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第1篇

保税区是我国在经济特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保税区原先的一些优势面临着直接挑战。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积极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才能充分发掘保税区所具有的潜力,提升保税区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郑州保税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阐释了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研究了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过程中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保税区;自由贸易区;转型;政府;管理创新

0引言

自由贸易区是由特定国家或地区在所辖区域内设立的以对外贸易、技术交流或相关的业务为基本依托的外向型特殊经济区域。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营形式最灵活、经济活动最自由的特殊经济区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保税区固有的一些政策及产业方面的优势面临着直接的挑战,保税区的发展遭遇了新的困境,从全球发展大势来看,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郑州保税区是我国中部六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随着形势发展,诸如产业结构性矛盾、创新能力缺乏、域际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开始凸显,客观上要求郑州保税区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1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

1.1实现国家发展战略

河南省和郑州市在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推动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动区域改革开放的战略突破。转型将有力推动区域内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融合,接轨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提高区内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以大产业带动城市群,以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布局。郑州保税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原经济区进一步向心发展。

1.2推动保税区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凸显的区域定性不清、立法滞后、多头管理以及政策冲突等问题,制约了郑州保税区的进一步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利用转型所要求的法律体系、管理体制、经济政策等来解决保税区发展中的问题。以转型为契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拍,强化陆空交通衔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链和消费供应链,带动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发展高品质公共服务,建设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完善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保税区可持续发展。

1.3发挥郑州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可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腹地经济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有力推动郑州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无水港物流枢纽平台,为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提供配套服务和基础保障,最终形成多种业务协调发展,各种企业共生共赢的生态化格局,助力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其扩散效应还可以辐射到中部其他省份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1.4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郑州保税区建成自由贸易区,将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形成“铁、公、机”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动航空偏好型临空产业的发展,做大临空经济的规模,化解区域内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业升级压力较大的问题,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实现产业升级。

2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基本条件

2.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引领和辐射了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管)市的经济发展。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矿产、人力等各种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资源优势互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经济优势;郑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居于全国路网中心的重要位置,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可复制;郑州保税区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2独特的人口和地域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郑州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中国经济重心、制造业重心逐渐从沿海转移到中部的大趋势,顺应了城镇化从人口大迁徙到家门口就业的大趋势,总之,郑州无论是作为中西部的枢纽,还是中国南北方向的连接,都具备比较独特的地域优势。另外,郑州市科技人员集中,科技力量较强,优秀人才资源为郑州保税区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2.3郑州保税区和航空经济发展的基础

郑州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良好。郑州是国内唯一把综合保税区建设在航空城内的城市,通过海关、商检、机场公司和港区等部门的创新工作,综合保税区与机场口岸实现了以一次性验关为主的“区港联动”,为进一步转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与自由贸易区政策对接的尝试,也逐步在事实上迈出了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步伐。

2.4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在21世纪速度、规模和范围都在扩大的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赢得了发展机遇。从国内环境看,由于连贯南北、通达东西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劳动力优势,河南省和郑州市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民航业战略布局的调整为郑州保税区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唯一国家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落户河南,不但是对河南已有优势地位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广阔前景的看好。

2.5先导产业、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拉动

航空高端制造业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郑州作为内陆城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不再仅仅会带来经济效益,更会带来一种全新的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意味着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的新的生产方式的落地。是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的最佳通道。而以富士康、UPS、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将进一步带来产业示范和产业聚集的效应。

3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路

3.1明确转型目标,精准定位政府角色

郑州保税区转型的功能定位是发展以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为主、临港加工和现代服务为辅的综合功能区,其路径是由全面的区港联动最终形成自由贸易区。政府是推动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各级政府和政府管理部门应通过精准定位,为转型过程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键是要实现从单纯强调管制职能到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3.2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

