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分析

1.什么是“梳理探究”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第二个理念就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中“梳理探究”共有15个专题,每册安排三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2.“梳理探究”的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梳理探究”部分具体包含的内容是:第一册包括“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第二册包括“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第三册包括“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第四册包括“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进文学大师”“影视文化”;第五册包括“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其中,“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交际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这七个专题侧重于梳理,其他八个专题更倾向于文化探究。这十五个专题都很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专题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新知识、新概念。

3.“梳理探究”的设计

其源于《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目标中的几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如:第一,积累。整合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注重梳理。”例如教材中“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修辞无处不在”“古代文化常识”等侧重于积累、梳理、整合,同时在整合中能够训练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二,应用。拓展是“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例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等都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第三,发现。创新就是“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4.“梳理探究”分析

刚开始分析“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梳理探究”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写照,比如“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等,以为大体上就是汉字、对联、词语(成语)、修辞等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文字与必备常识。仔细研究一下,其实,人文性的“语文味”是很浓厚的。“梳理探究”不完全是人们想象中的“综合实践”或是“课外活动”课程,它是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名著导读”相并列的。“梳理探究”中的专题牵涉到语文学科的几大方面如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就以小专题“奇妙的对联”来说,分别从对联的常识、对联欣赏、对联作法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对联常识和对联作法上介绍了上下联的平仄、字数要求,同时还列举了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实例;在对联欣赏中还运用了写意、锤炼等一些文艺学方面的知识来说明。

5.“梳理探究”考题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高考语文要求考察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都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考试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必修一至必修五这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无论是必考题还是选考题,都涉及到“梳理探究”这个大专题的内容。例如必考题“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等类型的题目都与“逻辑和语文学习”这个小专题有关;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理解、翻译、文言句式等题目都与“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专题有关联。而必考题中的大类型“语言文字运用”与选修课本中的一本书的书名相似,其实是与“梳理探究”中的知识一脉相承的。

从课程标准开始分析,到教材、高考考纲、试卷的大致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梳理探究”这个专题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突出了语文的实践应用。所以,如何开展、组织“梳理探究”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必修五册“梳理探究”中,每册都包括三个小专题。第一册中的三个小专题主要是语言文化常识,第二册是语言积累应用,第三册是语文学习方法,第四册是语文学习空间拓展,第五册是文言文能力提升。特别是三、四册说明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所以,语文学习要注重趣味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总而言之,在“梳理探究”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吻合了新课标的精神,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梳理探究”刍议――以人教版为例[J].语文建设,2013年12期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效

文言文,即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美好、简洁、书面化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高中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言文不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中语文课堂的一大教学重点,因此如何匠心独运,让文言文课堂“动”起来就成为了当下的焦点。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从意境教学、联想教学和对比教W三个方面探讨了一下如何升华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一、意境教学,激发共鸣

所谓文言文的意境,指的是文言文创造出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它需要学生们用心去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文内容,通过意境教学来激发学生们的共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赤壁赋》这节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他的人生感悟,同时探讨本文的人生哲理,进而得到些许启发。上课时,我先简单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下苏轼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即苏轼因讽刺王安石新法被贬后来到这里,为排遣郁闷常来此地游览。之后,我让学生们朗读了课文并疏通文本大意,然后让他们尝试着设身处地地感受苏轼营造这些意境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苏轼的人生态度。同学们认真体会之后发现苏轼的情感有一个由喜转悲再转喜的过程,先是沉醉于月夜泛舟,后又有悲凉箫声的伤感、人生失意的悲情,但转而又抒发了自己随遇而安的态度以及忘情尘世的洒脱。而苏轼这种面对人生不幸而乐观豁达的态度也激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在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没有直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们,而是让学生们通过意境的感受来自己感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这样,不但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共鸣,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不再枯燥。

二、联想教学,开阔思维

文字毕竟是文字,传达出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学生们的思维是无限的,文言文妙就妙在它可以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己去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们大胆联想,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想象来参透作者的思想。

比如,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蜀道难》这节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整体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调并疏通大意,同时感受本文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情感,品味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上课时,我先让他们朗读一下文章,之后我开始逐句讲解,在讲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愁攀援。”这几句话时,我没有直接给他们翻译文章,而是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个场景。之后我提问了几名同学,有的同学说:“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沿着小路……也愁着攀援。”这个过程不只是加深了学生们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李白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后面的“青泥何盘盘……绕林间”等的讲解中,我同样鼓励学生们通过想象来理解文章,顿时盘活了整个课堂。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李白笔下壮阔的景象,并自己描绘出来,不但巩固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活泼。

三、对比教学,提升素养

高中文言文很多,可比性也很强,一个作者前期后期的文章会有相似与不同,一个时代不同作者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种类型的文言文也会有相似与不同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抓住这一特点,将不同文言文进行对比教学,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素养。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这节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并能通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上课时,考虑到这篇文章叙事性较强,我没有生硬地直接讲解文言知识,而是拿出同样为叙事文的《唐雎不辱使命》与之对比,并让学生们小组交流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们讨论后发现:有的实词在两篇文章中都有出现,且用法相同,但很多虚词用法都不同,此外虽然两文中谈判的背景有些不同,但唐雎和蔺相如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强大的秦王面前毫无畏惧,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勇于做出牺牲,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的尊严。这两篇文章对比来让学生们理解,不但让他们体会到了文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且扎实了文言知识,同时相似的故事情节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大家对枯燥的文言文也有了热情。

