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课程管理

在线课程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课程管理

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场线整合” “线—场—(线+场)”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英辉(1977- ),女,吉林伊通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吉林 长春 130122)黄海林(1977- ),男,安徽宁国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4-02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三)“场—场—线”模式

该模式中的“在场备课”和“在场上课”均与传统教学模式接近,只是在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使用“在线练习”的方式。该模式适用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题化、知识整合性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以及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中的“线—场—场”模式和“线—场—线”模式进行结合,即采用“线—场—(线+场)”模式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使这两种较为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该模式中的“在线备课”“在场上课”与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强调以“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教师进行“在场上课”以后,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和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练习案例在网络上与学生共享,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做知识准备并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反馈,进一步提供指引,为在场练习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该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内容的课程教学。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学“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包含课程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由几个不同的专题组成,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和业绩考核与评价;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授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前两个模块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第二个模块为核心;第三个模块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属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质课程,满足“线—场—(线+场)”模式的适用条件,在硬件允许的条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学生以会计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并融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沟通,使“供需”信息畅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求使得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而“线—场—(线+场)”模式正是以其强大的沟通优势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

三、“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线备课策略

“在线备课”是“场线整合”模式中相当具有特色的环节。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增减结合的在线备课策略,即教师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一个详简适中的教案,包括教学背景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的延展学习和知识拓展的相关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案了解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并与老师在线沟通、反馈信息,教师针对普遍的疑问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解答疑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采用减策略,将该部分内容剔除出在场授课环节。

(二)在场上课策略

“场线整合”模式中的“在场上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模式中“在场上课”之前已有“在线备课”环节的师生互动,因此,该环节将表现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较传统教学将大幅提高。

(三)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

“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模块是“管理会计”教学针对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场线整合”模式进行的改进和拓展。首先,教师要将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在网上与学生共享,通过具体的案例与之进行交流,为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分析指引,与之交换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的练习内容。然后,通过强化为主的在场练习,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作进一步讨论,并且用来指引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知识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当然,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全部教学环节的练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所侧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指引,合理安排练习策略。

四、“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场线整合”教学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从2006级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8级开始引入“场线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优秀率为9.18%、10.26%,与2004级、2005级的9.42%、9.51%相比有稳步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为5.44%、4.63%,与2004级、2005级的4.17%、3.92%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评价优秀率为9.33%、10.19%,与2004级、2005级的6.28%、7.11%相比有较大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见,引入“场线整合”模式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有了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对2008级会计专业全体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2.8%的学生认为“线—场—(线+场)”授课模式具有新颖性,有83.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80.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效果更好,8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不够准确等。因此,在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应认真分析“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应组织好教学内容。“场线整合”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要求“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按“线—场—(线+场)”模式组织好。

第三,应仔细研究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校的各项教学安排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前提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各个互动环节都应该关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四,应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线—场—(线+场)”模式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善“线—场—(线+场)”模式教学的必要保证。

第五,应加大对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线—场—(线+场)”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支持,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从而使该模式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力,吴国平,薛小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4(9).

[2]周谦.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5).

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第2篇

以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为出发点,分析了主观考试题在线答题与计算机评定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引导式主观考试题型的交互答卷与自动评判的程序方法。在VB软件平台下,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问题为例,描述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在线交互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判的程序机理,给出包括静定结构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与位移法求解和结构固有特性问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实例。此研究解决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的无纸化考试与自动评判问题,其研究思路将为力学等工程类课程主观题型的考试与评定提供有效的程序方法。

关键词:结构力学;主观题型;无纸考试;成绩自动评判;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TU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16107

无纸考试方法就是摆脱传统以纸张作为测试的信息载体,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判定的一种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

无纸化测试技术在不断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

计算机代替手写将试题打印到蜡纸上,初见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魅力;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高考考卷普遍采用答题卡,无纸化测试迈入了读卡时代,显示出计算机的优势;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由于数据库、各种软件以及互联网的全面发展,无纸测试考试也日益完善,可以应用题库的方式生成试卷,机考、机改并生成成绩与分析报告,实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册师考试等[1-3]。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的“无纸考试”通常是针对客观题型的考试。通过答题卡和在线考试只能评定客观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由于主观题类型的考试比较繁琐,确实很难采用计算机评判,因此很少有这类问题的研究。随着高等教学的创新发展,希望通过交互式答题和自动评判,完全实现主观和客观题的在线评判,以减少教师工作与实现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课题。怎样实现主观题无纸测试评定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研究问题。

目前人们主要针对以文字为主的主观题的探讨评定问题,多采用借鉴汉语自动分词技术,实现以关键词匹配为主、语意贴近度计算为辅的主观题自动阅卷方案。这种评判方法的实质上是针对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客观题评定问题[4-6]。

