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偿献血 低危献血者 招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0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ors Yunfu District, Yunfu areas of low-risk method of recruiting voluntary blood donors to ensure blood safety, adequate. Methods Donor satisfaction survey carried out by using social marketing theory, nursing psychology, blood physiology, blood don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to be targeted to different groups of public education, mobilization and recruitment. To observe the recruitment method, the number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2010, the street number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the number of fixed blood donation and blood donor satisfaction, compared with 2008. Results The number of voluntary non-remunerated blood donors from 2008 to 15,639 passengers increased to 17,186 passengers in 2010, people from the streets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2008 increased to 1157 passengers 3278 passengers in 2010, a fixed percentage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from 11% in 2008 28% by 2010, donor satisfaction, from 90.4% in 2008 increased to 96.5% in 2010. Between the two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战略的首条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安全的血液,其认为固定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发展之本,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安全的血源。如何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确保临床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是血站工作的重中之重[1]。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风险和采供血机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站积极探索建立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制度,目前本站固定无偿献血者占自愿无偿献血者比例为28%,现将我市近年来建立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2008-2010年无偿献血人次为49697人,其中男性35002人,占70.43%,女性14695人,占29.57%;18-29岁16743人,占33.69%,30-39岁15600人,占31.39%,40-49岁11689人,占23.52%,50岁以上5665人,占11.40%。

1.2 学历与职业

初高中学历的29818人,占60%,大专学历12817人,占25.79%,本科以上学历5452人,占10.97%;工人15635人,占31.46%,学生9348人,占18.8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2856人,占25.87%,其他人员11858人,占23.86%。

1.3 方法

1.3.1 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每年2次每次200份随机发放给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献血环境、献血服务、采血技术及建议4个方面共12个项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

1.3.2 将社会营销理论应用于献血者招募中,是为了满足献血者参与公益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血站的目标和需要,而与目标献血群体创造、建立和维护有益的献血关系。营销者(献血招募人员)所处的职业就是创造、建立和维持交换关系(献血关系)。其本质就是采取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影响个人及社会行为,促使并维持其血液的捐献。

1.3.3 运用护理心理学、血液生理学、无偿献血等知识,与献血者进行面对面的讲解,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人性化、个性化、高质量的献血服务,使初次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2 结果

2008年以来,自愿无偿献血人数和街头无偿献血人数均有明显增加,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及献血者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结果见表1。

表12008-2010年无偿献血及献血者满意度情况统计表例(%)

注:p

3 讨论

3.1 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从献血者招募开始,搞好咨询、体检、检验、采血、发证、结果反馈及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等,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让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方便,献血后仍然感受到被尊重的需要,提高广大公民献血的积极性。献血者满意度是衡量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不满意的献血者会远离我们,而且会把不满意的体验传递给一些潜在的献血者[2]。所以,献血者提到的要求和期望要给予保证,献血者没有提到的要求和期望同样要给予关注和满足。只有超越献血者的期望,全面满足献血者的要求,才能保证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的忠诚,自觉成为一名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高标准、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能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3],令其亲身感受到献血时精神升华、美的享受、爱的奉献,为下次献血树立更大的信心。因此,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了解献血者的服务需求,及时改进工作方法,调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一步提高献血服务水平,有利于招募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

3.2 在献血者招募中,引入社会营销的理论,首先考虑的是献血者的需要,如何让献血者更安全、更便利,如何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服务工作以献血者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献血者的需求。

3.3 深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利用5.8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科普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宣传小册子等,深入学校、厂矿、工业园区进行宣传,使更多公民了解献血的法律、法规、献血的优惠政策、血液的生理知识、献血常识、献血的程序等。广泛宣传无偿献血无损健康的知识和意义,提高全民献血意识,提高献血知晓率,使更多公民自愿自觉地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为招募更多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保障。

3.4 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血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为献血者提供的服务质量[4]。2008年云浮市下属的两个基层血站取消,合并后,新进的工作人员较多,综合素质不均衡。针对以上情况,站领导斑子研究决定,组织全站员工进行系统的血站质量体系、职业道德、优质服务理念、礼仪、着装、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强化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语言沟通技巧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医务人员优良的素质,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服务质量,将使献血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感到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被尊重,从而产生献血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因此,严格实行采血人员行为规范和语言规范,将促进人们积极参加献血和成为固定献血者。

