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1]。“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2]。

 

2013年,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仅次于泰州(625亿元),占全省1/7以上,位居全省第二[3]。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924.2亿元、增长15.6%。2017年徐州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十三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突破1500亿元[4]。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5]。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革新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了配合学院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对淮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详尽的调研。

 

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为依托,以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为内容,以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制药企业、一线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药店、药房、药物研发部门和机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的学生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从而获得大量的有关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要求和建议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探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教学改革,紧贴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主要调研了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的主要生物制药企业、行业协会、知名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主要调研了相关的专家、企业的高管、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药店的店长、药房的主管和我们的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调研制药企业30余家,专业人员50多人,毕业生30多人,实习生40多人。主要调研的企业见表1。

 

2.2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店、药房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个人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行业、企业、药房、药店等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3调研方法

 

2.1.1直接访谈法

 

通过预约和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工程师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2.1.2电话访谈法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用人状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2.1.3问卷调查法

 

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调查表(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通过邮递的方式或E-mail形式邮寄给调研单位,然后收集整理。

 

2.1.4QQ调查法

 

利用药品生物技术专科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QQ群和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收集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2.1.5网上调查法

 

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网、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网、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产业链网等知名网站,了解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信息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各种方式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见表2。调研的结果见图1,各个生物制药企业对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员工需求量最大,占所有需求岗位的35.2%,其次是生物药品销售员占24.3%,接下来是质量检测员占14.8%,再接下来是研发助理占6.6%,其它占15.6%。从调研结果来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生物制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最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研发助理需求量较少。

 

3.2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对调研材料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包括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责任心占20.80%,在毕业生素质中比例最高,调研中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生物制药工作是非常严谨和精确的,这对毕业生的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和我们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的负责人如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认为我们的毕业生责任心很高,很符合企业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学习能力17.40%,企业普遍认为制药专业毕业生应有足够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一点关系不大,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占毕业生整体素质的14.30%,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一个团队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毕业生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占毕业生素质的9.80%,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毕业生工作2-3年后,对自己的工作应该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3.3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上游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技术、PCR技术、基因操作技术、菌种的选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等);中游工程技术(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技术、发酵放大技术等);下游工程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选择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等岗位较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基因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岗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贴市场需要,不能因循守旧。

 

3.4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调研发现,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中生物化学、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对工作岗位帮助非常大,占调查比例的78.6%。分析化学、微生物与免疫、酶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也比较重要,占调查比例的56.3%。接下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占调查比例的28.3%。

 

4调研的结果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调研,我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创用融合”的路线。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能力为衡量标准,所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应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希望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和企业一起制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4.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现代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岗位职能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3]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4):22-29.

 

[2]吕伟斌,肖琼莉,卢洁,等.玉林市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6):52-55.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5]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85-88.

 

[6]曹正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职业,2014(10):77-78.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专业英语 高职 生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适应,甚至厌学。本文就高职教育中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应用范围,专业英语并没有全部涉及,而是重点关注“阅读”这一领域,这是符合职业要求的。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国内大中型企业,国内小型企业,外资企业。毋庸置疑,外企对英语的要求较高,但是作为高职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以执行任务为主要工作责任,能阅读理解好英语指令即可;内大中型企业的执行层基本对英语要求不高,部分研发助理岗位需要跟踪国外科技发展,阅读英文文献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国内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多是“海归”人才创业成立,服务领域多为技术外包,书面英语应用较多。因此,必须开设专业英语课,重点培养阅读能力,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

(二)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的入学门槛较低,意味着基础差,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可能有欠缺。而且愿意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对于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专业英语中新的词汇太多,学习难度大。

(三)师资特点分析。

专业英语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英语功底,基础英语课老师不熟悉专业内容,难以胜任;引进了高学历专业老师后,硕士起点的专业教师素质较好,能够结合专业分析英语,但有时教学方法单一,或者是由于课程目标造成了只关注阅读,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材分析。

在现行的教学中,开设生物类专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本科院校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偏向科研,以理论的发展或是科研论文为主,不仅英语表达难度大,实际内容即使翻译成中文也超出了高职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适合高职学生。

二、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专业英语教学建议

(一)补充行业英语衔接课程。

在一个学校内,基础英语由一个部门负责,使用材,行业词汇如何融入难以统一,因此,学时数不小的基础英语并没有专门为专业英语的教学特别设计。同时,基础英语都在大一开设,而专业英语多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有一个英语学习的间断,因此,有必要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行业英语课,通过学习浅显简单的行业英语(如科普文章、技术简介等),做到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同时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专业基础帮助理解行业英语的学习,提升自信;引入的行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就业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也能理解英语作为工具的作用。

