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Key words: RMP analysis model;flower tourism product;Wuhan 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050-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迫切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来重返自然。在这种背景下赏花旅游应运而生。赏花旅游是指依托植物花卉资源,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新兴综合性旅游活动。因为花卉资源主要存在于乡村环境中,所以赏花旅游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2013年,武汉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毋庸置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赏花旅游正呈现蓬勃兴起之势,已成为当前武汉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的重点工作。

1 RMP分析法

(RMP)分析理论,该理论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资源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该理论既考虑了旅游基础性分析,即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分析,同时兼顾了对旅游产品创新的分析,另一方面产品开发需要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产品的竞争条件作后盾,才能保证乡村赏花旅游可持续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的RMP分析

2.1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分析(R性分析 Resource Analysis)

2.1.1 资源现状

武汉市两江交汇、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纵横、平原广布,有7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湿地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和40个城中湖泊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年日照时间长、气候好,花的周期长、品种丰富,四季分明,花开不断。同时,武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古迹众多。本文研究的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的范围为武汉市的6个新城区即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和汉南区。当前,各区有近20种花卉成规模地轮番开放,达到规模的赏花景点近60处,已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赏花游格局。(武汉市乡村赏花游资源情况见表1)

2.1.2 资源评价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黄陂区拥有7个4A级景区和3个3A级景区, 2013年黄陂区木兰天池杏花、清凉寨中华樱花、木兰云雾山杜鹃花和锦里沟樱花4家入围武汉市“新花城十景”。2014年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区”称号,其中木兰草原、木兰天池、东西湖区郁金香公园等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地”称号。

2.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市场分析(M性分析: Market Analysis)

2.2.1 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武汉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19297.32.万人次,同比增长9.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9126.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 36 %;海外游客170.57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实现旅游总收人1949.46亿元,同比增长15.3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92.06亿元,同比增长22. 4515.84 %;旅游外汇收入9340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武汉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乡村旅游各景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从2009至2011年的三年期间,到武汉赏花的游客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1年超过了500万人次。2013年,全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以黄陂区为例,2014年全区赏花游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近10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15年,市郊新一轮赏花热潮兴起,截至3月已接待游客202万人次。2015年武汉将新增农家乐经营户500家,预计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2.2.2 赏花旅游市场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产品需求具有需求弹性大、需求季节性明显等特征。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以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和周末短途度假旅游产品为主。因此赏花旅游要与观光、体闲、度假等产品相结合,增加其体验性,目前来武汉乡村地带的旅游者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受旅游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国内游客多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和相邻省区。

为了准确掌握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规划决策的针对性,在有效结合现有武汉市游客市场现状的情况下,分别按照不同的等级和区位选取东西湖石榴红村、新洲区花果山生态农业园、黄陂区云雾山、江夏法泗籽莲基地、蔡甸索河金龙水寨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乡村赏花旅游者的消费特征,此次调查在各景区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75份,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66.4%。调查的男女比例为47.86%和52.14%,调查结构基本合理。从职业、年龄、收人、文化程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武汉乡村赏花游客群体文化层次较高(专科文化以上占到52.99%),收入在中等水平(月收入在2500以上的占到82.33%),属于中青年旅游消费者市场(18-50岁之间的占到72.82%),喜欢结群出游(有88.46%的游客选择与家人或者同学、朋友一起出游),以观光娱乐和体闲度假作为主要出游动机(占到63%),出游时间短(1天以下的占到70.66%),家常便饭成为旅游者最喜好的饮食方式(占75.30%)。在调查中还发现,近郊型景区则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景区知名度决定游客数量,双休日是主要的接待时间,旅游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若为远郊型景区,则主要以旅游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知名度来确定,旅游产品则以体验、休闲为主。

2.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分析(P性分析: Product Analysis )

在武汉乡村赏花旅游RMP分析过程中,R(资源)-M(市场)-P(产品)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其中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他们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缺一不可,三者的有序结合促进了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

乡村赏花旅游开发过程中,花卉资源是开发的基础,其多元性、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动因,这就成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武汉市广阔的旅游市场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旅游者的空间流动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指引了方向。

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于2009年左右开始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迅猛,赏花游产业已渐成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向产品转化能力较弱,景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是赏花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多数赏花景区目前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以观光、体闲旅游为主,多为初级旅游产品,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二是,赏花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缺乏,特色精品旅游产品稀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三是,从时间维度看,赏花旅游季节性强,淡旺季分明,对以观赏壮丽花海景观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花期是决定赏花旅游市场状况的重要因素。武汉乡村赏花游时间大多在春季,范围以黄陂、新州、东西湖区为主,其他季节、区域有观赏价值的种类很少,特别是新城区的赏花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在赏花游日益蓬勃兴起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形势下,旅游开发应在开发理念上有所创新,以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

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设想

3.1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可开展的旅游项目较多,因此,景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旅游者获得最大满足和景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原则,采取适合景区发展的产品发展策略,并须经常分析自身产品组合的状态和结构,不断对产品进行调整,使景区旅游产品的组合达到最优化。

3.1.1 体验式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区可以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强身健体、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在每项旅游产品中可设计丰富的项目(见表2)。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就可开发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休闲等多种产品组合,从横向可以体会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纵向则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项目带来的新奇。花卉旅游活动的开发上则要注重体验,突出互动,除了介绍丰富多彩的花卉知识之外,还应增加为游人提供直接参与花卉栽培技术的活动空间和各类餐饮娱乐项目,将文化、休闲甚至艺术生活植根于花卉旅游全过程,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与大棚蔬果、莲蓬、柑橘等传统农事采摘体验串联起来。

