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第1篇

一、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

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通常建立在急救医疗设备的特点之上,从而突出其所拥有的管理要点,当前需要掌握的方面包括了三个层面。其一,可靠性,医院急救设备在管理当中应当保证其可以长期处于性能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保证立即使用;其二,安全性,医院急救设备主要用来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因此对该设备的安全问题要重视,与其相关的设备也需要引进安全注意;其三,有效性,这不仅体现在了医院急救设备与其性能之间的关联,还体现在了设备与相关操作人员和技术素质的关联。因此,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

二、急救设备的存储与待用管理

对于急救设备而言,应当确保其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始终处于急救的待用状态。为此作为主管部门来说,需要时刻加强对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完全情况的监管工作。由于使用急救设备,需要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设备的数据和功能做好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此外,从当前的情况来分析,对于任何的医疗单位来说都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大量的急救设备,但是遇到灾害性急救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急救设备,这样就需要针对急救设备做好供货渠道和储存。医院方面可以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物品的需要,这方面可以与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医院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候,可以随时了解急救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中获得设备,增加挽救成功的概率。

三、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同样存在着安全风险问题,所以,医院需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医院当中,这种风险往往指的是由于医疗技术所带给患者或使用人员的伤害的可能性。当前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安全,就无法保障质量,也就不能提升工作效率。急救医疗设备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危险性。目前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针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三个主要工作。风险分析,自然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伤害概率的分析,风险评估则是对这种概率以及伤害程度进行评估,而风险控制就是对整个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我国于2007年推出的《医疗器械监管监督条例(修订草案)》当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相关内容,针对医疗设备在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以及使用环节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加强了安全风险控制。但是,由于当前关于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加以确认,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预防性的维修,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该项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发展。

四、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所拥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需要重视其在计量和质控方面的工作。当前很多医院已经在针对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流程。对于具体的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如下:其一治疗类,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更换、矫正、检查、预警等相关工作,需要用前进行测试、检查、消毒等,需要做好工作记录、切断电源、管理附件、清洁等;其二诊断类,需要做好绝缘检测、分析仪器检查等,用前和用后做好与治疗类同样的工作;其三监护类,在做好前两种的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注重监护类设备的稳定性,需要用前做好完好性和传感器的检查工作,需要用后做好同诊疗类一样的工作。对于上述三种急救医疗设备都需要做到的是,定期进行计量检测的工作。对于计量和质控管理方面,医院急救医疗设备应当做好常规检测跟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常规检测就是要能够保证其跟其他类别的设备一样做好定期计量质控维护工作,预防性维修工作则主要是通过对设备风险程度的把握,以及具体实践经验,对设备加强各方面的维护工作。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及合格证书工作,将会为遇到医疗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应当认识到随着宣传工作的开展、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计量和质控管理也会得到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会受到更多重视。

五、发生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不良器械事件,严重影响了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因此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也加强了对不良器械事件的监督管理工作,要知道不良器械可能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带来很大伤害。所以当前在急救设备使用中,需要加强对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有效。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建立检测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当前的规定要求,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各司其职;其二,实现巡查工作的制度化。拥有了具体方案就要逐渐的落实具体的方案,这就需要实现工作的制度化,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急救设备做好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现意外;其三,鼓励进行预防性维修。由于设备拥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预防性维修方面应当保证其科学性,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并且维修之后对设备进行校验,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第2篇

20__年妇幼卫生主要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0;

住院分娩率>98;县级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0;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9;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98。

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主管局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基层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领导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一)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二)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三)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四)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一)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二)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县级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县乡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三)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一)由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相对稳定基层指导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二)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三)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四)第二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进行一次调查指导,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五)进一步完善与基层的业务联系机制,帮助基层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基层妇幼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为基层提供服务,帮助基层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六)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5~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查治工作,在人力、技术、物力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西屏镇农村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 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一)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层干部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行政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继续在制度、经济等方面鼓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根据业务技术建设的需要,切实处理好工学关系,妥善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对口专业的学习培训,争取安排1~2名业务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临床进修。各科室也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经常性组织病案分析、业务交流等学习,进一步活跃学习氛围。

(三)注重发挥保健专业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乳腺保健、男性生殖保健、儿童营养检测、计算机智力评价及生长发育评价等业务技术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10~12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电教设施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六)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宣传自我、推销自我,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与信任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为自我发展打好社会基础。

