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患者安全文化;影响

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医院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有研究显示[1],全国有将近10万人每年因医疗差错造成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如何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整体患者安全文化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环、品管圈等医疗工作质量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7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每个部门至少5名职工,ICU、手术室、麻醉科、急诊科部分人员7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职工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①均从业2年以上;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前未曾接触过此模式;③积极配合医院管理安排。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不能快速接受新事物者;③不能完成本研究者。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5.33±5.34)岁;医疗人员20名,护理人员45名,医院管理人员5名;直接接触患者职工46名,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24名。1.2方法于2015年3月在医院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按照PDCA原则,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改善我院医护工作质量安全相关制度流程。①成立专家小组。选取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以及管理人员成立专家小组,评价现有管理模式的缺点及不足,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文化意识为目的,以全面、全程、全员参与为特点,探寻临床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案,综合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制定新型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②实施与改进。根据新型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相关计划,由专家小组对临床护理以及医疗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后将其投入到医院工作的临床应用中,定期使用《中国医院评审实务》表6-21《医院安全文化调查表》[2]进行调查,比较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前后患者安全文化状况,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的认知情况,发现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原因,寻找薄弱点,并进行再次完善,积极探索改善职工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方法。1.3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国医院评审实务》表6-21《医院安全文化调查表》进行判定。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前以及管理模式干预2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医院安全文化调查量表各维度的结果,每个维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职工安全文化意识越好。②对所有职工进行关于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结果的问卷调查,此问卷共100分,80分以上者即为合格;统计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合格例数,并进行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情况对比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干预后职工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2.2干预前后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对比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的职工全面质量管理干预后安全文化认知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3讨论

患者安全文化近年来被医院所重视,其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3]。积极的安全文化有利于提高患者就诊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医院诚信度,促进医患以及护患和谐。相关研究显示[4],受医改以及医疗服务透明度增加的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医疗工作管理模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以及治疗水平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通过设立专业小组,以提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患者安全文化意识为目的,对常规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寻找常规管理模式中的安全隐患,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立改善方案并予以实施[5]。此管理模式注重医护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识,鼓励报告错误,要求医护人员以及高层领导的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后职工安全文化意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这说明此种模式可有效提高医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按照改善方案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临床安全隐患,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对错误及时报告。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利于对临床医疗差错进行收集,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并反馈于专家小组进行改进。科室内相互监督与合作,及时完成任务,设立多种安检程序,共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医院职工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识,减少医疗差错,进一步推动患者安全意识建设,促进医患以及护患和谐。但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例数过少,受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以及研究方法等条件限制,依旧存在诸多不足,还需以后加大例数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永强.山西某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38-1840.

[2]张靖婧,焦明丽,,等.中文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40-43.

[3]宋丽萍,程燕,马静.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66-67、73.

[4]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19(11):48-51.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质量管理;竞争力

一、引言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质量好坏关乎国家的兴旺与衰落,医疗质量的好坏关乎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我们国家十分重视质量问题,在质量问题上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提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已于1993年9月1日起实施。在1993年9月17日卫生部又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通知》[1],特别强调医院要加强质量管理,医院是实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场所,更应该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这也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付出了医院应尽的义务。医院只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使医院向重质量、重安全、重服务、重绩效的方向发展,保证医疗质量,这样才能够赢得广大患者的口碑,树立起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医院保持基业长青的法宝。

二、加强质量管理的策略

由于我国已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的竞争大潮之中,同时,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也同样给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医院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树立市场竞争的战略意识,质量管理战略化

战略,古称韬略,原为军事用语,“战”指战斗、战争,“略”指谋略、计划,是组织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2]。战略所起的作用犹如黑夜中的一盏灯塔,医院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在战略的指引下才有行动方向。医院的高层领导者要根据医院所处的环境,认真分析本医院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出适合本医院的发展战略,确定本医院的使命、发展规划(如开发新业务的时机与方式以及进行这种调整的深度和速度)、战略目标。同时根据发展战略及竞争战略制定质量管理战略。

