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偿献血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无偿献血宣传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将在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热血暖冬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活动内容:
“热血暖冬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爱心接力活动
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13年1月22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30。
2、地点:开发区医院大楼门前
参加人员:
全区卫生系统行政机关及医疗卫生单位符合献血条件的干部职工。
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无偿献血工作同临床诊疗密切相关,临床用血的充足供应,是临床诊疗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正值冬季严寒阴雨天气和大学生期末考试放假的献血低谷期,献血人数减少,血站血液库存频繁告急,临床用血供应紧张。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充分认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积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卫生行政机关带头、文明单位带头、医疗卫生单位带头,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供应,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贡献应尽的力量。
(二)广泛发动,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各单位要发挥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发动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意识,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卫生工作者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同时鼓励广大医务卫生工作者自身专业优势,普及无偿献血安全无害的科学知识,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
(三)精心组织,确保无偿献血活动取得实效。各单位要加强对活动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抓好落实,将无偿献血工作作为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对积极参与活动的职工予以奖励,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扬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典型,为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制定活动目标,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符合献血条件的干部职工均能参加此次活动。
1.参加献血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晚上要有充足睡眠,献血前24小时内不要喝酒,不吃肥肉或油条等脂肪高的食物,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
2、献血点、横幅、标语、电源、电工、场地等准备工作由开发区医院指定专人负责。
3、海峡时报,区有线台派记者参加。
1 采血前心理护理
初次无偿献血者大多具有怀疑、恐惧的心理,对献血知识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护士的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首先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能够义务献血的,以有文化的中年人居多,因此他们很关注采血的器皿是不是对他们有感染的危险。所以作为一名采血的护士从态度上看,要以诚恳的态度对待献血者,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比如主动介绍采血器材的安全性、采血后不会对献血者造成感染等不利影响。同时给他们讲解血液的生理知识,告诉献血者,献血不但利国利民,而且通过献血会稀释血容量、降低血粘稠度,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反而会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消除他们对献血的思想顾虑。另外还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鼓励他们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而献出一份爱心。
2 采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要注重仪表,动作轻柔熟练,操作准确,尊重献血者,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献血环境,让献血者感到安全、舒适,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心接受血液的采集。
大家都知道,采血用的针头比一般的注射针头要粗,初次献血者会表现出强烈的惧怕心理,作为一名血站采血护士应与献血者进一步加强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减轻进针时的疼痛感。
并且采血技术应娴熟、敏捷,确保一针率为99.9%,使献血者消除对献血的恐惧,轻松完成献血过程。
在献血过程中作为一名血站的护士应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耐心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心理呵护,对于其崇高的献血精神表示敬意,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采血,按献血者反应及时处理。采取平卧头低位,喂冷糖水,及时请医师诊治,使献血反应的损害降至最低。
3 采血后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无偿献血;血压异常;调查;分析。
目前,献血前体检血压不合格者有所增多。笔者对我站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压异常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血压异常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使献血队伍得到稳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压反馈信息51320例。献血者献血前均阅读《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填写无偿献血体检单。血压测量均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对其中血压异常的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51320例无偿献血者中,血压超标者1380例,超标率为2.69%。其中,男796例、占57.68%,女584例、占42.32%;年龄19~54岁,中位年龄为34岁;首次献血者1235例,占89.49%,多次鲜血者为145例,占10.51%。通过二次复查血压恢复正常,进入其他检测项目的有495例,占血压超标人数的35.87%;二次复查血压依然超标,依照建议回去进行自我调整而使血压恢复正常者420例,占血压超标人数的30.43%;临床进一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465例,占血压超标人数的33.70%。
3 讨论
3.1 血压超标原因分析 通过自我调节血压可以恢复正常者占血压超标人数的66.30%。原因主要是临时因素、心理及环境变化等引起,如:情绪紧张、饮酒、睡眠不足、运动、环境嘈杂、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因此,献血前血压测量结果并不一定能反映献血者真正的血压,血压超标并不意味着高血压[1]。(1)精神过度紧张:多发生于青壮年,可能由于这个年龄段人群情绪不稳定,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平时身体素质较好,很少打针输液,对扎针采血较为敏感。初次献血者血压超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这与初次献血者更易发生献血反应的道理类似,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的认识往往不够,对献血的恐惧感也更加强烈,所以更易紧张,激动导致血压超标[2]。因此,在献血前要对献血人员进行健康宣传,使其对献血常识有所了解。(2)刚参加过剧烈运动:多见于青壮年,自认为身体强壮,运动后没有进行适当的休息直接来献血,应嘱其根据运动量和体力适当休息后再献血。(3)夜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及过度疲劳:此时机体免疫力较低,不宜献血。应嘱其休息好后再来献血。本调查中,血压超标者中临床进一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465例,占血压超标人数的33.70%。
本调查显示,献血前血压超标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男性高血压发病率往往高于女性,另外男性往往有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及不合理饮食习惯,且多于女性。
