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SWOT分析;优化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大学校园,让他们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看到了外面的美好世界,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特殊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又具有互相超越和超前的消费心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活动的逐渐升温,大学生选择与同学集体旅游的活动也日趋增多。他们意识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同样重要,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通过旅游,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纷纷涌现出来,各式各样的旅游线路也是五花八门。在巨大的市场背景下,这些中小型旅游公司在管理、宣传、营销方面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因此如何帮这些中小型旅游企业很好的分析市场,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企业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旅游群体这个特殊的市场,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状况研究(以春秋江南行为例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旅游线路众多

春秋江南行旅行社是无锡春秋国旅旗下的专攻江南大学旅游市场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其母公司无锡春秋国旅是无锡市比较大的旅游企业,发展较早,在无锡旅游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在这样强大的支持下,春秋江南行在江南大学的旅游资源比其它企业要大很多。比如在其他企业的旅游业务多为江浙古镇、游乐园的情况下。春秋江南行则具有其独家推荐的旅游线路,如茅山仙家福地、富春江天中山一日游、浙西大峡谷一日游、日照海滨风光休闲二日游等。相比之下,更加具有竞争力。

(2)全方位的服务

旅行社导游多,可以更好的贴合出行者的需求。春秋江南旅行社在旅游与出行者电话沟通的基础上,还与学校的听雨论坛合作,在其服务专区中设有春秋国际旅行社的服务区,更方便学生的了解和选择。

(3)旅游安全有保障

出行的安全程度一直是旅游者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之前出现了像“学生太湖游船溺水”等事件以后,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风头浪尖。春秋江南行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且建议游客购买人生意外险。此外,在接受旅游业务后,春秋国际旅行社会开出加盖有效公章的收据,并且与游客签订国内正式的旅游合同。

2.劣势(weaknesses)

(1)春秋国际不仅仅在校内发展,在市内还面向广大普通人群,所以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喜好,且报价一般都与给普通人群的价格相同,但是因为学生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同时有些景点还可以用学生证,所以在报价上应该更加低一点,可以从减少层级等方面来降低价格。

(2)因为春秋国际线路众多,也造成了管理混乱和让人眼花撩联的不好感觉,因此应该将线路细化分类,做面向学生的精品线路。同时由于面向的群体不仅是学生,所以集合和解散的地点大多是火车站,离学校很远,学生们回学校十分不方便。

3.机遇(opportunities)

(1)春秋国际旅行社有众多线路,供选择的空间大。但是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喜好做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线路,可以针对现在哪些地方用学生证会比较便宜,多组织这样的团更加有吸引力。

(2)公司十分正规,在安全保障和线路安排等方面会比小的旅行社更加专业,在住宿条件和时间安排以及车辆的状况上会更加合理,事故出现后也会有比较公平的赔偿机制。

4.威胁(threats)

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在如此广阔的市场面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瞄准江南大学市场。在无锡市与春秋国旅规模和类型差不多的旅游企业有很多,如无锡康辉旅行社、无锡国际旅行社、无锡假日旅行社、无锡中青旅等。在巨大商业利润的驱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旅行社加入竞争的行列。

三、江南大学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规模分析

江南大学拥有本科及以上在校生超过两万人,结合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发现江南大学中短途旅游市场初具规模,长途旅游市场有限;清明,端午,五一等小假期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周末两天旅游市场同样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学生对假期旅游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对旅游公司在服务和线路开发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基本上会选择2-3天的行程,因此旅行社应重点开发相应时长的线路安排。对于其他时长的线路安排,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

2.市场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旅游要求个性化元素

调查显示,超过50%的江大学生选择在周末和小长假这两个阶段出游,但是仅有23%的学生表示愿意跟旅行团出游,超过67%的学生选择了自助游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对目前校内众多的旅游表示不太信任,更加倾向于自助游。因此旅行社要保持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注意及时搜集同学们的兴趣点和要求。

(2)大学生对旅游范围和旅游类型分布多元化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江大学生对周末假期和小长假旅游的态度和需求呈现一定趋势:对于旅游景点的倾向呈现多元化,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旅游景点均有需求,同时40%的同学表示偏向于省内旅游,将近48%的同学表示倾向于跨省旅游。因此旅游社在规划自己线路时不要局限于省内单一的景点,尽量多些组合创意和选择。