(二)进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质量管理标准国际化

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应用iso9000族标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质量管理的水平,增加患者对医院的认可与信任,进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体系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制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3],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等。另外,在每年定期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复审中,不要走过场,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标准内审,找出本医院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并按时加以整改,同时,在外审中,不敷衍了事,针对外审评出的质量不合格项目认真落实整改,做到彻底清除。这样就能使影响医疗质量的所有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合乎质量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对员工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贯彻质量管理方针,提高质量意识。院长要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带领全员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三)实施5s管理,质量管理精细化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办法。通过5s管理能够培养人凡事认真的素养,使人养成“事事认真,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5s。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洁净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可[4]。将5s管理运用到医院的质量管理中来,能够使质量管理更加精细,从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到医院质量管理的制度建立、贯彻实施,都是非常细致的工作,要求任何一项检查、治疗环节都要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来做,使医疗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实施5s管理最突出的一点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四项活动最终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做事更加精益求精。5s能使医疗工作更加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直至消除误诊,减少投诉、减少医患纠纷,保障医疗服务品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从而增加医院的效益,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四)强化服务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人性化:

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是能够通过人的感官感知到的,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对服务质量的管理要从员工的思想入手,因为意识决定行动,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觉悟,树立“治病救人”的医德思想,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让现代质量观念深入员工心中,提高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其次,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设立投诉电话,方便社会各界对医院的监督,从而约束医院员工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评级、晋升、奖励的标准之一。医院设立纪检监察部门对影响较大的服务质量恶劣的事件要从重处罚,警钟长鸣。再次,医院要根据患者的信息,以患者为导向,对患者进行就医前、就医中、就医后的全程跟踪服务。帮助患者选择就医的科室,并介绍各科室的特色服务,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护理到诊治实现“零缺陷”,在患者就医后的过程中,及时通过患者留下的联系方式沟通,询问治疗效果,以便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建议,为今后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还要开通就医咨询服务电话,随时给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也能够将患者的所有需求反馈给医院的信息系统,便于医院做出相应决策。另外,针对现今普遍反映的药价高、看病难的问题,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看病费用,满足患者少花钱就能看好病的愿望。最后,服务质量的提高还来源于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来医院的根本目的是治愈或减轻病痛,这也是医院的核心服务目标,医院要不断提高医疗仪器及设备的精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仪器的误差率,聘用医术高超的医生,给患者以最优的治疗,让患者满意。

三、结语

现代医院通过分析医院所处的社会竞争环境,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战略方案,从全局统筹员工的思想,让所有员工都重视医疗质量,视质量为生命,学习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严格执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使质量管理标准国际化。通过实施5s管理辅助iso9000族标准的执行,让质量控制工作更加精细化,降低各项费用,减少浪费。通过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入手,使质量管理人性化,建立服务监督机制,满足患者少花钱治好病的愿望,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降低医疗费用,赢得患者口碑。让患者来宣传医院,以此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通知》[eb/ol] /lawcenter/lawshow-54741-2.html

[2]王方华,陈继祥.战略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医疗设备管理、ISO9001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87-01

当前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引进全新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弊端,渐渐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进入了各个医疗单位中,某些医疗单位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制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制度,例如:采购、验收、查询、运营原理以及管理制度等。本篇文章主要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1、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把文件进行系统化及规范化的一种管理体系,在此系统管理体系中,最基本且最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有八条[1],分别是:①关注焦点为顾客;②集体性参与;③强调领导能力;④与供应方成互利关系;⑤监督制度需建立,并对过程进行控制;⑥对制度不断更新;⑦管理方式要系统化;⑧解决事物方式要合理,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监督机制,在监督的过程中对体系进行改进。

2、 应用

在医疗单位建立治疗管理体系中,要严格遵循以上八条原则,许多医疗单位就是根据ISO9001:2000治疗管理体系而建立起自身医疗单位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以下主要介绍某医疗单位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出的相关医疗设备体系。