3.5 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营造轻松、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采血车内要卫生、整洁,空间、光线和温度适宜。在献血休息室、采血室、献血车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及开心搞笑的电视,缓解献血者的紧张心理;明确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宣传和心理行为辅导,激发献血者的积极性,促进某些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理解、态度、信念及行为的转变[5],解除他们对无偿献血的担忧,增加献血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成为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3.6加强与献血者的联系与沟通。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他们(短信、电话),对不合格的献血者做好解释,并嘱他们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以后不用献血,对合格的献血者希望他们6个月后再来献血,邮寄生日卡、贺年卡等,重大节日发送祝福短信,成立固定无偿献血者协会,定期举办固定无偿献血者联谊会,每年组织Rh阴性献血者联谊活动,促使初次自愿无偿献血者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总之,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事业,只要宣传引导正确、社会各界理解与参与,不断制定针对性强、方式多样的招募策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也必将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周延风,高东英,献血者招募:从社会营销中获益[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179-180.

[2]方放,绍兴市街头献血人群献血认知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7);111-112.

[3]李玲,厉莉,段萍,人本位思想在整个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16-117.

[4]马海莉,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特征及满意度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4);357-359.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源性传染病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以便制定安全的招募计划,为保证临床安全用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7年9月的无偿献血者资料同时检测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31506份献血者资料,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结论: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学生是较安全的献血者,对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农民应多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血源性传染病;无偿献血;安全血源;质量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我站加强了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增加,为保证血液质量,招募安全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现对吉林地区2006年7月~2007年9月31506名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ALT(上海、北京柏定)、HBsAg(北京吉比爱、上海荣盛)、抗-HCV(上海科华、北京吉比爱)、抗-HIV(上海科华、北京吉比爱)、抗-TP(珠海丽珠、上海科华)。所有试剂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批批检定合格,并且运输、储存方式符合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1.2 仪器: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瑞士产),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产),KUBOTA8400离心机(日本产),KJ-201BD振荡器(姜堰市)。

1.3 调查对象:2006年7月~2007年9月吉林市31506名无偿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其血液标本检测的结果。

1.4 方法:31506份标本均用以上仪器及试剂检测,并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初检、复检共10种试剂,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出阳性结果,就判定该份血液不合格。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和年龄无偿献血者的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情况:见表1。由表1可看出,31506名献血者中,男女比例为1.43∶1,总阳检率差别不大,ALT一项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χ2=23.57,P

2.2 无偿献血者职业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见表2。根据31506名献血者档案记录的职业情况做表2统计,可看出自由职业者在这9种职业中阳检率最高,其次为农民,从单项HIV和抗-TP来看,服务行业和自由职业者阳检率要高于其他行业。

2.3 无偿献血者文化程度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见表3。表3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血液检测5项结果阳检率都逐渐增高。

3 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分布有以下特点:①男性多于女性,18~30岁年龄段居多(72.36%)。年龄段越高,参与献血人数越少;学生较多(29.0%),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懂得“献血无害,血液可以再生,定期献血有益健康”等道理。其次是自由职业者,本市工厂多,企业改制后,一部分员工成为自由职业者,致使这部分人数相对较多。其他工人、农民、军人、职员、教师、医生所占比例较少,不是主要献血人群。按照卫生部要求,无偿献血向农村延伸,经过宣传教育,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无偿献血者行列。②从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18~30岁的年轻人血液检测阳检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中学生献血比例最高,但阳检率最低,因此,30岁以下的文化程度较高者和学生,应成为招募安全固定献血者的重点对象;40岁以上的献血者所占比例较少,应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该年龄段献血者比例;文化程度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显示出文化程度与检测合格率成正比;自由职业者参加无偿献血比例也很可观,占26.6%,但血液阳检率也最高,因此在献血招募同时对他们宣传传染病常识很有必要;农民参加无偿献血人数较少,但阳检率相对偏高,由于农村人口多,经济较落后,缺乏传染病防治知识,要让更多农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保证血源安全,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

为了招募安全血源,降低采血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必须弄清安全献血者的主要来源,研究献血者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各项传染指标的阳检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制定相应的招募方式,帮助献血者自我排查、降低献血者感染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乃红,傅雪梅,廖云.成都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人群结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378.