郑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中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定位在混合型管理体制和海关独立监管体制。保税区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包括以管委会为核心的行政性机构的设置、权能、管理方式的改革和以海关为核心的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改革,推进实现“一线放开”“区内自由”、待时机成熟时完成监管体制一元化的改革。

3.3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管理机构

未来郑州自由贸易区的管理体制应该设置成三层级政府主导型管理机构,中央政府层面建立对全国保税区统一管理的政府机构,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地方政府要建立统一效能的保税区管理机构,理顺管委会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海关地方直接监管的独立型监管体制,改革海关监管的方式和程序,完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郑州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奠定基础。

3.4推动各领域的配套改革

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增强外汇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为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保驾护航。

3.5加快郑州保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发展,为转型创造条件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综合化的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区内功能的开发与整合,加快发展临空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为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6推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续航力提升和制度化

沿着创新过程制度化、创新成果制度化两个基本向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创新成果评选体系和制度化法定程序,实现在转型中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化,推动自由贸易区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作者:魏继华 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者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发展经验分析——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架的启示[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

[2]孟广文,王洪玲.天津自由贸易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15(10):1552-1565.

[3]周振海.天津自贸区金融支持政策[J].中国金融,2016(2):50-52.

[4]陈宗胜.聚焦自由贸易区建设[J].财经界,2016(1):78-81.

[5]王德蓉.十以来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背景与思路[J].党的文献,2016(1):25-30.

[6]罗清和,曾婧.“一带一路”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J].区域经济评论,2016(1):40-46.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钦州保税港区 物流环境 竞争力 管理创新

一、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发展情况简介

1.保税港区发展及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情况简介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我国首个保税区正式设立。其后,国务院相继批准了15家保税区,实行保税的海关监管政策,发展贸易、物流和加工等业务。为了更好地推动保税区与港口的资源统筹,功能协调发展,2004年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区港联动”模式,进行探索。2005年6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了洋山保税港区。2008年5月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成为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按照国务院的批复:设立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

保税港区是按照我国国情实际需要,适应跨国公司运作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型海关监管区域,首次实现了“区港合一”,叠加了目前国内各类特殊监管区的优势政策和功能,自由港区、保税港区,以及保税区等作为国家和地区促进贸易自由化、物流便捷化的工具,本质上同属于一类特殊经济区域,一般被称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按照《京都公约》的特别附约所界定的概念,就是自由区(FREE ZONE),即“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人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保税港区是我国与保税区呼应的特有名称。就区域性质和功能定位而言,保税港区与自由港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发展情况简介

马来西亚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Port Klang free zone)位于巴生港转运中心内,紧邻西港,面积达1,000英亩。于2006年10月全面投入运作,希望吸引跨国公司、中小型工业、分销及后勤服务公司投资。PKFZ是马来西亚第一个集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区一体化概念的发展区,对于进驻该自贸区的外国企业,马方允许其100%独资,并实行一系列免税优惠政策。PKFZ由巴生港务局拥有,并由迪拜的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管理局(JAFZA)属下的JAFZA国际集团管理。PKFZ的另一个吸引之处是是穆斯林货物的专业港区,只要经过该港验放的穆斯林货物,可直接转运到任何一个穆斯林国家,这一特点吸引了大量穆斯林货物经过该港转运。2007年巴生港集装箱吞吐量为712万TEU,比2006年增长12.5%,列世界主要港口排名第十七位。

二、巴生港自由贸易区与钦州保税港区物流环境比较

保税港区和世界经济自由区的基本内涵而言,保税港区是经济自由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参照已实现封关运作的洋山保税港区有关规定,作为钦州保税港区与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的比较内容。

1.基础环境比较

表1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和钦州保税港区基础环境比较

比较两港的基础环境,见表1,有以下的特点及差异:

(1)马六甲海峡是联系亚欧的咽喉,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的位置十分优越。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深入发展,处于中国与东盟海陆相连的钦州保税港区的区位优势凸显。两港区的腹地以东南亚为主,钦州保税港区是沟通东南亚与中国的桥梁。

