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银花种植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树形金银花;特性;栽培技术
1.金银花生物学特性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忍冬花、鹭鸶花、二宝花,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和初开的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eera b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eera Dasystyla Rehd.),径中空,幼枝密布黄褐色糙毛,后脱落。叶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幼叶两面被毛,后近无毛;叶柄长4-8cm。双花并生叶腋,总花梗长1~4cm;苞片叶状,长2~3cm;花冠唇形,筒部稍长于唇瓣,白色后变黄色,长3~5cm,外被柔毛及腺毛;花丝和花柱伸出花冠外,浆果球形,长6-7cm,蓝黑色。花期4~6个月;果期10~11月。树形金银花是近年来经过连续选育、淘汰,最终培育出的一种性状表现优异、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
2.树形金银花品种发展基本情况
树形金银花品种是以优良金银花品种和传统的树形金银花苗木为基础,利用多倍体技术,经过多年的连续选育、淘汰,最终培育出的一种性状表现优异、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是目前我国金银花品种中最优良的品种,易管理、易采收、产量高,寿命长达40年。树形金银花苗木表现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开花早,花期长,质量优,产量高,栽植当年产干花20-30kg/667m2,丰产期,每667m2采收金银花干品200kg以上,年收益在1万元以上。
3.树形金银花苗木培育
3.1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是否符合要求,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为了便于管理和满足生根、苗木快速生长的需要,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土传病害、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作苗圃,近几年更新过的金银花园、果园及其它林地均不宜作苗圃。
3.2整地
苗圃地耕翻前3-5天浇1次透水,然后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3~4方,磷肥50kg,硫酸亚铁5kg,耕地深度25cm,随耕随耙,耙后打成2~3m宽的畦,畦长20-30m或视地势平整情况增减。
3.3育苗时间
理想的育苗时间为7月底~8月上旬。育苗过早由于枝条成熟度差和空气湿度小等原因成活率稍低,同时,由于金银花正处在结花盛期,剪枝对产量影响较大;育苗过晚虽然成活率比较高,但由于生长期短,苗木小,根系差,年前无法移栽定植,越冬后移栽意义不大。为了保证7月底能够准时育苗,7月初就要搞好育苗地规划、整地,7月中旬及时腾茬。
3.4插条选取与处
①插条选取。插条应从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选取。生长充实,已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或1~2年生的枝条都是理想的插条;徒长枝和过嫩的枝条成活率不高,多年生枝条生根迟,苗木质量差,这几类枝条均不宜作插条。②插条处理。插条要求长度30~35cm,粗度0.6cm以上,每个插条有2~3个节。上端在芽的上方1~2cm处剪成平口,下端在近节处剪成马耳形斜口,以利生根。插条上的叶片只保留上端2~4片,也可全部去掉。剪好的插条要按大小分级,并且每100根或50根扎成一捆,以便掌握育苗数量。
3.5种植密度
为了便于管理并保证育苗密度,可采用10cm×30cm的株行距,每667m2育苗2万株左右;大插穗育苗可采用20cm×30cm的株行距,每667m2育苗1万株左右,0.5cm直径以下小插穗育苗,株行距可缩小到5cm×30cm,每667m2育苗4万株左右。
3.6扦插方法
先按30cm行距开15~20cm深的沟,然后将插穗按株距均匀摆入沟内填土踏实,入土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直插斜插均可,如采用斜插,人土深度可适当加深,但不得超过2/3。
3.7苗圃管理
①浇水。插穗生根需要充足的水分,苗木扦插以后要当天浇透水,第1次浇水后隔2~3天浇1次小水,连浇3~5次水,生根以后浇水次数可适当减少,每10~15天浇水1次。②追肥。金银花扦插后15~20天即可全部生根,此时即可进行小量追肥,每667m2撒施尿素2.5~3kg,40天以后追肥量可加大到8~10kg(尿素)。③中耕。土壤通气状况直接影响生根和根系生长,苗木生根后即可进行中耕,初次中耕要离开插穗5cm远,不能撞动插穗,并注意中耕不可太深,苗木进入旺盛生长期后,中耕深度可适当加深。④苗木管理。当苗木新发枝长到25-30cm高时要及时摘心,以利枝条长粗,并为将来整形打好基础,同时,也利于促使其它枝条生长,达到长势均衡健壮。
4.造林
4.1造林地的选择
树形金银花是喜光品种,生长速度快,该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造林地必须要选择地势开阔、排水性能好、坡度25°不方便肥水管理和花蕾采摘,增加管理费用和采摘、运输成本。
4.2整地规格及种植密度
①水平地带种植模式。坡度15°的坡地称为坡地种植模式,采取水平带状整地,机沿着等高线开挖宽1.5~2m的水平带,一条水平带种植1行,行距1.5m或2m,株距1.5m或1.2m,互为转换利用,坡地种植密度167~222株。
4.3造林
4.3.1苗木选择。地径>0.25cm、高≥30cm,苗木粗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完整,有3个以上分枝,冠形好的优质苗木进行移植,可提高成活率和植株生长速度,以达到预期效益。
4.3.2植苗。在预定的株行距位置开挖40cm×40cm×40cm的穴(坑),先施足腐熟有机肥10kg和磷肥0.5kg,覆土2~3cm,将已经选好的树形金银花壮苗置于穴中央,注意将苗木根系摆放均匀、舒展,然后覆土至苗木根上部10cm后,轻轻将苗木往上提起并抖动,使苗木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充分接触,踩紧后再覆土直至稍高于穴面为佳,防止穴内积水影响苗木正常生长或死亡。
4.3.3造林时间。贵州省长顺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相对湿度81%,无霜期236~331天,年平均气温13.5~1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当年的11月份~次年的4月均可进行金银花造林,最佳季节是当年11月~次年3月。
