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含义

工商管理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含义

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模式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去进行,以形成培养模式的构架,并在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事实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市场需求与培养模式构架的结合点,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

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作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协调着国家内部的经济运作,另一方面促进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经济干预手段,与其他需要实质性操作的政府部门不同的是,工商管理主要是依赖自身管理行为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一种监督和管理的形式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纠正市场经济不正当竞争,规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上,不仅为我国各企业的发展了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扫清一切阻碍。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在探讨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工商管理的含义。工商管理的全称是工商行政管理,主要是以研究营利性组织的经济活动状态为主要目的。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是否科学有效,其涉及的范围广泛。以无形监督和有形监督两种方式确保着市场经济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经济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予以及时惩治和规避。

2.工商管理,作为当今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伴随我们的时间其实并不见短。早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周朝时代就已初见雏形,即使后来朝代更迭,权名更换,它的特殊性和功能性决定了它的地位不容撼动,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它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谈论任何发展都是缺乏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交往频繁的今天,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制度加以指导和规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的职能,是强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3.工商管理的改革和完善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的繁荣与否受制于工商管理的工作是否到位,两者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息息相关的。工商管理不能是脱离实际的机械运作,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当下市场环境灵活应对。当整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时候,企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便需要从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出发。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发展,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推动。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成就、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想适应复杂的经济趋势,并在世界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没有工商管理的协助是很难办到的。尤其是在企业利益主体之间矛盾越显突出的今天,市场机制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这项举措的实施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纵观经济体系中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在管理系统的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不断演变、日臻完善的过程中,它不仅在保证市场经济稳健长久的发展,强而有力的监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在某些程度上,还为推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运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2.工商管理不仅在完善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规范市场环境、控制市场主体的准入上也起着监督作用。工商管理就像一个检查关卡,在稳定经济大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监管中做到严进严出,将一切不符合工商管理制度的单位拒之门外,防止不法企业流入经济市场搅乱整个市场的秩序。这不仅保障了合法企业拥有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也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有条不紊的前行。

3.在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保证内部控制顺利进行,需要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多项工作当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顾客是上帝,消费者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买不买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能够有效的控制经济发展风险,使社会经济发展不偏离轨道,平稳的前行。这不仅对企业起着一种监督和促进的作用,更是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把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工商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不仅具有重大意义,也对控制我国经济发展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由于工商管理不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困扰。工商管理作为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手段,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充分认识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运用。对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的长治久安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维护人民的经济利益,提升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朝静.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商贸,2013,(27)

[2]赵振明.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息,2013,(21)

[3]陈文秀.探讨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视野,2014,(1)

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第3篇

(1)今年作文偏低,总成绩普遍比去年低20分;

(2)一区与二区合成新一区,绝大多数省份(如四川)都是一区线了。

(3)目前出来的成绩和报考情况;

(4)以往国家线、各院校的招生情况和分数线;

(5)参考其他内部或公开信息。

单科线的含义:不能偏科。总分线的含义:在不偏科的情况下,要有提分的优势科目。一般总分线比单科线之和高20-40分。

2012考研国家线预测:

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大增,一方面要跟本科生争夺岗位,另一方面毕业生多不愿意去生产服务一线的普通岗位,与高技、中职生同一起跑线就业,尤其是文科类工商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太广,缺乏专业竞争力。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了“学历文凭+职业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选择考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但考取难度较大,通过率不高。院系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偏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造成就业范围过窄,学生竞争压力极大。许多学生为了拓宽就业范围,去考取其他职业的资格证书,但选择的考证项目极其混乱和盲目,考取的证书与本专业的相关性不大,毕业后证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设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项目,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引导学生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关的岗位工作。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意义

(1)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关性大,形成互补的作用。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内容包括办公环境管理、上司的管理、信息管理、会议管理等内容,实际上在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沟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商务礼仪等课程中都涉及到,学生在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在巩固和优化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行政办公领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岗位的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从而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

(2)有利于弥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文书写作方面的不足。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上,有关写作技能的相关课程很少,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对最简单的请假条都没有写好,更不用说到企业就能写通知、报告、会议纪要等文书。而在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每天的基本工作都要跟文书打交道,通知、计划、总结等文种都必须熟悉和会撰写,否则无法上传下达。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内容的重点之一是考核文书写作,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商务文书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有利于弥补学生写作能力的不足,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3)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按照1998年5月,国家劳动部颁布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一书,“秘书”的概念被定义为: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财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1]。目前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约达2300万人,分布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中。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办公室、文秘人才的日渐增多,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秘书人员更是十分抢手,工资待遇比普通岗位优越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培训、考试,取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掌握秘书岗位知识和技能,加上本专业必须获得的专业证书,将极大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成为极其抢手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建议

(1)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纳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数是定位在面向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一线,包括业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同时也包括为企业各级领导服务的秘书、助理等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群定位涵盖了秘书岗位,因此开设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项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的相关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以课程代替培训,学生上完相关课程后就组织考证,可以节省了学生的考证培训费用,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就业多增加一份机会。

