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虫草的栽培技术

虫草的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虫草的栽培技术

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措施 病虫草害 控制作用

一、玉米栽培情况

全国各地在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也在增加烘干机械与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

二、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1、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玉米病害发生普遍,不同地域发生种类不同,六大玉米种植区有北方春播玉米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与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与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与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玉米面积增加,总产不断提高,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病害类型,如:免耕夏直播技术推广导致苗期病害增加,秸秆还田面积扩大导致土传病害加重,秸秆还田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根病、褐斑病等加重;品种更新速度加快,病害也在发生变化,气候变化,病害种类改变,全球化变暖、干旱,导致南方锈病,灰斑病突出。各种害虫迁飞也使虫害加重和蔓延,并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刺吸式害虫传播各种病害,还有亚洲玉米螟等虫害的发生极为严重。杂草也因一些栽培不当导致蔓延成灾,如马齿苋、苋菜、龙葵。

2、玉米各分布区主要病害

在各个玉米种植区,各种病害类型又各有区别。

(1)东北早熟春玉米区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

(2)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

(3)西南春玉米区主要有纹枯病,灰斑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普通锈病;西北春玉米区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疯顶病。而且随品种更换而病害发生变化,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0%(约1000万吨)。

三、玉米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病虫草害的调控

1、玉米各种植区主要栽培技术调控概况

对于北方春播玉米区,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相当困难,故采用玉米连作制增加玉米产出,或玉米大豆轮作,是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形式,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或春小麦套种玉米。

2、玉米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1)优良品种选用

对新品种更换这种措施在对玉米病虫草害的调控上有一定作用,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这些品种种植后可在一定和度上抗病虫草害,降低损失及增加耐受力。合理利用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抗病性,可抵抗部分病虫草害。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对籽粒进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小的籽粒。

(2)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的利用,可控制苗期病害。

(3)合理栽培

适时播种:避免低温;合理施肥:底肥、追肥、微肥;控制田间积水:减轻根病,疯顶病;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苗:矮花叶病;摘除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病瘤:深埋,减少田间菌源;摘除底部病叶:小斑病;适时收获,晾晒果穗:减轻穗腐病(含水量小于15%)等的合理栽培,提高品种对病害的抗性。这些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虫草害发生发展。

(4)其他

在播种前玉米通过晒种、浸种与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早播有利于玉米早期蹲苗、延长生育时期。高产田晚套种,中低产田早套种。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大些对玉米田块中的病虫草害都有控制作用。

四、玉米栽培技术措施对病虫草害起到的调控作用

1、调节农业耕作措施,控制病害发生环境。合理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2、合理间作利用物种多样性减少病原菌基数、利用不同作物的株高差异,改善植株内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减少病原侵染。

3、土壤深翻措施:加快秸秆腐熟,促进病原死亡。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实行轮作。

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介绍了安龙县德卧镇优质稻的生产概况,并总结了示范区优质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抓好安龙县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工作,德卧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引进良种进行品比试验和提纯复壮,以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宜条件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并配套实施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德卧镇优质稻示范生产及产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 德卧镇优质稻生产概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龙县农业局根据贵州省农业厅黔[2004]6号《关于切实搞好2004年优质稻示范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建立了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并加强了品种引试筛选工作,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消费者喜爱的骨干品种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种植优质稻的经济效益。逐步把安龙县优质稻培植成优势产业,提高优质米的市场竞争力,到2006年全镇共种植了约134 hm2优质稻,总产量达90万 kg。对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明显效果。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尤为突出,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优质稻米生产,德卧镇连续3年作为安龙县优质稻米示范实施乡镇, 通过项目的示范实施,示范基地农户可新增产值2 250元/hm2左右,企业每加工100 kg稻谷可获利税40元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目前,德卧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开发特色产业,生产无公害食品,使优质稻米“满口香”真正成为该镇的农业产业之一。

2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主要以“满口香”和“两优363”为主。 

2.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稻高产栽培的基础,“秧好半熟稻, 苗壮产量高”。壮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发根早、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标准培育低位多蘖壮秧,示范基地全部推行水稻旱育肥床育秧。

