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SWOT分析;滑雪旅游

一、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一)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优势分析(Strength)。(1)气候条件。内蒙古气候从东至西,地理跨度很大,但整个区域冬季冰天雪地,近半年之久,中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东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冬季下雪早、存雪时间长,极易开展滑雪旅游项目,寒冷期较长,适合户外运动。(2)资源优势。我区独特冰雪资源优势是滑雪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的根本。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稳定积雪区,尤其是内蒙古的大兴安岭的东北部地段,该区域的年均积雪日数是全国最高,因而,滑雪旅游资源条件是最优,也是最适合开展冰雪度假旅游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我国大陆滑雪的摇篮之一,曾有“八一”体工滑雪队在此训练。区内现有13座滑雪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其中阿尔山滑雪场、满洲里达永山四季滑雪馆成为了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成为举办国家大型冰雪运动的重要场所。内蒙古的滑雪场集聚区集中在阴山山脉、阿尔山及兴安岭余脉-----森林覆盖面大。良好的林地资源是滑雪旅游理想的山地氛围,也是防风存雪的天然屏障。目前内蒙古东西各区都依托冰雪资源开发其独特的特色市场。被誉为我国“滑雪第一人”的原国家体委滑雪部部长单兆鉴教授实地考察阿尔山市滑雪资料后评价:阿尔山优质、丰富的滑雪资源位居全国之首,尤为长期积雪和温泉的完美组合称绝品。(3)区位优势。内蒙古滑雪场基本都位于内蒙古主要城市附近,交通便利。

(二)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劣势分析(Weakness)。(1)滑雪旅游人才匮乏。内蒙古目前尚未有院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即使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也是屈指可数,因而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缺乏既有休闲科学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体育专门人才更为缺乏。由于人才缺乏致使体育旅游产业经营模式陈旧、营销理念落后、创新能力差、产品开发单一、缺乏吸引力。(2)缺乏对外宣传力度。如今旅游业的宣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的宣传远远不如河北、黑龙江等省。(3)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雪场调研,滑雪场的工作人员基本招聘是滑雪场附近的城镇居民,他们大部分人学历不高,只是在就业前接受短暂的培训而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薄弱,导致游客投诉,限制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三)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机遇分析(Opportunity)。(1)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为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国务院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同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中国体育全面发展。随着国家这些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国民体质状况逐步改善。滑雪逐渐成为了人们冬季选择的一项健身项目,首先它是一项全身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能够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其次滑雪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可以达到柔韧身体、减掉增多的脂肪和缓解“冬季抑郁症”的身心健康的效果。收入水平提高表明体育消费支出成为可能。2007年3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2006年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健身、旅游、娱乐、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份额则不断增长。上述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具备了体育旅游消费支出的可能,而且已出现体育旅游消费活动。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滑雪旅游资源必将为内蒙古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冰雪旅游快速发展。以滑雪场开发建设为代表,内蒙古滑雪旅游产业开发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从县域单一的小规模山地乡村滑雪场到我国知名的滑雪旅游度假大区。而且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以及丰富的、发达的河流和湖泊水系保证了景观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冰雪旅游开展的季节性。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局长说,呼伦贝冰雪期有七个月,具备丰富的“冰雪”资源,在这里可以看到森林和草原双重雪景,多民俗、原生态的特点使这里与其他任何地方的“冰雪”区别开来,散发独特魅力。让人们在滑雪同时领略民族文化。与此同时,2014国际滑雪邀请赛在牙克石开赛,中俄蒙学生冰球赛、中俄蒙国际选美大赛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在满洲里开幕,而首次召开的中俄蒙三国跨境旅游合作发展对话会议更进一步推动了内蒙古冰雪那达慕的国际影响力。中俄蒙国际冰雪节已历经15年,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始终推动着中俄蒙三国跨境旅游合作发展。