5.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追肥、松土与除草,每年10~11月底,清除花墩基部的枯枝落叶,剥去枝干栓皮,可减少来年病虫危害。将花墩周围30cm的土壤深翻,每墩施入有机肥5~10kg,有条件加施0.1kg过磷酸钙,整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凹槽形,山地的花墩施肥后,根据地形,将花墩整成鱼磷坑或盆形,以利积蓄雨雪。头茬花采摘后,应及时追施速效肥,以提高二三茬花的产量。
5.2整形修剪
冬剪一般在冬季叶全部脱落后到翌年春萌动前进行,冬剪主要掌握“旺枝轻剪,弱枝重剪、枝枝都剪”的原则;要考虑新枝长出后株形完整合理,有利于通风透光。壮枝宜轻剪一般保留8~10芽;弱枝要重一些,保留3~5对芽;对细、弱、病和缠绕枝交叉枝要全部剪除。修剪要因地制宜、因株制宜,切忌“一刀截”。对水肥条件好,生长壮旺的植株一般剪要采取回缩更新,以疏删为主,动“大手术”的方法,改造更新老花墩。对定植后的幼龄花株,以培养株型为主,一般先留3~5个主杆,主杆的布局要合理,应采取短截顶梢,促其增粗。夏剪对二三茬花增产影响大,修剪得当产量增加显著,采花时间相对集中,便于采摘。
关键词:金银花;田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7.9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又名忍冬花、双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灌木药用植物。金银花种抗菌有效成分以氯原酸和异氯原酸为主。药理试验表明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痈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由于金银花药用价值较高,适应性强,耐涝、耐旱、耐热、耐寒。在盐碱沙地、山岭瘠薄地、土丘荒坡、路旁地边、河旁堤岸、房前屋后以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近年来寿宁县引进四季灌型金银花试种成功,现大部分乡镇推广种植,据统计种植面积多达40hm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和科学种植水平,增加收入,现将金银花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2 植物特征与品种简介
2.1 植物特征
直立成树型,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3~8cm,宽1~3cm,嫩叶有短柔毛,背面灰绿色。花成对腋生或生于花枝的顶端,苞片2枚叶状,花梗及花都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经2~3d变为金黄色,故有金银花之称。花萼短小,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稍呈二唇形,长3~5cm,筒部约与唇部等长,上唇4浅裂,下唇不裂,外面被柔毛和腺毛;雄蕊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均伸出了花冠外。浆果球形,熟时黑色,有光泽。
2.2 品种简介
金银花品种较多,目前寿宁县推广种植的主要是四季灌木型金银花品种。四季灌木型金银花是国内最新、最优良的金银花品种,它的培育成功彻底改变了传统金银花的所有弊端。直立成树形,改变了普通品种藤本匍匐在地的特性,易管理、易采收、产量高、见效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生命力较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在山区、丘陵、平原、堤坝以及房前屋后均能种植,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格,全国各地基本都能适应。
3 生长习性
根系发达,细根很多,生根力强,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不足15d便可生根,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cm深的表土层。须根则多在5~30cm的表土层中生长。喜温和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喜湿润的环境,以湿度大而透气性强为好。但土壤湿度过大,过大会影响生长,叶易发黄脱落。喜长日照,光照不足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枝嫩细长,叶小,花蕾分化减少,因此,应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块,不宜和林木间作。
4田间管理
4.1 整地
深翻土壤、细耙。
4.2 施肥
每667m2施用充分腐热的农家肥(土杂肥、鸡粪、猪粪)2000kg;生物有机肥50~100kg。施足底肥有利于金银花健壮生长。
4.3 种植
4.3.1 栽植时间
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栽植;最佳栽种时间:早春3月上中旬。
4.3.2 种植密度
第1年,株行距80cm×80cm。每666.7m2种植900棵;第3年,隔一行移一行,隔一棵移一棵,最终达到株行距1.6m×1.6m,每667m2种植300棵左右。
4.4 栽种方法
栽前将苗根放入清水中浸泡8~10h。挖宽40cm,深20~30cm的沟,将苗放入坑中央,埋土固定,在回填土5cm,栽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4.5 松土除草
每年春初地面解冻后或秋季霜降节过后,进行松土耕翻,深度为25cm,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及时除草、保持树周围无杂草和松土保墒。
4.6 施肥
4.6.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10月下旬翻地施入。
4.6.2 追肥
第1、第2茬花采收剪修后。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肥,加入少量微量元素,适时适量追肥是提高金银花产量的重要措施。
4.7 整形修剪
修剪应以利于早成花、早丰产、成型快、高产、稳定、便于采摘为原则。修剪成外形呈伞形,主干高50~60cm,树高1~1.3m。
4.7.1 幼树修剪
栽后l~2a内主要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幼树在萌发新枝后,从中选一粗壮直立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待生长到20cm时摘心,促进侧芽萌发,上部保留3~4个结花分枝,这样连续剪裁培养,树冠不断增大,3a便成伞形,进入盛花期。
4.7.2 盛花期的修剪