2.3 选地育苗 先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的稻田土或菜地按1 m左右开沟分厢,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在播种前用强氯精和使百克对种子和床土消毒,然后播“满口香”种子40~100 g/m2。最后要抓好苗床管理及肥水的促控,播后用农膜覆盖,并注意避免高温烧苗,移栽前7 d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氮肥作送嫁肥。

2.4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不仅是夺取稻谷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而且是获得优质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应以“前重中控后补” 为施肥原则, 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育中期视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视苗情、地力补施粒肥。整个生育过程做到肥料合理搭配,施肥控制在中等水平,切忌过量施肥,后期要慎用氮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沼液、沼渣为主,增施磷肥、钾肥,移栽前施有机肥或沼液、沼渣15 000~22 5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磷肥375 kg/hm2,碳铵375 kg/hm2作大田底肥。

2.5 规范栽培 示范区实行宽窄行拉绳插秧,适时移栽,以中、小苗移栽为主,4~5叶移栽以(33+20)cm×17 cm的宽窄行为基准,肥田稀,瘦田密,保证基本苗22.5万/hm2左右。

2.6 合理灌溉 科学管好稻田水,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又一可控技术。大米品质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水稻移栽后,应浅水灌溉,注意调节水、肥、气、热矛盾。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断水过早。断水过早,会造成青米粒、死米粒、腹白粒增多影响产量,使米质下降。灌浆成熟期,要求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促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 以免稻穗浸泡在水中降低米质。肥水管理的具体方法:移栽后5~7 d,根据田土肥力情况追施1次尿素。分蘖期深、浅水交替灌溉促分蘖早生快发,形成大穗,苗达375万/hm2左右时,及时控苗。

2.7 病虫草害防治 优质稻栽培应从作物和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种病虫草害发生。示范区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量。在水稻分蘖盛期,用大功臣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和水稻黏虫。

2.8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可防止稻米品质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优质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当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变硬,稻轴上干下黄,2/3的秸秆枯黄时,说明谷粒已充分成熟,应及时收获。早稻成熟后期温度较高,如不及时收获,不仅垩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会导致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收获时要现割现脱粒,严禁谷把在田间过夜。脱粒后风干、扬净、晒干,由加工企业统一收购。

参考文献

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插秧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53-1

1有机水稻简介

有机水稻要求生产环境条件达到“A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使用种子是非转基因水稻种子,水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植物激素。为了提高有机水稻产量只能使用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这两种肥料含水稻需要的养分比较全,但是,肥效发挥比较慢,特别是春季气温比较低,微生物活动差,肥效发挥的更慢,影响水稻分蘖,一般有机水稻分蘖数量都比较少,是有机水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如果有机肥用量增加,虽然水稻分蘖数量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到7~8月份气温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肥中养分释放较多,水稻生长过旺,水稻体内氮素较多,易引起水稻稻瘟病大发生,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有机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是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进行防控,这些措施不仅费工费力费时,而且效果较差,有些虫害(稻水象甲)不能控制。为了提高有机水稻产量、减轻劳动强度、控制有机水稻病虫草害、提高有机水稻生产效益,2008年开始研究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研究目的,截止到2013年在柳河县累计推广面积1500亩。

2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1整地

水田耙地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普通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相同,有机肥料只能作底肥一次使用,不用追肥。水田耙地后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地块排干水田中的水。

2.2做床覆膜扎眼

水田中的水排干后,白浆型水稻土等待12小时、冲击性水稻土等待24小时、泥炭型水稻土等待36小时左右开始机械做床覆膜扎眼一次完成。地膜宽度1.8米,厚度0.01毫米,颜色为黑色,畦宽1.6米,畦长自然长度,畦沟宽0.4米。

2.3插秧

覆膜后人工插秧,人站在畦沟中,按照地膜插秧孔插秧,每畦6行,站在一边插3行,每穴插1~2棵稻苗。由于畦中间温度高水稻分蘖多,畦边行每穴插2~3棵稻苗,中间行每穴插1~2棵稻苗。

2.4水分管理

水稻有效分蘖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无水,畦面有水畦面温度低影响水稻分蘖。水稻有效分蘖后期正常灌水,提高有机水稻米质。

2.5水稻病虫草害防控

水稻稻瘟病要正常预防,使用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预防;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不用防治,其他害虫使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进行防治;地膜覆盖畦面无杂草不用防治,畦沟杂草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人工铲除。