(3)大学生可承担经济程度有限

就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来说,调查发现:49%的学生对旅游费用的期望在200到500元之间;在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时,79%的学生提及了旅游保险,65%的学生对交通和餐饮比较重视,52%的学生对旅游安全提出了要求,46%的学生对价格特别关注,同时住宿和天气等因素也在多数学生的考虑范畴之内。由此可见,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行程性价比要高,并且尤其要注意安全方面的保障。

(4)大学生对旅游社现状满意度较低

调查发现,江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度较低,具体情况分析如下:26%的学生认为目前旅行社提供的旅游项目涉及过多的商业内容,21%的学生认为行程安排过于紧凑,超过15%的同学认为性价比较低,食宿环境恶劣,此外线路陈旧、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等问题也被较多学生提及。

四、优化方案分析

日益增长的江大旅游市场需求也给众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注重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要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完善旅游线路的设置安排,创新开发新的旅行线路,注重旅游安全等多方面问题。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一、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理解

我们知道,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愉悦等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而文化旅游产品则是一种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能够从中获取文化印象,增长智慧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旅游活动类型其最能体现中国旅游内涵底蕴、最具中华民族个性特色也最具有浸染滋润作用。在《文化旅游开发》一文中,作者李江敏,李志飞指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调研、评价,而后针对其文化特色,根据所在地域的经济情况,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的文化,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而笔者认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依托,通过市场调研找准市场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开发条件对有关类型和层面的文化旅游吸引物进行规划、设计和创造,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更为具体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我们的课题中选取了江西共青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共青城作为全国唯一的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和唯一的青少年创业教育基地,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背景下,巧妙利用当地创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为创业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共青城市青年创业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分析

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富华山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九仙岭风景区、庐山国际高尔夫球会风景区2个;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目前,已形成以红色旅游、运动休闲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众多旅游项目。但是共青城市内的创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市内创业文化旅游产品载体较少,多以创业文化为代表的青年创业文化产业园等创业厂区所代替,而厂区(企业)的旅游参观在共青城市旅游中并没有兴起,加之共青城市的创业文化旅游市场宣传较少,专门针对创业文化旅游的营销渠道很少,所以共青城市的青年创业文化报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共青城市创业文化蔚然成风,共青城人一直用着“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引领着创新创业。在“十一五”期间,共青城市将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树立了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十二五”期间,共青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以“共青精神”引导创新创业,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的聚集区、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创业的示范区。仅以服装产业为例,共青城现共有纺织服装产业265家,其中自主创新服装品牌40多个。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共青城市大学要达到5所以上,在校大学生要达到5万人以上,这为创业企业提供了知识与职工保障,更增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新的元素。我们容易看出,共青城市的创业文化内涵丰富,其自身也有巨大的创业文化旅游发展潜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为此,笔者认为共青城市应深入挖掘创业文化内涵,规划构建创业文化旅游载体,通过建造如创业文化街等方式来开发青年创业文化旅游产品,展现共青城市独特的创业文化。

三、共青城青年创业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途径和对策

(一)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契机,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当前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

共青城市有着丰富的创业文化旅游资源,是目前唯一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青年创业文化成了共青城市文化的根基。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不仅可以汇聚大学教育中的创业型人才,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给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创业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将创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创业项目解决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等问题,最终实现共青城市红色旅游资源“扛青年创业大旗,作鄱湖明珠文章”的战略构想,进而打好工业文化牌和生态文化牌,形成紧扣区域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品牌形象。

(二)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开展共青城市旅游文化节事活动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节事活动不断蓬勃发展,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等都是景区成功打造旅游节事活动的典型案例。它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旅游市场不断升温的助推器,直接推动市场营销的展开,而且对于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都能起到巨大作用。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也是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共青城市在发展青年创业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共青城市旅游文化节事活动,举办如全国青年创业文化旅游节、全国城乡青年文化旅游节、全国大学生创业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以扩大影响,提升形象,吸引游客,提高效益,从而达到品牌塑造和宣传的目的。

(三)以旅游业发展为支撑,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旅游自身的深层次发展需要,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创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契机。而如今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正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传统的旅游方式对游客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式开发将提升其竞争力。基于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和旅游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共青城市创业文化资源,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使其既能继承传统文化,打造精品项目,又能融入时尚气息,不断提炼出新的内容,推动共青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多渠道宣传为动力,媒体炒作与人员促销相结合