入冬或立春前完成第1次修剪,修剪时宜轻不宜重,剪去枯枝、病虫枝、l/3衰老的枝、沿地蔓生的衰老枝、过密枝、徒长枝。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作主枝,分2层着生,从主枝上长出的一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剪去上部顶芽。以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了的二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再从二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通过这样整形修剪的金银花植株由原来的缠绕生长变成枝条分明、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金银花的修剪整形对提高产量影响很大。
在忙种节气前或第1茬采摘后,及时进行第2次修剪。将花枝剪去l /2,疏去下部阴枝、重叠枝,使其通风透光。
在第二茬花采收后,保留花枝已生长出的新芽,剪去萌芽花枝l /2,疏去弱枝、徒长枝,树体高大,剪裁上部枝条,应控制在便于采收的高度;树体矮小,疏下留上,使其通风透光。
4.7 浇水
时间一般在春分前后、忙种后、大暑节气前后及秋施基肥后浇水。
5 病虫防治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1 炭疽病
初发期使用“多菌灵”、“大生M-45”农药,按说明使用。
5.2 蚜虫的防治
对有蚜虫危害的枝条,按说明喷洒“高渗吡虫林”、“蚜虱一次净”。
5.3 棉铃虫的防治
可用“灭幼脲三号”、“BT苏云金杆菌”、“可威得”等农药防治。
6 采摘与加工
6.1 采摘
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现在的栽培技术,每年可以采摘四次金银花。但第1、第2次花较多,以后2次较少。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摘第2次,7月、8月份别采摘第3、第4次。在生产中根据金银花开花的规律,掌握好采摘的时期和标准。以花蕾上部膨大,但未开放,呈青白色时采摘最适宜。每天采集的时间为上午,最好是在露水未于之前。金银花开放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机采摘。对达到采摘标准的花蕾,先外后内,自下而上进行采摘,注意不要折断树枝。
6.2 加工
__镇作为江津市地域最广、农民最穷、农业产能最弱的山区农业大镇,经过多年的调查、论证与实践以及广大农民、业主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找到了种植金银花这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形成了该镇的一大特色产业项目。
一、__镇发展金银花产业的优势
__镇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具有发展金银花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优势。__镇所处的大娄山余脉,1998年经中国地球研究所专家验证,锌硒含量较高,加之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0-15.8度,年降水量达1037毫米,无霜期253-284天,非常适合金银花生长。__镇所产金银花,其花、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生理活性元素--硒,与其它产地的金银花相比,除保持了普通金银花清热解毒、凉风散热、降血脂等功效外,还具有延年益寿、防癌抗癌等功效,市场反映情况良好。二是品种优势。__镇农民早在70年代就开始种植金银花,在30多年的种植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了多次品种的筛选。现主要品种灰毡毛忍冬金银花,有效药用成分绿原酸较国内市场同类品种含量高,属最优银花品种。20__年经重庆中药研究院专家测定,__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是3.5-5.5。这类产品目前在全国分布极少,重庆仅秀山县和江津__镇有一定种植规模。三是效益优势。由于__镇金银花质优、高产、投产见效快,市场空间大,种植、加工效益较其它农作物效益高出4倍以上,其经济效益优势极为明显,业主发展和农民种植积极性都很高。
二、__镇金银花产业的发展现状
金银花产业作为__镇乃至江津市发展农业经济的特色主导业之一。以政府推动、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组织形式,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种苗、种植、加工和市场的金银花产业链。
(一)建设了现代化的金银花优良种苗繁育中心。种苗繁育中心为退耕还林、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优质标准的种子、种苗;金银花种植基地为金银花加工中心提供优质的干制金银花蕾原料,从而提取含量高而稳定的绿原酸原料,达到生产出质优价优的金银花制品,满足金银花干制品绿原酸提取品及金银花饮料等对原料品质的要求。
(二)建设了一个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国家GAP组织生产,形成金银花种植、粗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金银花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 科技的经营模式,制定了《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金银花计算机信息网站,引进龙头企业2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个,购置加工(烘干)生产线三套。以提高金银花产量、缩短出花周期、延长盛花期和保持品质,降低各环节和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目标,采取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形式,将金银花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结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的机制,从而实现了金银花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创了两个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和效益。__的两家业主争创了“渝欣”和“华盖山”两个金银花品牌,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获“中国著名畅销品牌”称号,提升了产品的含金量。经业主加工后的金银茶经过精选、品牌包装后每斤卖到300-600元,20__年实现产值500万元。
