馏”等也需要《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是不能省略的。在实验课上,应该适当补充《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运瑞.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2]沙鸥,刘英红,马卫兴.现代教育新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研究型教学;分子生物学

研究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1]。我校分子生物学课程开设于生物技术专业三年级上学期,在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分子生物学以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课程为基础,又可以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生物制药等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并且其所涵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应用广泛,是医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工具。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馈该门课程学习难度大,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进行研究型教学探索。

1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开展研究型教学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研究型教学恰恰能够促进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2,3]。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该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2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我校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其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实验操作难度大。如果沿用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抽象性和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必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强力引导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进入大学后,学习状态变得较为松懈,加之大学阶段课程开设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的改变,所有课程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课上,教师只是结合专业特点把握教学大纲,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往往讲得多,对学生的要求少。大学阶段随着各种课外活动的增加,互联网、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等的冲击,部分学生形成课前不预习、课上随“心”走、课下人自由、考试靠突击的学习态度。因此,需要探究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我们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型教学探究。

2.1构建以教材为主、网络教学平台为辅的研究型教学资源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端,而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生物类本科专业课程,现行的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教材较多。如在构建研究性课程体系时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Robert•F•Weaver编著的《分子生物学》、戴余军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等教材。中英文教材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能通过阅读英文辅助教材提高阅读英文文献能力。此外,要及时将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2教学内容模块化重组,便于研究型教学设计

以我校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主要包含3个模块。模块一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难点不多,以原核生物为例来讲解,穿插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模块二为“基因的表达调控”,该部分内容中有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例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弱化机制、乳糖操纵子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DAN甲基化、蛋白质乙酰化等内容,而这些都属于教学重点。模块三是以上述两个模块内容为基本原理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与前面两个模块的内容互为依托。例如,PCR技术及其衍生技术都是基于DNA复制原理,只要把DNA复制原理理解透彻,这部分内容就会比较容易理解;酵母单杂交、双杂交技术依赖于基因表达调控中的DNA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该模块还包括相关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重组使课程内容更有序,有利于研究型教学设计。

2.3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适应研究型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问题解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带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实现学以致用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重点开展以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参与教师科研为主的教学设计。2.3.1问题式教学设计带着问题学习,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模块一“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和模块二“基因的表达调控”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内容设计不同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避免脱离教学目的。例如针对“DNA的复制”内容设计教学:首先,引用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15N标记大肠杆菌DNA的实验,让学生推导DNA的复制模式;其次,以原核生物主要遗传物质为例阐述DNA复制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蛋白或者酶在复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先后使用顺序,然后观察DNA双链的变化,再以蛋白或者酶的作用为媒介,将DNA复制过程完整描述出来,加深对DNA复制的印象;最后,通过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主要遗传物质在复制时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将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查阅教材和网络资料,养成课下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将课下变成自学场所,将课堂变成基于问题进行讨论的场所,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讲解和总结,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3.2案例式教学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在模块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教学中,可穿插案例式教学设计,将相关或者相衔接的实验技术整合为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确定案例,并规定材料搜集原则和方向。在授课时,不是就某个实验技术进行原理讲授,而是对实际案例从实验角度进行推导,最终归结到该实验技术的原理,并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实验技术可以归结为模块一或二中的哪一个机制。例如在讲解PCR技术时,确定案例为PCR技术、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技术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间的区别与联系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推导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哪一个机制。在案例式教学中,授课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由各小组分别汇报收集的材料,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案例分析内容进行总结与补充,并客观地给予小组成员成绩评定,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2.3.3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6]。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研究型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项目包含一般实验室常用的DNA操作技术和蛋白质操作技术,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3个独立”,即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独立分析实验现象、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主完成实验能力。然后加强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训练,为了防止设计的实验项目过于宽泛而失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意义,授课教师根据实验室现有资源,限定可以选择哪些实验技术解决某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并由指导教师评判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情况。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3.4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放实验室,将专业授课教师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提供给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安排提供3~5个名额,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本专业教师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会用到分子生物学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教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如此,能提高学生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的兴趣,不断有学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展望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就需要适应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型教学改革,借助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成为勤于思考问题、解析问题、尝试创新的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必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究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明.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262.

[2]宋义林,高树枚,陈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2-144.

