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小结

校本课程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本课程小结

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第1篇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学行动纲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两翼(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体,英语和艺术教育为两翼)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新课改为我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社会办学单位,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实施中提供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程序

首先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拟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这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由承担具体课程开发的人员编制课本。

2、开发活动方式

我校根据课程开发宗旨,学校采取引进、部分开发、独立开发的方式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活动。引进了中国舞蹈艺术学院考级教材;部分开发了美术科的国画、素描、色彩;独立开发了《简笔画》和《人文素养》第一册教材、《牛津英语》和《马宏英语》等。这些教材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利用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与国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学校课程分限选类和任选类。限选课每周每班安排6课时参加艺术类的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琵琶、古筝、书法(软笔、硬笔)、绘画(国画、简笔画、素描、色彩)舞蹈。英语沙龙1-3年选用《马宏双语》教学、教师自编常用口语练习,进行阅读、英语小作文等。4-6年级选用《牛津英语》,每周每班5课时英语课。《人文素养》第一册是由教师编写的学校生活、环境保护、磨难教育等教学内容的教材。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中学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第2篇

1 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分为四种子课型。

1.1自研课。自研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预习,其核心是独立学习。课前,教师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理的研究和对教材的分析,认真设计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自主研读教材。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疑难反馈――问题汇总――总结反思。通过自研课,师生应明确学习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哪些问题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1.2展示课。展示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主要流程有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这是高效课堂的主体课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在这种课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1.3反馈课。这种课型的核心是“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示课上生成的新问题或学生的新发现设计的一种课型,目的在于把一个个问题落实。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自我反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1.4综合课。就是在一节课内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具体流程是明确目标――自主研读(主要是学生独立学习)――展示交流(包括“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当然,这四种子课型也可进行有机组合,以体现课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组合的主要依据是学习项目(课题)的具体情况(如学习内容的容量大小、难易程度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等)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学生学习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与学习情感等因素。

2 训练课

也称“习题课”,强调“做中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落实知识学习,提升智慧能力,侧重点在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其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根据训练目的不同,训练课可以分为“精做训练课”和“速做训练课”。精做训练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规范。一般两节课连排,第一节课学生自主训练,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发现典型错误,下课前5分钟通过小组交流找出典型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课间板书所有的错误。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课堂必须是“安全”(宽容和悦纳)的,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认知差错,板书错误后不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嘲笑和讥讽。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展示解决这些问题,提炼方法和规律。速做训练,目标是训练速度,难点是训练量的预设。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完成训练任务为准,其他学生虽然不能全部完成,但要弄清楚不能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是知识的缺漏,还是熟练程度不够。课间由学生板书做错的问题和因知识缺漏不能完成的任务,第二节课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这些问题。

训练课强调课前由师生共同精心选择训练题,训练量要适当;课中要求教师及时做好学习组织的培训,顺势做好探究方式的引导,穿插做好学习方法的点拨,认真做好学习情况的调查。一般说来,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3 复习课

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老师为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提炼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理解、记忆、再现这些规律,特别强调“记中学”,属于“机械学习”。这种“记中学”看似快捷、效率高,但实际上加大了学生记忆的容量,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生忘记的也越来越多。“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更重视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即让学生经历运用、解释、推理、操作、拓展等过程,经历体验、反思、选择、定向、创造等活动,以获取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操作上,复习课按照“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探寻规律――能力拓展――达标检测――总结反思”几个步骤进行。课堂一般从问题(项目)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树”――自我认知体系和心智模式;学生自主归纳、探寻规律,哪怕是不完整或有明显的缺陷,但只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都是很有意义的。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学主要是引起注意与预期、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等,通过指导和引导、点拨和追问,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4 评讲课