宣传促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焦点是产品市场的争夺,而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转移的特性,它无法在旅游客源市场展现出实体。因此,在旅游产品各具特色、不分高下的情况下,旅游产品市场的争夺首先更应集中在怎样吸引客源市场上,而吸引客源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宣传促销。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宣传促销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渠道形式宣传正是对旅游宣传促销手段的创新,扩宽了市场宣传渠道,扩大了宣传面。

共青城市有着目前唯一的一个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创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其地理位置和便捷的陆路、空运、水运交通也得天独厚。因此,通过丰富的创业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交通地缘条件,精准整合旅游宣传营销体系,推出多渠道形式宣传,从而可以不断塑造共青城市创业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淡季营销;张家界;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兴消费活动,而张家界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质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从目前逐年递增的旅游观光人数来看,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发现,张家界旅游景区存在着一定的淡旺季之分。虽说此类问题是大多数旅游景区都存在的行业通病,但是,在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时,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不重视淡季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使得淡季时期旅游人数相对于旺季来说有较明显的差距,不仅导致了旅游工作人员(尤其是导游)工作量的严重失衡,也影响了张家界地区由旅游带来的GDP的膨胀和缩水,为了使整个张家界旅游市场发展更持续、资源更优化,经济收入更稳定,那么旅游景区所面临的淡季问题就亟待解决了。本文通过对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参考了国内一些成功的旅游景区淡季营销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有效对策。

一、张家界旅游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数据

以下是张家界景区近7年游客的数量和资料,对此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

由图可得知,张家界旅游人数年年攀升,然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现状分析得到,在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旅游阶段)旅游人数占年旅游人数的80%左右,所以张家界亟待解决淡季旅游现状。

2.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1)现状

首先,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而不去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缩减成本。其次企业传统的淡季营销思想占主导地位,不与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者(旅行社、目标市场等)保持积极的联系。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松散、消极怠工,比如,一线员工不再像旺季时那样积极的工作,而是消极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当旺季到来时企业还是处于松散状态。最后企业为了减少人力,景区不再定时检查基础性的设施和清扫。

(2)原因

首先是受气候的影响(张家界淡季是在11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底),在淡季的时候,张家界温度低,景区的可见度差,不是很适合出行。其次淡季时,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与限制,旅游景区游玩的项目没有旺季时那么丰富。同时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季节性也较强。最后,根据一级市场的出游规律:冬季时温度急剧下降,旅游者不愿出去游玩宁愿呆在家里或者附近走走,对张家界景区旅游有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

1.积极营销

为了应对旅游淡季,企业应该采取积极营销。比如内部营销,只有领导者做好企业内部的观念管理(没有景区不景气,只有营销不争气),这样以后员工才有更好的心态去营销;

关系营销,旅游景区要与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者(政府、旅行社、游客等等)建立令人满意的长期相互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景区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发出独特并受游客欢迎的产品出来;社会责任营销,企业要正确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营销活动在社会中的作用,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与景区居民保持友好的往来;整合营销,企业应该与政府、旅行社讨论,根据市场部的深入调查(客源地的需求)与市场的动态、趋势,设计营销活动(事件营销等),并整合全部营销计划,投入部分客源地看看效果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其中网络营销也是必不可少。

2.价格战略

(1)价格优惠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一级市场的出游规律,来细分市场,挖掘潜在游客,从而制定出优惠政策。其次,第一线员工与游客保持很好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并完善现有价格优惠的体制。第三,企业可以制定出符合时宜的价格套餐,如家庭折扣价、学生折扣价(二、五、六人票的优惠等等)、网友折扣价、老乡折扣价等等。最后,增值门票,企业可以在原门票价格的基础上增加附加利益,以便更好的吸引游客。

(2)捆绑套票

首先,淡旺季套票,游客在淡季购买旅游产品可以获得旺季优惠旅游的机会,这样即可以增加回头客,又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产品线套票,景区可以和旅行社、酒店、商店合作,把景区内的参观、娱乐和餐饮项目捆绑起来一起销售,给予旅游者附加利益,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3.旅游项目升级

(1)旅游产品种类的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研发出适合淡季的旅游线路,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组合;企业应适当的引导消费者消费而不是被动的适应市场。(有待调查与研究)

