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3年12月份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

三、各单位职责分工

(一)区财政局: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投入上给予倾斜。

(三)区卫生局:1.将中医药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3.把中医先进区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5.定期召开中医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工作综合台账。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四)区人社局: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中医院: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规范,符合《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4.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5.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6.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7.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8.区中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9.开展3个市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含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形成两个以上在我区有影响的中医专科(专病)。10.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11.制定并实施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12.中医类别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等)。13.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14.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15.积极使用中药饮片,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16.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17.在区中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18.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19.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区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20.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21.区中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22.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划、系统化,近3年辖区内区医院、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2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负责资料提供和组织乡镇人员培训。2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中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七)区人民医院:1.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3.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执行有关中医药标准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4.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5.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全院平均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6.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人民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八)乡镇卫生院:1.全区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2.90%以上镇卫生院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6.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7.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8.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9.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10.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11.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12.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1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九)农村卫生室:1.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2.40%以上的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其它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3.每个农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5.每个农村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6.农村村卫生室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天30%。7.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十)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1.将区中医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10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月30日):成立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召开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营造创建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贵州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为标准,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为目标,全力推进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大力提升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治需求,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充分体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性特征和区域医药文化特征,推进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创新,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活力。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有效、便宜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任务

以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县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形成和完善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县中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切实推进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加强硬件软件建设,逐步配备完善人才队伍,至2018年12 月30 日全面建成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所带来的健康水平快速提高,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三、实施方案

(一)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印江自治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计局医政医管和中医药管理股,由樊越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松江、刘兴洪等2位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情况调研 要求于2017年4月底前摸清统计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具有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资格、西医专业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及乡村医生熟悉中医药知识的人员情况、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能够调剂用于中医馆建设的具体情况、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具有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可以调剂用于中医馆建设的具体情况。在卫计局医政医管和中医药管理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由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统计上报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工作决策实施提供依据。

(三)拟定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需求包括人才需求、业务用房需求、设施设备需求目录,为争取项目、筹措资金、组织实施打下基础。

(四)组织实施

1、编制项目报告

根据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人才需求、业务用房需求、设施设备需求目录,分析汇总,编制人才需求计划,编制业务用房(原则上以现有办公场所进行调剂)和设施设备需求项目报告,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人社局、财政局等主要部门报告。

2、资金筹措

根据上级项目资金,统筹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资金需求,积极争取中央配套资金和多渠道自筹建设资金,采取以项目资金为主、不足部分单位自筹、卫计局统一协调的方法,做好资金预算安排,初步概算每个中医馆装修费用人民币8万元、器械配备人民币10万元,合计18万元,如需新建房屋另行计算。在暂时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由局党组向自治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解决当前资金。

3、项目建设范围、内容和建设方式

3.1建设范围

在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2015年已建4个乡镇(板溪、刀坝、合水、杨柳)卫生院;2016年已建缠溪卫生院;2017年建设朗溪、中兴,拟建洋溪、木黄、紫薇、杉树、沙子坡、天堂、新寨、罗场、峨岭、龙津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2建设内容

以《贵州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为标准,将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等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在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内,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便于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结合我县实际和各单位具体情况,尽量达到以下水平。

(1)中医科室设置

a、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含民族医,下同)科独立设置,并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每间诊室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诊室外悬挂科室标识牌(字体为金字行楷、隶书等常用字体,深色背景,使用规范名称)和出诊医师个人信息牌(包括医师照片、姓名、职称、特长、出诊时间等)、每间治疗室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中药熏蒸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

b、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色调一致,风格古朴,门窗可悬挂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对联,走廊、诊室张贴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宣传图片等,诊区外悬挂“中医馆”牌匾(字体为金字行楷、隶书等常用字体,深色背景),突出中医特色,注重人文关怀,形成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50平方米,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平方米,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以适用为原则合理安排。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内悬挂中医馆基本情况介绍和所有中医医务人员基本情况介绍。中医科室、中医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悬挂相应的规章制度。

c、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选配参考详见附件6)。

(2)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

a、中药房原则上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相对独立设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4号)进行建设。中药房总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中药库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中药房分区标识清晰,药品排列整齐,房屋通风、干燥、避光,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b、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300种,中成药不少于100种,且药品质量良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以向合法药品经营企业采购为主,鼓励培育和使用梵净山道地药材,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c、有条件的可按照《医疗机构中医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国中医药发[2009]3号)要求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配备药架、操作台、煎药机、冰箱、药桶等设备,并建立完善的台帐资料,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3)中医药人员配备

a、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资格、西医专业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及乡村医生熟悉中医药知识的人员情况,每个中医馆尽量安排1名以上人员首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在本区域内对中医相关人才进行调剂安排并报局机关备案,自治县卫计局根据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人才需求计划,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人社局、财政局等主要部门报告,采用引进、招录、调配等方式,逐步实现每个机构中医医师不少于2名,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b、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考核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C、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工作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并获得符合规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分。其他非中医药专业卫生计生人员应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4)信息化建设

a、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涵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文献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b、鼓励使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5)规章制度制定执行

a、制定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适应的中医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医行业诊疗技术规范,规范从业人员诊疗行为,制定执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

b、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竞争机制,采取争取国家项目培养、配备系统中医药学习教材和资料、集中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专家讲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学习效果与考核和职称挂钩等方式,激发人员内生动力,酝造浓厚学习氛围,提升人员内在素质与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c、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

d、建立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中医药基本医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等情况,纳入人员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内容。

e、建立管理机制,明确1名熟悉中医药政策法规和中医药业务的领导负责中医药工作。

f、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医疗事故风险防范、管控和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3.3 建设方式

(1)场地建设采用项目招标方式由局机关统一进行。

(2)设施设备采购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由局机统一进行。

四、预期目标

全县中医馆建成后,能够基本实现:

