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特色”即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风格。就校本课程而言,其特色就是指学校自主开发并实施的课程,带着鲜明的学校或地方标志或风格。
番禺执信中学是一所以历史名人命名的高收费民办学校,执信精神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因此,在构建校本课程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以学校文化为立足点凸显课程特色的理念。“崇德瀹智”是番禺执信中学的校训,“德”指德性、品格;“智”指智慧、才能;“崇”是推崇、尊崇;“瀹”即浸渍、疏通。“崇”与“瀹”为互体结构,意为崇尚、陶冶、培育、养成。合成为一个词组:“崇德瀹智” 。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鉴于这样的诠释,我们以“崇德瀹智”作为构建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力图将“崇德瀹智”的深刻内涵融汇于校本课程当中,确定以“德”和“智”为核心,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德行,形成个性特长的两大课程体系:“崇德篇”与“瀹智篇”。在“崇德篇”中,我们确定了“规范”“仁爱”“阳光”三个关键词来体现“德’的内涵与特色;在 “瀹智篇”中,我们同样确定了 “灵动”“多元”“审美”三个关键词来体现“智”的内涵与特色。以“崇德瀹智”文化内涵为立足点,构建“崇德瀹智”校本课程体系,实现教会学生做一个懂规矩、守规范、有仁爱之心并充满阳光的人;培养学生灵动(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多元(兼容并包)、审美(爱美、懂美、创造美)的特质的课程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二、教材开发――凸显课程“特色”的着眼点
我们制定了《番执附小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方案》,根据方案,我们对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特色项目”进行分析鉴定,确定构成特色课程的内容并出台《番执附小校本课程开发选题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的内容完全是根据学校确定的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的理念,能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并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培养需求而确定的项目选题。
根据“指南”,在“崇德篇”中,我们确定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并传承执信文化的系列选题“今天我以执信为荣,明天执信以我为荣”;围绕着“规范”这一关键词,我们提出了“崇德仁义”“崇德礼仪”等“养成教育”系列选题;我们在“指南”中围绕着“仁爱”,设计了“亲子”“孝道”“心连心”“手拉手”等选题;而“温馨家园”的选题则是体现“阳光”这一关键词的心理健康教育选题。“瀹智篇”中的选题则全是为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而设置。所有选题都是根据“崇德瀹智”这一学校文化的核心衍生而成,既能够体现课程的校本特色,又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常态实施――形成“特色”课程的关键点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将所有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都固定安排在了周一至周五。具体策略是分散排课与集中排课相结合。也就是将校本课程中的部分课程分散在周一至周五的课程表中,和国家课程一样,按照常规的课表上课。
其次,确保师资优良。在教师的选用上,我们学校十分严格,所有执教特色课程的老师都是专业教师。对于那些本校教师无法胜任的项目,我们则采取与校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教师来学校授课,这样就保证了师资的专业水准,从而也就保证了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
我国最早关于岩画记载的文献是5世纪郦道元的《水经注》。截至目前,据报道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发现了岩画,其在历史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原则
贺兰山岩画以其古拙而优美的造型,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学习.不仅充实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而且贺兰山岩画特色文化资源可以依据其突出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旅游商品。贺兰山岩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经济开发价值,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去处。
三、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原则
一、“多元+特色”校本课程的思考――成就每一个孩子
如何成就每一个孩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因为我们都知道: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就是说,课程建设必须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追求。我们认为:作为学校就是要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舞台,拓展成长的空间,放飞五彩的梦想,激发学习的潜能,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芒。因此,我们根据校情和学生发展需要,结合领雁工程“规范+特色”办学的核心要求以及市、县教委“2+2”、“5+1”行动计划,大胆对课程进行开发与整合,形成了“多元+特色”的校本课程群。朝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目标努力迈进。
二、“多元+特色”校本课程的建构――源于课题、来自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构建了文明礼仪、故事演讲两门特色课程、16项兴趣活动课程、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及环境文化无声校本。它们都是在我们长期办学中形成,借助领雁工程的外力发展起来的。
1.课题研究催生特色校本――文明礼仪,花开校园
我校在2009年承担了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校园文化与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关系的研究》,并于2011年12月顺利结题。三年的实践探索,收获颇丰:孩子言语行为文明了,既活泼开朗,又有了“小绅士”、“小淑女”的范儿;教师更儒雅了,校园更宁静和谐了。为让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延续,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了一张名片,第一门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花开校园》就此诞生了。
2.兴趣活动凝练校本――朗诵、演讲我能行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优质的师资。我校语文学科师资相对强势,有很多语文教师喜欢朗诵、演讲。他们多年辅导学校“朗诵播音”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并在镇、县、市各级主题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佳绩。很多孩子羡慕,向往着能参加播音组。在领雁工程专家――上海市特级校长张雪龙的指导点拨下,今年三月,我校又一门全体孩子必修的校本奇葩――“朗诵、演讲我能行”盛开了。
3.各种活动丰富校本(选修)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说过: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课程资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校本课程更具适应性。于是我们激活教师资源,发挥教师兴趣特长,挖掘教师生活经验,让这些有特长、有经验的教师担任适合自身专长的兴趣活动课程。我校规划为搬迁项目,我们在校舍陈旧,场地狭小,功能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开设了体艺类(篮球、乒乓球、舞蹈、合唱、象棋),学习类(演讲、趣味数学、魅力英语),科技类(手工、小制作、小发明)等16项兴趣活动课程,分为23个小组。我们倡导孩子们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三、“多元+特色”课程的实施――精心组织,重在落实
