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将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1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那么,老年旅游市场就由经常购买旅游产品的老年人和潜在购买旅游产品的老年人构成。根据市场营销学中,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这一公式,老年旅游市场就可以表示为老年人口数量+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以上三个指标来分析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1 老年人口数量
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取决于老年人口的数量。根据中国老龄办于2012年7月10日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由于1978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控制在1%左右,而人口的老龄化率已达到3%左右。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老年人口数将不断上升。由此可见,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老年人将成为旅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1.2 老年人的旅游购买力
老年人的旅游购买力包括闲暇时间和可任意支配收入两个方面。首先,闲暇时间,老年人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现行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都已经退休在家,时间支配完全自主。同时,由于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很多老年人和子女分开生活,大部分时间都会觉得寂寞。因此,老年人都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使得生活富有趣味。
其次,在可任意支配收入方面。随着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城镇老年人基本都能按月领到退休金,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子女都已能够自立,不再需要父母出资抚养。并且中国“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使得很多子女会定时出资赡养老人。由此,作为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经济负担减轻,那么,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就会增加。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旅游产品的购买中具有相当的支付能力。
1.3 老年人的旅游购买欲望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度,我国老年人的死亡率不断降低,寿命延长,健康状况较从前有很大改善。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在上升。由此,健康的身体和对于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使得很多老年人会产生旅游的欲望,购买旅游产品。
综上可见,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对旅游业的振兴和壮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显示,虽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只占旅游市场的20%,但呈现需求旺盛,不断攀升的趋势。2007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有4成老人选择出游,2009年起,每年递增25%-30%,显示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目前,老年旅游的热点主要在三个方面。1)疗养旅游。老年人将一些具有温泉等天然医疗资源的景点作为目的地,旅行社则加强与当地疗养机构的合作,开发具有疗养性质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老人的目光。2)休闲观光旅游。这是老年人旅游中最多的形式。很多老人利用退休后充足的闲暇时间,避开假日高峰,四处游览,了却年轻时未能旅游的遗憾。3)探情访友。部分老人在退休后加强亲友间的走动,在叙旧与联络感情同时,也达到了观光旅游的目的。
2.2 存在的问题
1)供求不平衡。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游客每年旅游消费可达三千亿元左右,但目前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到五百亿元。由于老年人有节俭的习惯,一般不随便购物,因此,旅行社及导游靠购物提成获利的传统做法,在老年人身上很难实现。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良好,需要旅行社和团队更多的照顾,由此,很多旅行社认为组织老年旅游成本高,风险大,利润低,即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但很多旅行社仍不愿意去做这项业务,使得老年旅游市场受到冷落,直接导致供求不平衡。
2)缺少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虽然不少旅行社推出了“夕阳红”主题的旅游产品,但在内容上却与常规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有的甚至是购物旅游,没有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只是在时间上利用了一些旅游淡季时间,成为旅行社淡季“补仓”的手段。
3)旅游市场的不规范,抑制了老年人的出游欲望。由于部分时候旅游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一些负面事件频频出现。如导游以暴力强迫游客购物;游客与旅行社发生纠纷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等,这类事件的出现使很多老人对旅行社产生成看法,恐惧旅游,认为是骗钱。
3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1 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
由于老年人群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应为老年团队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领队和导游。这些领队和导游除了具有一般导游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老年医疗保险知识,并在老年心理、老年保健等方面有所了解。此外,还可以从医院等医疗机构聘请专业医护人员随团。在行程安排上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以漫游、休闲、舒缓为主。在食、住、行方面需细心安排。饮食上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饭菜以清淡、松软、易消化为主。住宿要强调安静、整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午休,途中若有必要也可以安排短时间的休息。行程中尽量以车代步,减少劳累。
3.2 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
要求推出的老年旅游产品要有特色,不可和其他旅游群体的旅游产品混为一谈。“上海老年旅游意愿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老年人最钟爱养生保健游,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休闲度假游、文化鉴赏游和都市观光游。现在老年人出游更推崇特色,讲究品位,而不仅是游山玩水。在旅游中养生、为了养生而旅游已成为老年旅游的一种时尚。旅行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开发相应的“养生旅游产品”,可以收到不俗的效果。
1)理疗健身旅游。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以理疗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 既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致,陶冶性情,又可以理疗身体,达到身心健康的双重效果。如开发含有温泉浴、海水浴、泥浴、沙浴、日光浴等健身项目的旅游产品。
2)生态养老旅游。老年人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更舒适的环境,较长时间地逗留以享受生活。旅行社策划此类旅游,可以以半自助的形式向老年人推荐。如冬季在海南的海边住两个月,夏季在北戴河逗留两个月等。