(四)内蒙古滑雪旅游市场威胁分析(Threat)。(1)潜在进入者多,竞争较激烈。尽管拥有良好的冰雪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区滑雪旅游较周边冰雪旅游大省黑龙江、吉林好存在很大差距,外部环境对我区的滑雪市场竞争形成了压力,对内蒙古开展滑雪旅游有一定抑制作用;近几年全区已经拥有13座滑雪场了,这种趋势由于随着利益驱动和相关政策不到位以及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形成大批重复建设导致内部环境竞争越演越烈。(2)进一步规范滑雪旅游市场。我区滑雪旅游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意思差,威胁着我区滑雪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体育旅游市场缺乏职能部门的管理和配合。此外,景区及地方人文环境缺失,社会周边治安环境欠佳,观光旅游环境缺乏整治等。这些都对地方滑雪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带来了阻碍,不利于滑雪旅游市场效益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二、滑雪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一)统筹规划,理顺体制,加强合作。滑雪市场建设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可短视,不可急功近利,在建设的高峰时要冷静思考,经过市场调研,根据充分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情况,确定开发目标、规模,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区内已有多家滑雪场,建立行业委员会来统一协调对内、对外的工作。制定行业的标准,在其滑雪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开展多种经营。通过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比如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宾馆和饭店,保证滑雪安全的急救中心或医院,完善的餐饮设施,方便的购物场所,开展丰富的多彩的娱乐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同时增加一些四季皆宜的项目,是滑雪胜地成为四季旅游胜地。

(三)改善服务,增强服务意识,狠抓服务质量。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无论是专业技能知识还是服务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同时,招贤纳士,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全员素质;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承办赛事欣赏来吸引游客参与滑雪旅游,加大内蒙古滑雪市场的发展和美誉度。同时举办各种节庆活动,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多渠道宣传,开发潜在的市场。

参考文献: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院系 旅游乡村 企业经营要素 共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70-02

当前,乡村和乡村居民经营旅游业,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产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窄,缺乏协同管理机制;产品单一,特色差异不明显;地理位置分散,营销各自为政;专业合作组织稳定性差,合作局限越来越凸显;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W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服务地方经济;提倡职业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经过多年改革探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的无缝隙对接、实践内容的不断创新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人才H型培养指出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区别,但在人才培养上应通过行业实践和科研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向学术型人才的转换,给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通道。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贴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深造和转型的积淀培养。

综上所述,由于部分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自主实现旅游产品内涵、质量的提升,需要各级部门、组织介入帮扶。而高校的旅游专业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的共建发展探讨变得极有意义。

企业经营要素是指企业的人、物、资金、信息、文化、科研、营销等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要素。具体到旅游乡村而言,包括从业者、政策和行业信息、乡村文化、市场调研、互联网营销、合作机制等要素。本文对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企业经营要素合作共建进行探讨,分析乡村旅游经营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要增强旅游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在人才培养中把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研融合起来,提升人才的培养层级,为旅游人才的转型积淀基础;促使高校和旅游建成形成良好的“哺育”“互哺”与“反哺”机制。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素提升共建

从调查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水平低,从业者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旅游从业知识培训,对旅游业缺乏正确科学的认知,缺乏保持良好的旅游自然、社会环境的意识,更缺乏旅游规划、营销的知识。针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缺乏相关旅游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现状,旅游院系的教师、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在乡村开设旅游理论培训班,并把这些实践活动作为专业课程实践的一部分。村里也可以选派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分子,到高校跟班学习或短期培训,以提高旅游理论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此外,高校还可以联系组织乡村的旅游从业者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饭店、景区)等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规范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组织校企合作酒店的管理者一同到旅游乡村开展技能培训,对基层从业进行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旅游接待服务等具体对客接待业务培训,通过清晰的示范与指导,以及规范化的条文、标准,让乡村旅游从业者能够做到有标准可依据,有示范可参考,有制度可遵循。以高校为中心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搭建学习、提高的个人能力的立交桥通道。

二、乡村旅游文化挖掘和保护共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游客的进入无疑会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影响表现在加速文化的趋同化,造成当地文化的流失,让当地失去自身文化特色,利益分配不均破坏社区和谐。众所周知,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文化是一种摸不到、看不着的社会意识形态,未必能为村民感知。对于没有旅游经济组织进入投资的乡村,村委和村民对当地文化的建设和保护往往有滞后性,往往是文化流失了,遭到破坏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了才意识到并采取措施。因此,旅游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需要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推动。一是相关组织(包括高校)协助和帮助村民认识、归纳总结自己的特色文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旅游活动可能对乡村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村委要承担起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协助村民做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三是高校教师开展指导乡村挖掘自身文化、设计旅游活动,将农村文化室建设成村民学习和承载农村文化的场所。四是高校鼓励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歌舞和体育活动作为文化建设载体,协助村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共建

