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工作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工商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部门的管理、引导、服务等多项职能的存在需要工商管理部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若在工商管理中巧妙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仅可以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难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利于为工商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促使其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常出现形式化现象,在发展对策上亟须进行改善与创新。
1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层级与幅度之间存在矛盾。现今,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着发展层级与幅度之间矛盾的问题,也是指信息化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矛盾。[1]随着矛盾的不断加深,不仅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对整个工商管理部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2)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方法。有效的方法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也能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然而我国许多工商管理部门正是缺乏这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方法,在工商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正确且有效的办法帮助工商管理部门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了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给工商管理部门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3)信息化监管力度较低。由于“官本位”固有思想等因素,使得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监管力度较低,导致许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工作产生惰性,缺乏工作激情,从而阻碍了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4)信息化发展资金不足。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在不断发展,但仍旧缺乏资金的推动与支持,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无法对工作设备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也难以聘请到专业素养高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不利于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5)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缺乏不仅是信息化发展资金不足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在招聘信息化管理人员之初,工商管理部门并未对其进行规范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导致管理水平跟不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管理水平自然逐渐降低。
2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优化网络基础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网络基础设备的使用,例如远程会议、办公自动化、员工培训等,它是推动工商管理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促进管理信息化实现与发展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基础设施。具体来说,工商管理部门需根据开展的各项业务,定期检查和升级各部门的网络设备,如信息安全防护与隔离设备等,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维修成本,避免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网络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继续开展并给单位带来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然后,工商管理部门应借助网络技术传输管理数据,使管理人员之间、部门之间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发生。另外,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完善工商管理部门的入侵检测系统,从而保证整体的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促进管理信息化发展。(2)缓解信息化发展层级和幅度之间的矛盾。信息化发展层级与发展幅度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管理、协调和改变的重要工作之一。方法一就是严格控制发展层级的数量和发展幅度的扩展,进而使两者达到均衡状态。但这种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难以同时控制两者的合理性并使之协调。而方法二就是,忽视另一方存在的弊端,将管理重点放在发展层级或发展幅度两者中的任意一个。[2]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选择能够有利于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方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全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相对的另一方的问题自然随之减少,从而达到缓解两者之间矛盾的效果,推动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3)制定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方法。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方法的缺乏一直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的信誉和形象等,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方法势在必行。首先,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方法,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研究需要保留并继续使用的以及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并将创新理念和手段融入到其中,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发展方法体系,保证在信息化管理中及时高效解决所有问题。此外,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与工作内容职责相应的发展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开展工作,从而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提升工商管理部门的信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可靠的保障。(4)加强信息化监管力度。强有力的监督是促使信息化管理人员坚守原则工作、提升工商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首先需要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并明确落实各监管人员的权责,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工商管理部门整体的监管力度,从而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恪尽职守,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工商管理部门的良性发展。其次,由于工商管理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加强内部监督和专业机构的监督之外,还应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完善其业务系统,为工商管理部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5)培养并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效地实现和推进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保障。目前,工商部门正在建立并不断优化基础网络设施,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不高,使得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较低。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在最初聘请信息化管理人员时,要对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和考核,以选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相符合的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加之信息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较为迅速,对此,工商管理部门应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定期对相关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也保证了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最终达到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完善信息化建设,推动工商管理信息化的持续发展。[3](6)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作为政府的工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所担负的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责任较重。因此,就需要政府加强支持力度,进而使工商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更新和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切实落实其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等工作职责,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各项监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为促进工商管理部门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结论
通过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可以得知实现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促使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基础网络设施、管理信息化发展方法、信息化管理人员、监管力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并结合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进而完善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的持续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惠平.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14):191.
