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献血者 献血反应 预防
1 什么是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症。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可分为(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还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悸等[1]。
2 献血反应的原因
2.1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常见的晕血和晕针。献血者对献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惧怕感,特别是首次献血者。有研究表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2]。其原因主要是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少,在献血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
2.2 空腹献血 空腹献血者多有相对血容量不足,出现一过性血糖过低,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2.3 献血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2.4 献血环境和人员拥挤、声音嘈杂、气温较高,使献血者心情烦躁,而诱发献血反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采血车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屋的发生率。
2.5 献血者 由于流动采血车空间小,采血场所受限,献血者献血时多采取坐位,致使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降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3]而引起献血反应;献血者献血后起站过急、过猛,以及迅速转换,也容易引起献血反应,其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中断不能及时反射调节使血液沉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而致献血反应[4]。
2.6 采血工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疼痛、血肿等诱发献血反应。
3 预防措施
3.1 工作中严格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和询问 凡志愿献血者,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5]体检标准,全面评估献血者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状态,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
3.2 充分做好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开展支持性心理干预 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存在一个认知的过程,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医护人员应以和蔼、热情、鼓励的语言进行心理引导和解答,在他们感到担忧时使其消除疑虑。
并且做好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献血与健康等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和解释,解释献血的每一步骤,以及这样做的理由,包括病史、基本健康检查、采血的基本过程、献血后护理和对所有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按规定献血不会危害健康,并且科学献血有利于健康。一旦献血宣传有效开展,越来越多的献血者也会相互谈论献血经历,从而对献血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因精神过度紧张、恐惧而引起的献血反应。
3.3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保证献血环境清洁、卫生,符合卫生学准则,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6]。
3.4 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医护人员在接待服务上要主动、热情、礼貌。采血护士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力求静脉穿刺准确率达到100%,尽可能地一针见血。如没有回血,不可惊慌,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如果针尖不在血管内并且摸不到静脉时应拔出针头,切忌“探索”性进针,减少穿刺疼痛给献血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正确使用止血带,因献血者个体差异、止血带的压力要求有所不同,以免压力不足时则穿刺静脉充盈不佳,压力过高则可使深部静脉回流受阻。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待消毒液干后再穿刺以免消毒液经针眼处进入刺激静脉血管,致使局部皮肤变红引起局部疼痛;掌握拔针技巧,采血后拔针时让献血者通过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注意在针头拔出皮肤的瞬间不要用力压迫穿刺部位,应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退出血管腔以避免针尖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切割伤,引起疼痛,并及时放下袖口以利止血;按压部位准确拔针后按压迫穿刺点及其稍上方5~10 min,局部按压不可用力揉搓以防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瘀血、血肿。在工作中护士应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因长时间的等候或不必要的拖延而引起的心情烦躁。护士采血前劝导献血者献血前尽量饮水不少于500ml,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7]。因为饮用温开水可有效增加血容量,加快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同时饮用温开水可缓解紧张心情,促进心血管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保证正常血管扩张,避免心输出量下降。在采血的整个过程中采血护士一定要主动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话题与献血者交谈以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并且告诉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采血完毕,嘱献血者不要急于变换,在原位休息3~5min后再慢慢起来,减少性低血压引起的献血反应。
3.5 献血反应的处理 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反应的各种先兆。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以免使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和其他献血者产生恐惧感与疑虑引起连锁反应,而应立即中止献血,对症处理献血反应。对轻度或中度的献血者一般卧床休息一会儿或饮用些糖水即可,休息片刻方可离开;对重度者,应立即中止献血,使其平卧,头低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刺或掐人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输液,尽快恢复血容量防止或纠正休克,以减少严重献血反应的发生。当献血者的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且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后,医护人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献血者了解到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顾虑,另外,有关工作人员及时填写献血反应记录表,做好献血者的回访反馈工作[8],并且以此作为今后是否适宜再献血的参考。总之,献血反应不仅关系到某一个献血者的健康以及他对无偿献血的认识,而且关系到整个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正确预防与处理献血反应,在献血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注意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运用医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并消除其思想顾虑,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地完成献血。
参 考 文 献
[1]刘桂兰.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和预防.中外医学研究,2010,8(6).
[2]杨琼芳,胡小华.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1-132.
[3]王瑞红.减少患者晕针发生率的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8.
[4]郁佃兴.浅议献血反应的预防.中国输血杂志,1997,8(1):8-9.
[5]王培华.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
[6]刘春梅,王利华.济宁市5800多名无偿献血者心态调查和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12.
