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的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工业生态
一、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即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是好的资源管理,一个环境友好的供应商是有效率的供应商,而有效率的供应商从长远来看具有更低的成本。
二、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兴起
据美国一项调研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公司都收到过他们顾客关于环境改善方面的要求。除了来自顾客的压力外,企业还受到来自竞争者和投资者等方面的压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的改进其环境行为,而要彻底的改变其环境状况,必须从采购源头开始,把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整合在其环境管理过程中。通过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可使企业获得额外的好处。
三、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
(1)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选择好的供应商首先要有好的标准,开发基于环境标准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对于选择供应商和影响供应商的环境行为非常重要。目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报告的公开披露;二级供应商的环境行为评价;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禁用物质的使用;ISO4001认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资源使用效率;产品和包装的环境友好性等。评价时,企业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数量和政策。通常根据企业的环境表现,可分为被动性、预防型和价值导向型三类。被动型企业以末端治理为主要行为方式。预防型企业的治理方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与供应商在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价值导向型把追求生态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宗旨之一,把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注重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改善,通过不断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2)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也是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或联盟可有效的分享技术与信息,分担环境改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实现提高顾客价值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环境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企业可向其供应商提出环境要求,供应商也可对其顾客施加压力。在环境问题上,供应链上各企业越合作,效率越高。
四、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实现
(1)有效的公布和实施环境目标。有效的管理起始于对组织目标和期望的清晰陈述,及时明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这些目标和要求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2)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交流是合作的基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首先要有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会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应包括市场、采购、技术、环境等部门的人员。除了供应链上的企业之外,交流的对象还应包括技术团体、咨询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可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好的建议。此外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增加其环境行为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机制。(3)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一方面顾客和供应商应分担与提升整个供应链环境性能的相关成本,分享因此而带来的收益,其中包括对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溢价和对新的环保技术提供订单等;其次供应商对环境行为良好的供应商应给予增加进货量、价格优惠和媒体关注等奖励,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4)技术援助和培训。通常一些大型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是很多中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改进环境。一方面中小供应商可获得环境改善的能力;另一方面核心制造商可得到其供应商更有力的配合。(5)合作开发与改进。以前供应商只关心向下游企业提供它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而不管下游企业是否有能力用环保的方式去处置,现在上游供应商越来越关注其产品对下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在环保方面与下游企业积极合作,此时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环境改善不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成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的责任,供应商参与下游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下游企业协助上游供应商改进其产品和包装。(6)定期审核。这是一种对供应商进行持续监督的方法,ISO4001和EMAS等环境认证对于进行供应商评价和审核意义重大,它可免除大半甚至全部的检查监督工作,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这对建立长期供应关系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创新 改革
一、前言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上市公司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上司公司带来机遇,也同时带来挑战。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之下,要重视对财务管理创新。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不足与问题,现行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需要改革创新之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创新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影响财务管理创新的因素包括:公司的营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的成长能力及资产利用率等。财务管理创新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财务管理创新,对加强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内涵与方式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理念
从传统的计划理念向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转型。通过对财务管理的风险观念、现金流量、利润、人才价值与知识效益的综合分析,形成的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公司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市场主体在多变的市场信息中,对公司利益的盈亏的影响因素存在着许多的变数与不定性,公司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积极树立公司管理的风险观念,重视对公司财务的收入、利润及资产成本的管理考核,加快财务管理创新的步伐。
在上市公司营运活动中,现金流量的观念的转变也是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组成部分,现金流量是公司经营质量的直接表现,相较于利润状况,现金流量对公司企业的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的经营活动需要保证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缺少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消极作用,加强控制现金流量,重视管理公司现金的收支状况。
对利润的追求是公司经营活动的宗旨,财务管理对公司利润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财务管理创新理念中强调对利润观念的树立,通过对公司的收支状况及资产成本、费用情况的控制和考核,加强财务的管理创新,有利于公司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财务管理创新的理念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传统型的以“公司最大化的价值利益”向新型的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创新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公司的经济利益与经营人、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的经济模式形成利益平衡机制,公司利益不仅仅只局限于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及效益,而是在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保证公司的社会利益,改革传统的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的经济利益,强调企业经济价值获得增长的同时,也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与手段
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内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司的发展与运作都以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以基础,这些因素也是导致财务管理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在筹资管理上,由传统型的“物质资本”向“物质与知识资本”的新型模式发展,在投资管理上,实现以风险和智力投资为主要的形式,在收益分配上,脑力劳动的人员成为公司的主力军,以贡献为主的分配方式将会取代原先的“按劳分配”。
随着财务管理的理念创新,财务管理的内涵和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革,财务管理创新的手段自然也相应的发生变革,使之更为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财务管理手段发生的变革主要是通过使用现代的科技和网络信息,实现信息、资金、物流互相结合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以人工的手段进行公司生产及投资、经营的管理方式,以网络和科技的方式,减少人工方式的时效性差和错误率高的情况,以及数据的保管丢失等问题。在网络和科技信息的管理方式上,财务管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而对公司的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及核算,远程管理成为主要途径,促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改革了旧的财务结构的业务活动与公司的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状况,促进公司的企业管理范围有效性的扩大,由公司内部扩展到外部,由公司局部活动扩展到整体。
财务管理创新是从传统型的“以事后分析”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科技的创新为主导是新型模式,将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作为公司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重心,辅助以风险管理为管理创新的主线,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手段。依据公司的会计管理体制分为三个层面,财务、管理及责任的会计体系,适应新形势市场的要求,构建财务管理创新的模式。
