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第1篇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吉林市龙潭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种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自然抽样的方法各抽取500名就诊患者和50名医务人员。

调查方法: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医生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和业务用房面积进行现场考察;从统计报表、年度总结中查阅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资料采用EXCEL2000建库,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另外,也对一些资料直接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

结 果

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已经形成,举办的主体呈多元化,以国有卫生服务和企业卫生服务两种模式并存: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个,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个,分占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42%和5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情况:19个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达到标准,达标率为65.5%。5个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达到标准,达标率23.8%。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情况明显好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情况: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设备、检测设备、中医诊疗设备达标率分别为51.7%,48.3%,51.7%,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达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卫生人员状况:在执业医师、中级以上医师、中医师、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五项指标中,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82.8%,51.7%,89.7%,55.2%,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达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得到了完善,但保健和康复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比薄弱。

双向转诊情况: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2005年的上转情况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上转的比例偏低;而下转情况要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企业社区卫生服务相比,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下转比例偏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66%,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投入。药品收入是社区卫生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有86.2 %的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

群众对企业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为80.6%,明显高于对国有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高低、是否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最终应由社区居民做出评价。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以其宽敞的就医环境、齐全的诊疗设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六位一体”功能,获得了群众较高的满意度,其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在城市居民中普及了基本的健康知识,这些都是大多数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有条件下所不能达到的。

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其业务用房、各种设备都明显好于国有医院。龙潭区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均是由企业提供的,且无偿使用,29个企业社区服务机构有19个业务用房面积超过了150以上。

而且,拥有较充足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从业的执业医师比例、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比例,特别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使其具备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优势。

另外,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实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保证企业社区服务对象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以及社区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第2篇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年前城区、市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县、县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其余县(包括东侨开发区),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全市在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的全部任务。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向社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比例和综合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力争达到35%和80%。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以每个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结合部街镇为单位,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10万。街道办事处范围较小,居民不到2万的可与毗邻的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步行15分钟以外或辐射半径1.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万人左右的,根据居民医疗需求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公立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毗邻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公里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城市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而转型设立。同时大力推行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向社区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乡结合部撤镇改街的卫生院在年之前要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符合标准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门诊、护理院、养老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免收门诊挂号费。开展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社区精神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社区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社区儿童保健、社区康复与老年保健、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要完善服务功能,开展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优生优育宣传、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随访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急救、临终关怀和心理卫生咨询等服务。要采用适宜技术和药物,既保证疗效,又做到费用比较低廉,还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

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对残疾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恢复或补偿劳动就业功能而实施的治疗、训练等康复项目费用给予扶持和补助。具体扶持、补助办法由卫生、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招聘。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且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进修。

推进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公立医疗机构、防疫、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体现公益性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专门的业务科室,指定人员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2个,二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责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予以相应经费保证。按照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已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和转后年限合并计算。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采取多渠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年起东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为全市社区卫生技术指导医院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医院、中医院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指导、临床培训基地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免费接受社区卫生人员轮流到医院进修并与其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将在二、三级医院已明确诊断、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转回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和随访,完善转诊服务网络。辖区妇幼保健院(所)、疾控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单位,东卫校为全市社区卫生理论培训基地,县、县、蕉城区、福鼎市、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培训实习基地,到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率要达到80%以上,年要达到100%。鼓励和促进社区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力争到年有80%的专业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组织实施,并纳入政府绩效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评估制度。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标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制定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管理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能达标者,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负责对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考核、标准化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水平,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按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年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经费由省、市、县(市、区)财政负担。我市享受一般转移支付待遇的8个县(市)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给予补助8元/人/年的基础上,县(市)级财政给予不低于7元/人/年的补助;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补助6元/人/年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蕉城补助2元/人/年,蕉城区财政给予补助7元/人/年,东侨开发区财政给予9元/人/年的补助。按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中的流动人口补助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自行负担。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房屋维修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市财政给予适当支持,为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顺利开展,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给社区居委会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完善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医疗保险政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社区和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发改委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不高于当地一级非营利性医院收费水平的原则制定。

规划部门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规定的社区用房面积中进行统筹规划,与居民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设管理部门应按规划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和明确产权归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第3篇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丰富社区建设内涵、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医学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的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基础卫生服务。最近几十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体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级提供者。国际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确保提供低成本、经济有效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慢性病干预措施及老年人、妇女儿童医疗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58.18%,市区常住人口在80万人以上。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分布在各个社区之中。适应这一情况变化,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形势发展之所需,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历着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难过程,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全面兼顾,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关心脆弱群体健康,拉近社会心理差距,实现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无疑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方面的必要保障。

