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513.0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11
1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应用
1.1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整地
在玉米种植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整地工作,做好土地的选址以及土地的整地工作。最好选择土层肥厚的土地,同时具有非常强的肥力,土质则需要非常的疏松。在上述条件下玉米种植之后,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玉米高产值。地势平坦的土地耕种起来非常的方便,肥力也非常的高,所以,玉米种植最佳选址就是地势平坦的土地。玉米耕种要土地深松,但需要注意的是,只需要打破犁底层即可,因为科学的处理耕地是保障玉米高产量最为基本的条件。
1.2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基肥施用
在玉米播种之前,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基肥。一般会选择有机肥料,其中最佳的是有机肥料是牲畜粪便、人粪便,当然杂草堆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基肥使用量大小会超过总肥量的1/2以上。也就是说,需要将基肥控制在70%左右。基肥如果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在撒施之后再完成土地的翻滚作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种植户没有足够基肥观念,不重视基肥的重要性,导致肥料严重不足的时候,那么就会选择进行穴施基肥方法或者是选择沟施基肥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基肥,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玉米对于肥料的吸收力度[2]。
1.3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播种
选取正确的玉米播种时间。玉米播种会受到地区跟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播种的时间不同,不同的及气候,那么播种的时间也不同,上述存在的会导致玉米种植具有不同的具体种植时间,同时还存在非常大的播种时间差距。尽管如此不管是什么时候进行耕种,玉米的种植还是存在统一的标准的。需进行温度的控制,温度最佳控制在10~12℃左右[3];需要注重玉米播种的质量,播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收成。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玉米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播种人员在具备足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播种质量,也就是说,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玉米株行距一样,并且还要按照实际情况均匀种子的大小,盖土厚度有要均匀。促使土壤的厚度保持在5cm左右,如果是粘土土壤,那么就需要浅播玉米种子,促使玉米种子的水分吸收得到基础的保证。
1.4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肥水管理
在玉米的苗期阶段,如果存在非常充足基肥施用,就不用对其进行额外追肥,因为在该阶段的玉米生长过程中,其不需要足够的养分。对于实际工作中,个别的弱苗以及补苗情况,则就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生长情况来进行灌水、施肥等。在玉米的幼苗阶段除了干旱天气基本不需要对其进行灌水。玉米在生长到大喇叭口的时期就需要对其进行施肥,最好是一次性施入追肥。
1.5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的后期阶段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田间管理这一个环节,田间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顺利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在开展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田间管理工作人员严格的控制水、热、肥、光等因素,同时还要有效的巡查玉米苗木,及时解决玉米缺苗现象。此外,管理人员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除草工作,并且还需要疏松土壤。在进行除草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正确的除草剂,将其洒在玉米上,但是注意不要在玉米的叶子撒到药剂。金龟子、蛴螬、灰象甲以及地老虎是玉米生长的苗期阶段主要治的虫害对象,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害虫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的降低。例如:在玉米幼苗时期,玉米螟是最为常见的害虫类型,要做好相应的病虫预防治理工作。
2 总结
在实际使用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大部分种植地区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所以,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促使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开发力度以及研究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新型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则需要有效的更新以及推广。进而为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牛峰,刘正,张子学,等.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学学报,2014,02(22):29-33.
