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实行“组账村”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组级财务管理,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组账村”将坚持“三不变”原则,即坚持组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一整套符合我镇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把做好“组账村”工作作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让群众积极参与组务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成最放心的事,以此进一步提高村民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1、各村民小组集体资金收入要及时、完整地上交村组账中心入账,严禁坐收坐支或挪用集体资金。

2、规范支出程序,一切单据都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人签字,方可报销入账。支出在200元以下的,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200-5000元之间的,应先报村经济合作社审核,同意后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重大开支(5000元以上的)应先报村经济合作社审核,再提交村民小组会议公决,同意后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

3、各村组账中心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各村民小组账务每半年公示一次,接受群众监督。

四、工作步骤

从20*年5月12日开始至20*年5月30日对组级财务进行规范整治,具体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思想(5月12日——5月13日)

主要是召开各村村民小组长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为做好“组账村”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成立机构,配备人员(5月14日——5月15日)

1、各村选聘总会计、总出纳。总会计原则上由村报账员兼任,总出纳可从村两委成员或原村干部中择优选聘,二者报酬各村视实际情况按每组每年50—100元计付。

2、各村民小组建立财务监督小组,组成人员为3-5人。

第三阶段:财务交接(5月16日——5月25日)

1、各村民小组在结清账目的基础上,开展资产账务自查。

2、各村组织人员对移交前的组账进行审查,重点查收入入账的完整性和支出的合法、合理性。

3、原小组会计、出纳向村中心移交账目,会计要做到资料完整,账账相符,出纳要做到账款相符。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坚持和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要规范农村财务,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已经推行的诸如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记账制度和村会计电算化制度等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

为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贪污贿赂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必须经两委会讨论,重大项目必要时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方可实施,且均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向村民公开,以彻底改变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对于各类合同文书,建议由农经站和司法所协助审查,以符合法定要求。

2.全面推行电算化

为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我们创新管理手段,从农业部威海财务软件研发基地购买并安装了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并聘请专家对农经人员进行电算化知识培训。把村级账目全部录入微机,自动生成电子账目、现金公开榜。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的实行,提高了农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强了财务公开的诚信度,减少了群众对干部的猜疑。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队伍职业化、计算电算化、管理网络化的四化工作目标。达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干部满意、群众放心”的效果。

3.力口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乡镇要成立财务监察委员会,建立审计组织,加大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经管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的行政、法律责任。加强乡镇监管,做到服务于民。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经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于在执行财务制度上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扎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财务人员队伍则应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审监职责。加大村财务公开力度,财务公开的内容要做到完整、详尽,程序要准确、到位。要按要求公开工程项目预决算情况,公开货币资金盘点情况,公开表格必须填写完整,债权债务情况表原因要填写清楚,最后村民主理财小组要签字确认。

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58-03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分析和研究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2012―2013年在A村负责集体“三资”管理检查的工作实践,探讨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A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村是一个山区乡村,其2013年1―9月的财务状况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A村财务数据明显存在一些问题。第一,2012年A村财务总收入为72万元,而2013年1―9月的村财政总收入不足49万元,其中管理费用3.8万元,而其他支出与杂项支出则均高达26.4万元,占总收入的54%。高额杂项支出资金流向值得探究。第二,A村的银行账户存款余额为49.1万元,却出现现金赤字38.7万元,不符合常规。

因此,有必要透过这些数据,对A村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过财务资料审核、入村调查、询问等方式,笔者发现A村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未按村级集体会计科目核算。农村新审计制度对一系列收支往来科目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村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福利费支出,包括照顾军烈属、五保户、困难户支出、计划生育支出等应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到了年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福利费超支数,经批准后转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而A村这方面的支出全部计入了“其他支出”科目。

(2)入账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用自制的付款证明单来代替外来凭证,如2013年8月购入茶叶2斤×490元/斤=980元,2013年9月购入茶叶3斤×415元/斤=1245元等;使用存根联或提货单入账,如2013年6月购路灯2500元;有的凭证要素不全,多张发票无经手人或证明人,有部分单据关键要素模糊,其金额只有一个总数,无分项目的明细,经不起推敲,如2013年3月支付环境卫生治理费5000元,无领款人,且无明细附件资料。

(3)村务监督不完善。部分发票未盖“村务监督委员会”章,未通过村务监督私自入账。根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村级组织财务活动应当接受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督,村级组织的会计凭证,必须经过村务监督小组的审核才能入账归档。此外,据调查发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章由该村报账员保管,监督作用名存实亡,未能发挥监督作用。