实际上,针对考核最多的是理工类课程主观题型问题,力学类课程最为突出,力学类课程主观题答卷过程是以绘图和公式求解为主的,判定答题的正误是要判定图绘制情况、公式的具体内容以及表达情况和计算结果等。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主要包括梁与刚架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求解和位移法求解等几种典型类型。

本文基于多年力学课程教学和辅助软件的研发实践[7-10],并依托2016年度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工科力学系列课程在线考评方法与实现的研究”和辽宁省教育规划课题“机械类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系统研究与实践”,针对结构力学课程主观考试问题,找到了可行的在线答题与成绩自动评判途径,并在可视化VB平台下,研发了结构力学课程在线交互式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定系统,解决了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求解和位移法求解等几类主观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方法。以下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为题型,阐述怎样实现在线答题与在线评判。

一、引导式答题的程序思想

(一)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主观题题型的答卷求解

通常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的求解过程是有步骤的。图乘法求解结构位移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绘制载荷下的弯矩图M;二是施加单位载荷,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M-;三是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

按图乘法求解结构位移步骤,正常在卷纸上答卷,首先针对刚架绘制载荷下弯矩图,正确结果为如图1(b),之后针对刚架在C点,施加单位载荷F-=1,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正确结果为如图1(c),最后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ΔyC,其正确结果的具体表达式为:

(二)求解过程分析

若在线交互答题,针对弯矩图绘制,需要使得答题者绘制杆段AB 的A,B两点弯矩Aa′=Bb′=32ql2,并用直线连接a′b′;绘制杆段BC的B,C两点弯矩Bb″=12ql2,Cc″=0,并用抛物线连接,抛物线中心处弯矩下降值为18ql2,而中心处弯矩值为18ql2。此后,使用绘制弯矩的结果、连接方式,按段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由此在计算上若完成这些操作,并将回答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正确结果比对,就可以实现自动评判。

(二)引导式在线交互答题的程序设计实现思路

1. 试题参数数据文件与初始化

为了给答题者提供绘制弯矩图和计算变形的环境,每个备答题目均含有一个图形文件和一个文本数据文件。图形文件提供该题目的JPG图形。数据文件记载对应题目的载荷单位、尺寸单位、杆段数量、杆段的关键点(弯矩突变点)和特殊点(分布载荷)的坐标、正确的弯矩值、方位(上、下、左、右)、关键点之间连接方式、约束类型、单位载荷施加方向、各段位移正确结果等。

载荷单位、尺寸单位,以字符串记载,如l、a和m都可以为长度单位,q、F和N都可以作为载荷单位,弯矩由载荷单位和长度单位形成。那么,答题者答题过程主要涉及数值。

初始化数据文件的形式:长度单位,载荷单位;最大弯矩;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杆段数。关键点输入:关键点数,关键点字母,关键点横坐标x、纵坐标y,弯矩方位,正确弯矩值。特殊点输入:特殊点横坐标x、纵坐标y,特殊点类型,特殊点正确弯矩值。约束输入:约束类型,约束横、纵坐标。

题目选择时,程序初始化,读入相应数据文件,记载变量,同时,将绘制载荷下弯矩图和单位载荷下弯矩图的图片框Picture内,程序将以Line控件形成可点击操作的杆段结构、以label 控件显示关键点字符,并按约束类型绘制约束。

2.宏观引导步骤

主观题答题过程需要引导,宏观引导告诉答题者完成几大做题步骤,与正常答卷大体一致,包括:通过列表框内选题;单击绘制载荷作用下弯矩图框内杆段和关键点绘制弯矩值,选取连接方式连接图形;施加单位载荷,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弯矩图绘制后,按图乘法选取杆段填写系数进行结构变形计算; 完成后上交评判。

3.引导式在线答题

第一,载荷作用下弯矩图在线交互绘制。

程序将刚架视为不同杆段,通过引导答题者在关键点绘制弯矩大小。如图1由AB和BC两个子段组成,A、B为AB子段的两个关键点,B、C为BC子段的两个关键点。

答题者针对这类主观题在线答题,按照自己的思路绘制弯矩图,答题者绘制弯矩图都应针对每个杆段在其关键点上绘制一定大小的弯矩标高线,然后根据杆段受力类型选择连接方式连接。

按宏观引导,答题者点击杆段和对应的关键点,当答题者鼠标击中某个杆段和相应关键点,杆段和关键点通过变色,表明杆段和关键点被选中,此事件将触发程序弹出关键点的弯矩绘制方向选择对话框。如图2所示,即为选择BC杆段的关键点B。程序继续引导答题者按自己意愿选择箭头方向,如图2(a)所示为可以选择上下方向,选择向上或向下箭头方向,程序将提供文本框图2(b),引导答题者输入弯矩具体值,答题者自己填入数据,确认后,程序将按答题者的要求绘出并显示关键点弯矩值,图2(c),若选择0,则绘制弯矩值在当前点,显示0值。