2.1 采购及其验收体系

医疗单位在采购设备时评价供应方的程序为[2]: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医疗设备样品的性价比评价供应商的信誉度供应商考察其应用能力由采购员对《供方评价记录》进行填写,并且对其进行评判把合格的供方档案进行建立,以便其他供应商能够进行比较及筛选。在采购人员把供应商档案建立起来后,要对供应商进行比较并筛选筛选后确定好供方向领导报告,领导批复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并签订有关合同购买。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有专员进行负责,并且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在医疗设备到货后,验收工作必须仔细[3]:对医疗设备的量数以及型号进行核实要求供应商展示设备的使用设备负责人对设备运行进行评判供应商对医疗人员进行设备的培训使用与管理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与培训后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与纠纷协商处理方案》。

2.2 使用管理以及报销体系

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应遵循以下程序:医疗设备科室将购买的医疗设备进行投入使用医疗设备科对设备进行档案建立在设备使用后建立起使用记录卡,以便登记每周派专人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核实,确保登记无误。

设备报销程序[4]: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之后要派专人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如设备需要进行报废处理,必须向医院的设备科室进行申请在设备科室批准后再向医院的资产管理科室申请审批在资产管理科室审批通过后再将设备进行报销。

2.3 设备日常维护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突发状况或者设备故障的问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如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医疗设备使用的过程中要制定好相应的检测程序[5]:医院工作人员在使用医疗设备时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记录设备管理科室根据工作人员的记录情况来对决定是否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维修时必须记录好维修的时间及其结果如需进行维修由设备管理科向上级领导申报维修所需费用完成维修。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技术人员、设备使用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共同参与,确保设备能够完全修复。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后,要给出相应为维护方式,以此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4 管理体系升级

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在使用中要根据不足之处不断的进行改良或升级,改进的方面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1)设备管理科室每个季度都要对设备管理程序进行核查,并对其做出评价,根据不足之处给出相应的改正措施;(2)发动医院全体相关人员对设备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提出设备管理体系不足之处并给出意见,使得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健全,也使得其效果能够更好的发挥。

3、讨论

某院自从实施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医院的各项医疗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许多工作都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的优势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①严格的控制了采购与验收程序,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在采购中更科学、更合法、更先进,这种程序不仅保障了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而且还能降低医院的经济支出;②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报销程序都采用了登记记录的方式,为以后的维修及保养提供基础;③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充分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同时也为医疗设备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提供坚实的基础;④管理体系的升级能够使得设备管理体系吻合医院的发展,使得医院能够长久的发展。

综合本文所述,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不论是对医院的医疗技术还是医院的综合实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充分减少医疗设备在采购、验收、使用及其管理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在许多医疗单位中得到使用,并且情况均表现良好,其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甫,陈恩卉.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2014,(9):71-72.

[2] 张博,刘希娟,钱琳琳等.浅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25(1):42-44.

[3] 张巍,张鹏,荆斌等.标准操作程序在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6):34-36.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主任  备忘录  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 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 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 月质量与指标分析  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 半年责任追究小结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 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  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 年带教情况分析  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 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  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 全年工作人员评价  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 全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  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  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2-0062-03

【摘 要】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构建了适合目前医疗形势和医院实际情况的以患者为中心、六个方位、二个层次的网状式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对医疗质量全过程实施质量自控和互控相结合的措施,使质控工作全程全时监控,适时反馈,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质控体系 质量管理 质量监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对患者权益和价值观的尊重、环境设施条件、技术服务水平、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鉴于此,我院充分研究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全院范围内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六个方位(质量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二个层次(院、科两级质控组织)的“162”立体网状式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1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战略意识

1.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①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原则,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灌输医患沟通技巧和人本管理思想,培育质量心态,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标准意识;②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月活动,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文化及服务艺术,使医疗质量贯穿到每个工作角落,每个医务人员自觉地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在全院形成一个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