【关键词】 赤峰市地区;Rh(D)阴性血型;表型分析;表型数据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95-02
Rh血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其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医疗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Rh血型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满足Rh(D)阴性患者的临床用血需要,自2008年开始,我站对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Rh血型的筛选和确认工作,至2013年3月17日为止共检出Rh(D)阴性献血者439人,通过分析初步掌握了本市Rh(D)阴性血型的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Rh(D)阴性血型表型库,为我站的采供血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保证了临床的用血需求。现将统计分析结果和建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8年11月1日――2013年3月17日期间的83571名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EDTA抗凝)。
1.2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ABO试剂红细胞(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抗-D血清(长春博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德国Biotest公司、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抗-C、抗-c、抗-E、抗-e血清、广谱抗人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改良凝聚胺试剂(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3 检测方法 参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ABO血型采用正反定型进行检测Rh(D)血型先用IgM性质的抗-D血清做初筛检测,对于Rh(D)初筛阴性的标本,采用3种不同厂家IgG、IgG+IgM性质的抗-D血清试剂进行抗球蛋白法检测,以排除D变异型。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以及《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验。Rh血型系统其他抗原的检测用抗-C、抗-c、抗-E、抗-e血清按试剂说明书操作。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采用凝聚胺的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4 建库 将Rh(D)阴性献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及基因型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分别录入计算机,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库,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一旦临床患者检出Rh免疫抗体,需寻找相配合的血液进行输血治疗时,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找到最适宜的献血者或血细胞,及时满足临床用血需要。针对稀有血型的献血者比例少、血液保存期短等现象,建立冰冻红细胞库,采用深低温冰冻保存甘油化的Rh(D)阴性血细胞,血液保存期可延长至10年[1]。
1.5 统计学方法 Rh(D)阴性表型频率计算采用参考文献[2]的方法,基因频率按Berhstein法相关公式计算。
2 结果
2.1 本血站Rh(D)阴性献血者在ABO各血型中的分布 见表1。2008年11月1日――2013年3月17日赤峰市中心血站对83569名献血者进行Rh(D)血型的筛选及确认试验,检出Rh(D)阴性血型献血者439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完善的Rh(D)阴性血型表型库,为临床用血提供保障。
3 讨论
近几年国内报道的由于Rh血型抗原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屡见不鲜。现代输血理念要求我们不应简单的满足于ABO同型输注,还要保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抗原也要同型输注,尤其是有免疫史的患者,同型输注可避免产生免疫性抗体。如果患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那么配血的关键是要找到针对相应抗体的抗原是阴性的供者,这样才可避免产生输血反应,达到良好的输血效果。本次在赤峰市地区83569名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检出Rh(D)阴性献血者439人,其中“A”型121人(27.56%)、“B”型129人(29.38%)、“O”型144人(32.80%)、“AB”型45人(10.25%),ABO血型分布情况为O>B>A>AB,Rh(D)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从Rh(D)阴性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来看,各表现型分布依次为ccdee(58.31%)>Ccdee(28.02%)>ccdEe(6.83%)>CCdee(3.19%)>CcdEe(2.28%)>ccdEE(0.91%)>CCdEe(0.46%),其中以ccdee为最高,Ccdee次之,其他表现型比例较低。每一表现型的ABO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血液采集和供应体系提供了依据,协调本血站Rh(D)阴性不同ABO血型血液的库存比例,满足临床急诊急救用血需要,同时有助于Rh(D)阴性血型表型库的建立和使用,对有相应抗体的患者的配血起到指导作用,不但保证了患者同型输注血液,避免大批量盲目筛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研究显示我国少数民族Rh(D)阴性比例较高,新疆维吾尔族达5%,蒙古族达1%,汉族人群较低,约为0.2%-0.5%[3]。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赤峰市的Rh(D)阴性献血者以汉族居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其中汉族Rh(D)阴性的比例为0.504%,蒙古族Rh(D)阴性的比例为0.632%,蒙古族Rh(D)阴性的比例与汉族比例接近,分析其原因:①可能与蒙古族牧民多生活在距离城市、县、区较远的地方,以散居为主,我们的采供血工作还未伸入其中,因此我们制定了采供血工作向农村、牧区延伸的计划。②赤峰地区是汉族和蒙古族聚居的区域,蒙古族与汉族相互融合,使得本地区两个民族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也日趋相近。同时也显示出我站开展Rh(D)阴性确认检测及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库的重要性。
本文调查了赤峰市地区83569人,Rh(D)阴性的表型频率为0.525%,d基因频率为0.0725,基本与我国汉族人群0.2%-0.5%的比例相吻合,与1980年张工梁调查的上海地区154349人,Rh(D)抗原阴性表型频率0.4%,d基因频率为0.0632[4];2006年张春燕调查的哈尔滨地区254496人,Rh(D)抗原阴性的表型频率为0.48%,d基因频率为0.0693相比较[5],两种频率均高于上海和哈尔滨地区的统计结果,体现出中国南北地区的Rh(D)阴性血型分布差异,也表现出赤峰市地区Rh(D)阴性抗原分布的区域特性。
Rh血型是仅次于ABO血型的一个重要的血型系统,对输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h(D)抗原是Rh血型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抗原之一。我站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Rh(D)抗原的筛选实验,对初筛为阴性的标本进行确证检测,确证为阴性者录入计算机系统。2008年11月1日――2013年3月17日对我市83569名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筛选和确认试验,检出Rh(D)阴性为439人,成功建立了一个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为Rh(D)阴性患者的临床输血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Rh(D)阴性血型的献血者比例少、血液保存期短等因素,开展了深低温(一80℃)冰冻保存Rh(D)阴性血液,使血液保存期延长至10年,有效解决临床用血难题。目前,此项工作还在继续,以巩固和扩大这一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