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布局。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的要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原则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3—10万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0.5—1万人。根据这一原则,我市自1998年起,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对城市医疗机构和原街道门诊部进行了结构调整和功能改造,将其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1年8月份以来,以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制定了《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进行了科学总体规划。到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服务站63处,服务人口近97万,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68.9万份,环翠区、高技区和经技区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按照规划,至2012年底,我市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将达到100%,三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将达95%。

(二)现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我市自1998年起,先后出台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办法》、《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标准》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发证。同时,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011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市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及《市城市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构建起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

(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机构队伍建设,到目前,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97人,其中经过全科培训的医护人员120人。去年,我市组织4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75名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参加了全省首批社区技术骨干培训。2012年内我市将完成社区卫生机构技术骨干省级培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市级培训,并采取“下来一批、培养一批、返聘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改善社区卫生队伍结构和素质。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配备情况。从面上看,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困难。市区4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20个服务站没有业务用房,靠租房开展工作,占47%,年租金总额60多万元;有21个服务站房屋为自有,有1个为政府提供用房;有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少于150平方米,占到40%;还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位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工作条件较差。二是设备装备配置也不齐全。基本医疗设备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19处,占45.2%;约有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缺少心电、B超等小型医疗仪器和设备,一些常规检查往往因为设备不全而无法进行;缺少开展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健康教育等设备,难以组织有效的疾病监测和健康干预促进等活动。三是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要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去年以来,又对重点建设的1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统一视觉系统”:即统一门面、科室牌、人员工作牌等标识,统一员服装、被褥、药品柜、出诊箱等用品,统一门诊处方、健康档案、健康处方等文书。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推动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011年全市共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余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推行收费标准公开,取消了挂号手续和收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逐步提升。

三、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单一。按照国家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应当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这一功能定位,囊括了解决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多方面问题。但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有收入的医疗工作比较重视,没有收入的工作开展得较少,普遍是以药养医、重医轻防,其它功能只是部分到位或没有到位。计划免疫工作基本能够完成,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延伸功能发挥得不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观念比较陈旧,未能真正做到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围绕居民的健康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六位一体”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防病功能未能很好落实。

2.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医生、康复医生等,但目前我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往往只有1—2名医生和1—2名护士,约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能提供24小时服务。尤为突出的是全科医生缺乏,不能满足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需求。全科医疗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核心,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计算,市区至少需要124名全科医师。而现实情况是,19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师,不到社区医生需求数的一半。而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多数由医院下派或招聘,本身并非全科医生,相当一部分社区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无法独立负责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等多方面工作。

3.医保政策不配套。市政府文件出台后,但医保配套政策仍未出台,不能很好地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和老年病,家庭病床及康复治疗等服务项目也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致使不少康复期病人、慢性病病人、恢复期病人等,受政策性限制,只能放弃在社区治疗或滞留于大医院。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与到大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没有差别,患者更愿意到牌子响、级别高、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难以达到把基本医疗服务从大医院分流出来的目标。以2010年为例,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9.2万人次,出诊服务1.48万人次,仅占门诊总量的12.3%,远未达到要求。

4.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完善。硬件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紧张,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很不齐全,影响了医疗业务的开展和服务功能的拓展。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32.57万人次,门诊人次费用45.4元,仅为大医院的1/3。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培育有序竞争的服务市场。认真落实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实行机构管理一体化。坚持属地管理,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设置,科学管理,不断健全包括基础设施、基本设备、人员配备、服务流程、价格管理等社区卫生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要坚持举办主体多元化,打破所有制限制,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转型、大中型医疗机构举办、个体医疗机构参与等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公开招标,择优准入,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活力和效率提供体制性保障。要坚持卫生服务规范化。尽快使社区服务机构统一标识、统一工作职责和制度、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上岗培训、统一收费标准等。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到位。

(二)完善补偿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财力支撑体系。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同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要求,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结合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建议政府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采取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适当补贴,不足部分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医疗收入等弥补,以后随着政府财力增长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现阶段可按服务人口(以常住人口计)年人均补助15元,市区两级财政按1:2比例分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20万元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万元标准,统一配备基本设备,统一实行政府采购,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退出时,需将政府出资购买的设施设备交与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资金。对经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人给予适当补助。

(三)落实配套措施,营造部门联动的政策扶持环境。一是落实规划建设政策。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二是完善医保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将诊断明确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家庭病床、术后康复等项目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就诊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更方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三是探索建立严格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转诊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推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资源共享、利益和风险共担,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二级以上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第4篇