(4)大额支出票据入账审核缺失。比如,2013年7月K某一人一单就领取了造林补助款29667元,2013年9月K某领取造林补贴款多笔,分别为22820元、6895元、840元等,这些支出单据均为收款收据,发票手续上未附有关支出文件依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项目支出集体决策意见,支出的随意性大。

(5)多数票据由少数几个人经办。据审核,A村的大部分日常支出票据均由村书记、主任、报账员等少数几个村干部轮着签审批人、经手人、证明人等,舞弊嫌疑较大。

(6)资产虚增。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未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提取折旧,导致虚增资产。

(7)会计人员老龄化。A村的会计年纪较大,2008年实行金安易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软件以来,会计由于不会使用软件,只好手工做账,再由不会做账的微机人员录入凭证,录入完缺少核对环节,导致现金出现赤字38.7万元而无人发现。

2 A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A村出现的上述财务管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村级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财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认为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或是明知故犯,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实惠”。

(2)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会计规章制度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及可操作的规范,为工作的顺畅进行提供了依据,但在具体的执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各项财务制度流于形式。

(3)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不注重学习,会计专业素质较低,会计业务知识老化,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对新的会计准则缺乏了解,无法跟上会计工作的新发展。

(4)财务监督不充分。由于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同时由于许多村民缺乏现代民主意识,对公共事务不够关心,村级财务监督近于空白。

3 A村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经过多方调查核实,笔者针对A村在财务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指导该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1)村级领导干部要切实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比如,成立财务规范化领导小组,定期分析和研究财务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了解法律法规,以身作则,杜绝舞弊徇私行为。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村会计电算化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3)把握财务管理的若干重点。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增强财务收支的计划性,村级组织应当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张榜公布并执行。二是加强支出票据的管理。村级组织资金支出应当取得合法的原始凭据,发生支出时尽量取得正规外来凭证,在确实无法取得外来凭证需用自制付款证明单时,凭证要素应齐全、清楚。三是加强大额支出票据的审批把关。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民组织法》等规定的权限和程度进行审批,大额支出应进行集体决策,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决策或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大额支出票据入账时应附有支出依据文件或附件材料。

(4)加强村级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所聘任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乡镇考核合格,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保持会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会计知识以及政策法规的认识,提高财务处理能力,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会计电算化软件,更好地对村级集体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四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

(5)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独立性,严格印章管理制度,支出票据经审核后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章方能入账。

(6)加大对财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村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以身作则,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对在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坚决查处。

4 结论与启示

2013年12月初,县经管站对A村财务状况组织一次“回头看”检查,发现该村的报支发票手续、账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各个环节程序得到根本性改善,效果明显。

A村的财务问题凸显了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很多共性问题,如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财务制度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素质不够等。其问题的成功解决也具有启发意义。参照A村的财务问题,结合各村具体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其内部组织机制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服务功能和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覆盖面和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适应“三位一体”新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社合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县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主导、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依托,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把握条件,依法规范。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必须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在设立登记、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组织结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赢余分配风险共当等方面做好规范工作。

2、有序引导,分类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合作社社员的意愿,根据各合作社的产业性质、规模、人员素质、运行模式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进行分类排序、先优后差、逐个规范、稳步推进。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突出“规范”的重点,着重在工商登记、管理制度、经营服务体系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做好完善提高工作,并要注重合作社职能的有效发挥,注重合作社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增强。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带动明显的市场主体。每年全县完成合作社规范化建设8家以上,每年评选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

(二)主要内容:

1、工商登记。按照《合作社法》》规定,对原来参照合伙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企业登记的合作社进行变更或重新登记,明确合作社的性质,达到《合作社法》规定的设立条件。新成立的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法》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制定完善章程制度。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完善合作社章程;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对照村经济合作社的有关制度,完善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决策议事、岗位职责、社员管理、生产经营和档案管理等制度。

3、明晰股权结构。明晰合作社社员股金认购的份额和认购股金出资的方式,并向社员核发社员证。合理配置股权,生产社员的股权应当占总股权的50%以上,单个社员(含团体社员)的股权不得超过总股权的20%。

4、推进民主管理。明确并落实社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和决策方式,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监事会议,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提倡按股金额和交易额有机结合、单人相对多票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但单个社员拥有的表决票数不得超过总票数的20%。