(2)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特点是贸易集运一体化较好,辅助设施较为完善,在提高港口效率方面较为突出,使港口收费和运费差不多是整个地区最低的,这些使巴生港有竞争力。钦州保税港区的基础设施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显著的改善,但与保税港区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3)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发达,当地的劳动者素质较高。马来西亚能源源不断提供技术熟练的工人,他们都可以讲英语,而且华人几乎都会讲普通话。相对来说,广西的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业务功能比较

表2 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和钦州保税港区业务功能比较港区

比较两港区的业务功能设定(见表2),有以下特点和差异:

(1)两港区的业务功能,基本业务比较一致,而且也比较全面,如集装箱集散、贸易、深加工等业务,两港区都可以开展。都集中体现了自由港定位。

(2)两港区都特别重视推进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马来西亚本身的货源有限,巴生港吸引国际箱量,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箱量作为重点。钦州则需要大幅度提高集装箱国际运量及中转比例,确立区域性国际中转枢纽港地位。

(3)两港区都将保税深加工或出口加工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在发展航运物流业的同时,两地都积极吸引制造产业,并形成产业集聚。

(4)为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努力改进以往的经营方式,积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定制要求。例如中转集装箱免收存储费用、优先靠泊安排、提供专用泊位等措施。巴生港在增值服务方面投入巨资,包括条码扫描、分检、包装、贴标签等内容,提升了港口综合服务水平。

(5)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区分了必要功能业务和辅业务。辅业务是对自由港区完成主要功能的支持,如金融、装卸、餐饮、旅馆、商业会议等,我国在保税区的法规中明确不包含餐饮、旅馆、商业等辅业务。

3.区域特殊税收政策比较

对境外进区货物免、减或滞征海关税及与进口有关的其他税费,是体现自由港国际惯例的核心政策。两港区主要的税负政策大体相同,也存在一些具体、细微的差异(见表3)。

表3 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和钦州保税港区税收政策比较

(1)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内企业之间销售产品和劳务、自由港区销往境外的产品和劳务以及自由港区与其他保税区之间的产品和劳务交易,营业税率为零。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保税港区企业的营业税是不免的,有条件地把一定比例的营业税补贴给企业。

(2)马来西亚的公司所得税率为28%,加盟参加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的外资公司均享受10年100%的免税待遇。我国保税区对进区企业都实施不同程度的所得税减免优惠。

(3)钦州保税港区实施国内货物进区视同出口,给予出口退税。

4.海关监管机制比较

国际上一些自由港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将原来妨碍进出口贸易的繁杂的海关手续降低到最低限度。巴生港自由区海关监管的原则是:强化进入国内市场货物的卡口监管,严惩走私行为;货物入区备案,区内储存不监管,出区核销;简化报关手续,实行电脑监管,使货物进出方便快捷;采用现代化的海关监管系统。海关监管的出发点不是通过监管增加税收,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自由港区“境内关外”性质,决定了即对区内货物的储存、流动、买卖等活动基本不加干预,仅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非自由港区时才加以管理和监督。依照《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明确规定我国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不是“境内关外”,而是“关内境内”。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在进出保税区时,都要接受海关的监管。

5.区域管理体制比较

(1)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由巴生港务局拥有,由迪拜的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管理局(JAFZA)属下的JAFZA国际集团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不参与主管,提供一站式服务(涉及政府部门的所有手续均在同一地点办理,如执照、注册、许可和签证等)。在我国,特殊海关监管区都由地方政府主导设立区域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区域行政管理和协调事宜。在钦州保税港区设立钦州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在管理的权威性方面比较有限。

