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地方;特色
英语的本质用于交际,体现了语言信息沟通和表达交流过程。现行的教材资源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载体,但与现代中学生认知感悟仍有一定距离。跳出教材文本思维定势束缚,让学生在情景活动和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更能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让他们在多元化和动态化的学习探究中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一、运用现代媒体延伸课程学习资源,开阔视野
校本课程是教材资源的外化和延伸,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依据课程资源特点来活化学习资源,利用媒体的快速与便捷特点丰富教材资源,便于学生在充满诱惑力的学习情境中深化理解感知,提高记忆效果。借助现代媒体来丰富资源,让动态化展示融入课堂成为现实,让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更加丰富,知识储量更多。
在媒体运用中,结合课程学习内容特征,紧扣学生学习认知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地方的特色,让学生从熟悉的学习资源和情境中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一方面,运用好传统媒体资源像报刊杂志等,从教材文本资源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来搜集相似或者相反的内容,让他们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更好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尝试运用多媒体资源,以现代化媒体资源导入来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让学生在接受熏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的乐趣。
这些现代媒体资源的运用能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更为开阔。例如,在译林版(下同)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Cute panda”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大熊猫的历史、发现、习性、繁育、保护等有深刻的感知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The status of lovely pandas”,并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panda?”让学生明白大熊猫是国之瑰宝,天之娇子的价值意义。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校本情景剧表演活动,深化体验
利用情景剧来活化教材,能更好体现校本课程的动态生成性。情景剧的运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感十足的学习资源,还能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模仿中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围绕体验式深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更能调动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帮助他们将主动体验转化为自觉实践运用。情景剧运用,一方面,应该创设自由参与氛围,通过营造平等交流和民主对话,建构和谐教学氛围来引导学生自选角色,积极担当演员,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精彩才能,帮助学生多样表达和积极交流;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景表演,引导他们根据自己丰富想象力深化内容,像可运用快板、说唱、小品等方式来活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角。
将情景剧搬进课堂,能使得学生更有信心参与。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8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扮演医生、志愿者、解放军、受害者、学生等不同角色,主动表达的思维观点,帮助他们延伸学习过程。同时,可要求学生针对“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运用演讲、小品等表演形式来展示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认知体验。
三、拓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技能
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校本课程,能使得学生主动延伸学习思维,让他们在积极互动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按照学习内容,以活动为导向来延伸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能使得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创设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应体现情景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轻松愉悦地参与活动,主动融入其中,展现其才华;另一方面,倡导师生互动参与,引导学生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在接受的过程中更好灵活运用相应的思维方法。教师可设计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像英语角、联谊会、英语画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用技能。
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注重相关策略的指导,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和积极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强化认知。同时,可针对学生的参与表达情况,多运用形成机理评价的方式来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
如上所述,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突出情境性与互动性,帮助他们在及时调整学习思维策略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便于学生将感知主动运用于学习实践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多围绕多元化和互动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探究,更能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资源开发 实践
建构主义认为,创建与外语学习相似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学习者熟悉的环境条件,能够在有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前提下,增强认知体验。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思维方法,尝试开发运用校本课程资源,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更为开阔,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内驱动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具有如下意义:(1)有助于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知识视野。(2)体现英语课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3)校本资源的开发过程更是学生学习发展创新不断深入和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1.整合课程学习资源,激发好奇心
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是基于学生对英语课程认知感悟需要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是根据英语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活化特点而形成一种学习载体。整合这样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探寻英语学习表达元素因子,更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心理,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
教师不妨根据英语课程的兼容性和实践性来优化资源,多从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中探寻有效运用的生成点。首先,充分利用学校走廊、板报、画廊等可利用资源,不断丰富学习的空间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其次,注重尝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可学习交流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最后,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语言学习才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一定范围被认可和肯定,激发其学习信心。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更是学生好奇心不断激活和内驱动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在整合学习资源中,可结合课程学习要点与本校特色来优化组合。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Unit 1 Friends的Reading:Best friends教学中,可根据本地的朋友见面习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常识,思考交流:How to greet your good friends?在此基础上,不妨建议学生做“找朋友”游戏,要求学生将自己心目中好朋友性格特征以“Are you my good friend?”为话题,通过学校的收发邮箱来寻找,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待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好朋友之后,可建议学生在朋友联谊会上与好朋友共同表演节目,并且用以“Why do I like to play with my good friend?”为题进行互动交流。