3.3 规范旅游市场,引导旅游消费
规范旅游市场,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机制,改善旅游市场的盈利方式,保障游客的权益。同时,政府要制定各种政策引导老龄产业的发展,推出一系列发展老年旅游、促进老人出游的措施,在交通、景点门票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更等的优惠,以刺激老人出游的欲望。
旅行社应加强老年旅游宣传,采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产品信息广泛地给老年旅游者。同时,普及旅游休闲的观念,改变老年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于激发老年旅游需求、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雪峰、胡铁.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大众商务,2010年第7期
[2]廖光萍.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开发对策,旅游总览,2013年第1期
[3]凌丽琴.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对策,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关键词]自助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4-0137-03
[作者简介]孙丽坤,大连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旅游开发。(辽宁大连116605)
自助旅游活动在我国自古有之,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自助旅游兴起与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自助旅游以其对目的地和出游时间选择的避热性、旅游活动准备的充分性、旅游活动内容的高度参与性和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而得到大众青睐,成为现代旅游者所乐意采取的休闲度假旅游方式。据携程旅行网2005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以20000名会员为样本,有效问卷15000份)显示:84.34%的出游人士表示会以自助游的方式出游,短途自助游比例最高近90%,自驾车占32,34%。据悉,近年欧美发达国家旅游比率分别是自助游占70%,团队游占30%。可以看出,在21世纪的国内旅游中,自助旅游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但由于自助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理性地分析我国自助游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我国自助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国将全面推行“国民休闲计划”,为自助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时研究自助旅游的相关问题就更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自助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它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是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据调查,北京94%的家庭不愿受旅行团的约束,准备自助旅游,在上海白领们在回答“下次你将选择哪种出游方式”问题时,约有70%的人希望“自助旅游”。当然“准备或希望自助旅游”不能表明目前自助旅游占多大市场分额,但说明了自助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另外,从各个“旅游黄金周”的盘点评述中也可发现,自助旅游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在生态旅游家喻户晓后,人们选择自助旅游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自驾车和背包旅游成为主要形式
1 自驾车旅游。自驾车旅游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80年美国自驾车旅游就已占到了各城市间旅游的84%之多,且逐渐发展出专用的房车形式(Reereation Vehi-cle)。从近距离的周末驾车游(sunday-drive)到中长距离的驾车旅行(Drive Travel),自驾车旅游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一种主流自助旅游模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私家车的拥有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另据盖洛普公司2004年中国消费调查数据中显示,城市家庭拥有的私家车总数占当年总量的85%,估计目前我国城市私家车总数达1600多万辆。私家车的增长让自驾车旅游成为当今自助游客首选的旅游方式。有资料显示,我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3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其中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市民出游选择自驾游的比例高达60%。开着自己的车游历天下,已成为中国人的现实。
2 背包旅游。背包旅游作为自助旅游的一种形式,在国内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喜欢。背包旅游因为价格便宜、自由度大、环保、新颖、刺激,与参加常规团队旅行相比,更能接触到真正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彻底摆脱城市商业气息,有些旅游项目还能从中测试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而成为时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的背包旅游者前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徒步旅行不仅可以培养自立精神,丰富人生体验,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是居民寓教于乐的好形式。
据奥索卡、雪鸟等户外探险旅游用品专卖店经理介绍,目前购买该店装备的顾客逐渐增多,其中有年轻人、中年人,有高端游客也有部分普通游客。可以看出,背包旅游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三)自助旅游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充分
1 旅游者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升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需求。旅游者的自我价值实现就是通过旅游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打破束缚,获得最大满足感。进入21世纪以后,旅游者在个性化、探险化、求知化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温,这些需求通过自助旅游可得到最好实现。首先,自助旅游可根据旅游者个人喜好组合旅游产品,突出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从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观点看,是为旅游者量身订做的旅游方式;其次,旅游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趋冷避热和挑战极限的心里,激发了旅游者探险化的旅游需求;第三,旅游者希望在旅游活动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而这一信息的来源依靠自己深度体验,就必须参与自助旅游。
2 市场环境与技术支撑条件的改善。自助旅游在欧美地区发展较早,已经成为最方便、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健康发展,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纷纷涌向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非洲、亚洲、南美地区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我国也成为欧美自助旅游者的首选地。自助旅游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看好。
