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字:SMA改性沥青路面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SMA改性沥青及SMA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具有如下特性:①.造价高,对路基与路面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②.改性剂必须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③.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具有粗集料多,矿粉多,改性沥青结合料多,细集料少,掺纤维稳定剂,材料要求高的特点;④.只有在高温状态下碾压才能达到密实效果,且不产生推拥;⑤.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冷却后非常坚硬,强度高。

1、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SMA沥青是一种以弹性塑胶类改性沥青,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长公路的寿命。与AH-70基质沥青相比,SMA沥青的粘度和软化点显著增加,SMA沥青的运输储存和路面面层施工有一些与基质沥青不同的要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1运输的技术要求

SMA沥青在生产工厂装车温度必须保持在160℃以上,运到混合料拌合场的温度不应低于140℃,运输车辆须在24小时内运到指定地点,并及时把沥青泵送到沥青储存罐中。

1.2沥青拌合场储存的技术要求

SMA沥青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0℃左右,若温度低于所要求的储存温度,SMA沥青的粘度过大,从而导致沥青罐的油管路堵塞,最后只能停产修理。沥青热拌厂应尽量少储存SMA沥青,做到随进随用,用时多存,不用时少存,存贮是不宜超过24h。

1.3泵送的技术要求

SMA沥青运输、储存温度要求较高,当生产混合料时需要用沥青泵送到混合料搅拌机中,由于沥青泵带有过滤器易被某些物质堵塞过滤器网眼,从而影响沥青的泵送能力,建议使用网眼较大的过滤器(9.5mm以上),同时加强沥青管线的保温措施,以防止管线中的SMA沥青温度降低堵塞管线。

1.4拌合、运输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沥青用量更准确,宜采用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拌和必须均匀,只有SMA沥青改性剂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对于密级配(AC-13I)混合料,应做到拌合后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细料和粗料分离及花白、结成团块的现象。

1.5摊铺的技术要求

SMA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应尽量连续不断的施工,以减少摊铺机和压路机的停顿,应尽量减少缝,提高其面层平整度。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表面层宜采用摊铺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由于SMA沥青粘度较大,粘附力强,用部分摊铺机的后雪橇是胶轮式结构,胶轮易粘附混合料细颗粒,影响平整度,所以摊铺机后雪橇是胶轮式结构的必须改成钢滑靴式结构。

1.6碾压的技术要求

对于密级配型混合料,其适宜的碾压温度范围是130℃-150℃,其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110℃。SMA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艺本着以下原则进行: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进行碾压,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的后面,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碾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压实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速度均衡,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逐渐地改变,不许拧着弯行走,对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碾压接头轮迹。

2、改性沥青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

2.1改性沥青混合料粘度较高,各工序的施工温度均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高,贮存、运输期间的降温不应超过10℃,生产厂至施工现场的距离较长,深圳交通繁忙,气候变化大,混合料贮藏温度控制难。

2.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摊铺机械的性能密切相关,深圳市沥青摊铺机械型号多种,性能不一。如何选择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

2.3沥青摊铺时必须均匀、连续,工人素质必须高,要能正确判断摊铺界面。

3、施工质量控制

3.1施工前准备工作

SMA施工前,除按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常规检查外,还应检查以下几个方面:木质素纤维须在室内架空堆放,严格防潮,保持干燥;改性剂SMA存放时间不宜太长,以防止老化;对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进行计量定标,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不得受潮;改性沥青运输温度不低于150℃,保温贮存温度不低于140℃,不得长时间存放;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必须不间断地搅拌,以防改性剂离析;制作好的改性沥青的温度应满足沥青泵输送及喷嘴喷出的要求。

3.2SMA混合料沥青含量的控制

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难点在于保证其坚硬的矿物骨架和合适的沥青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每天SMA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及时了解各项技术指标。

3.3SMA的制拌

生产SMA采用的间歇式沥青拌和机额定生产能力为200t/h,实际生产能力为133~155t/h。在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和机时,SMA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木质素纤维的分散拌匀非常重要;SMA不应在贮料仓里储备时间过长,数量不宜过多;采用人工添加木质素纤维易产生由于人为因素而少加或多加的现象,从而影响SMA的使用品质;采用机械添加木质素纤维应防止输送管道堵塞;要准确掌握施工温度。

