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本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明确一个理念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重点就是要规划什么样的课程。
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构建校本课程让学校灵动起来,鲜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诉求得以实现,让老师职业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以提升。
二、围绕一个核心
我们把学生乐享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充分尊重在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及课程取向。我们将学校现有课程的开设情况向学生做了介绍,并设计了如下问题:你想申报哪个课程?你还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课程?由学生自主报名,自愿参加。
三、成立一个团队
学校为发挥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建设的助推作用,成立了三级课程研发一个体系的团队:学校课程组、教师团队、学生。
四、打破一个传统
校本课程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上课的地点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方式,采取走班与留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做实一轮培训
课程的实施者与开发者是教师,只有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清楚了,课程建设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教师的课程培训一定要及时跟进做到位。
(1)认识课程:学校出台基本的课程框架后,引领全体教师学习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使教师对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课程:为强化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山东潍坊北海双语学校高峰校长和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课程建设报告,并组织骨干教师专程前往山东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
(3)实践课程:学校将《乐享课程》规划向全校教师进行解读,让老师们明白学校整体的课程规划,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又该怎样做.
六、建立一个机制
学校以奖励机制创设课程研发氛围。
①提供课程基金。②发放活动经费。③纳入绩效考核。④评选星级课程。⑤奖励课程团队。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远的成长空间,也为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助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部分课程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一开始,学校课程追求一个“繁荣”的状态,但繁荣的表象下课程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种种信息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分析现象,查找原因,完善课程体系、升级课程策略。借助课程团队的集体智慧,在总结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了发展和提升。
(一)不断发展的课程目标
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升华过程;经历了从单一的“知识性目标”到“三维目标”的过渡过程;经历了“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统整过程。
(二)不断变革的课程结构
随着课程目标的不断发展,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文化路一小的课程结构最初包括“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和“自主型课程”。该课程结构在后来的课程体系完善和实施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冗杂、交叉重复、定义界定不清晰等先天不足。于是该课程结构简化调整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公共必修课程、自主选修课程)”两类,新的课程结构虽然解决了门类清晰化的问题,但依然存在目标界定混乱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的发展,现在的课程结构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不断完善的课程实施
基础课程始终以《标准》为依据,不断地深入研究标准,并实现了以《标准》为依据的《课程纲要》指导教学。而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实行了集中课时制。除了个别课程外,其他课程全部集中在每周五的下午两节课进行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不背书包的下午。在不变的形式下,发生着内涵的变化――由“走班”与“留班”相结合发展成了校级课程“混合走班”,中高年级课程“平行走班”,低年级“留班”相结合,经完善后的课程实施在目标达成度和课程广度上实现了质和量的提高。
(四)不断合规的课程评价
本着“评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课程”的评价理念,从重评价知识技能改为重评价综合素质;从教师单一评价改为学生、教师、同伴、家长多维评价;从评价学习效果改为评价课程质量。
校本课程的主要做法应为:
(1)学生选课。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必修课人人必修,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报,学校根据选报情况结合实际再做出调整。为避免学生凭感性认识或盲目跟风报课,要求班主任指导学生理性报课,结合自身天赋、兴趣特长、需求等自身情况来报,最终基本达到均衡。
(2)教师分课(资源)。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已经考虑到教师的兴趣专长,所以教师分课顺理成章,原则上必修课每班1名教师,选修课每门课1名负责教师,并为本课程的具体开发负责人。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另外挖掘周边资源,从社区中挖掘能人异士到校指导。
关键词:学校特色;校本管理;学校示例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原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学,重庆市直辖后,被命名为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现有初、高中部共1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00余人。并且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发了校本课程,创办出特色学校。
二、对校本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对课程质量的管理
课程质量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实施前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如: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以及是否符合办学思想等。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③开展教学资源的条件。根据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校本课程是否进入实施。就拿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来说,学校是在结合了学校和所在的区域特色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如:生态黔江,家在黔江(黔江地理),渝东南民歌等校本课程就是结合了当地的区域特色。另一方面是实施后的管理,即对课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管理,可根据学生的总结与反映、教师自己的总结以及同事的反映和管理部门的抽查结果等信息来决定校本课程的进退。
2.对学生选课进行管理
在实行校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给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机会,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做出选择,才真正地发挥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最好能够在学生选择之前,有听课的权利。这样,学生才不会做出盲目的选择,但也要注意这个听课时间的安排,不能太久,最好是在一周之内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上课秩序。另外,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也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如:重庆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包括高中物理导学和专题讲座、高中英语语法等,教师可以让那些在这个方面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选修,以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对上课常规的管理
上课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环节,常规管理的任务是确保课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按时上下课,及时了解和防止各种教学事故。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常规进行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如:重庆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渝东南民族体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在运动前的预备活动,以免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根据考勤情况、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小组评议等给出学生成绩,学生课程成绩要进入学生的学习档案。这样一来,学生才会重视自己所选择的课程,认真地对待校本课程,也才能发挥校本课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结论