(2)从确立自由港区管理机构、发挥对港区管理“单一窗口”功能角度看,JAFZA国际集团管理被赋予的事权比较充分,从体制上确保了行政管理便利化理念的落实,诸如货物人出区核准作为自由港区管理机构的法定管理事项和工商登记证照核发、税捐减免核准以及货物输出入签证、原产地证书核发等。自由港区管理机构受委托管理。这些事项在我国则分别属海关、出人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等部门条线管理。比较之下,钦州保税港区管理机构的事权会比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少。

(3)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免除所有服务费和隐性费用,且管理费用低廉。还允许外商全资拥有企业或港口,由此可以拥有对业务的完全控制权。对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包括交通、通讯和高速数据传输。区内除有空地可供出让外,还可向投资者出租建成的办公室、厂房和仓库。自由区管理局可以直接向投资者颁发营业执照,还提供行政管理、工程、能源供应和投资咨询等多种服务。有关港口条文和程序运作已被简化,巴生港要做到让使用者便利,甚至有宾至如归之感。

三、构建钦州保税港区有竞争力的物流环境

按照国务院对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复:设立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的范围:北至金光工业园启动区,西至钦州港10万吨进港航道,东至大环作业区后方陆域,南至大榄坪南作业区为界。划分为码头作业、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和管理服务四大功能区。 深水岸线约4.6公里,规划建设集装箱泊位10个。钦州目前还规划了13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来配套保税港区。

要使钦州保税港区真正发挥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成为连接中国东盟的的桥头堡的作用,从满足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整合的需要出发,借鉴国际上自由港的通行做法,创新保税港区管理,来构建钦州保税港区有竞争力的物流环境。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便捷、高效的集疏运系统。

巴生港的集疏运系统,装卸设备的先进性、港口信息化等基础环境有竞争力,这些让现在的钦州港羡慕。国际航运中心所在港口,都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港口设施,拥有深浅配套、功能齐全的码头泊位、相应的装卸设备和堆存设施,以及集疏运系统。钦州港目前的基础环境离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这就迫切地高标准、大力气地建设或完善现有的航道、码头、装卸设备、堆场、及集疏运系统、港口信息系统,使港口硬件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缩短货物在港时间,提高运转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不仅要培养有世界眼光、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大量的熟练的技术工人,为进港企业及时提供所需劳动者。

2.加强港口物流业发展,形成产业融合的聚集地

港口是影响经济主体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便利的运输条件,引致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集聚;港口物流业规模经济优势带来了较为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吸引许多资源导向型企业集聚;出口导向型企业和资源导向型企业的集聚,进一步吸引大量投资导向型企业集聚,使港区的临港工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并呈现出一定的辐射、扩散效应。日前,广西已同意引进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集团等著名公司投资参股,负责保税港区码头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我们要引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一流物流服务商合作,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港的运作模式。"钦州市市长张晓钦介绍。钦州将通过引进大型内外资物流企业,打造物流供应链,形成产业融合的聚集地。

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功能,使其在发展国际物流,提升我国航运物流国际竞争力方面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洋山保税港区为例,封关运作以来,港口区域短时期内就进入比较成熟的运作,国际航线逐渐汇聚,集装箱吞吐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00万标箱,且预计今后几年每年都会有200多万个标箱的增量,大进大出的海运枢纽功能日趋成熟。保税港区对区域物流的龙头带动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3.提供柔性的港口物流服务

当前,自由港发展现代物流的一大趋势在于港口物流服务的柔性化,也就是根据用户(货主或承运人等)的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多功能、范围广和不同周期的综合物流活动。这种柔性化的港口物流将顾客的要求放在首位,尽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极大地增强了港口作为物流经营者的竞争力。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努力改进以往的经营方式,积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定制要求。例如中转集装箱免收存储费用、优先靠泊安排、提供专用泊位等措施。巴生港还在增值服务方面投入巨资,包括条码扫描、分检、包装、贴标签等内容,提升了港口综合服务水平。要做到让使用者便利,甚至有宾至如归之感。要提供这些柔性的港口物流服务需钦州港早谋划、早实施。