(2)开发反季产品,适合当地的环境开发出主题产品。(有待调查与研究)

(3)由现在的自然观光产品线路转化至休闲娱乐康体旅游,并进行各方面的产品项目升级;从现今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传统的自然观光型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为游客在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观光游览时总会受到某些方面限制而且同一资源经过长年的开发也无法突现其创新性所以张家界由自然观光型产品线路向休闲娱乐康体旅游线路发展是时代所趋。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应对张家界景区的淡季营销问题就可以在中心城区修建大型的娱乐休闲场所。

关于成功转型的案例:河南栾川结合龙浴湾森林公园打造的“生态旅游地,山水休闲乐园”――休闲栾川,四川青城山都江堰――中国式养生之源

在开发的时候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设施中包含的项目不仅要针对淡季旅游者同时还要吸引本地居民的消费;②从不同年龄段层次设计适宜的娱乐项目;③结合当地已有的温泉资源打造品牌消费。

(4)尝试着在淡季开放体验型旅游产品

首先,开发民俗文化体验类产品,以张家界历史沉积悠久的土司文化作为游客主要的民俗文化体验。(1980年至1998年起我国大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热”,而这也使得土司物质遗产作为现实的民族文化遗产开始受到重视。而后1999年至现今土司文化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政府保护开发之列,政府的这种取向也为“土司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渐入人心劈开了道路。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利用好张家界优厚的土司文化环境开发新的体验型旅游产品,一改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

由目前张家界民俗文化游的现状来看从地域来看,民俗文化是比较散的;以张家界永定区土家风情园这一民俗文化游为例,经过历年的旅游数据及实地调查发现其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

①园内的民俗文化韵味不浓厚也就是旅游文化地的“客观真实度”不够“商业化”太浓作为旅游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园内的设施建筑并没有很强烈的历史重塑感。

②园内的东道主“居民”生活的表现程度淡也就是旅游地文化的“象征真实”,作为地域文化重要活性承载体的东道主“居民”应最大限度的将这一真实感体现出来。最后园内活动与旅游者的互动性不强游客常常只能视觉上感受所以并未能达到其内心的旅游期望值。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将“土司――没落的贵族”这一文化主题重新打造一个民俗氛围浓重的旅游地着重推出本土的土司文化。

Ⅰ选择一个极具代表的文化主题口号给旅游地形象定位.(土司――没落的贵族)

旅游地形象成功定位的案例

形象口号类型 示例

Ⅰ理想理念 马尔代夫: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Ⅱ升华的旅游地 苏州:东方威尼斯

海南:东方夏威夷

Ⅲ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 云南:彩云之南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布达拉宫:离天堂最近的圣殿

杭州宋城:给我一天换你千年

Ⅳ知觉的概念 香港:动感之都

上海:精彩每一天

Ⅱ对园内建筑进行一定的翻修整改(建筑不一定要宏伟但必须突出当时土司背景下的古老贵族感)。

Ⅲ对景区内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培训,在人员服装礼仪及相关的细节上都应谨从文化背景情况。这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工作上是一项关键的举措。

其次,在核心景区地带(建设区)开设由点至线式的小集体旅游项目(如森林温馨木屋聚居旅游丛林探险摄影采风等等)。

项目要求:

Ⅰ景区的可进入性一定要有所保障

Ⅱ景区必须具备专业的领队从业人员

Ⅲ景区要严格控制安全应对措施

4. 品牌化战略

(1)产品品牌战略,给每一个产品一个独有的名字,并给予它们各自的定位,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

(2)产品线品牌战略,即一个主景点带动周边景点。

(3)伞状品牌战略,在不同产品门类上冠以一个相同的品牌名称。

(4)双品牌战略,先对产品进行直接命名(子品牌),再拥有一个共同的母品牌,因而每个产品具有两个品牌。

参考文献:

[1]何珊.浅谈旅行社淡季中的营销策略[D].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11

[2]张稳住.如何让淡季不淡――以活动营销带动旅游淡季市场[J].旅游时代,2008年01期

[3]张群师晓华.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3期

[4]张爱琴.论淡季营销的误区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5]何莉萍.旅行社在旅游淡季的促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

[1]马香艳(1989~),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

[2]贺阳芷(1991~),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

[3]张丽娟(1990~),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2.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余明江,YUMing-jiang