3.1.2 专项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①花卉养生旅游产品。花卉养生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结合丰富的森林、水系、日光等资源,开发生态保健、日光浴旅游项目。开发要以森林溪谷、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和舒适的温度为基础,开发森林浴、花浴等养生旅游产品。还可开发音乐养生、文化养生、养生生活体验等项目,放松身心,解除心理负担,通过精神修养来实现养生目的。

②花卉美容美食旅游产品。赏花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精细化工业等结合发展增强花卉资源的利用效能,推出一系列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花卉旅游产品,如鲜花、干花、花种、花束花篮、花卉首饰、花卉化妆品、花卉食品、花卉饮品、香包、香枕、香囊、蜂蜜、蜂王浆、花茶、植物精油、玫瑰醇露等天然产品。可以针对游客身体状况,采取医师、药师、厨师、美容师四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花卉美容美食产品,使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满足求美心理。

3.2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自驾游等旅游出行方式的转变升级对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赏花旅游的交通设施、住宿餐饮设施、旅行社和休闲娱乐设施、科普教育设施等旅游核心服务体系可以发挥花卉旅游对相关第三产业广辐射、强带动的作用。旅游配套工程可以把赏花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开发一个赏花景区,同时也会大大改善当地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景区景点配套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购物、住宿、娱乐场所,以便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或多站式的优质服务,使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小吃美食,就近方便采购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馈赠亲朋好友,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店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使得游客尽兴而归。各个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还应实现联网,并建立网络预订服务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最及时的网络预订服务,满足游客多方需求。

3.3 强化宣传和品牌培育

一方面武汉乡村赏花游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相关部门缺乏对景点景区进行系统包装策划,没有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标识,组团对外推介也不够,使一些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资源仍处于待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花卉展览、花卉文化节、花卉旅游等活动,创办高水平的花卉国际博览会形成旅游宣传的轰动效应和旅游节庆的综合效益。如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武汉国际赏花节,全面推介武汉赏花游产业,各区、乡镇、景点结合实际举办樱花节、梅花节、杜鹃花节、牡丹花节、节、桃花节、油菜花节、荷花节等专业赏花节,做到一区一节、一乡一节、一景一节、一月一节,扩大赏花游知名度。发挥政府或协会在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导国内外企业参与策划和承办博览会,深入宣传武汉乡村花卉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方式。武汉乡村赏花游需要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并应大胆运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因此,应在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等进行宣传的基础上,扩大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建设具有特色的旅游网页、网站;增强信息网络化宣传方式的建设,使游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了解乡村花卉文化,自主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旅游产品;通过对话式的网络营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反馈游客要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花卉旅游品牌培育。品牌是反映产品质量与特性的一种标志。一个好的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市场感召力的源泉和产品竞争力的保证。花卉旅游品牌应突出花卉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它旅游产品难以模仿或取代,从而在旅游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立足这一基础,围绕花卉旅游产品设计、花卉旅游产品特征提炼、花卉旅游产品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

3.4 挖掘花卉文化

随着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旅游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观光,游客求知欲望越来越强,选择赏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而是要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变迁等,以丰富生活的阅历,提升人生的境界。目前,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点不少为泊来品,没有与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景点开发仅仅停留在原始的观赏、游览层面上,在花卉所蕴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及高层次精神体验的认识和开发方面稍显不足,不能把历史文化与花卉的美态以及韵味结合起来,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日常生活文化等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花卉文化品牌”,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花卉旅游项目过于单调。

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这都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应该将这些资源与花卉资源相整合,最大限度放大武汉的“楚文化”效应,充分挖掘武汉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花卉旅游项目建设,贯穿花卉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多元展现花卉的文化内涵,拓展旅游空间,依靠文化吸引和留住游客。并且,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往往生长在偏远的革命老区,还可把红色旅游文化元素注入赏花游景区。比如,黄陂突出木兰文化、桃花文化、山寨文化、土家文化,蔡甸突出知音文化,新洲突出红色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通过对人物传记、传说、民间故事、民俗等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

可以在举办花展的同时,举办诗歌比赛、花卉猜谜、花卉选美比赛等充分挖掘出花卉艺术价值。在景区的名字、景点进出的通道、餐饮食品、餐厅布景、餐具饰图、旅游商品等方面植入与花相关的元素。将赏花与婚庆、摄影、书画、科普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举办书画、摄影比赛、展览等活动,引导群众知花、赏花、买花、养花,提高欣赏水平和消费品位。

3.5 提升人才培养

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均不高。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利用我市科教优势,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加大赏花游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赏花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使其对赏花游景区、景点的推介、解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导游人员进行关于花卉常识、花卉文化、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方面的专题培训,如观赏花卉时通过导游人员的讲解,游客不仅了解了必要的市美知识,而且对花卉的历史,花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了解。加强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居民和企业花卉养护水平。定期组织餐饮服务等免费培训课程,严格执行乡村游农家乐的管理标准,让村民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技能。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国背包客;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背包旅游者即背包客(backpacker),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称为流浪者(drifters),背包旅游被看着是嬉皮士和冒险者等逃避现实的人从事的边缘不寻常的活动。现在背包旅游成为广泛被接受的青年人的“通过仪式”,常常与自由的理想、个人的发展和实践相联系。许多人把一段时期的旅游作为愉快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作为承担成年人责任之前的一个有趣和独立的时期。作为当代旅游的一种形式,背包客旅游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极快,超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速度60%。在旅游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长期被忽视的背包旅游市场值得关注。本文采用访谈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分析四川外国背包客的特征、旅游偏好、对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的选择,为背包客旅游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一、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特征

