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0-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2)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技能;(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5)熟悉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学分制)》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全面理解为目的,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渝娟,祝亚辉.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动漫教学 动漫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 课程整合;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旨在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针对高中生喜欢欣赏动漫作品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将研究报告阐述如下:

一、课题的科学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建设,培育动漫文化品牌,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我们地处经济发达的广州,这里每年举办大型的动漫活动: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OACC)、ACG穗港澳动漫游戏展、广州国际动漫节、动漫游戏嘉年华、中国国际漫画节、全球十大动漫形象评选活动、广州暑假动漫展,丰富的动漫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为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规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彰显特色、多出成果、力争示范,我们把“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目标

美术教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三、课题操作策略

本课题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我们采用“分课程、分学段研究”的方法实施。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观察、统计和调查等研究方法。

本实验期限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

1.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1.2实验前调查、研究、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

1.3加强教师课题研究及对当地资源的了解和整合培训。

2.实施阶段

2.1根据研究方案制定出研究计划,结合本校、本学科和学生实际探索出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形式。

2.2编写《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学校选修二和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2.3设计《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统计表》,检测各学段学生了解的动漫基本知识、掌握动漫活动的技能和情感的培养情况。

2.4进行中期评估,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5定期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实践培训和研讨活动。

2.6定期做好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

3.总结阶段

3.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示(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课实录,研究总结及论文,学生成果)活动。

3.2整理《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其他学校推广使用。

3.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图片、文本、影视和电子资料。设计制作《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课件》、《动漫校本课程教学实录》、《动漫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集》。

3.4实验教师完成研究总结或研究论文,写出《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3.5申请专家鉴定。

四、课题成果与体会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

2.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动漫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将教师、教材和地区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动漫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课题期间,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内容,发表了论文若干篇。课题组师生参加各级漫画比赛获奖近百项。各项成果在社区及学校选修二课堂使用,效果较好。

3.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如:学校(校园动漫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动漫公开课、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动漫节、COSPIAY动漫模仿秀、漫展、庆典活动),提高课题研究效度。

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广东增城这里有特有的节日,如增城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增城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增城客家文化节、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荔枝文化节、增城派潭番薯节等。

4.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动漫课程的整合,

开发可操作、可推广的动漫课程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与动漫教学网站。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校园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动漫社团、动漫视频、社团风采、学生作品、课件制作、教师作品等。可以在学校动漫兴趣小组上课时使用网站里的教案、课件,课题组老师查阅课题相关资料,还有师生动漫作品展示。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的研究尚属于初步研究,有以下不足:本课题由于时间仓促,以美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自编为主导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仅仅做了初步尝试,课题成果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益明. 校本教师发展论[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守智.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6][日]中野晴行 甄西 译.动漫创意产业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将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规划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校就从开发学生技能入手,开设了最初的校本课程——劳动技术课,1997年7月建立了专用劳技作品展室,用于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1998年9月建立了专用劳技教室,2000年新课改以来,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本着让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对活动室和作品展室进行了多次改造,并逐步建成了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目前,学校配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兼职教师22人,分年级开设了相关课程,将课程、课时、师资、场所等一一落到实处,并多次召开校本课程教学研讨会,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地域优势,突破瓶颈,抓好校本课程开发

开发并上好校本课程最大的障碍是师资问题、课程资源问题。工作中,我们通过师资培训,综合运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突破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瓶颈,教学及各项活动有声有色。

1. 制定方案,明确目标,有序开发。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管理组,结合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实施,整体规划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综合分析学校的地域特点、教学需要、学生情况,并结合先进学校的开发经验,制定了《东营市胜利第五十五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目标、任务及课程体系、实施步骤、管理与评价方法,消除了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困惑,指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强化了课程建设的有效性、针对性,保证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2. 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是选拔有特长或有相关兴趣爱好的教师任教;二是多方面开展针对性培训;三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政策激励,在先进评比、职称评审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学校采取了同等条件优先推荐的办法,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中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鼓励,教师研究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有近10篇校本课程教学论文在国家正式刊物发表;5件作品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东营赛区一、二等奖;四位教师的作品获优秀奖。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如与孤岛采油厂地质所结合,制作了抽油机模型,方便了《石油科普知识》教学;担任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老师,制作了部分探究实验器材和实验教具,4件教具获东营市自制教具一等奖,推动了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生发展。

3. 因地制宜,按需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校本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学生最有发言权。课程开发之初,学校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摸底,了解到了校本课程在学生中的需求,手工制作、创新活动、了解家乡、美食制作、民间艺术、科学探究等受到学生广泛欢迎,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列出了校本课程的基本目录,并组织力量开发。