初次献血者血压超标率高于多次献血者,原因在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本身缺乏了解,心里具有恐惧感,情绪易紧张、激动,而多次献血者对献血了解较多,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2 应对措施 (1)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血压计的校准和维护,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避免因仪器误差及操作不当而导致献血者血压超标。(2)体检测量血压前应主动询问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并了解献血者的饮食、睡眠等情况,让献血者先静坐5~10min,然后再进行血压测量,以获得准确的血压数值[3]。(3)医护人员应诚恳地接待献血者,耐心解释其提出的疑问,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向献血者简要介绍献血流程及相关知识,以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从而避免情绪导致的血压超标情况的发生[4]。(4)献血环境有时也会影响献血者的血压情况,应提供整洁、舒适、安静、温暖的环境,亦可借助轻音乐为献血者营造温馨、恬静、轻松的氛围,以利于稳定献血者的血压[5]。(5)对于临时性因素,如吸烟、饮酒、熬夜、疲劳等导致暂时性血压超标者,医务人员应给予其正确的指导,使其通过自我调整,解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血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6)对于部分被确诊为高血压的献血者,医务人员应向其讲解不宜献血的原因。献血过程中冠状动脉容易发生痉挛,引起一过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血流或血管异常等,献血后往往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容易引发血栓形成,还有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宜献血,否则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医务人员应告知其在工作、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建议其到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苏红波,丁杰,徐传国,等.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体格检查不合格情况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9-20.
[2] 陈乐丹.献血前体检血压超标情况统计分析及讨论[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1,3(4):293.
[3] 胡宏.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在无偿献血中的重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88.
【摘要】无偿献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变成了越来越普遍的事情,但是在献血过程中却屡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应对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之后,随着国民素质不断地提高,无偿献血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公民无偿献血积极踊跃,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少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自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献血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了一些献血不良反应,这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根据献血反应发生出现的不同症状,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献血反应。简单来说,轻度献血反应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出冷汗;中度献血反应表现为: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痛、恶心、呕吐的现象;重度献血反应表现为:除轻、中度症状外,还会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不齐、四肢抽搐等症状,严重危害献血者的健康。
1 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除了极少的针刺操作问题外,更多的是献血者对献血环境的陌生,对工作人员的不熟悉以及对献血的注意事项不清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1.1 心理因素:极少数人会有晕血症状,尤其是在精神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等情况下,当针刺入皮肤时,都会产生心理障碍,最简单的反应就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再加上,每个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情绪型性格的人群可能就会因为简单的“紧张”而出现不良的献血反应。还有些人群由于不了解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出现扎针时产生强烈的疼痛刺激,导致恐血,看到采血器材或血袋就发生了晕厥。
1.2 外界因素:这里所提到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指献血者对献血的注意事项不够清楚。首先在献血之前,献血人员不能太过于劳累,同时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切记不能够疲劳献血。其次,献血前要求不食油腻食物,而部分献血者不进餐或因等候时间过长致献血者空腹献血。献血环境不理想。尤其是流动献血车外出采血时,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人员拥挤、气温较高、寒冷刺激等不利因素均可导致献血者的心理烦躁。除此之外,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当针头未穿刺到位,针头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引起渗血或重复穿刺时,会使献血者疑虑和恐惧,血管收缩血流不畅等也是不良反应的外部原因之一。
2 护理与应对措施
2.1 献血前的准备工作:献血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医护人员要详细地指导献血者认真、细致地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表,有条件的还要为献血者做必要的健康检查,严防暂缓献血或不能献血的人群进入献血者队伍。医护人员要详细地交待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对有恐惧心理的献血者作一些献血基本知识宣传:献血(200~400)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10%左右,不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很少发生献血反应。同时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通过讲解,消除献血者紧张、顾虑、恐惧心理。另外,医护人员要在献血地点多准备一些热开水、甜点、糖水及急救药品和物品,并配备专门保健医生,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献血者安全。
2.2 献血过程中的护理:初次献血的人员往往有陌生及不安全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他们献血的过程中,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从交流中获取相关信息以便指导、安排献血护理工作,服务于献血者。医护人员始终要保持亲切的态度,在开口之前,使人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献血人员进入献血区后进行采血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及操作程序再加上情绪上的紧张,容易给献血者造成很大的压力,以至于献血者对献血心存畏惧,因此,医护人员要将接待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献血者,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献血者以心理支持。切记用生冷的态度对待献血人员,对其献血程序和献血器具的不理解之处要细心地讲解,通过设身处地地沟通来缓解他们的压力,使其对采血设备和器材放心、对献血过程放心、对采血操作人员放心。另外,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要将静脉采血技术做得更好,使采血过程顺利进行,缩短采血时间,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如果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采血人员立即停止采血,及时采取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采取吸氧、掐人中,按压合谷舌等措施,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2.3 献血后的护理工作:献血后,医护人员要协助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处至少10分钟,并且要有礼貌地道谢。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详细交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者献血后及时补充适量水分,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一周之内要多食用补铁的食物。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医护人员要挽留献血者休息15分钟左右,递上一杯热糖水或牛奶,以聊天的方式告知献血者关注的用血返还、血液检验结果查询、保险等问题。要主动地、详细地强化献血者献血后的光荣感和义务感,告之下次献血的间隔时间。献血者无任何不适后方可离开,并告之献血者联系方式及电话号码。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一但发生不良反应,工作人员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必要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总之,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指导工作对维护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稳定献血者队伍,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献血反应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外,一些外在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医护人员要严格把握献血不良反应的成因,从新认识献血护理、预防程序和事故应对程序。
参考文献
[1] 武晓林.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6) .