(四)产生了突出效益
1、社会效益显著
__镇的银花产业化工程项目是以农业为背景,形成科技与贸易相结合,种植、加工循环配套,集技术示范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一体,具有多功能、高品质、有特色的高效绿色农业基地,对江津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现在其社会效益已初步凸现,待1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成后,将解决__及周边地区120__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加快__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同时对江津南部山区各镇、渝黔结合部有关区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极大的促进江津乃至渝黔结合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2、经济效益高
金银花基地的打造符合江津市已布局大量金银花的实际,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要求;而且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金银花每亩种植150株,投产后可产干花150-300斤,每斤干花按10元计算,可创造产值1500-3000元。3年后可投产,8年后大投产。20__年农民售生花收入达120万元,人均增收50元,20__年可投产4000亩,农民销花收入可达200万元,人均可增收85元。8年后1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成投产,项目区内人均可从金银花项目上收入2500元。
三、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的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核心,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方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目标。
(一)政府引导。农业是一项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历史证明,农业单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必须对此进行扶持和保护。为了把银花产业做大做强,政府要切实采取行动。一是加强服务协调,只要是业主要求、农民反映的金银花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出现的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派专人予以协调解决,为该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创造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金银花产业,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二)市场拉动。对银花的使用价值及市场供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掌握,逐步开辟、占领、巩固三个市场。一是饮品市场,对金银花进行干燥加工、精选后,直接包装上市;二是中药材市场,将干燥粗加工后的银花直接供售给制药厂、药材公司及中药材批发市场;三是精深加工市场。没有金银花的精深加工,金银花的发展将没有出路,因此要狠抓金银花的精深加工,引进金银花有效药用成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的提纯,金银花饮料制造及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等。
通过三个市场循序渐进的开辟,不断开拓金银花市场空间,坚定龙头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调动农民种植管理的积极性,拉动产业各相关环节的发展,促进金银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三)企业带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走农业企业化经营之路,加快金银花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引入金银花龙头企业,采取了1带2的方式,业主自主生产承包经营1亩,带动农户分散生产2亩的方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业主承包部分,由业主自已种植、加工、销售;农民种植部分,由企业负责收购,进行加工、销售。同时,企业根据发展规模,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大户为二级业主,由大户带动分散农户,实现其带动性;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信息传播和加工销售,农户只负责种植和生产管理,并以订单、合同形式加以约定。现引进的两家龙头企业,承包土地6000亩,农民自种120__亩,完成了产业的种植规模,并且企业也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分解,对 产业风险起到防御作用。
(四)效益驱动。市场经济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要以效益为核心,兼顾农民和业主两方面的利益,对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稳定其合作关系,促进双赢。
一方面实行保护价,企业将农民交售鲜花价格维持和稳定在2-4元/斤,确保农民收入有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提高金银花产品附加值,高价位占领市场,满足其投资最高期望值。利润高,则在年终对农民进行了二次返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用一定资金和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以经济利益推动业主加大投资,增强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
此外,采取对龙头企业划分发展区域,组建协会、政策倾向、政府行政干预等,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避免农民收入增减幅度过大,确保银花产业的良性发展。