3.4SMA的摊铺和碾压成型

SMA的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同。由于使用了SMA改性沥青及纤维稳定剂,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为160℃~180℃,温度低于140℃的混合料禁止使用。当路表温度低于5℃时,不宜摊铺改性沥青SMA;SMA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路的数据来确定。SMA的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第2篇

在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室运用各种类型的现代化自动分析仪,并对检测过程采取了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因此检验室的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且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本文就医院检验室的质量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1 坚持做好室内空间的质控工作,确保检验质量

1.1 加强医院的标准化管理,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管理和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创立和改善检验质量管理,确保机制,对检验室的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监控,主要检测室的质控记录和空间质评成绩。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 实行对机制落实状况的考核和管理,检验工作者要按照医院和检验室的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进行考核,要重视终末质量控制,又要注重每一阶段的质量考核。

1.3 协调好检验室与临床的关系,每个检测项目都有特殊的要求,检验人员应把这些测试要求告知临床,说明它对结果的影响。定期与临床交流,加强其对检验项目的了解,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此来相互提升、相互推动,从而为临床查明病因、制定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协调好与临床的关系,对检验室的工作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尤为重要。

2 加强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排除各种干扰,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采取监控。

2.2 开展室内质控、常规查看项目,同时一定要参加本省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检测前查看仪器的运行及日常维护,把仪器造成的误差降低到最低。

2.3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核对制度,对检验结果实行查对、核实,好出现结果异常及时复查,并对临床医生分析缘故,确定无误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尽可能的做好分析后质量控制。

3 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

3.1 随着检验仪器的自动化、网络化,产品化试剂的规范化的运用,检验工作者系统化、规范化的业务知识的培训,使检验工作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仪器可同一时间检测数七项,基本上自项常规和生化分析,因此要更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仪器,规范各临床检验室,有效降低综合分析成本,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和及时医治和康复。

3.2 加强仪器的运用管理,应使用国内有行政部门认证注册的仪器,并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应用,做好每日、月、年的保养记录,定期保养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助孕治疗;零缺陷护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4-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病患对治疗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患矛盾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发生意外后,患者往往把责任推给医院,追究医护人员的医疗责任。因此,护理质量成为众多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零缺陷”管理在护理质控中采用十分重要。零缺陷护理质控可以提高护理质量[2]、安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损伤以及经济损失。本文以116例助孕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零缺陷护理质控提高助孕治疗病案质量进行研究探讨,现总结如下,以供业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接诊的116例助女性孕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3±3.6)岁,其中初孕产妇59例,经孕产妇57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4.9±0.6)年;其中人工流产术后不孕48例,流产后未清宫29例,产后不孕24例,异位妊娠治疗后不孕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例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①观察组:在治疗前对每一个致病因素进行排查[3],对症制定治疗方案,在助孕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求配偶治疗全程陪伴;建立零缺陷护理质控制度,成立质控小组,定期对护理进行抽检,找出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罚措施,规范、约束护理中各项活动;定期组织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增强其法律观念和自我维护的意识,帮助护士掌握护理事故、差错与法律的关系,使其明确护理在法律举证责任中的作用,增强医护人员防范医疗纠纷的观念;把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作为降低护理缺陷工作的首要任务,由护理部组织培训,提高护士综合技能;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零缺陷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及时处理潜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潜在的护理缺陷处理在萌芽状态;着重在心理护理,缓解不孕患者焦急的情绪,为其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加强护理病历的书写规范,提高护士零缺陷护理服务的认识,改变其护理观念和服务态度,增强其服务意识,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预防护理事故的发生;组内定期进行患者护理意见反馈,由护士长总结,并向全体护士做汇报。

②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患者进入治疗流程后,维护好卫生环境,向患者介绍环境以及治疗流程;定期与患者沟通,做好常规记录;保持患者的正常治疗流程。

1.3疗效评定

助孕疗效评定:①无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前后无明显改善;②好转:治疗2年后未受孕,但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输卵管通畅;③治愈:治疗2年以内成功受孕。