[3]徐守坤,汪英姿,闫玉宝,等.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9(18):28-31.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第4篇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下面着重介绍聚合物纳米药物。迄今为止,用于纳米药物输送的载体主要是聚合物[12]。因为聚合物主要有以下优点:分子量大,由于EPR效应,作为载体能使药物在病灶部位停留较长时间,延长疗效。可通过调节聚合物物理化学性能和自身降解而达到缓释或控释药物的目的。易功能化,可把一些具有靶向作用或控释功能的组分键合在聚合物粒子表面。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避免药物释放后聚合物载体材料在人体器官聚积,产生毒副作用。(1)聚合物键合药物。聚合物键合药物又称为聚合物前药,它们的生物活性取决于键合的小分子药物是否能够在病变区被及时释放出来。传统的小分子化疗药物在给药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如在水中溶解性和稳定性较差、体内迅速清除、毒副作用大等。聚合物键合药物采用化学桥联稳定药物分子,将小分子药物以可降解的化学键键合到聚合物骨架上,可以有效避免纳米颗粒在体内循环过程中不必要的药物泄露,而通过不同的化学键的选择,特别是那些对病变局部环境敏感的化学键,比如pH和酶敏感化学键,可以实现在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内的可控释放,这使得其相对于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包载型的纳米药物更加具有优势。常见的聚合物骨架包括聚乙二醇(PEG)、聚谷氨酸(PGA)、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Duncan等研发了一系列HPMA抗肿瘤键合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临床I、II期研究。化疗药物是以Gly-Phe-Leu-Gly键合到聚合物骨架上。通过细胞内溶酶体的酶解作用,键合的抗肿瘤药物可以被有效地释放出来,达到了细胞内给药的要求[13]。再比如将galactose键合到聚合物骨架上可以有效地增加这些纳米药物的肝靶向性[14]。(2)聚合物-蛋白质结合体:聚乙二醇和多糖经常用于制备蛋白质高分子共价结合体。获FDA批准可在临床上使用的聚合物-蛋白质结合体大多数是由聚乙二醇制备的(PEGylation)。PEGylation可增加蛋白质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又可降低其相应的免疫原和抗原性,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半衰期[15,16]。如罗氏公司生产的PEGasys(PeginterferonAlfa-2a)可以使干扰素在血清中的半衰期提高50-70倍[17]。高分子蛋白质结合体的制备方法有:带有功能基团的高分子链与蛋白质活性部位直接连接;将与蛋白质具有特异结合作用的分子首先与高分子以共价键结合,而后实现高分子与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目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对于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和催化功能的酶等生物特异性蛋白质,与高分子结合后如何保持其生物功能的问题。(3)RNA纳米颗粒:在药物开发史上,化学药物和蛋白质药物已出现,RNA药物或以RNA为目标的药物将是药物开发的第三个里程碑。RNA是由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构成的一种核糖核酸高分子.与Watson-Crick的DNA碱基配对(A-T,G-C)的双螺旋链的结构不同,RNA的二级结构里经常出现一些非传统的碱基配对如环环相互作用。通过底端向上的“自组装”技术,包括模板法和非模板法,RNA分子可以构建种类繁多的和具有生物功能的纳米结构。RNA纳米治疗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支架、配体和治疗剂都是由RNA组成,由于其均匀的纳米级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目标特异性,使其有利于在活的机体内应用而不会在正常器官内积累[18],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参考意见。郭培宣等人于1986年构建phi29DNA组装马达,是至今所能构建最强大的生物马达。1987年郭等人[19,20]报道了phi29噬菌体中由pRNA(packagingribonucleicacid,简称pRNA)驱动的纳米马达。该纳米马达的功能是包裹DNA并将DNA运送到病毒衣壳中,ATP为这种RNA马达提供能量。随后,郭的研究团队证明pRNA分子可以经过改造构建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六聚体的纳米颗粒,从而开创了RNA纳米技术[21,22]。利用此技术,该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多功能RNA纳米治疗剂,可用于靶向治疗肿瘤,且不会损伤正常组织。例如[23-26],利用重新改变结构的RN段携带多达4个治疗和诊断模块构建出了超稳定的X形RNA纳米颗粒。这些RNA纳米颗粒可纳入沉默基因的小干扰RNA,调控基因表达的micro-RNA,靶向癌细胞的核酸适体,或是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核酶[27]。(4)固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包括单体聚合成聚合物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后分散自组装形成固体纳米粒子。常见聚合物载体有聚氰基丙烯酸烷酯、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以及天然大分子如壳聚糖和白蛋白等。药物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方法引入载体。Abraxane是第一个获FDA批准的聚合纳米粒子药物,用于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的治疗,由白蛋白纳米粒子和键合的paclitaxel组成,尺寸约130nm[28]。聚合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除需具备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之外,单分散性要好。将纳米粒子表面接枝PEG可有效增强分散性和在体内的循环稳定性。此外,研发多功能纳米粒子以便提高靶向性也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5)聚合物纳米胶束。常见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稳定性较差,不适于药物运输。而聚合物纳米胶束,具有载药量高、载药范围广、稳定性好,体内滞留时间长等优点[29,30]。常用于难溶性药物、大分子药物及基因治疗药物的载体,还可实现靶向给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聚合物纳米胶束通常是由具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的两亲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级大小的核-壳型胶束,尺寸大约20-100nm。其中亲水部分多由PEG组成,疏水部分多由聚乳酸、聚环氧丙烷、聚氨基酸组成。目前至少有6种聚合物纳米胶束抗肿瘤药物进行临床研究。纳米药物是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必将引起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革命。目前,纳米医药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纳米药物的制备工艺等还很不完善。基础理论方面,人们对纳米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包括组织分布、药代动力学和药效,以及它们与载体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都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制备工艺来讲,制备工艺要求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产品性能要稳定。因此,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增强载药量、提高靶向作用及控释能力、降低超敏反应[31]。