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关联度大,任何单个的市场和主体都无法承担起资源整合的任务,资源的整合需以观念整合为先导,通过利益手段,完善互相合作机制,达到对旅游的整合。高校在旅游资源的整合上除了发挥其知识传播作用外,还要实践它的教学理念“做中学,学中做”,具体来说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或是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以企业产品质量/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项目,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与乡村进行资源利用共建上得到更好地实施。高校和乡村旅游主体可以通过优势组合进行策划和举办赛事活动,如举办户外徒步走、户外自行车、导游讲解技能比赛等小型活动,破解高校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只能通过模拟比赛或是参加活动来开展的难题。对景区来说,这样的合作可以吸引游客,提升乡村的旅游人气。对高校来说,把比赛的场地从学校移到了景区,把模拟变成了实操,把参与变为自主策划、组织,这样的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设计、探索,从而积累经验发展各种技能。

四、旅游信息收集和科研共建

相P政府部门需要对各地信息资料加以汇总和研究,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预测及引导;乡村需要对旅游活动的开展进行数据收集和调研,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高校融入当地旅游活动数据收集、分析和调研活动,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教师深入了解旅游市场、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具有莫大的益处。大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根据旅游人才需要和培养的研究,高职高专学生今后要转型为研究型旅游人才,需重视调查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常规的课堂讲授法只局限于教师单方面讲解理论,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课程倘若把课程教学与乡村旅游信息收集、调研结合起来,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调查与科研的实际能力。

五、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解读共建

纵观近些年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和各省区市的旅游宏观政策的支持与扶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割舍的联系。因此,为发展乡村旅游,从业者一方面要理解国家宏观政策并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了解行业运行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培训,从业者或许对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大概的理解,但不可能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政策,对行业的竞争发展有深刻的领会。从接受事物的过程看,从业者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是在反复、冲突、实践中循序渐进获得的,所以对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的解读,需要通过通俗、简练、生动的语言,将各级旅游工作会议中所达成共识和市场的发展信息传递到基层,并通过学生寒暑假的实践宣传活动不断地强化,方能促进政策的落地和当地民众对旅游行业市场的了解。

六、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共建

在快节奏的智能化时代,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更喜欢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互联网渠道获得旅游的信息。旅游个体和企业借助互联网为顾客提供旅游咨询和咨询服务,信息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信息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内容包含交通线路、周边环境、食宿、景点特色、娱乐等多方面信息。但乡村旅游从业者因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应用技术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旅游从业者很难通过互联网创建和更新营销的内容,即使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还未成熟、没有建立“农户+公司”模式的村庄,或是没有加入“农户+公司”运营模式的旅游个体,很难享受到互联网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便捷,亦享受不到科技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个体很可能将在乡村旅游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沉下去。我国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思维活跃,对图片、视频和信息图片的组合加工能力突出,对于乡村旅游微信的营销推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市场营销作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能把学生营销的专业特长与乡村民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将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2]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3

[3]兰宗宝,兰申菊.关于广西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战略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4]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8(5)

[5]韩振华,王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9)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我国旅行社产品在设计上大多数是景点和交通的简单组合,共性的东西较多,加之长期形成的以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产品缺乏特色。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仍处于停滞阶段。 

1.2 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 

现阶段旅行社产品的推销方式主要采用报纸、人员推广等形式,由于大学生在学校中主动买报的人很少,浏览新闻、信息等主要采用因特网、广播、人际传播等形式,而旅行社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途径,只是采用简单的电话咨询和报纸宣传,很难满足大学生的要求。 

1.3 大学生对旅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任度低 

相对于旅行社认为大学生旅游风险大而言,涉世经验较少,甚至对有些生活基本常识和旅游常识掌握较少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很难对某家旅行社在短时间内产生信赖感。 

1.4 对旅行社的产品价格接受度小 

旅行社的价格一般以团体包价为主,行程大多是旅行社设计的常规线路,价格为一个总的价格,灵活性较差,直观上让学生很难接受。 

 

