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 市场 开拓
一. 旅游市场的特点
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具有世界性、季节性、多样性和波动性等特点。
(1)旅游市场的世界性
旅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向国际的发展过程。由于早期人们的旅游活动是在国内不同地区间进行的,所以旅游市场最初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邻近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促进区域性旅游市场的出现,如西欧、北美之间的旅游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旅游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国,区域性旅游市场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因此,现代旅游市场是一个以全球为活动范围的统一的国际旅游市场,在这个旅游市场上,旅游者的足迹遍布世界的各个地区和绝大多数国家,而世界各国也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差别特别明显,这是由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如某些与气候有关的旅游资源会因季节不同而造成资源本身使用价值的不同,产生淡旺季的差别;旅游者纷纷利用带薪假日外出,也是造成旅游淡旺季的主要原因。因此,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应根据淡旺季的不同特点作出合理安排,以减少或消除季节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的旅游组织和企业努力开发旅游淡季市场,使旅游市场向淡旺季均衡化方面发展。
开发淡季市场一般采取两种市场开发战略。一是创造多种游乐方式,即在淡季到来之后另外增加新的娱乐内容以吸引游客,结果会使旺季延长。二是利用优惠的价格,即利用降低价格在淡季扩大旅游市场,这样既可以将旺季中的游客吸引到淡季来,又可以将大量的潜在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3)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旅游市场的多样性首先表现为旅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者可以从中得到各种不同的经历与感受。其次,旅游市场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者多种多样的偏好引起供给方面的多样性变化,使旅游产品种类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再次,旅游市场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产品购买形式和交换关系的多样性,即包价旅游、散客旅游、包价与零星购买相结合的旅游等。旅游市场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经营的成败。
(4)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旅游市场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波动。对于某一具体旅游市场而言,某些意外事件或者重大活动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客源的流向,使旅游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但在1989年之后一度出现旅游市场较大滑坡,直到1992年再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旅游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从长期考察,整个世界旅游市场还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二. 旅游市场开拓的必要性
旅游市场的开拓,就是指为了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与旅游市场的开发、占有和扩大密切联系的活动。旅游市场的开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提高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开拓是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市场有更强的依赖性,离开了市场的依托,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失去了起码的条件。我们一再强调,旅游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贮存性的特点,因此,它比其他行业对市场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市场对于旅游业是须臾不可离的。只有不断开拓市场,不断进取,才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无非面对两种市场――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现有市场是企业已经进入和占领的市场,企业要生存,至少要维持住现有市场规模,但这仅仅能解决维持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企业不能安于现状,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上、企业若不积松进取.努力寻求开拓新的市场,只是消极防御,不仅发展问题解决不了,而且现有市场也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3)旅游市场是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切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在不断变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面对这个动态的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谁僵化、保守、凝固不变,谁将必然要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同时,正因为旅游市场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为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旅游企业应当看准机会,把可能的、潜在的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张龙,余杰.秦皇岛市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梁留科,钱宏胜,陈德广.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玲玲,刘一江.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衡阳市高校为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民俗旅游;心理需求;旅游动机;市场细分
一、研究背景
如今,人们参与民俗旅游的热情正与日俱增,但真正有关民俗旅游市场运作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却凤毛麟角。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加重了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民俗旅游市场良性运转,有关民俗旅游市场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只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了市场细分,至于民俗旅游方面,学者们还没有涉足。本文通过对民俗旅游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民俗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潜力,并在研究民俗旅游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的同时,将整体民俗旅游市场细分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同时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二、文献回顾
国内现在还没有对民俗旅游市场做出具体的市场细分,只是对整体旅游市场的宏观层面按不同的细分标准作了多种类型的市场细分。尤其在心理细分标准方面,学者们研究方向比较一致,都是从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和个性三方面来进行细分。林南枝(2000)按心理行为进行细分,主要从旅游者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去分析,并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按生活方式细分市场主要是根据人们的习惯活动、消费倾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以及人们所处生活周期来划分。魏小安等(2006)认为,消费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根本的还是旅游动机;而个人的心理特征在形成旅游动机上起着首要作用,因而以心理变量细分市场能更准确地区分市场特征。丁宗胜(2007)认为,根据购买者的旅游动机、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细分市场就称为心理细分。由于消费者心理需求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可诱导性等特性,因此有时心理因素是很难严格判定的,很难量化和把握,但它对旅游市场划分却是极为有效的。李天元(2009)认为,结合某一特定产品进行心理类型分析,以确定该特定产品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在人口统计因素方面的特征,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心理类型市场。一般地讲,这种类型的市场细分方法所涉及的细分标准通常包括:生活方式、人格类型、态度、兴趣、观念、动机等等。