关键词 幼龄荔枝园;间种;花生;栽培技术;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48-02
幼龄荔枝园的荔枝株行间空地较宽,且荔枝树生长缓慢,土壤面积大,园内自然资源可再利用空间较大。为达到充分利用幼龄荔枝园地力和光、温、水条件,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产品品种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目的[1],进行了幼龄荔枝园间种花生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幼龄荔枝园间种夏花生栽培技术
1.1 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幼龄荔枝果园行间的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的早、中熟品种,如湛油系列、粤油系列、桂花系列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种子剥壳后对种仁进行精选、分级,并于种植前2 d,在晴天16:00以后翻晒2~3 h,以提高发芽率。精选分级后的种仁,在播种前进行包衣,可用20%福·克悬浮液种衣剂,按药种比1∶50进行包衣,晾干后播种。
1.3 整地施基肥
基肥施用前,可在果树滴水线外30~40 cm处进行翻耕,耙碎土壤,均匀撒施石灰750 kg/hm2,以中和土壤酸性,增加钙肥[2]。备足沼渣或禽畜粪3.75 t/hm2、土杂肥7.5 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混合堆沤10 d以上作基肥。播种前2~3 d,在上述肥料中加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充分混合后进行全田撒施,然后翻耕耙匀,使肥土充分混合,实行全层施肥。
1.4 适期播种
播种时间可选择在荔枝采收后,以在7月下旬播种为宜。过早播种,前期高温多湿,影响幼苗生长,导致生育期缩短,产量不高;过迟(立秋后)播种,花生下针结荚期往往受秋旱影响,荚果不饱满,产量低,土壤干硬,不易拔收。
1.5 合理密植
采用起畦双行双粒种植,根据果树行间大小,按等位坡度及地膜宽度进行起畦,地膜宽度为80 cm(包沟)、畦面宽50 cm、沟宽30 cm,在畦面上开2行种植沟,中间行距26 cm,种植沟外缘距畦边为12 cm,以使花生下针结荚在畦土中,不外露见光。株距15~17 cm,采用双粒种植,播种密度为30万株/hm2左右。
1.6 防除杂草与盖膜
1.6.1 防除杂草。播种盖土后,平整畦面,注意不能让种子露出畦面,然后用乙草胺乳油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全田均匀喷洒,以喷湿为度。
1.6.2 盖膜。覆盖薄膜能保墒防杂草,采用厚度为0.005 mm、宽度80 cm的地膜覆盖,盖膜要拉紧、拉平、不起皱纹、紧贴地面。盖膜后,用铁铲铲畦沟碎土把地膜四周压紧、密封,不留通风口。
1.7 田间管理
1.7.1 破膜。幼苗顶土时,立即用小刀在膜上划开8 cm见方的十字孔,让幼苗出膜生长。夏天遇高温烈日天气时,破膜一定要及时,否则会发生烧苗现象。
1.7.2 查苗补苗。齐苗时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浸种催芽补种,确保全苗。
1.7.3 追肥。果园间种花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要进行追肥。但在齐苗后检查花生根系,如发现根系没有发生根瘤或根瘤少的,可适当补肥。追肥时,可在畦中间划破地膜,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进行补肥,以促发根瘤。
1.7.4 喷施多效唑。花生植株在始花期时生长过旺、节间过度伸长时,可在始花后27 d左右,用10%多效唑300 g/hm2对水225 kg/hm2喷洒叶片,使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增加结荚数。但生长较差的植株不易喷施。
1.7.5 排水。夏花生前期是当地雨季,要经常疏通畦沟,做到沟沟相通,遇雨即排,防止渍水。
1.7.6 压灭杂草。地膜夏花生自出苗至封行期间,膜内杂草往往大量滋生,可用泥土将地膜压严封闭进行压草,小草压土后2~3 d,便在膜内变黄死亡。
1.7.7 病虫害防治。由于花生种仁在种植前采用了种衣剂包衣,幼龄荔枝果园在进行病虫害防控的同时,也间接防治了花生的病虫害,所以间种的夏花生病虫害一般都较轻。但在苗期至始花期,常有蚜虫、蓟马等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500倍液+多杀宝500倍液喷杀。当花生枯萎病出现发病中心时,要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粉撒施发病中心,防止病菌蔓延。中后期发生花生锈病、叶斑病时,可用半量式波尔多液1 000倍液喷洒叶片防治。