1.2 根据医疗质量教育计划,开展全方位、多途径、多层面的质控教育工作

①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各项医疗护理技术规章制度、质控评分标准及评估方法等医疗质量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在质控科网站卫生法规及信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讨论;②各科室主任根据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结合每季度医疗质量统计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教育及讲评;③为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法律法规、维权自律及医疗安全讲座,开展质量控制及品质管理圈活动培训课程,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卫生法规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的方法,加强依法行医法制观念,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能力。

1.3 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①对新临床医师进行岗前培训、轮转和考核,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②认真抓好在岗人员的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对住院医师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专科人员突出“高、精、尖”专科技术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③对不具备执业资格或达不到执业标准的医务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2 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质量检查标准

2.1 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 健全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如针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送检标本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缺陷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等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医务人员的责、权、利,建立预防措施监控和防范医疗质量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

2.2 建立质控标准,使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①制定具体、明确和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指标如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医学检验技术指标、病历质量指标、质量成本控制指标、机器运作指标等,组织专家修订各项医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如制定各种医疗文件(处方、门诊病历、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的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使业务活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规范各级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诊疗行为,促进医护文书的水平;②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四川省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试行)》,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各项技术参数和考核标准等规定,结合医院的特点,整合、修订一套医疗质量标准化评估体系,涵盖了医疗管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及各项医疗服务流程的质量标准;③在质控内容上强调对质量问题是否有整改措施、改进措施是否及时,突出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形成质控的良性循环。

2.3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医疗安全 ①严格各级医务人员的准入管理,医务科定期组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严格规定从事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业务水平持证上岗,并根据个人工作时间和工作能力授予不同的诊疗工作权限[1];②健全各项医疗服务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规定引进应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并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论证制度,在技术队伍、设备、医疗安全、应急措施等方面做好充分调查和论证评估。

2.4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利我院统一了各项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接待和处理患者投诉的工作流程,并规定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入院后注意事项,并由主管医师向患者介绍病情、诊断、检查项目、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并发症、预后等,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通过制定职责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制约,使医务人员在专业工作和日常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查,确保了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完善质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

3.1 健全医疗质量监控组织,各级组织严格履行职责 我院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的医疗质控网络(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医护技质控员自查互控),制定质控目标,明确二级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实施环节和终末医疗质量全面监控,促进了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管理上的互动,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全院齐抓共管医疗质量的良好格局[2]。

①一是自控和互控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各科质控员(质控医师、质控护师、质控技师)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部门的医疗质量动态,如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②由各科室主任、科护长组成的科室质控小组实施第二级质控,每月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医疗、护理、技术质量的自测自评工作,根据相应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全科医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患者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在科内通报正反典型及抓重点教育讲评,并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措施和设计新的质量目标,实现以科室为单位的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2]。③信息科及时准确地统计各科室的基础质量、终末质量及环节质量指标的数据;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一次院内护理质量检查;院感科对院内感染进行全面综合性的监控和目标监控,随时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并做好院内感染的调查、预防、消毒、隔离等控制工作;医务科负责督促、协调上述职能部门对各科室的考评工作,质控科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有重点地深入科室开展医疗调研工作,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并制订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组织每季度一次的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工作,不定期抽查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等。④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作为院级咨询、督查及决策层,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医疗质量典型案例进行评议,综合评价医疗质量,制定质量管理战略、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管理方案、质量体系建设等医疗管理决策。

3.2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强薄弱环节质控 实施以环节质量为重点的全程控制管理模式,尤其抓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对易出医疗安全问题的重点质量环节采用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

