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员工培训计划书范本【一】一、训练需要

(一)学习要有动机,效率才会高,因此须先评估训练之需要。

(二)训练须兼顾公司与员工之需要。

(三)员工之训练需要可经由调查而得知。

二、训练企划的推动者

(一)员工教育训练须由上而下进行才会有效果。

(二)训练企划案不但要获得高级主管之参与、支持,而且需要他们大力推动,否则一切属于空谈。

三、经费来源

(一)教育训练是一种长期投资。

(二)公司应每年编列预算,支持各种训练。

四、训练目标

(一)确定训练的目标。训练目标是为达成公司之要求或员工个人的需求,还是为配合新工作而开展的。

(二)长期的目标还是短期的目标。

(三)训练目标需让受训者充分了解。

五、训练时期

(一)定期训练(新进人员训练、主管定期进修等)。

(二)不定期训练(新管理制度实施、新产品推出等)。

(三)营业淡季是训练的好时期。

六、训练方式

(一)传统授课方式。

(二)讨论方式(个案讨论、分组辩论)。

(三)角色扮演方式。

(四)以上三种方式适用于集体训练,个人训练可参加企业外之讲习会。

七、课程设计

员工培训计划书范本【二】一、概要

本计划主要内容为公司人力资源部20xx年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编制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地配合和推动公司战略提升和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依据

公司岗位说明书、员工培训需求调查、中层管理人员座谈、公司战略提升与拓展需求、公司对培训工作的要求。

三、 培训工作的原则、方针和要求

为确保培训工作具有明确的行动方向,人力资源部特制定了培训原则、方针和要求,用以指导全年培训工作的开展。

1、培训原则

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持续性为公司培训管理的根本原则。

2、培训方针

以提升全员综合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中层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融合和员工实际岗位技能为重点,建立具有XX特色的全员培训机制,全面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和公司整体竞争力提升,确保培训对公司业绩达标、战略提升及员工个人成长的推进力。

3、培训的六个要求

1)锁定战略提升与未来发展需求;

2)锁定企业文化建设;

3)锁定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后备队伍能力发展 ;

4)锁定学习型组织建设;

5)锁定企业内部资源共享;

6)锁定内部培训指导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四、 培训工作目标

1)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培训体系与操作流程,确保培训工作高效运作;

2)传递和发展XX资讯企业文化,建立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使所有在岗员工20xx年都能享有高质量、高价值的培训;

4)重点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培训,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5)进一步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6)打造具备可复制性的系列品牌课程,并备档;

7)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确保培训师资的胜任能力与实际培训效果;

8)推行交叉培训,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和员工业务能力提升;

9)加强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的渗透。

五、 培训体系建设

六、 培训计划总体控制

根据20xx年培训需求分析,现对20xx年总培训计划总体安排如下: 1)每周计划企业内训1至2场,每季度末总结调整,一年固定企业内训约80场(新人入职培训除外);

2)每季度1场大型全员销售培训,形式由内外训相结合; 3)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外训每月1人/次(根据实际情况);

4) 季度及月度计划: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在每季度末或月度末根据实际情况,对年度计划分解及修改,并提供季度或月度计划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并抄送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七、 20xx年具体课程计划(一稿)

1、新员工入职培训

人力资源部组织安排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制度培训,并统一安排观看《XX资讯新员工培训教程》视频。课程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制度、客户管理及查询系统使用、产品知识、电话实战、样本制作、事业部管理制度、优质客户寻找及判断、如何报价、同行特点分析、数据合理应用、大客户开发、如何催款、行业开发等。

2、在职培训课程大纲(包括内外训方向,实际课程根据方向进行细分设计)

2)普通员工培训方向

3、计划外培训

计划外培训是指不在20xx年度培训计划内的培训项目。具体培训内容根据公司阶段性实际需要及员工申请进行安排。计划外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训项目内容应符合公司业务或员工能力的提升需要;

2)提前两周提出申请;

3)培训费用在预算之内;

4)同一主题内容一年内原则上只能申请一次

八、 重点培训项目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重点培训对象确定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因此20xx年培训工作的主要侧重点就是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提供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高质量的培训课程。

主要项目包括:(外训按照外训管理制度实施,内训从课程中筛选,并重点分层次打造系列培训)

同时,根据公司业务开展需要及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员工在某些项目的培训需求上非常的强烈,需要培训专员系统的安排培训:

主要项目包括:(以销售技巧、谈判技巧、心态激励为主设计系列课程)