参考文献
[1] 唐秋民,周燕,何保仁,莫秋红,李忠,黄东辉,梁明霞,申卫东.Rh血型表型库的建立及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JClin T ransfus L,abM ed,0 ct,2009,vo 1 11,No.4.
[2] 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6-234.
[3] 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4,105.
关键词:电子化建设 血站档案 管理路径
一、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中标准化档案管理的应用
血站档案是统计献血情况、制定献血计划的可靠依据。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统计分析,及时了解采血量及献血者分布等客观情况,及时准确的为采供血工作决策者制定下一步的采供血工作计划,加强采供血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输血、筛查、医学统计等血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血站档案管理有利于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各地为鼓励和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均制定了有关献血者免费用血的政策。青海省制定的免费用血政策为:自献血当日起,献血者本人五年内可享受献血量的三倍量免费用血,五年至终生为等量用血;献血者直系亲属凭借有效关系等证明五年内可享受等量免费用血。献血档案是对献血者献血日期、献血量及参加献血单位的直接资料,是实施上述政策基本依据,是保证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规范化档案管理是衡量采供血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可以有效为管理者提供预测、决策、分析等重要的原始依据,为临床输血、筛查、医学统计等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尤其对公共卫生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管理是否有章可循,归档是否科学有序已成为衡量采供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血站档案管理是解决输血纠纷,确定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随着法律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以及输血医疗纠纷案件的增多,采供血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各方责任的重要依据。采供血的记录,是在采供血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真实原始记载,既可反映献血者个人情况及其所献血液的全部信息,又可提供每袋血液的经检测证实为安全及保存、制备过程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证明,从采集到临床使用过程的记录,所以在涉及采供血活动的医疗纠纷中,采供血业务工作记录就是证实自己严格依法执业,为采供血业务工作提供无过错的证据。另外,当紧急用血时,通过查询血站业务档案可迅速找到血源信息,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向临床用血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还可通过查阅献血者的原始资料,对其进行献血后的跟踪服务和后续回访护理,保证献血者一旦出现偶发的延迟献血反应时血站工作人员能迅速获取献血者的详细资料,并给予及时、正确以及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同时,当血液库存量偏低或偏型时,可根据献血者留下的信息实施有效的招募工作。
二、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现状调查
本文作者根据青海省血液中心档案管理的特点,自制了涵盖档案基础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专题培训、档案相关管理制度及目前对档案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的调查表,通过在对基层血站进行督导检查时的实地走访调查及和血站负责人的沟通了解,收集了青海省血液中心和青海省八个基层血站(海东血站、海西血站、海北血站、海南血站、黄南血站、格尔木血站、果洛血站及玉树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基础建设
目前,青海省血液中心及下属八个基层血站均设有专设的档案室,一般都在一个科室设立;省血液中心为综合档案室,档案包括业务档案、行政档案、财务档案及基建档案等,下属血站以业务档案室为主,业务、行政、财务等档案均未建立或相关科室负责保管;省血液中心为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档案装订仪器等设备。
(二)档案管理人员及专题培训
省血液中心及八个血站的档案管理员均由血站工作人员兼职,截止目前,还没有引进档案专业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44%的档案管理人员参加过档案管理的相应培训,基层血站人员主要参加本州县档案局专题培训,由于条件限制,一般只参加过一次,甚至部分血站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参加专业培训,省血液中心通过“外送培养”的方式,目前有高级、中级及初级档案馆员各一名,并且,省血液中心每年会组织全体职工进行1―2次档案管理的专题培训。
(三)制度建设
经调查,青海省包括血液中心在内的九个血站78%建立了档案管理相应制度,如档案交接制度、档案查阅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复制制度及档案保密制度等,其中省血液中心将档案管理作为专题写入中心质量体系文件,中心所有档案事宜均需遵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包括省血液中心在内的九个血站,33%的档案管理人员熟知档案管理制度,在交接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严格遵照“为中心质量负责”的原则,进行严格审核,对于达不到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退回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整改,高标准、严要求对待中心档案管理工作,67%的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统一在档案室对档案进行集中保管,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核。
(四)档案的电子化进程及开发利用
目前,包括省血液中心在内的九个血站,78%的血站只保存纸质档案,22%的在保存纸质档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子版档案的保存,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未能达到先进水平,电子档案的保存仅为部分科室,并不能做到所有档案均进行电子版备份。
三、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滞后性原因分析