但是,由于民俗旅游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地域性、神秘性、参与性的特点,使得国内对于整体旅游市场在宏观层面上细分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具体的民俗旅游市场营销运作。鉴于此种情形,本文就对民俗旅游的市场细分按心理这一细分标准做了相关的研究。
三、分析与建议
(一)国内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现在,到全国各地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背后的文化色彩,这种行为趋势便是“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鲜血液”的最好说明。旅游者之所以越来越倾向于民俗文化旅游,其动机正是想品味目的地景观的深层文化韵味,了解目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比如,在游客品尝到特色美食的同时,他们更想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在游客欣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的同时,他们更想知道那些图案和设计理念的缘由;在游客走在异域风情的小路上,看到独具特色的建筑物的同时,他们更想挖掘出本民族修建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以游览观光形式为主的民俗旅游,如:民族文化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民俗建筑参观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作为对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悄然向我们走来。1995年被誉为“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俗风情旅游已进入黄金季。之后,2002年的旅游主题是“民间艺术游”,2010年被誉为“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这说明了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正走向深入、成熟。如今,第四代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民俗文化则以它特有的优势占据了当今文化旅游市场,它是文化旅游的深化和发展。
(二)国内民俗旅游市场细分建议
一个人外出旅游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客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适合外出旅游的合理的空闲时间结构,而且主客观条件的成立是以消费者身体状况允许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那么即使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再多,他也不会成为旅游消费者。旅游者参与民俗旅游的旅游动机包括娱乐休闲、学习感受、躲避角色、美感交流四种。娱乐休闲是指旅游者通过参与民俗旅游活动放松心情,从而感到轻松愉快的心境;学习感受是指游客在异域民俗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从而得到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冲突的满足感;躲避角色是指旅游者暂时脱离自己所居环境,去感受与现实生活习惯不同的民俗环境而带给自己逃脱束缚后的那种轻逸的感觉;美感交流是指旅游者从所处的民俗旅游环境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在接受刺激的同时他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审美情趣的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某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紧张消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6]。由此可以推知,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动机。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旅游消费者需要满足的心理需求大多是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求。
喜欢探索并亲身参与探索是现代高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愈加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和民族,他们就愈渴望亲自到那些向往的地方旅行游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依靠书、报刊、图片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更多的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不仅如此,民俗旅游可以使他们寻求刺激的心理得到满足。高校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的转型阶段,他们还没有踏入社会,没有经济负担,学习和生活压力也不繁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行为刺激,精神需要和心灵享受。另外,他们喜欢群体行动,从中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
自身的压力愈加繁重并且渴望避开喧嚣、放松心情是上班族的一大特点。现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增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压力极大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上班族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近乎苛刻,而且这种态势正在向整个社会环境蔓延。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来自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收入分配差距、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等四面八方的压力辐射,等到他们身上的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必须使其得到适当的排解,这样才能继续更好的工作。对于上班族而言,世外桃源是最理想的去处(民俗旅游兴盛的地方大多是一些可以被现代人视为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
尽情享受生活和体验多彩人生是银发族的一大特点。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增速、人们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来自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弱化。他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在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位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年华的银发族,他们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终于从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补偿愿望,希望自己能在晚年生活中过得充实、幸福并且绚丽多姿。由于老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比较厚重,他们更希望去游览并体验一下异域民俗风情,从这一意义上讲,银发族对民俗旅游消费品的购买欲望比高校学生和上班族更加强烈。
四、结论与局限
总体而言,对民俗旅游市场进行探究和细分,既是现实发展的需求,又是理论研究所必需。当然,这三大类细分市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并不能涵盖整体旅游市场,但却是经营民俗旅游的企业需要重点突破的目标。可以看出,本文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基于事实的科学假设,但这都有待时间和实践操作的检验。此外,对民俗旅游市场的有效细分有助于民俗旅游市场的培育,使其在起跑阶段就能进行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中雨.国内旅游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4):213-214.