3.基于合肥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建议与思考宰斌,王智源,孙雪涛,ZAIBin,WANGZhi-yuan,SUNXue-tao

4.对中国废除农业税后涉农法律制度的思考张云燕,ZHANGYun-yan

5.安徽农村社会保障地方性立法探析王凌燕,WANGLing-yan

6.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研究李高峰,LIGao-feng

7.安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途径王志蔚,岳光,孙杰军,WANGZhi-wei,YUEGuang,SUNJie-jun

8.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王辉,WANGHui

9.民间合会的风险防控制度研究郑启福,ZHENGQi-fu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营销研究——以望奎皮影戏为例刘海英,王倩颖,杨艳丽,LIUHai-ying,WANGQian-ying,YANGYan-li

11.升金湖湿地人为干扰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张乐勤,ZHANGLe-qin

12.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姚其煌,李小兰,YAOQi-huang,LIXiao-lan

13.新改制院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周颖,ZHOUYing

14.《编辑之友》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3-2008年数据吴林娟,WULin-juan

15.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许洁,XUJie

16.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刘源,LIUYuan

17.金融全球化下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法律监管——金融危机后的思考薛莹荣,许文华,XUEYing-rong,XUWen-hua

18.浅谈域名与商标权的法律纠纷陈建德,CHENJian-de

19.新时期如何完善侨务法律制度郑丙浩,王丽霞,ZHENBin-hao,WANGLi-xia

20.晚唐诗人曹松生平事迹考略方胜,FANGSheng

21.综论宋代思乡归隐词汪大白,WANGDa-bai

22.蕴藉心灵的山水家园——郭祥正山水情结的际遇秉性分析潇潇,XIAOXiao

23.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唐红萍,陈枫,TANGHong-ping,CHENFeng

24.浅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潘雨群,PANYu-qun

25.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述评张玉强,郭荣娟,刘宇,ZHANGYu-qiang,GUORong-juan,LIUYu

26.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陆昌萍,LUChang-ping

27.泛读"i-1假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郑家顺,ZHENGJia-shun

28.研究生就业"既成事实"心理刍议姜家生,JIANGJia-sheng

29.临床医学类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王润玲,WANGRun-ling

30.从"性善论"到"理想国"——《孟子》阐微李庆宝,强光中,LIQing-bao,QIANGGuang-zhong

31.礼教对女性人生的设定及其用意邵孔发,SHAOKong-fa

32.明代诗画家程嘉燧的艺术风格论李东海,LIDong-hai

33.室内设计中的混搭风格应用吴智雪,吴智萤,WUZhi-xue,WUZhi-ying

34.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饰展示中的应用研究张玮,ZHANGWei

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绩效与运作模式——基于安徽省茧丝绸产业的调查研究张廷海,武云亮,唐敏,ZHANGTing-hai,WUYun-liang,TANGMin

2.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陈俊梁,CHENJun-liang

3.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回眸与思考吴越,程坚,WUYue,CHENGJian

4.合肥"四区三县"农民旅游市场实证研究——兼与农民旅游市场乐观论商榷丁雨莲,陆新文,DINGYu-lian,LUXin-wen

5.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研究朱霖,叶宜德,吴晓红,ZHULin,YEYi-de,WUXiao-hong

6.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殷琼,YINQiong

7.论90年代以来联合国视域下中国的反霸思想叶三梅,YESan-mei

8.推进政府改革的有效途径探析张练,ZHANGLian

9.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若干问题探讨杨杰,任绍敏,YANGJie,BENShao-min

10.民间组织与中国食品安全郭志全,GUOZhi-quan

11.突发灾害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反应行为研究樊建锋,田志龙,FANJian-feng,TIANZhi-long

12.企业员工职业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林莉,熊村,曹语桐,LINLi,XIONGtun,CAOYu-tong

13.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陶璐,TAOLu

14.高校档案工作的风向标和催化剂——对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的解读汪小琴,WANGXiao-qin

15.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人权视野刘茂林,刘永,LIUMao-lin,LIUYong

16.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郑立勇,ZHENGLi-yong

17.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规制许敏智,XUMin-zhi

18.试论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建构孔云龙,KONGYun-long

19.基于心理契约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郭超,GUOChao

20.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刘志翔,毛丹,LIUZhi-xiang,MAODan