2.6撤掉地膜

水稻有效分蘖结束,有机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变软,二人一组站在畦沟,从畦的一头开始撤掉地膜。或在秋天收割后撤掉地膜,拿出田间统一处理。

3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

一是增加有机水稻产量。从6年试验示范推广情况看: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亩产量可以达到该品种的普通栽培产量,比一般有机水稻增产40%左右;二是减少有机肥料使用量。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用肥量减少25%~30%,节约肥料成本。节约有机水稻生长期间用水量。耙地后到水稻有效分蘖期,排干畦面积水,不用灌水,地膜覆盖栽培节约用水量20%以上,减轻水稻前期供需水矛盾。节约种子用量、减少水稻育苗费用。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每穴插秧1~2棵苗,普通栽培每穴2~3棵苗,普通有机水稻栽培每穴3~4棵;三是控制病虫草害。畦面除草效果达100%,畦沟杂草人工铲除;水稻纹枯病防效达到60%~70%;地膜栽培前期没有水层,改变生态环境,控制水稻潜叶蝇、水稻象甲危害,不用防治,减少生物农药费用和用工费用;四是促进有机水稻提前成熟5天左右,可以种植生育期长3~5天的水稻品种。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增加地温100℃~150℃积温,加快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释放,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水稻有效分蘖期可以提前7~10天,水稻整个生育期提前5天左右;五是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前插秧5天,缓解插秧期用工矛盾。由于地膜覆盖,地温较高,可以在终霜期过后开始插秧,柳河县在5月13日开始地膜插秧,普通水稻5月18日插秧;六是减少人工除草费用,减轻劳动强度。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畦面不用人工除草,畦沟后期人工除草;普通有机水稻一般人工除草3次,一亩需要3个人工,而且除草效果不好;七是增加有机水稻种植效益。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与有机水稻普通栽培每亩增产稻谷125~150公斤,每公斤有机水稻按6元计算,增收750~900元,减少人工除草费用300元,节约有机肥75元、节约种子5元,合计亩增收1130~1280元,扣除地膜费用70元、覆膜费用30元、撤膜费用50元、插秧费用多20元、铲除畦沟杂草费用50元,与普通有机水稻相比亩纯增效益910~1060元。

4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缺点

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稻;综合增产;栽培技术;河北滦南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33-01

根据滦南县几年的试验、示范,跟踪调查,找出了影响滦南县水稻增产的主要障碍,确定了主攻方向,并以优质大穗型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合理稀植为中心,平稳促控施肥为关键,节水灌溉低耗高效为目的,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为保证的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培育旱育壮秧

选用优质大穗高产抗病水稻品种,如津原E28、盐丰47系列品种、辽河10等。选用园田地作秧田,严格种子处理,实行塑料软盘旱育壮秧,适时播种。营养土选用肥沃土壤每盘1.6~1.7 kg加壮秧营养剂15 g,充分搅拌,堆闷3~4 d施用。播前浇足底墒水,出苗随时补水保墒,及时通风炼苗,除尽杂草,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甲霜灵1次,喷施ABT 4号生根粉1次,视苗色7~10 d喷施生物有机肥[1-2]。

2 适时早栽,合理稀植

本田要在移栽前及时进行旱翻,旱旋,旱耙、旱整地。宁可地等苗,莫让苗等地,即早插秧。插秧时间尽量于5月10—20日完毕。插秧密度行距30 cm,穴距16~18 cm,穴数18万~21万穴/hm2,每穴2~3株,基本苗49.5万~60.0万株/hm2 [3]。

3 配方施肥

全层深施底施肥比表层施肥氮素挥发量减少20%,渗漏流失量减少10%,稻株吸收量增多12%,土壤残留量增加16%。全层底施化肥碳铵375~450 kg/hm2、磷酸二铵150~225 kg/hm2,或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75.0~112.5 kg/hm2、一水硫酸锌30 kg/hm2,结合水耙地混合在15~20 cm的泥土中,底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40%。分蘖肥分3次施入,第1次在缓秧后(秧苗有新叶抽出,白根下扎3~5 cm时)施入,施碳铵300 kg/hm2;间隔10~12 d进行第2次施肥,施碳铵225 kg/hm2;再间隔10~12 d进行第3次施肥,施碳铵150 kg/hm2(9片叶前施完),分蘖期施氮量占35%。穗肥在水稻12~13片叶之前施入,施碳铵150~225 kg/hm2加硫酸钾75 kg/hm2,用氮量占15%,并视叶色变化施入,叶色早黄早施,晚黄晚施,随着叶色落黄早晚,施用氮量增减。粒肥要在水稻扬花后施用,以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主,叶色较黄(植株含氮低于1.2%)时加施氮肥,用氮量占总用氮量的5%左右。8月底至9月初喷施2次磷酸二氢钾加叶青双各1.5 kg/hm2对水750 kg防止早衰[4]。