由于全国血站建立时间较医院晚,加之青海省血站成立时间较全国更晚,因此,青海省血站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各项业务正在逐步开展,档案的管理起步相对更晚,因此发展突出了起点低、发展缓慢的特点。由于编制的限制,各血站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的现象,因此各血站都缺乏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均由血站工作人员兼职,工作人员重视专业操作,忽视记录的及时完整,对记录具有的法律效力缺乏认识,对自己在采供血业务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未履行职责所面临的处罚认识不清,缺乏规范记录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由血站组织的档案专题培训较少,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建设,因此也阻碍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归档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多数血站的记录档案由业务或者行政人员兼管,由于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归档时很难准确的整理立卷,影响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血站业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血站工作记录的独特性,由于国家行政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使血站对记录的范围、书写、质控、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很难做到电子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青海省由于其地域因素及经济发展因素影响,普遍发展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计算机电子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整体发展水平影响,并不先进,这一定程度上造成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的滞后性。
四、加强血站电子化档案信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的有力保障,是充分发挥档案整体效益的根本保证,是扩大档案利用幅面,实现档案信息有效利用和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二是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的集体操作程序和步骤,使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加强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档案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典型事例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原始档案在法律上的证据意义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对档案价值的充分认识,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血站整体档案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三是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规范书写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献血资料书写的规范化要求作为血站的大事来抓,让职工明确献血资料不仅是献血信息查询,血液质量追溯和数据统计的依据,而且可能面临的输血纠纷中担负着举证倒置的责任,从而提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高度来认识。
四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展档案工作的行为准则和依据。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符合本部门实际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的归档流程、时限和各部门的职责,应予以明确,从而确保从档案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五是建立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建立有效的血站档案管理网络,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强调业务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各部门、各科室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人人重视,齐抓共管,保证了业务档案的完整归档,安全管理,有效地提供利用。两套资料同步收集,加快软件电子进程。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作用,并开发与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同时对献血资料实行“两套制度”管理,即软件资料备份与纸质资料立卷归档同步进行,严格按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及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执行,既方便查阅,又便于长期保存备查。
六是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效益。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将档案信息提供给各方面利用时,才能使各部门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档案对其工作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档案真正的价值所在,增强利用者的档案意识,这就要求: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其次要制定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功能,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结语
血站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先进程度反映出血站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档案的开发利用、科研研究的水平,因此,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血站的长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加快青海省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采供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采供血工作机构在涉血医疗纠纷中有着重要的证据意义,在提高采供血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促进采供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采供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时展的需要,更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丰玲莉. 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9
[2]刘晓.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7.3
一、卫生工作
1、抓好区医院病房大楼建设,确保上半年投入使用。抓好总投资3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大季家医院病房扩建工程,确保年内投入使用,解决大季家办事处辖区内群众住院难问题。
2、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在医院管理、基本药物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
3、继续开展好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5%以上。
4加强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卫生应急网络,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和审核及时率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疫情暴发流行。
5、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率达到90%以上,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
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继续深入推进“两好一满意”、“卫生健康进社区”及“送医下乡”等活动,使医疗卫生服务更贴近基层、更方便群众。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力争创建省级卫生单位1个、市级卫生单位2个。