1.7.8 毒鼠。果园老鼠较多,在整个花生生长期,为防止其危害,要进行2次毒鼠。第1次在播种前3~5 d进行,在种植区投放敌鼠钠盐毒谷;第2次在荚果形成期进行,确保丰收。
1.8 适时收获
地膜栽培夏花生,一般早、中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要及时收获。留作下季花生用种的,要切实做好收、晒、贮藏等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2 效益分析
2010—2012年,在位于广西合浦县星岛湖乡的黄氏果园进行幼龄荔枝园夏季间种花生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试验土壤属丘陵台地砖红壤,供试面积5.3 hm2。该园于2007年种植香山鸡嘴荔枝嫁接幼苗,种植规格为6 m×5 m。于3月2—5日种植花生品种桂花27号,6月23日开始收获。据田间观察,春花生生长发育良好,测产验收结果,平均产量达2 625 kg/hm2,取得了较高的产量。然而,由于花生成熟和收获在6月下旬,而此时正值当地雨季,加上这时也刚好是荔枝成熟和收获期,果园收获工作繁忙,用工矛盾突出,结果因忙于收获和销售荔枝,使大部分处于收获期的花生来不及收获,发生烂果、鼠害而造成损失。2011年起改为在幼龄荔枝园行间间种夏花生,于7月下旬种植花生,11月上旬至中旬收获。花生的种植和收获错开了果园的用工高峰期,解决了用工矛盾,而且花生长势良好,试验获得了成功。
2.1 经济效益
据测产验收结果,2011年间种夏花生平均产量达2 670 kg/hm2,2012年间种夏花生平均产量达2 940 kg/hm2。综合2011、2012年试验结果,在幼龄荔枝园间种夏花生,平均产量达2 805 kg/hm2,最高产量达3 534 kg/hm2。按照近2年花生平均市场价格6.4元/kg计算,平均产值达17 952元/hm2,最高产值可达22 617.6元/kg,经济效益显著。
2.2 生态效益
在幼龄荔枝园间种花生,能充分协调园内水、肥、气、热生态环境,改良和熟化土壤,为幼龄荔枝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花生收获后还有大量的副产品花生苗,这些花生苗经堆沤后作果树肥料,具有很好的肥效,施用后可大大地减少荔枝园的生产成本,生态效益显著[3]。
综上所述,在幼龄荔枝园间种花生,增加了一造花生的产量,丰富了农产品供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达到了幼龄荔枝园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目的,适合在幼龄荔枝园因地制宜大面积示范推广[4-5]。
3 参考文献
[1] 刘新彩.幼龄果园冬季间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园艺,2012,23(1):39,43.
[2] 周作高,吴洁远.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社,2012:1-63.
[3] 李小洁,吴洁远.花生品种展示结果评述[J].中国西部科技,2008,7(30):39-40.
草莓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易栽培、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3],草莓原产于南美,目前在欧洲各国、日本、中国均有栽培。草莓果实为浆果,芳香,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随着北京市设施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已成为设施园艺不可缺少的种植种类之一[4]。
北京市长力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有30亩(2 hm2)番荔枝,是北方较大的番荔枝种植基地,园区内的番荔枝定植在日光温室中,种植的品种有‘AP番荔枝’‘姬粉娜’‘红皮番荔枝’等,幼树树龄一般在2年左右,基部茎粗为1.3~1.8 cm,冠幅为55~65 cm,需3~5年才能长成成树,幼树期间基本没有产量。幼树定植的株行距为2 m×3 m,土地占用面积较小,行间剩余较多空地。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013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探索在番荔枝行间起垄套种草莓的栽培技术,选种的草莓为‘红颜’,草莓株型小巧,番荔枝行间距足够草莓栽培的需要,并且番荔枝幼树冠幅较小,不会影响草莓光照(图1)。