校本课程建设,既要有正确的决策和设置,更要有精心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使“成就每一个孩子”的课程思想和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于是,我们先后把两项特色校本课程固定时间,固定教师,排进课表。分别制定教学纲要,分低中高段编写简易读本,如演讲分“低段――朗诵,中段――讲故事,高段――演讲”。学科特点不同,实施形式评价不尽相同。文明礼仪作为孩子们的必修课,由班主任每两周利用班会时间上一节课。同时,学校还把每年的三月、九月定为文明礼貌主题月,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促使课程更好地达成目标,评价形式采用孩子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质评和教师量评,并分别授予一二三四五级“文明礼仪星级标兵”称号。四年来,礼仪课让孩子们优雅了言行,礼仪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演讲是孩子们的又一必修课程,则由语文教师每周两个晨会(分别15分钟)上课指导,语文课前3分钟自由演讲均为固定时间。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平台,更好的展现机会,国旗下演讲、国庆主题演讲、“三八”感恩演讲都成为学校、班级的常态活动,而“常态+竞赛”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让更多孩子获得了“朗诵小星星”、“故事大王”、“演讲小能人”的美誉,让孩子们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兴趣活动课程我们则结合市县教委2+2、5+1行动计划,每周二、周四下午一个小时开展活动,一二年级个别参加,三至六年级全部打破班级,“自主选择+教师推荐”参与选修活动课程。在这里,很多平时默默无闻,看似不大起眼的孩子却大放异彩,正如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传奇”。他们或热爱科技,或爱好文艺,或擅长体育,每个孩子都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
四、“多元+特色”课程的成效――成就师生,发展学校
1.校本课程成就了孩子多元发展
“多元+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得到多彩发展,让每一种才华都得到了展示,让每一种个性都得到了张扬。曾敬东是个外地来的留守孩子,不爱说话,成绩差,人高个大力气好。老师推荐他参加田运队练习掷实心球,结果在县运会上一举获得第一名好成绩,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称赞,获得了自信和阳光,学科成绩也渐渐提升了。“小眼镜”吕凤杰不善言表,语文学科非常弱,可他成天喜欢拆拆合合,折折叠叠,他的科技小发明“防油锅铲”,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在作文中写道:当我从老师手中接过绿皮证书时,觉得自己可神气了。同学们也改叫我 “小发明”了。演讲小星星在市县演讲舞台上一次又一次亮相,小画家、小舞者也捧回了市县的一二三等奖,合唱队、舞蹈队、田运队也纷纷抱回了奖牌。2013年上期,学校有80余人次获得市县级奖励。“多元+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让孩子们大放异彩。
2.校本建设加速了教师专业发展
只有经历过才会有经验,只要参与就会获得发展。老师们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历经多次专家指导,反复修改课程,提高了撰写水平,提升了专业能力。校本课程的建设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今年,我校毕业班语文学科在全县抽测中获第二名;在区域内1-5年级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获得单科第一名的教师达15人,另有30多位教师分别在赛课、科研论文、科技制作、案例评比中获市县级奖励。“多元+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极大地加速了教师专业发展。
一、“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实施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象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实践活动,体验亲身参与活动的欢乐,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信心、勇敢、顽强、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表现直觉的能力,自我恢复的能力等。采取的方式:
二、“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实践,但又缺少书写和研究能力的特点。每一个活动与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活动(阶段),每个活动各有侧重的措施和目标: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激趣 生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活动主题,从主题中筛选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实践与探究的一个一个小主题。在开题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学生想去弄明白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探究的积极性。如“走进象棋”“象棋故事”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象棋的历史及有趣的传说、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案例再现,探究成因——“实例探究 明确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案例中进行,探究出一个案例的成因,然后以点带面悟出一番道理,这样才能使实践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类似于数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如“象棋故事”中介绍了很多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小小的棋盘中另有乾坤,在小小的棋盘中藏着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藏着坚持不懈、沉着应变、临危不乱的情怀……
活动三:组织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活动 体验教育”
“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因此,实践与探究循环往复,相互融合和促进,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愉悦中学到方法、体验教育。
活动四:过程评价,反思强化——“内化观念 养成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因此,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评价中强化,使学生的内心具有积极的、稳固的思想和行为形态。如在二年级的学生档案袋中,有以日记的形式、以活动体会形式记录着学生参与活动后的自我评价、反思提升的过程,记录着学校建设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
三、“出棋制胜”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出棋制胜”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它的实践性,而且要体现其计划性和研究性。采取的实施模式:
