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需求

旅游市场需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市场需求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第1篇

    居民经济条件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居民要出游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经济状况。因此,决定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经济因素,即潜在客源是否拥有足够的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旅游愿望的大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的需求也就越大,尤其表现为外出旅游次数或在外旅游天数的增加,其结果是促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伴随着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恰好为哈尔滨冰雪旅游提供了源泉和推动力量。人口分析是市场分析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口规模决定了市场需求总量的大小。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市场,必须要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持续增长的趋势,足以构成促进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市场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哈尔滨冰雪旅游客源市场的总体构成来看,98%为国内游客,海外客源仅占2%。因此,对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侧重于国内旅游人数作为主要的需求分析指标,建立其与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而对旅游总人数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

    二、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与模型建立

    1.变量选择和数据的整理

    人口因素及经济收入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而构成并影响着客源地潜在的市场需求量。同时,旅游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潜在旅游者所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的旅游意识和出游行为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基于此,选取城镇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标,建立与旅游客流规模即旅游人数的相关关系,以便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反映这两个指标对于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人数的相关关系及其直接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市统计局2001-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整理,得到2001-2011年国内人数y(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元)、城镇人口x2(万人)原始数据。

    2.相关性分析

    利用原始数据资料,借助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可以得出,国内旅游人数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684和0.971938,均接近于1。并可通过散点图,得到进一步验证,表明国内旅游人数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散点图基本集中在一条直线上,说明相关程度较高。由此可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2x2进行预测。

    3.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统计分析工具,输出回归分析数据,得到国内旅游人数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的回归参数计算和检验结果。由此,得到国内旅游人数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的二元回归方程:Y=-3751.971-0.146033x1+0.109794x24.回归模型的检验与分析对回归模型进行R检验、F检验、t检验、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与Testdrop检验、二元回归模型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综合以上检验,国内旅游人数对于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统计特性。通过拟合2001-2011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国内人数的数据,其结果可以看出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的值较低,低于10,而且TheilInequalityCoefficient希尔不等系数的值只有0.028527,根据经验,拟合结果的精度较高。而且通过偏差率、方差率以及协变率的构成来看,均方误差大多是由协变率来解释的,因此进一步证明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是比较理想的。

    三、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1.数据来源及说明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并结合相关历史经验数据,确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发展比率分别按照5%、4.6%的比率递增,得出2012-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的预测数据,如表1所示。

    2.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人数预测

    应用上述回归模型对2012-2015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国内旅游人数、总人数进行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由前述可知,哈尔滨冰雪旅游总人数的构成中,由98%的国内客源和约2%的海外客源组成,因此,上表中旅游总人数的计算由国内旅游人数除以98%得出。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6-0030-03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势头中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分为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所谓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

我国的旅游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在“七五”期间,其投入产出之比已为1:4.6,并且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元之多,仅2006年一年,旅游总收入就高达8935.5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因其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巨大带动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中,国内旅游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由于黄金周制度的实行,使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及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有了很大的提高,到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已经达到7.84亿人次,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3522.37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3.62%,在全国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75.28%。国内旅游业除了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之外,它的发展还有独特的政治意义。它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观念改变的产物,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因此,不论是从经济意义上来讲,还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考虑,我们都非常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发生变化时对国内旅游业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所得结论来更好地促进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分析

按照消费的经济理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历史、经济等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仍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以及利率等。但是,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除了受经济上的影响之外,还受自然地理方面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环境的质量、地理位置等;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旅游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文化水平以及闲暇时间和周围人的影响等等。

按照经济需求理论和消费理论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把影响旅游需求的所有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因子,即与国内旅游需求成正相关的因子,如居民的收入、闲暇时间、交通的完善程度等等。另一类是阻碍因子,即与国内需求成反相关的因子,如利率水平、景点距离的远近等等。

(二)解释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搜寻

在选取时间段上,我们选取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数据。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上,我们以国内旅游人次Q来代表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单位:亿人次)。

在选取解释变量时,由于利息率I主要影响的是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的支出,而跟国内旅游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因此我们暂不考虑。由于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消费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它没有替代品,因此替代品的价格也不予考虑,只选取以下几个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解释变量。

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S来代表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因为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位:亿元)

以旅游者人均花费P来代表旅游者为了旅游所必须付出的物质上的成本,即在旅游中所需要的花费。(单位:元)

以我国国民总收入N来代表居民的收入。(单位:亿元)

