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事管理 改革 策略

随着社区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很多城市都构建了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两处社区卫生服罩行模为服务社区居民做出了大量卓越贡献,赢得群众好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其人事管理水平。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向

(一)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事实上,人事管理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大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重点是管理“事”,以事务性的工作为主,如考勤、档案等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管理“人”,其将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其重点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强调职工服从各项制度,并没有充分尊重职工,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满足职工的需求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要想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首先应转变思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职工往往要深入到社区,工作具有流动性。针对此,社区服务中心应积极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

(二)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

在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以行政依附体而自居,在当前形势下,其应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以笔者所在的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会事务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其管理基本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人员大多是从乡镇卫生院和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完全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采用党政机关的办法来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是技术人员都向行政职位靠拢,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的过程中,这种管理上的问题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反差越来越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快转变,将政事分离,使之程度具有独立性的法人机构。只有这样,其才能够以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三)促使职工转变为“社会人”

长期以来,职工养成了“单位人”的观念,职工的很多事务都是由单位负责的,导致单位成本支出巨大,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人都认为进了单位就是国家的人了。作为政府创办的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很多职工也有这样的观念,为了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应积极转变职工的思想,使之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打破以往只进不出的局面。相关部门应依据公平与竞争的原则,构建起新的管理体制,使得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劳动力交换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双方的关系向良性动态的方向发展。

(四)职工身份管理面转变为岗位管理

当前的人事管理中,职工与干部之间的身份划分明确,不同身份的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单位内部构建起有效的竞争机制,导致人浮于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针对此,必须消除这种身份上的隔阂,构建起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因事设岗,加强岗位方面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一岗一酬,促使聘用制度更加科学。

二、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的策略

(一)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政府主办的基础上,应倡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中,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政府、企业与个人等主体可以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无法转让、出租及拍卖,因此,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确保其公共卫生与基本卫生服务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可以引入如下几种体制:一是托管制。引入国有民营的托管制度,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为监督职能,其以合同委托的方式,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与业务转移给被委托人管理。二是引入股份合作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工可以入股,使得其自身的利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一起,全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一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部分公有资产也能够以量化折股的方式派给职工。除了职工参股与之外,其他医院、企业与个人也可以参股。

(二)构建起聘用制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中,聘用制的构建具有极强的意义。在聘用制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打破以往的“终身制”。在全面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工作岗位应进行科学的设置,只有基于此,才能够进一步推行聘用制。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针对不一样的岗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针对行政领导类岗位,应采用聘任、任命、选举等多种方式;技术岗位应从做需要的技术专长出发,强化岗位要求,采用职务聘任制度。所有技术岗位都要求任职者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二是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优化上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因岗设人,严格控制人员总数,及时精简不必要的岗位与部门。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双向选择,实行优胜劣汰,提高职工的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三是实行聘用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聘用合同应做到规范化,相关内容、条款等应符合国家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聘用合同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法规,维护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面的合法利益。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在推行聘用制度后应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划分状况而对相关职工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化,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有效结合起来,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三)进一步推行人事制度

人事是借助市场而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其采用契约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针对现有职工,仍可以采用以往的人事管理办法,对于后续新进职工则推行人事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职工的转正定级、职称等事务则由被委托单位承担。

(四)优化内部分配机制

人事管理方面的变动应与分配机制有效地对接起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严格执行国家薪资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不同职工的内部分配办法,将工资与绩效有效地对接起来,实现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分配。除此之外,生产要素如技术等也能够作为分配的依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引入年薪制等,拉开分配档次,借助薪资制度激励职工。

三、结束语

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妥善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时,会涉及到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工资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医院牵手社区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将市属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二、工作任务

(一)中心医院牵手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牵手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二院、復元医院分别牵手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院、稠州医院牵手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作合同,制订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要成立相应的内设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牵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牵手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服务协作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四)医院要与牵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探索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制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

三、具体要求

(一)确定牵手对象。市卫生局将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牵手单位的协作关系。

(二)签订支援协议。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援助协议,建立长期定点协作关系。

(三)派驻医师。牵手医院每年向每个牵手单位派出副主任以上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不少于18人次,其他资历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次,每人次在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周。鼓励离退休卫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院要保证其原待遇不变。

(四)选派医师条件。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派驻医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方面丰富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维护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努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牵手医院主治及以上医师要与社区责任医生对接,实现多形式的带教与指导。

(六)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轮流到牵手医院进修学习。牵手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到本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在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专家讲座时应通知牵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员参加。

