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山东德州 251507

[摘要]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3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给予坎地沙坦酯、胺碘酮联合治疗,B组给予依那普利、胺碘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SBP水平、DB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SBP水平、DB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确切。

[

关键词 ] 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17-02

[作者简介] 宋金燕 (1972.6-),女,山东德州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相关研究显示[1-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剂对房颤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未达理想。胺碘酮被认为可降低房颤时心室率,有助于改善房颤病情。该研究为寻找更佳的治疗药物,将探讨两种不同RAS抑制剂联合应用胺碘酮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该院收取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1)。A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在63~75岁,平均(68.1±4.0)岁;B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在62~76岁,平均(68.5±4.3)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坎地沙坦酯(H20041988,重庆圣华曦药业)和胺碘酮(H31021872,上海信宜九福药业)治疗:①坎地沙坦酯用法用量为:4~8 mg/次,1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为:第一周开始,200 mg/次,3次/d;第二周开始,200 mg/次,2次/d;第三周开始至治疗结束,200 mg/次,1次/d。B组给予依那普利(H31021938,上海现代制药)和胺碘酮治疗:①依那普利用法用量为:5~10 mg/次,2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治疗时,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可依据血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用量。两组共治疗4周。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案血压改善情况的比较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SBP和DBP水平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SBP和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的比较

A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内径大小分别为(34.5±4.9)mm、(34.7±4.3)mm、(34.9±3.9)mm,B组分别为(34.3±4.5)mm、(34.4±4.1)mm、(34.6±4.5)mm。两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治疗方案房颤发作次数的比较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房颤发作次数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房颤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容易合并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症,发病时出现严重症状,有可能引发栓塞,增加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因此需尽快处理。相关研究显示[3-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人心房内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心房肌局部转换酶出现异常表达,上调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水平,增强血管紧张素Ⅱ于心房中的作用效果,而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增加病人体内心肌细胞钙离子负荷量,而超负荷则是引发房颤心房肌电重构的一个重要机制,这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房颤的发生、预防密切相关。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常见药物,能够阻断钾通道,且可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5];此外它还能够有效地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以及有效地抑制延迟后除极、早期后除极[6-7]。作为两种RAS抑制剂药物,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病人的RAS系统,并发挥抑制作用,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SBP为(124.5±12.8)mm Hg、(125.6±13.1)mm Hg,DBP为(74.1±7.3)mmHg、(75.0±6.9)mm Hg;B组SBP则为(125.1±13.5)mm Hg、(125.9±13.9)mmHg,而DBP为(74.4±8.1)mm Hg、(75.2±7.2)mmHg;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均可有效地缓解高血压病情;左心房增大,是房颤发生过程中的典型症状,本文A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内径大小分别为(34.5±4.9)mm、(34.7±4.3)mm、(34.9±3.9)mm,B组分别为(34.3±4.5)mm、(34.4±4.1)mm、(34.6±4.5)mm ,A组、B组经治疗后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均可以抑制左心房内径增大,缓解病情;本文A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为(5.8±0.8)次、(3.9±0.4)次,而B组则为(5.7±0.9)次、(3.8±0.5)次,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为(10.7±1.3)次,B组为10.8±1.5次),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对房颤控制效果确切,减少房颤发作次数;A组、B组治疗后无论在血压控制、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发作次数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的RAS抑制剂均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情。李超[8]等人在胺碘酮、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房颤中指出,两组合用可降低房颤复发率,维持窦性心律,证实RAS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

综上,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确切。

[

参考文献]

[1] 杜以梅,张家明,于世龙,等.RAS抑制剂预防心房颤动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3):161-162.

[2] 李广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7):556-557.

[3] 刘涛.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6下半月版):823-824.

[4] 周小良,吴立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对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939-941.

[5] 冯晓云.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3):77-78.

[6] 蒋军华,郑乃清,何皓,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2):103.

[7] 王勃.60例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转律的疗效观察和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108-109.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疗养院;急救应急预案;预案演练;护理质量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它的制定对医疗护理安全尤为重要,而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疗养员的生命安全和疗养质量。因此疗养员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对疗养院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实施急救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急救技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并能熟练操作的技术,无论是医院还是疗养院,随时都有病情突发的状况,只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保证疗养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疗养院内多数疗养员有慢性病而未细分科室,每个疗养科室都有各种不同系统的慢性疾病,如果医护人员的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抢救经验,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护理人员的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1]。

为了保障疗养人员的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可以高抢救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2]。同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疗养员的生存质量。

实施急救应急预案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疗养员医疗风险的认识,对疗养员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3,4]。

2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

2.1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各科室在医务处和护理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各科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能力和工作效率。