三、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状况及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了财务管理创新的进程及肯定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在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着明显问题与不足,首先,公司在管理活动中,并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公司经营的风险系数,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保证财务投资的正确率。公司普遍存在着资金出现外循环的情况,因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不能实现对经济业务的管理,以致公司的经营风险极大的提高。其次,公司对经营信息的汇总和整理,主要是通过投资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以此把握公司绩效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把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司的经营活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优惠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公司单纯地运用法定报表经营的利润进行控制调节,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欠佳,也为未充分发挥报表的价值。此外,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上,以公司的营运状况为考核的前提,报表的利用价值的欠佳将会对绩效考核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最后造成不能精准把握公司经营状况,成为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阻碍。最后,由于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上存在的区别和差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不同结构,非流通股一般会占取较大的比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自身的表现出分散及控制、制约体制的不健全,需要公司加强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监管。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采取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管理机制,但是存在对内部控制的特点和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对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导致公司的执行力下降,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健全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对增强公司管理的执行力和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及表现
(一)上市公司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在新时期,加强公司内部的控制和核算,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公司会计监管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以财务的监管控制及集中核算作为基础和前提。在网络科技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对公司是财务管理的结构与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及价值利用,在公司内部实现信息的畅通与共享。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集中核算发挥其灵活性及针对性,依据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及对财务管理一体化与内部控制的设定和运作,有效实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
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决策,还需要加强对公司资金的风险管理。公司需建立风险控制机构与体制,实现以财务部门为管理的中心,辅助以证券与审计的工作监督与配合,降低公司管理的风险,增强公司的财务控制与风险的识别能力。此外,在公司建立和完善资金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控制及设定,从而对公司的政策及管理作出及时调控。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表现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要针对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状况,实施有效调整措施。首先,公司要实证分析财务预警系统,重视对财务预警系统的运用,有利于及时对财务危机和风险作出决策和判断。通过对公司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负债表等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预算,并对高科技的SPSS软件的运用,设立新型的系统模板,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正公司的模板,发挥系统的实用性,通过对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综合利用,保证财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其次,分析公司的财务预警实现对模板的建构。收支性与现金性的财务风险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对模板的建构,在速动比率的负相关性、控制活动及信息的沟通,这三个方面与传统财务理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速动比率与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相关,速度比率的高低决定了公司对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活动的施行是管理层的各项政策得以有效实行的保证,通过对公司的管理层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应对在公司经营的风险。再次,对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公司资源的优势,增强公司的资本经营。运用资金集约化的管理,实现控制资金的流向,从而对资金的使用率进行提升。最后,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必须以改变公司财务管理的理念为基础,改革财务管理以应对股改后的公司状况,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制定出适合公司情况的财务战略,降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短视行为,实现公司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与生存。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在上市公司管理中占有着核心的地位,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创新是适应全球经济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的集中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发展的新型模式,为了促进上市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推进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源的配置,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及时对面临的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的在长期竞争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宇红.试析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天津经济,2007(11):74
[2]陈艳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2(2):170
关键词:工商管理;供电企业;科技创新
一、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必然之举,也是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效措施。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工商管理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所设计的领域以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政府在对组织作用进行发挥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倡导企业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流程,科学地支配科研资金,做好科技成果的测评工作。与现代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站在内部以及外部体系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判。而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为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指路明灯。
(三)工商管理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层次上,企业有必要营造出尊重知识、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带动企业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渐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站在企业内部体系构建的角度上,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完善科技创新的流程,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创新的元素充分融入科研活动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在供电企业内部,对工商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科技创新体系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企业逐渐关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人才招聘的渠道进行有效优化,为企业招聘更多高科技技术性人才;其次,对目前在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而这些高水平人才在对工商管理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工商管理体系内容以及模式的改革。
(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体系创新供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运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随着科技创新机制的出现,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得以实践,也是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思维拓展、科研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随着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核心技术得到了升级,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新以及思考中实现前进。供电企业需要正视工商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工商管理的内容带动科技创新,并且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两者成为互相促进的个体,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浅析工商管理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J].工商管理,2018(7):82.