2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是纳米材料与生物医用材料的交叉,在人类康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将解决临床对伤口敷料、人造皮肤、人造血管和组织工程支架、高性能组织修复、器官替换的迫切需求[32-34],而且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材料支架在组织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模仿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结构而制成的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材料已开始应用于组织工程的修复和再生。由于软骨再生能力有限,软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治疗老龄化社会日益流行的大关节骨关节炎方面[36]。嵇伟平等采用塑性变形和化学处理方法在Ti6A14V合金上制得一种新型多孔纳米晶体,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成骨细胞在纳米Ti6A14V合金表面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与普通钛合金相比,纳米表面钛合金早期就能使成骨细胞伪足伸展良好,促进成骨细胞紧密贴壁和早期融合,与细胞黏附相关的Integrinβ1的表达也高于普通钛合金,为将纳米技术应用到人工关节等植入器械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37]。还可以将纳米骨材料[38]植入体内填充各类型的骨缺损,其网状结构可生长出很多新生的骨细胞,所有填的纳米骨材料,最后会降解消失,骨缺损部能完全被新生骨取代。目前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已投入市场,对骨缺损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作用。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为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仍需大量临床试验予以证实,纳米材料应用的生物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生物医学研究者与纳米材料的研究人员合作需进一步加强,制造出更先进的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3纳米诊断学

纳米诊断学是纳米生物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对于发展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纳米生物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生物传感器[39,40]和成像技术[41,42]、使用制造纳米机器人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维修,生物标志物的提取及测定等[43,44]领域,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为目标。

3.1体外生物分子检测

超灵敏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45,46]。由于待测分子含量很少,因此,对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有很高要求。纳米材料特有的性质可以极大地提高分子检测的灵敏度和简便性[47,48],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超微量生物分子检测的信号放大方法[49,50]。丁良等[51]利用纳米晶体中阳离子交换反应释放的阳离子来诱导荧光染料,用于痕量生物分子的检测,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表明基于ZnS纳米簇的阳离子交换放大器的检测性能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限低1000倍。标志着利用便携式床旁检测设备检测生物标记物成为可能。

