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结合本校办学的理念,开发适于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职校校本农村职校实习就业指导课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统编课程的补充。本文就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依据、原则、程序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关键词】农村职校 校本课程 开发策略
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政策规定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我校多年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目标、策略的研究等方面进行如下阐述。
一、分析中职教育现状,急需开发校本课程
(一)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职学校,2005年以来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采用弹性学习制,每年利用3至4个月时间(含假期)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育人效果。但在实习就业的管理中,我们发现了现行的国家统一使用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时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当今的中职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欠缺,学生厌学思想严重。而大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教材内容陈旧,难度偏大,很少体现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有的理论性课程过多,实践技能性课程过少,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内容。因此,学者难学,教者难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针对就业指导的课程虽然有《中职生职业道德》《职业生涯与规划》,而且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实际实习工作之间有严重脱节现象,有的课程与实际工作无法衔接。目前,还没有一门专门、综合性、指导性较强的课程,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很多事情无法解决,亟待需要一门相应的课程去指导他们。
因此,我校决定研究开发一门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实习就业指导课涉及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必需的知识、技能,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综合性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该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自治区课程相辅相成,可以填补现中职课程体系的缺陷。
二、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原则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的地方,而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进行系统学习,就面临到企业实习体验。因此,确立“够用、适用、实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着眼于企业发展的需要,着重于学生的实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开发原则具体表现为:
(一)市场(就业)导向的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使学生实习时、毕业后都能够适应职业岗位,胜任职业岗位现实要求。
(二)课程内容以实用的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易懂性、够用性及时效性,及时引入企业文化,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接轨。课程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感受、兴趣以及接受能力,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三、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课程旨在开发 “以实习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适应“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将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生活情境相对接,使学生和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掌握实习就业中必备的简单实用的基础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懂得感恩,懂得做事,懂得做人,实现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距离”角色的自然转换,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文素养较高的人才,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四、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建立组织机构
首先,要成立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副校长、科研处、教务处、就业处和学生会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等。其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员,由本校教学科研中心的负责人、资深教师和企业管理员组成。他们涉及各个研究领域,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其中1人是县“百名优秀技术人才”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等,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研究开发方案、并进行具体研究。最后,成立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小组。教师通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后该教学任务,并在实践中协助修改该教材。
(二)确定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通过调查和沟通,获得企业生产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及中职生知识、技能等第一手资料,使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良好对接。其次,确立跟踪机制,跟踪调查了解我校的实习就业生在企业中做人、做事的情况。再次,通过企业对我校实习就业生工作满意度的信息反馈,检验校本课程的适用性。
(三)确定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是由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小组人员设计的关于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标准。它是编写教学指导书、师生进行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由“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和“ 教学评价”五部分组成。
(四)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
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公共文化基础课,适用于实习前一个学期的学生或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使用。本课程总学时为30―32学时,每周2课时。教学时间为30学时,复习考试+机动2课时。
本课程充分开发利用本校事业有成的毕业生、企业里的典型事例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教材分为 “感悟、学习、生活、实习”四大知识模块,内容涉及“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就业形势分析、厂纪厂规教育、语言沟通及请假条等应用文写作;工资核算;常用产品英文标识及公共场所英文标识;防火、防骗安全教育;体能训练等。教材打破传统的学科设计模式,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本,注重内容的设计和教法的创新,其融合多门学科内容,适应“工学交替” 的弹性学习制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针对性,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使他们圆满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顺利就业。
(五)进行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实践
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主要任务,就是在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正确理念指导下,围绕《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提出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进行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用课堂教学时间或其他活动时间,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检验,进行完善、修订教材,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五、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
(一)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评价的内容
为改进和完善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不仅关注校本课程编写效果,还十分重视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内容一般是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也可以说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学员对实习就业中必备的简单实用的基础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二是中职学生、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在学习、实习、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三是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懂得感恩,懂得做人,学会做事,能做事,做好事。
(二)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步骤
首先,制定评价计划,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确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手段等。其次,根据评价的时间表安排在学校、实习单位进行收集相关评价信息,并对所获信息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并作出结论,提出落实改进建议的具体措施和条件。然后,通过教学评价得出的结论对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完善、修订及推广使用。
总之,农村中职职校本《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以科学性为基础,以实用、够用为主线,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林一钢.略论校本课程的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青岛上清路小学近年来以“快乐足球”为理念,构建了校园足球发展框架,践行着“强身健体、培植精神、凝聚力量、放飞梦想”的校园足球发展目标。学校以快乐足球为突破口促进阳光体育工作全面发展,实现了“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德育发展目标。