[2] 王立红,张曼,赵景霞. 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01) .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采血护理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随着无偿鲜血工作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随着无偿鲜血队伍的不断壮大,了解和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也不断增多。而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成分输血的认同,使得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不断增长,机采血小板以纯度高、疗效好、输血不良反应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一名机采血小板护士,深深体会到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能否成功采集血小板及采集血小板成品的质量,而且加强整体护理能增强人们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认识,有效地推动捐献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工作进程。
多数初次无偿献血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情绪的表现。在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献血者自己,完成一次成功的机采血小板要求采血护士在整个过程中,提供高标准的护理。护理人员为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尽可能地造就安全、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用专业知识评定其是否适合献血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必须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以保证身体因暂时缺血而能调整。以往工作中较偏重于采血时的监护工作,而忽视采血前的护理工作。加强对此工作的观察和护理,不仅可降低献血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让献血者感到被需要、重视、感激,拥有一次愉快的献血经历,从而使他们乐意再次来献血甚至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去。
笔者通过2006―2010年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实际护理工作经历,总结归纳了整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一、采血前的护理及护理体会
1.血小板捐献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情绪表现,这就要求为捐献者尽可能的造就安全、方便舒适、整洁的献血环境,能让其有安全感从而放松心态更有利于配合采集。
2.用热情友好的态度接待捐献者,以便更好的沟通,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种种疑虑,使用一些鼓励、赞叹及安慰性的语言使其增强自信心。
3.进行初筛后,若初筛结果合格适合捐献血小板,则鼓励其进食少量点心及水,可以有效的预防精神紧张及低血糖引起的献血反应。
4.由于采集过程中有部分抗凝剂进入献血者体内,使捐献者有口干、嘴唇麻木等反应,所以在采集前让其口服20ml葡萄糖酸钙,以减少不良反应。
二、采血中的护理及护理体会
1.由于机采时间比较长,所以在采集过程中使其保持舒适的是成功采集的因素之一。
2.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技术能消除捐献者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捐献者进行交谈分析其心理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用轻松愉快及保护性语言,保证其良好情绪,使其有信心完成捐献。
3.在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捐献者的状态,随时了解身体状况,保证采血顺利进行,若出现献血反应,要沉着冷静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捐献者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可暂时停止采集,待恢复后继续采集。如口干、嘴唇发麻可再口服20ml葡萄糖酸钙。在常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密切观察,出现反应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卧位、解开衣领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
三、采血后的护理及护理体会
1.采血工作要保证优质,不仅表现为成功的静脉穿刺还包括采血后穿刺点的护理效果。由于采血针头直径较粗而致针眼处创面较大,初次献血者会感到害怕,如护理不当,极易导致针眼处流血、或皮下渗血而形成血肿,同时还会影响其他献血者产生精神负担。采血护士的规范动作能增加压迫止血的有效性,专业的指导能让献血者了解自己需要的配合工作,采血完成后,嘱咐捐献者,正确压迫穿刺处不少于10分钟,这样有效的防止针眼处护理不当而致出血、渗血等副反应的发生。
2.嘱捐献者采血后至少4h后才可取掉穿刺处的敷贴,并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嘱捐献者24h内不要剧烈运动,要注意休息,被采血的胳膊尽量不使劲或不提重物。
3.若捐献者状态良好可使其感到被尊敬被重视被需要,鼓励其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
四、宣传教育
在机采血小板工作中,采血护士不仅是采血者的角色,还要扮演宣传教育者的角色。如向无偿献血者发放我中心血站印制的《无偿献血》血液知识手册,利用采血后的空余时间,进行血液生理知识、献血意义以及重要性、注意事项等的宣传,同时还能使现有的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中去,发挥其作用,吸引许多新的无偿献血者。在开展献血宣传工作方面,要做到全面、新颖和连续,这样才能达到最优的宣传效果。
笔者认为,护理工作,首先要进行心理护理,在接待献血者,要有和谐可亲的工作态度,使献血者感到一种愉快、温馨的氛围,心态则放松。加强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能促进现有的献血者发展成为志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并能起到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促进无偿捐献血小板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