[2] 陈斌,张玉春,杨勇毅.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2.

[3] 吴霞,陈刚.西安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点及结构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144.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质量;无偿献血;招募;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15-02

Influence of nursing quality on recruit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LIANG Jinfang, XIE Xiaoqio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quality on recruit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Methods: The nursing experien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of 1 096 voluntary blood donors during their first blood donation from July 2009 to June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965 cases were satisfied with nursing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donation, account for 88%; 93 cases were satisfactory, account for 8%; 38 cases with general satisfaction, account for 3%; no one was unsatisfactory. There was no one with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1 095 cases will to continue to donate blood, and 1 case was loath to donate blood because of swoon blood. Conclusion: Nursing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mood of blood donors. In the blood donation process, correct, timely and effective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gaining voluntary blood donors′ understanding, care, support and continuing participation. High-quality nursing can not only bring spiritual comfort and consolation to blood donors and reduce or avoid adverse reactions, but also promote repeated blood donation and bring more voluntary blood donors. Thi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in-depth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work, ensure the clinical blood suppl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Recruitment; Influence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国家鼓励和提倡公民无偿献血,人民群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然而,由于目前临床医疗用血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如何推进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成为血站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云浮市中心血站2009年7月~2010年6月初次参加无偿献血的1 096例献血者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感受与是否再次献血的心理预期作出分析,从而达到探讨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影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云浮市中心血站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1 096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他们均为自愿参与无偿献血,年龄18~55岁。其中,男657例,女439例。

1.2 方法

1.2.1 献血前的沟通和指导工作在献血前有目的地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热情服务且善于与无偿献血者沟通交流的医护人员担任初次无偿献血者的指导和护理工作。

1.2.2 积极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包括评估初次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护理需求,拟定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计划等。对于献血者来说,是对无偿献血的知识水平、信念、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改变即倾向因素,其中在自愿无偿献血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注重献血者的心理需要[1]。为此,在献血前,由医护人员对初次献血者详细讲述献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献血常识;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说明哪些人不宜和不能献血,消除献血者的疑惑和紧张心理,为他们愉快献血做好心理准备;向献血者细致地讲解献血前后应注意的事项,使献血者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同时应让他们知道空腹、疲劳献血容易引起献血反应,采血前饮酒、熬夜等容易造成ALT偏高,造成血液的浪费[2]。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热情服务,指导和帮助初次无偿献血者做好以下几点: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量体重,测血压;到休息厅等候体检结果;体检合格者,刷洗好双臂,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准备采血;采血穿刺前要嘱咐初次无偿献血者精神不要紧张,提示整个献血过程大约需要2~3 min,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密切配合,有节奏地抓紧、放松拳头,直到采血完毕。采血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嘱咐献血者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示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 min,以防止皮下血肿;并且指引献血者到休息室休息,为他们送上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嘱咐初次无偿献血者两天内不做剧烈活动,针眼处要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感染,解释有时在针眼周围有些青紫现象,是因为有少量血液流到血管外的缘故,过几天会消退,必要时可做一下热敷;提醒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多吃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和多饮水,并告知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不要暴饮暴食,就能在短时间内补充失去的血液。

1.2.3 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的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3]。预防和降低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志,是保护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避免发生意外,以及有效避免由此引起的给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4-5]。其原因主要是首次献血者大部分都会有紧张、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强调在接待服务上要主动、热情、礼貌,应以和蔼的态度、热情的服务、鼓励的语言和精湛的医护技术参与初次献血者的无偿献血过程,有效预防或减少献血者因精神过度紧张、恐惧而引起的献血反应。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保证采血环境清洁、干净,符合卫生学准则,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影响献血者。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6]。