九、 财务预算

十、 培训文化宣导

在充分总结公司20xx年现有培训情况基础上,20xx年,我们将明确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文化。围绕公司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建立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及员工发展为导向的学习体系,努力营造爱学习、愿共享的学习氛围,形成开放、共享、创新的企业培训文化,逐步把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中,努力将XX建设成学习制度健全、学习氛围浓厚、各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共同的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学习型企业。

采取多样的培训文化宣导方式,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企业文化及知识的宣传与引导。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分明,岗位操作规程已经成熟,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会计监管要求严格,也由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等原因,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细,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民营企业,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粗,但岗位划分粗细程度并不改变岗位工作流程和内容,为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2.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我国会计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证书考试和管理制度,另外,一些国外的财会证书也逐步引入我国,尽管高职学生并非适应所有证书,但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来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另外,还有一些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类证书也已经开设,有些比较成熟,如珠算、中文输入、电脑传票、点钞,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证书,但为证书培训提供了可行。

3.校企合作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道路的背景下,依据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外部保障、内部共同需求以及合作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开发基础+培训、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岗位能力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形成课岗证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岗位要求、证书培训等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整合课岗证一体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大纲、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整合和序化,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创设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情景,构建互通互融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课岗证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基于基础+培训与岗证互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与行业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项目教材、实训教材以及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讲义,满足项目教学、资格考证、岗位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综合需要。

4.践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与工作结合,课程与岗位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教、考、训零距离。

5.制定适合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岗位培训、证书培训、课堂教学、学训指导要求,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建设方案,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6.基于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原则和实现课岗证一体化培养目标,实践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项岗实习基地建设融通的校企组合运行模式,培养三项业务联结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一体化,提升岗位实训的仿真度和职业性。

7.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重

(1)建立基础+培训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证书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审计实务培训课程和银行实务培训课程。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于《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后,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融会贯通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几门专业主干学科,掌握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实际工作后,有能力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建立实训教材体系。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融财税审三大业务、银税企三个行业,从文音像三个维度表现职业操作流程和场景,服务于项目教学和实训练习的特色教材《财会实务情景专题》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

2.建立适用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和订单培养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践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1)加强教学队伍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专职教师从事基础课程讲授、实践课程设计、聘请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监控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2)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工作机制,打造专兼比例不低于1 ∶ 1 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会计的教育教学能力。

3.建设实训实习功能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以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为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设先进开放、覆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于以四化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财税审和银税企实训室,通过财税审平台实现财务、税收、审计三项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项业务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银税企平台实现企业、银行、税务三个模拟单位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个单位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按照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会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构建成三个技能培养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手工账会计实训室3 个;专项能力实践平台,包括电算会计实训室1 个、税务实训室1 个,审计实训室1 个;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即进行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的场所。目前,这些实训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任务。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设置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还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校内模拟实训应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记账、会计咨询、审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实践课程体系。

(3)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4)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同样的实训内容和要求,完成情况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时间之外,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积极探索公共实践、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暑期工学结合、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4.开展学生技能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会计技能大赛是实现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实践要素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鲜明的类型特点。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融入会计专业教学,探讨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协同性是当前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关注热点问题。组织竞赛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珠算、点钞、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英文打字、会计书法)大赛;专业单项技能(出纳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大赛;专业综合技能大赛;手工业务处理技能大赛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大赛。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5.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障。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工学交替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编写《会计专业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力争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示范。

四、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

1.从总体效果上看,推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服务模式的成效,基本实现了以会计职业资格为框架弥合会计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职业型和开放性水平。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模块,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展现出重要作用,优秀的培训体系能够给企业培训带来难以衡量的效果。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切实提升员工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A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河北省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科技、成长型公司,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A光伏公司员工总人数为1726人,30岁以下员工1191人,占69%,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员工队伍。由于企业发展快,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同时,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完善,如何快速科学地进行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分析A公司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就意味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A公司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A公司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上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A公司高层的人力资源培训观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仅仅通过几次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提?{工作业绩。个别高层管理者忽视对员工的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不够。

(2)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公司缺乏专业培训人员,管理者未对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计划,往往根据需要临时开展,另外,原本用于不多的培训费用,也缺少针对性,都是比较盲目的投入,没有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来制订培训计划,没能真正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形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培训后也很少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对培训成本的投入没有效益分析,使得培训长期流于形式。