在试卷评讲课中,学情调查和问题汇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批阅学生试卷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试卷了解学生知识落实情况、能力层次和学习状况,并将问题一一归类分析,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呈现问题――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评讲一份试卷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上下勾连,选点突破”的方法,针对试卷突出的考点和学生掌握考点的基本状况选择几个点,重点突破这几个点,下一套试卷再重点突破另外几个点。这样做就能避免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又能帮助学生不断建构知识体系。根据巴莱多的“二八定律”,我们可以这样预设:试卷中,80%的学生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再让学生讨论和展示,否则就会阻碍学生发展;20%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任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较多学生能够完成而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展示和探究,自主探寻规律,做到触类旁通;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80%的学习任务。

上述四种课型的基本流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总结和反思。体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总结,让学生将公共知识个人化,个人知识系统化;反思,让学生通过自省将知识内化为智慧。学习是不可以被替代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做到身动、心动、神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快乐。

当然,任何流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项目(课题)是需要一课时来完成的,那就要在一课时内整体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即上述综合课型;如果项目(课题)是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自研课单设一节课,展示与反馈为一节课;也可以自研与展示为一节课,反馈单设一节课;如果项目(课题)需要三个课时,一般为自研课、展示课、反馈课,但也有自研课作为两个课时呈现,展示和反馈作为一课时呈现,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预习、展示、反馈的不同组合,时间分配也可以灵活处理。

总之,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情和教师自身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科学组合,就能打造灵动的课堂,就能均衡配置课堂的学科深度和教育广度,阳光、欢笑和成长的喜悦就能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性也就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有效教学》,崔永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第3篇

一、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

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民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从金山区枫泾地区民间文化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的角度来探讨当前枫泾地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在上海市二期课改过程中,把枫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当地校本课程来开发,对本地区中小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教育,进一步弘扬金山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枫泾地区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金山区枫泾镇是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上海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蜚声海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迹地。自唐朝以来,枫泾镇出了235位文化名人,尤其是近现代出现的著名的“三画一棋”文化现象,即金山农民画、丁聪漫画、程十发国画和顾水如围棋。枫泾地区学校在利用深厚的民间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枫泾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渗透式美术活动校本课程

枫泾幼儿园借助枫泾“三画一棋”的地域文化特色,利用社区美术资源,构建幼儿园主题渗透式美术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主题渗透式美术活动主要是指渗透于幼儿园主题之中的美术活动,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主线,多种表达形式为核心,进而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幼儿园教育领域,发展幼儿认知、技能及情感的美术活动。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认知特点,提出了《娃娃家》、《枫泾是我家》、《逛古镇》等不同主题的课程,通过环境熏陶法、资源利用法、媒体演示法、整体欣赏法、多重示范法、情景创设法等,引导幼儿感知身边的美术,并组织幼儿参观活动、美术活动、制作活动、欣赏活动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发展。

2.枫泾小学开设的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校本课程

枫泾小学以“民间文化教育”特色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度、对民间绘画创作的创新力,开发了《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教学、兴趣班组建、社团活动、艺校提高等途径让学生在熟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艺术的同时,感受民族民间多彩的传统习俗、淳厚的民风、崇高的气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好,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枫泾中学研发的综合美术课程的校本课程

枫泾中学以“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办学理念,以美术为载体,强化审美过程的价值演绎,强调美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催化作用,研发了《综合美术课程》即八美课程体系。

例如,以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接受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熏陶,从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厚重人文底蕴的人为培养目标的“人文美”系列课程。开发的课程有:一百个中学生必去的地方、小导游游中国、悠悠家乡情、一景一故事、民间艺术、科普农民画等。

又如,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理想、意志、情感、智慧、才能、气质等内在品质,并通过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形体、风度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为培养目标的“人格美”系列课程。开发的课程有:人物素描、色彩、头像素描、民间故事进课堂、一画一故事、山水写生、金山农民画、程十发国画、中国象棋等。