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只有在正确的管理下,校本课程才能够彰显学校的特色,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价
0引言
“数字通信原理”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理论性很强,同时还强调实践性。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程内容,而且更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翻转课堂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被称作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课堂“课上教师知识传授+课下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为“课下教师知识传授+课上学生知识内化”。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如下优势:(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改变了课堂管理,增强了学习互动;(4)有助于教学相长;(5)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以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所形成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别为主线,将教师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准备、引导互动+总结评价和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总结反思三个环节。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前面构建的教学模式,以《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中“脉冲编码调制”课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班学生共40名,分8组,每组5人。
3.1课前
教师:制作学习任务单,采用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7.1录制微视频,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上传至QQ群进行共享,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策划课堂活动。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2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学习,并安排小组探究任务。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环节进行评价,并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探究合作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考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内容。
3.3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完成相应作业。思考自己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并把自己的困惑和教学设计建议反馈给教师。
3.4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采用量化表,总结性评价采用试卷测验方式,学生最终成绩=形成性评价得分*50%+总结性评价得分*50%。
4 探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当,学生基础相当。对两班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测试。测试结果图2、图3。
如图所示,实验班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而且实验班高分成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前自主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合作学习不利于积极性差的同学、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建议教师优化合作探究模式,打消学生依赖心理、多进行个性化指导、多增加个人展示的机会。
5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如何使翻转课堂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提出高效的课堂时间分配方案;(2)创新课堂活动形式;(3)形成更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特色;教学;探究
山西省柳林县庙湾小学将特色班级创建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切入点,即: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活跃教育教学气氛;创新班级常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特色班级创建的具体做法
确定主题:彰显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出口号:一师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特长
明确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有24个特色活动,其中知识延伸类活动有12个,内容包括语数英。才艺特长类活动有12个,内容包括音体美。活动可以说是一文一武,文武兼备;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张弛有致。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是:一岗多责,教学活动几不误;一师多能,知识专业全能型。
班级常规管理(德育及班级工作)
制定要求:服务教学适合班情与众不同利于展示阶段总结注重积累
具体步骤:确定主题宣传发动环境布置实践活动展示授牌巩固提高
二、特色班级创建的具体措施
1、课程落实,彰显校本特色
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活动情况,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拓宽课程资源,力争体现学生发展需要,凸显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学校提出了“一个要求”,注重了“三个到位”,实现了“五个有”。
“一个要求”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要求。即:德育是共同体,课堂是主阵地,兴趣是着力点,展示是助推器,快乐是主旋律,生活是大天地。
“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科任教师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分管领导进行督察指导;二是统筹安排到位,学校校本课程分两大类,知识延伸类和才艺特长类,每一类有12个,学校共开设24门校本课程,每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也就是活动的组织者,校本课程的使用采取以年级固定、以班级轮换的方式,而且将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三是学生参与到位,每位科任教师要充分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做好与家长沟通协调工作,有效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局面。
“五个有”即上课有课标、活动有课程、教师有记录、学生有作业、学期有展示。
2、营造育人环境,滋养幸福心灵
营造个性育人环境。班名、班徽、班风、班训、班规凸显个性,蕴含文化。在特色班级创建开始,各班遵照“个性、育人”的原则,结合本班特点,依据同学意愿,设计出自己的班名、班徽、班风、班训。既形象,又富有个性,更励志育人。
营造温馨整洁环境。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各班从自己的班名、班徽出发,围绕班级精神、特色活动、班风班训,贴名句、上名言、挂图像、显主题,布置的既温馨又体现环境育人的思想。
营造激情活力的氛围。才艺特长类班级特色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学校特色活动整体做到了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即:活动内容有创新,活动设计有创意,活动安排有特色,做到了一师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要求。其次,才艺特长类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折纸、剪纸、绘画让孩子们在动手中展开思维;快板c弟子规、安全知识相结合,跳绳与三字经相结合。第三,才艺特长类活动与国家要求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相结合,将韵律与健康有机结合。节奏欢快的跳皮筋、充满童趣的皮球舞、节奏轻快地健美操,韵律十足、花样百出的跳绳,真正诠释了玩出花样,学出精彩;实实在在演绎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
营造了团结向上的氛围。在特色班级创建的过程中,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调配合、共同作战。学校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领导全部参与,全程参与。从确定主题到宣传发动、环境布置、实践活动及展示授牌等各个环节,师生共同参加,全民进行动员,它是班风、学风的大检阅,更是一次师风、校风的大考验、大体现。这样的活动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激励,给人以鞭策。