[2]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9-90.
[3]魏小安,梁昭.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4]丁宗胜.旅游市场营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7-48.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几乎没有多少壁垒门槛,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高。我国旅游业在经过20多年发展后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笔者以为,入世虽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整体影响是积极有利的,但同时又将挑战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它将加剧我国旅游管理的复杂性。入世虽然能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但是国际旅游资本和国外大型旅游公司的进入,将会加快国内旅游行业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国内多数中小型旅游公司将面临着重组和倒闭的危险。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旅行社行业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商出资比例限制,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以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将日益多元化,这将加大我国旅游管理的难度,从而给旅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国是一个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体制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旅游业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至今实行的仍是根据198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建立并实行政企分开的两级管理体制。正是这种典型的部门管理体制,造成旅游行业内部矛盾重重,旅游市场混乱。当前旅游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难以对旅游业实行全方位的行业管理,使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国内原有的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法规不健全,入世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旅游管理体制特别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市场的价格行为需要规范、统一、公开、有序。因此,旅游价格管理要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必须放松政府管制,坚持做到规范旅游价格行为,发挥旅游价格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引导经营者运用价格手段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行政命令不能再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具体到旅游价格管理方面,就是要求物价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的旅游市场调查,发现当前旅游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且制定出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规章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与环境支持。第一,应实行旅游标准化工程,通过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旅游合同文本来取代目前各旅行社自制的旅游合同,以保护旅游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旅游价格纠纷提供处理依据。第二,应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多方面协调机制,即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等有关部、委、局,协调国内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整幅度和出台时间;各省旅游局和物价局协商本地区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价幅度和出台时间;同时还应主动联合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市政、文化、园林、林业、水利、文物等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形成综合旅游价格管理能力。第三,应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价格法规框架。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并制定出与旅游价格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制性规制来取代经济性规制,对旅游不正当竞争应进行法制化管理,加强联合执法,依法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四,应增强旅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向。中央和各省级物价部门应当时刻关注旅游市场价格动态,做好旅游价格与收费标准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现行价格水平,对下一年度市场价格行情作出适当预测。同时,还应加强与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围绕突出的旅游价格矛盾开展协商对话,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竞争,调节其供求关系。
(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对于入世后如何进行旅游价格管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主张大部分旅游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另一个观点则主张全面放开旅游价格。笔者以为,持前者观点者明显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的反映,它不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持后者观点者表面看起来似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实违背了《价格法》,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可以想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将是必然趋势,政府将逐渐从旅游市场退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上起基础作用。但是这种政府退出只能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调控市场方式的转变,因为大量事实表明,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没有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适当介入,旅游市场竞争同样无法实现高效率。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初期,旅游价格基本放开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价格行为,价格欺诈严重,价格秩序混乱,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旅游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旅游价格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旅游价格管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价格管理,建立健全宏观价格调控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旅游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实现旅游产业的高效、平稳运行。
(三)大力加强旅游价格执法监督检查
对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价格违法、欺客宰客现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当好价格监督检查的“裁判员”,还要当好调定价与仲裁价格的“裁判员”,共同做好旅游价格执法监督的检查工作以及对政府价格政策、法规、政府定价行为的评估等。第一,要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监察、质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对旅游市场价格秩序进行定期清理整顿,从而解决旅游行业有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暂行规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第二,要建立旅游价格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管理,保证严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旅游价格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第三,要解决好“裁判”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问题。即通过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行政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从而将行业管理行为和旅游执法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行政执法检查中,不仅要检查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价情况,而且还要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经营者等价格管理人的知法、守法情况,以提高社会的价格法制水平。
(四)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的价格自律职能
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价格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价格自律职能。因此,作为沟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桥梁和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运营管理的中介工具,旅游行业协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低价倾销或者价格垄断行为,应从维护本行业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其进行劝阻,并报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查处;对过度的价格竞争引致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现象,旅游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性能标准规范,并组织和监督企业严格执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政法部门,对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技术、质量、性能标准方式达到降价销售目的的恶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在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价格自律职能的同时,还应在地方性旅游立法中规定旅游企业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把质量保证金管理从政府转向协会,减少保证金交纳额度以增加激励;以保证金利息代替会费、运作费,由政府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成为旅游行业管理主体之一。这样,由于大部分的政府管制内容(如旅行业经营许可证、饭店餐饮企业的评星定级等)变为由行业协会承担,无疑将大力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百日会战集中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几年来。市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注重正面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形成了包括网吧文化娱乐市场、旅游市场、图书报刊市场等在内的综合型市场体系。