再如,以让学生从事美的自我、美的人性、美的友情、美的德性和美的人生的陶冶,以审美理想的建构和追求去赋予人生以美的意义,去追求人生的美学意境,去创造美的人生为培养目标的“人生美”系列课程。开发的课程有:专利与创新、科学家与发明、创造与人生、劳技小制作、机器人等。

当然枫泾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远不止这些,枫泾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枫泾的酒文化、婚庆文化等也具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也可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三、金山区枫泾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1.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和多样化发展

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基础型课程的不足,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全体学生个性需求和多样化发展。开发枫泾地区民间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培养对家乡的情感。在接受传统民间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本地民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自觉汲取民间文化营养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挖掘枫泾地区民间文化,尤其是美术特色文化,筛选和梳理出精髓部分研发校本课程,让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滋润枫泾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不仅能利用丰富地方特色民间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塑造完美的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枫泾地区美术特色教育,从美术到美育,再到审美文化,逐步确立了用审美的眼光欣赏人、用审美的心态学做人、用审美的文化凝聚人、用审美的精神造就人。

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第4篇

一、“生教生”校本课程的价值

1.“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现了“生本教育”的行为观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生本教育”的行为观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它强调“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

“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其实质是把学生的特长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可能更贴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富有时代感,更能让其他学生接受。“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其一是为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锻炼提高的实践舞台,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美术、音乐、表演、朗诵、手工制作、体育竞技等方面的才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其二是“教师”、“学生”之间拥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有着同样的眼光,学习的氛围更加和谐,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在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常常会在“生生讨论”中产生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其三也使“教”与”被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2.“生教生”校本课程突出了校本课程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校本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误区是把“校本课程”变成“学校课程”,即学校从各自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出发,根据学校自身对培养目标的理解来开设校本课程,尽管这些课程可能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学生们的需求,但问题是这些课程在设计之前,许多学校并未做有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调研,只是想当然地从自己的“办学思想”出发来设计有关课程。从本质上讲,这违背了校本课程设计的精神实质。校本课程设计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独特需求,课程设计不能拒学生于门外,学生是制约校本课程设计的一个相对独立并且十分重要的因素,由学生参与构建、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必将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元发展。

3.“生教生”校本课程彰显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能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在“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其作用只是规范行为、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二、“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

1.“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征集

学校向学生宣传“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开设主张,充分激发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参与课程申报的热情,当时共征集到30多门课程,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申报的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开设的课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校本课程的学生完成了“课程纲要”的撰写,内容包括课程开设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与学分评价方案等,经学校课程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学校及时将征集到的“生教生”校本课程课程纲要向所有学生公布,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至今学校已成功开设了“水墨丹青―国画”、“DV摄影”、“陶板刻字”、“爵士舞”、“滑轮”、“魔方”、“青歌会”“尚瑾―软笔书法“”、“Sunshine Stage―英语”、“硬笔论英雄―硬笔书法”、“悠悠球”、“我认识的地球”等12门“生教生”校本课程。如“水墨丹青―国画”课程纲要

2.“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

“生教生”校本课程的执教学生并不是马上走上讲坛,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迅速的转变角色,迅速成为一位“教师”。当然,这样的培训并不是教学流程的规定,而是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课堂沟通、学生管理的技巧,至于执教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全部由执教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为每门“生教生”校本课程安排一位负责教师,负责教师主要是协助,当执教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给执教学生充分的课堂自。“水墨丹青―国画”课的负责教师高波在指导执教学生高一(4)邱羿轩、高一(8)朱敏娜的过程中,得到两位的充分认可,他们说:“高老师既给了我们作为‘执教者’的独立权,让我们的国画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又适时指点我们和学生的沟通方法,让我们学会怎么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分享,让我们收获丰富。”