2.注重情境互动引导,增强交际性
将校本课程资源融入英语学习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使得课程资源更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互动过程中增强认知感悟。情境互动过程更是学生语言知识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教师可从校本资源的特点出发,多探寻英语课程的内在联系性。首先,多为学生营造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其次,多为学生提供互相表达学习的时机,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和运用技能。最后,建议学生有效运用校本资源,多激发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方式交流。这样情境互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通过以校本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互动过程更为深刻和丰富。像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Reading: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可运用学校的草坪地,组织学生以交友会的形式盘地而坐,围绕“What do you meet the troubles in you life?”和“How to settle your troubles?”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利用宽松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机会平台,满足其学习发展需要。
3.延伸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运用力
校本课程运用不仅仅注重资源的优化和丰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可自由学习和综合表达运用的空间载体。在教学中,可根据学校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他们根据学习任务,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可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表达。
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学习,增强综合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在校本课程运用中,通过设置探究话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和深化学习认知思维。同时,可利用英语角、学校广播文化、宣传画廊等资源,围绕学生认知表达需要,创建富有情趣的英语学习交流环境,起到活化和促进作用。
如前所述,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丰富教学资源载体和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感悟入手,最大限度地保持课程的引导生成作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夏丽.也谈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1,12.
[3]李香菊.基于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对策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校开设课程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是值得推广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意义
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选择所不可缺少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地域人文素养的传承发展。地域的人文素养需要不断地予以传承发展,而这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予以实现。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则担当了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家乡之美,培养他们的爱家爱国的情感。
二、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运用对策
1.依据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编撰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文本。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此,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开发的形式不局限于选修课和活动课,提倡课程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学校应集思广益,编撰探寻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文本。不妨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三级语文校本课程。第一级是基础性课程,主要由语文知识课程(如对国家课程内容的改编、拓编、新编等)和语文学习策略课程(如朗读策略、记忆策略等)构成。传授学生可再拓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第二级是发展性课程,如诗歌鉴赏、
名作欣赏、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三级是提高性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相对发展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术性和探究性,如语文知识竞赛辅导、学术小论文、思维训练等,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分级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对必修课程资源作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要求。
2.优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体现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语文高考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评判学校教学业绩的最主要参考依据。于是,各个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必修课程的教学投入,正如许多教师所言,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境况势必对校本课程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校本课程只能是“束之高阁”。对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课程资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出发,深入地研究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它服务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除了显在的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校风,校训,学生的家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就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很多。例如,开展以语文阅读或写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设立“家乡巨变”、“家乡特景”、“消费与文化”等课题让学生走入社会等。
3.合理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现成经验,更多的要依靠学校主体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学校对课程计划执行的意识,准确落实课程比例,保证学校高质量地开足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此,我们不妨借用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要有他人评价,更要有自我评价。对此,笔者认为在高考试题中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有助于推动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对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思考
1.注意体现地域课程的特色。新课程语文已经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开发的义务。我们应从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出发,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对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功效,帮助学生适应校本课程的学习。
3.注意校本课程教学的创新。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更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载体。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有所创新。