足球文化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一种文化熏陶和情感体验。在校园足球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振兴足球运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感、拼搏精神,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每一位上清学生在足球教育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积极打造“快乐足球”文化理念。
“快乐足球”的理念源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即构建“有爱、有智、有趣”的教育,让每位上清学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把“快乐足球”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以“快乐足球”为核心,形成了学校的足球特色项目建设的发展框架,明确了“强身健体、培植精神、凝聚力量、放飞梦想”的校园足球发展目标;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积极推进“1+x”阳光体育工程――“1”即足球特色,“X”即体质健康工作、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开展、田径比赛等,使学生们在上清校园内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不仅在橱窗、广播、校园网站中设置了足球专栏,还开设了学校足球QQ网站,建立了足球陈列室、足球知识宣传墙,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和足球知识的普及,浓郁的宣传氛围让每个学生更多地了解足球这项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体育运动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活动中。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校报等媒介加强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宣传,让学生深深地喜爱上了这项充满魅力和激情的运动。
足球活动点燃孩子心中梦想
学校一直注重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为促进校园足球工作常态化开展,通过丰富的赛事、完备的赛系和稳定的赛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学校建立了班级、校级、区级、市级四级联赛制度,成立了校、班两级足球队伍,每年学校不仅积极组队参加青岛市“市长杯”和市北区“区长杯”的足球比赛,而且还认真组织举行“校长杯”足球联赛(包括亲子赛和班级赛),每次比赛结束后学校都会进行隆重表彰,让全校的学生都了解这些受表彰的团队及获奖个人的足球梦想和拼搏精神,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来。学校通过联赛的开展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除了四级联赛外,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对外进行交流切磋和展示。通过牵线搭桥,学校让足球小子们走出校门、国门,与韩国、香港、上海、成都等地的小朋友进行友好比赛;在青岛市阳光体育展示活动及全国中超联赛青岛赛场上让学生们展示精彩的球技。学生们在赛场上锻炼了自己,在友好的交流中提升了自己。
学校每年举行一届“校园足球文化节”,围绕着足球主题开展队徽设计、手抄报展评、绘画、艺术作品挑战;组织开展“校长杯”亲子和班级足球联赛、“快乐足球”绘画大赛、“我与足球”征文活动、“留住美妙,记录感动”摄影展、“足球知识”研究性学习等,学生们热情参与、大展身手。缤纷的活动,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们的足球兴趣,点燃了他们的足球梦想。
足球课程带给孩子更多快乐
为推进校园足球蓬勃发展,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学校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足球工作计划,还将足球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成为体育的必修课。
学校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程,以青岛市出版的《快乐足球》教材为蓝本分低、中、高年级进行不同水平的学习和训练。为了让每个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还聘请了专业球队的教练走进课堂担任专职足球教师进行授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另外,学校还将足球知识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开设了足球与品德、足球与艺术、足球与科学、足球与文化、足球与健康、足球与竞技等校本课程,使学生从不同领域通过丰富的形式和手段加强了对足球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感知了足球精神并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足球校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是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足球运动员,而是在全校普及足球运动,形成特色,通过足球这一体育项目促进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向全体突出健康新观念。
特色学校创建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学校的特色还是特色的学校?显然,学校是本,特色是末。特色学校应该从学校的视角去理解,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育人。特色学校的本源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的功能,即培育人才,因此特色学校创建应该是“为育人而特色”而非“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形成过程就是学校完成育人目标的过程,是学校依据学校历史、学生实际、学校社会环境实际等,按照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培养优质人才的过程。
一.特色学校的形成机理
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实际考察,静态的特色学校结构,主要包括特色学校载体和特色学校灵魂。从动态的特色学校形成过程来看,特色学校形成还必须要有诸如人力、物力及智力等动力系统。
灵魂体系。特色学校灵魂是指学校的价值理念,就是学校的精神体系,包括学校核心理念、教育目标、办学目标等。提炼特色学校灵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学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挖掘精神闪光点;学校或者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能加速学校发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应该是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共同的教育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灵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创建学校教育环境时,每所学校应根据具体校情,设计出体现学校独特个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符合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体现朴实、自然、和谐和美观的要求,避免华丽和过分雕琢。要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如定期更换)留给由本校师生创作的文化作品,用来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
学校课程。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要清醒认识课程资源的多元形态,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要强化课程意识,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有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或活动设计方案),有课时安排和评价办法。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核心。要聚焦课堂,立足区域、学校实际,创造具有区域印记、区域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加强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及管理行为,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反映特色学校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课堂以外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内涵的有益补充。人是活动着的个体,在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人与遗传这三对关系中,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活动是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
研究力量。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版本可以模仿,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按照研究的范式,加强对学校实际的研究。
师资条件。学校要努力形成一个以校长为首的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
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保障条件,无论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对特色学校创建提供者资金支持。
二.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模式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相关方面形成合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在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是重要推动力量,三者之间在特色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深圳市龙岗区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研究助力”的推进模式。
政府主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资金导向和评估导向。1、政策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调动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在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颁发了《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评审方案等,详细规定了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等,把对特色学校的抽象理解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工作要求。2、资金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资金来引导学校创建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资金支持。3、评估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评估来引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龙岗区先通过学校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确定创建特色学校的资格单位,最后由区教育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予以确认。创建期间,区教育局不定期到学校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科学的符合龙岗区实际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