与大众旅游相比,背包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时尚旅游方式,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西方背包旅游者年龄以18-33岁的青壮年群体为主,尤以22-27岁的青年居多,他们基本等于或高于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Sorensen,2003)。这与西方教育体制有关。在西方国家,结束高中课程进入大学之前,通常有一年时间可被利用做任意想做的事,这一年被称为空挡年(Gap Year),许多学生利用这一年周游世界,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背包旅游者有向大年龄段延伸的趋势,根据孤独星球的调查,35岁以上的背包旅游者共占到21%。背包旅游客源地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和大洋州。

背包旅游者因低预算、花费节省而被称为“经济型旅游者”(budget tourist)。与大众旅游者不同,背包旅游者对旅游设施要求较低,他们能够调整自己去适应当地产品。他们住农家旅馆或当地居民的原住所,吃当地食物,购农家制品,乘坐当地公交车,从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背包旅游具有多目的地、长距离的特点。由于目的地多,而且交通和住宿的预算很低,不愿重复旅游,只能尽可能延长一次旅行的时间。所以,背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比一般旅游的时间长,一般在4个星期以上,有时也会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进行改变,例如旅游者获得了新的旅游信息或者有新的旅行团体加入。

背包旅游没有固定的旅游计划,大部分背包旅游者可能对任何一部分旅行都不制订计划,特别是在住宿和行程方面。基本不参加由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一般是背包旅游者独立设计旅游行程,有粗略计划,根据旅途中收集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行程。说明外国背包旅行者的旅游弹性相当高。

背包客在目的地的休闲活动集中在自然、文化、探险几个方面。孤独星球(2005)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旅行者的重要动机是:“探索其他文化”;“探险感的建立”;“探索非旅游者地区”;“接触当地人”;放松或逃避。即访问和了解异域文化、探险和追求刺激等。所以,背包旅游者常常搭乘公共交通车,选择住农家旅馆,与当地人交流,乐于接受并按当地生活方式生活,并把旅游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了解一国国情和文化的方式。

背包旅游者富冒险精神和超强的探险意识、充沛的体力精力和对独特经历的追求,热衷于去发展中国家或内地经济落后地区旅游, 在大众旅游者从不涉足的地方到处能见到背包旅游者的身影。因为那里物价便宜、消费低廉、民风纯朴、景色原始且有异族异域风情。背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是一些参与性强或者是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括动,如冲浪、潜水和丛林旅游等,体现出不同于大众旅游的惊险和刺激的特点。

背包客旅游过程中注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通常表现为:(1)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2)与其他旅游者的交流,了解旅游线路和他们以往的背包旅游经历,并借以炫耀自己的背包经历;(3)与旅游业服务人员的交流,希望能够从服务人员那里获得对其旅游活动有用的信息。

二、四川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的数据分析

四川外国背包客统计特征如下:男性与女性游客各占50%,主要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居前五位的客源国是美国(14.7%)、英国(13.73%)、澳大利亚(12.75%)、荷兰(11.76%)和以色列(6.86%)。其中,以色列占一定比例,与国外学者Darya Mao(2007)的研究相吻合。游客以中青年为主,44岁以下的游客占81.19%。外国游客受教育水平较高,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76.22%。另外,在职业结构中,以工人、商人和学生为主。游客在四川境内停留6天及6天以上占比例最大,为42.71%。旅行目的以观光为主,占66.18%。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游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时的偏好。

1.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因素是自然风光(62.17%)、独特文化(41.18%)、知名度(28.92%)、时间(27.94%)和费用(20.10%)。根据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发现外国背包客总的旅行时间长,但到的地方多,所以可能在某一处停留的时间就有限;同时,他们为了能旅行更多的地方,就要控制在每一处的花费。总的来说,外国背包客的旅行宗旨是:在时间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自然风光和感受独特文化。

2.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的偏好。背包客选择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最多,占77.94%。接下来是乐山(53.92%)、武侯祠(29.90%)、峨眉山(23.53%)和九寨沟(21.57%)。另外,选择“其他”这一项的占16.18%。其中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分两种类型,一是市内游,如文殊院,黄龙溪,锦里等。二是川藏线,如松潘、丹巴、塔公、康定、朗木寺和中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一是成都市市内景点。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浓郁,交通便捷,花费不高,是背包客必选的旅游项目。二是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距离近,花费低的世界遗产景点。乐山大佛集各项优势与一身,最受外国背包客欢迎。三是具有天然美景和原始藏族风情、尚未形成旅游热点的四川藏区。这是那些具有探险精神的外国背包客所钟爱的旅游项目。

四川是中国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也是四川吸引入境外国游客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而作了专门针对世界遗产景区的调查。背包客按照知晓度和喜爱程度给四川世界遗产景点排序。可以看出,外国背包客对于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知晓度相当低,除了对于乐山大佛的知晓度达到65.20%外,其它遗产景点均未过半。我们在访谈调查中了解到,背包客不太在乎“世界遗产”品牌,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旅游景区,因而他们对世界遗产的知晓度不高。背包客最喜欢的世界遗产景点依次为乐山大佛、九寨沟和峨眉山。分析其原因,与外国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五大因素有关。乐山大佛旅游时间短(一天),费用低(不超过200元),距离近(1.5小时车程),文化内涵丰富,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如此多的外国背包客看中的优势使其在这一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外国游客对于佛教文化十分好奇充满兴趣,再加上峨眉山距离也不太远(2.5小时车程),所以选择峨眉山的游客也很多。童话世界九寨沟以水为灵魂,风光旖旎,令人称奇,且有藏族文化衬托,因而也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但由于九寨沟距离远(8小时车程)费用高,来回至少3天,这使九寨沟丧失了部分竞争力。而黄龙、青城山和都江堰在针对外国背包客的需求上优势均不明显,加上营销力度不如其它景区,背包客对这些遗产景点的知晓度和喜爱度都不尽人意。