2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2.1 强烈的外出旅游欲望 

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而且大学生的在校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三点一线,这种狭窄的活动空间使学习生活变得单调、枯燥。而旅游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可消除学习所带来的各种紧张和压力。因此,他们有强烈的外出旅游愿望。 

2.2 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寒暑假、双休日、传统节日短假期及 “十一”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 

2.3 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现在大学校园内通过网络寻找一道出游的同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一起费用均摊、快乐同享,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的层面,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主权。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反应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2.4 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费用大多数来自于家庭。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2.5 出游顾虑较多 

大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其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尤其女生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对安全等问题考虑更多。旅游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顾虑,大学生出行将更依赖于旅游企业。 

 

3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3.1 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对大学生旅游给予政策支持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意义不仅在于其对旅游业经营收入的放大功效,更在于旅游对于青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不同文化环境的认同以及对全民旅游理念的推动。但是现在我国的一个特殊情况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担心发生伤亡事故,自己要承担责任,对学生自助旅游持不支持、不反对、不组织的态度,这是中国大学生旅游开发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学校应该把学生旅游当作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对学生旅游组织者的正当活动给予支持并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在组织学生旅游的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团结精神。 

针对大学生旅游中担心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的法制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也可出台一些旅游法,或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旅游者与旅游单位的行为。同时旅游景点景区的管理也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以多种优惠方式拓展市场 

(1)建立青年旅馆。 

青年旅馆是适宜青年旅游者的专业化旅馆。主要面向出外旅游的学生或其他社会青年,为其提供卫生、安全、经济的住宿场所。多数酒店以房论价,而青年旅馆则以床论价,一个床位的价钱一般为三星级酒店房价的十分之一左右,室内设备简单但整洁环保,为避免污染环境,一般不提供一次******,而使用公用浴室、洗手间。这种旅馆在国外已非常普遍,如澳大利亚的青年旅馆价格便宜,约每晚15澳元,仅为一般房价的1/ 6 左右。在中国,青年旅馆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广大背包自助旅游的青年、大学生的愿望与潜在需求相比较,其总体规模和服务水平尚有不小差距。(2)推出经济型旅游套餐。 

旅游企业可以推出经济型旅游套餐,在特定的时候制定特殊的优惠价格,以吸引学生市场。在旅游淡季,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降价优惠、与学生社团联合倡导推出户外运动等措施吸引学生出游。 

(3)社会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大学生旅游消费中存在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不仅有待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与旅游相关的交通部门也可适当地提供一些让利活动,如不要把学生半价票局限在家庭所在地与学校之间,大学生到旅游景点也可以凭借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景区也可以提供半价门票,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国外的一些作法值得借鉴:英国为鼓励学生旅游,特规定凡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乘火车可以买半票。德国法律规定26岁以下的学生坐火车可以得到特价优惠,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场馆设施也有学生特别票价,学生们持学生证,交一张照片和9欧元就可从学生后勤处办理一张国际学生与大学生证(isic),凭此证可以坐飞机的特价,还可以便宜地在国内国外的青年旅馆过夜。

3.3 开发面向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1) 服务于课堂的认知旅游。如文物古迹考察、建筑风格鉴赏、动植物品种辨别、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实务以及各种工艺流程操作等,这些内容在一线进行教学要比课堂讲授好得多,学校既节约了设备购置与管理费用,也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学习场景的真实性、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2)服务于企业的商务旅游。服务于企业的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式的商务旅游,也正在成为校园的时尚。大学生的商务旅游可以细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使校企实现资源共享。

(3)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 它以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让旅游消费者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在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旅游需求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工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4)专题修学游。它以某一个专题为考察学习目标,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或了解一门学科,或学习一种语言,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修学游应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对所学内容先有一定了解,线路设计上应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出国参观知名高校,与当地学生一起听课、用餐、交流,了解异域文化,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修学游的重要形式。

(5)就业考察游。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旅行社可以设计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开拓眼界为主题的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考察工作环境。通过这种专题旅游,让大学生全面感受城市的环境文化氛围,了解城市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准、发展趋势以及心仪单位或行业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等等。