8、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无偿献血任务。
二、民政工作
1、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敬老院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娱乐健身、医务、就餐、洗浴等设施配备,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将全区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
2、抓好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的残疾人托养院建设,确保年内主体工程竣工。
3、继续抓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妥善解决低保及其边缘家庭的实际困难,做到“应保尽保”。
4、安排资金720万元,设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基金,对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和因病因灾致贫家庭等进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5、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年受益”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部分社区启动居家养老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全面做好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相关待遇的提高工作,搞好重大节日驻军慰问活动,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自谋职业率达100%以上。
7、根据《村(居)两委会组织法》,认真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8、开展“美好家园”活动,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城市和居民生活环境。
9、继续抓好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和长江、海河社区管理处服务中心的建设协调工作,争取早日达标。
10、完善民间组织和婚姻登记管理,社团及民办非企业的各项登记合格率达98%,结婚登记率合格率达100%。
11、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捐款到位100万元。
12、完成福彩中心装修搬迁工作,实现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销售1000万元。
13、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0户。
14、全面落实各项老年法规政策,老年人办证率达85%以上。
15、安排资金200万元,建设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服务站,开展居民康复救助。
16、安排资金120万元,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提高其生活水平。
17、安排专项资金,为60周岁至80周岁老人每人投保一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18、认真做好人民武装工作,保质保量完成2012年冬季征兵任务。
三、计划生育工作
1、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确保全区合法生育率达到98%以上。
2、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综合管理服务落实率达到95%以上。
3、依法行政责任落实,行政执法规范,无重大侵权案件发生,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检查血型的患者2136例,男1533例,女603例,年龄19~71岁。
试剂: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选用4种不同格局的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抗体鉴定细胞选用以上4家中的任意1家;多特异性(抗IgG、抗C3d)和单克隆抗球蛋白试剂;凝聚胺(Polybrene)试剂;木瓜蛋白酶(菠萝酶)试剂,木瓜酶(菠萝酶)试剂配制方法参照文献方法配制[4]。以上所用试剂均有效期内使用。
方法:不规则抗体鉴定与效价测定方法:抗体鉴定采用凝聚胺(Polybrene)、抗球蛋白2种反应介质试管法同时检测参照文献[5],抗体效价测定方法参照文献[6]。不规则抗体Ig类别检定方法:采用巯基试剂(DTT)区分IgG和IgM技术参照文献[7]。
结果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调查结果及分布。经过确认不规则抗体19例(089%),其中男3例,女16例。有输血史/妊娠免疫史911例(426%)。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
不规则抗体检出结果:采用抗球蛋白和菠萝酶介质进行检验,查出19例不规则抗体,19例患者中单纯为IgG类型12例,单纯IgM类型4例,IgG和IgM合并的类型3例,说明不规则抗体以IgG为主,其次是IgM类型,其患者信息,见表1。
讨论
卫生部明文规定,输血或妊娠时的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选实验。对于不同性质的抗体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配血中,采用多种配血方法,选择输注相合的抗原阴性的血液,均无不良反应对输血患者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复查,对于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患者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IgG类抗体中,大多数Rh系统抗体,抗原性的强弱顺序D>E>C>c>e。我国人群中Rh(E)抗原是Rh血型系统中除Rh(D)之外最强的抗原,Rh(E)阴性者因输血或妊娠接受Rh(E)抗原刺洲后容易产生抗-E。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多由于输血或妊娠等因素剌激而产生,抗体以IgG抗体为主,其分子量小,有结合补体的能力,是惟一能通过母体胎盘到达胎儿的免疫球蛋白[8,9]。
本次调查表明有输血史/妊娠免疫史911例(426%)。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19例患者中单纯为IgG类型12例,单纯IgM类型4例,IgG和IgM合并的类型3例,说明不规则抗体以IgG为主,其次是IgG和IgM合并类型,再次是IgM类型。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和血库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10],对上述类型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提高输血疗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勇,杨贵贞,主编.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践技术[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139.
2夏荣,兰炯采.重视红细胞输注无效,提高临床输血效果.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
3王立萍,阎东河,赵月凯.多次输血妊娠产生Rh血型抗体16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0.
4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90-191.
5严康峰,谢敬文,莫锦政,等.无偿献血者同种不规则抗体发生率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195-196.
6中国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
7冯双利,卢志芬,刘风敏.改良自动化固相微板法检测红细胞抗体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3):206-207.
8向东,张维民,王健莲,等.220例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