SWOT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工具,是西方企业用来分析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的综合性方法,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鲁斯提出。它通过分析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识别自身的优势(strengths,S)和劣势((weakness,W),分析组织所处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一个组织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这个战略应是一个组织“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目前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SWOT分析研究很少,专门针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几乎没有,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

1.1 优势(S) (1)较强的地缘优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区域卫生规划以后,所在辖区居民密度一般比较大,机构按“居民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这一要求设置,方便了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就医。辖区内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其他医疗机构也较少,因而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地理环境。(2)高素质的管理者和“扁平化”的管理层次。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一般就是投资者,多数毕业于医学专业或者管理专业,他们既掌握,临床知识或管理知识。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一般素质较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一个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只设1名中心主任和1名副主任,而各科室不再设科室领导,根据中心某一领域的实际情况,再设置负责人。比如,某个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病房,护理人员比较多,因此设1名护士长负责管理。“扁平化”的管理不但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信息传递机制灵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理氛围。(3)房屋和设备的利用和使用方式灵活机动。不同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租赁和修缮、设备的购置和维修保养等费用全部自付,政府对此没有任何补助。但是,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标准,每年的房屋租金将达到1.5万元。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配备X光机、B超机、血液分析仪、心电图仪等设备,一次购置费用就需50多万元。无论是房屋还是设备都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大的支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新的方法,即把房屋、设备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盈亏平衡点。例如,某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成立时,租用了两层楼的空间,但是既得不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又得不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中心收不抵支。连职工基本工资都发不下来,生存面临困难,于是不得不退掉二楼的房屋。设备也不是一次性购置齐全。而是根据中心的盈亏情况,分批购置,最终该中心摆脱了生存困境。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齐全、新颖,除了国家规定必须配备的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外,通过对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还配有血液分析仪、微波半自动生化机等,基本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求。(4)精简高效的人员配置和“以人为本”的内涵文化。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即以最小的成本争取获得最大的产出。机构的管理灵活自由、“软硬兼施”。这里所说的“软”是指“员工第一”:机构配备空调、软椅等,给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逢年过节,颁发奖金、礼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中心主任放在最后;机构帮助年轻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使年轻员工形成对机构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强烈的向心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5)“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也是“软硬兼施”中“硬”的体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日常工作的监管非常严格。首先严把医疗质量关,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对居民负有责任;另一方面,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量相对薄弱,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有可能退出当地卫生领域,并且再也没有资格进入。其次,严把服务质量关。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中认真负责、态度温和,如果与居民发生争吵或者居民向中心管理者状告某医生,一经查实,立即处分。从服务理念来看,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居民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微笑服务、亲情服务。由此可见,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视服务质量,讲究服务理念,并能以良好的服务、较低的服务价格赢得市场竞争。

1.2 劣势(W)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基础设施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居民认可程度低、双向转诊政策不健全、医保政策不完善等共同的问题外,还因为其特殊身份所面临的一些特别的困难:(1)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处辖区流动人口很多。和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比例很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购买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常住人口进行补偿的,但是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时,服务的对象却是辖区内所有人口。因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时,工作量大,补偿不足,压力沉重。(2)“重利用,轻培养”的用人机制弊端突显,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重利用,轻培养”的用人机制不利于吸引人才进社区,缺乏支撑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发展的年轻技术骨干力量,形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状”人才结构,使机构人员过少,工作任务太重,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工作任务太重”又是工作人员产生离开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最主要因素,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既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进来。也不能挽留原有人员,陷入“两难”的境地,使人员配置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3)“以药养医”、“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严重。药品收入依然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最主要支撑。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存在开“大处方”的现象,每张处方所开天数、每张处方开药个数都比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平均处方费用明显偏高,药品收入占机构收入的50%左右,“以药养医”现象严重。同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调查得知,平均100张处方中就有80多张含有抗生素,并且多是通过注射来使用的。(4)重视基本医疗工作,轻视公共卫生工作,很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公共卫生工作却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慢性病普查、儿童计划免疫等工作。究其原因,一是机构内工作人员配备少,无法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二是民营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所处辖区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很大,而政府只根据常住人口进行补偿,并且补偿不能足额、及时到位;三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自然人举办,资金有限,没有后备支撑力量。基本医疗工作符合医生和患者的传统理念,不仅利润大,而且服务方式固定。不需太大的人力资本;公共卫生功能的发挥却需要转变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主动服务,不仅耗资、费力,而且利润微薄,加上政府补偿不足,机构得不偿失,所以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多地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5)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利益之争。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为自然人举办,资金力量相对紧缺。因而无力在中心下面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因而在辖区内,中心和站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不能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中心和站为了争夺有限的卫生资源和争得政府的更多支持及居民的认可,产生了利益冲突。