3.游客对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线路的选择。多于1/3的外国背包客不游览世界遗产景点。统计有效问卷127份,204个调查对象中有77人一个世界遗产景点也不去,占37.75%。这说明到四川旅游的背包客很大部分是中转游客,目的地是西藏,或川藏线上的景点,顺便到成都市内景点游览。四川世界遗产景点在背包旅游发展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选择最多的是只去一个遗产景点,占53.54%。其中,乐山大佛倍受青睐,占40.16%。由于成都是背包客集散地,所以,成—乐线应是背包客在四川旅游最主要的线路。其次是选择两个遗产景点旅游的线路。最热门的是相邻遗产景点组成的乐—峨线,其它以两个不相邻景区组成的线路居多,增加了背包客旅游成本。第三是选择三个遗产景点的线路。乐—峨—九线和乐—峨—都线是选择最多的两条线路,乐山大佛是所有三个遗产景点线路中必游的景点。背包客选择以上线路旅游的原因。知名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占39.71%。背包客选择最多的线路,都是由知名度较大的景区构成。时间是第二大因素,占19.61%。所以游客多选择1-2个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第三是方便程度。方便能降低时间成本。成—乐线、乐—峨线受到背包客追捧,就凸显了方便程度在背包客线路选择中的重要性。总之,背包客主要选择有高知名度景点且方便的遗产线路旅游。

4.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背包客离开四川主要去云南、西藏、西安和重庆。“其他”这一项中,上海占不少比例。可以总结出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流动有两种趋势,一是四川邻近省市,二是北京、上海。吸引外国背包客再到四川旅游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风光(79.41%),美食(44.61%)和独特文化(41.18%)。所以,在旅游营销中,就尤其要突出这三大优势。

三、基于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现在四川入境旅游营销主要采取给予国外各大旅行社优惠和奖励的方式,组团来川旅游,使团队客人在入境游客中占了不少份额。但是,由于欧美游客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与国内游客不同,他们认为跟团这种方式受到束缚和限制,而且旅游活动太统一,因而更喜欢自助出游。所以,外国背包客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关键是看怎样去呈现其特色,怎样去打造符合外国游客口味的旅游产品。调查还发现,背包客的旅行方式是边走边看,没有明确的旅行计划。觉得有趣的地方就可以多作停留,如果发现了新的旅游吸引物,不会因为旅行社的束缚而不能继续停留,这就给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营销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四大旅游品牌构筑四川整体文化特色。独特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川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与游客的进一步访谈中发现,外国游客来川的文化因素主要有3方面:第一,四川是熊猫故乡,有中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成都建有大熊猫基地,外国游客来中国必然会到四川来看国宝熊猫。第二,川菜已走向世界,在国外大受欢迎,吸引外国游客到四川品尝地道美味。第三,西藏的佛教文化和藏族文化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相当大,而成都直飞西藏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所以游客会在四川中转停留。针对外国背包客的文化需求,可以整体推出四川的四大旅游品牌,即:熊猫,美食,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增强四川的吸引力。在继续宣传熊猫和美食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四川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九寨和黄龙的藏羌民族风情;乐山和峨眉山浓郁的佛教文化;青城山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等。

2.点线结合空间战略促进背包客空间扩散。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类型丰富独特。但从背包客对四川旅游景点及线路选择的偏好来看,主要选择少数景点和线路旅游。很多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景点和线路没有进入背包客视野,所选景点和线路在空间上没有形成扩散之势。四川应充分利用资源大省的优势,采取点线结合的空间战略,大力宣传文化独特又方便的景点,设计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促进背包客四川境内空间扩散,有效延长背包客停留时间,扩大市场规模。从“点”上设计,可以推出成都周边十大旅游古镇。十大古镇距离成都近,小吃、建筑特色显著,且价格低廉。从“线”上设计,可推出文化浓郁的十大探险旅游线路,如金口峡谷探险、茶马古道探险、女儿国探险等线路。这些线路集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为一体,对背包客吸引力大。

3.整合资源,发挥世界遗产旅游品牌优势。四川是我国世界遗产资源大省,世界遗产旅游已成为四川入境旅游营销的拳头品牌。但由于营销不当,背包客对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选择率不高,对线路的选择也很局限,遗产旅游品牌优势没有发挥。旅行社推出的四川世界遗产旅游线路,一般是六大遗产景点7日游。由于六大景区较为分散,游客只能在较段时间走马观花游览,参与性、体验性不强,不符合背包客的选择偏好。世界遗产景区往往只注重宣传景区本身,没有结合邻近的其它旅游资源设计较丰富的旅游内容,使遗产景区旅游显得单一。要发挥世界遗产品牌优势在开发外国背包客市场的作用,就要整合资源,推出符合背包客选择偏好的旅游产品。