以铁路营业里程L来代表我国交通的完善程度,因为国内旅游基本上是一种近距离的旅游,并且铁路也是我国居民普遍采用的一种出行方式,用它可以很好的反映我国交通的完善程度。(单位:万公里)

以上所需数据通过在中国统计年鉴上查找,得到如下数据表:

(三)模型的反复构建及回归

观察散点图可知,S、N与Q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P、L与Q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故将其线性化,通过对Q取对数后建立初次线性样本回归模型(1):

LOG(Q) = C(1) + C(2)×S + C(3)×P + C(4)×N + C(5)×L+U(1)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得估计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括号内的数字为T统计量值,下同):

其中R-squared=0.979576F-statistic=83.93435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时,F检验统计量为83.93435,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大于临界值4.12),而所有的回归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小于临界值2.37)。

由实际分析可知,旅游需求应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而S的系数却为负,这不合逻辑;旅游需求应随着旅游花费的提高而下降,而P的系数却为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上可知,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分析,此回归模型都不正确,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和修改。经过计算得知S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0.995558已经大于了可决系数0.979576,所以S与N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且是有害的,不能容忍,故需要对其进行改正。S是第三产业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而N为国民总收入,由经济学理论可知,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系数关系,可以将S与N合并。只留下N,而去掉S。于是,我们得到初次修正后的线性样本回归模型(2):

LOG(Q) = C(1) + C(2)×P + C(3)×N + C(4)×L+U(2)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得估计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 R-squared=0.978378 F-statistic=120.6654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以及自相关。但是,当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时,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而C、P、L的回归系数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故仍需对模型进行修正,我们知道,当N为0时,即没有国民收入,此时国内旅游需求即Q也应当为0,所以我们舍掉常数项C,得到再次修正后的线性样本回归模型(3):

LOG(Q) = C(1)×P + C(2)×N + C(3)×L+U(3)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以及自相关。但是,当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时,P的回归系数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故仍需对模型进行修正,我们舍掉不显著的解释变量P,得到第三次修正后的线性样本回归模型(4):

LOG(Q) = C(1)×N + C(2)×L+U(4)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得估计的回归方程如下表示:

其中R-aquared=0.966237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以及自相关,并且当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时,所有回归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符合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三次修正后的模型(4)是我们要得到的模型。

(四)结论

我们所得出的正确的回归结果为:

LOG(Q)=2.943057399e-006×N+0.253697447×L即国民总收入也就是居民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亿元,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会增加(或减少)2.943057399e-006,铁路营业里程也就是我国交通的完善程度每增加(或减少)1万公里,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会增加(或减少)0.253697447。

三、结论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以上回归结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揭示了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与居民收入和我国交通的完善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发挥的更大。反过来,如果想利用国内旅游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那么政府就要不断完善交通,给予人民更多的转移支付。

此外,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国内旅游需求的因素与影响整个旅游市场需求的因素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我们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会对推动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刘长生、简玉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2004,(06).

[2] 刘静伟.丹东市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分析[N].丹东师专学报,1999,(09).

[3] 黄秀娟.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09).

[4] 林增学.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5] 白凯、李天顺.国际旅游者出游的隐性相关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7,(05).

[6] 王艳萍.对旅游需求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的深度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Need in China

Wang Ji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an econometrics mod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need in China, which include people's income, the sit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etc.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ur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市场需求

    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农耕生息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湘西一带,自古以来巫傩之风盛行,至今仍遗存于山野村间,显露出原生古朴、粗犷豪放、幽默惊险、神秘奇特、可观赏性强等突出特点,具有审美、认知、娱乐、科考等重要旅游功能。最近几年,大湘西人民已经牢牢抓住本地傩文化的特点,已经看重傩文化的功能,正在努力保护和打造傩文化旅游品牌,把傩文化的旅游功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仅就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作一简单分析,以期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神秘湘西之旅”的品牌。