[2]潘选威,陈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7):374-375.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7岁(1986年3月23日)
居住地:苏州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2个月]
公 司:XX纺织品有限公司
行 业: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职 位:采购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工商管理
学 校:北京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曾在多家跨国公司的IT部门工作,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有丰富的经验,熟悉ERP系统在电子和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以及企业的内部流程,财务结算和成本分析。诚实守信,工作踏实严谨,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业务交流能力强,兴趣广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采购经理
工作经验
2011/4—至今:XX纺织品有限公司[ 2年2个月]
所属行业: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物业及设施管理部 采购经理
1.负责大中华区采购制度的制定和推广,供应商的挑选、评审和管理;
2.负责各项目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包括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工程采购等;
3.负责制定大中华地区的采购战略和计划,对各分公司定期进行采购审查;
4.负责为公司降低采购成本,进行集中采购谈判;
5.负责提供采购顾问服务对各分公司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培训。
---------------------------------------------------------------------
2010/3—2011/3: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集团人力资源中心 人力资源总监
1.负责其功能领域内短期及长期的决策和战略;
2.负责统筹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及战略管理,拟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3.负责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4.负责主持本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人员完成任务;
5.负责组织公司员工的劳动人事系列化基础管理工作;
6.负责拟订每年的工资、奖金、福利等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和报酬分配方案并执行。
---------------------------------------------------------------------
2008/7--2010 /2:XX通信网络有限公司 [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商务部 商务总监
1.负责为总经理在公司战略方面提供建议和咨询;
2.负责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开发针对新的或已有大客户的销售计划并跟进,
3.负责在商务总监层面上对市场和关键客户进行分析;
4.负责持续开发最优化售前技术,包括:客户演示、电话销售、客户简报等;
5.负责指导市场部员工履行其工作职责,帮助其发展客户关系;
6.负责参与谈判并签订需达成定价协议的合同。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北京师范大学 工商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7/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目前相关人员探索出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社会调查实践、创业比赛等,但大多是单点式的、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根据教学计划,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需要平时逐步积累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中需要周密地组织。[3]很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忽视了对实践教学本身的管理,导致实践教学在时间、成本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构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采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观点构建,分为实践教学计划(Plan)、实践教学实施(Do)、实践教学评估(Check)和实践教学改进(Action)四个管理环节,每个管理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要将实践教学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体系的核心位置,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毕业前的实践,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可以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学校可以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讲解之外,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强制规定实践教学课时要求。与课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小型实践调研、企业参观、请企业专家授课等。这种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能够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学习效果较好。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每个学年可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灵活大四下学期的企业实习也可以和学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这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赢。通常由企业根据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列出论文题目,学生以此问题做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在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论文写作的深入,往往会得到被公司直接聘用的机会。[4]
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是实践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包括实践教学工作职责确定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实践教学职责确定。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可以由任课教师承担。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联系参观的企业、联系企业家座谈等,如果需要车辆可以由教学单位后勤部门提供支持。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专人负责。承担实践教学实施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安排能力较强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或教学秘书担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可以协助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阶段性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矩阵制组织,实习负责人对实习活动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根据实习内容的不同,邀请不同专业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活动。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承担该项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将不同的实践教学折合成不同的课时,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并发给教师相应的授课酬金。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还应给予特别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实践教学评估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帮助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实践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指导教师的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阶段性实践教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社会调查和创业设计实习活动还可以组织相关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指导教师评估。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纳入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一方面考核教师是否组织了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由组织实施的教师撰写实结,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组织和指导工作进行评估。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找出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让实践教学逐步流程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评估不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逐步形成适合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对实习单位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习单位数据库;通过对外聘企业家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专家库;探索不同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探索更加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方法等。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就业面向的是各类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突出综合应用性,对人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学校的系统学习,仍然需要用人单位用较长时间、进行较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大量工商企业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直呼就业困难但用人企业却报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结果造成“有需求没人才”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等方面远不适应工商管理活动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加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开设面向企业需求的相关课程,无论是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必须从对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从事的是企业的基层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有采购、生产、设备、质量、销售、人力资源、仓储等一线管理和执行岗位。这些基层管理人员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灰领”。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灰领”正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这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团队精神、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社会适应等。专业知识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生产管理岗位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计划编制与安排、现场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