定植情况
番荔枝定植技术
番荔枝幼树于2011年4月定植在100 m×
7 m的日光温室中,株行距为2 m×3 m,每栋温室种植81株。定植前需要对定植的苗木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毒,并按照苗木大小、根系好坏进行分级,选用壮苗。种植时挖10~20 cm深的定植穴,将苗放入,保持根系舒展,填土提苗时需将土压实,埋土至与地面水平为宜,栽好后围绕幼树做树盘,浇足定根水。
草莓定植技术
2013年9月16日开始定植草莓,沿南北向在番荔枝幼树的行间做50个畦,畦底宽80 cm,畦面宽60 cm,高40 cm,畦间距为2 m。定植前需洇湿畦面,挑选三叶一心、根茎粗约为1 cm的草莓裸根种苗,每畦栽植2行,行距20 cm,株距18 cm,按三角形定植,定植时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原则。为保证草莓在同一方向结果,便于管理和采收,定植时可将草莓植株的弓背朝向垄沟,每栋温室定植2750株。
水肥管理
番荔枝水肥管理
番荔枝水分管理分为4个时期:①发芽前后至开花期,可促进新梢生长和开花坐果;②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此时为需水临界期,水分不足会影响产量;③果实迅速膨大期需使土壤湿润,过量灌溉会导致裂果;④采果后期需结合施肥灌溉,恢复根系,保证安全过冬。
在番荔枝幼果期需每隔15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3.5 kg/株,以保持土壤湿润,并在7月坐果后为幼树追施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施肥量为0.5 kg/株。
草莓水肥管理
根据草莓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和施肥。定植时浇透水,并在定植的1周内勤浇水。草莓缓苗后,铺设滴灌管,视植株长势和天气状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草莓开花期,每栋温室施入2 kg的全水溶性复合肥(N:P:K=20:20:20);草莓结果盛期,每栋温室施入2 kg全水溶性复合肥(N:P:K=16:8:34),保证果实膨大时所需的养分,之后每隔15天左右追施1次全水溶性复合肥。花期时可在植株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
花果期管理
番荔枝花果期管理
番荔枝幼树一般会有1~3个果,但幼树应以生长为主,不需对其开花坐果有太多要求。若要保留小果,可在6~7月有效花果期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为70%~90%,并进行人工授粉[5](即用毛笔在完全张开的花上蘸取花粉,授予半张开的花柱上),温度保持在15℃以上。
草莓花果期管理
根据园区草莓的实际生长情况,注意疏花疏果,草莓早期的生长势较弱、叶片少,为避免营养不足,需保证草莓植株不留花。此外,不同茬的草莓留果数量不同:头茬留5~6个果,第2茬留5~7个果,后期留3~5个果。草莓的花果期12月中下旬~翌年3月下旬,果实在1~3月上市。在草莓开花前3~4天应引入蜜蜂准备授粉,以保证草莓授粉均匀,减少畸形果,一般将1个蜂箱放置在温室中部,将蜂箱口朝向日光温室的阳面。
温湿度管理
番荔枝温度管理
番荔枝属于南方热带水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树体最低耐受温度为0℃。果实发育时期,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8~28℃为宜,最低不能低于15℃,最高不能超过30℃。不考虑开花坐果时,番荔枝幼树对空气湿度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室内空气湿度不低于50%即可。温室内夜间主要靠保温被等覆盖物和墙体放热来保持温度,白天则通过控制通风口的闭开程度来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
草莓温湿度管理
草莓属于温带中纬度水果,调控合理的温度是草莓种植技术的关键。冬季夜晚通过覆盖保温被等措施保证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8℃,白天保证室内最高气温不高于25℃,当室内温度高于28℃时需及时打开通风口降低温度。通风时尽量不要开下风口,因为下风口会造成侧风直吹种苗,影响其生长。在10月下旬可以铺设黑色地膜来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为宜。