    一、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事物渴求满足的欲望。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以及他们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傩文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是指旅游者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期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可分为宽度需求、深度需求和需求的弹性状况等多个层面。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需求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观动机和旅游目的不同,他们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表现在:一是出于观赏猎奇的心理需求和旅游动机,购买傩文化演出或展出的产品;二是出于认知、求知的动机和需要,出于了解傩文化,了解大湘西的旅游目的,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出于科研、考察的动机和需要,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需求,一是购买傩文化氛围中的住宿产品需求;二是购买具有傩文化特征的饮食产品的需求;三是购买傩文化的遗迹文物、演出或展出类产品的需求;四是参与傩文化游艺活动的需求;五是购买傩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六是乘坐傩味浓郁的交通工具等“行”的需求。这就是在傩文化氛围中,购买傩文化的食住行游购娱之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产品宽度是指不同品种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的需求,是受他们对傩文化各系列产品的认知情况等因素制约的,表现在他们购买不同品种傩文化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需求看,旅游者的主观动机和可自由支配的购买力不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傩文化产品层次就不一样。产品深度是指同一品种的产品在规格、型号、层次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的系列的长短,即产品链的长短。傩文化产品深度是很复杂的,如傩技系列中的上刀山产品线就有上刀梯、上刀树、走刀桥等不同形式的产品,傩面具系列就有傩公傩母面具、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面具、谷神面具等,傩戏产品系列就有《姜女戏》、《龙女戏》、《庞女戏》等。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的需求表现在购买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型号、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弹性看,他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一是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具有买与不买、多买或少买的可选择性;二是具有购买过程中的可替代性,如低档替代高档,一品种替代另一品种等;三是需求的紧迫度的大小,即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强烈程度。这些因素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弹性。当然,就大湘西傩文化的神秘性等特点和旅游的求异性特征表明,傩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又具有稳定性和钢性。如果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那么可以说,“不看傩文化,枉到大湘西”。到大湘西旅游的客人,总想看看“还傩愿”是怎么回事,总想观赏赤着脚如何在红炭火中游走等等。傩文化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力,使广大游客一睹为快。这种需求是确定的、稳定的,也就是钢性的。

    从总体上看,游客到大湘西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二:一是观赏大湘西奇特的山水;二是观赏大湘西神秘的人文环境,尤其是民族风情中的巫傩文化。这种动机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也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巨大市场。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已为近几年的事实所证明:开发较早的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前几年每晚举办一场傩技表演,每晚观众都在200~300人左右,黄金周更是场场暴满。吉首德夯的椎牛舞、苗鼓舞等演出,观众较少时,每晚也在100人左右,最多时则上千人。后起的凤凰更显示了傩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状况。近几年兴起的凤凰7家演艺中心(或风情园),每个中心都有傩戏、傩技表演。县城的3个中心每晚都有两三百观众,黄金周期间,场场暴满,一个中心的观众就多达800余人。凤凰山江镇风情园一般情况下每天一场,客多时每天三、四场。这些观众的需求是现实需求,已经把购买的欲望变成了购买的行动。应当看到,观看演出的游客只占到大湘西旅游者人数的一小部分。2004年张家界的游客1200万人次,如果来张家界的游客都有观赏傩文化节目演出和傩文化展品的潜在需求,这个潜在市场就相当大了。如果把1200万人次的潜在市场变成购买傩文化产品的现实市场,那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湘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前景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还将会进一步扩大。一是因为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成我国在今后15年内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们将会努力将旅游大国打造成旅游强国。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观赏独具特色的傩文化旅游品牌必然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动机之一。二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旅游这个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重头产业,必将迅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必将迅速旺盛。傩文化旅游开发必将激发数量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三是大湘西的交通条件正在迅速改善。近几年,张家界至吉首公路段改造升级,常德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常德至吉首和邵阳至怀化新晃、玉屏高速公路已经动工,此后吉首至重庆,张家界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也将修建,芷江机场改造完毕已经通航。交通的便捷,将会为大湘西的游客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必然会大幅度提高来大湘西旅游的出行率,必然会大幅度地增加来大湘西旅游的人次数和过夜的人天数。这样,也必将激发出更多的傩文化旅游需求。四是傩文化产品的诱惑力将与日俱增。今后傩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将会系统化、特色化,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地理布局将会渐趋合理、整体营销效果将会显着增强,因此,大湘西傩文化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林河.中国巫傩史[J].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田里,等.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军.市场分析与预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5]罗明义.旅游经济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6]王文明.湘西傩文化的价值及开发方略[J].船山学刊,2003,(4).

