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1篇

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接种疫苗,可以先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对某些导致传染病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一旦这些病原体袭来,"整装待发"的免疫系统便可马上"披挂上阵",识别这些"入侵"之敌,并积极动员起来,最终杀灭它们,从而有效地抵御传染病的侵袭。另外,科学、系统地在人群中开展免疫接种,还将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力,犹如筑起一道屏障,能够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阻断其流行。

统计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有近 300 万人的生命因疫苗而获救。通过科学接种疫苗,一个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传染病,如天花、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了健康的免疫系统和接种疫苗所产生的群体保护效应,人们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再凶悍的病菌和病毒也只能束手无策,这也正是"非典"肆虐时,全球科学家积极研制疫苗的原因。目前在发达国家,公众主动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已非常普遍,但在我国,人们更多地将疫苗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孩子才需要接种疫苗。事实上,对所有人群而言,接种疫苗都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生活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21世纪,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疫苗这一预防医学的利器呢?总的来说,疫苗接种应有的放矢。对于孩子,我国已实行了计划免疫制度,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健康保障,除了确保孩子按计划接种计划免疫接种卡上的疫苗外,父母还应当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咨询,为孩子补充接种计划免疫外的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给孩子更多的保护。老年人由于年岁已高,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患病,预后往往较差,因此也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和保护。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来临前,给步入老年的父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他们在"多事季节"免受流感病毒的侵袭。另外,成年人自己也切不可大意,应主动接种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特别是经常出差的成年人,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增加,更有接种疫苗的必要。这样不仅保护了作为家庭支柱的自己,也可以避免自己患病后传染给家中体质相对较弱的孩子和老人,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疫苗,你还有什么可顾虑呢?要知道,作为主要给健康人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制剂,疫苗的审批极其严格,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制备的优质疫苗,其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小。如果因为种种其实被我们主观夸大了的顾虑而不接种疫苗,无异于因噎废食,将使我们无保护地暴露于传染病的威胁中。另外,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要知道,随着人口的流动,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始终存在,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仍然是接种疫苗。给自己和家人接种疫苗,等于给自己和亲人打造了一道牢固的防线。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狗肝 维生素A 急性中毒 食物中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5

现场调查

对患者和进食者调查:接到报告后,延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立即赶往中毒现场和患者救治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经查证,4人于2008年11月7日17:00在学校职工食堂就餐。餐中食物为腌制菜(辣白菜、桔梗)、肉炒黄豆芽、狗肝(水煮后沾狗酱食用),主食大米饭,饮品为当地厂家生产的500ml/瓶规格的白酒。当晚23:301例患者首先发病,出现发热(37.6℃)、头痛、头晕、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症状。另外有2人陆续发病,最晚发病者在11月8日1:00,潜伏期为6.5~8小时,症状与首先发病患者相似。患者发病后全部入住延吉市某中心医院救治。经调查,就餐的4人当中有1人未食用狗肝,未发病,其余3人(男2例、女1例)食用了狗肝,食用量大致为60~130g均发病,其他食物4人均食(饮)用过。

对可疑食物的筛选及调查:由于4人在发病72小时前均未聚会就餐,只有当日4人集中就餐,就餐后分别于6.5小时、7.5小时、8小时后出现了头痛、呕吐、烦躁、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根据初步调查可确定此次突发事件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可疑食物确定为白酒、腌制菜(辣白菜、桔梗)、狗肝。可疑食物来源为:白酒在当地一家大型超市购买,生产厂家为当地一重点酒业,该批号产品进行了出厂前相关检验,符合国家白酒类卫生标准,该企业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辣白菜、桔梗均为4人就餐的食堂厨师自制;狗肝是从龙井市一养狗专业户处于2008年11月7日14:00购进。卫生监督员对剩余的白酒、腌制菜(辣白菜、桔梗)、狗肝进行了样品封存。立即开展对可疑食物、白酒的追踪调查,要求立即追回售出的该产品或临时封存;追踪调查该养狗专业户处结果:并未销售给其他消费者,该狗肝为一条白毛狗的肝脏,该狗经常食用饲养员喂食的鸡肝。

病因排查和实验室检验:延边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剩余白酒进行了杂醇油、甲醇含量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延边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剩余狗肝进行了致病菌检验,结果阴性。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剩余狗肝进行了维生素A的检测,维生素A含量为21.9 mg/g。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剩余腌制菜(辣白菜、桔梗)进行亚硝酸盐检测,未检出。医院检测3人血液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18 700U/L、17 000U/L、14 500U/L。

临床诊断及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医院诊断为维生素A急性中毒。采集了患者血液、尿液、呕吐物标本,进行了检测,采取了迅速排毒洗胃处理,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应用维生素B、维生素C,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使用镇静止痛剂,抗过敏治疗等方法。经1周治疗,患者均病愈出院。

专家评定: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要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医院诊断等,食品卫生专家对此次事件评定为一起因食用狗肝而引起的“维生素A”食物中毒。