因“师”利导,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潜能。在我校,有几位喜欢剪纸、刺绣、布贴画等民间艺术的女教师,他们经常在师生联欢时,用自己的剪纸作品美化教室,或当场献艺,受到学生欢迎和追捧。这就是最好的校本课程资源。为把教师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开发优势,学校因势利导,选派教师参加孤岛采油厂老年大学组织的剪纸提高班学习,并与剪纸名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剪纸课程的编写与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以剪纸为基础、刺绣、布(线、纸)贴画、毛线编织、缝纫、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逐渐走入校本课程,形成手工制作课。在手工制作课中还有一项特别的科目:大头针扎画,这是李景兰老师在指导学生创作的实践中,于1997年独创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学校校本课程编委会组织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查找资料等手段,又编写了《古诗文诵读》、《美文赏析》、《学生礼仪教育》、《物理研究性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等多本校本教材,丰富了校本课程。

三、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增强校本课程教学效果

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同成长。校本课程教材由教师编写,而教材又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与学生共成长。如,劳技李景兰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磁悬浮喷洒器》时,由于相关原理学生还没有学到,李老师与学生一起查资料,设计组装,一次次试验,终于成功,荣获省三等奖。共同学习,对师生双方都是一个促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2. “做中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课堂上,以实际操作为主线,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每组一个操作台。教师在讲授每节课的目标及安全要求后,让各小组学生共同思考,一起动手操作,在“做”中交流构思。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即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也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主动思考,取长补短,展示个性,成为课堂上学生的共同追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如,李同学为解决人们的打鼾问题,提出了“止鼾枕”的设计思路。施大尉同学观察到人们如果两手均拿着东西,无法开门,设计制作了“脚踏式开门器”,解决了这一难题。王同学为解决刮鱼鳞问题,设计制作了“刮鳞器”,孙同学了解到酒后驾车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后,设计了“酒驾报警制动器”,并在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

3. “游中学”,在实地参与中体验校本课程。学生的体验实践带来的感性认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注重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我们在《走进黄河口》、《石油科普知识》的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前往黄河口湿地游览,见证芦花飞雪,欣赏鸥鹭合鸣,体验河海交汇的壮观,对课堂上的所学、所悟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样,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听石油工人谈石油生产,谈地质结构,谈科技创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石油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推动校本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丰富的图片,结合相关的视频资料,期间安排学生的交流、讨论、探究,让学生在各自的脑海中绘出一幅风景画、直观图,课堂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折纸、剪纸与数学”、“民俗风情”、“祖国名山游”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数学、历史、地理等知识,并结合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查阅书籍等,突破了学科限制,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也间接促进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5. 加强课程融合,实现课程综合化,舒展学生发展的翅膀。教育的使命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智慧,舒展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翅膀。手工制作课正是实践这一使命的沃土。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激发兴趣—动手实践—反思改进—成果激励”为主线,做好“三结合”,即将课堂教学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制作戏剧脸谱贴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走进厨房、用劳动成果回报父母等活动,寓品德教育于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通过挑战想象力、科技小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学生制作创意作品2000多件,其中的210件作品先后在县、市、省级比赛中获奖。

6.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我校一是结合学科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二是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计算机室及各专用馆室,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三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就身边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学生撰写的“假期中学生旅游调查分析”、“关于对孤岛市场菜价的调查报告”等,条理清晰,论证充分,有思考深度。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学生在探究、分析中加深了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7. 专项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一是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休息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活动,或者体验父母的职业,让学生尊重劳动,了解社会。如,组织学生参与胜大超市组织的“小小实践家”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二是组织专题实践活动,强化传统美德教育。如以“尊老敬老,孝顺父母长辈”为主题的孝亲活动中,鼓励学生在自己生日这一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父母的艰辛,领悟子女的责任。

三是开展校内模拟实践活动。如,学习“走进黄河口”后,组织开展“小导游”实践活动,通过角色互动,再现黄河口风土人情,让学生学会在类似场景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也增强了全体学生保护母亲河、爱护地球湿地的意识。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我校由王林生老师于2007年编撰的校本课程《身边的历史与社会》,通过课外探究、课堂渗透的方式,在完成了一个轮回的校本课程教学之后,学生对自己家乡历史的认识得以提高,学习热情受到极大激发。几年的实践尝试与经验积累,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是拓展素质教育的崭新途径。

一、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我校乡土教材校本课程的实施,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为了更好地实施乡土教材的校本课程,使其能向预期目标健康地发展,我校采取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措施,已初见成效。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认真编写乡土教学课程教材——《身边的历史与社会》。

我校于2006年2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王林生老师负责。经过,课程开发小组的充分酝酿和研究,根据本校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始了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校本课程对相关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做到认真备课(编制专门备课簿)、认真上课、认真做课后记录,并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出专题总结,提出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知识、技能、技术方面的学习;定期组织任课教师总结教学得失和研究课活动,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三)地方史教学校本课程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每节课进行过程中和结束时,还可能用行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进行自评,以便及时改进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态度。