(1)遗产景点组合。虽然四川6个遗产景点总体较分散,但恰好是两两相邻,这就可以把相邻的两个遗产资源整合,推出三条线路:九寨—黄龙“水域风光和藏羌风情线”,乐山大佛—峨眉山“山岳风光和佛教文化线”,青城山—都江堰“古堰文化和道教文化线”。整合后的三条遗产旅游线路脉络清晰,文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既方便了游客在比较与选择,同时也改变了目前各遗产景点无序竞争的局面,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在遗产旅游营销时,以三条线路为营销脉络整体推出,而不是六个遗产景点各行其是,或推出疲于奔命的六个景点环形旅游线路。这样能改变很多外国背包客只去一个遗产景点的现象。

(2)遗产资源与非遗产资源组合。为了丰富世界遗产旅游内容,根据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可将遗产景点与非遗产景点整合,推出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

成都市内景点与遗产景点整合。成都是外国背包客的集散地,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选择成都市内背包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与四川遗产景点联接起来,可推出以下线路:文殊院—乐山大佛—峨眉山“佛教文化线”;熊猫基地—九寨沟—黄龙“熊猫观赏线”;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巴蜀文化线”。藏区资源与遗产景点整合。四川北部阿坝州的自然资源和藏族风情吸引了大量喜欢原始风光和探险旅游的背包客,连接若尔盖、红原和松潘三大草原,以及九寨沟和黄龙,可形成一条阿坝州旅游环线。

4.注重目的地背包旅游网络营销。英特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背包旅游市场最主要的信息传媒,西方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主要完成确定旅游计划前的信息收集过程和确定旅游计划后的预定机票等过程。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的报告也显示44%的背包族通过因特网制定旅游计划。在确定了旅游计划后,许多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购买器材、预定机票、预定住宿等。

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网络营销,外国背包客最为直接的旅游信息来源是英文的中国旅游指南,如“Lonely Planet”和“Let’s go”。翻看这些书籍后,调查人员发现,其间对四川某些遗产景点的介绍并未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的普遍性,介绍不详细,同时又缺少图片来展示。但对某些非遗产景点又有浓墨重彩的描写。这些书籍上的介绍影响了游客对景点的选择,促成其旅游行为。背包客以年轻人为主,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最喜爱又最方便的方式。建立一个四川背包旅游的英文网站,详细介绍四川的景点、线路、美食、民俗和宗教等,以精美的图片展示各种美景和旅游活动,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方便背包客预订,是四川开发背包旅游市场的必要手段。

5.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令人震撼的原生态壮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西部成为我国主要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区,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优势突出。由于西部地区还没有足够重视背包旅游市场,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市场营销,西部市场的整体规模还不太大,经济优势还不太明显。相应地位于西部的四川省的外国背包市场规模也受到制约。根据调查,四川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主要是西部的邻近省份。这就充分说明,四川是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一部分。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可发挥整体吸引优势,通过促进背包客向西部聚集,在扩大整个西部市场规模的同时,提高四川背包旅游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Darya Maoz. Backpackers’ motivation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national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34):122-140.

[2] Camille Caprioglio O’Reilly. From drifter to gap year tourism: Mainstreaming backpacker trav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33): 998-1017.

[3]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6(5).

[4] 朱璇. 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J].旅游科学,2005(3).

[5] Regina Scheyyens. Backpacker tourism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29):144-164.

[6] 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3).

[7]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 杨勇.自主权与消费者旅游方式选择——一个基于效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7(7).

[9] 张虹菲,吴佳,李苗.基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外背包客动机、行为与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10).

[10]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

[11]李春颖,黄远水.国外背包旅游研究的多元视角[J].旅游科学,2005(2).

[12]朱璇,吕帅.直面游走的文化群——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科学,2007(4).

[13]苏红霞,马耀峰.洲际背包客中国出入境口岸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4).

[14]陈文.舟山开展背包旅游策略初探[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5] 朱璇.PPT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J].人文地理,2006(3).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内涵丰富,艺术审美价值突出。苏州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明信片,开发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优势突出。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市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江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筛选,结合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思路,为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方法,对推动苏州主题酒店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经济条件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紧靠上海,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区域之一。2012年,苏州地区的GDP为12011.65亿元,人均GDP约为114029元,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苏州旅游业占其GDP比重的11.1%。保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水平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业开发新的经济动力成为当下苏州政府面临的重要经济任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推动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苏州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文化条件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区域,能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提供最直接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苏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本身就是对江南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体现,它能够推动苏州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也能够为江南文化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符合时代的商业价值,这一商业价值的挖掘对目前江南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它将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市场分析

1、竞争市场分析

据调查,截止到2012年底,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有144家左右,其中四星级以上有75家,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数大约占江苏总星级酒店数的21%。庞大的酒店数量使得其酒店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酒店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目前苏州主题酒店的有13家左右,包括苏州蝶尚主题酒店、天逅主题酒店、缀美主题酒店、蜂巢主题酒店、书香门第连锁主题酒店等。其中只有书香门第主题酒店属于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到目前为止,苏州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尚属市场空白,有具大的发展潜力。

2、需求市场分析

近年来,文化体验成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苏州旅游者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高达8000多万人次。据调查,从出游目的上分析,100%的旅游者对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有兴趣,80%的人热衷于历史文化的体验。江南文化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在国际上也很受关注和喜爱。江南地区是我国入境旅游者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外国游客大都以体验江南文化为主要旅游目的。苏州旅游市场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和创建来弥补这一旅游体验产品的缺失。