5、规范生产经营。合作社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各合作社要有生产记录。按操作规程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按质量标准联合销售社员的产品,形成产销连接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在经营服务上实行统一培训和指导、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注册(使用)商标、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统一包装和销售社员产品等服务。

6、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生产经营和经济往来必须有真实的记录和原始凭证,做到会计资料完整、会计账目健全,实行单独建账。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合作社年终盈余分配要符合《合作社法》规定,在合理提取风险基金、公积金、公益金的基础上,实行按股金额和交易额相结合的统筹分配方式。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经营适应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树立服务合作社就是服务农民,支持合作社就是支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履行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支持的职能,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成立武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通过协调并加强联合会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互利互惠。为会员标准制定、产品认证、项目认证、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市场开拓和信息咨询提供服务。帮助会员引进技术、人才,创建有形市场,设立产品展销窗口。

(三)以实施合作社“五化”建设为重点,着力于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产品商标,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等,全面实施合作社品牌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不断开拓产品市场;鼓励引导合作社跨区域扩建基地,发展社员,扩大经营服务规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自己的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合作社。

(四)以培养合作社经纪人为突破口,不断开拓合作社销售市场。成立合作社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重视有形市场的建立,创立合作社营销“窗口”。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规范发展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把扶持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在生产设施、科技推广、品牌建设、时常营销、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合作社进行扶持。

(二)给予用电用地扶持。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应依法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临时收购,初加工是占用的临时性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用电执行浙江省电网销售电价分类普通工业用电中的农业生产用电类电价。

(三)建立合作社辅导员制度。组建以农经干部、农技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为主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联系合作社制度,每一家合作社都要落实际一名辅导员,具体指导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及产业化经营。

(四)建立合作社免费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合作社辅导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三支队伍建设,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整和各类资源,把合作社培训与新型农民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教育培训效果。

(五)坚持有序引导。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样板和标杆。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村级会计制;村级审计;关系

一、我国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的制度现状:以浙江省为例

(一)我国村级会计制的制度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省部分县(市)结合实际,改革以往村账村管的模式,在村账方面开始了一些创新尝试。至2002年,村级会计委托制在浙江省得到全面实施。该模式对治理村账混乱问题效果显著,此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2010年2月,国家“四部委”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需强化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度。这进一步肯定了村级会计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制度模式,而它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1.村级会计制的现实做法。村级会计制以抓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在各级镇(乡)政府内设立村级会计中心,负责镇(乡)辖区各行政村的会计记账工作。浙江省范围目前已经达到100%的村财务自愿纳入中心,实行电算化管理。纳入中心的村财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村级平时收到的款项必须全额缴入中心结算专户代为管理;支出实行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一支笔”限额审批,凡属支出的凭证,必须写明用途,并有经手人签名、证明人作证、审批人审批,三项手续齐全后方可在中心报销。中心据此填写凭证,登记账簿,并产生各行政村财务报表。实施会计制后,各村不再设村会计,由报账员负责与会计中心、银行等部门联络。中心的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

2.村级会计的制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笔者通过对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嘉兴、台州和丽水等地区的15个市县区,29个乡镇,53个行政村(或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调查结果将另文发表)及部分走访,受访对象包括镇中心工作人员、村干部、村民及农经部门管理人员等。受访者对村级会计制的总体满意度为68.3%,即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对村级会计表示“比较满意”及以上,有半数的人员表示“很满意”或“完全满意”。这充分说明,村级会计制已经得到农村基层社会的普遍认可。对于“村级会计制的好处”一项,受访者普遍认为:村级会计制规范了村级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实现村级财务透明与公开;减少了收入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减少甚至避免村干部贪污挪用等问题;有利于减少群众的比率;有利于提升村级的理财能力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选择性访谈中①,绝大多数农村资深经管人员则对会计制可能引发村民自治方面的矛盾较为担忧,也明确表示会计制虽然在规范村财务核算方面效果明显,但对引导或调动村干部理财方面的积极性作用有限。另外,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制可能导致的监督不到位、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农村审计工作因此流于形式等问题比较担心,而中心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则对中心的经费来源更为担忧。尽管如此,但89.8%的受访者相信,村级会计制会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体现它的生命力。