课程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执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个性特长,通过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青歌会――歌唱”课程中,执教学生丁芸尔通过鉴赏、声乐两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了解歌唱知识,学习歌唱技巧,在鉴赏学习单元,和学生一起收集交流欧美流行、日韩流行、国语流行、中国古典音乐、欧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的歌唱竞赛。课程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音乐教学实际,拓展与补充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课余的时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促进了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3.“生教生”校本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检验形式,它对于推动课程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教生”校本课程的课程评价更是形式多样,如:“水墨丹青―国画”的课程评价以学生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Sunshine Stage―英语”课程评价以学生短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悠悠球”则是通过学生间互评的方式进行。在“生教生”校本课程“硬笔书法”的学习中,墙上是学生们自己书写的字画,黑板上是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的板报,橱窗里贴着学生们自己创办的小报,当我们看到,在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中,到处都有这些学生的优秀作品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然而这类校本课程真正能为学生的成长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他们充分展现“生教生”校本课程的成果魅力,成为我校的美丽风景。

自“生教生”校本课程开设至今,参加“青歌会”学习的学生在201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比赛获中学组合唱类一等奖,参加“硬笔论英雄―硬笔书法”学习的学生吴胜祥、孙嘉悦在常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参加“我认识的地球”学习的12位学生在第七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奖,由AFS国外交流学生在我校开设的小语种“生教生”校本课程则很好地加深了国际理解教育,而由学生参与设计的“陶印”、“DV拍摄”两门校本课程在全国第二届真爱梦想杯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

三、“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践反思

校本课程小结范文第5篇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南皮,又名古皮城,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众多志士仁人、贤达俊杰,如,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人张之洞、现代著名作家王蒙等。同时,南皮也是我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产品远销国内外,并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此外,民间舞蹈南皮“落子”“花狸虎”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南皮地域文化,也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最“廉价”的资源。

为此,我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古城风韵”这门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南皮名人、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了解了南皮的历史足迹和现实辉煌,也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赋予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古城风韵》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二、与教师专长相结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必须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本着“人是第一要素”以及“开发就必须成功”的原则,仔细分析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由语文组开发了“经典诵读与文化作文写作素材”课程。这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动一:“百灵鸟”日日唱响校园。为让经典文化之声响彻校园,我们在全校开展古诗词与经典故事诵读活动,评选出朗读能手,作为校园的“百灵鸟”。对这些“百灵鸟”的朗读,学校予以录音,然后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晨读前5分钟播放。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通过时时熏陶,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中。

活动二:文秀才月月大比武。为让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作文带些文化味儿,每月由语文组教师从诵读材料中选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参与写作,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习作专栏”中展出。一年来,我们已组织13次这样的活动,许多学生的作品被推荐到相关报刊发表,学生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出来。

活动三:主持人课课“访圣贤”。为利用好历史名人这一素材,我们在语文课上推出了“访圣贤”活动,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为主持人,一个扮演历史名人,效仿电视上的访谈栏目,进行采访活动。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既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又净化了心灵。在这里,经典文化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

活动四:小文豪周周“颂名人”。为充分利用该门课程所提供素材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读,颂扬故事中的人物,讴歌他们的崇高品质,形式可以是对联、颁奖词、小片段等。

经典文化的营养在“诵读”“写作”中得以吸纳,“文化精髓”在“感悟”“抒怀”时予以内化。

同时,我校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一名,为我们开发、实施心理健康课提供了人才保证。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编写了《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开通了“家校共建网络”。《心理健康》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三、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语文教学为例,目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偏离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作为语文学习四种技能的“听、说、读、写”其实就是两种技能:读、写。“听”实际上就是用耳朵“读”,“说”实际上就是用嘴“写”。如此看来,“写”占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成为时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校语文教师在总结经验、查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开设了“中学生写作技法讲解”指导课。这门课程重在讲解一些易于学习的写作技法,如,“日记体串联法”“镜头剪切法”“情境渲染法”“排比增势法”“剧本编撰法”“标题点睛法”“题记(含后记)生辉法”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考,以克服写作时盲目性、随意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习作在作文大赛中大面积获奖,当地报纸也经常刊发我校学生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