4 节水灌溉

采用浅—湿—浅的灌溉方法,即缓秧分蘖期浅水,分蘖末期湿润管理,孕穗期浅水(前期寸水,后期汪泥汪水),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间歇灌溉。本田全生育期灌水量为6 000~9 000 m3/hm2,并结合土壤保水能力自行调节(长期淹水或盐碱较重的稻田除外),灌水方法:在旱整地、旱耙地的基础上,泡田、拉荒灌2次水,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6.9%,缓秧期7~10 d灌3次水,水量占用水总量的14.3%,分蘖期25~30 d灌5次水(其中有效分蘖期灌4次水,无效分蘖期灌1次水),灌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1.8%,拔节孕穗期25~30 d灌3次水,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7.8%,抽穗扬花期15~18 d灌2次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6%,乳熟期12~15 d灌2次水,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5%,黄熟期22~24 d灌2次水,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1%。停水日期为9月20—25日。

5 病虫草害防治

严格种子消毒,除尽杂草,强化各种病虫草害的混合药剂综合防治措施。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6月下旬施用井冈霉素3 kg/hm2+叶青双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间隔7~10 d再喷1次;7月底至8月初施井冈霉素3.75 kg/hm2和曲瘟必克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稻曲病;破口期施富士一号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齐穗期施曲瘟必克1.5 kg/hm2+叶青双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穗颈瘟病和白叶枯病。6月上中旬用稻乐丰750 g/hm2和18%杀虫双3.0 kg/hm2对水375 kg喷雾,分别防治稻水象甲,稻蝗和二化螟;7月底至8月初带水撒施18%杀虫双3.0 kg/hm2防治第2代二化螟,8月中旬再撒施1次,防治稻纵卷叶螟。秧田用敌稗或快杀稗茎叶喷雾除草;本田插秧前4~5 d用丁草胺土壤封闭灭稗;缓秧后用苄磺隆300~450 kg/hm2或西草净1.125~1.500 kg/hm2防治眼子菜、牛毛毡等水生杂草;分蘖末期用50%苯达松6 kg/hm2+72%2,4-D丁酯6 kg/hm2对水375 kg喷雾防治三棱草、藨草野慈姑等杂草[5]。

6 参考文献

[1] 彭素云.早稻塑料软盘抛秧技术效果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2):20-22.

[2] 黄国利,黄少鹏.水稻早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08-109.

[3]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虫草的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周口市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大市。近年来,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单产水平较低。调研发现:制约芝麻再高产的五大因素是盲目用种、铁茬播种、盲目播种、忽视管理、重虫轻病等。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改盲目用种为适地选种,改铁茬播种为浅耕播种,改盲目施肥为配方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科学管理,改重虫轻病为病虫兼防。现将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较好、不重茬的砂壤土和壤土地为好[1]。芝麻的种子很小,本身贮藏的养分不多,幼芽细嫩,顶土力弱,幼苗出土比较困难,因此芝麻发芽出苗对整地的质量要求较高。种芝麻的地块要求精耕细耙、耕层深厚、土壤细碎、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墒情良好。夏芝麻播前整地不需要深耕,耕深通常以15~30 cm为宜。如果过深,不但会翻上生土,且犁垡不能耙碎、耙实、易跑底墒,对出苗不利。当前茬作物收获后,必须趁墒犁地,随犁随耙随种,以免跑墒。利用铁茬旋播机或铁茬播种机进行播种时,易造成土壤蓄水能力差,不利于芝麻的发育,需早中耕。