(二)我国村级审计的制度现状分析

1.村级审计的现实做法。我国目前普遍开展的村级审计形式是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②。2005年7月,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颁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自此,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村级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是政府部门对村干部履行受托公共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国各地还有其他的一些叫法(叫法不同,做法大同小异),如称之为财务届末审计、“三年一轮审”等。浙江省自2002年以来推行的全省“万户审计”项目,是较有成效的以村级财务审计为主导的村级审计项目。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强调的群众必审也是较为典型的村级专项审计项目。

村级审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视各项目的目标而定,参与的部门有所不同。主要由镇政府和农村经管部门负责,也有的地方由县(市)审计机关发起,联动其他相关部门等进行联审。审计的重点包括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土地发、承包、集体资产处置、财务公开等。几年下来,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逐渐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以下是笔者在互联网上摘录的两则村级审计的新闻,有助于理解村级审计所涉及的部门、具体目标及工作重点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如某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201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实施,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审计局、市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对市属的各乡镇以抽查的方式对村级财务工作进行了双重审计。③某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成立“村级财务审计中心”。中心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聘用专业人员,配备必要办公设备,使审计工作常态化,专门负责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各项审计任务,确保行政村每届至少审计一次,重点村每年全面审计一次,干部离任、年终分配、建设投资以及重大经济活动都要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④可以看出,现行的村级审计目标实际上都是对村级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类审计更注重监督,建设性、管理、咨询的职能往往不是很受强调。

2.村级审计的制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关于村级审计的作用,我们的调查分别从“就财务合规性进行监督”、“就村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就如何加强村民理财和创收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三个方面请受访者针对认知和现状两项打分⑤,以选择“很同意”和“完全同意”的百分比看,现状和认知的差距分别是14.6%、16%、 19.6%,说明受访者认为村级审计实际发挥的作用和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总体而言,依然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对当前我国村级审计工作表示比较满意甚至完全满意。

二、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的关系困境分析

(一)两种制度间形成了联合治理效应还是造成了重复监督?

会计制与村级审计均为镇政府层面管理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的机理决定了两种制度间具备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治理效应。具体而言,会计制规范了村级财务制度与财务核算,为村级审计营造了良好的审计环境;而村级审计则可以由此从简单的票据复核等工作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财务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甚至进一步对会计制的绩效作出评价,从而形成制度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协同治理效应。但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村级审计将目标定位为监督村级财务的合规性,使之还仅仅停留在财务的真实性审计这一水平上,加之临时抽调的农村审计员专业水平有限,也只能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复核会计账务问题,确保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这与会计中心的设立目标并无区别,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很大程度的重复监督,导致村级审计流于形式。

一些理论研究者(王振,2004;刘知林,2007)曾表明会计制、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安排是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降低的结果,但其论证都只是在单一制度分析的角度,未考虑机会成本、重置成本等因素,对交易费用的考察所基于的主体(政府?村?)也未作明确说明。显然,会计制不需要村里出一分钱,自然是降低了村的交易成本。但如何考察政府因介入村级会计后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变动情况,这是一个多维的经济学问题。比如,因为会计制的实施,由此节省村级审计的人力物力,从而促进村级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增值功能(如充分发挥审计的保证和咨询功能),期间所产生的制度间的联动效应而影响的交易成本变动是否更应得到充分考虑?如此,会计制与村级审计的制度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即成了考量其制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会计(村账镇管)的制度设计能走多远?村级审计应重在监督还是咨询?

(二)两种制度在工作人员上应是共享性配置还是独立分离?

各地方普遍推行的“三年一轮审”、财务届末审计等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其组织审计力量的方法大同小异。通常在镇政府和农经部门双重领导下,成立“村级审计领导小组”,具体执行则由各乡镇农经人员和会计中心的会计人员组成若干审计小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从各村抽调农村审计员(往往是中心成立前的各村会计人员)。所以,村级审计的主要力量其实是会计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虽说经费由政府财政全额支持,但中心及村级审计人力不足的情况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中心人员与村级审计人员共享性配置的格局。村级审计项目小组中,组长是中心主任,中心工作人员是审计成员。会计中心自己来审计由自己所的会计账簿资料,不符合审计独立性要求。而让从各村抽调的会计人员去审计镇中心的财务,更是缺乏权威性。在独立性和权威性双重缺失的审计制度下,审计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这样的审计组织方式也使会计制陷入一个僵局:即谁来对会计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笔者认为,在对村级财会制绩效评价中,单纯的财务指标(如财务成本降低率、村民降低率等)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村民满意度、会计流程、中心工作人员学习与成长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从目前的村级审计机制看,其人力及专业水平角度都不可能对会计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也无从对完善会计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由此可见,会计制与当前所运行的村级部门审计机制不仅不存在制度上的推动作用,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三)两种制度的职能怎样在监督性和建设性上各有侧重?