(二)重点做好教材建设。

由于国际化和网络的普及,可供专业英语学习的素材非常多,例如优秀科研杂志、国外优秀教材以及国外大学公开课视频等。但是素材如何整合为教材,为课程目标服务,为学生服务,是一大难点。生物技术具有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技术等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各学校面对的就业企业行业也不尽相同,因此指望一本统编教材不切合实际,必须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向,精选素材。内容编排可以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模块化。基础模块以专业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实验操作指南、药品说明书等内容为主,句式简单清晰,主要为积累词汇量,帮助学生熟悉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工具。拓展模块可以针对专业特色,选择国外药典的部分内容作为学习内容。生物技术类专业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生物制药领域。药典作为法定的工具书,不仅有具体产品分析方法,也有通则论述,这些都是对药物开发领域的权威指南,有必要熟悉药典的论述风格和文法。这三个部分由通用到专业,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目前学校担任专业英语课程多是专业教师,主要原因是基础英语教师不了解专业领域,难以从词义、专业上去深刻理解专业英语材料,不能胜任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英语基础较好,有能力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但是一定要注意到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教师要参与专业调研,把握培养方向,同时关注生物科技进展,、新出现的跨学科和边缘学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另外,教师的口语水平亟待提高。尽管教师的专业素质达到了,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英语学习对口语的培养与学生面临着一样的困难――口头交际能力较弱。由于教师能力的缺乏容易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厌倦,因此教师的通用能力提升也要不断加强。

(四)优化教学过程。

建议实施分层教学,对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扩大专业词汇量,重点训练阅读与翻译。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针对职业中运用英语的范畴,全面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双语素质,为提高就业质量奠定基础。

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大量的词汇都是由构词法通过一定的规律转化、合成、派生而来。在讲解词汇时,主要从构词法人手,让学生熟悉构词规律,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专业英语中基础模块的句式不难,多为操作性指南,可以结合实际工具,一体化教学,一边通过看说明书学习英语,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生物产业;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42-03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将生物工程、轻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专业都归并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升级为一级学科。据统计,2003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165所,随着生物技术热,到2013年增加到231所。但在实际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由于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各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办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则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红牌”警告10大专业之一,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产生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这也给本科教育提出新问题。部分高校通过修订大学培养方向促进就业,有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自主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促进就业。本文根据作者在无锡国家高新区挂职工作经历、国内多个生物科技园区调研和在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教学经验,就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形式下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列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许多省、直辖市、地方城市也纷纷制定各自的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并大力发展专业化的高科技园区,比如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纳米园和无锡国家生命科技园等,这些园区地处发达区域以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进行创业和就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进入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国内外交流频繁,因此大部分生物产业分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每年的973、86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投入研发近百亿资金。美国2009年生物医药公司就投入研发653亿美元,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投入研发资金规模较小,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因此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较少。另外,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不足,特别是一些高利润的生物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而我国企业和研究单位只能进行仿制,存在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从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来看,高污染、高能耗的发酵产业难以为继,比较典型例子就是谷氨酸(味精)企业大量关闭,一些高能耗、利润低的产业大量搬迁到内蒙古和新疆、东北等人口密度低、煤炭丰富地区;将来新建生物企业所需环境处理设施和运营成本占产品成本较大比重,需要考虑技术升级如清洁生产工艺。另外,一些低利润的生物产业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遭到欧美的反倾销抵制;在中国,对肉类需要造成大量粮食需求,一些以粮食为原料的低附加值发酵产品面临淘汰,例如中国禁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对于传统酿造产业,啤酒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且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白酒也是传统工艺且主要靠营销,此类行业招聘人才将减少;而未来,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将会有很好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需要有增大趋势。对于酱油、醋等发酵调味品,由于近年餐饮业发展,该行业也增长迅速。

二、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生物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生物工程类的就业进行调查,该类专业就业面一般,工作对口度一般;起薪低,为2495元,在92个专业中排名倒数第四,而且调查发现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一般,五年后收入低,综合满意度低。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医疗、耐用消费品、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北京、东三省、湖北和四川。

生物工程类专业曾经是高考的热门,但是由于该行业投入大、周期长,我国生物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也因此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调查发现大一的新生都为将来发愁,开始考虑个人的出路,包括: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更有甚者,一些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考研,父母也对读此专业的孩子将来就业发愁。对于研究生,只有少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研发岗位,而大多数国内外高校生物工程类的毕业博士生几乎都是进入高校和研究所。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大多选择去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造成人才的流失。在国内就业的,生物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较少,部分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通过比较课程理论体系发现,大部分高校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不同的高校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专业课和选修课差别比较大。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课开设:生物工程设备、酿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分离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等;江南大学开设:酿酒工艺学、微生物育种、生化工程、生物下游技术、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等。此外,各个高校还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大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从目前产业发展和就业分析,生物工程类毕业生主要覆盖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等,而生物环保则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的设置,各个高校也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区域特色开设,比如江南大学以传统发酵为基础,设有酿酒工艺、氨基酸工艺和酒精工艺学等专业课,中南大学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冶金为方向,而华中农业大学是以微生物和农业为方向。另外,比如广西大学开展区域特色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地安排好涉及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的课程,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也参加该计划。该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物工业界的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擅长发现并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从实践看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多了解企业发展运行,与社会对接;但是,由于生物企业的行业特点,对其核心技术采取保密措施,大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和研发的一线车间。