4.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

国外自由港对进出的船只和货物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和便捷,海关监管出发点不是通过监管增加税收,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自由港区“境内关外”性质,决定了海关对自由港区的管理具有不同于海关管辖区内的管理特点。即对区内货物的储存、流动、买卖等活动基本不加干预,仅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非自由港区时才加以管理和监督。在行政管理上,政府一般不参与主管,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由JAFZA国际集团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涉及政府部门的所有手续均在同一地点办理,如执照、注册、许可和签证等),有利于管理的统一性和高效性。巴生港不限制币种,实行金融自由政策。概括来说,自由贸易区内充分体现投资自由,货物、人员进出自由,金融自由,贸易自由等四个自由。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积极探索海关、检验检疫、行政等管理的管理及服务模式,在确保监管的前提下,按照自由港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地对港区内的投资、货物、人员、金融以自由,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和管理体制。

5.建立和完善保税港区的法律保障体系

设立自由贸易港的国家都用法律的形式体现所制定的基本政策,同时地方政府还有相应的管理条例,从而使管理者、投资者及经营者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的保税港区由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大多是以政府规章来规范,极少有地方立法,更谈不上全国性立法。建议先从地方立法层面制定当前所需的法规,然后推动中央层面的立法,并在国家立法的指导下,完善地方立法,最终形成有关自由贸易港区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协调配合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建议参考以往中央和地方的有关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法规,将行之有效的制度吸收到条例中来;另一方面,根据国际通行做法,进行制度引进和制度创新。

6.积极主动地做好资本运作,又好又快地建设钦州保税港区

前述的建议都建立钦州保税港区已经建成的基础上的,而建设钦州保税港区,无论是围海吹填造陆、项目建设,还是配套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依靠北部湾港务集团和钦州市政府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资金是保税港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广开融资渠道,吸纳国内外的优质资本参与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中。在吸引外部资本的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同跨国航运企业、码头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合作,做好资本动作,又好又快地建设钦州保税港区。

参考文献:

[1]刘伟:中国临港保税区发展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大马交通部长到中国推介投资机会中国港口集装箱网[DB/OL]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字:广西;东盟;国际物流业;SWOT分析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Circulation Industry between Guangxi and ASEAN with SWOT Theory

Zeng Weiqiu Chen Xiuli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re is dominance on geographic position, policy and inner-demand etc. At same time, there is disadvantage. Additional, the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circulation industry face not only two opportunity: the building of AFTA and PPRD but also all kinds of threat .above all, this paper analyze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se.

key words: GuangXi province; ASEAN;international materials circulation industry;SWOT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贸易多年顺差,2006年的贸易进出口额18.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4.3倍。促进双方贸易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广西物流的发展引致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增长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步伐的加快,双方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在广西与东盟的作用越发重要。本文在运用了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如何发展国际物流业,促进和东盟的经贸往来。

一.S――优势

目前广西开展国际物流业的宏观有利环境已经形成,主要体现在地源优势、政策优势等优势上。

地缘优势。在中国各省区能够和东盟开展国际物流业的省区里,广西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显著的,东联广东、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地带,面向东盟诸国,特别是与越南的地理联系,成为中国唯一和东盟海陆接壤的省份,既有通往东盟的便捷的陆路通道,又有多个港口连接东盟诸国的港口,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广西在开展与东盟的国际物流业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具有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

政策优势。广西是这几年来全国各省区中获得的优惠政策最多的一个,集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沿边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国家级开发区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等于一身,其别是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可以吸引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进而推动广西发展国际物流业,促进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

区内港口群有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同时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迅速增长,形成了国际物流内在需求的需要。近年来广西特有的港口群的建设和发展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物流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加快,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迅猛增长,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倍,外贸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与此息息相关的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国际通道、西南出海口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日趋完善。目前广西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400多公里,广西区内几个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已有高速公路或铁路相连,其中,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是全国枢纽港之一,也是华南第三大港和广西沿海的最大港口,其货物吞吐量已突破2100万吨,第11个万吨级码头正在兴建,以凭祥为代表的通向东南亚最大、最便捷的西向出海大通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解决开展国际物流业的基础设施问题,从而获得了物流硬件的发展。