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不仅使人们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而且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市场过程中,针对文化旅游市场中存在突出问题,各级文化旅游市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上级管理工作部门的部署,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文化娱乐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区网吧整合专项行动,使我市网吧经营场所由家,压缩到家,压缩比例达以上,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图书报刊市场方面,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对各类非法出版物进行了有效清理,对印刷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查缴非法盗版书刊万余册。另外我还开展了乡镇非法电视台专项整治工作和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检查工作。这些整治行动,打击了文化旅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网吧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秩序比较混乱,一些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违规经营,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二是贩卖非法出版物,私设乡镇非法电视台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文化旅游经营单位不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存在着许多事故隐患。上述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为此,中央、省、市都把文化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之一,加以安排和部署,并明确提出了整治和规范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和措施。对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作为文化旅游市场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文化旅游市场白日会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工作要求,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大的力气,集中解决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存在热点、难点问题,整顿和规范好我市文化旅游秩序,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大局,建设文化强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市场整治百日会战深入开展
结合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实际,根据中央、省、市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局制定了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打击违规经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以整顿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中存在突出问题、加强“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各项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争取春节前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的改观,文化旅游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活动中我准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群众关注的焦点。要通过这次专项行动,1开展网吧市场的专项整治。网吧行业是领导关心。彻底改变网吧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使人民群众对网吧行业的社会形象有根本性的转变。要努力提升网吧品质,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对网吧设备、环境、管理等条件认真认定,实行网吧行业标准化管理;要努力提升网吧经营者素质,实行网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要努力提升技管能力,利用现有技管设施加强监控,人防、技防结合;要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家,处罚一家,绝不姑息。
督促和推动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开展网吧、歌舞、游戏室、星级宾馆、餐厅、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文化旅游场所安全大检查。要进一步强化督查。确保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止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双节期间社会文化事业平稳健康发簪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积极开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4开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手机视听节目服务的整治活动、查处无线电干扰器、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按照省广电局的工作部署。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重点做好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工作,要主动开展清理、排查、取缔活动,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维护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秩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5开展《新闻》整转工作大检查。
6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安全大检查。
时间从月10日-20日。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活动具体安排分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阶段。认真开展动员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提出整治的重点和标准。二是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月21日-元月21日。对照专项治理要求,围绕行动方案,开展自查活动。三是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从元月22日-月22日。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本辖区内的文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和整治。四是整改提升阶段,时间从月23日-3月13日。针对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群众反映强烈和安全生产隐患较大的问题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办法、有步骤地进行整改。五是检查验收阶段,时间从月14日-月24日。市局将组成检查组队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抽查验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领导。确保百日会战活动取得实效。
时间紧,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任务重,政策强,标准高,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尽职尽责,严格执法,努力形成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严格责任追究。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1加强领导。市文旅局已成立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这项工作。各县区文旅部门、局属单位也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以确保百日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在整顿和规范工作中,行动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对行动迟缓,治理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治理的文化旅游市场混乱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切实加强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更好的担当文化市场管理和整顿规范工作的重任。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2大力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迅速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取得广大群众对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支持。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要开辟专题,大力宣传行动效果,形成高压态势,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地社会舆论氛围。
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动效果。活动开展中要以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3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加大对文化市场整治的力度。尽快从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存在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深入的开展整治活动,坚决遏制住文化市场混乱的势头。要加大执法力度,每个阶段工作开展的同时都要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活动,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的嚣张气焰。要把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作为整顿和规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快从严查处。对危害大,影响恶劣,事实清楚的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对线索明确的大案要案,要追根求源,一查到底,坚决予以以查处,决不手软;对违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大事化小,更不能包庇纵容,姑息养奸。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要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争取长治久安。如果发现文化经营单位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检查通知书,并将有关情况书面告之公安消防部门。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的根本目的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而是要通过整顿和规范,使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的好转,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工作中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防止出现那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的怪圈,努力形成整顿促繁荣,繁荣巩固整顿的良性机制,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我加强整顿与管理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合法、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