(6)体育旅游。大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男生,多数酷爱体育运动,大力倡导有关的体育运动,除了竞技体育外,还应开展具有健身和娱乐性的滑雪、滑草、水上体育、海底潜水等旅游活动,相信在大学生中一定很有市场。

3.4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树立新的营销理念

(1)在大学内创建旅游品牌,播种旅游文化,培养长期市场。

大学生旅游消费者与社会旅游消费者相比有一个独特的区别,就是对某商家及其产品的认可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承接性,可以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新老学生中长期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某商家将几个品牌旅游产品做好,就会形成每年的稳定利润源。但如果真想将大学生旅游市场做大、做好、做久,只有较好的品牌效应还是不够的,在打造品牌之后还应在大学校园内扎扎实实的播种旅游文化,使旅游这种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精神体现。当品牌效应和文化效应开花结果之时,就是大学生旅游市场形成之日。

(2)借助网络及其它媒介的影响,扩大营销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传统的宣传媒介之外,旅游企业可以利用大学生偏好网络、追求新奇的特点,构建高校旅游网络,进行网络动态营销。许多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来查找旅游目的地。虽然现在全国有不少大学生旅游网,但大部分为非营利性自发组织,传统旅游企业还未与网络完全接轨,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尤为重要的是缺乏学生专栏。因此旅游企业可以在各高校网络建立友情链接或建立网站,组成一个高校旅游网络,在不同时段结合各地推出的旅游项目在网站上推出以时尚旅游、户外运动等为主题的网络动态营销活动,以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同一市内的多家旅游公司也可以合作建立一个专门面向大学生的专业旅游网站,在网上旅游信息,建立论坛,为大学生外出旅游提供专业的参考,共同将大学生旅游市场这块蛋糕做好,形成多赢局面。

另外,开展宣传促销,不仅要针对大学生,而且要针对家长,这符合当前经济还未独立的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家长的旅游意识,无疑可起到促进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作用。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K825.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200-03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与产业范畴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休闲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作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的活动方式。休闲体育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路径、方法、手段和舞台,进而获得健康和高尚的魂魄①。在体育的概念体系中休闲体育从属于社会体育,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②。在体育、休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学术界出现了休闲体育旅游的提法。认为休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居住地,进行以体育休闲为目的与形式的旅游活动,并得出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一个子集的结论。

(二)休闲体育的产业范畴

广义上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休闲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休闲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③。从旅游城市的视角,休闲体育产业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典型性休闲体育产业,如高尔夫、赛马场、冰雪运动项目、漂流、拓展项目、旅游城市的体育场馆与建设设施等;二是复合型旅游项目的休闲体育成分,如草原度假区的草原卡丁车、山岳型景区的爬山攀岩、滨水型景区的游艇等;三是休闲体育辅助行业,如体育俱乐部、车友俱乐部、媒体网站、科研教练部门等。

二、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休闲体育产业在体育市场上排位第一,占到总产值的32%,占国民经济的1%。休闲体育吸引了众多美国人参与,对旅游、交通运输、食宿、体育用品等的消费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为美国体育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④。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功能,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闲观念的日渐成熟,我国正步入世界休闲国家行列。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国民健康需求的天然链接性、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受到了各级、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由此休闲体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三)承德市旅游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是中国旅游名城与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4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左右;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的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均位于河北省首位。同时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3年承德市国内游客接待人次总量只排到河北省的第七位,相较于2012年又下滑一位。诚然,在不考虑城市自有客源市场规模、旅游产业历史基础规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行业效率等因素,单纯以接待数字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但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但是这一数字作为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表象,与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来自旅游行业一线的信息为这一表象提供了佐证。2013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动与国家政策新导向的出现,承德市旅行社、酒店与景区行业普遍感觉经营困难,均认为承德市目前单纯依靠观光团队支撑的旅游产业形态将难以为继。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把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明确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把承德建成多元支撑、复合型、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建立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顺应了旅游活动从表层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市场从团队观光市场到家庭自助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对于丰富承德旅游产品谱系、引导承德旅游产业形态升级、优化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也有可观的预期价值,

三、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条件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优势得天独厚,从历史底蕴、生态环境、市场条件与交通区位等方面,都具备做实、做大、做强的潜力。