(五)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金银花是一项发展历史较长的特色产业,但从种植、管理、加工一直没有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技术要求作指导,是一个粗放的产业。因此,必须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其最高效益。一是依托科研部门和企业,结合实际,对土壤、气候、品种、市场效益等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其发展的可行性;其次,依靠科技,解决种苗繁育难题,满足种苗需求量;其三是对银花的种植的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修枝下条、树形整理、银花采摘等进行科学规范要求,并让每一个花农掌握,确保优质高产;四是不断总结经验,依靠科学,对金银花加工机械进行改造,对烘干技术进行改进,保证银花的最高药用价值和最佳色香;五是依托科研院校,如西南农大,中药材研究院,在我镇建教学科研基地,设立了科研课题,进行综合开发研究;六是特别对金银花的深加工进行研究,引进生产企业进行开发加工,拓宽市场空间。
根据我县大春农作物前期病虫发生动态、作物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条件、上年发生情况,结合未来天气预报及历年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县2008年大春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趋势为偏重发生年,虫害重于病害,发生面积221-252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二化螟、稻纹枯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病毒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茄果类蔬菜疫病、灰霉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玉米螟、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柑桔红蜘蛛、菜青虫、叶螨、豆荚螟、金银花白粉病、褐斑病、蚜虫、白术的白绢病、根腐病等病虫中等发生;稻蝗、稻曲病、烟蚜等偏轻发生。
(一)水稻病虫将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177-193万亩次
1.迁飞性害虫
(1)稻飞虱:白背飞虱迁入代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以早栽田、机插田和抛秧田发生较重,主害代大发生,发生面积40-45万亩次,褐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
预报依据
A、迁入动态
a、白背飞虱:始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虫量大。
始见期及虫量:秧田为4月10日,比上年早5天,比常年早10天,始见日虫量0.33头/㎡,是上年的4.7倍,是常年的1.2倍;普通灯诱为5月2日,比上年迟11天,比常年迟8天,始见日虫量为2头,是上年的0.01倍,是常年的0.11倍;频振灯为4月8日,比上年早5天,比常年早10天;始见日虫量2头,是上年的2.0倍,是常年平均值的1.1倍。高山网4月26日始见,比上年早23天,比常年早11天,始见日虫量1头,是上年始见日虫量的1.0倍,是常年始见日虫量的0.5倍。
迁入峰次及虫量:截止6月10日,普通灯诱有3次较大的迁入峰,与上年同期相当,峰日分别是5月3日、5月28日、6月7日,灯下虫量分别为71、183、48头;4月1日-6月10日累计诱虫721头,是上年的0.4倍,是常年的0.66倍;频振灯有4次较大的迁入峰,峰日分别为4月9日、5月3、28日、6月8日,虫量分别为4头、53头、706头、274头;4月1日-6月10日累计诱虫1875头,是上年的0.23倍,是常年平均值的0.66倍;截止6月10日,迁入峰4次,比上年同期减1次。
田间动态:秧田4月10、15、20、25、30、5月5、10、15、20日系统调查,平方米虫量分别为0.33、0.60、0.46、0.53、0.33、9.10、9.94、10.06、44.61头,以5月20日虫量最高,平方米虫量平均为44.61头,是上年的0.94倍,平方米虫量最高为128头,是上年的1.05倍;4月13-15日秧田普查,虫量平均为0.36头/㎡,最高为1.20头/㎡;4月30日普查,虫量平均为0.10头/㎡,最高为0.60头/㎡;本田5月25日、30日、6月5、10日系统调查,百丛虫量分别为17.75、228.13、220.0、2583.1头。6月4-9日,在塘坳、隘口、清溪等乡镇大面积普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平均为410.2头,是上年同期普查虫量的0.42倍,普查最高虫量为2000头,是上年同期普查最高虫量的0.36倍。普查以平马乡新田村虫量最高,百丛虫量平均为1338.4头,最高为2000头,50%田块虫量达防治指标。目前田间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占总虫量的77.5%,蛛虱比为1:8.96,总体上10.2%的田块虫量达防治指标。
b、褐飞虱:始迁入早,迁入虫量偏大。
始见期:秧田为5月15日,比上年迟20天,比常年迟17天,平方米虫量为0.07头,是上年的1.0倍,是常年的0.22倍;普通灯诱为4月15日,比上年早37天,比常年早22天,始见日虫量1头,是上年的0.13倍,是常年的0.06倍;频振灯为4月9日,比上年早4天,比常年平均早15天,始见日虫量7头,是上年的1.2倍,是常年平均值的3.0倍。高山网5月26日始见,比上年迟4天,比常年早7天,始见日虫量为1头,是上年始见日虫量的1.0倍,是常年始见日虫量的0.67倍。
迁入峰次及虫量:截止6月10日,普通灯诱有2次较大的迁入峰,峰日分别为5月28、6月8日,虫量分别为7头、9头;4月1日-6月10日累计诱虫45头,是上年的1.5倍,是常年的0.11倍;截止6月10日,迁入峰3次,比上年同期多1次。频振灯诱有3次较大的迁入峰,峰日为4月9日、5月28日、6月8日,虫量分别为7头、42、81头;4月1日-6月10日累计诱虫206头,是上年的2.82倍,是常年平均值的7.23倍;截止6月10日,迁入峰3次,比上年同期减1次。
田间动态:褐飞虱前期虫量低,秧田期平方米虫量0-0.14头。本田5月25日、30日、6月5、10日系统调查,百丛虫量分别为0.33、0.83、0.83、0头。6月4-9日大面积普查,百丛虫量平均为0.3头,最高为5头。
B、栽培条件:全县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水稻播期相差大,移栽期长达30天以上,加之旱育秧、机插秧和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为稻飞虱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C、气候影响:5-6月降雨天气较多,利于稻飞虱的迁入和发育,特别是5月28日、6月8日随雨迁入虫量大;7-8月气温正常、降水正常,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和危害。