二、W――劣势

上述的机遇和优势只是构建了一个开展国际物流业的大环境和一个发展的空间,并不能说明广西现在已经是物流强省,广西开展国际物流业仍然有着较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仍需要加强。

物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待完善,港口建设不尽如人意。尽管广西区内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但与区外的交通联系还不是十分便利,同时,广西发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旅客列车和货运列车也偏少,中转难度较大,广西城市的航空港规模和航班班次难与西部许多中心城市相比,与外界联系不够便捷,特别是随着铁路的满负荷运转,很多出口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始利用公路, 但由于西南地区山路多,路途长,公路交通对企业来说显得风险大,成本高。另外广西的优势――港口群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虽说三大港口的定位是钦州港是临海工业港、防城港是大型货物中转枢纽港、北海是旅游商贸港,但是实际上,三个港口之间未能形成特色的分工,都存在着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内部竞争等现象,这也使得广西的大通道建设虽有一定成就,但是交通设施的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人才的缺乏。广西的物流业的学科建设也相对滞后,物流专业教育才刚刚开始启动,物流从业人员缺乏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一些具有小语种知识的物流人员较少,从整体上看,广西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高素质人才缺乏,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广西国际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国有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转化而来的,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关系不清,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也无法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也缺乏统一构件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没有真正的开发和应用。

三、O――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东盟除了新加坡的发展程度比较高以外,大部分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中国差不多甚至更差,东盟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对中国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越南等新加入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中国产品和东盟产品的互补性和差异性,东盟对中国的工业制成品需求量大,中国也对东盟的农产品需求较多,因而取道广西的港口和公路网络运送产品到东盟各地以及国内各省,既对东盟也对中国有利,同时也会促进广西国际物流业的尽快成长。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既有效促进了会展业的开展,也带动了与之有关的物流业的发展。

泛珠三角“9+2”的建立效应。9+2的建立,会带来极大的物流业发展的效应,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各类资源,包括物流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区域内的一体化,并进而促进区域内各省区的发展。充分这个有利的时机,广西在泛珠三角区域内进行资源有效的利用、合理共享等都会刺激广西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为广西输送泛珠三角东中部商品与东盟之间开展经贸往来奠定基础。

四、T――挑战

来自于周边省份的挑战。广西要想成为真正的物流中心,面临着来自于周边省份的挑战,邻近的如广东省,其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大物流的发展,按照物流经济发展的规律,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物流经济也将成倍或十多倍的增长。与之相比,广西的工业化虽然有了进步,但是总体而言离大工业的路途还很遥远,因而在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中的,常会看到国内和东盟客商宁可绕道广东的湛江等口岸。又如云南省的关于物流通道的建设的挑战。云南是和广西一样与东盟地里联系较密切的省份,也是国内和广西一样与东盟有陆路连接的两个省份之一,近年来也是围绕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开展了国际物流业,其发展非常迅速,对广西和东盟国际开展物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物流巨头的进入,本土物流企业受到挑战。目前,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外资跨国物流企业蜂拥进入,加剧了物流市场的竞争,比如联邦快递等企业已经纷纷建立起业务网络,物流巨头普罗斯宣称要投20亿美元在中国沿海地方建立沿海仓储网络,准备大力介入中国的物流业。虽然看起来进入广西的没有几家,但是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化,广西本土的物流企业将会受到来自于外国的物流企业的冲击,这对于规模小、技术不发达的广西物流企业来讲,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广西要发展和东盟的国际物流业,面临着S、W、O、T等诸多因素,有机遇有优势但是也有挑战和劣势,广西应正视现状,采取有力的对策,促使国际物流业大幅度前进。因此,广西应该培育物流大企业,促进物流企业的改制,帮助其提高物流意识和物流技术,同时抓住机遇大力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港口的建设,打造港口群物流中心此外,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东盟对接的物流服务体系、信息平台,变地缘区位优势为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和贸易系

参考文献:

[1]姚立.构建中国―东盟大陆桥与广西发展提速[J].学术论坛, 2006,12:94-96.