3.2体内诊断

3.2.1注射PEG-Glu-GNPs后肿瘤的轮廓很容易与周围组织区别开来,这种复杂的探针可以实现体内疾病的早期诊断,大大有助于癌症或癌转移的早期发现[52]。另外开发体内神经递质参与脑化学的监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分子在病理和生理上的作用。Liu等[53]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封装有金纳米颗粒的玻璃毛细管来感应大脑多巴胺,结果表明,全氟磺酸改进Au/GCNE可成功用于监测麻醉大鼠纹状体的多巴胺。Kempen等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定位、观察金纳米粒子聚集的脑肿瘤模型,发现纳米颗粒仅在含有脑肿瘤细胞的区域内聚集,在正常脑组织周围没有发现[54]。3.2.2量子点(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是以CdSe为核、CdS或ZnS为壳的核-壳型纳米体,具有优良的光谱性能。水溶性的量子点在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显示了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细胞毒性低,可用于活细胞及体内非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的超灵敏检测。李朝辉等[55]利用反相微乳液技术,以CdTe量子点为核,SiO2为壳,一步制备了表面带有氨基和磷酸基团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该颗粒水溶性好,大小均匀,有效改善了CdTe量子点的不稳定性,成功实现了对肝实质细胞的识别。由于量子点技术有其独特的标记特点,它必将成为今后生物分子检测的尖端技术,为DNA检测(DNA芯片)、蛋白质检测(蛋白质芯片)和探索蛋白质-蛋白质之间(抗原-抗体、配体-受体、酶-底物)反应原理提供更先进的方法。同时也将极大推动生物显像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进步。3.2.3纳米磁性颗粒较大尺度的磁性纳米颗粒呈现铁磁性,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可通过磁滞现象产热,用于癌症的靶向热疗[56]。而粒径小于20nm的磁性纳米颗粒通常显现出超顺磁性,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目前在临床诊断方面较为成熟、发展较快的应用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生物分离、细胞筛选等。(1)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项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所提供的特有信息对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组织内的特异性分布,有助于提高该部位肿瘤与正常组织的MRI对比度,因而作为造影增强剂被应用于MRI,进行肿瘤及其他疾病的诊断[57]。(2)生物分离。因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易操控性、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使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58]。当前磁分离的研究涉及生物领域的多个方面,如血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蛋白质、核酸等的富集、固定化酶的回收与重复等[59]。Yan课题组[60]利用磁性氧化铁粒子作为载体固定蛋白酶A,并利用其能够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达到测定乙肝病毒的目的。(3)细胞筛选。当组织或血液中仅有微量癌细胞的时候,通过特定的技术就可以精确地检测到,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必将为病人获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所以细胞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磁珠细胞筛选法可在几分钟内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分离出很高纯度的细胞。Mousavi等[61]等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与金纳米条结合的微流控芯片,利用高效免疫磁珠法捕捉人血中极少量的细胞,可以达到简单而有效的检测高纯度目标细胞的目的。可以预见,在未来,更加精确的细胞筛选技术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62]。虽然功能化的磁性纳米材料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设计更简单的制备过程和更新颖的功能化方式以使材料本身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使用寿命,仍是研究者们探索的方向.3.2.4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研究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传感器可望使各种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63]。纳米传感器灵敏度很高,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当传感器中预置的某种癌细胞抗体遇到相应的抗原时,传感器中的电流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电流变化可以判断血液中癌细胞的种类和浓度。目前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正在涌入这一领域,但这一技术在实用中还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今后可能会有多种纳米传感器集成在一起被置入人体,以用来早期检测各种疾病。3.2.5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基因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同于半导体芯片,它是在很小的几何尺度的表面积上,装配一种或集成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仅用微量生理或生物采样,即可同时检测和研究不同的生物细胞、生物分子和DNA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生命微观活动的规律。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生物芯片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科技。基于纳米结构阵列的蛋白质芯片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诊断学和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64]。Ali等[65]制备的基于氧化镍纳米棒的微流控生物芯片,采用电化学检测法来测定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浓度,线性范围为1.5-10.3mmol/L,灵敏度高达0.12mA•mmol-1•cm-2。DNA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大量的基因信息,从而使生物医学工作者可以研究并收集基因表达和变异信息,还可用于监测不同的人体细胞和组织基因表达,以检测癌症或其它疾病所对应的基因的变化。3.2.6纳米机器人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开创分子仿生学新领域。“纳米机器人”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以色列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胶囊相机”,将摄像头内置入比普通感冒药稍大的胶囊内,以大约每秒14张照片的频率拍摄消化道内的情况,并同时传回外置的图像接收器,可进行人体消化道肿瘤监测。还可将纳米机器人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全身健康检查,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可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可将纳米机器人以插入导管的方式引入到尿道或胆道里内,直接到达结石所在的部位,并且直接把结石击碎,进行肾结石、胆结石的治疗;还可进行人体器官的修复工作、作整容手术、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DNA,把正常的DNA安装在基因中,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治愈遗传缺陷或病毒,使机体正常运行。未来发展趋势是当机器人医生发现可疑病变组织后,立即能伸出“手”来取样进行活检。纳米机器人在体内的生物传感与智能配送生物活化剂有很大潜力[66]。