此外,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速了自助旅游的发展进程。如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行,增加了旅游信息的收集和渠道;GP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旅游地的安全指数。自助旅游者利用互联网可以自由组团和选择参加者,自由选择路线,通过网络旅游服务公司,可以“自助”地预订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预订酒店和导游,顺利完成行程。
二、我国自助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准确实用的旅游信息。电子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使得旅游信息增多,确实方便了旅游者,但离自助旅游者需要还有差距。现各旅游网站上信息大多是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票务预订以及一些自助游记,对自助旅游者所关心的旅游目的地的气象、路况、治安、交通网络,人文习俗等信息介绍较少,甚至有的还不够准确,节假日客流信息更新较慢,许多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宣传与推广,旅游目的地的住宿(特别是青年旅馆和家庭客栈的情况)、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以及价格情况常常与实际有误差。有些网站虽开通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线路预订、网上拼团等多项服
务,但必须“在线预定、离线确认、离线付款”,给自助旅游者们造成不便。
2 自驾车旅游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尽管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还在不断地建设中,但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来说,仍然只能保证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大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助旅游者向往之地)的交通相对不便,很多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仍然比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个景点的停车场车位紧张,仅能满足旅游团队停车,自驾车辆常常只能停在景区入口的道路两旁,碰到旅游旺季加剧了交通拥堵。此外,交通路况、路标指示、加油站布局指示、汽车旅馆、汽车维修站点等信息和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
3 自助旅游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安全是旅游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也是目前自助旅游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缺乏旅行社的引导和服务,自驾车游的旅游者往往因为不熟悉景区路况或疲劳驾驶等导致交通安全事故;而背包自助游客又常常会因为迷路或进行危险性高的旅游活动造成身体伤害,有时也会因为个别偏远景区或人迹罕见景点的治安状况较差出现安全事故。
三、我国自助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全面建设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1 开发详尽准确的无人导游系统。自助旅游没有导游,旅游活动中所有事情都要旅游者自己完成是不现实的,无人导游系统必不可少。无人导游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助旅游手册、地面标示物和景区游客咨询中心。这三方面的建立可以帮助自助旅游者更方便、舒适、安全的游览景区,同时可以为自助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诸多方面提供帮助。自助游手册内容应全面详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便于携带;地面标示物的标示内容应该准确、清晰,适用于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信息咨询中心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地点最好设在景区的醒目之处。近年来,国内一些景区设置了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景区信息咨询系统,使旅游者在没有导游讲解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旅游活动。
2 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全国联网的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整合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权威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线路、交通图、路况、气象等综合信息的互动在线咨询)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票务预订等业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以帮助旅游者自己制定旅游计划为目的的旅游专家咨询系统…,使旅游者和其他需要者能够依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日程安排,以较少的时间和经济支出获得较大的旅游收益。
(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1 完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交通、通讯、网络设施是旅游活动的媒介。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网络布局,尤其是目的地内部交通,配备一定数量的交通工具。同时,加强景区内的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对于投资建设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
2 相应的配备餐饮和住宿设施。我国自助旅游的游客中,消费能力各异,旅游目的地在住宿设施的配备上应多样化、方便化。比如,开设汽车旅馆、青年旅馆、路边旅馆、家庭旅馆等等。同时,加强管理和服务,针对自驾车游客,可参考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等)的经验,以规划建设汽车旅馆为突破口,带动相关服务设施如加油站、汽车维修点、通讯、餐饮等设施的建设,还可采用协会制管理,统一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背包族”自助旅游者,可在景区内划出一块环境较好的空地,供旅游者休息、野炊、露宿之用。通过建立综合服务站,向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出售饮用水源,出租或出售帐篷、睡袋、烧烤炉等用具,备有简单的生食,派专人负责露营区的安全等。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环保问题。
(三)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公共救援体系
自助旅游者很容易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了确保自助旅行的顺利进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地政府及景区应该全面建立旅游预警制度,及时预报景区的天气、交通、卫生、治安、习俗、疫情、医疗救助服务等游客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此外,建立完善的公共救援体系。目前,国内公共救援体系基本还是空白,发生意外事故后,遇险者一般都是向110、120、112等公安、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这些部门承担了主要的救援任务。但针对沙漠、雪山、大海等户外遇险的情况来讲,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常设的救援机构,因此,容易出现救援不及时等情况。而在一些旅游发达国家,这个体系是由旅游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建立和承担的,设施完善,经费充足。我国也可以学习这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
(四)提升旅游者个人危机处理能力