1.2.4 即时宣讲献血者免费用血权利在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及时宣讲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权利。包括献血者一次献血满200 ml及以上,可享受个人所献血量的3倍全血量免费用血。个人累计献血达600 ml及以上者,自献血满600 ml之日起本人配偶、父母或子女医疗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享受所献血量的等量全血量价免费用血,献血者所在血站检验室检验不合格者,其本人用血时可享受与所献血量等量的全血量价免费用血,其配偶、父母、子女不享受等量全血量价免费用血等,让献血者第一时间知道献血后的权利,既可对献血者表示感谢和尊重,也可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美誉度和促进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深入开展。

1.2.5 随访记录在献血后立刻征询初次献血者本人对血站的护理意见并做好满意度、是否出现献血反应等的记录,在间隔一段时间后,通过电话回访献血者是否愿意继续参与无偿献血。

2 结果

在血站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云浮市献血护理质量达到了整体满意的效果。1 096例初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表示满意的965例,占88%;表示较满意的93例,占8%;表示一般的38例,占3%;表示不满意的0例。当中无一例出现献血反应。他们当中有1 095例在接受医护人员的跟踪调查时表示愿意继续参与无偿献血,几乎占整个研究对象总数的100%,只有1例由于自身晕血因素表示不考虑第二次献血。

3 讨论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好坏对献血者心理能产生正负作用,也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产生影响。也有研究表明,献血的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献血经历不愉快、献血不方便和献血环境不佳[7]。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热情、主动、礼貌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和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让献血者放下思想顾虑,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无偿献血。同时,血站的医护人员要掌握高超的采血技术,减轻献血者的害怕心理。此外,血站要营造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并做好献血后的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各环节的努力,让献血者产生愉快的献血经历,以推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质量献血护理能有效推进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自愿无偿献血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提高献血护理质量,不仅仅是提高采血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技术的问题,也是对血站设备设施、护理环境、护理文化和护理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不同层次献血者的需求为根本,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爱氛围,让献血者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和被呵护。

[参考文献]

[1]Hosain Gm, Anisuzzam M, Begun A.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s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among Dhaka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angladesh [J]. East Afrmed J,1997,74(9):549.

[2]陈莉,赵莉华,王玉珍,等.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138.

[3]梁文飚,唐荣才,栾建凤,等.建立献血反应标准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11.

[4]杨琼芳,胡小华.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1-132.

[5]王淑荣,周亚平,杨涛.无偿献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护理和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54-55.

[6]刘春梅,王利华.济宁市5 800多名无偿献血者心态调查和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3):212.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第4篇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办公室,河南郑州 45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及RhD阴性血型库建立,以此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之后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深低温技术保存RhD阴性成分血。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和维护资料库,将确认后RhD阴性的血液分成新鲜冷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及时应用于临床中。结果 经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有62例为RhD阴性献血者,占0.6%,其中A型14例,占22.5%,B型21例,占33.8%,O型17例,占27.4%,AB型10例,占16.1%。其中B>O>A>AB。5年间无偿无偿献血者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提供1163U,临床应用中并未产生同种抗体或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建立RhD阴性血型库,提供Rh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避免产生同种抗体,也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血液输注疗效,满足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 RhD阴性;分布规律;血型;表现;临床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089-02

[作者简介] 郭俊勇(1970-),男,河南南阳,研究生,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采供血。

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是Rh血型系统,除了ABO血型外,此血型也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聚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系统中的D、C、c、E、e5种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容易引起一系列溶血性贫血。据相关调查得知,我国人群中RhD阴性的频率仅为0.25%~0.35%,属稀缺血型[1]。为此,我中心特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根据鉴定结构建立血型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所有无偿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其中男性5542名,女性4458名,采用随机分布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式来分配血液。献血者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8.4岁,所有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做快速检测并经EDTA-K2抗凝。

1.2 试剂与仪器

ABO标准血清RhD血清(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不同批号和来源的抗-D单克隆试剂、抗球蛋白试剂、抗-e、抗-E(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IgM-D筛选试剂(DIAGAST公司,批号446000)

生物显微镜(Olympus-CX21)

血清鉴定板及试管(长春博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振动器、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