通过对温湿度管理分析发现,番荔枝和草莓对室内温度、湿度的需求有所不同,番荔枝幼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30℃,湿
度≥50%;草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8~25℃,湿度范围为40%~50%。因此将温室内的温度调整为15~25℃,湿度保持在50%左右,使室内温湿度同时达到适宜番荔枝幼树和草莓的生长需求。
病虫害管理
番荔枝病虫害管理
番荔枝在北方温室内种植时,病虫害发生情况较轻,常见的有根腐病,症状是根颈腐烂,叶片凋萎黄化,根内组织失色变黑,最后树体衰弱致死。目前防治番荔枝根腐病需重视防控,尽量选用不携带根腐病菌的种苗,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在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
草莓病虫害管理
草莓生产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和红蜘蛛,白粉病可使用硫磺熏蒸法进行防治,红蜘蛛可通过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来进行防控。
经济效益
处于幼苗期的番荔枝,基本没有产量,但温室内每667 m2可套种草莓2750株,产量约为750 kg,平均销售价格为75元/kg,因此番荔枝幼树套种草莓的生产模式每667 m2可为园区增加产值5.625万元左右。但番荔枝成长为成年树后会因遮阳等因素不再适合套种草莓,此处所说的经济效益为幼苗期番荔枝(没有经济效益)套种草莓一年所得的收益。
讨论
由于番荔枝和草莓这两种作物的生育节奏不同,对环境条件和田间管理要求也不一样,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因此,合理调控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两者均处于适宜环境范围内对套种作物的生长尤为重要。总体来看,番荔枝幼树和草莓在定植、水肥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方面没有明显矛盾之处,是比较适宜套种的树种,但是在番荔枝幼树间套种草莓会导致土壤消毒操作困难,因此套种时间不宜过长,以1~3年为宜。
番荔枝是颇具热带特色的南方水果,是理想的观光采摘型果树。草莓果形美观,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极优,是观光园区深受欢迎的果品。番荔枝和草莓套种生产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丰富了采摘品种,填补了番荔枝种植前期的收益空缺,保证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北京市长力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了番荔枝套种草莓技术,为园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番荔枝与草莓套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但该技术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需在定植草莓前通过高温闷棚、撒施消毒剂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消毒,但番荔枝是多年生果树,不能承受土壤消毒环境,未来可以考虑草莓隔年换温室种植或寻找不影响番荔枝生长的土壤消毒方法,这值得广大研究人员和读者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刘永霞,许永新,张素丽. 番荔枝北方温室栽培技术[J].北京
农业,2010(13):21-22.
[2] 高爱平,陈业渊,李建国,等.番荔枝属果树栽培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03,24(2):91-97.
[3] 陈秀娟,糜林,章镇,等.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296-300.
[4] 宗静,王亚`,张东雷,等.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型西瓜高效栽
培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30(5):42-44.
[5] 刘永霞,张素丽,许永新.北方日光温室番荔枝人工授粉技术
关键词:荔枝;螺旋环剥;原理;方法;管理措施