3、目标顾客分析

顾客需求是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开发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顾客特征分析方面,顾客的年龄段集中在16-45岁,文化教育程度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在对主题酒店的选择偏好上,69.2%的顾客愿意选择具有文化品位的特色酒店,地域民俗文化类的占27.2%,其次是喜欢时尚类主题酒店。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了解程度和喜好方面,表示非常了解的顾客仅占4.6%,一般了解的23.7%,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为41.6%和30.1%,这表明我国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严重缺乏;喜好方面的调查,表示一定会入住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顾客占26.0%,表示愿意入住的占38.7%,表示不一定会入住的占26.6%,表示不会入住的只有8.7%。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对来苏州旅游的顾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市场潜力巨大。

二、江南文化载体的分析和选择

在文化主题的设计和表达上,要基于对江南文化中优秀文化载体的分析和筛选,这些具有典型性和审美艺术性的文化载体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成功设计至关重要。

(一)地域风光

江南地区风景如画。其中最著名的数太湖风光、水乡古镇、名寺大佛。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是江南主要水脉。太湖风光除了包括太湖边上的水乡古镇,还包括苏州洞庭东山与西山,无锡的鼋头渚与蠡园。江南的水乡古镇有很多,著名的有周庄、同里、木渎、西塘、乌镇等。江南地区属佛教兴盛之地,各种寺院佛堂林立。寒山寺、灵隐寺、栖霞寺最为著名。

(二)民居建筑

江南建筑形式主要有园林建筑和水乡民居。“苏州园林甲天下”,来到苏州,游客必到的是苏州园林。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瑰宝,它精美生动,以亭、台、楼、阁四种建筑类型为其主体建筑。水乡民居是江南民居的主要形式,也是最直接表现江南水乡文化的民间艺术品。水乡古镇民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它对游客对江南文化的完整体验有着最根本的作用。

(三)工艺文化

江南人心灵手巧,是民间工艺高手,刺绣、雕刻、制壶、烧瓷皆名扬中外。江南工艺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刺绣。江南雕刻技艺有核雕、砖雕、玉雕、木雕等,每种雕刻都名家辈出,技法精湛。江南的杭扇和苏扇中外驰名,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江南瓷器名冠天下,龙泉青瓷釉色素雅,有“薄如纸、明如镜、青如玉、声如磬”的美誉。紫砂壶产于宜兴,被称为世界茶具之首,造型独具风格。

(四)艺术文化

江南书画。江南地区的书法绘画享誉全国,其中以苏州为最。苏州画以文人画为主,大多以自然山水、石竹花木为主要内容,讲究意境营造。另外,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十分有名,其内容大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庆丰收”、“合家欢”之类,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

歌曲戏剧。吴地民间歌曲很多,唱腔优雅婉转。昆曲是苏州地区的民间戏剧,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在海外也备受喜爱。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评话只说不唱,俗称“大书”,弹词又说又唱,俗称“小书”。评弹用吴语叙述故事,以说噱弹唱为艺术手段。

三、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

(一)主题建筑与外观的设计

1、以古典园林庭院艺术为酒店环境设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以古典园林庭院风景作为酒店环境的设计依据,原因在于古典园林庭院风景精致唯美,具有极大的审美吸引力,能体现江南文化的风光特点也符合酒店环境优美秀丽的需要。

2、以楼阁艺术为酒店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可采用江南传统的楼阁建筑。江南楼阁建筑外观上整体结构匀称,高大宏伟。采用楼阁的外观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通过异化法来满足酒店对高大建筑的需要,也可以使酒店在楼体建筑中充分展现江南文化这一主题思想。

(二)主题氛围的设计

1、以昆曲、评弹为基本内容的背景音乐设计:极具苏州本地特色的昆曲和评弹,是对江南音乐文化最好的展现,选用江南戏曲作为音乐背景能够营造出江南传统文化氛围,意境舒雅,令人陶醉。

2、以具有室内装饰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为基本素材的内部环境装饰设计:酒店内部环境装饰设计可充分利用江南丰富的艺术文化产品,比如极具装饰价值的刺绣屏风、砖雕花窗、苏派盆景、桃花坞年画等。精美别致的江南文化装饰产品,能够极大提升酒店艺术文化品味,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主题设施和服务人员的设计

主题设施设计既要融合江南文化主题又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服务设计中,要求酒店的每一个服务细节都能够体现其主题。酒店服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江南文化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一些特定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还要求具备相应的艺术技艺,比如休闲茶馆的戏曲艺术表演人员、沏茶艺术的表演服务人员等。酒店要培养服务人员的主题文化素养,设计有江南文化介绍的服务知识和技能手册,组织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培训活动。

(四)主题产品的设计

1、江南居室文化主题客房的设计:客房是酒店最主要的产品。主题酒店对客房的设计将表达出江南独特的文化居室特点,文雅幽闲,让顾客不仅能感受到江南的居室文化魅力,更能得到身心的舒适。此外,酒店还为有某种江南文化偏好的顾客设计相应的文化主题房,如苏绣主题客房、苏扇主题客房等,能够提高酒店的档次和质量,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

2、江南饮食文化主题餐厅的设计:餐厅的设计不仅要依据江南客厅的审美设计形式,更要在菜肴和服务上传达出江南饮食的文化理念。主题餐厅的设计,包括室内环境、餐桌、座椅、餐具等都可以成为其重要表达载体。餐桌、座椅可以采用红木家具,刻上各种精美的江南风光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纹,餐具则使用江南特色的瓷器碗碟,桌布图案花纹以苏州地区的锦缎为蓝本进行设计,而室内环境设计则可以浸透江南居室精致华美的理念。菜肴的设计要突出江南菜肴的特点,提供多种多样的江南名菜和小吃。