2适时播种

夏芝麻的适播期为6月5日,最迟不能晚于6月10日,在此期间播期愈早愈好。播种深度3 cm,最深不能超过5 cm。土壤墒情差的播种前3~5 d进行人工造墒,确保一播全苗。用种量为6.0~7.5 kg/hm2。条播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因此以等行(40 cm)或宽窄行条播等方式较为适宜。铁茬种植可以抢早播种,延长芝麻的生育期。芝麻一定要合理密植,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扩大叶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协调个体与群体生长之间的矛盾,密植是提高芝麻产量和含油量的一项有效措施[2]。高水肥地块留苗12万株/hm2;中等肥力地块留苗15万株/hm2;肥力较差的田块留苗19.5万株/hm2。

3田间管理

在芝麻1对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2~3对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3~4对真叶时进行移苗、补苗。补苗应在雨后或阴天傍晚进行,移植后浇水定根。苗期若生长过旺,容易形成高脚苗,中后期形成高腿位,生殖生长受阻,导致单株蒴数下降,产量受损。可在苗期促根蹲苗,还可于初花期以前喷施合适的生长延缓剂,适当延缓其营养生长,形成壮苗,增强茎基部强度,降低始蒴部位,搭好丰产架子[3]。使用药剂有30~40 mg/kg矮壮素、100 mg/kg缩节胺,于苗期2~4对真叶时间隔7~10 d,连续喷施2次。芝麻适时打顶,能够提高芝麻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抗病抗逆能力,对生育后期保叶攻籽起到积极作用。早夏播芝麻应在7月底至8月上旬打顶,最迟不超过8月15日。打顶方法:用剪子剪去顶端生长点即可,一般以掐去或剪去顶端生长点1 cm以内为宜。

4科学施肥

芝麻苗期生长缓慢,开花后生长速度加快。芝麻各生育阶段吸收营养物质的数量与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植株吸收氮、磷、钾的总和来看,以初花至盛花阶段最多,盛花至成熟阶段次之,开花前较少[4]。大约每生产50 kg芝麻籽粒,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0∶(0.5~0.7)∶(0.9~1.0),共需要氮4.0~5.5 kg、磷1.2~1.6 kg、钾3~5 kg,一般施三元复合肥450~750 kg/hm2,高产则需1 125 kg/hm2。在整地时施足底肥,可以改善耕层结构,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不仅利于芝麻出苗、根系生长,为苗全、苗齐创造了条件,还可以减轻病虫草害的危害。氮肥的50%和磷、钾肥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剩下的氮肥的可在芝麻生长过程中分2~3次追施。芝麻进入盛花期后,为了补充芝麻植株迅速生长和大量开花结蒴对养分的需求,可以进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所使用的肥料,有1%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和0.1%硼肥等。芝麻花蕾期的根外追肥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

5病虫草害防治

芝麻病害种类较多,尤其是重茬田块,主要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疫病等,可在花期结合叶面喷肥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800倍液、2.5%适乐时1 000倍液、40%抗枯宁1 000倍液等。每7~10 d喷1次,连续喷药2~3次,即可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芝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芝麻螟等,可用2.5%敌杀死4 000~6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喷施防治。防除草害可在播种后,用乙草胺1.5 L/hm2对水450 kg,喷施于畦面,药效可持续1个月。中后期除草以中耕为主,如连续阴雨不能中耕时,可用高效盖草能300 mL/hm2对水900 kg于早、晚喷施于杂草叶面上,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

6适期收获

芝麻成熟的标志是植株由浓绿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全株叶片除顶梢部外几乎全部脱落,下部蒴果种子充分成熟,种皮呈现品种固有色泽,中部蒴果灌浆饱满,上部蒴果种子(下转第79页)

(上接第77页)

进入乳熟后期,并且下部有2~3个蒴果轻微炸裂。芝麻成熟后,应趁早晚收获,避开中午高温阳光强烈照射,减少下部裂蒴掉籽或病死株裂蒴造成的损失。收获方法一般以镰刀轻割较好。割取植株束成小捆,以20 cm直径的小束(约30株)为宜,于田间或场院内,每3~4束支架成棚架,各架互相套架成长条排列,以利曝晒和通风干燥。晒干后脱粒,及时晾晒,以提高种子商品品质。

7参考文献

[1] 赵凤莲.黄淮区域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7):31-32.

[2] 石明权,陈宏.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0):9.

相关期刊更多

阿来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大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阿来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