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为加强我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遏制农村新增不良债务,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就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基本原则

实行村会计委托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原则,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施行;必须坚持“三权不变”原则,在会计核算办法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三、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村会计委托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新增债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主要内容

1、明确机构设置。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各镇(区)成立村会计委托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办设在镇(区)农经站,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资金项目的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审核、监督及部分档案管理等工作。

2、完善人员配备。办主任由镇(区)农经站长担任,办按各村实际业务量设置记账会计和现金会计。办的人员配备,必须坚持权、钱、账分离原则,必须坚持直系亲属回避原则。办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办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换。

3、建立三级监督机制。一是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的每笔收、支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监督,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报账;二是乡镇办监督。办会计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或补办;三是审计监督。市农经总站和镇(区)农经站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同时监督办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4、规范办工作。根据村级财务规章制度要求,要健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使用规范的收支凭证,定期核算,及时公开。

5、实行会计电算化。各镇(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步伐,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五、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健全和完善会计委托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镇(区)要加大对村会计委托制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组织、监察、农业、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指导,努力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对策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总量大、分布广、涉及部门多,资产的品种和分类极其繁多复杂,管理难度相当大,可以说从市区到县区,从平地到山坡,电网资产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近几年,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技改工程、基建工程的不断投入,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急剧增加,资产总额大,更新快,固定资产占到公司总资产的80% 以上。如何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提高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1)缺乏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完善的治理制度是做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表现在管理过程中职责与分工要求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设置不尽明确, 缺乏详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细则。

(2)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主要由设计工程部负责。但目前很多企业内两部门都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没有专人负责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或者一个人身兼数职,造成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2.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

(1)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衔接不到位。价值管理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务管理部门目前主要采用FMIS 系统进行价值管理,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正本;实物管理主要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其采用的管理系统主要是MIS系统,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副本,这两个系统属性不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固定资产卡片正副本不一致,随之而来变动将产生更大的差异,比如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维修、更新等不能反映在价值管理上,没有对固定资产卡片正本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卡、物的错位和不一致。

(2)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部分资产卡片未记录资产附属设备、资产维护记录等信息;部分资产卡片记录的资产地点、数量、计量单位等信息不准确;资产卡片上部分资产分类不明确、不严谨。这些问题既影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又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

(3)工程转资脱节。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需要在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即工程转资。电网企业由于基建项目多而复杂,区域分布广,新增项目结转资产存在脱节的情况,即工程完工后长时间不转增资产,财务管理部门则主要根据财务账面发生额估计增资,并不是按照实际工程建设状况,增资依据不充分。

3.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

(1)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信息错位。前面提到,电网企业实物管理 MIS系统主要保证系统台账与现场实物相对应,但不能反映资产的价值属性。而财务管理FMIS 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子系统,是按照《固定资产目录》建立资产卡片,偏向资产的价值管理。由于两个系统间没有相互联动,所以大部分单位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子系统的资产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2)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些年来,随着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进步,账外资产逐渐增多。来源渠道主要有:大修理工程、用户资产、农维费、生产管理费用、捐赠以及其他资金渠道增加的资产等。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电网企业常出现盘盈等情况,即实物并没在反映在账簿上,形成账外资产。对着这些资产,电网企业迄今没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借鉴,没有建立一整套处理机制,导致账外资产不对积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

4.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主要部分。现实中,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路程涉及到很多的审批环节,比如要填写报请材料,聘请第三方平铺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账物处理,在这些环节中常常出现节点不明确、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举例来讲,报废因由实物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但是实物管理部门往往不关注资产的情况就提交申请;没有专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进行审核;资产的实物报废并没有体现在价值管理上,即财务部没有及时将资产的报废情况反映在台账上。

二、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健全

现阶段,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分为两个系统:实务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前者主要满足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技术管理,后者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评估和价值测算。由于两个系统没有建立联动机制,固定资产的信息在两个系统内呈现出不同的结果,造成账卡物的不一致。此外,有的规定资产比如房屋厂房在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反映,只能反映在实物管理系统中,这给后续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2.管理层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一直以来,电网企业管理层关注的是效益和安全,考核指标集中反映在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购电量售电量等经济效益指标,而不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积极性,造成管理层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只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比如只要求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联动机制

前面提到,目前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在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的联动机制,导致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沟通不及时,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使得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举例来讲,工程完工转资时,大部分电网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没有提供固定资产交接清册给财务部门,财务据以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卡片的工程竣工决算的资产清单和现场实物新增资产并不匹配,导致资产在新增之初就出现账卡物不统一的情况,进而给后续的管理带来挑战。