(一)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始终传承着主流文化”。满族是骑射民族,习武、行围、打猎是满族传统的习俗,也是满族皇族十分钟情的休闲体育活动,满洲皇帝进关之后,难以忍受盛夏的酷热,自然要出关择地避暑休闲,并融避暑、游猎、习武、御政为一。康熙皇帝为此兴建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在承德市书写了辉煌璀璨的历史篇章。所以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并以“皇家休闲体育”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休闲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承德市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源头活水。

(二)承德市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高地,具备发展休闲体育的比较优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进入明星产业的最佳途径》一书中认为,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未来的明星产业――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组成部分的休闲体育产业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承德市拥有华北地区最优异的环境质量,林地面积达到3310万亩,占全省44.7%,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达到55.8%,被誉为华北的“生态绿肺”和“天然氧吧”,是承德市发展户外休闲体育的首选之地。

(三)承德市拥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基础

休闲体育产业对市场规模与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承德从属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人均收入在国内位居前列。北京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天津市2013年全年常住人口141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京津两市汇集我国最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对以健康与休闲为特色的休闲体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四)承德具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

承德市毗邻京津、具有“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位条件,随着“一环十射”高速公路、京沈客运专线和承德机场的建设开通,使承德将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沈阳2小时交通圈,密联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区位优势将成倍放大。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为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创造了外部进入、区内连点成线与组线成网的空间组织基础。

四、承德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思想引导、政策对接,把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承德市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冰雪、温泉、狩猎、户外运动、商贸服务综合体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实现全天游、四季游,增强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市滑雪、漂流、草原运动等行业蓬勃发展。承德市已经具备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

从发展现状来看,承德市没有把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去培育,现有产业形态均以休闲旅游的分支形式出现。虽然拥有众多的相关景区与项目,但是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外宣形象,没有与京津休闲体育市场有效对接,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竞争力,没有发挥出休闲体育的巨大产业带动效益。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不是对现有相关产业要素的简单提炼与组合,而是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去把握、去组织、去实施,是政府顶层设计、行业组织承接推进、企业实体贯彻执行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契合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思路与发展部署。现阶段应该做好调研与规划工作,争取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早日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二)统筹规划、把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承德市市域经济的新亮点

1.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体定位: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示范区与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

我国已经开展全国社会(休闲)体育示范区的评选活动。承德市应以评选全国休闲体育示范区为提纲挈领,加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速度。同时对接京津休闲体育巨大的市场需求,打造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使承德市成为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客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优选汇集地。

2.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空间格局:一心、两极、三片区

一心:承德市区。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把休闲体育与休闲度假旅游、企业奖励旅游与企业文化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职业竞赛、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大企业与社会团体的行业联赛与内部赛事。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已有京津唐大企业自觉来承德开展以上活动。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可以开展游艇、皮划艇、赛龙舟等水上休闲体育项目。冬季利用市区周边滑雪场、武烈河冰面开展冰雪运动项目。

两极:北部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与南部山岳休闲运动区(雾灵山及周边山地)。这两处区域清代为木兰围场与东陵后龙风水禁地,是承德两块自然环境的美玉。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赛马、热气球、射箭、草原定向越野、草原漂流等休闲运动项目。山岳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登山、山地穿越、高山滑水、山地漂流、攀岩、溯溪等山地运动。

三片区:金山岭长城穿越区、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与承德县乡村休闲运动区。金山岭长城徒步穿越区:范围为金山岭长城与长城沿线乡镇,主要针对国际旅游者退出以长城穿越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体育项目。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主要开发水上休闲体育项目。承德县乡村运动区范围为新杖子乡、刘杖子乡与大营子乡,结合花果乡村体验,发展以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游为特点的乡村运动项目。

3.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行业运营

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由政府和非赢利机构以及赢利性机构来实施和承担,并且主要是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方式经营。根据承德市市情,建议建立由承德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负责标准引导、服务监督、外联营销)、休闲体育俱乐部(负责客源输入、活动组织、技术指导)、休闲体育基地(负责客源接待、安全保障)组成完整的行业运营体系。