(3)培训实施效果不佳。A公司的培训方式单调,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法传统,在培训计划上,缺乏培训长远规划,主要是以课堂授课形式,进行理论性的培训,教学上多采用单向教学方式,少有互动教学方式;忽视培训员工思想观念、工作态度、个人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普通基层员工所获培训机会较少,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要。培训内容难以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4)培训保障措施不足。A公司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还需要逐步健全并完善各项培训制度,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培训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内训师缺乏对往期经验的整理和先进思想的学习,沟通共享意识不够强。再加上培训经费不够充足,在实际工作中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人员、物资、经费保障不足。

三、A公司培训体系构建

(1)培训组织体系构建。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培训组织机构,统筹整个公司的培训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制定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好各项培训,同时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加强对内训师的管理,制定内训师管理制度,对其开展专业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激发内训师工作积极性。

(2)培训流程体系构建。培训流程体系是整个员工培训体系的核心部分。A公司培训流程将按照: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制定计划、培训实施、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开展。其中,培训需求是整个培训流程体系中确定培训方向环节;培训目标为企业员工培训指明了方向;培训计划包括有培训目标、参训对象、内容、时间及培训方式等内容,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行为指南;培训实施是培训流程体系中最重要一环,最终决定了培训的目标能否实现;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已经实施的培训项目客观总结,为下一次更有效培训打下基础。

(3)培训课程体系优化。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课程进行评估、蹄选,保留并加以开发符合公司战略需要的培训课程,剥离不符合公司战略需要的培训课程,最终保证培训体系具有动态性。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也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开发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参训员工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提升自身的能力。

(4)培训支持体系优化。培训支持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设施,另外一部分是培训制度。在培训设施投入上应重点倾斜,建设一套完善的培训设施,减少培训实施闲置浪费,最终目的使得有限的培训设施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培训设施的应有价值。成熟且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是维持员工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能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效果。为了激发员工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必须制定培训奖惩管理制度。

(5)完善培训投资评估体系。由于不同岗位的员工,经过培训后在相应的岗位上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不同,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有必要对培训对象进行优化,筛选出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的培训对象。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战略要求,应该要对培训收益率低的项目分析原因,想方设法去提高培训回报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得达到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考虑企业的战略前提下,整个公司的培训收益达到最大化。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 有效性 优化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时、连续、有计划的系统培训是开发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保证组织基业长青的有效途径。作为企业来说,培训固然需要花费相当部分的财力资源,它回报给企业的却是无法估量的效益。然而在具体的企业培训实务中,却因种种原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以至于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这是许多企业培训面临的困惑。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现状

湖南铁通公司是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的省级分公司,拥有14个地市级分公司,员工3500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

(一)员工基本情况

按员工文化程度分类:大学及以上占4.7%、大专占24.3%、中专占26.2%、高中占31.5%、初中及以下占13.3%;按员工年龄分类:25岁及以下占11.3%、26-35岁占38.4%、36-45岁占23.4%、46-55岁占19.7%、56岁及以上占7.2%;按员工职能分类:管理类占13.4%、市场营销类占31.2%、技能类占27.8%、专业技术类27.6%;按员工技术职称分类:高级占0.2%、中级占3.2%、初级占22%、无职称占7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湖南铁通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比较年轻,但社会公网和铁路专网员工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有的地市分公司平均年龄为28岁,而铁路专网员工平均年龄约40岁,有的达到了45岁。

整体素质都普遍不高,高学历人才很少,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四分之一,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管理人员相对比重较大,机关人员冗余。

湖南铁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令人堪忧:员工多年来加班加点,拼命苦干,但在经济待遇上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在愈加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下生存压力十分巨大。而国内其他强势电信企业和外资电信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国际背景,对优秀人才开出高薪、高福利、系统培训等优厚条件,大量吸引优秀人才,使湖南铁通的许多优秀人才纷纷流失,削弱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员工士气低落。

(二)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分析

为全面了解公司员工培训现状,笔者发放《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一》200份,主要面向省公司及省内各地市分公司员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7份。

湖南铁通员工参加过的培训类型:经营管理类培训占9.7%、技术类培训占34.5%、营销类培训占10.2%、技能类培训占42.5%、学历/学位教育占3.1%;湖南铁通员工参加培训的频率:从没参加过任何培训占23.7%、一年一次占51.1%、一年两次占17.9%、一年多次占7.3%;湖南铁通员工培训对工作的帮助:作用很大占17.7%、作用一般占63.2%、没什么作用占19.1%;湖南铁通员工自我感觉能力发挥情况:完全没有发挥占8.4%、有些方面没有发挥占37.9%、大部分已发挥占30.2%、已充分发挥占23.5%。