3、开展经典诵读、提升人文素质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大量的媒体信息时代,他们的世界可以说是无限精彩,但他们依然觉得写文章很难,究其根源是读书太少文学底蕴不够。参看文学大师们,无一不是饱读诗书。茅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鲁迅幼年时就背下了《纲鉴》这些经典的积累犹如智慧的种子深深植于人心,对他们以后的文学成就大有益,学校从前人的事迹中得出经验,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要从基础开始。大量诵读经典、积累文学功底,使孩子们受益终生,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一师一品牌。语文教师根据学校课程规划,结合本班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每人开发一门课程。如每周一儿歌、每周一古诗、每周十词、每天一谚语、成语接龙、每周一绕口令等,并选取了蒙学经典和诸子经典中的精华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
天天三十分。全体师生每天早晨诵读经典十五分钟,下午练字写十五分钟。记名句、写名篇、创新作、写美文。
课课有积累。语文教师作文课专设“经典链接”这一过程,实现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经典内容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周周大阅读。各班每周两节阅读课,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形式阅读,积累经典,阅读美文,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与时代同步。
学期有展示。学校每一学期都开展展示活动,前半学期在六一,后半学期在元旦。今年“六一”活动的主题为“喜吟中华经典、笑展少年风采”,通过展示为孩子创设如诗如画的跃动舞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亮嗓门、展舞姿、显风采、读经典、品诗风、诵古韵,在精彩绝伦的节目中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优美、舞蹈的灵动、活动的欢腾,让孩子们体会诸子百家的深邃,唐诗的浪漫、汉赋的潇洒、宋词的凝重,从而有信心、有恒心走过璀璨童年,走好精彩人生。
4、弘扬儒雅文化、塑造高尚情操
学习是为了应用,如何将书香气息内化成良好风气,用经典磨砺品性,规范行为,形成富有个性的行为文明,是学校班级管理追求的目标。学校班级常规管理本学期的主要活动为“三讲”、“五爱”、“一活动”。 “三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规范;“五爱”即爱自己、爱家长、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一活动”即“我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具体到工作实践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开展“每天快乐劳动十五分钟活动”。让孩子们拿起扫把、墩布到自己的教室、卫生区扫地、擦窗户、拖地板、抹瓷砖……让孩子们践行《朱子家训》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让孩子们在具体而扎实的训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课堂上“立-礼-坐”,列队出操,各班要做到“快、静、齐”,让孩子们践行《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毕恭敬”。
开展“日行一礼”活动。进校园学生主动向值班领导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放学回家道再见。“日行一礼”让孩子们谨记这一句古训“不学礼、无以立”。
【论文摘 要】要实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各项目标,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努力打造有本地地域特色和本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搞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和建设,则是本次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9年,笔者所在学校被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学校”。项目实施三年来,我们在学校课程(习惯上称“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也为此研究出了很多对策。
一、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
1.由于课程领导层理论水平不高,专业指导不力,课程的开发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课程管理也缺乏预见性。
2.在办学规模大、平行班多、班额大的学校,由于选课指导不力,报课时学生扎堆现象比较突出,加上受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限制,教学组织和管理就会存在不少的困难。
3.家长不重视或者不理解学校的有些工作。
(二)教师层面
1.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色认识不清。大多数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或教师自己编写教材,也有教师直接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活动课程。一些教师认为适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就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而不能把校本课程开发上升到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高度。
2.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愿不强烈。受现有编制制约,大多数教师的工作量本身就已经足够了,担任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必然会加大他们的工作量。
3.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具体困难:一是缺乏图片、音像、现成的课程设计等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备课往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很大心血;二是缺乏专业指导,有关课程开发的理论学习相对不足,也使得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不少的误区。
转贴于
(三)学生层面
1.大多数学生比较钟情于文体活动类如篮球、乒乓球、器乐、绘画等,动手操作型的如科技制作、摄影等。兴趣爱好是学生们选课的主要出发点,能够活动活动、轻松轻松也是他们大多数人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有些教师课堂组织形式太刻板,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校本课程开设的科目如果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就不大,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校本课程周课时少,受到老师的指导就自然比较少,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二、思考与对策
(一)学校管理层面
首先,学校要重视培训,理清开发思路。培训内容侧重点应放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流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模式、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等方面,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预见性,扫清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实效性,实现“四个结合”,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开卷测试与写学习心得相结合。
其次,学校要强化课程管理,以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要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细则》,《细则》必须详细规定课程的申报与遴选、课程的与开设、课程考核与评估、奖励和惩处,以规范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为加强课程监管,还应把校本课程实施纳入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考核当中。
再次,学校要很好地向家长和社会做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二)教师层面
首先,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担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同等对待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工作量。学校还要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在评优选先时优先考虑,以提高他们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们打造课程开发的平台。
再次,学校还要定期组织调研,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必要的评估,查找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开发的深浅,学生实行跑课制带来的管理、考核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学校还应及时召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课程开发的阶段成果。
(三)学生层面
首先,课程的开发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不能太刻板,要以竞赛、动手操作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组织载体,要最大体现活动性的组织要求。
再次,在课程检测的方式宜采用实地考核、佳作展评、考勤统计、PK制等形式,而不宜采用国家课程检测常使用的闭卷考试的形式。
总之,要实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各项目标,需要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努力打造有本地地域特色和本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