旅游活动过程中接触危机最近的往往是旅游者自身,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自觉培养危机处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首先,在旅游出发之前熟悉旅游目的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危险信号,自救的技巧,熟记相关部门的求救电话,掌握紧急处理伤口的方法,随身携带简单实用的救援物品(如绳子、哨子、电筒等);其次,加强运动锻炼,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在旅游途中量力而行;第三,培养团队意识,自助旅游多数是结伴而行,组织者要详细了解自己团队中每个人的情况,制订详细的行程安排及出现意外时的应急方案。参加者要提倡团队精神,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此外,在装备和技能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不能光图好玩而忽视安全防范。
(五)保障自助旅行者的安全利益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3303
近年来,伴随着高铁建设的蓬勃发展,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同城化成为高铁旅游研究的重要命题。吴学彬(2011)认为高铁带来的快速交通扩大了通勤圈,为沿线居民的跨城活动创造了基本条件,有助于旅游同城化的形成;邓秀勤(2012)指出福厦高铁的开通从根本上实现了厦漳泉一小时连通,极大地推动了厦漳泉大都市区旅游同城化的建设;汪德根(2014)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证实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为旅游同城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学术界对旅游同城化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较少,尚处于探索阶段,与高铁相联系的更是少见。
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铁开通,建立起南京到溧阳的“半小时经济圈”,有助于两市旅游优势互补,合作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本课题组发现高铁开通后宁溧两地游客出游频次显著提高,且多出于探亲访友、休闲度假目的,获取跨城公共服务的意愿较强,宁溧旅游同城化趋势初显。本文以宁杭高铁为背景,探讨南京与溧阳旅游同城化的现状、问题及条件,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两市旅游同城化的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1 旅游同城化的内涵与特点
1.1 旅游同城化的内涵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和倍受瞩目的同城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旅游业内产生了旅游同城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成为旅游合作的一种创新思维。刘法建、章锦河等(2010)研究指出,旅游同城化是一个城市与一个或多个城市因地脉相近、文脉相亲,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一体化发展平台,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共享的一种新型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中心城市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或区域对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起到辐射与带动的作用,区域间的联系合作更加密切。因此,旅游同城化的最终目标是在相邻区域中建立统一的客源市场和旅游要素市场,形成具有辐射力、竞争力的旅游带或板块,而不只是旅游产业的规模扩张。
1.2 旅游同城化的特点
1.2.1 动态性
旅游同城化是在众多要素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如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旅游资源的同质与差异等,这就要求不同城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跨城旅游,建立紧密的客源互送和对口联系机制,牵引旅游同城化机制的形成。旅游同城化使城市间的区域界线逐渐模糊淡化,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享,旅游资源差异互补及旅游信息流动进一步加快,城市在合作中实现区域旅游的动态发展。
1.2.2 协同性
在旅游同城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城市间不断丰富旅游合作方式、提高旅游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推出优势互补的复合型、特色化旅游产品与线路,实现点状旅游到面状旅游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个旅游资源互补的旅游带,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得到增强。通过发挥旅游聚合效应,提升区域间旅游合作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旅游发展的协同与共赢。
2 宁溧旅游同城化现状及问题
2.1 宁溧旅游同城化现状
综合目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旅游同城化的表现主要有“五同”:交通同网、规划同筹、设施同布、资源同享、市场同体。南京与溧阳同处苏南地区,地域邻近,交通便捷,宁杭高铁的开通使得游客在一至两小时之内就可在南京与溧阳之间往返,且车次频繁,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共有29趟列车,基本实现交通同网,人们在两市间的交通往来如同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内,日常流动性人群流量激增、流速加快。在快速交通的驱动下,两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成为旅游同城化的牵引力。2012年南京市旅游局国内旅游4500份抽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常州(溧阳)游客占南京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比重仅为2.04%,而2013年宁杭高铁开通后,该比重上升至2.11%,2014年则达到2.16%,表明溧阳正逐渐成长为南京重要的周边旅游市场。但截至目前较少出现过“宁溧旅游同城化”的观点或提法,两市的旅游实践中也缺乏合作与协调,“宁溧旅游同城化”仍处于萌芽阶段,存在一定的障碍和突出的问题,与实现旅游同城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 宁溧旅游同城化问题分析
2.2.1 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
《南京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人文绿都,博爱名城”的南京旅游形象定位,构建“一体两翼四带五片”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而溧阳在《溧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中则将溧阳的旅游形象定为“山水茶乡,美味溧阳”,制定了“一核三线四组团”的旅游发展布局。旅游发展规划各行其道造成两市旅游发展定位参差不齐、旅游形象不统一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重复等问题,制约了旅游同城化机制的形成。
2.2.2 旅游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应
调查显示,宁杭高铁开通后增加旅游目的地是游客共同的最强烈的出游倾向,跨城旅游将成为高铁背景下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同时,消遣型和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游客增加外出游玩次数的意愿较为强烈,且不愿缩短停留时间,需要目的地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来满足其求异心理;而差旅型游客缩短停留时间的意愿是最强的,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商务旅游产品使其获得最大的旅游时间-效益比(见表1)。然而目前宁溧两市的旅游产品体系中,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仍占很大比重,以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一日游和溧阳南山竹海、天目湖一至二日游线路为主,缺乏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等新产品,造成现有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的矛盾。