为进一步了解公司培训的效果,笔者根据诺伊的有效性培训系统,从培训需求评估、确保员工做好受训准备、营造学习环境、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估六个方面,用"五度量表法"设计《湖南铁通分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二》,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充分反映公司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发放150份。样本分布情况如下:职能部门21份,占14%;技术部门20份,占13.3%;营销部门17份,占11.4%;客服部门18份,占12%;地市分公司54份,占36%;专网中心20份,占13.3%。此次共收回问卷(二)113份,均为有效问卷。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按不同部门从平均值、标准差、显著性水平三个方面对湖南铁通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六个参数中,各个部门在培训需求分析、受训准备、学习环境、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成果转化等五个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技术部门和专网中心给予的评价稍高于平均值,而职能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和地市分公司给予的评价均低于中间值3.0;从培训效果各单项的得分情况看,职能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和地市分公司主要在对培训效果的跟踪记录和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上得分较低,存在较大问题。

在六个参数中做得相对较好的是受训准备,而做得最差的是培训需求评估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说明湖南铁通整体培训有效性不高,这对于一个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电信运营商而言,有待进一步提高。

湖南铁通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总体思路

针对湖南铁通员工培训有效性不高的弱点,构建分级分层培养各类人才的优化思路。按照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潜力,向铁通集团送培和自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对14个所辖地市分公司的一般人才培养工作制定计划并做出统一安排,组织实施。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长短结合、内外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段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教育培训费用的投入,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全员培训率达到75%以上。

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学位/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专题轮训、考察学习、技术比武、学术交流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三类骨干人才。

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强化管理知识为主,“送出去、请进来”,组织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中短期管理知识培训及其他知识学习,提高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宏观决策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选送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后备人才参加工商管理课程学习,对未参加学位教育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后备人才进行专题轮训。

营销人才的培养。把“培训+实战”作为主要手段,开设多个“课堂”,快速提高营销人才的市场策划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公司派人参加集团举办的省分公司部门经理培训班,公司每年举办一次技术大比武,并开展多次小型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帮助营销人才积累基础知识和实战经验,使营销人才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人才的培养。公司每年定期派员工参加铁通集团举办的高级营销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与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作,举办电信营业员、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信业务营销员、话务员等通信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并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方案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后的方案包含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管理体系两大部分、六个模块,最终实现企业培训使企业获益及员工满意的目标,体现培训的价值(详见图1)。

(一)培训课程体系模块是核心

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长、培训主管、省、地市两级分公司兼职培训师组成“公司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编制培训课程参考手册。在手册中对目前企业培训的常见课程进行分类:企业文化类、领导力类、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等课程。对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科目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内容、适用对象、培训课时等内容。

将该手册发到各级部门负责人手中,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的分类及每门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特别是将公司内部收集提炼的管理、服务、技术、营销、外交公关、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心得和经验贯入其中,增加针对性。

由项目组与各部门主管进行面谈,了解主管对其直接下属所需掌握的岗位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对应的培训课程的意见,与岗位说明书对照,进一步明晰岗位的技能要求。

由项目组对调查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再经过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最终确定每一个岗位所需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所有岗位的员工都清楚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接受的培训课程,有利于培训主管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人力资源部每年再安排一些公开课程,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好及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形成对培训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培训管理体系模块

培训规划计划模块是先导。培训者要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战略,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培训规划。之所以有些企业领导层对培训工作不满意,认为培训花钱没绩效,其根本原因往往是培训没有计划、没有需求、没有跟踪、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湖南铁通公司应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围绕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制定明确的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计划,保障培训学以致用,实现培训的高产出。

培训管理制度模块是基础。合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员工成长和激励员工,湖南铁通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包括《员工培训管理流程体系》、《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员工学历进修管理办法》、《兼职培训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程序》等。公司的培训工作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维护三类人才的培养为主,由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二级培训主体实施。

培训项目的实施模块是关键。培训者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策划及课前的准备、培训师落实、学员的确定、场地器材准备、员工问卷调查等;课中的现场服务、监督;课后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员工培训在岗位上的转化应用等。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上的突破,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模式。要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力量,对员工进行以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岗位技能为主的基础培训;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办工商管理、工程硕士班或选送后备干部到国外进修等方式,为公司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骨干;要加强与通信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送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考察。