讨 论

维生素A属脂溶性维生素。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动物肝脏、蛋类、奶油和鱼肝油中;植物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变为维生素A(1mg胡萝卜素=0.167mg维生素A)。胃肠道功能正常时,维生素A极易被吸收。吸收后的维生素A,95%与蛋白结合,剩余者储存在肝脏。据临床报道,人体正常血浆维生素A浓度为500~1500U/L。成人1次摄入剂量超过100万U、儿童超过30万U,即可致急性中毒;不论成人或儿童,如连续每日服用10万U超过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有时一次性多量进食某些含高浓度维生素A的食品,如鱼肝油、动物肝脏,也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维生素A”急性中毒症状时,血中维生素A浓度多为8000~20 000U/L。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低热、皮肤脱屑等。此次中毒的3人同时食用了80~130g的狗肝,均出现了头痛、头晕、呕吐、烦躁、皮肤瘙痒等症状,潜伏期6.5~8小时,实验室检测排除了危害因素为致病菌、甲醇、亚硝酸盐的可能,检出了剩余狗肝中富含维生素A,含量达到21.9mg/g,临床上检测到3人血液维生素A浓度远远超出人体正常浓度,接近常见“维生素A急性”中毒症状时浓度的上限值(20000U/L)。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临床上确诊为“维生素A”急性中毒,食品卫生专家评定此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因食用狗肝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准确无误。

动物肝脏是营养丰富价值很高的食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中毒。能引起中毒的肝脏主要有熊肝、海豹肝、狗肝、狍子肝、狼肝等,鱼类如鲨、鲽鱼、刀鲛鱼的肝。这些动物和鱼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比一般畜、禽肝中含量高100倍[1],因此动物肝脏中毒,实际上是维生素A急性中毒。据文献报道[2],狗肝内含有大量维生素A,其含量与季节和狗的品种有关。一般冬季高于夏季,白毛狗高于有色毛狗。每克狗肝含有维生素A约70000IU。这与狗肝自身营养成分含量及经常食用掺有大量鸡肝或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有关。

建议:全社会要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69-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鉴于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下面谈谈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三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手足口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多数传染源难以控制。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隐性感染者比显性发病者多百倍以上。轻型患儿家长往往忽视就诊和治疗采取隔离措施。这些均使手足口病传染源难以控制。

2.2健康教育宣传较少。现有的预防措施中,虽对于儿童家长和幼托机构均有明确的建议,但相关的健康教育形式不够生动,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家长和老师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以及少数幼托机构和学校人员对手足口病了解不深,式有不必要的恐慌心理,或对病情掉以轻心,或对预防控制措施不甚了解,甚至发现有学校有关闭门窗,采取浓醋熏蒸消毒的现象。

2.3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疾控部门对幼托机构及学校的监管权力有限,尽管已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但部分单位未重视,使得晨检登记管理不规范,晨检工作流于形式,消毒程序也欠规范。

2.4未开设独立的手足口病诊疗区域。许多地方的医院均未开设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区。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由于儿科就诊人数相对较多,加之陪护人员也多,极易造成手足口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3.1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不同,进行防控教育,提高防控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卫生人员的应尽义务。

3.1.1对于个人的预防教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1.2对于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教育措施。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2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3.2.1加强预检和分诊工作。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3.2.2及时进行日常监测与报告。手足口病的检测工作要加强,要分析疫情并将防御手段及时制定出来。要检测出EV71病毒流行病原的型别,把病毒基因、致命性的主要关系的主要关系区分清楚,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手段。要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其网络报道要在一日以内做好。若爆发流行疾病,应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要求,向全社会及时发出信息报告。

3.2.3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各地应对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4结束语

防重于治,防控部门要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及时了解手足口病的疫情或发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控、早治疗,就能够取控制好该病的发病疫情,将危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立群.手足口病病因及防治 [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2]杜玮.手足口病的防治[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05期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4篇

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甲流”和季节性流感同时流行。为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甲流防控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健康防线。

揉穴增强抗病能力

捏脊:自脊柱最下端沿正中线向上直到肩膀平行处,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交替捏,并提起脊柱正中两侧3厘米内的皮肤从下向上移动捏提,反复3次。自下而上的捏提,经过了督脉和膀胱经脉上的数十个重要穴位,刺激督脉可以激发体内阳气,使寒气在体内无容留之处。

按揉:具有强健体质作用的穴位有三个:足三里(小腿髌骨外下侧凹陷中)、关元(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气海(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睡前或是醒后按揉几分钟,就可很好地激发体内卫气,预防感冒。

疏经疏通全身经脉

梳发:感冒初期,头部症状最先出现。用木梳梳头可使头部经脉内的气血流动增强,使风寒难以入侵。每天用木梳梳理头发20~30次,若适当用力将梳齿压着头皮滑行,效果会更好。以具有较佳的驱风属性的桃木梳为上,檀木次之。