加强对病案文书的质量管理,对住院病历实施院、科二级质量控制:①科室质控负责科室所有住院病历归档前的质量监控工作;②病案室工作人员检查病历的完整性,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对有缺陷病历(如资料缺失和记录不全等)及时登记并通知修正,经再次质检合格后方能归档入库;③由临床专家组成的病历质量检查小组每月抽查运行病历和出院归档病历,按病历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质控科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相关科室,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行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查房制度,检查人员由业务副院长及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等有关人员组成,主要内容包括:①检查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核心医疗制度如检诊制度、抢救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贯彻执行情况;②检查医疗护理文书质量如疑难病例讨论、会诊记录、患者诊断、检查、治疗是否合理有效、急危重患者抢救是否及时,在外科重点检查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对并发症、院内感染的处理等;③对疑难、危重患者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共同分析诊断治疗中的难点,提出处理意见。每次查房情况定期以通报形式下发各科室,互相学习经验,改正不足,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3.3 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施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

①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检查的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与科室奖金分配、人员评聘晋升晋级挂钩,增强质控工作的约束力;②每年评选一次,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③建立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者坚决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按《医疗质量管若干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延迟责任人评聘及晋升,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全院各级质控网络成员履行各自职责,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动态监控,双向反馈,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加大了日常质控工作的督查力度。

4 制定单病种规范,构建病种质控平台

由对各病种有深入研究、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按照单病种治疗规范,定期组织诊疗和科研最新动态的学术研讨会,加强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树立品牌,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为患者制定一套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明确各单病种检查诊断质量、疗效判定标准、出院标准、费用成本控制标准,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促进了医疗费用合理化,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低耗、适宜的诊疗服务。

加强病种质量管理,针对病种建立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医院统计部门定期统计、报告各病种质控信息尤其是病种费用情况;医院质控部门定期向相关临床科室通报主要病种的质控指标,评价医院各病种的诊疗护理质量;科主任护士长严抓疑难病种质控,定期召开病种质量分析会和重点病例讨论会,通过医护查房、上级医师查房、医院领导行政查房等多种形式检查单病种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5 健全质量信息体系,拓宽质控信息渠道

5.1 收集内部质量信息 ①建立健全投诉机制,通过多途径、多层面、多形式收集来自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后勤科室员工反馈的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②要求科室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请示报告制度;质控科适时收集来自医院内部各层面的反馈信息。

5.2 收集外部质量信息 ①从有关部门、单位聘请了多名社会监督员,每半年组织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反馈外界对医疗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②每季度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每半年组织召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座谈会,认真分析和评价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及时了解患者对医院的需求和查找质量隐患。同时建立患者投诉制度,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投诉电话、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加强工作。

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多渠道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监控信息反馈[3],及时掌握环节质量问题。

6 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趋势,我院建立了计算机对医疗缺陷监控及环节质量警示分析系统,随时准确地捕捉和报告相关的医疗服务过程,加强各医疗环节缺陷的防范,使医院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质控的效率与水平。如病案质检室工作人员利用病历质量检查系统实时监控每份出院归档病历的质量,各科室医务人员跟踪监控具有时效性的诊疗操作、临床用药、手术、有创检查的过程,并可以适时采集、传递、反馈各种医疗质量信息如科室质量成本指标(床日药费、均次药费、药物比例)数据,提高了对质量问题的预警与应变能力。

7 体会和思考

我院医疗质控体系的构建符合实施全程监控的思路,通过确立标准,实施控制,衡量成效,纠正偏差,达到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目的。一是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扩大了质量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各级质控人员从医疗质量的细微之处着手,严格按照自查和互控的方法和程序,多渠道、多层次及时准确反馈第一手医疗质量信息,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医疗质量,改变了过去由于忽视医务人员参与、环节质控薄弱而造成的监控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出现管理盲区的现象;二是全部门监控,临床、医技科室以及行政职能部门的各个岗位都按照质量指标和具体监控方案进行质量自查和互控,做到全程性控制与重点性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与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与科间横向控制相结合等,保证了医疗质量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管理到位,质量得到强化;三是全项过程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质量都在监控之列,使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得到切实有效控制,实现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18.

[2]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