21.文翁二题潘定武,PANDiag-wu

22.从范成大早期田园诗到《四时田园杂兴》——兼论范成大诗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渗透管舒,GUANShu

23."梦里乡关云满路,钗压绿鬟蝉亸"——试析清代徐灿词的乡关情思方胜,FANGSheng

24."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丁伯林,纪永贵,DINGBo-lin,JIYong-gui

25.文化诗学视域下王国维"境界说"之再思考凌晨,LINGChen

26.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李成玉,LICheng-yu

2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樊卡娅,FANKa-ya

28.新形势下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于德,YUDe

29.非艺术类生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恒,王传贵,WUHeng,WANGChuan-gui

30.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魏月红,WEIYue-hong

3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陈玉霞,CHENYu-xia

32.传统灯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运用王永军,孙岚,WANGYang-jun,SUN

33.安徽旅游门票的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陆方欢,LUFang-huan

1.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传统伦理支持——以L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例吴业苗,WUYe-miao

2.论新儒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阚红艳,KANHong-yan

3.中国农民道德行为调查报告滕瀚,汪保根,蒋书祥,TENGHan,WANGBao-gen,JIANGShu-xiang

4.粮食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反向波动关系研究肖双喜,XIAOShuang-xi

5.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农户行为分析张娟娟,张宏杰,ZHANGJuan-juan,ZHANGHong-jie

6."市镇村体制"下实现城乡和谐的路径探析王艳萍,WANGYan-ping

7.电子政务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系统探究梁俊山,HANGJun-shan

8.信息化时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路姚垚,YAOYao

9.《管子》论"本"蒋传和,JIANGChuan-he

10.宗教神学的断裂,世俗哲学的突破——"轴心时期"中国文化转折探源孟淑媛,MENGShu-yuan

11.安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马井静,李静,MAJing-jing,LIJing

12.基于4C理论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周海燕,ZHOUHai-yan

13.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徐溪红,XUXi-hong

14.动态市场环境下饭店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探讨魏芬,WEIFen

15.高校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刍议张健,ZHANGJian

16.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李艳秋,LIYan-qiu

17.投资者-国家仲裁中"法庭之友"的参与高波,GAOBo

18.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刍议向宽宇,黄纯丽,XIANGKuan-yu,HUANGChun-li

19.析房产登记行为纠纷的审查处理——兼议民事与行政交叉问题的解决吴颜艳,WUYan-yan

20.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综述刘旭霞,耿宁,LIUXu-xia,GENGNing

21.南北朝文学相互影响探析潘江艳,PANJiang-yan

22.袁宏道"趣"论的自然主义误区——兼与张少康先生商榷俞香云,YUXiang-yun

23.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禅学意蕴岑琳,朱浩,CENLin,ZHUHao

24.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张炜,刘民刚,吴为善

25.中美大学生威胁言语行为性别对比研究陆厚祥,朱跃,LUHou-xiang,ZHUYue

26.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错误的实证分析欧阳宏,OUYang-hong

27.浅析党的思想教育活动规律——基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李奕,张劲俊,LIYi,ZHANGJin-jun

28.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姜玲玲,JIANGLing-ling

29.论法学教学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陶有云,TAOYou-yun

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旅游;旅游产业;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103-03

《致青春》自开拍伊始,就引发各界强烈关注与期待,截至2013年6月2日,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711亿元。该片中出现的南京高校就有南大、南医、南航等十多所,由此而引发了一股新的高校旅游热潮。为了更好地推广南京高校旅游,南京市旅游委员会更是借《致青春》的热映与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主办了“致青春,微旅游,发现南京最美校园”活动。这也促使笔者对如何开发南京的高校旅游进行了相关探索,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1高校旅游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引起了旅游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了便于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学界之间的交流,旅游学界对高校旅游的内涵界定是首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早在1999年,徐凌在《论校园旅游》一文中提出了“校园旅游”的概念,认为校园旅游是指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着重于旅游者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到名牌院校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00年,金世胜在提出了“高校旅游”的概念,认为高校旅游属于新兴的特色旅游,是以高等学校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灵魂,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文化旅游。2005年,成梁提出高校旅游就是以高等院校作为旅游目的地,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融观光、娱乐、体验、寓教于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或旅游服务活动。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着重于旅游者的精神层面、知识层面的满足。2010年,杨红波等提出了“高校校园旅游”的概念,认为高校校园旅游就是非定居者在高校校园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关于高校旅游的概念,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高校旅游的理论研究、可行性分析、开发实践及模式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认为,高校旅游是指以著名高等院校校园作为旅游目的地,以观光、体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一项新兴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我国,近年来到高等院校旅游人数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仅假期接待的旅游总人数就已突破四百万人次。“高校游”出行高峰一般集中在7月初到8月底,很多家长都会利用暑假带孩子提前感受目标大学的氛围,充分反映出高校旅游的教育功能。