(三)构建全产业链,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把休闲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承德市构建包含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咨询机构、培训教育)、休闲体育传媒业(网站、会员刊物)与电子竞技业等组成休闲体育产业链条,并发挥休闲体育对承德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与贸易业的拉动作用。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将会促进旅游产业升提档升级、为服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四)理顺管理体制、开展专业教育与科研,保障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休闲体育与国际发达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行业管理体制与休闲体育教育科研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承德市规划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应该注意的地方。

休闲体育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治的管理体制,成立承德市休闲体育协会与专项协会,最大限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热情,引导整个行业向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迈进。

休闲体育教育科研:在承德市高校设立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与运动操作、运动管理和推广、社区体育推广、体育和娱乐领队,为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承德市体育局与旅游局牵头,成立涵盖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领域的承德市休闲体育研究会,为承德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休闲运动企业管理运营提供智力支持。

注释:

①马惠娣.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

②李建国.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③杨德云.体育产业研究评述[J].市场论坛,2007(1).

④黄玮.揭秘美国体育产业[N].实时报告,2012-6-19.

体育旅游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一)管理方面处处掣肘

束缚则难以施展拳脚,首先,政府方面,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中偏离自己的角色,混淆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区别,没有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因此在该“作为”的时候表现为“不作为”,该“不作为”的时候则越权“作为”。

(二)体制外空间拓展缺乏,行业协会组织价值尚未得到重视和挖掘

实际上,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功能发达且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行会中介组织是其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会组织在间接的宏观调控者即政府与市场中自由竞争者即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承上启下。目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初具雏形。这些行业协会多数是地方性的,并且还存在缺乏政府宏观统一引导;工作目标不明确,职能发挥不到位;协会建设缺乏总体指导规划,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清晰等诸多问题,这必将对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宏观管理调空缺失,导致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旅游业虽然是在国家高度保护下,但就全国来讲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管理引导,各地旅游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资源缺乏互补,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体制的现代性构建

(一)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

政府管理部门要明确界定自身的职能范围,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放弃对直属企业的直接管理,超然于对个别企业的利益渴求,从具体的操作事务中解放出来,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服务。

(二)明确企业产权,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首先,旅游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减少对企业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提高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其次,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旅游经营企业要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管理机制。再次,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大小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拓展体制外空间,健全旅游行业协会组织

首先,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要接受政府授权,相对独立开展工作。行业协会是经过注册的法人单位,在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已对协会人财物有效管理的体制下,是否允许各协会根据行业发展与会员单位的需求,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其次,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自律管理作用。将工作重点聚于帮助旅游企业提高素质和竞争力以及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加强对本行业的企业和市场秩序的自律性管理。再次,明确区分重点,形成工作合力。要把工作重点集中在协调行业关系、研究产业政策、指导协会工作等行业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提出政策建议,使旅游行业协会在中国旅游市场发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注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人才。

(四)树立泛旅游产业理念,引导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

所谓泛旅游产业,是指“超出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概念,是为人们提供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刺激性等特性的体验消费的一系列产业的总称。是在以“出游行为”作为前提的条件下,所有的消费经济通过相互融合,构成了巨大的消费经济构架。它融生态旅游、会展、体育运动、娱乐购物等诸多项目于一体,形成巨大的旅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服务产业蓬勃的发展,对于扩大市场容量,拉动消费,刺激需要,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吸引人们聚集,从而产生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三、旅游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就业前景

近年来,社会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必须提升开发工程,强力打造精品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形成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旅游业是劳动就业的巨大“蓄水池”,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导游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有力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专业建设计划目标:努力进行改革,打造特色专业

(一)因地制宜

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依托产业优势,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优势,打造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力争通过师生、学校的共同努力,使旅游专业学校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要研究市场,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满足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培养能够达到中级技术等级标准,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促进,能为区域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确定具体目标

1)明确专业方向,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细化为导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

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能力。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使专业教学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3)开展校企合作,形成资源互补。要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提高学生就业率;加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4)培养培训齐抓,提高社会效益。既重视我学校内学生的培养,又要加强校外劳动力的培训。对校内学生实行“考证制”准备工作,对校外在职人员进行短期培训。通过长短结合、形式多样的办学,不仅能促进本专业的发展,而且能较好地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深厚专业人才的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了解,激发他们对旅游文化的热爱,积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游览,让理论和实践桴鼓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