培训师资资源模块是保证。公司培训师资资源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从铁通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内部培训师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种小投入大收益的做法。可由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地市分公司领导、专业骨干、营销状元组成兼职培训师团队。每年,铁通集团、省公司都会组织大型的技术比武,不仅是提升和检验员工技术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现和选拔、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师的一种绝好办法。培训师团队接受人力资源部的统一管理,在授课前经过严格选拔,并参加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和认证;外部的培训师资则与国内著名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培训效果跟踪模块是检验。评估是全方位的,既要了解被培训者的满意度,也要了解培训者和管理者的满意度;既在考察被培训者的培训收获,更要在较长时期内跟踪其培训后的在岗业绩以及对提高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可采用柯克帕特里的四层次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培训跟踪体系。

参考文献:

1.严诚忠.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杨淑兰,牛立新.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4(12)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基层员工培养。主要是指一线的检修人员和基层管理岗位员工,这部分人员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其培训需求较单一但是要很深入。由AFC系统技术在行业内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大多是来自司内的,由高一级别的员工对较低级别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享,同时启发部门内部的这一层次员工通过项目组共同钻研、共同编写等方式开发出新的培训课程,其过程除了能够整合不同员工的技术经验之外,也让员工在共同钻研的同时传承了自己的经验、借鉴了别人的经验,最终产出的成果也成了部门、公司乃至整个行业中权威的技术资料。基层员工的培养模式除了来自司内的这些针对性很强的项目之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外部培训机构。主要是根据部门工作需求以及技术现状,选择较为缺乏的技术领域,送出一部分基层员工进行培训,这部分送出的员工需要将在培训机构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与部门系统设备情况相结合,对内部员工进行二次培训。

新员工培养。新员工的培养也是每年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周期一般在一到两年。基层部门这一层级的新员工培养方面,除了公司文化、法律法规、部门文化架构等基本情况的培训外,主要以技能类理论培训和跟岗带教培训为主,同时会给到新员工一些关于部门目前技术难题或是设备故障遗留问题等专题,作为培训期的一个研究方向,要求新员工在培训期满前针对目前存在这些技术难题或是设备遗留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和调研报告的形式给出结论和成果,整个过程会有部门的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在研究这些问题时的指导老师,可以提供历时数据、指导项目和研究内容的方向。

外单位学员培养。随着全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工作展开,对地铁相关技术的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广州地铁作为其中一个领先的地铁公司,近些年也承接了十几个地铁公司的员工培训任务。为其他兄弟城市的地铁公司培养了几千名的各个层级的员工。AFC专业也承接了上百人的外单位培训任务。随着公司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专门针对外单位的培训项目在部门内部也逐渐走向专业化、系统化。

基层单位在培训体系中的角色

基层技术部门其实承担着培训任务的大头,公司给出了总体的培训方向和指导方针,最终的培训实施还需要基层的员工一起实践和执行。众多的基层部门各自的业务范围、系统设备不一样,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都不一样,作为最基层的技术部门,需要在公司大的方向下制定适合自己培训方案,从而培养适合自己部门业务的人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做好基层技术部门的培训角色。

公司培训项目的参与。从总公司到总部,每年都会根据公司的方向启动一些相应的培训项目,而且从技术型课程到管理型课程,从检修型课程到故障处理型课程都有,公司提供的这些课程开发平台为我们基层技术部门的课程开发、技术传承等培训工作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启发作用,帮助基层员工掌握课程开发的相关工器具使用、开发方法,指导基层技术部门将培训工作如何更专业化的进行。所以,作为基层的技术部门,我们也会有专门的团队来积极的参与到总公司和总部的培训项目中,学习经验、领略公司未来的方向,同时也将这些由公司组织的培训工作开展经验带回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除了配合公司的相关培训项目外,作为基层技术部门本身更多的是需要制定、开展自己的培训项目,来进行人才培养。

培训管理制度。广州地铁培训体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个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体系架构是由总公司人力资源总部、培训学院和培训中心总牵头组织员工的相关培训事宜。各中心、部门、分部、工班都有相关的培训管理员,组成一个庞大的培训网络。在培训管理制度中主要涉及对培训项目的申报、预算、执行流程、进度控制等的规范,对内训师的管理、对培训管理员的管理制度、对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料的管理制度、对各层级员工培训要求。

目前这种职工培养体系优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