荔枝在兴宁的南部及中部栽培面积较大,但科学管理技术还未普及推广,病虫害严重,致使荔枝大面积投产迟、产量低,产量不稳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积极推广荔枝螺旋环剥技术,可使荔枝树早3~4年投产,肥水充足的果园四年生树可全面投产;比正常提早2~5 d成熟,增产几倍以上,特别是糯米糍、桂味增产效果非常显著;正常气候基本上克服大小年。果较大,着色红艳,成熟期一致;果肉中糖的含量增加,酸的含量减少[1-2]。对多年没有挂果的树,采取适时、适度的环割技术,可有效促进其花芽分化,增产效果显著。现将荔枝螺旋环剥技术介绍如下。
1螺旋环剥的原理
螺旋环剥是在荔枝开始进入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时进行,而螺旋环剥伤口要求在生殖生长结束(采果)时完全愈合。经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螺旋环剥主要是在荔枝生殖生长期间打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养分供需平衡,使荔枝生理生化向着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方向变化。从而解决了荔枝在生殖生长阶段伴随过旺的营养生长的问题。
螺旋环剥可阻止光合产物下运,从而增加枝梢养分积累,抑制根系及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花量增加几倍以上,花穗短壮密集,雌雄花比例增加2~3倍。果实中过赤霉素(有利坐果的激素)含量增加,脱落酸(致使落果的激素)的含量减少,从而有效地控制落果。螺旋环剥与环剥、环割、扎铁线比较,均可调节光合产物下运;但调节的强度和时效不同。只有螺旋环剥的调节强度是适中且均衡的,效果甚优于其他处理方法。
2螺旋环剥方法
在荔枝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时是进行螺旋环剥的最适宜时间,欲抽冬梢的树可以提前10~15 d进行,晚秋梢尚未老熟的可以推迟10~15 d进行。在兴宁地区,时间一般掌握在11月中下旬。从离地面10 cm以上的树上开始螺旋环剥,掌握先主干后支干、先下面后上面、逐年往上移的原则。用优质的螺剥刀对树干皮层进行螺剥状剥皮,深达木质部,伤皮不伤木,每年螺旋环剥1次。螺旋环剥程度有剥口宽度、圈数、螺距3个指标。剥口宽、圈数多、螺距短则程度重,反之则轻。一般掌握剥口宽度0.2~0.4 cm、圈数1.2~1.8圈、螺距6~8 cm,螺旋环剥程度的轻重应依品种、树干大小、树势、肥水管理、树龄、天气而有所差异,掌握宁轻勿重的原则[3-4]。
3螺旋环剥的配套管理措施
选营养生长旺盛、常规管理难以挂果的品种,如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黑叶等,淮枝、三月红、白糖罂等不宜用螺剥,可用螺旋环割;选树势旺、肥不充足的幼青年荔枝,如树势弱、肥水不充足的荔树,第1年加强肥水管理,第2年再进行螺旋环剥。
螺旋环剥过重,初期叶色转淡黄,第2年春剥口下部抽梢,采果后伤口未能完全愈合,树势出现衰退。补救措施:一是及时抹除剥口下部抽发的枝梢后,用透明薄膜包扎伤口25~30 d;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是重视淋施水肥。螺旋环剥过轻,伤口将提前愈合,尤其是最后一次落果期前伤口完全愈合,将造成严重落果。因此,发现螺旋环剥过轻,应在伤口未完全愈合之前进行补刀。补刀方法是在螺剥口上面的树干上进行螺旋环割1.2~1.5圈。
每年施肥2~3次,且施肥量较大,比常规增加近1倍。要求每年采果前后施1次鸡粪或猪粪等有机肥,冬季不宜施有机肥。每年花果期要进行5~7次根外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宜采用营养型的保果药,不宜用激素类的保果药。螺剥后至伤口愈合前,严重干旱天气要注意淋水,特别是抽花穗期间干旱时一定要淋水促花。螺剥树每年施肥较多,施肥带有松土作用,因此周年管理可不松土或冬季浅松。修剪宜轻,尤其是采果后宜轻剪,螺旋环剥前的冬剪时再稍重剪。不能与环割、扎铁线等其他控梢促花措施混用[5-6]。
在荔枝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时进行适度的螺旋环剥,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剥口约经6个月到采果时基本上完全愈合,伤口愈合初期呈弯突状,愈合后逐渐变得平滑。螺旋环剥树由于开花挂果,比没有挂果的对照树,在花期地上部少抽1~2梢,地下部少长一些根。即螺旋环剥促使荔枝早产丰产,致使树冠和根系扩展速度略为延缓外,其他方面无明显的差异。
4参考文献
[1] 罗天资,吴奋.荔枝螺旋环剥技术[J].海南农业科技,2005(2):26-27.