三、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电网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或制订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明确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各实物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本专业规范化操作和管理的要求,制订本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详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实物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设和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动

现阶段,电网企业的实物管理主要依赖于MIS系统,只有大型输配电设备纳入了MIS实物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了联动机制,一些小型设备则没有纳入实物管理系统。为此,笔者建议加快其他小型设备及其他资产实物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纳入新的实物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实物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的动态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实现固定资产的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动态统一,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换机制,实现账卡物的良性互动和统一。

3.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主要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承担,包括固定资产的核算、登记和监督管理。为了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财务部门员工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还要经常进行现场考察,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和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部的联系,及时了解资产实际变动情况并做好价值管理;二是做好固定资产新增、盘点工作,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在新增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做好这3个阶段的管理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

盘点是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分布广,要做好资产的管理需要定期分类盘点,只有及时对分布各地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才能真实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否则,可能因为实物资产在企业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体现而产生账外资产,不断积累,使得企业账面资产与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的差距越来越大,错误沉淀得越来越深,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核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情况并及时反映到企业的价值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王乐.论电力基建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可控性的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级(社区)会计 委托 工作

目前各地普遍实行的村级会计委托制对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收支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保证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将辖区内各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委托给乡镇村级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记账,统一核算。但是应该看到,村级会计委托制这一新生事物,还很不完善,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加以应对,使之成为解决农村财务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村级(社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现状

洞头县北岙镇现有23个行政村,6个社区。会计服务中心记帐会计4名,资金会计1名,接受委托代管29个村(社区)的财务及资金,村级只设出纳一名,每个月月底进行报账。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共经历了几次大的村级财务清理审计活动,也促使了我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由起步逐渐走向了成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随着新的《洞头县村级组织财务管理若干意见》的执行,不断完善了会计电算化并走向了正轨,使村级财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电算化转型。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日益重视村级(社区)财务管理工作,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了农村财务会计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村居实行了农村会计服务,100%村组财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核算,100%的会计代管人员执政上岗。实践证明,实行村级(社区)会计委托服务,有效规范了农村(社区)财务收支行为,强化了农村(社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杜绝了各种村组财务违纪的产生,切实维护了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二、村级(社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扎实工作,全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配套措施没跟上,会计监督存在诸多困难。实施“村账镇管”制度后, 最早的“村账机构”挂在渔农综合办公室,作为渔农综合办公室的一个内设机构,履行对农村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职能,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一直没有明确,影响了制的正常运行。

二是社区资金管理混乱。

三是村报账员、民主理财人员、财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四是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不够规范。

五是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三、对村级(社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村级内控制度,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要规范财务开支手续。凡入账的单据必须做到“五有一不准”,即有正规发票;有经办人签字;有简要用途说明;有财务人员审核;有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否则不准入账。其次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定期对财务账目进行审查,对有争议的财务开支提请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针对会计无法账实对照的问题,应严格落实大额支付审批制度。对大额支付款项,应当由驻村干部签署用途属实的意见,以防范欺骗发生。

(二)理顺社区体制,规范社区委托服务动作程序

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和经费来往的增多,社区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将成为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行为和会计行为尤显重要。基于目前北岙镇5个社区的实际,首先要明确每个社区要像其他的行政村一样固定一个报账员,具体负责整理、完善、保存原始凭证,并按时到镇会计服务会计人员那里报账,镇里不再设总的社区出纳;二是提高报账员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严格业务要求,对没有会计上岗资格的人员,限定一定时间要求取得会计资格,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严禁各社区帐外设帐,公款私存,严禁各社区使用规定范围以外的收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许多村级财务人员和村主要干部明显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尤其是实行新会计制度后,他们看不懂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要组织报账员积极参加财政部门及农林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现阶段还有必要对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敢于、善于履行民主理财权利。

(四)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财务管理

村财务除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民主监督外,乡(镇) 农经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级(社区)各项收入和支出使用情况、村级(社区)生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也必不可少。它应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审计职责,加强自上而下的日常监督,这是保证村财务规范的前提。同时,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及审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村审计监督职责。以此遏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力,促进财务数据真实、完善和管理的规范,不断规范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工作。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一是涉农补贴资金实现“一卡通”发放。