D、药剂控制:稻飞虱繁殖能力强,危害严重,但我县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多为长效药剂,如扑虱灵、啶虫脒、阿克泰、烯啶虫胺等,稻飞虱虽然大发生但不会大面积成灾,同时,采取“压白控褐”防治策略,褐飞虱能被较好控制。
(2)稻纵卷叶螟:迁入代中等偏重发生,主害代大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
预报依据
A、迁入动态:主迁入峰稻田及灯下较常年偏早,峰次偏少,虫量偏低;高山网虫量偏低。
a、始见期:燕麦地为5月1日,比上年早3天,比常年迟4天,亩蛾量1头,是上年的0.03倍,是常年的0.18倍;秧田5月4日始见,比上年早7天,比常年早5天,亩蛾量10头,是上年的3.3倍,是常年的1.5倍;截止6月10日普通灯未见,上年同期为6头,常年为33.3头;频振灯诱为5月3日,比上年早7天,比常年早9天,始见日虫量6头,是上年的6.0倍,是常年平均值的3.0倍。
b、迁入峰次及蛾量:燕麦地主迁入峰日为5月5日,亩蛾量1450头,5月上旬燕麦地亩蛾量多日保持1000头以上,为我县历史罕见;秧田主迁入峰日为5月11日、5月28日,比上年及常年偏早,亩蛾量分别为458头、405头,是上年主迁入峰日虫量的0.78倍,是常年的2.79倍;截止6月10日,田间共有2次迁入峰,较上年及常年略少,但蛾量偏大。频振灯峰日为5月8日、5月28日,蛾量分别为10头、6头;4月1日-6月10日累计蛾量44头,是上年同期累计蛾量的0.33倍,是常年的0.81倍;截止6月10日,迁入峰3次,比上年同期减1次。
c、大田普查:6月4日-9日在平凯镇护国村、官庄镇乜敖村、梅江镇晏龙村等地大面积普查,卷叶率平均为2.2%,比上年增0.8个百分点,比常年减0.8个百分点,卷叶率最高为5.76%,比上年增2.62个百分点,卷叶率绝对最高9.66%,比上年增2.16个百分点;百丛虫量平均为15.7头,是上年的0.72倍,是常年的0.23倍,百丛虫量最高为48.3头,是上年的0.55倍,百丛虫量绝对最高为98.0头,是上年的0.47倍;亩虫量平均为1017.4头,是上年的0.45倍,是常年的0.20倍,亩虫量最高为3129.8头,是上年的0.42倍,亩虫量绝对最高为5938.9头,是上年的0.38倍。
B、栽培条件:我县水稻育秧方式多样,播期相差大,造成栽插期延长、田间生长不一致,适宜于稻纵卷叶螟发育和危害。
C、气候影响:6月降雨天气较多,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发育,7-8月气温正常、降水正常,利于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及危害。特别是防治适期雨日偏多,影响防治效果。
2、水稻螟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一代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三化螟、大螟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迟栽水稻及半山以上稻区较重,发生面积10万亩。
预报依据
A、冬后虫口基数大:去冬今春的冰冻天气不利螟虫越冬,死亡率较高,但近年来二化螟连连偏重发生,总体上基数偏高。3月22-24日在平凯、清溪、石耶等地调查水稻螟虫冬后虫口密度,越冬代二化螟冬后活虫虫口密度为24.0-288.0头/亩,加权平均112.0头/亩,比常年减少44.7%,比20*年减少70.0%;死亡率0-25.0%,加权平均5.0%,比常年低0.8个百分点,比20*年高1.6个百分点。
B、栽培条件:机插田、抛秧田及早栽田面积扩大,移栽早,秧苗封行早、长势好,对一代二化螟产卵繁殖和危害有利。
C、气候影响:5月-6月气温及降雨正常,有利于幼虫发育,6月雨日较多,影响防治效果。
D、发生实况:6月4-9日水稻螟害普查,二化螟枯鞘丛率平均22.3%,比上年同期枯鞘丛率(23.1%)减0.8个百分点,枯鞘丛率最高为97%,比上年同期普查最高值(88%)增9.0个百分点;枯鞘株率平均11.3%,比上年同期(9.6%)增1.7个百分点,枯鞘株率最高53.8%,比上年同期普查最高值(35.3%)增18.5个百分点;枯心丛率平均1.9%,比上年同期(0.7%)增1.2个百分点,枯心丛率最高26.0%,比上年同期最高值(12.0%)增14.0个百分点;枯心株率平均1.0%,比上年同期(0.4%)增0.6个百分点,枯心株率最高8.7%,比上年同期普查最高值(4.0%)增4.7个百分点。
3、稻瘟病:中等流行、局部偏重流行,发生面积12-18万亩次。其中,叶稻瘟中等流行,发生面积5-8万亩,流行高峰期6月中、下旬;穗颈瘟中等、局部偏重流行,发生面积7-10万亩,流行高峰期8月上、中旬;以三沟两岔老病区、种植优质稻感病品种及糯稻的地区发生较重。
预报依据
A、菌源充足:我县为稻瘟病常发、重发区,病种、病草处理不彻底,田间菌源充足。
B、品种抗性较差:今年我县水稻主推品种以川丰、荆楚优、渝优、Q优、T优、中优、金优等系列品种为主,抗病品种相对较少,加之部份品种已种植多年,抗性严重丧失。
C、气候影响:气象预报6月中、下旬温度正常,降水偏多,有利于叶瘟的流行蔓延;7月下旬-8月中旬气温及降雨正常,对穗颈瘟的发生较为有利。
D、发生实况:目前我县水稻正处于分蘖始盛期,叶瘟已开始流行。据我站6月4日-9日在平凯、海洋、梅江、岑溪、塘坳、清溪、隘口、平马等乡(镇)普查,已有37.5%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叶瘟,发病乡镇平均病田率(32.3%)较20*年及常年平均分别高13.1个百分点、低15.4个百分点;病田病丛率(28.6%)、病叶率(6.68%)急斑病叶率(0.11%)、病指(2.19)均较20*年同期(27.0%、11.2%、1.7%、5.94)及历年平均(47.5%、21.1%、0.97%、10.4)偏低;发病最重的海洋乡病田率(80.95%)较20*年及常年偏高,病丛率(51.7%)、病叶率(11.3%)、急斑病叶率(0.34%)、病指(3.72)较历年全县平均及20*年该乡同期平均水平偏低;目前尚未发现化苗田块。
4、稻纹枯病:中等偏重流行,发生面积20-25万亩。
主要依据
A、菌源充足:我县该病常年发生较重,田间残留菌源量大。
B、栽培条件:旱育秧、机插秧和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种植密度增大,加之农民有偏施氮肥的习惯,稻株早生快发,封行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C、气候条件:4-5月温度较低、雨水较少,纹枯病发展慢,进入6月,随着温度升高、雨日增多,其流行加快。