六、重视经济核算,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实施成本效益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分配改革制度,是充分调动全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全年业务总收入争取达到230万,药品收入的占比不超过50。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按质优、价廉、合法的要求,切实做到因需用药,尽力避免因医药费用较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既要按合理成本支出的要求,又要适应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做好收支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所的物资、必须填报采购计划,实行按需定人采购、定人保管、定人发放、并建立物资帐。各科室所需物资应定人填单领取,财务做好发放登记和数额统计,逐步实行成本核算。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7%;

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5%;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8%;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体检率>98%;

妇女病查治2000人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二、主要抓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政府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村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村卫生站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1、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2、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3、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4、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村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1、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2、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镇村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3、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镇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1、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村卫生站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全院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进一步完善与村卫生站联系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村卫生站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提供服务,帮助村卫生站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九月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1、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干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干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建规范产科,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3-5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3、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59-02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书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和,对于明确医疗责任,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积累基础性医学研究材料具有重大意义[1]。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可复印的医疗文书中护理文书约占1/3,其中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就成为法律上的物证。近年来我科运用PDCA这一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及控制方法,提高护理文书动态、全程的质量控制,做到“强化前馈,同期控制,定期反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介绍如下:

PDCA是美国统计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它将一个工作流程分为四个管理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2]

1计划阶段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下表A组为运用PDCA方法质控前两个月,B组为运用PDCA初期阶段,C组为运用PDCA后成熟阶段,三组随机抽查我科护理文书各100份为分组样本。

此表中四类护理文书从外观整洁度、完整性、规范化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书写缺陷项目。发现(A组)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文书整洁方面:涂改、粘刮、字迹不清、签名难辨认等现象比较普遍;其次,完整性方面比如体温单漏填大便、体重、出入量,24小时出入量记录与危重护理记录单不符,医嘱单漏填药物敏试结果等也较多;专业技术方面比如护理记录单未反映专科护理特点、护理记录缺乏连贯性、与医生的记录不符等也很突出;由于直接关系到记录护士的法律责任,大家认识较好,所以各种记录中均没有未注册护士的独立签名。

以上问题我们在科例会上提出讨论,总结到:①法律意识淡薄。护士自我保护和留取证据意识淡薄,护士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对文书的价值和责任仅止于签名、真实等表面简单的认识,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隐患。如果对可能引发护患纠纷的问题认识不足,如重要信息漏记、抢救记录不完善、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模糊用语等,纠纷发生时以上均可造成举证不能[3]。②思想重视不够。部分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思想上不够重视,记录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录后未认真检查,以致护理记录出现不准确、不完整,无法如实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轻者影响医生修订治疗方案,重者可能导致误诊、误治,引发纠纷[4]。③业务不扎实。护士专业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欠缺,会出现诸如缺乏专科护理特点、记录不连贯、对危重患者重点观察不够,记录内容不详等问题。④我科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为0.21:1,床位使用率>95%,所以讨论中也有护士提出护理人力不足,工作繁忙紧张,压力大是造成文书页面整洁欠佳的主要原因。

2实施阶段

2.1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保证各项护理记录的客观、准确、及时、完整,使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2.2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三基”培训,开展包括每月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大查房、读书报告会、每周护理小查房、护理病历点评、每日一问等质控活动。支持鼓励在职护士继续深造,以提高护士在人文、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

2.3规范护理记录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我院护理部根据此规范制定的护理文书书写细则,并制定我科常见病的护理记录书写示例。

2.4健全护理记录质量控制体系改变管理方式,变结果管理为因素管理、过程管理、环节管理,实行分层负责层层把关,做到每个护士自查,交接班检查,小组互查,科室质控护士或护士长每天抽查,对每天的新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文书点评,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护士长及专业组长对出科病历进行质控,并接受护理部每月不定期的检查。

3检查阶段

我们专门设计了文书缺陷细分统计表,作为我科自查自评标准,以及实施评价的依据。通过自查、互查、抽查及护理部督查相结合,并在周例会上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跟踪。

4处理阶段

PDCA质控方法实施一段时间后的统计表明,在法律免责方面如签名潦草、漏项缺项、漏记重要护理信息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但对于记录的连贯性、专科特色等问题,由于涉及护士自身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时难有大的改观,需要程序上的不断强化和护理人员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这是一个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处理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周例会,把总结出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当作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问题跟踪至细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与绩效挂钩,护士对小组长负责,小组长对护士长负责,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负责,在科室里形成一个循环督促的质控保证体系。一周一讨论,讨论有反馈,通过反馈,避免已经发生的偏差再次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使文书质控在护理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5讨论