2.2.3 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待加强
高铁速度快、车次频繁的优势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有助于旅游者自主安排行程,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然而,目前两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囿于行政性区际关系的束缚,旅游配套设施难以对接,服务标准不一,影响了游客跨城获取异地资源的便捷性。例如,在旅游同城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厦漳泉、宁镇扬地区,均推行了“一卡通”,实现了跨城交通、景区游览的一体化,而宁溧两市却始终未作出类似的尝试,制约了旅游同城化进程。
2.2.4 区域旅游发展“单核模式”凸显
虽然同为宁杭高铁沿线城市,南京与溧阳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高铁效应。南京作为全省政治中心和旅游发达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借助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和“虹吸效应”实现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相比之下,溧阳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南京的“屏蔽效应”,在客源市场争夺上处于劣势,“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的优势、特色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与南京旅游分工合作较差,面临着被“过道化”的风险(见表2)。
3 宁溧旅游同城化条件分析
3.1 资源的差异性
旅游资源是实现区域旅游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宁溧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总量和类型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86.27%,自然山水资源占13.73%,主打“人文绿都”、“博爱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溧阳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拥有众多高品位的自然山水资源,着力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宁溧两市旅游同城化可弥补单个城市旅游资源单一性的弊端,合作提供全面综合、变化性强的旅游产品,增强区域旅游实力,提高整体旅游吸引力。
3.2 市场的互补性
市场需求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服从“距离衰减定律”,离客源地越近的旅游地旅游者越多,反之越少,所以扩大市场规模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周边城市的客源。调查发现,溧阳游客来宁频次较高,高铁开通一年内来宁9次及以上的占47.8%;出于探亲访友目的来宁的游客最多,占到33.3%,有74.2%的溧阳游客非常愿意来宁获取购物、教育、医疗等跨城公共服务,大大拓展了南京的事务性旅游市场。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溧阳市乡村旅游、休闲体验游持续火爆。10月1日至6日,溧阳各旅游农庄共接待游客18.25万人次,其中南京游客占很大比重,表明溧阳拥有广阔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与南京形成客源互补与互送。
3.3 产业的联动性
近年来,南京从旅游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升级等方面着力,加速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到GDP的6.8%,已经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周边地区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在区域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溧阳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培育发展,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加大旅游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市外客商到溧阳投资兴办旅游产业。同时,溧阳已主动与南京捆绑宣传、联动促销,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地串联进长三角黄金游线,下一步要让天目湖景区融入到更多区域市场的华东主打线路中,成为全国游客来宁旅游的一个热门选择。南京的旅游业对溧有较高的产业影响力,而溧阳对南京具有较高的产业感应度,存在着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便于实现产业链条跨地域延伸。
3.4 交通的可达性
交通的可达性是旅游同城化策略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引力模型原理,两地之间的距离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大。南京与溧阳同处长三角地区,相距仅112公里,交通设施已经实现了公路与铁路一体化、高速化、网络化体系,可达性高。公路方面,宁杭高速公路纵横溧阳全境,通过G25、S239可与南京、高淳联系;铁路方面,宁杭高铁贯穿溧阳全境,将南京南、瓦屋山、溧阳囊括进半小时交通圈,便于旅游廊道的建设和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宁溧旅游同城化的发展。
4 宁溧旅游同城化开发对策
4.1 制定统一的宁溧旅游发展规划,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为促进南京与溧阳区域“大旅游”的发展,应对两市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考察,做好资源评价及市场分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而形成整体格局,以统一形象面向市场。围绕紫金山、玄武湖、天目湖、南山竹海等山水旅游资源,做优山水休闲文章;串联明城墙、长江路、平陵路、南大街等文化休闲带,打响文化休闲品牌,重点塑造和推广“世界著名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的整体旅游形象。与此同时,两市政府部门应完善互信互惠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融合多方渠道打造协商对话平台,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及时监督与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树立起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强化整体优势和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4.2 整合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南京与溧阳旅游资源丰富且互补性强,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系列化旅游产品,实现效益最优化。第一,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开拓探亲访友和休闲度假市场。着力建设南京紫金山―玄武湖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溧阳老城文化休闲核心,培养为彰显两市文化休闲魅力的第一载体和标志性名片。第二,加强对商务、会奖旅游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公商务客人的吸引力。打造南京河西商务会展旅游区、汤山―银杏湖休闲旅游区和溧阳燕山时尚乐活片区、中关村智造创意区四个各具特色的商务休闲片区,将商贸、会议、休闲有机结合,拓宽高端旅游市场。第三,培育购物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等新业态,为旅游市场注入活力。有序开发南京新街口―鼓楼时尚休闲旅游街区、青奥风采旅游区、溧阳西郊生态活力片区等新兴旅游发展片区,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购物中心、体育公园、养生会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提高旅游市场感召力。
4.3 构建宁溧无障碍旅游区,加速促进旅游服务同城化