    [7]菲力普·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M].谢彦君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社,2002.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市场需求 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学科建设 思考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事业也正以跨越式的脚步向前发展,而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的巨大需求则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从1978年诞生的第一所旅游中专――南京旅游学校和次年第一所旅游大专――上海旅游专科学校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2006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34854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3725人。

旅游教育近三十年来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人才,为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然而在表面繁荣的数字后面,在旅游就业方面,特别是本科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行业需求出现的尖锐矛盾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

据笔者对于母校和目前任教的学校近十年的观察和了解及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最后从事旅游业的不足20%,而且工作年限越长,转业率就越高。笔者当年四十七位同学目前在旅游一线工作的仅三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笔者与诸多业者的交流中和一些学术会议反馈出来的信息是,目前旅游企业对于旅游中高级人才的缺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特别是在如今大量外资旅游企业不断参与竞争的情势下,一将难求成为众多旅游企业的共同难题。可以说如今的旅游本科教育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怪圈,即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不断缩减的就业比例的强烈矛盾。本科旅游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我国旅游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缺陷

1.1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一线接待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旅游发展加速,1978年,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设立了旅游教育机构,主要负责旅游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和高层次的组织管理人才培训。1990年,全国共有旅游院校215所,其中高等院校55所;旅游在校学生人数4.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8300人;2000年,全国旅游院校增长至1195所,其中高等院校252所,旅游在校学生人数32.7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7.36万人。十年期间,旅游院校净增980所,旅游高等院校净增197所,旅游在校学生净增2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净增6.53万人。2003年,全国旅游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旅游在校学生人数45.9万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9.97万人。

1.2缺陷。

1.2.1我国旅游教育发展重规模,轻质量。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旅游院校就从零发展到接近2000所。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侧面,是为我国旅游事业服务的。但是长期以来,在发展旅游教育的时候,只注重了旅游人才的数量需求,对于人才的质量问题则采用了粗放的培养方式,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导致大量毕业生缺乏必要的适应行业能力,造成大量人才外流。这种现象在本科旅游毕业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2.2我国旅游教育产教分离。旅游产业的发展刺激着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应当为旅游业服务。但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主要是由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发起的,产业部门很少参与到教学中来。教育机构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和基础,以及雄厚的教学资源,可以做到教育数量的迅速扩张,但是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将会成为一大症结,其结果也必然会制约自身的发展。

1.2.3旅游本科教育定位不合理。定位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背景学科的定位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教育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各地的旅游院校、旅游系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推进。但是大多数院校、系的建设却不是在合理的计划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多少带有求生、转行、从众甚至照顾经济的因素。很多院校在旅游系建设之初,由于拥有良好的生源,因此成为众多相关学科争抢的香饽饽,而完全没有考虑到旅游学发展的真正学科需求基础,对于日后发展也必将产生影响。当前众多高校在院系调整时旅游院系的大变更就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定位不合理,其次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如何区分旅游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也是一个问题。

1.2.4旅游教育结构失衡。从目前我国旅游院校的分布来看,出现了几乎地地办旅游,校校办旅游的状况。从院校数量和在校生的规模来看,不仅显得过多、不平衡,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欠合理,中国旅游教育的现状明显反映出教育体系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培养对象的层次结构、地区之间人才需求量与教育储备量之间的空间结构、不同培养层次的课程设置结构等。

2.国际旅游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在检视自身旅游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不妨参考借鉴世界上一些旅游教育比较先进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由于国情不同,旅游产业地位的不同和管理模式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旅游教育显示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基本导向上还是有一些共同性。

2.1美国旅游教育体系。

美国旅游教育的发展起初是由于国内酒店业高速发展、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推动的;后期由于旅游业更全面深入的发展而进一步扩大。主要设置在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在发展趋势上从强调管理能力培养向管理与技能并重转型,旅游研究迅速向多学科发展。美国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只设有白宫旅游政策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的旅游发展政策,其他职能主要由行业协会、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来进行引导,因此美国的旅游教育研究呈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特别是美国饭店业协会下属的教育学院(Education Instituue)从事饭店管理教育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及培训机构之一。学院推出的包括饭店业中所有管理、营销和操作领域教材则被60多个国家引进。

2.2欧洲旅游教育体系(以瑞士为代表)。

瑞士旅游教育的发展早期是第一线员工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后期由于高层人才的需要,进而推动学历教育的发展,主要设置在地理、经济、商学等学科下,但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学科;在发展趋势上,由重技能教育极端走向重理论与文化与社会教育极端。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正规饭店教育的国家,它传承了欧洲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注重实践。与美国类似,瑞士的饭店管理教育由饭店协会创立。1893年,由协会创建的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校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教育的翘楚之一。瑞士饭店教育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其中学士学位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已经获得瑞士饭店协会饭店管理证书或相应证书的基础上设计的2学期、全日制的学位项目。在第4年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和决策能力。同时,还有为专门即将进入饭店管理证书、研究生证书项目学习学生的英语强化培训。其以店为校的育人方式是其一大特点,课程设置既重视理论,更注重实践。无论是师资队伍、办学方针还是课程设置,都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办出了一流的国际水准。