1.1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钾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秋季已经施基肥的果园,果实套袋前不施肥或少施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参照秋季施肥建议在萌芽前及早施入,早春干旱缺水产区要在施肥后补充水分以利于养分吸收利用。
(3)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如平原地起垄栽培、生草(渤海湾)覆盖(黄土高原)技术、下垂果枝修剪技术以及壁蜂授粉技术等。
(4)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肥和石灰改良土壤。
1.2 施肥建议
(1)亩产2 500 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10~12.5 千克/亩,磷肥(P2O5)5~7.5 千克/亩,钾肥(K2O)12.5~15 千克/亩;亩产2 500~4 000千克果园:氮肥(N)12.5~20 千克/亩,磷肥(P2O5)6~10 千克/亩,钾肥(K2O)15~22.5 千克/亩;亩产4 000千克以上果园:氮肥(N)15~22.5 千克/亩,磷肥(P2O5)7.5~12 千克/亩,钾肥(K2O)17.5~25 千克/亩。
(2)化肥分3~6 次施用,第一次在果实套袋前后(5 月下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建议施用17-10-18 苹果配方肥;6 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5 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 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干旱区域建议采用窄沟多沟施肥方法,多雨区域可放射沟法或撒施。
(3)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萌芽前后每亩施用硫酸锌1~1.5 千克、硼砂0.5~1.0 千克、硝酸钙20 千克;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3%(w)硼砂、果实套袋前喷3 次0.3%(w)的钙肥。土壤酸化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50~200 千克或硅钙镁肥50~100 千克等。
2 桃
2.1 施肥原则
(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铁肥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更要加强秋施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2.2 施肥建议
(1)早熟品种、土壤肥沃、树龄小、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 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 方/亩。
(2)产量水平1 5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0~12 千克/亩,磷肥(P2O5)5~8 千克/亩,钾肥(K2O)12~15 千克/亩;产量水平2 0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5~18 千克/亩,磷肥(P2O5)7~10 千克/亩,钾肥(K2O)17~20 千克/亩;产量水平3 0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8~20 千克/亩,磷肥(P2O5)10~12 千克/亩,钾肥(K2O)20~23 千克/亩。
(3)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早施入,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土施;50%的磷肥和30%钾肥及5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中早熟品种可以在桃树萌芽前(3 月初),果实迅速膨大前分2 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种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分3 次追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
(4)2014 年桃坐果率高负载量过高,今年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 次1%~3%(w)的尿素,萌芽后至7 月中旬之前,每隔7 天1 次,按2 次尿素与1 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w)。
3 梨
3.1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梨园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4)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施肥,以水调肥。
3.2 施肥建议
(1)亩产2 000 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10~12 千克/亩,磷肥(P2O5)6~8 千克/亩,钾肥(K2O)10~12 千克/亩;亩产2 000~4 000 千克果园:氮肥(N)12~20 千克/亩,磷肥(P2O5)6~12 千克/亩,钾肥(K2O)12~20 千克/亩。
(2)化肥分3~5 次施用,第1 次在5 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6 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 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 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3)根外追肥:硼、锌、铁等缺乏的梨园可用0.2%(w)硼砂溶液、0.2%(w)硫酸锌+0.3%(w)尿素混合液或0.3%(w)硫酸亚铁+0.3%(w)尿素溶液于发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喷施,隔周一次。
4 荔枝
4.1 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荔枝品种、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2)土壤酸性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相应养分。
(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果实发育期正值雨季,氮肥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用尿素或硝态氮肥。
(5)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例如采用滴喷灌施肥、拖管淋灌施肥、施肥枪施肥料溶液等。
4.2 施肥建议
(1)结果盛期树(株产50 千克左右):每株施有机肥10~20 千克,氮肥(N)0.75~1.0 千克,磷肥(P2O5)0.25~0.3 千克,钾肥(K2O)0.8~1.1 千克,钙肥(Ca)0.25~0.35 千克,镁肥(Mg)0.07~0.09 千克。
(2)幼年未结果树或结果较少树:每株施有机肥5~10 千克,氮肥(N)0.4~0.6 千克,磷肥(P2O5)0.1~0.15 千克,钾肥(K2O)0.3~0.5 千克,镁肥(Mg)0.05 千克。
(3)肥料分6~8 次分别在采后(一梢一肥,2~3 次)、花前、谢花及果实发育期施用。视荔枝树体长势,可将花前和谢花肥合并施用,或将谢花肥和壮果肥合并施用。氮肥在上述4 个生育期施用比例为45%、10%、20%和35%,磷肥可在采后一次施入或分采后和花前两次施入,钾钙镁肥施用比例为30% 、10%、20%和40%。花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