3、江南休闲娱乐文化茶馆的设计:茶馆是江南人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品茶、赏戏、听曲是江南人在茶馆主要的休闲内容。酒店以江南文化茶馆为中心设计江南娱乐文化体验区,茶馆内不仅可以品名茶、赏名画、听名曲,让顾客在茶文化的熏陶中同时体验到昆曲、评弹、越剧、吴歌的江南民族音乐艺术和文人的书画艺术,同时让顾客参与到文人书画的赏品和创作的过程,加深他们的文化体验。

4、售卖江南特色工艺品商店的设计:江南地区的工艺品极其丰富,核雕、刺绣、扇子、年画、玉雕、瓷器、毛笔、砚台等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品深受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尤其的江南地区的书画作品尤其受到文化游客的推崇。除了工艺品,江南的特色食品也颇深游客青睐,如糯米雪团、大闸蟹、叫花鸡、肉松骨头、桂花酒等。为了方便酒店顾客购买江南特色的工艺品和商品,酒店可以专门设计一个售卖特色工艺品的商店,它一方面方便了顾客的消费需求,同时可增加酒店的经济收入,更能够通过特色工艺品和商品来体现出江南文化这一主题。

(五)主题活动的设计

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依据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元素。江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基本相同,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具有江南自身的文化特色。比如除夕、过年的饮食和民俗,江南地区都与北方习俗内容大不相同。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可以依据江南文化自身的习俗文化特点开发主题活动产品,比如江南饮食主题美食节、江南民俗文化主题宴会、江南特色文化的主题节日活动等。这些具有江南特色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品牌宣传和营销。

四、结语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并且国内智能移动设备用户已经从高端用户为主“漫延”进了更多主流用户群体,这样的爆发式浪潮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而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下,企业在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商业模式创新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飞象网总裁项立刚不久前在微博上表示,“google利润大幅度下滑,很大程度说明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一直没有搞清楚商业模式。google在互联网领域获得成功就想把该模式复制到移动互联领域,但开放的模式无法带来收入,为地图和系统大量投入,并不能够靠广告获得回报,如果不做商业模式改变会被拖死。”

无独有偶,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在强调百度目前还没有想清楚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谈及与开发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他表示,“我们在布局、在观察、在等待也在准备”。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进军移动互联最重要的就是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传统模式受挑战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对于google来说,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google将遭受移动互联网冲击导致元气大伤,股价下滑。

而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移动互联正在对其传统盈利模式产生冲击。

语音、短信一度是电信运营商稳定的营收来源,但全球范围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iMessenger、黑莓MessengerYdWacebook、微博等移动信息服务廉价产品,Verizon无线、AT&T和Sprint Nextel等运营商正面临着失去一个稳定收益来源的危险。

在国内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自有即时通信(IM)产品,例如飞信、翼聊、沃友等,加入即时通信市场战局,弥补短信业务收入下滑。

进入2012年,微信等语聊软件的爆发式流行,更加速了这种趋势。微信可以发送文本消息、图片、语言等多种形式,短信虽然也能做到这些,但花费更多。加上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微信正越来越严重地侵蚀传统短信的地盘。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微博和微信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两种3G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微信用户数2012年9月份也达到了2亿左右。

微信与微博所引发的冲击波,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正越来越严重地侵蚀传统短信的地盘。

在2012年9月开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表示在过去18个月里,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在此次大会上,三大运营商均认可“流量经营成运营商的决胜要素”这一观点,并且表示未来都将进军移动互联网。

融合成为关键词

在传统商业模式受到挑战的同时,移动互联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经过几年的基础建设和研制开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已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支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成熟,并带来了020、移动支付、手机娱乐等商业模式。

在团购网站上买下心仪的美食产品,手机会收到团购网站发来的团购信息。在餐馆消费前出示该短信,用餐成功后也将收到提示短信。

随着手机支付方式的推广,支付技术及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手机支付正逐渐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之一。

而在手机娱乐模式方面,手机游戏、微博等也都成为热门应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满足了用户对于微博即时间、互动性与使用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促使手机登录用户比例快速上升。

不久前,淘宝网宣布与金立联合推出“购物手机”。此款金立GN858月光手机最鲜明的DNA即是“购物”,是首次内置了TaoBaoSmart的智能手机。用户可通过桌面快捷方式直接收藏淘宝店铺,同时可以通过语音搜索、文字搜索和二维码扫描等方式直接在桌面上搜索商品。

除了新兴商业模式的显现外,很多传统业务也开始了服务新模式的探索,移动互联为传统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2年黄金周的热潮已经过去,关于黄金周的讨论与思考仍在继续。传统旅游产业模式已暴露出旅游市场诸多问题,旅游市场急需新的产业模式来打破僵局。

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旅游消费业务模式的出现,正开辟出在线旅游的移动互联第二战场,由于无线方式可结合用户的位置信息,满足用户机票、酒店实时查询,并获取周边景区、餐饮、购物等生活信息,因此被认为既延伸了旅游的价值链,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和商机。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郑汴一体化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开通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在郑汴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开封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如何将古都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如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联合开发郑汴两地旅游产品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郑汴一体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开封地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部位,中原城市群战略引发的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必然使开封能够分享由资源聚集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郑汴一体化又为开封和郑州城市间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

郑汴一体化将大幅提升开封的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郑开大道的开通,不仅使城际旅游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两地市民的出行和旅游,而且使开封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增强。