当某杆段已经绘制关键点弯矩值超过2个。满足可连接条件,答题者点击杆段的一侧,程序将提供给答题者连接方式,每个杆段的连接方式有2种抛物线和直线两类三种形式。当答题者点击BC杆段上方,出现的图3(a),若如图选取,并在中点弯矩值文本框内输入弯矩值,将在BC段绘制图3(b)抛物线,中点标高落下0.125的数值。

第二,单位载荷下弯矩图在线交互绘制。程序引导施加单位载荷,之后,弯矩图绘制与载荷作用下弯矩图绘制过程大致相同(见图4)。

第三,图乘法计算位移在线交互过程。

针对每段杆段位移计算,程序提供10处可能输入参数的文本框,初始值赋的是1。考虑到复杂分数情况,每项系数可输入分子和分母数值,可以采用分数或小数计算。包括计算项符号选择、刚度系数、面积类型系数、面积系数、长度系数,高度系数、标高系数(如图5所示)。

答题者针对不同杆段,按照自己思路添加计算项。可以按照自己思路绘制的弯矩图,在给定的输入计算位移量框架内,输入各段具体的图乘法的各项系数数据。程序提供帮你计算按钮获得计算结果。图6为本题的正确输入。

二. 在线评判

(一)答题过程跟踪程序记载

答题者无论是载荷下弯矩图的绘制、单位载荷施加与单位载荷下弯矩图的绘制、图乘法每段输入与计算,都将以变量的形式被记载。若答题过程修改,程序将记载答题者最后一次确认的杆段关键的弯矩值、弯矩点绘制方向,特殊点弯矩变化数值,单位载荷施加方向,每段位移计算系数的输入和确认后的分项结果。

(二)基于程序的成绩自动评判

评判结果时,程序分别检查每个杆段的关键点弯矩输入方位和输入值、特殊点输入方位和弯矩值是否与数据文件给定的正确值和正确方位是否一致,按步给分累计成绩。

图乘计算过程,程序检查施加单位载荷的方向,每段杆件的图乘结果与输入文件的正确结果是否一致,按步给分累计成绩。正确给出对号标记显示,错误给出答叉号标记显示, 累计分值,显示本题答题结果。

三、 图乘法主观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实例

实例1,图7所示刚架,载荷和尺寸如图,弯矩刚度均为EI,计算C垂直位移ΔCy。图7和图8为实例1两种答卷与成绩评定情况。

实例2 , 图9所示梁,载荷和尺寸如图,弯矩刚度为EI,计算B垂直位移ΔCy。下面为命题与评定情况。

四、结构力学课程典型主观题的答卷与自动评判

依据引导式主观题答卷的基本思想,完全实现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与自动评判,并建立包括选择判断题、判断正误题和填空题等3种客观题、静定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位移法求解和结构固有特性计算等5种主观题的无纸考试与自动评价程序。实例化后每题的具体分数,最后程序运用VBA技术所有选题与成绩评定结果写到word文件中。图10是一组具体试卷的答题与评判情况。

五、结语

本文探讨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在线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定问题,提出了引导式答卷与自动评判程序方法。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问题为例,概述了引导式答卷过程和成绩自动评定的程序机制,给出了基于主观题引导式方法的典型结构力学课程综合无纸考试的具体实例与评判。其研究思路将为力学课程等工程类主观题的考试与评定提供有效的程序方法。

参考文献:

[1]田甜,张振国.主观题自动阅卷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31 (16):3697-3704.

[2]何克抗,许骏.计算机辅助测评(CAA)研究新进展一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自动测评开放[J].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2005(2): 75-53.

[3]青宪, 叶雪梅, 陈钟, 刘红. 无纸化考试系统自动组卷策略分析及改进[J], 计算机应用, 2008,28(12):100-102.

[4]刘应成.主观试题计算机辅助判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6):357-359.

[5]高思丹, 袁春风.语句相似度计算在主观题自动批改技术中的初步应用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40 (14):132-135.