1.3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3],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运用IgM型抗-D筛选试剂,可以用不同批号和不同来源的抗-D单克隆试剂,对初次筛选结果为RhD阴性血标本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方法来确证试验。表型测定中对IAI可采用抗-C、抗-c,抗-e试剂,确定阴性标本可采用盐水试管法,详细记录每一项试验数据,便于后续核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并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按计划制备并用深低温等技术保存RhD阴性成分血。

1.4成分制备

将确认后RhD阴性的血液分成新鲜冷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以《血站成分血制备要求》[4]为准。

1.5 建立RhD阴性血型库

根据无偿献血者的个人信息整理成供临床综合使用的电子数据库,其中个人资料内容包括姓名、ABO血型、性别、民族,身份证号以及通讯信息等)。之后将无偿献血者的Rh血型资料录入计算机中,最后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录入ABO血型、Rh血型资料等。如果临床患者在运用献血者所提供的血型后出现免疫抗体反应后,此时可调用计算机所录入的无偿献血者资料来寻找患者相配合的血液,及时解决临床用血所需。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

经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有62例为RhD阴性献血者,占0.6%,其中A型14例,占22.5%,B型21例,占33.8%,O型17例,占27.4%,AB型10例,占16.1%。其中B>O>A>AB。RhD血型在ABO血型的分布见表1。

表162例献血者RhD阴性在ABO血型中的分布[n(%)]

2.2 临床应用情况

将确认后RhD阴性的血液分成新鲜冷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及时应用于临床中,5年间无偿无偿献血者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提供1163U,临床应用中并未产生同种抗体或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具体数据见表2。

表2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液临床应用情况

3讨论

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是Rh血型系统,除了ABO血型外,此血型也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研究RhD血型分布规律对科学指导输血工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Rh阳性血型在中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中约占99.7%,阴性血型只占据微小的比例。有时在临床输血中,阴性患者在第一次Rh血型时,并不是发现血型存在不匹配现象,是因为天然抗体没有存在于Rh血型系统中,如果是将Rh阳性血液输注到Rh阴性的受血者中则会出现免疫抗Rh抗体现象。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确认、表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检测,建立RhD 阴性供者资料库,杜绝弱D发往临床,为输注Rh阴性血的患者,特别是已产生同种抗体患者,提供Rh表型相合的血液,有效预防因Rh抗原同种免疫反应所致的各类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5-6]。对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RhD阳性献血者血浆也应进行抗体筛查,避免抗-E、抗-c、抗-C、抗-e等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常,Rh凝集素并不会存在于Rh阴性人血清中,Rh阳性者在第一次接受阴性血液时,凝集反应不会发生于所输入的红细胞内。受血者会因有含Rh凝集原的红细胞产生抗Rh凝结素。如果进行二次输注,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出现,凝集现象再次产生。因此,如果在临床上同一献血者的血液给患者实施重复输血,为了保证安全输血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在输血前做较差配血试验[7-8]。对已经建立RhD阴性档案的献血者,在接到通知再次来献血时,也应用盐水试管法检测IgM RhD 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所献血液用于临床,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本文研究中,经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有62例为RhD阴性献血者,占0.6%,其中A型14例,占22.5%,B型21例,占33.8%,O型17例,占27.4%,AB型10例,占16.1%。其中B>O>A>AB,因此可以断定RhD为稀缺血型,这与相关资料“中所提到的中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中Rh阳性血型约占99.7%,阴性血型只占3‰~4‰”的言论是相符的,为此,应及时建立RhD阴性血型库,与此同时,采用深低温技术保存RhD阴性成分血,延长血液保存期,保证临床稀有血型患者急救工作。之后将确认后RhD阴性的血液分成新鲜冷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及时应用于临床中,5年间无偿献血者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提供1163U且治疗效果良好。

除了建立RhD阴性血型库来满足临床所需,还要继续从无偿献血者当中筛选阴性献血者,实施免费家庭普查,以此来提高RhD阴性人群的检出率[8]。必要时可成立关于稀缺血型组织,献血者可在一起交流献血体会,弘扬互动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便于未来临床中阴性患者急救用血时可提供帮助。由此可见,RhD数据库的建立可充分弥补临床上关于稀缺血型的不足,不仅可快速检索出与RhD阴性血型患者相配合的血液,更是一种有计划的采血方式,有效的保护了血液和解决临床输血问题。

综上所述,建立RhD阴性血型库,提供Rh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避免产生同种抗体。也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血液输注疗效,满足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杨书爱.采供血区域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32-1633.