旅游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高能级化形式,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因此,南京与溧阳要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的旅游服务体系进行整合优化与提档升级,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第一,努力实现交通服务同城化。联合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提供集客运、售票、旅游商品销售等于一体的旅游一条龙服务,促成游客在南京与溧阳的快速高效流动;在两市高铁站配套连接各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实现定点班车化运营,减少游客的交通中转时间,为散客旅游者提供便利。第二,着力推进信息服务同城化。既要建立虚拟的网络信息互通平台,实现两市旅游局及相关景区、企业网站的无缝链接,或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对方在政策法规、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信息及两市的旅游合作动态;又要注重实体旅游资讯平台的建设,在两市高铁站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立南京与溧阳旅游信息库、图片库、多媒体资料库,优先推介对方城市的旅游产品,刺激游客的旅游需求。第三,大力推行旅游标识同城化。以两市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发展定位为依托,设计共用的同城化旅游标徽和宣传语,形成字体、图案、配色一致的标识系统并广泛运用于两市的主城区、主要商圈、通往景区的主干道等公共空间,形成无缝对接的连贯性系列化旅游。第四,完善落实便民惠民服务。发行宁溧旅游一卡通,将景区游览、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功能融为一体,增强旅游活动的自主性;为两市居民互相发放旅游优惠券,或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提高整体出游率。
[关键词] 生态养生旅游 森林养生旅游 阳光健康产业
森林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中最受推崇的方式,包括森林宗教文化养生、森林民俗文化养生、森林山岳峡谷养生、森林温泉养生、森林气象气候养生、森林洞穴养生、森林花草养生、森林滨河养生等形式。上海库思运用旗下第一调查网在2006年9月,针对生态旅游市场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做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在线调研。调查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民,有效样本13012个。根据调查显示,生态旅游中游客最青睐的活动依次是:森林养生法(56.1%),生态温浴法(45.7%),生态阳光法(39.4%),民俗养生法(33.3%)和食疗养生法30.6%。
一、森林养生旅游动机
1.森林资源养生优势突出
森林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生态优越性、物种多样性、文化独特性、科普教育性、功能多重性、分布地带性等显著特点。山、水、草木、花、动物、寺庙楼榭、森林小气候等构成了最适合养生休闲的场所之一。
2.亚健康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人仅5%,找医生诊病者约20%,其余75%是“亚健康”人。在中国,则有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这些亚健康人若保健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有可能患病。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有病去看医生”这个层次。消除和预防“亚健康”的最佳方式是:建立自我保健模式,调整一种和谐的个体-社会-环境之间的稳定关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放松自己,适当锻炼,有效养生、提高免疫系统,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森林养生旅游能够很好满足这一条件。
3.老年化社会的巨大压力
我国从1999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老龄人口猛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给中国的养老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迫于庞大老年人的医疗问题的巨大经济压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愿意推动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和实践活动,无疑,这将给高层次的森林养生旅游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4.宗教文化的发展需求
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的繁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上是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未来社会发展,也会促进三者的复兴,特别是三者中养生文化的精髓将会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森林中的寺庙是宗教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宗教文化的复兴必然会带动森林养旅游的发展。
二、森林养生旅游与阳光健康产业
1.健康产业是全球性朝阳产业,我国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被看好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应该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产业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基础研究、教育、食品工业、农业、制药业、休闲业、传媒业、医疗业、设备制造业、IT业等。
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2.健康管理将成疾病防控主流
健康管理是主动经营健康,是对个人和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在西方国家,许多保险公司都会给客户找健康管理公司。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即在健康管理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由于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医疗开支降低了30%。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保健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至今已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70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美国人成为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s, 优先选择提供者组织) 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也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3.森林养生旅游契合了阳光健康产业的发展
养生就是休养、修养、养护、护理、保护自己的生命。传统养生理论表明,养生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系统的、已经过实践证明的养生理论,加以持续的内心静养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一种真正的内在心里轻松和外在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养生首先在于环境。城市的废气、污染,是人类生命的大敌,城市居民需要常常到森林中洗肺,到绿色中冼眼,到潮润中洗肤。因此,绿色环境与森林是生态养生的理想场所。养生符合健康产业的要求,是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养生的内容个健康管理完全一致。森林养生旅游是符合潮流的阳光健康产业;健康管理的成为森林养生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
三、德阳市和新镇开发森林养生旅游、打造阳光健康产业案例介绍
和新镇距德阳市区12公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为丘陵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80-650米;是典型的农业镇,一产业比重高为75.5%;和新镇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全镇总人口中80岁以上老人占1.9%,90岁以上老人占0.38%,每万人就有百岁寿星4.9人。规划区域为镇内森林最茂密、海拔最高、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狭长沟谷地带。