会计制名为村级财务核算,实际则具有鲜明的监督性。中心为政府机构,保证了监督的权威性,其运行方式也确保了监督的日常性和持续性。通过监督,会计制有效地解决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问题,杜绝村干部乱开支、坐收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等财务违法行为。而对于促进村干部积极理财,为村级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等内容提供专业的改进建议,中心却很难深入地进行。笔者在赴各地中心的调查中发现,一个中心几十个行政村的财务核算,工作量非常大,中心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普遍表示无暇再顾及会计核算以外的工作。应该说,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制度运行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看,会计制以监督性为主、建设性为辅的目标定位是切合实际的。

村级审计由政府职能部门主管,实际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所以兼具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标。现代组织的内部审计职能是保证和咨询,并且其职能强调应从监督和保证向咨询与建设性转变(IIA,2003)。经管部门和镇政府开展的村级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监督型向咨询建设性转变。由于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方面的优势,加之通过会计后的会计核算资料相对规范,审计重点完全可以从传统的重在账簿审核等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向为各村提供内部控制、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等转移。这样一来,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在监督性和建设性职能上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达到有效的制度衔接和制度平衡。

三、理顺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关系的对策

(一)引入社会中介村级财务

会计制(村账镇管)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并证明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村级会计管理体制,但因其在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它仍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王振,2004)。而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威胁,决定了它在政治上不可能走得太远(李守铎,2005)。笔者认为,适时引入社会中介村级财务是一种可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高度集中,并且有内部控制、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有助于村级财务管理及控制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注入先进的专业思想,从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治理风险。同时,村民自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则合理获取报偿,这样的委托关系合法有序,真正体现村民自治。

由会计师事务所村财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社会各界对会计制与村民自治存在矛盾的质疑,亦可避免“村财乡管”模式中乡(镇)政府越俎代庖的行为,避免“村财乡用”以及权力寻租导致腐败的问题。而对于现有的会计中心,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改制办法,令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改制现有的会计中心,形成独立的村级审计服务中心

村财务记账改由社会中介后,原镇会计中心可改制重新挂牌成为独立的“村级审计服务中心”。原有的人员,会计电算化系统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可作正常转换,并得到更好的利用。原会计人员既熟悉村级财务业务,又具有审计专业基础,现有的硬件继续得到使用。应该说,改制的交易成本几乎为零。同时,原有的中心在财务监督职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审计的管理咨询职能。村级审计服务中心可分为两大部类,一是财务审计部,主要履行改制前经管部门内部审计的传统业务;一是管理咨询部,为各乡镇提供非盈利或有偿低价管理咨询服务。这样,既可以达到村级会计的合法、专业、经济与合理性,又实现村级审计的权威性、专业性、实效性。

(三)现阶段理顺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关系的具体对策

本文上述提出的引入社会中介村级财务以及将现有的会计中心改制为“村级审计服务中心”的设想,能有效地化解会计制与村级审计之间重复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缺失等问题,有效提高制度间的协同治理效应。但一项政策制度的改良需要成熟的时机。笔者认为,上述设想更适用于当农村社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财力难以全面支持会计制以及村级审计机制的情况下渐进施行。现阶段则应从以下方面理顺村级会计制与村级审计的关系,以确保两项制度有效地发挥协同作用,实现最佳协同效应。

1.明确会计制和村级审计的职能定位,避免职能混淆而导致制度效率降低。会计制以监督性为主,以建设性为辅;村级审计则应以管理咨询为主,监督为辅。进一步,应在工作观念的转变及专业技术的提升等方面对村级工作人员和村级审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会计中心人员与村级审计人员应有严格的分离,不搞会计制与村级审计一套人马、两套班子的情况,以避免村级审计流于形式。同时,对村级会计制的绩效评价应予以制度化、常态化。村级会计制的评价主体可考虑利用村级审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知林.村级财务治理新机制: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及其制度的学理解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

[3] 王振.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变迁[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李守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集中核算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EB/OL]. audit.省略.

相关期刊更多

源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中国乡村发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省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