二、校本课程实践过程

(一)校本课程内容渗透性

七年级上学期。每周一课时,主要开展(1)深圳的自然地理;(2)深圳的行政区划;(3)深圳的名胜旅游;(4)观澜客家人与客家话;(5)从观澜狗肉看客家饮食;(6)观澜的旅游名胜景点等内容的活动与教学。专题探究: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旅行观澜:山水田园的旅行;欧米茄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球赛的观看等。学生成果展示:撰写《客家人饮食文化的调查报告》;热爱家乡摄影展示等。

七年级下学期。每周一课时,主要开展(1)深圳的综合实力;(2)深圳的城建环保与文教科技;(3)步入城市化的新观澜;(4)文化之乡的重要品牌——观澜版画;(5)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观澜等内容的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观澜河水体污染的调查;清明节观澜公园烈士陵墓扫墓活动;参观版画基地等。学生成果展示:撰写《观澜河水体污染的调查与建议》;配合学校艺术节的版画展览;“绿色观澜、生态观澜”的植树活动等。

八年级上学期。每周一课时,主要开展(1)深圳的历史沿革;(2)观澜街道的历史变迁;(3)从观澜古碉楼看客家建筑;(4)从《对话观澜》透视观澜文化遗存。

参观调查:观澜古碉楼、龙岗客家围屋。

综合探究:(1)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2)过年:感悟观澜过年传统。

学生成果展示:《关于观澜古碉楼的现状与未来的调查》;参观活动的图片展示。

八年级下学期。每周一课时,主要开展(1)“南海一号”的参观;(2)从“南宋少帝陵墓”到伶仃洋——我们身边的历史;(3)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参观;(4)虎门炮台——探寻民族英雄林则徐;专题讲座:观澜的历史名人。学生作品展示:《寻访英雄的足迹》纪实;参观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等。

九年级全学年。由于面临中考,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展与活动,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的学习方法和中考考试说明的再解读等。

(二)校本课程教学多样性

1.“走出去、请进来”

这是比较传统的活动型教学形式。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走出去”主要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最典型的是参观访问,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参观访问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形成通过感性知识,巩固验证已有的知识。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观澜古碉楼》,结果许多学生对观澜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很深的印象。“请进来”是邀请社会上的人员与学生进行座谈、做报告等。特别是亲身经历者的现身说法,对学生的有很大的启发教育。

2. 专题选修课

根据校本课程知识的分类确定专题。专题数量要适宜,不能过多,一般一学期三至四个即可,根据专题,结合本地实际,准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讲座等。当前教学技术条件突飞猛进,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丰富的插图、音乐等,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专题选修课中,我就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与实地参观图片相结合,学生通过这一节选修课,获得了文化的熏陶,作为观澜人保护身边古老文明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前期:解读教育理念 建设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者选用适当的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在解决课程统一性与基础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校本课程则能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在实施课程领导时,除了应该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有系统的思考和整体把握外,还必须准确理解当前课改的理念、类型、目标及其内容,并能与本校实际相整合,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推进策略及课程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与教师一道,对校本教材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构建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团队,但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工程师”。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在不断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学校文化,所在位置,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学生的家庭背景等)进行分析,包括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决定实施、选择评价方式等。例如:偏僻农村学校不能赶时髦,将三维动画设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厦门鼓浪屿小学把钢琴作为校本课程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奢侈,还会感到这样才与鼓浪屿作为钢琴之岛的称号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校本课程的载体——校本教材,一定是教师团队完成或教师与专家合作完成的,只有这样,才真正具有在探究中推进课改的实际意义。玉山县被称为江西省的“博士县”,笔者任职学校被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墓(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明城墙、清代考棚环抱,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于是,我们将“吟诵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聘请省市教研室的资深小语教研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指导教师,带领学校骨干语文老师依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编写出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校本教材系列:一年级《绿色童谣伴我行》,二年级《古诗任我吟》,三年级《读成语,诵经典》,四年级《亲近名人,聆听名言》,五年级《做少年君子之宋词诵读》,六年级《传承国学经典之论语诵读》。这反映了校长对国家三级课程的准确把握与整合,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

中期:把握课程本质,实施校本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而校本课程是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因此,课程是一个具体化的实践过程。从微观来说,它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相关。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是学校和教师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研究性实践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校长要全程关注课程的实施。首先,要让教师明白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并以骨干教师作为相关课程的年级负责人,带领全校教师全程参与,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三,建立校级领导听课制度,校长更要进课堂了解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把握全校教师的教学状况,防止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兴趣活动课混淆起来的情况发生。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校长都要率先垂范,并亲自参加到各个活动中,这样才能对课程领导有真正的发言权。

课程的实施,是全程整合的核心环节,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执行力,都会保障校长课程领导力得到有效落实,促进课程高效实施。

后期:破解教学困惑,推进课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