1.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分析
(1)以柏树为主的山林植物资源。和新镇人民从明朝就开始种植柏树。上世纪60年代,和新镇人民再度掀起植树造林的,育、栽、管一步到位,封山育林,科学种树,全镇绿化率达98.2%,森林覆盖率达48.3%,规划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0%。
(2)柏林仙气。和新镇空气清醒,散发延年益寿的“柏林仙气”。经现代研究测试,所谓的“柏林仙气”其实就是柏树林不断散发的芳香气体和负氧离子,能够杀灭细菌、病毒等致病原,净化空气,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
(3)水资源。规划区域有富含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山泉水、井水,可饮用、保健、洗浴。规划区内有2大水库,观音洞水库140亩,白湾水库(水口山水库)面积60亩。水库既可以灌溉用,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4)环保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新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当地农民很少买化肥、农药,避免了土壤、农作物、水质的人为污染。现在发生虫害时多以人工捕捉或用灭虫灯。现在全镇推广使用沼气,减少二氧化碳污染。
2.旅游景区总体开发构想
(1)景区名称:将该旅游景区命名为“森林人家”。
(2)发展目标定位。德阳市社会化养老示范基地;德阳市康复示范基地;德阳市阳光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3)“森林人家”规划思路
①打造适合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如长寿、健康评估、康复、健身、水疗等产品。
②运用会员制管理经营模式重点打造老年公寓区和健康评估区,
老年公寓区实行“会员制养老”,凭着一张会员卡获得不间断的较长时间的养老公寓临时居住权,使老年健康区兼备家庭、社区、养老院功能。老年人持卡入住后支付价位不等的年费(管理和服务费)。
健康评估区实行“俱乐部会员制”。把健康评估区打造成为既是健康管理的地方,也是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健康评估区实行“俱乐部会员制”就要求推行会员准入制度和年费制度。
(4)“森林人家”景区规划分区。形成“一心、两轴、一环、六区”的空间建设布局。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景区内交通主轴、滨水健康步道;一环:观音洞水库和交通主轴之间形成的健康步道环线;六区:、老年公寓区(长寿谷)、健康评估区(无忧谷)、康复区(香草谷)、健身区(乐活谷)、水库度假区(栖息谷)、农事体验区。
参考文献:
[1]于开锋金颖若: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 2007,(03)
[2]黄丽萍兰思仁:森林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 2007,(01)
[关键词] 老年人;旅游用品;设计;市场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市场和老年产业如同老龄问题一样,已成为当前和跨入21世纪的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旅游以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快速的增长速度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发展成为出游率相对较高、出游时间较长、旅游消费较高的细分市场,并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市场。据中国老龄委的调查,发达国家旅游者人数中老年人占到6成,而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比例还不足3成,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开发老龄人口旅游市场,振兴老龄人口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启示
根据有关报道,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亿,占到总人口比例的10.2%,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正以每年3%速度急剧增长。有些城市所占比例还要大一些,如长沙市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82万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数将超过2亿人并开始进入迅速增长期,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会是17%。现在是世界上每5个老人中就有1个中国老人,到了2030年将是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口中就有1个中国老人。目前中国老年人消费能力每年达3300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业内人士称:今后中国老年用品市场随着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健康护理和老年家政服务等的进一步完善将以年均过亿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因此,努力开发“银色”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发展的新机遇、新的增长点。
从老年人口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年人在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大半生,退休后他们最怕被社会所淡忘和遗忘。许多老人对社会怀有极强的责任感,只要他们感到自己还能被社会所接纳就足够了。另一方面,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这样老年人选择旅游便成为一件自然的事了。
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998年以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45—64岁的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34.7%,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人年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
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来看,在旅游人群中,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并不低,而且消费潜力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许多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从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来看,如据对北京、上海几家大的旅行社办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旅游梦”。此外,我国许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也可四处游历甚至境外旅游。
二、我国老年旅游用品市场状况和需求分析