2.2 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 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组员由各科室护士及医生组成急救小组,主任、护士长根据各病种突发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角色配置,最后由护理部组织实施。

2.3 培训的主要内容 各种突然发作疾病的急救技术、门诊急救技术和护理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有考核的标准,确保培训有效。

2.4 演练实施步骤

2.4.1 组织学习讨论 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4.2 演练实景设置 针对疗养院实际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去年制定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一名护士扮演病人,另一名护士接到家属呼叫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

2.4.3 加强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 使急救物资充足、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维护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

2.4.4 演练过程 演练时先由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操作技术娴熟的护士做示范,然后三人一组根据灵活设置的不同急救场景进行急救演练,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操作完后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各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这样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整个操作流程的记忆,也可以避免以后犯同样的操作错误。

3 演练考核

为了提高疗养院护士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培养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我院专门组织学习并进行考核,每个季度有负责考核的人员对每位护士进行一次急救操作考试,周而复始,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常操作能做到得心应手,遇到危重病人也能做到忙而不乱。练习这些急救操作技能,进行实地操作,不断练就基本功,提高了急救水平。

4 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去年的急救演练,各科室的急救、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均明显提高,也强化了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应急的技能。

5 急救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

(1)我院虽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急救预案,但由于此方案实施时间不长,还不够完善和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细化。(2)急救的技巧和争取急救时间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和改进。(3)疗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经验不足,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4)疗养院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还不够到位,难以满足疗养员出现的种种应急抢救需要。

6 整改措施

(1)不断规范与修正、补充与完善急救应急程序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度。(2)加强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急救流程中的学习,并定期训练以使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抢救。(3)重视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慢性病发作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4)鼓励医护人员多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学术交流;多开展急救演练,组织操作比武,通过综合理论、急救技能情景演练模拟考核,培养医护人员的判断、应急、沟通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5)医护人员应多与疗养员沟通,重视疗养员病情信息的反馈,定时给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及健康宣教,做到及时预防。(6)做好应急设备的有效性:各科室应保证急救物品与药品的充足,急救器械、药品要定点放置,每个护士应非常熟悉急救物品的位置,以便有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准备急救物品。保证数量的相对稳定,定期专人检查,过期及时更换,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性,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事实应急预案的可靠保障。

7 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5]。(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细节都要尽量询问到,以便判断病情。(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6]。(6)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也极大地提高了救护成功率。(7)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8)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护士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7]。

通过这次演练,我们对应急预案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院的急救应急预案得到了一次全面检验,参加人员和科室对急救流程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析总结这几次演练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沉着、快速、全面、细致、果断”是应急行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前提。急救应急预案在疗养院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静芳,姚海琦.模拟急救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3-715.

2 黎原,曹德民,崔克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体系的完善.中国伤残医学,2007,15(3):106.

3 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21(2):52.

4 胡国清,饶克勤,孔振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173.

5 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2-01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探视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2]。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即使是很简单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4]。

血透室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风险性高:病情变化快、危急、机器运转故障、导管脱落、出血、血肿等有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因此,要有效预防,规避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5]。

1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管理是否到位血透室布局和流程上有无缺陷:空间大小、互相干扰的因素、地板是否防滑、有无防滑标志、消防应急通道是否畅通、噪音大小等。

12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和法律意识淡漠透析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及时巡视,对病人的主诉未引起重视,透析记录不规范,上班闲聊、玩手机等引起的风险。

13病人的不信任病人因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太过挑剔,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医护人员,从而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14血透护士缺编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病人多,护士少,血透操作不够娴熟,透析治疗无法及时到位,而护士态度又不够诚恳,就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5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现在网络发达,病人的知识来源广,对护士的专科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不能敷衍了事,否则也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增加了风险。

16机器设备故障血透机、水处理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故障无预见性,是不确定因素,容易引起病人的恐慌,从而增加了风险系数。

17缺乏沟通技巧血透室病人病情重、病程长、经济压力大,如果护士不注重语言交流,解释工作不耐心,语言生硬,缺乏技巧,对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护理措施不及时,又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导致护理纠纷。

2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21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的过程,发生危急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比如透析过程中病人突发低血压、心搏骤停,穿刺针或导管脱落等。透析病人多数是老病号,一般都熟知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学会如何化解医疗、护患纠纷,倡导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22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工作制度是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既可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保证护理的质量,有章可循也是保障护理人员的依据[6]。血透室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核心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3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透室是高风险科室,更应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如:透析器破膜的应急预案,穿刺针和导管脱落的应急预案,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低血压的应急预案,停水、停电、火灾、地震等的应急预案。