[6]邱李华.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侯祥林.结构力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全国第十届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一等奖[DB/OL],http://.cn, 2010.10

[8]辽宁省教育厅.侯祥林,费烨,郑夕健.结构力学辅助教学与测试系统,2014年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本科组一等奖[DB/OL],http://,2014.09.02

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第3篇

行政管理及其有效性主要以科学、效率、效果、效益为基本着眼点,立足于改革和创新,重在实效。它涵盖着不同的层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当前我国整个改革进程中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改革总体推进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我们改革的最终突破与成效无不深刻地体现在这一环节上的实质性进展。世界范围内其它国家行政管理发展的实践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轨迹,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将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提高其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力求取得深层突破。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行政管理要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且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其次,是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单位和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再次,是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的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一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上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2.现行行政管理的存在的误区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并将其作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一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科学决策的替代,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还有一种的管理误区就是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这需要监控、需要调研,这都是管理题中之义。制订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3.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

一是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的决策,有赖于完全准确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二是办公的自动化。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三是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四是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否则,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随着问题的累积,可能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是十分必要的。五是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规章,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政策进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国于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和要求,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4.迅速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4.1把握最新的管理理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特别是由物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再转向智本管理;由你死我活的刚性竞争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柔性竞争;由重视有形资产转向更重视无形资产;由传统的营销系统转向网络营销;由被动的适应环境转向主动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企业组成的科层化、凝固化转向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和虚拟化等。总之,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新的管理形势。 转贴于

4.2以国内外先进企业为样板,推广追赶战略和标杆管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企业应建立进步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杆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自己。

4.3加强战略管理,建立企业生命理念,加强研发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培植、发展和利用。

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流程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干预措施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02

Fall into bed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 application

LEI Xue

(Sichuan Provinc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We will discuss 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of 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fall/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 sheet in Neurology. Method We chose the 706 patients who was admit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1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with conventional anti-fall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the anti-fall care by using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heet to compare their incidence of falls. Result Th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is P<0.01. This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n the fall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ll /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in tervention shee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l incid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protect the care safety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Key words】management processes fall / fall bed risk assessment interventions elderly patients care safety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 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1.1.1 高危跌倒坠床筛查 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14岁(1分);⑥体能虚弱(3分);⑦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如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⑨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个因素按不同等级评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评估得分范围大于4分为高危险。

1.1.2 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 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 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1.1.3 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 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 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 “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 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 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2 结果

表1 有无实施跌倒管理流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n,%)

注:p

3 讨论

3.1 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内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神经内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4]。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科室内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并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以预防跌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处理,不断强化护士护理工作安全意识。

3.3 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 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 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纠纷, 还可作为院方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3.4 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2]杨君艳.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 (23 ): 4907-4908.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在线课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专士官 工程力学 静力学

“工程力学”是大专士官2+1层航空机务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属基础教育课程,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系统了解航空机械装备和地面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使用、维护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组在2010~2011年度对该课程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授课效果虽较之以前有较大改进,授课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但和装备结合得不够紧密。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课程组拟于2011~2012年度对该课程实施基于航空装备的“一条主线、若干单元”大专士官学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此,本文对此教学改革在工程力学课程静力学模块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一条主线、若干单元”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一条主线、若干单元”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将所学知识分解成一系列的模块,并且将每个模块的各个知识点都和装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学员为主体,让学员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学员能体验到其中的艰辛和乐趣。

“一条主线、若干单元”教学模式改革不仅能够体现课程的性质、改革理念、课程目标,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还具有针对性、明确性和应用性,以问题为中心,任务贯穿所有知识点,每一个模块的知识都能解决一个具体的航空工程实际问题,解决一个具体的航空工程任务。用任务作为问题来牵引学员的好奇心,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使学员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带着兴趣学,每学完一个模块学员就应该具有一个对应的解决问题能力。用“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促进核心目标的实现,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一条主线、若干单元”教学法在静力学模块中的应用

在大专士官2+1学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静力学模块共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及空间力系,其中静力学基础是为后续四种力系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后续四种力系的讲解都围绕着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可以说研究力系问题就是主要研究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下面就对“一条主线、若干单元”教学法在静力学模块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2.1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是一种基本的力系,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始终围绕“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条主线展开。首先,介绍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平衡的几何条件,结合大学物理中学习的一些力学知识,从而为后续知识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讲授了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合力投影定理,为利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奠定了基础;本章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与平衡的解析条件,利用解析法实现了对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通过对其平衡的解析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从而为解决工程中平面汇交力系问题提供了依据,在本章知识讲解的最后又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强化了学员对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为其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在研究比较复杂的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时,需要掌握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和力偶的概念,并会计算它们的大小,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始终围绕“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条主线进行授课。首先,结合大学物理的所学知识和工程实际问题讲解了力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条主线讲解了平面力偶理论,分析了力偶的性质,结合实例探讨了平面力偶系的合成问题,得出了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这一结论;最后,通过分析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得出了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从而解决了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进而为复杂力系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2.3 平面任意力系。在介绍本章内容时,也始终围绕着“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条主线进行授课。首先,借助力系的平移定理将任意力系中的各个力进行移动,将平面任意力系转化为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进而借助已有知识实现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进行简化,也就是解决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问题,得出了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的最终结果为一个主矢和一个主矩;其次,通过对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从而解决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强化学员对平面任意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