1.4评价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价,其中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管理工作、防范风险意识以及健康宣教。单项质量评价20分,总分100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94±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1±2.3)分,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零缺陷护理质控作为新型管理方法[4],对质量管理和护理实践工作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院自开展零缺陷护理质控工作以来,成立了质量控制科室,开展了各种护理质量宣传活动,通过实际工作,增强广大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向“零缺陷”的目标前进。加强培训护理部人员,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零缺陷护理质控范围包括护理制度[5]、医疗护理技术、护理环境、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对其中潜在的缺陷因素进行管理是零缺陷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实施零缺陷护理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防范医疗纠纷的观念,使其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对各个方面护理缺陷因素及时评价并预防。本组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护理进行零缺陷护理质控,其护理质量评分(94±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1±2.3)分,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零缺陷护理质控可有效提高助孕治疗病案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在此鼓励工作在一线护理质量控制岗位的护理同仁们积极探索前进,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温月新,李慈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3,1(5):164.

[2]蔡雷,王龙凤.护理病历质控小组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23):86-88.

[3]巴桑邓珠,眭万琼.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12,19(1):17-18.

[4]丁烯,唐晓英,叶敏,张黎.护理记录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1,31(6):444-445.

[5]赵永清.护理文书书写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4(3):57-58.

[6]朱少铭,王作军,金朝霞,等.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9(8):483-484.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27.6±2.2)岁;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女25例,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7.7±2.2)岁。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责任心及工作经验,同时具有法律意识,因此治疗控制小组的组长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成立5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和4名护士组成,由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不定期进行抽查,若出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并提出处理方案。5个小组分别为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每个小组必须掌握本组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指标,每周汇报1次工作,每个月进行1次会议。②明确组内质量控制的内容:管理质量检查组需进行管理检测工作,负责落实规章制作的执行情况,岗位的职责落实及工作流程;消毒隔离组需执行无菌操作,检查无菌物品摆放,对一次性消耗品做月计划,及时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组需检查护理表格的完整性、正确性及真实性;教学组需落实对实习生、护士的教学计划,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五常法组需检查手术室的卫生,手术室的区域划分,手术器械及药物的摆放,手术的记录,不良事件的记录,物及应急药物的准备,医疗废物的处理。③质量控制的措施及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定制质量管理标准,并制成质量控制手册,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组间讨论修改,要承担自身职责,每周不定时地抽查质量检查及监督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包括手术器械的数量不符、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全、损坏贵重的设备仪器、急救箱内药物不全、药物器械的摆放较乱、药物出现外漏、漏签医嘱;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每个季度进行评分1次,满分100分,包括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  护理质量的概念

指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

    2  科室质量控制

小组人员组成由护士长、办公护士及护理骨干组成,科室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

    3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是促进医疗专业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3.1  严格遵循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目标。

    3.2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对病区的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等,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

    3.3  合理排班  护理管理者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3.4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强化专科培训,组织自身基础好的、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及护理骨干轮流知识讲座,每周安排1次,内容要求有本科室特色并与科室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以此提高在职护士业务素质,从而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3.5  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  转变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与患者交流要灵活应用文明礼貌用语,要换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现服务瑕疵时,更应礼貌服务,这样可弥补不足,取得谅解。

    3.6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如建立意见簿或定期向患者发放征询意见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从而改善服务质量。

    3.7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  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每月一次科室护理质量自查,对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制订护士定期考核制度,不定时深入病房控制几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护理工作各个环节,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渐完善。  4  科室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4.1  内容  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管理、急救药品物品、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以及护理文书共七个方面。

    4.2  措施

    4.2.1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志。它的具体内容又包括:正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对新入院、疑难、危重患者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做好精神与生活护理,严格遵守无菌观念及无菌技术,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4.2.2  做好分级护理  认真执行特护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对危重患者的特护要不间断地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练掌握和使用急救药品器材;对重症需绝对卧床者行一级护理,要每30 min巡视1次,仔细观察病情,精心照料患者的饮食和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防止发生褥疮;对不能下床活动者行二级护理,每2~4 h巡视1次,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饮食护理;对病情轻或待出院者行三级护理,要每天巡视3~4次,关心其生活起居和执行必要的医嘱治疗,并做好出院教育。

    4.2.3  科学管理病房  根据病房工作的客观规律,实行科学管理,要求做到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区秩序良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4  加强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及器材放于固定位置,指定专人保管,每天检查1次,抢救药品及时补充,器材使用完后归还原处,经常保持完好。

    4.2.5  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病房、工作间、治疗室、换药室要定期消毒,无菌物品定期更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