2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高校旅游的发展始于国外,多以大学城的形式出现,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和英国,特别是美国,大学城数量最多,据统计全美至少有58座大学城。在其他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意、日、法等国,虽然称法各异,但其存在形式其实都可以属于大学城,这些国外名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今著名的大学城已成为许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选择的理想的观光胜地。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市拥有众多的著名高校,在发展高校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南京高校旅游拥有广泛的客源市场

当代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向综合性满足的趋势发展。高校旅游以其不可抗拒的资源魅力决定了它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吸引力。许多人旅游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玩乐、游游逛逛,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景色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高校成为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首选。高校旅游者大致有这么几个类型:修学型旅游者、落榜青年及其他未上过大学者、高考生及家长、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南京高校众多,大量毕业生都可能是南京名校校园旅游的忠实旅客。

2南京高校旅游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

一所高校就是一个配套齐全的社会,能够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南京众多高校历史悠久,设施设备齐全,有能力接待众多高校旅游者。以南京大学为例,南京大学拥有多个食堂,可以容纳一两万人同时就餐,食堂中的餐厅还能根据客人的喜好,制作各种地方特色菜肴。南京大学周边也拥有各式各样的宾馆,这些宾馆向游客提供星级服务,各招待所向游客提供普通服务,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南京大学后勤集团车辆管理服务中心拥有数十辆大小车辆,可满足出游需求。南京大学文化休闲中心集休闲、学习、娱乐为一体,游客至此,可以充分享受到名校校园旅游的乐趣。

3南京高校旅游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在中华大地上的兴起,科技文化意识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人旅游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购物等,其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而景色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高校则成为人们特别是学生与家长的首选之地。

4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有丰富的人才储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教育在南京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南京名校办旅游,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都设有旅游学院或者旅游系,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都拥有旅游管理的硕士或者博士点。大量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为发展名校旅游提供人才保证。南京各高校乐意发展名校旅游,采取灵活的机制为发展校园旅游、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提供了校园旅游的质量保证。

5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拥有良好的机遇

《致青春》自开拍伊始,就引发各界强烈关注与期待,该片中的多数戏份都是在江苏南京和贵州安顺两地拍摄完成,而影片中出现的南京高校有南大、南医、南航、南信大、南理工、河海、南农、东大、南师等十多所,可以说是对南京高校旅游最有力的宣传。这部以南京高校为主要取景地的电影《致青春》,在尽展南京高校之美的同时,也给南京高校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南京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加大对高校旅游的开发力度。

3南京高校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制约着高校旅游的发展

在中国,教育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高校更是开展教育的神圣场所,是人们心目中的象牙塔。但对于目前的高校旅游而言,多处于原始、自发的状态,表现出许多被动和无奈。许多人尤其是一些著名高校的领导到现在都无法接受在校园内发展旅游业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是“清修”之地,应当以“教书育人”作为主要的职责,而不要引入市场经济因素,因而在是否开展名校旅游这一问题上持否定态度。

2旅游线路较为简单,形式单一

以南京大学校园旅游为例,在校园内的驻留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游览也只限于校园部分的风景区,而对于学生游客更具吸引力的大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基本谢绝参观,这让很多游客感到意犹未尽。

目前高校游还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类的综合性名牌大学中,其他一些比较专业的名校则没有被纳入游客的视线中,其实这些专业类院校只是在名气上稍差一点,但是由于学科的不同而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3高校旅游供给与游客需求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的市场类型比较局限,主要是修学型旅游者、落榜青年及其他未上过大学者、高考生及家长、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这其中又以学生为主,他们的出行时间多集中在寒暑假,而此时学校都处于放假期间,所能提供的旅游项目很少,旅游者的兴趣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校园的供给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如果校园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而改变学校的主题宗旨,则得不偿失,既破坏了名校良好文化氛围,也违背了游客对校园真实性的需求。