针对目前生物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出发,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可以做一些调整:(1)传统发酵已经很难吸引大量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比如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等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而酿酒工艺学则还应加入动手实践和品酒知识,以满足目前社会要求向上发展趋势。(2)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开设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研究生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可采取短课时或合并课程,进行普及性的教学。(3)从上游的基因改造、育种,中游的生化工艺,到下游的分离,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从感性的直接接触过程强化专业学习和动手技能。比如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就开设选导师,大四整个学年都在实验室做相关毕业课题。(4)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创新研究课题,通过竞赛给予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实验设施。通过实践参与课题,感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就业和行业发展,一些文科经济类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但是不适合占太多学时。比如,开设生物行业法,包括合同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生物伦理与生物安全,开设综合学科,包括交际学、谈判学、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等。另外,要求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以了解行业科研状态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其兴趣,使其在就业时候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结论

我国的生物产业也正沿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集资作为补充”的健康方向发展,生物工程正在将越来越多实验室中的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自身教学改革和调整,使大学生更具有创新力和对行业的热爱,并积极提高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扩大就业面选择范围。随着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卢碧林,张敏,毛治超,赵红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2006,8(4).

[2]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王贵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3,(01).

[4]庞宗文,阎欲晓,刘海东,白先放,冯家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2,(04).

[5]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资源阅读;细胞培养;课程改革;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产生的生物制药、生物治疗、生物制品和生物采油等行业是近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在可控制和可重复的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使其维持细胞形态及功能。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对实用性和技能性的要求逐渐提高[1]。数字资源阅读是随着网络、阅读软件等数字载体出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兴阅读设备的发展而派生出的一种与传统阅读不同的阅读方式。相较于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传统阅读,数字阅读具有信息量大、检索便捷、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的明显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数字阅读的优势日趋明显起来,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2]。根据生物技术行业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和综合技术的行业特点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和资源传播的方便性特点,结合生物专业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对细胞培养实验内容、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引入了数字资源阅读,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职业和行业特点的了解。

1数字资源阅读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学生数字阅读情况分析

对2012级和201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数字阅读情况和设备情况做了调查:手机拥有率100.0%;设备带数字阅读功能的占100.0%;电脑拥有率99.1%;经常使用数字终端阅读的占99.5%;阅读新闻综合类的占91.5%,阅读电子报刊和图书的占31.6%,阅读专业期刊图书的占5.1%;最常使用的阅读设备是手机的占87.4%,其次是电脑。这与艾瑞网2013年数字阅读报告中的阅读行为调查结果相符。手机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易、可随时随地满足阅读需要的明显优势成为数字资料阅读中最为重要的数字终端形式。在对学生数字阅读内容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具有数字阅读的习惯,一般集中在新闻资讯和小说类,偏重于娱乐性。电子图书和报刊,特别是专业图书和期刊,由于资源和更新时间的限制,阅读量远低于其他方面。

1.2教学手段与方法分析

根据细胞培养实验的特点设置项目教学,课前向学生交代项目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过程。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去专业的网站进行数字资源阅读,收集与项目有关的、有价值的专业资料。课程开始前,教师介绍生物医药门户网站给学生,提供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网站数字下载资源,方便学生查阅、收集专业资料。建立生物技术交流群,教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去伪存精后当作教学资料上传至交流群,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数字终端登录,在群内进行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及专业状况的掌握和了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专业能力、工作态度、协调沟通能力等几大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转变了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评价更为客观。学生在评价中收获也很多,“评价是最好的学习”,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不足之处。数字资源的共享性和广泛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缺乏细化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字资源阅读。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教师,应该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营造优质的数字资源阅读环境。