企业班组管理正是基于基层管理岗位能力分析创新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环境学及生产设施设备等相关知识,及时有效的获取和处理各类信息,准确把握班组生产现场现状,制定班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备生产必要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从事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该门课程内容“班组现场5S管理”的学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5S”管理模式和理念,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对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2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建设
2.1 课程简介
2007年,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为此工商管理教研室制定了优质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改革与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计划。对部分用人企业和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后,经批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从我国企业班组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班组的重要地位和班组管理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班组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制造型企业的特点,重点讲解班组管理从理念更新到实务操作的诸多方面,包括班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等知识技能通过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的优秀人才。
2.2 教学内容设计
2.2.1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班组管理职能来设计课程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班组长(制造型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对班组作业流程和工作任务(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和企业班组作业流程的要求,开发和设计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2 内容选取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符合《企业班组管理》的课程目标;(2)满足企业班组长岗位能力要求;(3)遵循企业班组作业流程要求;(4)参照职业、行业标准。因此,归纳了7个学习情境及相应的学习工作任务如下表1所示。
表1企业班组管理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占28学时,实践教学占28学时。教学重难点体现在:班组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生产现场5S管理。
2.2.3 教材建设
由于该课程属于创新开设的课程,暂时没有比较合适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目前使用的是由工商管理教研室老师编写的课程讲义。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正得到逐步完善。
3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思路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但现行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因此,必须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思路是:
3.1 课程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加强岗位能力调查分析,及时、合理地调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深化和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背景下,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又以加工贸易企业居多,生产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因此企业大多愿意招聘经过系统学习的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到基层锻炼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再担任生产一线管理职务。基于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调研与走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技能的班组长和生产线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工作的情况,还应开设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2 课程设置应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
就企业生产一线管理岗位而言,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上文已有所阐述)。因此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比如“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谈谈假如你是班组长”的讨论,开展宿舍5S运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企业班组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熟悉了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技能及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毕业后部分学生也走向了企业班组长岗位。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评价尚需进一步论证,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在持续进行中。
3.3 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人才。” 作为“以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便显得尤为必要。而对于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却显得比较迷惘。考什么,怎么考常常是学生们向笔者咨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将“职业资格(技能) 证书”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标准直接引入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考证制度并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考取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可考取营销师)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行选择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培训资质,进一步推动教师去考证,获得培训资格。这必会促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双师”的要求,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1 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在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中,只有几种较为片面的与信用有关的法律,如《会计法》、《合同法》、《票据法》、《刑法》、《税法》等。虽部分城市如上海和深圳也出台了关于信用方面的法律,但这些法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企业进行管理。
1.2 企业信用信息的分散性及隐蔽性使信息收集难度增加。在当今社会,企业的信用信息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工商管理、银行、质检等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分布具有分散和隐蔽的特点,使得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比较困难。
1.3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用信息管理要求信用信息收集要及时、连续和完整。传统的手工收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信用管理建设的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滞后性。
2 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对策
2.1 尽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相关法规体系。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制进程,尽快将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政府为主导来促进企业信用档案体系的规范运作。区、县政府负责制定总体规划与规章制度,培育和监管信用市场。按照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规范有序地建立全区、县企业信用档案体系。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企业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查询披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和相关制度。
2.2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收集体系。要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档案化管理还要有正确和高效收集档案的措施,才能满足档案化管理的需求。从企业信用档案的收集制度上来看,金融、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充实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为全区、县信用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数据服务,积极推进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同时,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根据各行业的企业信用信息,按照不同的权重,建立区、县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向各部门和社会提供企业信用综合评级信息,促进企业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不同的信用信息在信息采集时具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信息采集方式应该按照以下的几个方式进行:可以采取定期采集、不定期采集和一次性采集三种方式相结合。如企业经营状况这类“一年总结一次”的信用信息,可以根据其的惯例,采用定期采集信息的方式。
2.3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制。要健全管理机制,政府及部门要把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目标。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强舆论宣传,共同推进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建设。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上应由政府主导,工商部门或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信用机构具体负责建档,其他能够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部门如工商、海关等全力配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信用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保管利用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立信用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职能优势,协助有关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规范和完善信用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