〖BT(2+134高校的正常工作及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环境遭到破坏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人们的观念里是莘莘学子埋头求知的场所,需要营造一种秩序井然、环境优雅的书香氛围。然而,在校园旅游兴起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将随之显现出来,如过量游客涌入将会对高等学校的环境、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探求一套高效而有序的旅游管理模式,这将是校园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高校旅游收费是否合理,存在质疑

目前一些著名高校对于入校参观的游客均收取一定费用,以弥补因此带来的额外支出。但此项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有关资料显示,居然有827% 的人表示不赞成收费,由此看来高校旅游是否应该收费,将有可能成为高校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南京高校旅游的开发对策

高校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通过对南京高校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针对南京高校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于南京高校旅游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高校旅游

高校旅游的开发对高校正常工作的干扰和校园环境的破坏是校方抵触的主要原因,然而高校消极抵触的态度,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高校旅游市场的高涨情绪,尤其在《致青春》热播后,可以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迫使各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姿态迎接高校旅游,而非继续靠封闭解决问题。南京各著名高校应该去尝试站在市场的角度,去研究市场,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开发出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高校旅游产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旅游发展道路。

2明确主题,设计特色高校旅游项目及路线

高校旅游与其他特色旅游产品的明显差距在于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南京高校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但也应避免旅游产品专业性太强,以至于普通游客无法接受。旅游路线具有组合沟通的作用,南京高校旅游开发应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将南京名校内的诸多景点或不同名校连接成线,起到引进客流,联手营销的作用。旅游路线还具有服务营销的作用,设计精巧的旅游路线本身,是旅游服务营销的重要形式,如南京大学游、南京名牌高校联游等,本身就是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召唤性的旅游产品。

3合理利用高校旅游人才资源,加强实践环节

南京高校众多,多数名校发展校园旅游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高校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外,仅就开展旅游的人才资源来讲,也是其他任何单位都无法比拟的。旅游是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旅游人才的培养一定离不开旅游实践。现在名校旅游的兴起无疑对高校旅游院、系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它为高校旅游院、系的师生创造了一个直接参与管理的机会,对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必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解决目前名校校园旅游存在的问题,必然也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强化管理,减少高校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肯定名校旅游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承认,校园毕竟不是公园,其主要功能不是供游人休闲娱乐,而是教学和科研。如果游人流量过大,势必会破坏校园环境,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游人流量。所以要求协调运作,正确处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校园旅游的关系,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应加强名校与旅行社,高校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在旅游的时间、人数、线路等方面协调,变无序为有序。

5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作为校园旅游的承办者,学校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旅游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完善硬件设施。具体来说,可对校园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旅游景点进行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满足游客行、住、食、游、购、娱所需的设施建设。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味制作各种小吃,使游客一饱口福。学校的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也可以对游人开放,使他们在参观学习之余,不忘健身。

6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

学校、政府、企业三者相互合作。校园旅游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校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看成是对教育进行的投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投入要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分担,并逐步过渡到以社会投入为主,相应也要求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所以,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企业进行市场融资。只有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等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把校园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7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平台,加强网络宣传

高校旅游的主要客源大致可分为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学生家长、校友、本地社区居民以及对名校文化感兴趣的其他人员等类型,其中尤以学生及家长为其最主要的客源市场。目前,21~35岁的年轻人占互联网用户的858%,其中又以高校学生为主。南京市旅游委员与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主办的“致青春,微旅游,发现南京最美校园”活动,就是运用新媒体营销的一个典型案例。自2013年5月21日开通微博的一周内(截至5月27日),“致青春微旅游”官方微博的粉丝就增至88862人。网络推广对于目标市场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容量和沟通优势,与高校学生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可以在腾讯、人人网以及新浪微博等当今流行的交流网络上对名校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宣传、推广,必将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

高校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特种旅游产品,是当前城市旅游的有效组成和延伸,尤其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势必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期望南京的高校旅游可以借《致青春》的热映,实现不断地创新和扩展,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真正迎来南京高校旅游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吴雁高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2]苏勇军高校旅游开发有利有弊[N].中国旅游报,2004:8-27

[3]邹伏霞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4]谷晓萍,谷丽萍,周永斌沈阳农业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