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策略。活动主题的选择原则:选择活动主题要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即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认知区和发展区。二要学生感兴趣。所选主题能吸引学生去研究。三要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可践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作作为选题的内容。如由学生收集相关的残局或把平时下棋时产生的残局收集起来,带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与同学们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第二阶段,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重视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培训学生,明确活动方案的要求。方案一般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实践内容、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关注学生,参与制定方案的全过程。方案一般先由1-2名学生根据所选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小组集体研究、修改,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
为提升办学内涵,结合我校百年的教学传统,我们以“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习惯”为切入点,“以博览群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创新发明”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拓宽师生发展、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洋溢浓浓爱意的心灵家园,一个健康张扬的人性公园,一个凸现人文精神的文化圣园。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推进校本课程研究,彰显传统特色校园
我校紧紧围绕“落实大语文思想,创建书香校园”的特色建设目标,以“国家课程补充型”和“国家课程拓展型”为开发方向,坚持在开发中使用,在使用中积累丰厚的原则,定期将这些“延伸”“拓展”材料整理成册,积淀为校本教材。如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卜算子・咏梅》时,带领学生搜集开发了《词的认识》《诗词选编》《咏梅诗词汇编》《生平》等学习资料,并以课程超市形式呈现给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四年级配合《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开发了《卢沟桥史话》《古代雕刻艺术欣赏》《七・七》等相关阅读材料作为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六年级学习了《统计》后,我们把课本中的“节约用水”,设计成一节校本课程,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情况,收集家中浪费水的现象,并将相关数据制成统计表,通过实践调查、计算统计,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而且也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课。另外,我们的艺术组的校本课程《特色腰鼓》,通过学生读本的自学及校本教师的系统的讲解指导,全员参与,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体魄,还形成了我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一道靓丽风景。我们的腰鼓队还多次参加乡镇和区级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2010年4月,还被邀参加唐山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展示,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依托校本课程开发,营造传统文化校园
为贯彻新课改思想和大语文教育思想,创办书香校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了融阅读、写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书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读书办报、展示才华、修炼文化底蕴的广阔的实践平台。
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交流读写信息和尝试实践的阵地,也就是我们的“童星书社”,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们把《中华经典诵读》读本作为经典校本教材,通过具体的指导阅读、摘抄经典段落、交流读书心得等,使学生浸润于中华经典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我们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定期评选诵读星、写作星、办报星等,激励学生的读写兴趣。
在校园文化环境上,我们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建设包含《经典诗词长廊》的校园文化长廊,在亭台的立柱,我们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心灵鸡汤”――内容为诚信、感恩、礼仪、尊师、重教的名人名句。我们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充实经典文化图书,我们利用网络建设电子阅览室和中华传统美德视频专栏。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设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清晨经典诵读。“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自我诵读十分钟,直至背诵。学生在书海漫步,浸润在书香之中。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最是书香能致远,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品味书香的意蕴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读经典的书,做正直的人”,德育墙壁文化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在行走之间,尽情享受中华美德的浸润。
三、以读书评价为主线,建设书香四溢校园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带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早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努力方向。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中,我校“着眼人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校园显性氛围的营造,把读书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等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我校以创书香班级活动为突破口,扎扎实实推进书香校园的创建。
1.书香班级。学校通过读书活动优中选优,树立起读书活动先进班级,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及竞争精神,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2.书香家庭。学校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中。读书的内容可以是诗歌、名言警句,可以是经典段落、精美散文等等。目的就是:不仅要自己读书,而且要让学生的父母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并以此为载体,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3.建立好书交换站。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4.读书明星。通过读书节的系列活动、班内开展的读书争星活动以及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平时学生阅读、写作表现,每学期由班主任推荐及学校评比出一定数量的读书明星,通过他们的带动,一个个丰满的、具有多彩个性、生机勃勃的生命正在我们校园里快乐地生长。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5.建立读书成长册。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在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师生读书多了,知识也就丰富了,底蕴愈发显得足了,这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了前提和基础;同样,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也能够更好地保持师生的读书兴趣,发展读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