综上所述,PDCA循环的各步骤中,在P这个阶段我们提出文书书写存在的每个问题,它是循环的开始也是上一个循环的后继,D是循环的主要内容也是文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活动,C是文书质控的督促和保证,A是循环的重点阶段,由它决定哪些问题进入后一个循环,此阶段也强调了巩固成绩的重要性。在文书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PDCA循环,可以保证各环节的活动有条不紊,使工作质量随着螺旋上升的不断循环得以持续改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不断完善文书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使其具备“造血”功能,为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放军,胡立珍.PDCA循环法在护理文书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73~74.

[2] W.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21~24.

医疗技术质控方案范文第5篇

影响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的因素

1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有些医疗设备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很多医疗设备为了追求利益完全是粗制滥造。这类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将严重影响临床的诊疗工作,甚至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设计、生产及上市前由于临床验证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约占10%~20%。

2使用操作不当

目前医疗设备品牌型号繁杂,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多,临床医护人员缺少系统的操作培训,存在适应症选择不当甚至不会使用、乱使用,使得医疗设备没能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操作、维护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50%~60%。

3设备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

很多医疗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当高,有些需要在无尘或层流环境下使用,有些则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使用。实际情况是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由于患者多、医疗资源有限及医工人员短缺等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医疗设备都在超负荷的工作,造成设备性能退化;各类原因引起的故障损害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20%~30%。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QC)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4]。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医疗设备需要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淘汰和报废等整个寿命期内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一整套管理和技术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地核查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能直观地反映医疗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各项性能、指标,让医学工程师对医疗设备是否安全作出正确判断[5]。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内容

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伴随着医疗设备从进入医院使用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有:计量管理、质量检测、维修、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及淘汰报废5个方面。(1)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医学计量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临床应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计量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能否达到临床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规范计量行为。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计量管理体系及实施管理制度,对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器械计量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为了确保医学计量器具所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有效,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对医学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2)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指根据计划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应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将对患者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质量检测方式可分为:①验收检测:指医疗设备到货安装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所进行的相应测试阶段;②状态检测:指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的全面测试阶段,以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并及时发现医疗设备性能的变化程度;③稳定性检测:指为了确定使用中的医疗设备性能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而进行的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质量检测工作。(3)医疗设备的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降低医疗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成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路故障、机械故障及设备软件故障等,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因此,不仅要求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精湛,同时还要求其时刻做好维修准备。对临床科室而言,设备出现故障时医学工程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并排除故障最为重要。医疗设备维修是医学工程人员赖以存在的基础,具有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难度最大的特点,维修工作做不好,质控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维修工作不能放弃或弱化,还应加强,这是医工人员的生存之本[10],维修不是简单的进行修补,而是医学工程人员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技术进行的较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和网络设施,随时与厂商或商、维修热线电话或专业网站取得联系,进行技术咨询,加快排除故障的时间。目前,维修主要有3种方式:自修、厂方维修和第三方维修。(4)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是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的基本保障。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对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①应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对设备进行内外除尘清洁,、机械检查和坚固,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对维修保养情况和故障现象等进行详细登记;②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疗设备效率的有效措施。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医学工程人员根据设备情况、厂家资料与风险分析制定不同的详细检查和测试方法,针对设备的外观及附件、安全性能、功能检查进行常用性能指标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等。PM能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状况,减少故障及维修工作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医疗设备的淘汰报废:医疗设备淘汰报废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为自然生命中止、技术寿命完结、行令禁止及精度降级等。医学工程人员要按照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严格把关,给出客观真实的鉴定报告,应该报废的设备坚决报废,决不允许医疗设备“带病”工作。3.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医疗设备的风险范围有可能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程度。2008年12月,我国正式出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上报原则、流程等做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因此,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据统计和检测

必须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加以收集,并进行分类、归档和处理,从汇总后大量的原始检测结果中提取统计学信息,总结出设备运行维护中的规律,对质控工作效果以及人员绩效作出评估。质控结果对下一步设备的购置与临床使用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客观参考数据,为医院决策层实时掌握医院设备运行情况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