(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明确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转诊程序和保障措施。牵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同时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有关病情资料及时转回社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八)启动时间。市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2008年7月底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8月1日开始全面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医院牵手社区工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二)加强监督检查。卫生局将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医院牵手社区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制订考核评价制度,列入年度工作考核与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牵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工作日记登记制度,对医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环境松散,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主要的精力物力放在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完善上,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内控制度可以遵循或有关人员有内控制度不遵循的情况非常普遍,会计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实际工作,在处理很多问题都时候都没有按照制度来进行,而是进行灵活处理,置控制措施于不顾,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这主要是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以及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不少漏洞,从而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造成经济损失。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

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水平直接反映到内部控制上。很多单位的一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有些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低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缺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控制要求不严,甚至有的违反财经法规,弄虚作假,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报表数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少,经费有限,不能做到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有的人员既负责现金出纳,又负责记账凭证的制单稽核工作;既负责药品采购,又负责药品的保管验收,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不能很好地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混乱的管理严重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产安全。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在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有针对会计内控方面构建起相应的评价与监管体系,对某些业务监督不到位。比方说,会计人员是否在规定的要求下开展各项工作,有无超越职权的情况出现,其工作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等,许多单位因为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未设立内审部门或岗位去约束,因此无法有效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重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管理理念,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

中心领导在当前医疗改革具体工作的要求下,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内控意识,改变以往重视医疗而轻视管理的局面,做到医疗与管理两方面并重。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积极组织其学习《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由各部门、科室、职工共同遵守、共同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中心必须加强各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运用书面的形式来规范内部重点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加强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安排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不断地业务学习,增强内控管理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理念,就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而出谋划策。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各项控制活动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

随着“互联网+大会计”时代的来临,会计核算环境、会计信息储存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适应财务管理的新变化,中心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以确保中心财务信息的安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和流畅,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控制风险,数据存储的易修改性,数据存放形式的可靠性,以及授权方式改变引发的风险等诸多问题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互联网环境下,口令授权代替了手工环境下的印章,必须建立各级操作人员权限及操作档案,严格保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安全。

(三)构建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独立性,使得其监管作用得以发挥

不符合设立此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履行内审机构的职能。内审小组成员应保持独立性,保证高效地行使其监督作用。加强中心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将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点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不但需要不断完善与健全相关的制度,还要将这些制度全面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还应随着中心的发展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更快地

作者:黄晓钰 单位: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孙劼.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企业内部控制[J].知识经济,201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第4篇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室负责指挥抢救,制止事态扩大,尽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初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突发安全事故的抢救工作。(名单附后)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含医院重大火灾安全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危险药品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来暴力及医闹侵害事故等。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对事故报告的制度。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警后,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区卫健局和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报警请求援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患者离开危险区域,保护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职工都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将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汇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突发安全事故不得缓报,不得瞒报,不得延误有效抢救时间。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事故现场的医护人员边紧急疏散患者、抢救伤员,边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迅速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报警系统,马上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用音响设备或手提式喇叭现场指挥疏散。

(3)疏散地点一般以较大型的空旷地为集结点。

3、配合安监、公安等部门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事故现场的驾驶员、医务人员应先行组织抢救伤员,疏散人员至安全地带,同时向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求助,并迅速将事故信息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抢救受伤人员,同时报警,请求援助,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保护好事故现场。

3、及时做好突家属的告之、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常秩序。

4、配合公安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调查,并参与调解。

(三)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检查氧罐和配电室使用情况,做好氧罐和配电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氧罐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及时报警,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四)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危险药品要按有关规定专柜存放,固定两人双锁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将受伤人员疏散至安全地段,并迅速将情况报告医院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及时报警,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外来医闹暴力侵害事故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遇有不法人员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迅速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制服不法侵害人员,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延缓、减少不法侵害后果的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范文第5篇

据有关部门介绍,北京市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广。随着医改的深入,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包全管的医疗保障制度一去不复返了,但又必须让生活并不很富裕的老百姓用比较少的钱获得方便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居民们不必再去很远的大医院看病,也不用排长队挂号,只要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打个电话给和自己签约的家庭医生,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据其负责人介绍,自1995年建站以来,已形成了以复兴医院为依托、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承担着月坛社区13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

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就诊的一位大妈一个劲儿地夸赞这里的医生。大妈曾患脑血栓,右半身瘫痪,卧床不起。经过服务中心医生的治疗和指导,现在她可以下地,还能洗衣做饭,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了。

这样的患者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很多。除了医疗服务,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服务,开展社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还组织创办了《社区健康》杂志月刊,作为一个中心11个站的免费赠阅品供给社区居民。在抗击“非典”期间,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向社区居民散发“非典型肺炎”专题健康教育处方,教会居民如何应对“非典”。