2.3日本的旅游教育。

日本旅游教育的发展是由日本本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驱动的,在发展特点上体现出更加个性化与国际化的趋势,一般隶属于商学部、社会学部、经济学部和大众传播学部等。

2.4澳大利亚旅游教育。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发展与澳大利亚入境游客快速增长,酒店与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分不开。学科一般隶属于商学、地理学、贸易财会、行政管理和管理类;发展特点表现为对市场进行细分,划分出一些小型市场专业,以一般商业管理为本科授予学位,而学习内容则突出旅游专业知识。

从以上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教育可以看出,各国旅游教育的发展都是因为本国旅游业发展而驱动的。特别是以美国和瑞士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发达国家,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办学导向,甚至办学主体本身就是各行业协会或组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行业需求、行业发展的变化设置和调整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以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在行业中立足和发展,这种做法是值得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借鉴和学习的。

3.对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学科建设的建议

3.1进行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我国旅游教育大都是在相关基础学科(历史、地理、外语、管理、经济等)的基础之上起步并发展起来的。应该说在起步阶段,相关基础学科给旅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了各自的特色,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旅游教育发展到今天,历史的功臣不应当成为学科发展的障碍。很多旅游院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以基础学科为依托发展旅游学科,而是把旅游学科的发展局限在原有的学科之内,主次颠倒,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四不像”,这样既没有完善相关基础学科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论,又没有培养出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旅游学科的发展过程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为旅游学科清本溯源,在定位上应当确认作为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来设定位置,以市场需求来明确培养目标。

3.2推动产教结合,校企联合。

教育方一定要突破局限,大胆走出学校,深入产业部门调研。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学校开始实行这一步,但是在程度上和方式上还只是浅尝辄止,对于行业根本性的特点和规律还不能摸得透彻。另一方面,应当鼓励一些大型旅游企业积极投入到旅游教育中来,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学校培养对口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推动教育,教育发展产业的目标。

3.3创新课程体系,加强落实。

我国旅游教育起步晚,底子差,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引进国外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为主。近十年来,我国的旅游教育在本土化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日渐完善,摸索出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也被大多数旅游院系所接受。目前国内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纵向上大都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线,分为不同层次;在横向上又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标准进行划分。其中,必修课属于旅游管理人才必备的通用性基本理论和知识,选修课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有不同的选择。

应该说,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给了旅游教育很大的灵活性,各院系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调整相关内容,但是在落实上常常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因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反而容易出现“因人设岗”“以人开课”的现象。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除了要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外,加强落实也是保证效果的途径。

3.4人才培养引进,不拘一格。

目前旅游教育者中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历不高,这对于目前旅游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旅游教育发展的问题上,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一定要不拘一格,既要提供空间让高学历的教师进入企业,更要敢于引进业界的精英,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样教学效果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5把握市场发展需求,与时俱进。

旅游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的内涵不断丰富,广义的旅游需求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提供吃住行游上。为游客提供回归、休闲、畅爽的高级精神体验,成为大势所趋。教学部门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正确把脉市场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明确未来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方向,从而更加适应社会,促进自身生存和发展,以及服务和回馈社会。

结语

旅游教育的学科建设难度很大,一是自身发展的历史原因,二是新学科发展本身存在的客观困难,三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风云变换,还有人才培养上的时效性等原因。但是,只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市场导向,正确的执行力度,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就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2]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3]李兴业.美日法三国名牌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4]蔡万坤.关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问题的深层次思考[J].旅游学刊旅游教育专刊,1997.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第5篇

随着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世界旅游大国。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也给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庞大,一方面却又是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造成就业难,就业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人才的锻造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市场急需人才,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得较为广泛,既能做导游,又能从事旅行社的管理者。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再按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门工作人员。

2.不重视实践教学。旅游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也不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还在沿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

3.缺乏大量实践教学师资。作为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方,旅游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上岗工作,无须再培训,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实际上不少旅游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或是从历史或是从文秘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带教能力,因此,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

4.教材建设跟不上形势。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严重滞后。教材建设不仅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规范的要求。

三、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职旅游人才的几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科学化。中职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根据实践经验的探索,先后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旅游综合、旅游环境监测、旅游景观评价等实验室,用于酒店、宾馆、景区等场地模拟训练,以利于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业、服务业等的基本技能。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走出去,就是学校应根据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知识。请进来,就是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世界及国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