4.建议与结语。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中,学校硬件条件不够,造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面临着诸多的难点与困境。但是语文是最具活力的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它的课程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它服务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除了显在的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校风、校训、学生的家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很多,如开展以语文阅读或写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容入社会等。
[关键词]品德科学 课程资源 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68
品德学科课程资源,要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挖掘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开发当地当今社会的乡土风情,有机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的品德学科教学尚存在着以下四个缺陷:心理环境缺位,情感体验缺乏,自然资源缺少,乡土风情缺失。为改变现状,在多年的品德课堂实践中,我尝试立足于营造有利的心理环境,结合周边的乡土风情,着力开发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灵感悟中,掌控心理环境,开挖掘课程资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素材,从而激活我们的品德课堂。
第一,亲近生活,从千奇百怪的心理需求中寻找课程资源。我们的品德教材上的内容尽管都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们的教材只呈现一个生活状态,一个范例,不是特定学生当前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无疑是对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学生行为的道德化不利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心理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的道德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层面,组织活动,展开活动。
比如四年级《谢谢你,我的父母》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借助于了解家庭核心人物――父母的辛劳,来明白自己的责任感。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养优处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课程,如果仅仅是课堂上教学,肯定没有办法对学生有心灵的震撼。为此,我重点安排了课前和课中两个活动,课前布置“我跟父母工作一天”,让学生利用周六,全程跟着父母一天,感受父母一天辛劳的工作,并请每个家长写下一句话给自己的孩子。第二个活动是在课堂上请一位父亲、一位母亲讲讲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讲讲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借助于这样的活动,把课文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打开生活的窗户,让学生用自己有血有肉、有灵有感的生命体亲身去感受,去达到共鸣,形成有效的心理环境。而且学生对自己用眼睛发现的德育素材将更加感到真实可信,更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这就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
第二,亲历感悟,从千姿百态的心灵感悟中寻找课程资源。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让学生自己创造德育环境,自己去拉长德育环境的链条,成为道德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这无疑是丰富学生道德生命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扮演灌输者、传道者的角色,而是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生活,再现生活,在课堂上进行道德实践,在触及心灵的体验中认识自己,体验情感,改变自己。
新学期开学第一节品德课,发新书时,我发现有一本书出现了一个污点。于是,我停止了发书,组织学生讨论“让你发书,你发现一本书有一个污点,该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老师再去换一本。”有的说:“按顺序发,谁发到谁倒霉。”有的说:“给自己吧,只要擦干净就可以了。”在激烈的讨论中,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袒露。最后,我让学生自己确定了分发的原则。正如卢梭所说:老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这些准绳。我们坚信: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儿童一定能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中自由地汲取与生长,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心田里就会播下一颗又一颗的道德种子:善良、诚实、公正。
二、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点赞乡土风情,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生活的周边世界,是他们能接触的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心理环境。
第一,亲临体察,千方百计让学生走进自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许多品德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利用得好,学生会给你一份意外的惊喜。我校所处镇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生态是我们的金名片。我们镇还有区文保单位――东晋的青瓷窑址,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的家乡”版块的课程目标的完成提供了享用不尽的素材。在开发过程中,找到了其中的结合点: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把课堂带到家乡的大天地中,通过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去感受生态给我们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到遗址上,捡瓦片、亲手触摸破损的瓷器,搜寻古人的遗迹,感受他们时代的文明。通过操作、体验、发现、探究等方式,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心理环境中,有效达成了热爱家乡的教学目标。
第二,亲密交流,千回百转让孩子步入社会。品德学科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所以,品德课堂绝对不能立足于课堂的枯燥谈话,让学生步入家庭社会,可以为品德课堂教学倾注了无限的活力。
比如三年级的第一单元《我们的社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了解最多的是村级组织,对社区的概念基本没有,而且社区的各类设施学生也不了解。于是,我把品德课堂带到了我镇唯一的中心社区,带着学生参观社区的各种机构,在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中活动,参与了社区的咨询活动。整整一个下午,学生兴趣盎然,对社区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回去将中心社区与自己的村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环境。
再比如,我们经常借助对伟人的了解、认识,来激发学生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懂得人人都有为家乡出力的责任。但是,往往这样的伟人与学生相距太远,或者说行为事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个时候,我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尝试用更真实、更鲜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争取让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学生生活。
例如,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年级“了不起,家乡人”这一课题的学习,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具有杭州特色的古今伟人图片,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离我们学生的真实生活非常遥远。像鲁迅这些人,学生不甚了解,有的也只是借助课外阅读得到的一点零零星星的模糊认识。其实,对处在农村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也还是一种奢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我镇2009年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的好媳妇李雅梅的实例来进行教学,教师借助音乐介绍感人事迹,让住在李雅梅同村的学生讲讲对李雅梅的感受,播放学生采访李雅梅的录像,再在学生有所感的时候,播放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的颁奖仪式。当学生亲眼看到身边的人获得奖章时,他们无不敬佩、激动,最后让学生讲讲对李雅梅想说的话。此时,学生有许多话要说,榜样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对学生的震撼是那么刻骨铭心,学生对家乡、对人民的爱和钦佩油然而生。
三、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体验真实生活,挖掘课程资源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经常注重在封闭的教室内讨论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然后在教室里练习怎样才能做好,而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知与行又怎能不脱节?德行又怎能不断增长?所以,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让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一,亲身体验,千锤百炼让学生体会价值追求。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而这种选择,需要学生经过无数次的体验。