搓臂:搓前臂的拇指一侧,两只手臂交替进行。手臂的拇指侧有内侧的肺经和外侧的大肠经,而感冒同肺和大肠经有密切关系。反复搓动可以加快经脉内的气血运行,有效降低感冒发生率。

从日常习惯入手

洗脸:经常用冷水洗脸,可以帮助口鼻适应突然的寒冷。

睡足:中医认为,体表的卫气能使身体免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犯。而卫气通过睡眠可以得到充养或修复。所以,要保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

食补可滋养身心

山药糕:将两根山药去皮,蒸熟后碾成山药泥,然后加适量白砂糖,用擀面杖擀成一个方形的山药饼,在上面放一条山楂糕,用山药饼卷成筒包住山楂糕,最后切成小段即可。功效:调理脾胃、益精补气。

炖鸭梨:梨洗净,从上部切下梨盖,用勺子把梨核挖掉,梨中加入川贝、冰糖。盖上梨盖,放在大碗里,加水到半个梨的高度,然后放入锅里炖至梨变成透明色即可。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据09.11.16《燕赵老年报》)

忽视十细节 最易得甲流

美国《健康》杂志近日指出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细节,如果不加防范,患甲流风险会升高。

焦虑 随着甲流死亡病例增加,一些人开始忧心忡忡。而焦虑会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

礼节 同感染者亲密接触是病毒传播最快捷的方式。和患者至少保持2米距离,熟人间握手、拥抱应尽量避免。

吸烟 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说:长期吸烟者的肺受到严重损害,更易感染病毒。

锻炼 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会给身体造成额外压力,抵抗力下降。运动馆是细菌的天堂,运动后应洗个澡清洁全身。酗酒大量酒精进入后24小时,免疫力急剧下降,还会让身体快速脱水,喉咙、鼻腔不能分泌足够的黏液阻挡病菌。洁品家中的洗手液至少应含60%~95%的乙醇或异丙醇。普通肥皂仍是最理想的。

洗手 每天至少洗手10次,耗时与唱两遍“生日歌”差不多。

口罩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不建议用口罩预防甲流,即使戴也不要让它紧贴着嘴巴、鼻子和眼睛。

滥药 甲流高发季节,人们囤积抗病毒药品。其实大部分人并不需服用,不必要的服用还可能让病毒产生抗药性。

盲目自信 身体健壮的年轻人会认为甲流和自己没太大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甲流病毒青睐健康的孩子和年轻人,而且这些人病情最严重。

(据《生命时报》)

防控误区:发烧就是甲流?

误区一:只要发烧、咳嗽、嗓子疼,得甲流的可能是8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与应急办公室主任冯子健说,有上述症状者中,只是有30%的概率得的是流感,而这30%里是甲流的概率为80%。但不能简单地用30%乘以80%来计算目前甲流病人的多少,因为检测的准确性受到采样时机、采样质量等多因素影响。

误区二:甲流疫苗晚点接种无所谓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各地拿到疫苗后两周之内必须完成接种。很多人认为,打了疫苗马上就能有效,早接种晚接种无所谓。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王军志表示,疫苗接种后要经一周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呼吁人们尽快接种,现在甲流流行非常快,如果被感染以后再去接种,疫苗就起不了作用了。

误区三:低温不利于病毒存活

冬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体部署,做好医疗卫生和预防灾后疫情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抓重建、保民生“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全区“抓重建、保民生”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八个小组具体落实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机关各职能科室和医疗卫生单位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指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灾区冬季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传染病流行。

(三)卫生监督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卫生监督工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保障灾人员的食品饮水卫生安全。

(三)医疗救治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指挥各医疗机构对灾区病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继续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四)健康教育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卫生防疫的健康教育工作。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工作。

(六)新闻报道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重建的信息整理和上报工作。

(七)作风督查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重建卫生应急工作的作风督导监察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层层落实责任,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对、不履行工作职责、推诿扯皮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和疾病监测制度

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领导带班制,值班人员随时接听值班电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要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三)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

实施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4时前报告当天疫情状况,并每日分析疫情动态,随时上报信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24小时不离值班室的制度。各级疾控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测和指导,按照管辖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情况,指导医疗机构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确保不迟报、漏报、瞒报,不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四)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把应急响应做得更及时,坚决克服麻痹、松懈、畏难情绪,尽可能地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应急队伍、应急技术程序、应急检测准备、交通和通讯、防护“五落实”,积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及时补充应急处置的组织、流调、检验、消杀人员以及各专业专家组,责任到人,各种设备调试运转正常,一旦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提高响应敏感性,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调查处置。

(五)加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监测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自来水水厂、学校、企事业单位自抽水和农村乡镇20户以上饮用井水水质消毒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增加水质监测频率,保障所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有效防止食物中毒、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暴发。

(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公众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救助技能。灾后存在水源污染的可能,要做好“不喝生水”的宣传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努力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尤其要教育群众安全使用燃煤、燃气等取暖设施,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