郑汴一体化无疑会引发旅游方式和市场的改变,给开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开封旅游业要抢抓郑汴一体化的机遇,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城市定位,通过科学规划来体现郑汴一体化的需求,扬长避短,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基于郑汴一体化的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开封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其在居住休闲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鼓楼夜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郑州作为辐射性很强的商贸中心城市,总人口700多万,有着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也是巨大的客源集散地。整合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宋都古城的发展理念,在区域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功能应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发挥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实现两城旅游优势的功能互补。开封今后的旅游建设应当强化其为郑州服务的功能,重点放在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美化、餐饮及宾馆服务规范以及房地产开发上,突出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营造花园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开封的城市环境成为一种吸引力。

行政区划制约是影响旅游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郑汴一体化使两市旅游业的融合水到渠成。加快郑汴旅游资源整合步伐,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可与郑州巩义的北宋皇陵、登封的嵩阳书院、新郑的欧阳修墓园组成中国北宋文化游精品线路;大相国寺可与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慈云寺组合,再向西延伸到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偃师玄奘故里,组成中国佛教精品游线路。新的组合可以使郑-汴-洛“三点一线”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在旅游线路组合方面,开封和郑州两地的旅行社可以把双方的景区纳入旅游线路之列,拉大线路空间。在旅游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开封要打破地域限制,取消地方保护、实现两地的无障碍旅游。继续实行旅游年票制度,进一步免费开放部分景区(点),从而达到吸引郑州游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的目的。两市旅游管理部门在城市导游图的编制、旅游广告宣传及旅游促销活动中要积极联手,共同举办高层次、全方位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二)完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

尽快编制开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全面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开封三大城市片区的结构特点,重新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在保护、修缮、适度开发老城区和建设东区的基础上,强力推动新城区(汴西新区)建设。中部包括老城区和护城大堤以内部分,应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核心功能,限制和疏解行政、办公、生产及部分居住功能,为餐饮、住宿、度假、旅游、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营造空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老城区改造中实行精品战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与风貌协调,推进街道环境整治与水系整治工程,提高现有景点的档次和内涵,形成不同特色的景区与观光线路。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改善老城区环境,打造雅俗共赏的宋韵古城。加强地下历史文物资源的挖掘,以开发“城摞城”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开封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自护城大堤以西至中牟县边界的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开封与郑州对接的重要区域,也是集居住、工业、办公、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应重点建设运粮河两侧的休闲度假区。东部包括开封县城、边村工业区和汪屯工业区,着力打造郑汴洛工业走廊。

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特色,打造宋都古城,从而树立有别于郑州、洛阳和西安的独特的旅游形象。挖掘宋文化魅力、打造宋文化特色,是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已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开封至朱仙镇、开封至兰考两条旅游线路的“三区两线”文化旅游景观链。深入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宋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以“塑造世界历史名城,体验宋都千年梦华,打造唐宋古都走廊”为目标,以“宋都·宋文化”为宗旨,完善水系工程,开发开封古城墙和“城摞城”奇观,将宋都古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加快“申遗”步伐,将北宋东京城遗址与同是“国保”级的北宋开宝寺塔(铁塔)、北宋天清寺塔(繁塔)和开封城墙等其他相关珍贵遗迹组合,通过有机地整合、修复和展示,加上国宝《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争标图》、《东京梦华录》的印证,联合“申遗”,提升现有景点的整体品位。(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文化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古都之一,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之乡”;因曾在宋代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被称为“书画之乡”;作为我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品;开封又有“盘鼓艺术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之乡”等美誉。宋词文化、历代名人文化、黄河文化等也都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围绕“宋文化”主题,进一步突出各景区、景点的个性特色,选取市井民俗文化、皇家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商贾文化等不同侧面,来确立景区定位,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吃、住、行、游、购、娱不仅是旅游的主体内容,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郑汴一体化使两城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将极大拉动本地游的市场。因此,开封应着力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如假日休闲、市井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民风民俗、美食名菊、民间演艺、工艺制作类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悬河长堤、村落沃野、渔牧花果类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对老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升级换代,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开封建成影响力巨大的书画、古玩、手工艺品交易中心和宋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样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展示,“开封游”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内容将更为丰富,品位将得到提升,更具备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然而开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销售不畅,造成旅游产业链条过短,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组合方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挖掘开发能够反映开封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朱仙镇豆腐干、陈留豆腐棍、兰考豆腐乳等,要改变包装粗糙、质量不统一的现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对朱仙镇木版画、汴绣、官窑等,更应很好地挖掘,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的名牌。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大旅游观念,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尽快打破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等局面,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力争实现开封旅游的六统一,即规划统一、宣传统一、线路统一、包装统一、门票统一、接待统一,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步伐,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升级。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彰显“北方水城”魅力的水系工程、张择端笔下的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重建项目、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琼林苑御汤园温泉度假宾馆项目、名扬天下的樊楼、千年佛教名塔—繁塔、元代著名全真道观—延庆观、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以独到雕饰闻名的山陕甘会馆、“悬河”奇观的开封黄河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万岁山森林度假区开发项目等。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给开封景区(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待服务水平要有新的提高,硬件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内涵要在凸现北宋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市场开拓要借助郑开大道的“桥梁”加大力度着重创新,内部管理要不断强化,使景区(点)的整体水平登上新台阶。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结论

现阶段面对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是加快发展开封旅游业应有的战略选择;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协调与管理体制,培育旅游大环境,净化旅游大市场,是做实做大做强开封旅游产业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