4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含有纳米颗粒的工业废水的排放[67],纳米材料的潜在的免疫毒性机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68]。纳米颗粒可直接穿透人体皮肤引发多种炎症;可穿透细胞膜,将异物带入细胞内部,对人体脑组织、免疫与生殖系统等方面造成损害等。如二氧化钛容易在饮用水中聚集,从而污染环境、影响健康。接触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后,人体肺部将可能出现炎症。银纳米颗粒目前已被大量使用。研究表明,即使它在环境中的聚集量很低,也会对水中无脊椎动物造成伤害。碳纳米管是工业和实验所需的材料,注射了碳纳米管的老鼠会产生动脉粥状化、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等反应。当摄入量较大时,对肌肉细胞也有毒性,会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但尽管纳米生物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安全性的问题,它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同时这也为纳米技术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提高其安全性问题是研究的目标之一。

5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来,*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及*、*、*、*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制约着*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还比较明显,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足;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机制依然存在。

进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要求*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对*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程明显加快。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目前的9.8∶58.2∶32调整为8∶55∶37;轻重工业比例由34∶66调整为40∶60。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提高到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能耗比“*”末降低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6%以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一是树立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增长的新理念;二是树立传统产业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拉动增长的新理念;三是树立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增长的新理念;四是树立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共同带动增长的新理念;五是树立生产业和新型流通业带动增长的新理念。

(四)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一要加强投资调控和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强化源头管理。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省鼓励发展的行业选上项目,严格控制“三高”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用增量结构的优化促进存量结构的优化。三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培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排头兵,确保主要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产品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培植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优质专用粮生产,积极发展棉花、油料、瓜菜、水果、干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区),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把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园艺、林果、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渔业工厂化健康养殖,培育优势主导水产业,促进*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建设。实施农业科技促进行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信息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龙头企业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兼并联合等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继续实施并完善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出口创汇、村企互动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担保贷款、保护价收购等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

(三)强化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财力支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等要确保用于农业。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与修复及耕地开发。省级财政安排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及巨灾风险准备金。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鼓励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产业基地和出口创新基地,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步伐。

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对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做大做强计算机、通信、信息家电产业,发展壮大电子材料、元器件和软件产业。积极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新型传感器、新型显示器件、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和机床电子等新兴产业。

培植生物产业。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运用。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生物专项工程,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和支持用生物技术培育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新品种,提高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电子、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优质高分子材料、膜材料、新型纤维、高技术陶瓷、智能材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品,打造硅材料、光电材料、氟材料、发光材料和碳纤维、玻璃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突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重点促进电子通信、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电及输变电、现代农业、工程建筑机械、重型机械、轻纺机械、专业成套设备、环保、新能源等十个领域重大装备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做大做强汽车工业。依托骨干企业,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高档客车、重型汽车,改造提升轻型车、改装车和特种车制造水平。大力发展先进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传感器、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品,严格控制农用车、低速货车、低档改装车和高耗材、高耗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发展。

促进船舶工业发展。鼓励发展高性能、高技术特种船舶和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船、散货船、万吨级以上的滚装船、客船、豪华游艇和海洋工程装备,着力打造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济宁等船舶修造基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禁中小型船舶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快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产业竞争力。

优化发展冶金工业。严格控制新增炼铁、炼钢、轧钢、电解铝、电解铜、氧化铝、铁合金生产能力,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汽车、机械、船舶、家电等行业专用优质钢材,鼓励电解铝、电解铜的高精度深加工,发展高精板、带、箔、管材等产品。加快推进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尽快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充分利用海水、卤水资源,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和附加值高的添加剂、防腐剂、助剂等专用精细化学品。控制传统煤化工产品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严格电石、焦炭等行业准入管理,坚决淘汰化肥、烧碱、纯碱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

调整石化产业布局。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鼓励在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合理规划建设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化项目,大力发展石油裂解及后续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加快关停并转小炼油装置,推进产业聚集和规模发展。适度发展橡胶加工,严格控制新建斜交胎、力车胎项目。