一、提倡“三突破”
学术研究是管理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重点予以指导、培养的过程所在。但是,目前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低、创新能力较差,对某一领域问题的研究总停留在前人研究的水平上,无法突破。并且由于创新能力差,为了完成某项研究或学位论文,甚至出现了拼凑或抄袭等道德失范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应当改革目前较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研究生培养的最关键的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突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指导形式的限制
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的都是导师制,说到底就是一人负责制。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外,主要学习和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除教学任务以外,很多都承担有科学研究的任务,所指导的研究生也很自然地一道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然而,虽然导师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动态,但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研究要有新的突破,仅仅按照本学科的理论逻辑和思维定势去研究,很难有新的突破,必须走学科交叉、组建学术团队联合攻关的新路。另外,导师的研究观点往往直接影响所指导的研究生,研究方法及学术态度同样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当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时,对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摆脱“师傅带徒弟”式的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打破单纯的一人负责制,为研究生的培养组建一个“智囊团”,其人员组成可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学校以及与企业配合。可以多渠道引进导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可以在不同高校实行导师共享,或聘请国外知名学者、企业高层管理人士、政府部门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人,在导师的组织下,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为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实行正、副导师制,副导师可由具有某方面专长的学者担任。可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研究生提供更加细致、具体的指导,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3]。
(二)突破研究生只能参加本专业研究课题的限制
通常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这种安排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有时研究生也可能会对本学科以外的某一问题产生研究的兴趣,如果导师一概加以制止,就有可能将创新思维的萌芽给扼杀。强制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打击了研究生探索新生事物的积极性。所以,应当允许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课题。在这一问题上,导师的思想观念要放开,允许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以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指导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其研究能力,而不是为了某一研究课题的完成。从课题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组织成一个课题研究团队,不仅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并且还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这对于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无疑是有益的,同时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突破研究生只能选择本专业课程学习的限制
正如前面所述,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复合性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学领域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现实经济活动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因此,要改变现有研究生课程选择单一、专业限制过死的现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允许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应当尊重研究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为本;应该打破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专业限制,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实施“三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即要重视人才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性学习研究活动从来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对于工商管理类研究生来说尤其如此,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因此,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理论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4]。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走出学校,强化三方面的结合,即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一)校际之间的结合
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虽然在专业设置上趋于综合化,但各地区的主要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体系、优势专业和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上是相互封闭的进行人才培养,这一模式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我们可从一些重大的国家科研课题研究模式中得到启发,如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往往是几个高校合作进行研究,而通过这种校际合作研究过程,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同时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创新人才。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实力的高校如果能联手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达到较高学术水平就需要采用这一模式。应当说,校际之间的合作不限于国内,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意义更大。
(二)校企之间的结合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将要面对的是社会实践大舞台。与此同时,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归根结底来自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管理难题往往能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结合不紧密,研论文究生比较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到大量的管理实践素材,不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知识更新和人才引进,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施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机制。一方面,企业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力量,帮助高校培养管理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复杂而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不断给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问题,从而为管理类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因此,校企合作是一切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成功经验。虽然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但是一些高校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肯定,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二,建立校企之间交流互动机制。高校与企业都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其中,高校有人才智力资源,企业有资金、实践经验和市场优势。高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可以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很多发达国家发展的基本经验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高校应该与更多的企业建立互动机制,为管理类各专业领域研究生提供接触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为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启发广大研究生的创造灵感,同时使校企合作朝着更宽广的领域发展。
(三)高校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结合
为培养管理创新人才,高校还应当加强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高校与本地区各级政府的合作,可为研究本地区经济与社会问题,共同组建研究团队,使管理类研究生参与当地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如中南大学与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研究我国中部崛起问题,并成立了“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与省内有关研究机构共同成立了“湖南经济问题研究中心”、“湖南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等。这种合作的优点是研究课题的现实性非常强,由于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使研究经费、调研的实施等都能得以保证,有利于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合作研究,一方面使研究生学以致用,有机会深入探索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在实际问题获得解决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条有效的培养人才渠道。