[2]郑泽旋,黄蓝生,温国强,等.汕头市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表型分布调查[J].广州医药,2011,42(3):59-61.

[3]王福生.稀有血型队伍建立的现状分析及科学管理[J].中外医疗,2008,27(1):51.

[4]吴鸽,李红.Rh(D)阴性血液储备初探[J].中外医疗,2010,29(27):35-36.

[5]马曙轩,徐樨巍,宋文琪,等.部队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液冷冻血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3):198-200.

[6]何艳.遂宁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Rh血型的分布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08.

[7]孙友岭,周涛,万胜全,等.皖北某地区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J].淮海医药,2013,31(1):27-29.

无偿献血者的要求范文第5篇

方法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HBsAgELISA和TPELISA法对88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评估;对百色市中心血站2012~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TP常规筛查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88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双联金标试纸条检测HBsAg/TP结果与ELIS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77%;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进行血液初筛后TP复检阳性率为0.72%,TP复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50,P

结论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进行无偿献血前筛查,可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以及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无偿献血;筛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1.023

Application of double goldlabeled reagent in blood donation screening

[HJ1][HJ]

LU Jieling,ZHOU Zhengdong,MA Haiyan,TANG Yusheng,LI Yingling

(Guangxi Baise Blood Center,Baise 533000,China)

[HJ1*2][HJ]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results of double goldlabeled reagent in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so as to discuss feasibility of rapid screening of double goldlabeled reagent in unpaid blood donors before blood donation.

MethodsHBsAg/TP double gold labeled reagent test strip method,HBsAgELISA and TPELISA methods were put into use in parallel detection evaluation of blood samples from 880 blood donors.HBsAg/TP routine screening data of blood samples from blood donors from 2012 to 2015 in Baise Cit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est results of double gold labeled reagent with the methods of HBsAg/TP and ELISA from 880 blood samples was 99.77%,while the reexamination of TP positive rate was 0.72% after adopting HBsAg/TP double gold labeled reagent for blood screening.The positive rate of TP recheck was compared,and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5.350,P

ResultsHBsAg/TP double gold labeled reagent for blood donation before screen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llection of unqualified blood and reduce blood condemnation rate,it can also save blood resources.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ConclusionThe use of HBsAg/TP double gold labeled reagent for blood donation before screen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llection of unqualified blood and reduce the rate of blood scrap,as well as it can save blood resources.Therefore,it 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HBsAg/TP;unpaid blood donation;screening;application

近年恚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不断快速发展,随着各地市采供血量的不断增长,无偿献血人数越来越多,献血人群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梅毒检测阳性已经成为除乙肝外血液检测不合格而报废的主要原因[1~4]。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山区,与越南、贵州、云南接壤。2006~2009年百色市无偿献血梅毒检测阳性率约为1.27%[5],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减少血液报废率,笔者对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应用于献血初筛进行平行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2015年百色市无偿献血者标本111 920份进行HBsAg/TP检测的记录资料;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实验组)、HBsAgELISA和TPELISA法(对照组)对88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TP平行检测。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中的要求。

1.2试剂

北京万泰公司提供的HBsAg金标试剂和HBsAg/TP酶联吸附法检测试剂盒;厦门新创公司提供的HBsAg/TP联合金标试剂和HBsAg/TP酶联吸附法检测试剂盒;室内质控品主要由北京康彻思坦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和室内质控品均批批检测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

1.3仪器

Xantus150+AK03B全自动酶免加样器(深圳爱康公司),RSP150全自动加样器(瑞士帝肯公司),FAME24/20及FAME24/30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瑞士哈美顿公司),MK3酶标仪,美国伯乐洗板机,瑞士TACAN洗板机。