(一)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

1、能够提供以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6类为主兼顾敷熨熏浴、骨伤、肛肠、中医微创、其他类等中医药技术方法服务。

2、尽量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人中,逐步推广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提高病人治愈率和满意度,突出中医药在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中医药的特长和优势。

3、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4、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5、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6、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0%以上;中药处方合格率95%。

(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2、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权威中医类报刊等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把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内容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所有居民健康档案均有中医药内容。

4、针对老年人、儿童、妇女、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开展常人体质辨识、药膳食疗、针灸经络养生、推拿按摩、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治未病”工作,推广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运动。

中医院智能医疗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6(b)-0051-04

Relevant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LIU Lulu MOU Zuofeng YANG Huixiang SHI Min WAN Huihui WANG Ying

College of Nursing,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coping styl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4,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eif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28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were select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as used to carry out measurements on 280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SCL-90 scor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scores were (149.21±46.05) scores, included 51 cases m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18.21%), 30 cases moderat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10.71%), 15 cases sev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5.36%), and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34.26%. Each factor of SCL-90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Patients in the choice of coping modes, problem solving, seeking help, self-accusation, withdrawal, fantasy, rationalization score of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were (0.37±0.24), (0.44±0.15), (0.49±0.19), (0.75±0.13), (0.47±0.17), (0.46±0.19) scores; from more to less followed were self-accusation, fantasy, withdrawal, rationalization, problem solving; there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and problem solving (r < 0.00, P < 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seeking help and problem solving (P > 0.05),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and remorse, fantasy, avoidance, rationalization of (r > 0.20,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is poorer, mor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the nursing process should be taken attention, guiding the patients to use the mature coping styles.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ental health;Coping style; Psychology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是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引起的脑血管病[1]。脑卒中在神经系统中是多发病也是常见病,作为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占存活者的50%~70%,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损害和精神上的压力,进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激的后果或其严重性[2]。脑卒中的发生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相对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因此,此次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心理干预的针对性及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85例。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达成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共识,并通过影像学(CT或MRI)证实;且经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MMSE)测验,评分≥26分者,既往及目前无精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及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住院1~2周,病情平稳,意识清楚,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并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情况问卷 目的是了解脑卒中患者的一般状况。内容涉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信息,由患者本人或调查者代为填写。

1.2.1.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3] 用于测评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含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质及睡眠状况等其他10个症状因子,1个因子可反映一类症状。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说明身心症状越重,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按常模的分析结果,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考虑筛查阳性,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阳性症状水平越高[4]。

1.2.1.3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CSQ)[5] 用于测量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该问卷由62个项目组成,采用“是”或“否”二级评分方法。问卷可归纳为6个应对因子,即解决问题、求助、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该问卷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已为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脑卒中患者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患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对量表和问卷按照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问卷,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调查者协助完成,患者自行选择答案由调查者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共发放问卷295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回收合格问卷280份,回收有效率为94.9%。280例患者中男166例,占59.29%,女144例,占40.71%;年龄45~81岁,平均(51.35±11.28)岁,年龄构成:

2.2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SCL-90评分显示总分为(149.21±46.05)分,280例患者中51例轻度心理问题,占18.21%;30例中度心理问题,占10.71%;15例重度心理问题,占5.36%,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4.26%。将脑卒中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3]进行比较,各因子分均明显大于全国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3 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情况

脑卒中患者解决问题、求助、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得分依次为(0.37±0.24)、(0.44±0.15)、(0.49±0.19)、(0.75±0.13)、(0.47±0.17)、(0.46±0.19)分。说明脑卒中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前后顺序为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

2.4 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脑卒中患者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各因子数值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与不同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躯体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r < 0.00,P < 0.05);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敌对、偏执与自责呈正相关(r > 0.00,P < 0.05);各因子与求助无显著相关(P > 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与幻想呈正相关(r > 0.20,P < 0.05);躯体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与退避呈现正相关(r > 0.20,P < 0.05);躯体化障碍、强迫、抑郁、恐怖和精神病与合理化呈正相关(r > 0.20,P < 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r值)

注:*P < 0.05,**P < 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脑卒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躯体化症状较多。其次,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有比较重的家庭或经济负担,突然出现脑卒中,使患者担心医疗费用花费过大或出现偏瘫等肢体残疾,所以会出现忧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第三,住院期间陌生的环境使患者恐惧、易怒,对周围的人或事不信任,出现言行过激、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多种心理问题。长期不良情绪不仅影响疾病康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疾病再度复发。这与谭志红等[6]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应对方式是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应对活动,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对个体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在退避、自责、幻想等项得分高,故脑卒中患者在应对疾病这一应激事件中,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等特点,脑卒中患者面对这一典型的应激事件,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特定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进一步作用于应对过程中,因此,脑卒中患者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是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健康水平[8]。陆虹等[9]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起到平衡心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然而患病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患者对治疗、康复及前途易丧失信心,对于疾病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很难面对,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脑卒中患者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患者采取的不成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患者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第一,营造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护理环境,建立适合脑卒中患者特点的病房管理模式,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接近家庭化、充满人性化的住院环境。强化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理念,从服务对象个性与特点出发,开展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制订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流程,规范护士的行为语言,体现护士的职业礼仪与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10]。第二,加强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重视对患者情绪的调控,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支持性、认知性心理治疗及精神分析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重视患者情感上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同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11]。第三,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擦澡、洗脚、修剪指甲、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等。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态度和蔼、言语温和,体贴患者,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言语,树立患者的信心[12]。第四,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准则推荐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锻炼的措施及意义,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配合锻炼。在病房走廊安装扶手,方便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设置专门的康复锻炼室,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