[2]吴琦.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29.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第4篇

舟山的底子差主要体现在国际发展基础弱、周边竞争激烈、自身经济体量小等,而这些正提示了舟山发展应有的定位,在未来,依靠海洋经济发展自贸区,或是舟山的可选路径之一。

港口优势或为发展基础

对当下的舟山而言,自贸区必然要与上海等地错位发展。

一方面,产业基础上,浙江以轻工业、加工工业为主,而上海的产品技术密集程度更高;另一方面,相比上海、天津,服务贸易并非舟山的强项。

如今的舟山,发展特色和契机是海洋经济。尽管现在还没有势头比较好的产业,但舟山自贸区肯定要充分利用其港口优势。舟山的特点是大宗商品。舟山的定位,是打造成集定价、交易、交割、储运一体化的自由贸易中心,并掌握一些大宗物资的定价权,其自贸区应以口岸、物流、加工三项为主。具体而言,舟山自贸区应发展以大宗商品的储运、中转、加工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突出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产业。

与此定位相对应的,舟山自贸区应侧重国际采购、中转、配送业务、港口保税物流业务、保税加工制造业务,以及与此配套金融、保险(行情专区)、交易定价等服务业务。

舟山的挑战

事实上,此前舟山已经开始筹建综合保税港区,为避免与上海、宁波同质化竞争,舟山侧重大宗散货。但据熟悉舟山情况的专家所说,进展并不顺利。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将对国际航运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与国际发达港口相比,舟山港口对国际集装箱中转货源吸引不足。特别是邻国自由贸易港强大的“先行”优势是摆在舟山港口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舟山港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比率近年来迅速增长,但与香港、新加坡等港口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舟山港口与国际一流港差距较大,深水岸线资源开发程度严重不足,集疏运交通体系不完善,港口物流人才严重缺乏。而就舟山自身基础而言,淡水资源、本土人才资源等相对稀缺,金融服务业更是基础薄弱,从而制约着舟山从资本市场上获取大量资金进行港口建设、运作。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

基于全球贸易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欧美日获得的利润正日益减少,因此欧美日开始另起炉灶――准备通过PS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重新定制世界贸易规则取代WTO,中国面临“二次入世”的危机。此外,历经30年的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继续改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鉴于此,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了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经济改革拉开第二季的帷幕,协助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是加快金融创新、为服务业营造平等市场准入环境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因此,研究上海自贸区则成为国际贸易前沿的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1、自贸区界定

在国际上,对于自贸区的界定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在《京都公约》中,国际海关理事会在1973年将自贸区定义为:“在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中运入的货物被免于海关监管”。另一个是美国关税委员会给自贸区的定义,主张在自贸区中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可以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 如今,自贸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自贸区的界定也较为统一,本文对上海自贸区的界定如下:在上海指定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被认为在关境以外,且这些货物能免于海关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与保税区并不相同,上海保税区受海关监管。可容易不办理入关手续而长期存货,上海自贸区则是免除海关监管,给予外资准入权。

2、上海自贸区概述

上海自由贸易区共开放六大服务领域,具体开放服务领域及开放措施具体见表1-1。以下对六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只适用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

表1-1 上海自由贸易区六大开放服务领域开放措施

开放服务领域 国民经济行业 开放措施

金融服务领域

银行服务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专业健康医疗保险 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航运服务领域

远洋货物运输 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国际船舶管理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商贸服务领域 增值电信 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如涉及突破行政法规,须国务院批准同意。