2007年,江西省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将所有面向农村发放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整合,由财政所委托农村信用社统一打人农户存折,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为做好补助对象基础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湖村乡财政所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建立台账。将补助对象基础信息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对管理难度大的民政补助对象,要求在清册中粘贴每个受补对象的近期照片。二是坚持定期核查。每年会同有关站(所)对所有补助对象进行上门调查、走访,了解发放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核对补助资金的领取情况等,每季度尽享抽查核对。三是坚持张榜公示。每次补贴发放都在财政所和各行政村进行张贴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是涉农专项资金实现“一个漏斗向下”管理。

为切实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江西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机制改革,即,以“乡财县代管”为平台,借助网络,将面向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统一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资金管理方式。

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面向基层的监管优势,湖村乡财政所制订《项目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做到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实行项目管理、额度控制。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勘察,从项目启动、进度实施到检查验收,全过程监督资金落实。这样既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又便于财政部门全程跟踪,掌握每笔涉农专项资金的流向,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有效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1、 规范家庭农场经济行为, 防范财务风险

家庭农场应以创新制度的建立为目标加快内部改革, 规范经济行为, 以便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这具体包括:

遵循明晰产权、明确权责、政企分开以及科学管理的原则, 将家庭农场建设成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的市场主体, 提高家庭农场抵抗筹资、投资、运营等财务风险的能力;大力推动财务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 持续完善建立家庭农场的基本企业制度, 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 充分调动家庭农场全体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活力;继续加大执行刚性预算管理制度的力度, 探索新的有效管理途径, 在持续完善家庭农场刚性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执行刚性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确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 并进行严格地控制, 不断拓展节支增收的途径与空间;加大清欠力度, 努力偿还各种各样的贷款, 形成家庭农场合理的、科学的资债结构;建立健全家庭农场领导职务消费货币化制度, 找到节约、激励和效能并举的新型领导职务消费货币化途径;充分发挥家庭农场集中监管货币资金的作用, 通过集中监管货币资金规避财务风险, 提高家庭农场使用资金的效率;做好政府的采购与招标等工作, 发挥出政府的优势, 扩大采购招标的范围以及覆盖面, 确保家庭农场经济有序发展。

2、 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建立信用体系

在市场上, 家庭农场占据主体地位, 必须拥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这是家庭农场有序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因而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家庭农场应在《会计法》以及《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的正确指导下加强信息化建设, 落实财务收支计划的制定、财务收支的控制、财务收支的核算等基础工作, 按期编制家庭农场会计电子报表, 提高家庭农场财会资讯的准确性还有及时性。家庭农场还要围绕绿色、科技以及品牌等主题,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事业, 努力成为互联网+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排头兵, 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 以便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建立信用体系, 实现融资对接。

地方政府部门在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则应深化农村产权改革, 盘活农村要素, 基于家庭农场的分布、特点等, 确定信息采集指标体系, 针对基础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组织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据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和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完善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 打造家庭农场信息综合平台, 体现对信息的征集、和更新等功能, 共享信用信息, 促进信息的不断更新, 打破个别平台上农村金融闭环发展的不利局面。如此, 相关互联网金融平台就能按照家庭农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度量模型科学设定授信等级, 合理发放信用贷款, 助力家庭农场的融资与发展。

3、 加强农场人员职业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

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暴露出各类人员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不高, 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有较大随意性, 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尤其是财务人员在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只有提高其思想意识与业务能力, 才能有效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明确家庭农场财务人员的权责利的范围, 加大培训力度, 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并将其转化成实践应用, 突出实际操作业务对加强财务管理的效果, 持续修改、完善家庭农场的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系统。二是加强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综合决策能力, 使其关注并了解、掌握家庭农场外部环境的改变, 深入分析涉及家庭农场利益的行业信息、宏观政策等的内涵、外延, 争创财务管理工作大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内部技术优势, 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找到勤俭适用方法, 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与管理中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家庭农场财务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把培训工作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重视提高培训财务人员的实效性, 结合财务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基础规范、相关财经法规政策、财政惠农政策等, 全面提高家庭农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另外, 积极拓宽家庭农场财务人员培训途径, 在现有培训平台的基础上开拓远程教育、微信以及面授等培训模式, 丰富培训内容, 持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提高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总之, 针对家庭农场财务管理, 采取规范家庭农场经济行为、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农场人员职业培训这几项工作措施, 助力家庭农村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信用体系, 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切实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务必要继续加强对家庭农场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等, 鼓励家庭农场持续加强财务管理, 促使家庭农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