1.4方法

2012~2014年采用HBsAg金标试剂试纸条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2015年起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每份血液标本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初复检检测。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HBsAgELISA法和TPELISA法各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任一种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辫子标本双孔复试,复试仍呈反应性者判为不合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以不同年份HBsAg/TP复检阳性率以及使用不同方法HBsAg/TP复检阳性例数数据为统计数据,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金标试纸条法与ELISA法检测HBsAg/TP结果

2015年采用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与ELISA法对880份血液标本进行HBsAg/TP平行检测,金标试剂检测HBsAg阳性10例,TP阳性5例;而ELISA法检出HBsAg阳性12例,TP阳性7例。双联金标试纸条检测HBsAg/TP结果与ELIS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77%(878/880)。结果见表1。

2.2HBsAg/TP检测情况

2012~2015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11 920份。其中复检结果HBsAg阳性例数为645例,阳性率为0.58%;TP阳性例数为802例,阳性率为0.72%,TP复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不同方法对880份血液标本HBsAg/TP进行平行检测情况(n)

检测方法

ELISA法HBsAg阳性阴性TP阳性阴性

双联金标试剂试纸条法阳性10050

阴性28682873

合计128687873

χ20.5000.500

P0.4800.480

表22012~2015年百色市无偿献血HBsAg/TP检测情况[n(%)]

年份检测人数HBsAg阳性TP阳性

201224 867130(0.52)212(0.85)

201326 933151(0.56)229(0.85)

201429 054178(0.61)255(0.88)

201531 066186(0.60)106(0.34)

合计111 920645(0.58)802(0.72)

注:不同年份HBsAg复检阳性率比较,χ2=2.321,v=3,P>0.05;不同年份TP复检阳性率比较,χ2=85.350,v=3,P

3讨论

当前,采用金标快速诊断试剂在无偿献血前进行初筛,可以明显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和减少血液报废率[6~9]。百色市中心血站自2002年起采用HBsAg金标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血液因复检不合格的报废率,但梅毒的复检阳性率却居高不下[5],为了节约血液资源,我们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对88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双联金标试剂的检测结果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77%(878/880),结果相差无几;双联金标试纸条法漏检的2例阳性结果在ELISA法为弱阳性,两种检测方法分别检出的HBsAg/TP阳性结果差异不显著。有报道TP金标快速筛查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血液检测结果符合率与ELISA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说明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适用于无偿献血前的血液筛查。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2012~2015年HBsAg复检阳性率约为0.58%,不同年份间HBsAg复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5年TP复检阳性率约为0.72%,2012~2014年TP复检阳性率不显著,但2015年TP复检阳性率仅为0.34%,与其他年份的TP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百色市中心血站自2015年起将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用于献血前的筛查工作,而表2的结果提示,百色市无偿献血者的TP复检阳性率从2014年的0.88%急剧下降至2015年的0.34%,证明了TP金标试纸条法在献血前筛查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所使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以快速定性检测人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3~15分钟内观察结果,操作方法简便,通过有关文献报道和表1检测结果,表明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的灵敏度已经非常接近ELISA法的检测水平,非常符合献血前快速筛查的特点和要求。在处于滇、黔、桂三省区中心的百色山区城市的无偿献血者中使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进行献血前筛查,不仅能大大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还有效地降低了血液报废率,避免宝贵的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具有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以后深入持久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宜仲,陈晓燕,黄守民,等.无偿献血前梅毒抗体快速筛查应用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22124,128.

[2]黎淦平,刘宜仲.深圳西部2005~2011年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6):748750.

[3]黄守民,张健,刘宜仲,等.深圳市宝安区2004~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指标检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891790.

[4]尹恒,王乃红,卞鹰.中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比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3133.

[5]李蓥玲.80 221份无偿献血者血清梅毒检出率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8):771773.

[6]古醒辉,熊文,叶贤林,等.乙肝/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在献血前初筛的应用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193196.

[7]孟毓,岳献荣,赵新艳,等.HBsAg/TP联检试纸条用于采血前初筛的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3):278279.

[8]王t梅.梅毒抗体胶体金法在街头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