D、发生实况:6月4-9日大面积普查,55.6%的乡镇发现病情,病田率平均为14.8%,比上年同期普查(20.3%)减5.5个百分点,病田率最高20%;病田病丛率平均4.3%,比上年同期(3.7%)增0.6个百分点,病丛率最高为11.0%,比上年同期(18.0%)减7.0个百分点,病株率平均为3.0%,比上年同期(2.6%)增0.4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为7.4%,比上年同期最高(20.6%)减13.2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为0.63,是上年同期(0.53)的1.2倍,病情指数最高为2.06,是上年同期最高值(4.43)的0.47倍,目前,平坝地区早栽田块发生较重。目前,全县总体上比上年同期偏轻。
5、其它水稻病虫:发生面积20万亩次。稻蝗、稻赤斑黑沫蝉、稻绿蝽、稻杆潜蝇等在山区将加重危害;稻叶尖枯病、云形叶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穗期综合症将在局部地方发生较重。
(二)玉米病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25万亩次。其中,玉米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10万亩;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10万亩;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
预报依据
A、菌源充足、虫口基数高:玉米纹枯病及大、小斑病常年在我县发生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去冬温度起伏变化不大,极端温度较高,对玉米螟越冬影响不大,冬后虫口基数较高。
B、栽培管理:肥球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密度加大,施肥水平提高,生育期提早,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C、布局变化:随着玉米单产的提高,田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病害的传播、流行。
D、气候影响:6月温度正常,雨日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E、发生实况:5月4日玉米螟田间始见花叶,比上年迟1天,比常年早24天;始见期花叶株率1.7%,比上年增0.7个百分点,比常年低4.5个百分点。5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6月4日、9日系统调查,被害株株率分别为4.3%、4.0%、11.3%、14.7%、18.0%、17.0%、16.7%。
玉米纹枯病:5月29日始见,比上年迟1天,比常年早12天,始见期病株率平均为2.0%,比上年增1.67个百分点,始见期病株率最高为5.0%,比上年最高值增4.0个百分点;始见期病情指数平均为0.50,是上年始见期的4.5倍,病情指数最高为1.25,是上年始见期病情指数最高值的5.0倍。6月4日、9日系统调查,病株率分别为10.0%、13.3%,病情指数分别为2.00、3.33,比上年同期偏重。
(三)蔬菜病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10万亩次。其中,茄果类蔬菜疫病、灰霉病中等偏重,瓜类叶螨、豆荚螟等病虫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
A、菌源充足:蔬菜的周年生产,重茬、连作利于病虫基数的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B、气候影响:4-5月气温较低,雨日少,前期发病较轻;6月气温正常,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流行,特别是番茄早、晚疫病。
C、发生实况:6月4日系统调查,豆野螟虫害花率平均为41.7%,最高为43%,百花虫量平均为53头,最高为57头,蛀荚率为9.3%;番茄早疫病病株率平均为50%,最高为86%,病情指数平均为12.50,最高为21.50;番茄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20%,最高为28%,病情指数平均为5.33,最高为8.00;茄子疫病病株率平均为11.3%,最高为22.0%,病情指数平均为2.40,最高为4.80;茄子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4.0%,最高为6.0%,病情指数平均为1.17,最高为2.00;辣椒疫病病株率平均为3.3%,最高为6.0%,病情指数平均为0.83,最高为1.50;辣椒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2.0%,最高为4.0%,病情指数平均为0.50,最高为1.00。6月9日系统调查,豆野螟虫害花率平均为34.7%,最高为39.0%,百花虫量平均为43.7头,最高为52.0头,蛀荚率平均为6.7%,最高为9.0%;番茄早疫病病株率平均为51.3%,最高为98.0%,病情指数平均为12.83,最高为24.50;番茄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26.7%,最高为48.0%,病情指数平均为6.67,最高为12.00;茄子疫病病株率平均为20%,最高为44.0%,病情指数平均为4.80,最高为8.80;茄子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6.7%,最高为10.0%,病情指数平均为2.17,最高为4.0;辣椒疫病病株率平均为2.7%,最高为6.0%,病情指数平均0.67,最高1.50;辣椒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2.0%,最高为4.0%,病情指数平均为0.50,最高为1.00。
(四)烤烟病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8万亩次。以烟草赤星病、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烟青虫等病虫害发生较重。
预报依据
A、菌源充足:烟区常年种植,田间已积累充足的菌源。
B、布局、耕作及管理:近年来一些烟区没有做到合理布局与合理轮作,不注意种子、苗床的消毒处理及田间管理。
C、气候影响:5月温度较低,降水偏少,田间烟苗生长较慢。6月气候条件对烟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有利。
D、发生实况:5月31日,我站在龙池镇中坪、茶园等烟区调查,烟草黑胫病病株率0-1.0%,平均0.2%,病指0-0.3,平均0.1,病田率1.9%;青枯病病株率0-5.0%,平均3.2%,病指0-1.3,平均0.8,病田率9.9%;花叶病病株率0-19.0%,平均5.0%,病指0-4.8,平均1.3;病田率18.3%;气候斑病病株率0-12.0%,平均3.6%,病指0-3.0,平均0.9,病田率12.5%;赤星病病株率0-4.0%,平均1.0%,病指0-1.0,平均0.3,病田率6.3%;烟蚜有蚜株率2.0-13.0%,平均6.3%,百株蚜量40.0-2780.0头,平均577.8头;烟青虫被害株率0-3.0%,平均0.3%。由于近年来部分烟区没有做到合理布局与合理轮作,不注意种子、苗床的消毒处理及田间管理,田间初侵染源基数大,加之近来气候条件有利于烟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因此今年我县烟草病虫害发生普遍,其中烟草青枯病、花叶病、烟蚜等病虫害发生危害已较为严重。