据月坛社区服务中心调查,社区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就诊的比例从1996年的2.10%上升到2004年的41.36%。2003年社区年门诊量从1996年的2150人次/年提高到212601人次/年。

北京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于1999年1月1日。该社区居民以高级知识分子居多,而且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服务中心的医生针对社区居民的这些特点,建立了家庭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了一批全科医生,这些全科医生走入家庭,为居民提供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家庭医生服务。

张爷爷是中关村社区的老居民,患有冠心病,最让他感觉麻烦的是经常要去医院看病。自从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办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项目,张爷爷的难题总算解决了。现在,他在家里就可以接受医生的诊治,基本上用不着去医院了。

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社区每个家庭成员建立了健康档案,掌握每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方便每个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治疗。家庭医生式服务一改以往病人找医生的单一模式,变成了居民与医生之间双向的互动交流。

上海:步行15分钟即看病

“步行15分钟即可得到初级卫生服务”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的主攻目标。从1998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累计投入9.64亿元,在中心城区每3~5个居委会(约1~2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按行政村的归并设立中心村卫生室。同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由原先的以医疗为主重新定位为“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如今,市中心城区已经建成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郊区有127所乡镇卫生院和2251个中心村卫生室。

北新泾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推进社区卫生改革的一个缩影。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过去的坐等病人上门,到医务人员走进社区和家庭,中心职工分成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和辅助、病房及管理团队。走街串巷,到居民的家中、床头巡诊,成了社区医生们日常的工作。中心还设立了10个服务点,为居民量血压、开展健康咨询等。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都随叫随到。服务中心还和北新泾街道、新泾镇协作成立了健康促进委员会,编织起街道居委会、镇政府职能部门参加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网络。在该委员会的支持下,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37922户、101799名15岁以上的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并输入计算机,分别对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肿瘤等居民追踪服务。

小周患有小儿麻痹症。以前,他整天待在家里,不好意思出门,可现在每周一、四下午,他都一定要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免费康复训练。

目前,上海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医保定点单位,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正逐步拓展,从单纯的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卫生服务,如家庭病床、上门护理、BP机呼叫上门服务、户籍制预防保健、全科团队服务、设立健康档案等。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不仅丰富,费用也很便宜。根据上海市卫生局的统计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单次医疗费用,市区平均为125.66元,郊区平均为95.63元,分别只是二、三级医院的70.5%和53.7%。

据统计,上海60%退休职工的门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乡镇卫生院)去年的门诊服务总量为3012.67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35.02%;收治住院病人27.76万人次,占全市住院病人总数的20.88%。更主要的是院外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此外,上海市还在街道、乡镇陆续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对中心主任的聘任提出建议。各个中心的内部机构,从医院的模式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三部一室”(预防保健部、医疗康复部、后勤供应部和办公室),不见了各种专科,代之以全科门诊和上门服务等。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也从过去的按人头拨款和专项拨款,逐步转变为按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拨款。

重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从2001年开始,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院。到目前为止,全市范围内纳入医保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97家,占了全市211家医保定点医院的46%。其中,渝中区、江北区等城8区建成的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46个被劳动保障部门指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占已建社区服务中心的88.5%。据了解,参保人员在已纳入医保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不仅可以享受较低的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还可以享受同其他医保定点医院相同的医疗待遇。

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全市中起步较早,今年又计划新建新桥、歌乐山、沙坪坝、井口、沙磁路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从而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达到100%。据悉,新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引入竞争机制,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明年沙坪坝区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半月楼社区卫生服务站于1999年下半年建站,当时由于宣传和自身建设不到位,前来就诊的病人寥寥无几,现在1个月却能收入几万元。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据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负责人介绍,主要是进行了宣传和人员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大学生在暑假、双休日进入各家各户进行健康调查、咨询,让当地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性质和内涵。在人员方面,选择有长期临床经验,在当地有知名度的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另外,加强了自身建设,制订了一系列制度,与当地大单位和学校等建立定期巡诊制度,免费体检。现在,半月楼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平均有二三十个患者前来就诊,多数是老年人,就诊的疾病多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中老年人的慢性病。

半月楼居民田婆婆70岁,患类风湿关节炎40多年,关节强直,不能伸屈,长期卧床在家,由老伴喻老人照顾。喻老人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时感慨万分,以前他送老伴去看病,来去要找人抬,排队挂号十分麻烦,看一次病至少要半天时间。现在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打个电话医生就上门来服务,再不用来来去去折腾了,而且挂号、治疗都免费,医生还定期上门复查。

广州:三年构筑“防疫大堤”