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老年市场的迅猛崛起,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新一轮投资。市场投资者通常把目标群体锁定在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强盛的年轻一族,却将看似冷门但颇具潜力的老人用品市场给忽略了。但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用品市场早就成为未来十大市场之一。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达1.5亿人,按照每人每年消费1000元保守计算,老人用品市场价值已达1500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用品的市场供应仅有500亿元,且多集中在保健品领域。对其他的老年用品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再旅游用品方面更是一片空白。由于老年人用品尚未形成成熟市场,相关产品通常缺乏同类比较,更缺乏价格参照物,因此老年人用品定价也较为主动,保证了这一行业的利润空间。同时由于市场尚在培育期,各种产品均有待开发,因此产品“撞车”现象也极为罕见,也就是说竞争远远还未形成,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 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旅游用品主要指在旅游时必备或者说应该常备的生活、娱乐、安全、记录等方面的物品。比如旅行专用的服饰、背包、手杖、太阳镜、遮阳伞等等……虽然老年人旅游被行业逐渐关注并日渐红火,但是我国现在适用于老年人的旅游用品却非常缺乏,几乎没有专门为老年旅游者量身定做的旅游专业用品。现在的旅游用品商店经营的旅游用品大部分是针对市场主流消费群体而设计的,比如一些专业户外野营设备商店经营火暴,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可是绝大部分经营的是年轻人的专业用具。很多老年朋友依然在为外出旅行做准备时为买不到自己称心使用的用品犯愁,主要问题是忽视了老年游客的特殊需求,安全性、方便程度、舒适性等几方面都有待提高。以旅行背包为例,为了能装下旅行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用具,大部分容积都较大,背带足够坚韧但不够舒适。我们不难想象,一旦老年游客要从背着的背包里拿取物品时会有多么的困难,对于老年人来说,将一个硕大的背包从背上放下来或者从地上再次背回到背上去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稍不留心就会导致腰部扭伤。还有老年人专用的旅行服饰设计基本空缺,一些常用老年人服饰没有考虑老年人行动不便因素,穿脱起来比较麻烦,应该考虑使用方便的拉链和尼龙搭扣,这样在旅行运动出汗或者感觉寒冷时易穿易脱。因此,老年人专业旅游用品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
三、老年人旅游用品的设计原则
老年人用品有其特殊要求和特点,目前在老年人用品上根本就没有从这方面有所考虑更谈不上设计。总的来说,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美国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设计老年用品不仅仅要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状态,还要充分理解老年人得心理和消费习惯。我们可以得出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特征有如下几点:1.消费自主性强,老年人属于纯消费人群,经济独立、消费自主,可即时消费。2.消费习惯稳定,消费行为理智,易形成稳定购买习惯,这类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并具有较高的店铺、品牌忠诚度。3.商品追求实用,购买商品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则为第二位。4.消费地点就近,为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愿意到离家较近的店铺购买商品。消费喜欢结伴,老年人为排遣寂寞,愿意结伴行动,多“扎堆”消费。5.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一般,老年消费者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更相信口碑宣传或自己亲自选择、体验过的产品,故经营老年人市场可节省大量广告费用。
由于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日趋高龄化、多样化、层次化,老年旅游用品的设计必然要满足这些需要。在充分研究老年人的旅游特征和空间行为的前提下,结合市场营销的理念,我们又总结出老年人旅游用品的几个设计准则:
1.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审美习惯和生理使用习惯。老年人的用品在设计上不宜追求高科技感的形态,一般应该以稳重、质朴的形态为好;在色彩上,过于鲜艳饱和的色彩也会招致老年朋友的反感,色纯度与色明度较低的色彩会受到老年朋友的青睐,老年人对产品的色彩更加倾向于“优雅、沉稳、高贵”;而老年人用品的材料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老年人偏爱原生态材料的特征,使用如竹、木、纸、皮等天然材料,少用冰冷生硬的金属或者塑料,这样会更让老年朋友有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生理角度来说,老年人耐力不如年轻人。手脚也不那么灵便,应该选择更舒适更柔软的材料。以老年人的旅行背包为例,背带应该更宽并有柔软的护垫,减少对肩部的压力。
2.方便易携带。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携带是老年人用品的一贯追求。由于老年人力量和耐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可能在旅行中背负过于沉重的旅行用品。为减少他们的旅行负荷,老年人的旅游用品应该采用更加轻便的结构以减轻自重,或者选用轻质材料。另外尽可能的在设计上要考虑能通过简单的拆装或者折叠迅速的减小体积,这样更便于携带。
3.坚实耐用。老年朋友对商品的坚实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偏好。作为年轻消费者的心态而言往往认为商品的时尚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年消费者则不然,他们不会仅仅关注商品的外在表现,往往更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就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年轻消费者往往选择商品的口头语是“……真酷、真炫、真漂亮、真时尚”,而老年消费者则是“……质量好,很耐用”一样,老年消费者更希望他们选用的商品能长期使用,最大可能的发挥功能,不希望在同一类商品上反复投资,这也符合老年消费者长年以来在生活中养成的购物习惯。一旦经他们使用后认定质量过硬,坚实耐用,会迅速地在老年群体当中形成良好的商品口碑。
4.安全可靠。老年游客对旅游用品和用具的依赖大于青年游客,他们往往重心不稳,易摔倒造成骨折,而且身体的灵活性也大不如前,所使用的旅游用品如果发生状况对老年人来说往往是非常危险的。以手杖为例,老年游客的手杖几乎相当于一只脚的作用,在行走攀登的时候起着支撑相当一部分身体重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断裂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为老年游客设计的用品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5.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这类针对老年人的用品操作界面应该简洁明晰,一目了然。老年人视力、记忆力和对复杂操作界面的领悟能力都有所下降,操作过于烦琐的人机操作界面常常会导致老年朋友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现在很多商品在设计上追求时尚新异的操作界面,或者一键复合多种功能,还有的操作界面上的文字使用减缩写的英语,以及标注的使用方法文字过于细小密集,这都会使老年朋友不能迅速地掌握使用方法,或者无法记住复杂的使用程序。尽可能要考虑在设计上简化操作程序,用一目了然的图形替代或结合文字说明使用方法,功能键和使用功能对应明确清晰,减少产生失误操作的可能。
6.多种功能组合。由于老年人旅游的用品需求比较多样,为旅游活动需要准备的用品往往多而杂,加之记忆力又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因此将多项老年游客对旅游用品的功能需求整合在一个产品当中是比较可行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老年游客旅行携带大量的必备用品和休闲装备,还可能会节约这些装备的采购成本。以手杖为例,除去手杖支撑身体的基本功能外,可以结合简易的休息椅、雨伞、照明电筒、求救呼叫器甚至钓鱼竿、急救药品盒等。这样既能满足行、坐、遮阳避雨的要求,还能满足休闲娱乐的要求,必要时还可以应急照明、紧急呼救或自救。
7.价格定位合理。老年朋友大多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有多年购物和消费的经验和知识,对商品的选择和购买趋于理性。在购买前常常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充分了解了市场行情,对整个商品做了全方位的比较之后才决定购买。现在大部分老年游客朋友年龄处于55-70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是经历了从解放前到解放初期经济紧张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时期。尽管现在有自己的经济储备并且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但是历来 所养成的勤俭节约的生活观点和购物习惯没有变。所以对于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而言,商品的价格是否低廉,是否物有所值,是否经济实惠,是老年人购买商品重点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