(2)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队伍。这里“双师型”第一层含义是指“双证”教师,秘书职业资格鉴定项目的教学需要一批既精通管理又懂文秘的专职教师。秘书职业资格分初、中、高三个级别,工商专业的专职教师在获得本专业的中级以上证书之外,要开展秘书相关课程的教学,必须得先考取高级秘书职业资格证,懂得考证的重难点,熟悉考证的相关技能和技巧,才能具备培训学生考证的基本条件。第二层含义,“双师型”是指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应用本专业的各种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经验和技术推广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和指导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专业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才能够在秘书职业资格鉴定项目教学上给学生作示范,辅导学生掌握各种行政秘书的各种技能,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3)开展校企合作,推动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工作,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一方面,专业院系可以将教师送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深入企业一线提高行政秘书管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聘用企业中既有理论经验又有实战水平的管理人员担任秘书考证实践性教学的兼职教师。院系还可以建立一批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让企业为院校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种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为高职院校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高职院校应积极依靠行业的力量,不仅注重证书的权威性,而且注重提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使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学校还可以推荐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为就业开拓新的渠道。

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应当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学生报考的问题。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项目并不是所有学生必考的项目,院系应该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在学生考取本专业的计划内考证之后,有目的地选择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适合行政秘书岗位,在教学方面,应该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扬长避短,将自己的特长与秘书考证相结合。

工商管理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工商管理;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59-02

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摇篮,对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要求我们逐步趋同于国际化和现代化。

一、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应用技能相结合,以需求为向导向建设学科专业,依托专业面向实践技能应用的课程设计,采取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的培养模式,以实践技能应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应用与社会需求能力做为教学评价。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着重应以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专业性教育,重点掌握应用型专业知识和具体(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具有创业精神的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

1.专业知识是基础。就是要依托学科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撑,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由于应用型本科管理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要求具有宽泛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不断变化不确定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由于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这些复杂的问题依靠单一的专业学科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而是要依托多个相关的交叉学科,因此学生具备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的甚至跨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2.实践技能应用是目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定“型”为技能应用。面向技能应用是在保障学生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需求起点,将专业技能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和内容。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必须从某个方面某种需求上,对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起支撑作用。同时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来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及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掌握多少专业理论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应用知识从事实践技能的活动,能否直接适应社会相应的职业和岗位的需求。

3.实践能力是核心。实践能力是指能否成功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实践能力是知识追求的目标,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能力和提升能力。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具备专业应用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能力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技能能力是指完成专业工作应具备或掌握的基础的专门技术技能;工商管理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工作任务所特有的最重要的综合能力。专业基本技能是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重要支撑。工商管理关键能力就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达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国际环境下的外语应用与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的意义

1.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对人才需求类型上也有了很大的相应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向多层次、多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正日益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进行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地方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2.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高校对“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大量“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社会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出缺少实践应用知识、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社会各行业急需要一大批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管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的方法

1.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应针对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化来进行设计,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实施中,一是要推行以全面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培养模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跨系选课,提升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互补性、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二是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专业方向选择,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推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2.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积极推进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具体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以能力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以精品实践技能课程建设为重点,突破原有课程的建设,注重实践技能系列课程的建设,构建“实践技能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和教学经验及社会需求,以最适合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教学为指导原则,以求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从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的角度,以实践应用、创新的眼光更好地安排课程教材内容;发挥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势,重点支持工商管理专业核心教材编写。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创造和创业实践。在对学生个性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在职业导师指导下,发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在校期间个人发展规划。做到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尽量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导师应根据学生意向提出参考建议及时给予引导;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可将“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纳入到学期课程测评中。通过全面、完整地记录每个学生在校期问的课外社会实践内容和成绩,鼓励和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用和扩展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共性要求,成立科研、创业等兴趣小组,由专业和学院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种教学辅导活动,并尽可能与有关部门联系,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3.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推进变革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教学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实践技能的过程评价,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基础知识的增减,加大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讲授结果,加强关注师生在教学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回答、测试与练习、学生实践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三是变革考试方法。学校应逐步改革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

4.建设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构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建设:(1)加强建立多渠道的监控体系,第一,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组织授课计划。第二,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评教一直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监控手段,推进进一步强化学生评估教学问卷的质量,强化评估的指标体系。第三,加强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的观察反馈,推进对应届毕业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毕业生素质的跟踪调查,可以深入了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发现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2)推进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第一,加强与相关高校开展企业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合作,第二,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师企业实习锻炼机会,加强与企业家、重点商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再次,充分利用管理咨询公司、职业资格鉴定中心、行业协会力量,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培训、实践教学开发与课程建设,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和联络,加强与政府管理机构的联系互访。

未来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必须不断的进行教育创新和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必须动员社会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实践,推进系统研究,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之雷,王卫,潘瑞玉.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策略——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3).

[2] 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1):20-22.

[3] 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范曙光.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 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6] 晋雪梅.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0,(5):40-42.

收稿日期: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