为了提高广州预防控制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广州市近日宣布,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救治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到2008年完成城市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以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城市安全的“防疫大堤”。

按照计划,城市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将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根据《国家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每3万至5万人配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到2005年,广州市将设置不少于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5年内将投入专项资金新建和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到2008年建成业务用房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均符合国家要求、布点合理、覆盖整个城市人口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社区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是重点

谈到社区卫生服务,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社区医疗”。这“医疗”二字,说明在许多人心目中,它的含义就是看病、打针、开药,只不过比大医院方便点,规模小点罢了。其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远不止看病治病这么简单。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六位一体,为居民们提供的是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卫生服务。这其中,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30年来,我国疾病构成和死因构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是可以在发生前预防避免的,正因为如此,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诊治疾病上。如北京市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分出医疗、管理、巡回三部分功能,各由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医疗人员诊治疾病,管理人员通过各服务站联网的计算机管理居民的健康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当地居委会联系紧密,随时了解居民的意见与需求,以修正自己的服务。

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举办讲座和宣传活动,来加强居民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高血压在我国属于高发病,北京市方庄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根据这个特点组建了高血压俱乐部,定期给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进行用药和生活常识的指导,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请专家免费传授高血压的防治方法。

以前卫生资源集中在各大医院,无论大病小病,患者只能到医院就诊,而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手术后病人、慢性病人的康复治疗,没有便利而且专业的机构可以提供服务。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方便了居民小病、常见病的治疗,为康复中的病人提供康复治疗,而且还向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指导,使居民的健康观念从“有病治病”的旧观念逐渐转变到“没病防病、健康保健”的观念上来。

在上海,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逐渐取代了长期以来被动个体治疗的模式:市区92%的60岁以上老年人已建立了健康档案;37所地段医院开展了家庭保健合同制试点,3288户居民与医院签订了保健合同;85所地段医院开展健康咨询、医疗咨询或心理咨询,接受各类咨询人数达46.19万人次。卢湾区顺昌地段医院建立的大肠癌因症就诊早发现网络,使全区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达29.7%。

在北京市月坛社区服务中心的调查中,从1996年到2004年,社区居民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从11.09%提高到88.02%,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22%提高到75.00%,参加锻炼比率从38.70%提高到69.80%,高血压的管理率从41.2%提高到74.5%,高血压的控制率从18.9%提高到50%,糖尿病的管理率从17.6%提高到42.1%。而这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年来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社区卫生服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北京市老年人已达17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5%;到2015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86.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6%,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0%。老年人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帕金森病以外,还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骨质疏松。北京市要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要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要积极开展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家庭病床和家庭生活护理,并实行“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的服务,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卫生工作应由医治疾病扩展到对人群进行健康监护,提高生命质量。新的医学模式强调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体、从原有的生物医学范畴扩展到医学-社会-心理的广阔领域。也就是目前所提倡的医疗服务“四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

医疗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对象已从“以病为本”变为“以人为本”,医疗模式也从就诊模式转变为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更重要的,是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从预防、保健开始,使老百姓的健康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小病到社区 未来的路还很长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针对徐家汇商务楼宇集中的状况,进行了白领健康状况调查。接受调查的白领认为自己相当健康的人为零,认为自己基本健康、偶尔有小病的68%,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的为32%。调查发现当今白领具有较强的健康需求,一旦他们要选择体检医院,45%的人首选市级大医院,37.5%的人表示,只要技术设施好,他们乐意选择民营医院,而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仅8.9%。如果感到不舒服,29%的人首选去大医院看病,32%的人首先去药房买药吃,只有8.9%的人表示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卫生部门表示,从这次调查显示白领多选大医院看病的结果来看,要力推“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就医分流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同度不高。多数居民和单位只认“医院”不认“中心”,即使是感冒也要到大医院去排队就诊。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宣传不足等原因外,许多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仍然抱犹疑的态度。不少市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态度确实好,可是技术水平却不高,家里人有了什么病还是信得过大医院,况且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平时的发烧咳嗽等小病,就自己到药房买药了事,需要输液时也是从医院开药带回来,图方便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输液治疗。

其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列入医保定点单位,致使一些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职工在此就诊后不能报销医药费,因此不得不放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还有的单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是医院,不为职工报销医药费等,这些都导致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数的减少。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自身建设还不完善,设备、环境、医护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业内人士认为,我们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远没有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境地,很多服务站的功能还局限于医疗服务的单一功能,诸如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等其他功能目前尚未完善。而且技术力量也很单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医护人员是全科型的医学人才,而目前全国没有医学院校设有相关专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只经过了短暂的全科培训。看来,要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蓝图,最根本还要从培养人才做起,社区卫生服务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