(五)柑桔病虫: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8万亩次。以柑桔红蜘蛛、蚧壳虫、大实蝇、潜叶蛾等为主。
预报依据
A、病虫基数高:柑桔病虫种类多、发生普遍,病虫基数较高。
B、气候影响:5月下旬气温较低,雨水少,利于红蜘蛛繁殖。5月中下旬已经施药防治的果园,虫口显著下降,但存在施药不均,防治不彻底的问题,残存成虫及若螨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又快速繁殖,虫口数量增长快。
C、管理较粗放:部分果园管理较为粗放,技术措施不到位,施药期掌握不好,用药不均,施药方法不当,加重了病虫危害。
(六)中药材病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8万亩次。
预报依据
A、菌源充足:我县多年种植白术,部分地块重复种植,从而造成菌源充足,发病重。
B、病虫管理不到位:很多农户只注重中药材的肥、草管理,忽略了病虫的防治,或对病虫的危害认识不够,对病虫不防治或防治不力。
C、越冬基数高: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病虫发生较重,病虫基数高,菌源(虫源)充足。
D、气候影响:6-7月份雨日较多,利于病虫发生流行而不利于施药防治。
二、防治意见
(一)技术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准确病虫预报。2008年,我站把病虫测报工作看得更重、抓得更实、想得更细、力争做得更好。进一步强化重大病虫测报工作,认真执行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做好重大病虫的系统调查及面上普查工作,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结合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病虫害发生预报和防治警报。到目前为止,我站已《植保情报》、《病虫情况交流》23期。
2、抓住关键时期,搞好病虫防治
⑴、根据今年我县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的特点,水稻病虫的防治应以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的防治为主,以二化螟、主害代白背飞虱、主害代稻纵卷叶螟防治、稻瘟病预防为重点。结合我县实际,在施药防治上注意以下重点时段。
6月中、下旬:主治叶稻瘟,平坝地区大肥田、感病品种及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必须立即施药防治。6月中旬挑治三(2)代白背飞虱、二化螟,以机插田、抛秧田、早栽田及秧田未防治的田块为重点;6月下旬防治主害代白背飞虱。
7月上、中旬:以防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纹枯病为主,挑治叶瘟;500-800m地区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防治二代稻杆潜蝇;6月下旬防治较差或未防治田块,7月上旬还应兼治白背飞虱。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是水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以主害代褐飞虱防治、穗颈稻瘟预防为主,兼治二代二化螟、稻纹枯病、稻杆潜蝇及水稻后期综合症,这次施药掌握在破口初期为宜。稻瘟病常发区,特别注意应在破口初期施75%三环唑,间隔5-7天再施一次,一旦田间发现颈瘟病株,则立即施用40%富士一号进行防治。
⑵、玉米病虫防治以玉米螟、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为主。心叶末期防治一代玉米螟;6月中下旬防治玉米纹枯病。
⑶、蔬菜病虫防治,以茄果类蔬菜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疫病、棉铃虫、烟青虫、豆野螟等为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⑷、烟草团棵至旺长期防治蚜虫、烟青虫及病毒病等病虫,旺长期至成熟采收期注意赤星病、黑胫病、野火病等病害的发生。管理上做到深沟高厢,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及时摘除底脚叶,增强通风透光,适时成熟采收,清除田间杂草等。
⑸、柑橘病虫以柑桔红蜘蛛、大实蝇、蚧壳虫、潜叶蛾等为主。特别是柑桔红蜘蛛繁殖速度快,且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⑹、中药材病虫主要注意防治金银花白粉病、褐斑病、蚜虫、红蜘蛛及白术的白绢病、根腐病、斑枯病、病毒病等病虫。
(二)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县病虫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县病虫防治工作;每乡镇落实一名县防治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办,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职领导和专职人员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抓好宣传、培训工作。6月中下旬召开全县大春病虫防治会议,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动大春病虫防治宣传车,各级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咨询电话、资料、板报、简报等媒体开展病虫害的宣传,提高技术到位率,尤其是加大电视预报力度,进一步加快病虫预报的可视化传递速度。
3、抓好防治示范。积极发展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近年来配备有机动喷雾器的乡镇关键时期发动要组织机防队,开展大规模的统防统治,2008年,我站负责1000亩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示范片,各乡镇抓好100-200亩示范片防治,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
4、做好物资储备。目前县植保站已作好相关病虫的农药及药械的储备,保证病虫防治及时有物,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