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 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专业服务领域 律师服务 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资信调查 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旅行社 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人才中介服务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以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投资管理 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工程设计 对试验区内为上海市提供服务的外资工程设计(不包括工程勘察)企业,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

建筑服务 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

文化服务领域 演出经纪 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娱乐场所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 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医疗服务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注:资料来源于《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政府网,2013.9.27。

国务院在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列明针对外商投资和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要试行外商投资前的准入 。在清单内的外商投资按照原来办法管理,并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事前审批转为事后监管 。虽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外商投资服务业发挥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复杂性和清单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比较初级,上海自贸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世界自贸区运行特点

据汇丰银行研究资料,全球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超过1亿个就业岗位(其中直接岗位超过4000万,间接岗位超过6000万),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自贸区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自贸区的运行特点也成为较为重要的课题。

1、四大自由贸易区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主要有四大自由贸易区:美国对外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区、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拉美自由贸易区。这四大自由贸易区在世界经济运行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自贸区的发展概况各有不同。

美国有250个自贸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区,即对外贸易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为货物进出口和货物物流流转提供便利,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另一类是单一性的自由贸易区,即贸易分区,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加工业,具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欧洲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德国汉堡自由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和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其中,德国汉堡自由港的外国货物从水上进出自由,货物不需要征收关税,申报需要根据货物种类划分,且不限制外汇企业交易;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注重单证管理,实行较为灵活的管理制度,并不注重实物管理,便利企业间贸易;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从事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利用靠近香农机场的地理优势,以免税政策和低成本优势吸引外资。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香港自由港和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其中,香港自由港主张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企业或行业的拥有权无国籍限制,且资金在香港可以自由流通和调度,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货币市场;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新加坡自由港、马来西亚柔南经济特区、菲律宾苏比克湾自由港等主要贸易区。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除汽车、石油产品、烟酒等外,对其他商品不征收关税。

拉美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和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其中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生产在本国销售的产品,免征工业产品税,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60年代末到70年代连续7年高速增长);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48年,是拉美贸易的集散地、转口中心,允许进口、转口货物自由贸易,不缴税,且进口货物无配额限制。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创立于1975年,主要进口市场包括中、美、日、韩、德、印尼、巴西和墨西哥,自贸区内企业享有免缴一级所得税的权利,且本国商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世界自由贸易区运行特点

综观上述四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概述,自贸区发展的首要特点是要自由,最大限度的吸引外资,让货物或资金自由运转。比如纽约自贸区,不存在高额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任何进出口不征收关税;美国私人企业可以申请自贸区,一般在3-9个月可以得到结果。第二,自贸区提供较为便捷的贸易,比如香港自由港贸易不设限制,提供零关税、无配额服务,极大的便利了贸易。第三,自贸区通过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美国自贸区规定自贸区内不能有常住居民,自贸区必须雇用美国当地工人,这一规定使美国自贸区在2010年提供了32万个就业岗位。此外,政府的管理角色重中之重,美国灵活的审批制度、迪拜的港口、自贸区和海关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都较好的体现了政府的职能的重要性。

三、对中国自贸区建立的思考

综观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运行特点,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首先就是将贸易区的功能定位为综合发展,最大限度的吸引外资,自贸区的基本功能是集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工业加工、金融货运等为一体的服务贸易功能,为其他各国投资中国提供便捷的服务;

其次,基于综合发展的定位,积极发挥政府管理作用,健全外被自贸区管理和法制规定,对自贸区区内实行统一管理,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达到港区合一;建立较为灵活的审批制度和海关监管机制,精简海关机构,简化海关监管手续,践行制度创新;在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比如试行15%企业所得税优惠、推动离岸贸易、低税率金融等税收创新方式;

再次,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自贸区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外贸领域实行放管制度结合,全面推进外贸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仁泽.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J].中华工商时报,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