我们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比如开展“我跟家长一天”、“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开展“走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说说我的同桌”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我镇地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名人,拥有两座烈士墓。他们为人民、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真实、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当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这方面内容的学习教育时,讲述烈士成长的历程,从烈士成长的过程悟出他们远大的抱负、执着的追求、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示范力。每年清明,我们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让烈士后裔参与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讲述一些真实、具体、典型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
第二,亲近时代,千思万想让学生踏上时代步伐。教育必须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同时更要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课程资源,积极把新时代的新血液融入教学中,让课堂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焕发出新的气息。
摘 要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会遇到重重困难,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资源,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校本课程成绩。针对电子白板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 电子白板;校本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54-02
1 前言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引用电子白板展开教学资源开发活动,不仅能够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因为电子白板能够向学生展示教学图片、录像等资料,能够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1]。
2 电子白板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电子白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十分强大的功能,能够进行图片、视频、影音的播放,所以使得上课内容大为充实,同时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基本的地形图、世界地图等各种图片向学生进行展示,之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能够突出知识重难点 地理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在学习“日食”“太阳系”等知识过程中,因为这些自然事物比较抽象,如果仅凭课本上的几幅图片,学生往往很难掌握。但是如果借助电子白板,通过众多图片、视频等模拟现象,再加上教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对重难点知识引导突破,相信学生能够很快掌握[4]。
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适当运用电子白板,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对学生展示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提要,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带着重点去听课;在课程讲解完毕之后,教师也可以对上课内容进行总结,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有的放矢,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 电子白板应用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过度使用电子白板 和传统的板书等方法相比,电子白板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的确有很多优点,受到每一位教师的充分肯定。但是目前有很多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过分夸大电子白板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全面引进电子白板,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这些教师走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为了运用电子白板而运用,所以在现阶段存在很严重的过度使用电子白板的现象。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概念性和抽象性,适当地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也能够将科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加以突出。但是过度滥用,只会物极必反,需要深刻认识到它仅仅是运用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是为了方便课程教学而运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运用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引入电子白板教学之后,就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在电子白板中放入许多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点。这种方式仅仅只会造成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质量的降低,也就是课堂效率的降低。由于一下子被灌入大量内容,很多学生会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始终处于紧张的上课记笔记的状态,担心速度过慢而错过任何一个有效知识。这样就会盲目记笔记而没有理解上课内容,只会背离教师初衷,造成课堂效率低下[2]。
忽略传统教学方式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只是众多课堂开发方式的一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把它当成唯一的手段进行运用,忽略了其他诸如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不同的课程开发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需要教师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配合进行使用。如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也会给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带来麻烦。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板书的方式,将课堂上的一些重点、难点放在黑板上进行具体的阐述,方便学生理解。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教师可以适当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再使用电子白板播放具体的解题过程。
4 电子白板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有效策略
适当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在新课改大背景之下,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钻研探索科学的兴趣。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上课的需要、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适当选用电子白板。同时,在PPT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增强PPT内容的有效性,不要片面追求华丽的背景而使得内容不足。尽管优美的外观会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但是也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毕竟知识点才应该是学生应该关注的内容[5]。如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教师可利用发生在本地的一些历史战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发生在本地区的有名的战事为主线,通过讲故事、扮角色、找资料等形式进行教学,以相关的主题活动带动学生的探究,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来感受当年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大背景之下,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教学,而并不是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提问等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存在了很长时间,也有其显著的优势。在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有利也有弊,需要大家一起去共同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5):21-26.
[2]蔡雪莲.浅析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0):33-34.
[3]赵德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