集约发展建材工业。在等量或超量淘汰立窑产能的基础上,按规划布局适度建设日产5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并形成大型旋窑熟料基地。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加快淘汰关闭立窑水泥生产线,到2010年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鼓励开发生产优质浮法玻璃及市场需要的特殊品种和玻璃深加工产品。加大玻璃纤维深加工产品研发。严禁生产实心粘土砖,积极发展节能、利废和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加快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加强节水、降污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严格控制新增制浆造纸能力。支持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鼓励利用废纸、木浆和商品木片资源,发展低水耗、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种纸、高档文化纸及纸板等,严格限制低档纸及纸板项目建设。今后,不再新布点制浆造纸企业,大力压缩麦草制浆规模。

推进食品工业精深加工。积极采用生物、保鲜、分离等先进技术,以粮油、肉禽、水产、果蔬、乳制品和饮料的加工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转化增值能力。鼓励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开发生产,严格限制粮食酒精项目建设。

加快纺织工业上档升级。积极开发纺织新材料,鼓励发展高档纺织面料和高档服装,大力发展家用和产业用纺织产品,培育名牌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产品比重,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严格限制新增棉、毛纺低水平生产能力。加快印染、皮革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

在改造设备工艺上下功夫。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企业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由50%左右提高到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由25%左右提高到30%。

(四)努力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坚持节约优先、节约与开源并重的方针,着力改善*省的能源结构。

有序发展煤炭工业。坚持开发、保护、调入统筹规划,稳定生产规模,控制开发强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建设百万吨级以上大型现代化矿井,不再建设45万吨燉年以下矿井,淘汰现有9万吨燉年以下矿井。2010年前,全省煤炭产量控制在1.5亿吨以内,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和原煤入洗率均提高到60%以上。

优化调整电源结构。积极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环保机组,单机60万千瓦以上机组必须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禁止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机组。加快淘汰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汽机组。大中型城市新上热电联产项目原则上建设30万千瓦级以上供热机组。支持发展利用海水、中水、矿坑水、空冷冷却机组。加快核电、风电建设步伐。合理布局,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到2010年,30万千瓦级以上主力机型装机容量比例提高到55%,热电联产机组比例提高到35%。

大力发展新能源。重点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施农村沼气推广工程。制定促进新能源发展激励政策。实施新能源发展配额目标管理制度,明确各主要能源企业新能源发展目标,引导企业积极投资新能源产业;达不到新能源市场配额目标要求的,限制其发展常规项目。制定促进新能源发展价格政策。到2010年,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达到100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由目前的不足1%提高到5%。

(五)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抓紧制定《*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严格环保、安全、技术、土地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明确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品,配套完善产业政策。进一步规范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对限制类项目,省以下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核准和备案。

五、加快繁荣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一)拓展生产业。

优先发展金融业。整合金融资源,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全省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恒丰银行,做精做专城市商业银行,加快组建*省农村合作银行和省内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吸引省外、国外优质金融机构来*省开设分支机构或外资法人银行。鼓励金融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小额信贷,拓展保险市场。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公路客货运输、城市公共交通、铁路、民航、港口等综合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立体交通运输网,提高运输效率。加强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构筑鲁东、鲁中、鲁南三大物流聚集区。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产品集散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物流业利用外资,培植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促进物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加快发展会展业。

(二)提升消费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广告会展等十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科学整合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精品旅游线和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用好旅游扶持资金,塑造旅游品牌,培育一批实力强的大型旅游集团。大力振兴鲁菜,开发风味小吃与艺术表演融为一体的服务项目。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提升商贸服务业。鼓励发展经营业态多样化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按照优化城市功能、疏解交通的要求,合理调整城市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培强做大农产品流通企业。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商业、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和修理服务等,培育专业性与综合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放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按GDP的万分之0.5的比例足额到位。各市要根据经济总量的比例和自身财政状况,在预算内安排相关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安排使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流通、信息服务、旅游文化、商务服务、科教文卫、社会中介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优先安排符合服务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服务业领域有关项目的贷款资金。增加省级国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扶持发展中小服务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做好省对设区的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核,对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励。各市要相应建立对县(市、区)的考核制度,形成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业领域。搞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及时向社会公布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7年,实现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并轨。