1.3教学内容与数字阅读情况分析

以细胞培养实验课中原代细胞培养项目单元的4个项目内容为例进行分析。针对原代细胞培养项目,按照顺序我们设置了4个项目内容:实验用品清洗与准备、培养液配制及无菌处理、肝细胞的获取与分离、细胞生长状态观察。根据调查显示,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生查阅和收集的资料从原来的教材丰富到专业网站的论坛、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其他形式的数字资源上,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电子文本、期刊类和技术交流平台及网站等更为显著;而视频和图片类由于资源和来源的限制问题使用率没有明显提高。相较于数字资源,教材、图书和期刊等传统的纸质阅读媒介的使用率没有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关。学生学习倚重于教材,加上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期刊的习惯,很少涉猎专业期刊。虽然调查中纸质图书和期刊类利用率很高,但是主要集中在教材的使用上,期刊类特别是专业期刊的使用量小,对传统纸质阅读的使用率没有影响。数字资源的使用上,技术交流平台、网站的优势明显优于视频和图片,这可能与细胞培养的学科特点有一定关系。细胞培养技术虽然是比较基础的实验技术,但是细胞获取的手段与方法、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效果和评价涉及一些生物公司的专利,所以有效、详细的视频和图片资源相对较少。加之学生初次接触,缺乏对资源的甄别能力,这也是视频和图片的数字资源使用率低于其他两种类型资源的原因。

2数字资源应用后的心得与体会

(1)数字资源阅读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无法取代教材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数字资源的片段化和不连续性是不可能完整系统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而且数字资源来源复杂、良莠不齐,需要进行大量筛选和修改,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材料,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教材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适合深阅读和精读,使学生能更为清晰地掌握课程体系,所以教学内容载体还得依附于教材[3]。

(2)整合数字资源,搭建教学数字化平台,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保障。学校应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更专业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依托网络资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管理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学生可登录平台自助学习,教师可登录平台管理和更新教学资源[4-5]。

(3)资源共享,加强学科间联系,完善教学内容,构建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免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微生物技术也是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基本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分属不同学科,但是共同属于生物领域范畴,一些实验手段和方式方法有相通性,可根据工作过程设计综合实验,打破学科教育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兰蓉.细胞培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蔡国用.数字出版物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何艳.经典阅读与数字阅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29-131.

[4]王华永.数字资源利用的教育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4):182.

生物技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and Practice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Bio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p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ZHAO Jinfang[1], FU Zhanpeng[1], ZHAO Xiao[1], GAO Wa[1], LONG Congping[2], WANG Jinhua[1]

([1] 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2] Hubei Jiayu Yuyue No.2 Primary School, Xianning, Hubei 437000)

Abstract How to train professionals Biotechnology top creative talents, is a major challenge Hubei University of biological disciplines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faces. Based on my undergraduate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nature, status, 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rgeted training measures put forward my school-related bio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p-notch creative talents.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p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raining program

随着生物科技发展的需要,生物产业发展模式已由简单日用产品及工业原料产品的发酵拓展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以获得高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掌握高新技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开展生物学等五个学科率先试点,力图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①生物技术专业侧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一些高校都在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沈阳师范大学马纯艳教授②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国防科学科技大学刘志明等对该校生物技术专业进行全方面改革与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相关培养措施。③西南交通大学韩旭东等对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④

此外,湖北大学等地方重点高校也在探讨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者普遍认为精英教育对地方重点高校发展的意义至关重要,985和211院校以外的本科院校在某些方面同样具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多个学科门类的省属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梯级多元、分类培养、协同创新的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培养出一批适应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型人才。

1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具有带动作用,能够引领本专业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整理质量。同时也可提高专业竞争能力和吸引优秀生源。(2)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可彰显湖北工业大学轻工特色,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学科优势,进而提高优势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3)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本科教育具有辐射效应,培养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和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及培养目标

2.1 人才培养思路

在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我们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行业型人才;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采取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实践训练的分段培养方式,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倡导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和交叉学科上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冒尖。

2.2 培养目标

针对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办学特色,强化学科交叉知识和前言知识的储备,以科研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依托,强化生产实践,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兴趣浓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推动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

3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建立“宽口径、重实践、强创新”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设置按生物内涵或应用领域进行模块化组装;倡导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加大研讨和报告,代替传统的作业和考试模式;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加大自主实验量,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将科技前沿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学术前沿和实践前沿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坚持“强实践、善科研、求创新、特色化”的思路,制定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同时开设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注重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更新,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联系性、交叉性、综合性,体现我校生物学科特色,体现生物技术专业的时代特征。

(3)建立专业导师制,指导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培养科研能力。采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湖北省绿色轻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发展原则,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4)建立教学、科研、实践 “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通过高校、行业和企业的紧密协作,依托我校发酵工程学科的专业优势,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工程能力及实践技能,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预期。

(5)加快创新教师团队的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前提是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师资队伍。本专业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以名教授授课为主,青年教师为辅,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和改革,保障教师能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进行深度的科研研究,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地方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批号:校2012022);地方多科性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批号:校2007014);“适应武汉生物谷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生物类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批号:省2010225)

通讯作者:王金华

注释

① 刘齐军,柳珑.《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 75-77.

② 马纯艳,卜宁,李学军,李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8(4):56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