三、营造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建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氛围。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学术氛围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要体现探索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探索性,即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在引导研究生尊重学术权威的同时,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敢于向学术权威提出不同观点,甚至就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导师还应当鼓励研究生不盲目迷信权威行为,并积极加以指导,帮助研究生找出自己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或指出其理论和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学术氛围中,研究生可以自由地“呼吸”、思考、学习和竞争,逐渐养成善于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出对知识、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具有探索性的学术氛围有助于研究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5]。导师应定期组织“seminar”,为研究生了解和阐述各自学术观点提供条件。
自主性,就是要给予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研究生在进行各项研究时始终应保持其自主的地位,即不能过于依赖导师。在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要有自己的思想。导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角色上,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更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的研究工作并提供现成的结论。要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一方面,学校要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并形成品牌系列,如“名人讲坛”、“科学讲座”等。这些名人学者的报告对于开发研究生的创造智慧和创新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也要组织本校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如参与“博士生论坛”、“学术论文竞赛”等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学术活动,既能营造校园的创新文化氛围,也可激发研究生自身创造欲望和创新能量。
(二)创建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校园环境
为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解决现实经济活动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可努力创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条件和环境。
1.设立专业实验室。
学校应设立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室,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研究生,设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软件开发实验室、国际会计互联网实验室等,研究生可利用实验室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2.建立创业培训中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必要提高研究生应对各种就业环境的能力。而通过建立创业培训中心,可加强研究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基本素质训练,使其从专业知识到心理素质都能符合社会对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
3.建立相应的校园网络体系。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已经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在进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和外国之间的经济来源不断的密切,针对于这种背景之下,必须要对经济秩序进行妥善的维护,这样不仅仅主要是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法律建设的保证,与此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严格的法律法规做好监督,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来,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已经是成为了牵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对新时期的工商管理职能对于现代化经济发展具有着的意义十分重要。
1.关于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针对于工商管理来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履行的职能主要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工商管理来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全面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思想价值方面出现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针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采取一些列的手段,使其能够全面的推动我国市场能够走向正常,同时能够保证社会当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具有着法制化以及正规化。第二是工商管理能够不断的对我国市场经济进行完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管理方法更新y方面存在着不一致,对于这种差异来说,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影响。
2.工商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2.1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健全针对于工商管理来说,其职
能以及作用主要是随着市场的经济体制改变进而不断的深人,并且所管理的范围也将会随着不断的扩大。其不仅仅需要管理好社会当中的一些经济活动,与此同时也需要强化监督,针对于一些私营经济以及公有制的经济也需要一同来进行重视。但是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体制来说,依然是没有办法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存在和各自为政的情况,同时一些地方保护的措施已经是对工商管理力度带来了严重的消弱。所以,要想建设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使其能够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着的距离,必须要不断的对工商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2.2由于缺少一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现阶段在社会当中并不缺少工商管理人员,然而针对于一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员来说则是相对紧缺,并且现阶段我国经济和过去相比较,也主要是属于在知识生产以及消费的基础之上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必须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具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着竞争思想。然而相关部门在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片面性,其中也包括了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内容以及社会实际之间存在着误差,并且在培养的以及考核的途径也较为单一,直接的导致了创新方面的意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3由于管理的执法力度不足针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对整个市场的流通环境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在进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也需要起到推动的作用。并且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责锦绣旅行,严格的根据依法行政来提高执法的力度。然而理想以及现实之间的差距是较大的,工商管理部门是很难在较为复杂的环境当中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出来。
3.新时期提高工商管理职能的措施
3.1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改变针对于传统的管理观念来说,现阶段已经是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在将其传统管理观念精华保留的同时,也需要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管理意识,这样不仅仅包括了一个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也包括了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以及素质。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对这些观念进行应用,不断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此之外,工商管理部门也需要对自我创新服务意识进行提高,在进行市场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市场实际发展的情况进行相互的结合,不断的对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经济。
3.2应该要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于一切的实物来说,都是在不断的进行变化的,因此企业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不败之一。针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其自身的职责是否能够发挥将会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以及发展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改革已经是成为了一个必然之举。其次在工商管理部门当中,要能够严格的对我国相关法律规范进行遵守,在企业内部的提高宣传的力度,并且帮助企业能够解决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稳定的发展。
3.3必须要全面的提高市场监督以及管理在工商管理部门当中,提高市场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人手分析:第一是针对于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条件必须要做到认真严格的考察,从而使其能够保证主体的合理化以及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分为。第二是要不断的提高监督,同时对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针对于一些违法经营的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验收的处理,从而使其能够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走向正规化的道路。第三是针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和其他部门建立起合作管理,这样才能够将职能的效果进行充分发挥。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