1.3 机会(O)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机会主要是指近年来政府的鼓励政策。2002年8月20日卫生部联合十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鼓励部分国有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制为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实行国有民营。这是由政府主导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公共医疗服务领域第一次向民间资本开放。至此,国家开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2002年颁布的《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条例》规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不同的财税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医疗收入免征各种税收;而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可自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其取得的医疗收入免征营业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刚刚起步,本来就步履维艰,如果国家再向其征税,将危及其生存。最近,卫生部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新的定位,使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更专心于社区卫生工作。

1.4 威胁(T) 目前,政府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没有“一视同仁”,对于大多数民营机构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就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偏袒公立卫生机构,这对它们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在房屋和设备方面:《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中提出,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同级政府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同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目前,政府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租赁和修缮、基本设备配置和维修仍没有任何资金补助。(2)在人员核编制度方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指出,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国家只核定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这一规定有利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竞争机制,自由选人、用人、裁人,但是,由于人员没有编制,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进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吸引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和人员流动性大的不利后果。而且,许多机构为了节约成本还会缩减人员,造成人员不足,工作不能全面开展。(3)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国家对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指导价管理,而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这一制度有利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实行灵活的价格机制。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下,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高出平均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

2 促进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建议

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注重服务态度、提供简捷便利的医疗服务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药品价格、改变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的功能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扬长避短,大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和药品的价格,转变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的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满意,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亲情般的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因而更多的居民会愿意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其次,就诊过程的简捷,等待时间的缩短,不仅会节约时间,而且大大增加了居民的满意度,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再次,要改变“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增加积极性、主动性,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开展有特色的、灵活的、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规范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药品管理,改进用人机制,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管,使之淡化“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政府应该严格规范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服务的准入,确保科室的设置突显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如设置骨科、牙科、美容科等都要体现“保健,功能,而不能为了追求利润随意拓展服务内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具备了开展某项服务的人员、条件和环境,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才能审批通过,而不能只因为设置了科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就放宽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指出: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配置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护理人员数都达不到国家的要求,这一情况不仅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过重的工作量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地方政府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通过正确引导,监督管理,确保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符合国家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根本措施。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努力构建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兼顾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居民满意为工作宗旨;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坚持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均衡发展,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2、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严格按照《*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卫生资源,建立资源配置和功能更加合理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3、严格机构准入。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含非驻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和调整,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站”的设置原则,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避免盲目建设新的卫生机构。

4、严格人员准入。配备精干、适当人员,卫生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资格证书。

5、依法设置审批。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注册。

二、工作目标

(一)实施《*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卫生工作目标管理与考核内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

(二)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度。2009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0年达到100%。

(三)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任务。年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招募工作,吸引高素质人才进社区,逐步建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和水平。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医院、区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作机制,按照分级医疗原则,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居民70%以上的医疗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得到解决。

(五)落实老年保健工作。2009年农村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每年随访次数大于4次。

(六)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慢性病人建档率、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

(七)利用健康体检、临床资料,结合主动上门服务,逐步为居民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2010年达到8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调整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按照《*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每个建制镇(办事处)必须举办和建设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乡镇卫生院转型),对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可改作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或中心的门诊部),同时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与《*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不符的,各镇(办事处)要及时做好规划调整工作。对于目前一些因历史原因存在的“一村多室”问题,各镇(办事处)要根据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变化,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逐步予以撤并。

(二)扎实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省《农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和市示范产科、儿保、妇保、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加强镇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旧危房进行改造,添置必要的设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提高其履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及水平。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审定施工图纸,统一标准验收,严格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达到省、市建设标准要求。

(三)切实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业务骨干、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完成省、市下达的全科医师规范培训任务,保证培训工作质量。落实省政府制定的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政策,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整体结构。

(四)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区卫生局将加强对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中心要加强对职工服务绩效的考核,禁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经济收入考核指标同个人分配挂钩,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五)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全面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预防保健机构、区医院的业务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强化互补与协作关系,确保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比例达到80%以上。

(六)切实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观念

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责任医师团队,每个服务团队配备2名责任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2名社区护士、1名妇幼保健医师、1名公共卫生助理员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乡村医生。通过开展主动上门服务,定期上门巡诊,开设家庭病床,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家庭式、24小时随叫随到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居民健康需要。

(七)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建立健全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按照省、市《农村(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标准》,加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力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八)落实一体化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认真落实一体化管理制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业务、财务、药品等纳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能够认真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综合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执行基本用药目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组,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各镇(办事处)亦应成立相应的机构,同时要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考核评估制度

区卫生局将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强化监督、考核评估,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同时,全面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并确保每年创建1所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所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