24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的培训血透室专科性强,风险性高,上岗前必须进行思想政治和专业理论、技术操作的培训。护士必须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两年以上、血液透析专科培训三个月以上,并随时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便提升全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25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血透机、水处理机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要求护理操作人员须进行操作培训,并对机器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登记。要求工程师要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技术参数进行核查、校正,并做好登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病人的安全。

26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对血透室的各种操作应按卫生部编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它是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7合理排班应根据病人的多少,病情的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确保病人的安全,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

28加强血透室的感染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的物表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周对水的PH值、余氯、硬度进行监测。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作细菌培养,每三个月行内毒素检测,每年行化学污染物检测,并做好登记。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记录。做好隔离透析室和医疗废物的管理。

29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与病人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血液透析治疗是特殊治疗,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多与病人沟通,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和信任我们,能积极配合治疗。

210加强巡视,做好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的过程,应加强巡视,观察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深静脉置管处有无出血及血肿,有无穿刺针及导管移位或脱落。观察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倾听病人的主诉,做好健康教育,对所管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护士应花更多的时间在病人身边,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如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7]。

211加强环境的改造血透室要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要分开。环境应保持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地面要防滑防酸,并有防滑标识。厕所应有扶手,并准备座便器,以防病人跌倒。

3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护士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密切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针对薄弱环节能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8]。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406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7

[4]李雪芳,陈立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0):2701-2702

[5]黄雪梅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3):624-625

[6]冯凯芬血液透析室的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9):2411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网上上报系统;PDA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00-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用药错误、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提高护理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映,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虽然在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不愿意、也不敢报告,往往在督查中被发现或病人投诉无法隐瞒时才被动报告。

1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1 年轻护士技术差,经验不足:近年来,医院的床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护理人员数量缺编。医院新进大量的年轻护士, 年轻护士比例增加,年轻护士技术水平有限, 对疾病观察力不够,不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等相关制度。缺乏护理经验,技术操作不熟练,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大、家属要求高,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 家属不满意。

1.2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告知义务执行不到位: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风险意识差,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因此,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细节,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护士没有对特殊治疗,存在的护理风险让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写告知书。例如:跌倒坠床告知不到位,患者跌倒坠床。在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签写告知书。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按照护理常规执行操作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各种查对制度不严格、护士粗心大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未落实流于形式,不能检查出问题,例如:未让患者或家属说姓名而直接喊患者姓名,导致药物输入错误;发错口服药液; 采错标本;接送病人错误;医嘱执行错误;转抄医嘱错误;如将时间、剂量看错等。另外,儿科工作繁琐,患儿不配合核对,增加了出错的机率。

1.4 护士害怕处罚,不积极上报:我国医疗差错事件报告制度虽然在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不愿意、也不敢报告,往往在督查中被发现或病人投诉无法隐瞒时才被动报告[3]。本护理单元是2010年5月新扩建的病房,护理人员以新分配为主,她们都想在新医院有个好起点,留下好印象,担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会影响其个人声誉,也担心被人知道会受到处罚,因而多数护士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如果患者不投诉、护士长不知道,往往采取隐瞒不报,导致同样性质的事件在不同科室,不同的人身上重复发生,同时,事件的当事患者也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因拖延而导致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管患者安全的主任及护士长、护理骨干30人组成院护理安全委员会,护理部主任担任委员会主任。科护士长及小组护士长、护理骨干10人组成科护理安全委员会, 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4人组成病房护理安全委员会。实行三级负责制,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 各级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由护士长提出改进、防范措施, 护理部对改进、防范措施进行跟踪落实,在三级质控下,做到防微杜渐,确保患者安全。实行无惩罚原则,无惩罚原则是指在差错发生后,不是惩罚犯错者,而是寻找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改进相应的流程[4]。鼓励护士对与护理相关的患者不良件的报告,不论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人员的差错。使护士自愿、主动上报,使护士长、护理部对某些特殊事件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干预,将患者的损害降至最小,患者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安抚。