六、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

(一)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选择*省具有优势和对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和生态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显著提升*省原始创新能力。

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工程。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海洋工程等领域为重点,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每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实现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与跨越。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研设备更新步伐,积极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框架,重点支持青岛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农作物、眼科、心脑血管、优生优育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争取筹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重视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达到6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年增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每家拥有3-5项自主知识产权。加大专利技术的实施力度,采取风险投资、贷款贴息等措施,推进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科技骨干型企业;重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十一五”期间,推动全省200家重点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专利管理机构,培育100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

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结合。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和高校的合作。支持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三)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并纳入各级政府的责任考核体系,逐步提高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优化各类科技资金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科技投入重点。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用足用活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重点企业占3%、一般企业占1%的要求,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自主创新产品、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加快建立和完善创业资本投入、运营和退出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公司,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业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主板和中小板市场。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重点抓好“泰山学者”工程、“首席技师”活动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高技术带头人、中青年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打造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等三支队伍。建立健全以学校培养为基础,企业培训为主体,各类培训基地为依托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

(一)突出抓好节能降耗。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参照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标准,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强制性门槛。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煤炭、电力、化工、造纸、建材、冶金等行业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搞好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10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

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调度原则,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能耗低、排放少的高效环保大机组,优先调度多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到2010年,全省发电机组发电标准煤耗比2005年降低10克燉千瓦时。

实施用能差别价格政策。制定行业用能限额和控制标准,对政府定价的电、气、油等能源,实行超标准能耗定额递进加价,运用价格杠杆推动企业节能降耗。

(二)大力推进节约用水。

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耐旱、高效农作物生产。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变革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大力发展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等,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鼓励发展节水型产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实施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强制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和器具,提高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强制推行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用和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的中水回用,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重大工业项目要充分利用城市中水和矿坑排水,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到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中水回用率达到30%。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降低漏失率。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以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为重点,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加快沿海地区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海水利用率。沿海工业企业要多用海水,少用淡水。具备利用海水条件的新建电厂和年用淡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工业项目,必须配套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利用价格措施促进节水。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资源差别定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措施。逐步提高水资源费标准,合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尽快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位。坚持总量控制、分类计价、定量供应、超额加价的原则,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和限额用水。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搞好资源有序开发。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矿业开采准入、资质管理等制度,适度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总量,限制优势矿种过度开发和过量开采。积极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铝土矿等能源和短缺资源领域进行境外合作开发,增加权益资源数量。加快西电东送、西煤东输、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更好地利用省外资源。推进余能资源高效利用。鼓励余热、余压、余汽等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安装余能综合利用设施的,按规定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利用余能资源电力,符合并网调度条件的,供电部门要优先签订并网协议,对并网的机组免交小火电上网配套费,并在核定的上网电量内优先购买。凡属企业自备、不纳入电网统一销售的,实行自发自用。水泥行业现有日产2000吨以上和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安装或建设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到2010年,全省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具备利用条件的余能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拓展火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运用领域,大力发展利废建材和新型墙体材料。到2010年,粉煤灰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利用,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和循环利用水平。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沼气、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利用。到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适宜地区2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

搞好循环经济试点省工作。抓住*省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型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到2008年,创建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和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

八、加大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力度

(一)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审批和供应土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开发和服务业建设项目用地。对于禁止类项目及未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市场准入门槛的允许类项目,不予安排用地。对于限制类项目用地,必须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审批。

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发展热点地区、特殊行业和项目,要认真研究提高建设用地控制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合理利用存量土地的有效途径。加快塌陷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

(二)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和碧海行动计划,抓好*省南水北调及沿线等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造纸、酿造、印染、化工、医药、冶金、电镀等行业的水污染防治。关停年产5万吨以下麦草浆、5000吨以下酿酒、10万张以下皮革生产线和20万吨以下立窑水泥生产企业,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4.3立方米以下焦炉。2010年前,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安装并运行脱硫装置,新建电厂必须同步安装脱硫装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抓好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搞好生态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做好土地整治开发与复垦。抓紧做好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治理采矿塌陷地和已毁山体。以国土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建设,重点抓好荒山、荒滩、荒地造林及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林网建设,使全省生态质量有明显改观。

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依法限制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污染严重且环境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停止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

九、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