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科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妇科疾病;治疗;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5-02
当今人们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女性缺乏基本卫生保健常识,妇科疾病发病率普遍偏高[1]。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过程复杂多样,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扰[2]。为了提高社区内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保障社区内女性的健康安全。笔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妇科疾病普及宣传,以此探讨女性保健对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意义。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计划生育妇女三查的契机,随机选取社区内400名已婚女性进行免费妇科检查,并针对每名女性制作详细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学历、既往病史、生活卫生习惯、生育状况、避孕措施等,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并详细记录。
1.2 诊断 采用妇科常规检查、阴道镜检查、B超检查等方式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
1.3 治疗保健方法 对抽取的妇女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予以相应的个性化诊疗。采取保健措施:①加强已婚女性的健康保健常识普及宣传,定期对社区女性进行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增强女性的健康安全意识;②规范饮食习惯,科学膳食。保证日常所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保持机体健康的营养状态,降低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率[3];③加强女性卫生保健,保持外阴洁净,勤换内衣内裤,养成卫生的习惯。如有身体不适,尽早就医治疗。
2 结 果
2.1 受检女性年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女性学历和卫生习惯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1 学历 部分女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卫生保健教育,对疾病常识认知不足,没有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社区内女性妇科疾病发病率偏高,如阴道炎、宫颈炎、尿失禁、盆腔炎等。女性普遍预防保健意识淡薄,妇科疾病早期不能较好的控制而继续恶化。女性卫生习惯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学历程度高的女性具备卫生保健常识,卫生习惯良好,发病几率相对较小。
2.1.2 卫生习惯 受检女性具备坚持前清洗外阴习惯的很少。调查数据显示:前坚持清洗外阴的女性156例,占39%;前偶尔清洗外阴的女性190例,占47.5%;前不清洗外阴的女性54例,占13.5%。不洁是诱发女性妇科疾病的关键因素,不洁与妇科疾病发生率呈正相关。
2.2 体检结果 260名受检女性出现妇科疾病,占65%。其中以妇科炎症为主,包括阴道炎105例,子宫内膜炎35例,宫颈炎48例、盆腔炎72例。妇科疾病是困扰女性身心健康的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妇科疾病发病率增高,发现病情晚,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尚不完善,医护人员缺乏和医疗设施不完善,导致社区女性患者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3 讨 论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要求指数也随之提升[4]。科学预防疾病、卫生保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中年女性妇科疾病的病发率居高不下,疾病治疗过程复杂多样,病程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妇科疾病种类多样化,临床以妇科炎症、妇科肿瘤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给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降低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生理和心理也随之变化,须注意科学合理的卫生保健[5]。
本组研究随机对社区内400名女性调查显示:女性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女性卫生习惯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学历程度高的女性具备卫生保健常识,生活行为习惯良好,发病几率相对较小。调查数据显示以阴道炎患病率最高,占妇科疾病总数的40.4%,是危害社区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①外源性因素:前不注意清洗、性生活频繁、节育措施不当、机械性刺激损伤,引起病原菌反复感染所致。②内源性因素:生理功能改变、雌激素分泌水平等因素导致女性自我免疫能力降低。
加强社区女性的妇科疾病保健常识宣传,指导妇女日常生活中科学膳食,保证体内营养均衡,注意微量元素的有效摄入,维持机体正常营养状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保持女私部位的洁净,能较好地预防妇科疾病;加大保健预防措施宣传,鼓励女性定期体检,做到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健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建立社区内女性健康档案,做好妇科疾病的科学防控。不仅有利于防治社区内常见妇科疾病,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洁,方凡夫,俞超芹.老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J].中华医学杂志,2008,10(4):316-317.
[2] 万星明,谭小燕,王宏,等.珠海市香洲区1036名女教师常见妇女疾病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10):1167.
[3] 古丽巴哈尔,玉苏音.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及保健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45-246.
1重视健康体检中心开展的妇科健康教育
实行妇科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妇科医生和护士,以前健康教育主要由护士来承担,而护士群体中大部分是大中专学历,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专业知识受限。从技术层面上讲,妇科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21世纪的医学是以促进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医生应该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视为己任[1]。提高健康教育的地位需要医生护士的共同参与。
2了解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特点
体检者的职业、年龄、生理、心理状况、受教育程度层次参差不齐,前来参加体检的人群具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较为强烈,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好。
3健康教育的方式
以语言交流为主,配以文字、图像、电化教育、集中健康讲座和健康资讯的发送,让参检妇女了解常见妇科疾病发病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4开展健康教育时段
4.1体检前的健康教育
热情接待健康体检者,通过与体检者交谈了解其年龄、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向体检者介绍妇科检查及乳腺检查的项目、注意事项及禁忌,妇女月经期间,应避免进行妇科检查和尿液、大便标本的留取,要做宫颈涂片者,体检前1d勿行、宫颈塞药冲洗,妊娠或可疑妊娠的妇女禁止做X线检查。介绍检查医生的资历,消除检查者的紧张和不信任心理。
4.2体检时的健康教育
医生在对体检者实施检查操作时,根据个体不同的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边做边讲解,如乳腺检查时告知乳腺自查时的正确手法。介绍疾病的名称、发病原因、确诊问题和治疗问题,并宣传注意休息、饮食、定期检查等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
4.3体检后的健康教育
体检后为体检者建立妇科检查档案,并将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体检者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对相关的疾病防治做宣传,包括预防保健措施及建议。对体检中发现重大可疑疾病者,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健康宣教,做好跟踪服务,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和健康教育。
5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以“两癌”的防治为主要内容。“两癌”,即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减少两癌的病死率。
5.1乳腺癌的健康教育
5.1.1了解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2],在30岁内少见,45~50岁的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达到高峰,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曾得过的患者再次发生的风险高于常人,直系亲属乳腺癌史,一级亲属有的风险高于常人的2~3倍;抑癌基因,如P53、BRCA1-2等发生突变会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②致病因素:月经情况。初潮早年龄小于12岁,绝经晚年龄大于54岁,绝经后出现肥胖或超重;女性从未怀孕或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时大于35岁,其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4倍;哺乳情况。哺乳时间不足半年;激素替代治疗,避孕药的作用。③乳腺良性疾病。④环境因素:农药、电离的辐射等。⑤生活方式:习惯夜生活、高热量、高脂肪、饮酒等。
5.1.2掌握乳腺自查知识
一看二摸三通过,洗澡前、睡觉前、月经完后2~3d,先举手,后叉腰,然后左右仔细照,左摸右,右摸左,手指平移回腋窝。即月经来潮后第9~11天,观察两侧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部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发红、水肿及橘皮样改变,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乳晕是否有糜烂,有无内陷或溢液,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触摸,不要双手捏组织,否则会将捏到组织误认为肿物。
5.1.3做到乳腺癌早期诊断
女性应从20岁开始每月进行1次乳腺自查,20~29岁的女性除规律的自查外,应每两年在固定的专科医生处进行乳腺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每年进行1次检查,35岁开始除乳腺自查外,半年到1年1次乳腺查体外,应做1次基础的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后的女性最好每年做1次检查。
5.2宫颈癌的健康教育
5.2.1了解宫颈癌的病因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高发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不良的危险包括过早性生活、早婚早育、孕产次数多、口服避孕药、营养不良、吸烟、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以及免疫因素、遗传易感性等也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5.2.2预防宫颈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