纵上所述,我通过意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联想教学可以开阔学生们的思维,通过对比教学亦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素养。高中文言文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只要我们匠心独运,坚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必然会让学生们对文言文有一个牢固的掌握,也定会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杨志刚.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2] 潘保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第4篇

“积累与整合”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是这一基础的核心。积土成山,厚积薄发,知识记忆是掌握强化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

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语音、字词、成语、病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内容繁多,分类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几乎又是高考的必考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语文能力提升的基础。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可知,知识记忆是掌握基础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系统整理记忆内容,科学归纳,并且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设置记忆内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繁多复杂,如果不加以系统地整理,科学地归纳,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混乱吃力。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序性,避免盲目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比如高考语文的考查顺序,大概将基础知识进行分类 ,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条理清晰了。同时学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我们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设置记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记忆。比如第一、二周,我们先设置基础的语音知识,明确要求学生在这两周的任务就是掌握它们。而后可以设置字形、成语、病句等。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认知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不再那么茫然,不再那么混乱,科学有效地记忆安排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其次,整理相关记忆清单,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记忆,让学生自主消化,同时,可采取不同的小测验方法使学生加强积累。“时间紧、任务重”是高中学习的主要特点,如果让学生下课、放学后去记忆,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学生很难抠出时间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记忆,如下午的第三节课,分发知识记忆清单,明确记忆范围和要求,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开展自主记忆,然后可以利用十来分钟进行相关知识的小检测。通过检测掌握学生的记忆情况,适当加以补充、订正。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没有掌握好,可以灵活地在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的巩固,必须给学生时间主动去消化,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可见知识的记忆积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再次,教师要对知识记忆的方式方法加以科学引导。好方法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知识记忆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费时费力机械地死记硬背,做一个“好学、善学”的人。

理解记忆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根本方法。无论是对字音、字形、成语的掌握,还是对修辞、语法等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谓理解记忆就是要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这样记忆的效果才会更持久,遗忘的速度才会更慢。如“供销社”中“供”的读音,正确的应该是“gōng”,实际上很多学生都错认为其应该读“gòng”。我们可以利用理解记忆法来记住这个词的读音,“供销社”中“供”是“供应”的意思,所以它应该和“供应”的“供”读音一样,都读“gōng”。

联想记忆法也是知识记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的特点就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形成一个脉络明确的知识网络,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了记忆的范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如我们在记忆“急躁”的“躁”时,记住了它的偏旁应该是“足”,它有“性急,不冷静”的意思。以此联想开去,“浮躁”、“焦躁”、“烦躁”都有“性急,不冷静”的意思,所以这三个词它们的偏旁应该都是“足”。又如记忆成语“不名一文”,它的意思是“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我们可以触类旁通联想记忆同样有“贫穷”意思的成语,如“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家徒四壁”、“阮囊羞涩”等。这样,由此及彼地扩大了记忆的范围,记住了所学的相关知识,记忆积累的效果会更好。

比较记忆法也是知识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方法。记忆时,可以将同类的概念作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加强辨析,加深印象。如修辞手法中的“类比”和“对比”,这两个概念学生经常弄混淆,不易掌握。如果我们采取比较法记忆起来就非常简单了。“类比”和“对比”,它们的相同之处,都具有作比较的意思;它们的不同之处,“类比”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示,而“对比”则重在对事物间差异性的揭示。通过比较,明确了二者的异同,记忆起来就更简单、明确了。学生明确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地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

知识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掌握语文知识更轻松,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内容。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人民使用的语言,因此,作为现代人,学生很难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降低,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基础教学,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从而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有效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文言文都是枯燥和难懂的,因此,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就变差,学习效果变差,那么学生可能就没有动力去学习文言文了,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只会越来越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就必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恰当地引入一些文言文的笑话或是文言文的人生哲理,这样学生在听笑话或是学习人生哲理的时候,就会相应地想学习文言文。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说的笑话或是人生哲理,就会努力地去学习文言文,这样就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会更加地容易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二、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就好像建房子一样,必须打好地基才能开始建房子,学习文言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就应该从一字、一词、一句开始。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中各个字的理解,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掌握好一句中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因为实词的意思可能就是这句话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将文言文中经常看到的实词向学生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加强对老师列举的实词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在不同的文言文片段中看到相同的实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来理解它的意思,这样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文言文中的各个实词的词性可能不一样,例如《荆轲刺秦王》中的“引”就是“举起”的意思,是一个动词,“目”的意思就是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是一个形容词。因此,学生在理解实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言文的语言环境。文言文中的虚词也很重要,虚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虚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它对整句话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虚词的理解对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虚词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虚词有“之、而、乎、乃、其、且”等等,高考要求的文言文虚词一共18个,学生应该加强对这些常见的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四种,例如省略句。省略句可以省略主语、宾语,也可以省略谓语,具体情况学生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理解。被动句是文言文句式中比较难懂的句式,因为在被动句中,学生必须找出被动句式或是被动词。例如“……见……于”和“为……所……”就是被动句式,“于”和“为”表被动。而这些被动句式和被动词是需要学生在平常的文言文学习中积累的。只要学生能够弄懂和记忆好这些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文言文的学习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三、结合史实来教学

一般的文言文课文都是有历史背景的,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以简单地跟学生介绍一下将要学习的文言文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篇文言文。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中,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荆轲和秦王的关系,还有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这篇课文了。学生在有相关史实知识的情况下来学习与该史实相关的文章,可以先大概地了解该篇文言文的中心内容,然后根据所知的史实来具体地学习该篇文言文。结合史实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历史,增加知识。因此,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我国古人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