2.2 健全各种制度和应急预案:逐步制定各种制度和应急预案,例如输血核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如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停水和突然停水应急预案、泛水的应急预案、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患者跌倒坠床时的应急预案、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皮肤压疮应急预案等。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首先重点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如皮肤压疮、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中,建立相应的护理评估表、床头设立相应的提示牌。其次,制定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2.3 做好年轻护士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多途径培训护理人员专科发展,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做好三基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非注册护士每半年一次,注册护士一年一次。基础护理操作培训与考核:2年资以上护士操作项目:CPR、口腔护理、雾化吸入、鼻饲、导尿、灌肠、翻身叩背、洗头机洗头法;2年资以内的护士操作项目:CPR、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吸氧、吸痰。病房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两次,内容为专科护理知识及网上和杂志最新刊登的护理的新技术,新进展。每年参加护理部每周五中午专科业务讲座6次。带领全体护士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护士条例》等法律相关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做好告知义务,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说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5]。定期带领护士学习各种医疗纠纷和医疗警示录,提醒护士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2.4 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应用掌上电脑(PDA) 和二维条码技术的腕带进行各种处置核对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system)的数据资源, PDA带有无线网卡和条形码扫描头病人专用的采用二维条码技术的腕带记录了病人基本信息[6]。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PDA分类显示全科病人的所有用药医嘱信息,如:注射医嘱、输液医嘱、雾化吸入医嘱、灌肠医嘱、化验医嘱等;同时将处置的时间和处置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保存后所有信息即刻回传到HIS系统,医生下达医嘱输入HIS系统后,会即刻自动转移到PDA上, 可实时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

2.5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1]。我院充分利用HIS系统,建立自愿、非处罚性的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每个护士通过自动化办公网上自己的账号,可以随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层层上报至护理部,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作出分析,帮助当事科室、当事人及时分析原因,并在全院范围内寻找类似的不安全因素,对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护理不良事件,立即指导、参与、帮助处理,力求将患者的损害减至最小。护理部审阅后实时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公示,事件的过程结果是公开的,但科室、责任者是保密的,只用来警示其他护理人员从事件中进行学习,实现“错误”经验的信息资源共享。

3 讨论

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各种各种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年轻护士培训、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无惩罚原则等几方面,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杜绝了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PDA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的查对,用PDA扫描病人腕带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实现了新技术有效服务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 信息均通过HIS系统相关联,真正做到了“正确的对象、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与途径”,杜绝了差错。这一优势在新生儿、精神障碍、昏迷或睡眠状态病人的护理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效地规范了护士行为,及时纠正了一些遗漏和差错,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避免多次医嘱转抄、录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2] 李春梅. 护理安全管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9):2623-2624

[3] 袁晓丽,江智霞.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4(24):726-727

[4] 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护理与康复,2009,6(8):523-524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作者:郑柏湘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防范措施

加强风险教育和岗位培训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消毒供应中心三个强制性执行标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借鉴其他医院有关灭菌器爆炸事件,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灭菌设备管理和灭菌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消毒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防范工作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消毒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熟练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个部分的组成和结构,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以及该设备运行时所需要的水压、汽压、电源、开关机前的各项工作及设备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各参数的正常值及设置、小故障的排除、维护和保养、特殊声音的辨别和发现异常的处理方法等。加强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安全操作管理建立健全压力蒸汽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警示制度,由专门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灭菌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管理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定。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天设备运行前,消毒员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清洁,保证内滤网清洁通畅,防止尘埃堵塞。检查各压力表是否正常,指针位置是否归零。灭菌器柜门密封圈是否平整、有无损坏,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是否通畅。检查水压、汽压,关键检查其是否在工作范围之内,打开电源时,检查指示灯是否亮起,安全阀要定期提升。每月设备科专职人员对灭菌器门、气垫圈及附属设施空压机等进行维护与保养并做记录,以保证灭菌器的正常运行。注重运行过程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认真做好灭菌过程中各项监控与监测。认真观察记录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避免容器的压力、温度频繁大幅度波动,随时检查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压力容器运行期间要及时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建立压力蒸汽灭菌器维修及保养制度,每天设备运行前认真检查,运行时密切观察,发生故障时查找原因,及时维修记录。保证每日清洁腔体内壁和过滤网,每周1次小保养、柜体外壁上油,每月1次大检修,每3个月清理1次疏水阀,半年校验1次压力表,每年校验1次安全阀〔2〕。运行时间、故障原因、维修结果和各种保养要及时、正确地记录,以保证设备功能完好和运行正常。建立医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消毒供应中心与设备处一直实行实时联动机制,凡出现设备故障,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维修,当日问题当日解决。建立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出现大的故障或有危险现象时,启动应急预案,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能自己解决的,立即报告护士长、设备处维修人员,挂上设备故障警示牌,设备处维修人员在5min内到达现场进行维修。如故障大、险情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层级上报,相关人员3min内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效果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运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加强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安全。为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提供合格的各种无菌器械和医疗用品,我们将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全部纳入医疗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收到较好的效果。3年来,3台压力蒸汽灭菌器共灭菌22995锅次,B-D测试2190锅次,生物监测930次,全部合格。没有因为操作失误而致设备故障,设备的完好率高,也没有因为设备出现故障而延误灭菌,延误无菌物品的供应。无菌物品合格率100%,为医院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科研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