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现在,与《广告学概论》相关的教材或著作层出不穷,体例沿袭是概论类教材最大的问题。早期的教材受广告学专业的实践应用型及西方实务型教材的影响,大多从应用层面的广告运作惯例编写。这样做带来的问题,与后续以实务为主的课程存在大面积的重复,亟待教学内容的优化。本文试图从学科建设的高度确立教学优化内容的整体架构,并从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历史广告学三个维度确立“广告学概论”教学优化模式与内容。

 

_、确立教学内容优化整体架构:建立全景式“学科地图”

 

有学者认为“广告学概论”的核心是广告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的广告学研宄发展至今虽然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理论研宄上却一直少有突破性的进展与创获。”时至今日,“中国当代广告研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是对欧美广告研宄的一种导入和效仿。”按此思路,“广告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应源于对广告理论的追问,以此拓展与理论相关的话题,对接广告实务,从而确立教学内容。虽然历史的片断沉积在广告理论与广告实务的演进中,但是这样可能会有意遮盖广告史。

 

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从理论、实务、历史三个分支建构。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广告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和应用广告学。”“广告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基于核心内容一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断延伸至应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中,换言之,应从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三个维度建构“广告学概论”的整体教学内容。沿理论、实务、历史三个维度构筑全景式的学科地图,让地图上的每一个知识图谱都能找到对应的坐标,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对照学科地图上的知识点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找到突破口。这种全景式的学科地图呈现,一方面,可以清晰地描绘每一个知识图谱或节点之间的联结,获得对广告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依照自己的旨趣,找寻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并据此绘制出自己的知识路线图,获得对广告知识体系的个性学习。在这一整体架构下,“广告学概论”教学内容优化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优化理论、实务及历史三方面的内容。下文笔者将从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具体优化内容两方面进行阐释。

 

二、构建教学内容优化的全新路径:“4+4+2”优化模式广告学从学科归属来看,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核心理论来源于传播学、营销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创理论。

 

从学科定位来看,广告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广告学最初的理论基本源于业界,这从20世纪西方广告理论发展史可见一斑,除舒尔茨来源于学界外,其他各路流派基本可归于业界。可以说,注重广告实务,从实务中导出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历来是本学科的价值追求。然而理论的沉积与推演,实务的发展与变迁又终将汇于一处,成为昨天的历史,观照今天,指引明天,形成了浩瀚的广告史:在这里,理论与实务交织、演进。缘此,“广告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优化应清晰梳理出理论、实务及历史三个维度所占的教学内容比重。广告理论是“广告学概论”的核心内容,对广告内涵的不断追问,将广告视为是一种作品形态、一种整体运动形态、一种营销传播形态、一种社会形态等,其对接的是广告的实务与运作。例如,当我们认为“广告是一种作品形态”,对接的是广告诉求与广告创意的运作实务。20世纪60年代前期广告实践集中解决的就是广告诉求与创意的问题即“修辞研宄”;20世纪70年代随着“策划”概念的提出,广告研宄发生了重大转型,即以诉求与创意为核心的“修辞”研宄,走向以广告策划为核心的“组织”研宄,现代广告嬗变为“包括广告运动在内的扩大的广告概念”,对现代广告运动概论的定义,主要关注广告运动过程,即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信息处理、广告媒体、广告效果,这些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尤其当广告运动置于新世纪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双重背景下,广告的运作实务更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见,广告理论与广告实务相互交织,理论是实务之基石,实务则是理论的试金石,两者等量齐观,历史则介于理论与实务之间,既有理论思想史的关注,亦有实务演进史的凝视。为此,笔者提出一种“4+4+2”的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即按广告理论知识(40%)、广告实务知识((40%)、广告史知识(20%)三大维度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4+4+2”课程内容体系。40%的广告理论知识是对广告基础的理论强调;40%的广告实务知识是对广告运作的实践强调;20%的广告史知识则是对经典与前沿广告理论发展演进以及当代广告运作与实务的现实观照。

 

三、细化“4+4+2”优化模式:确立具体教学内容

 

要构建“4+4+2”教学内容优化模式,需要确立广告理论、实务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呈现全景式的知识地图为整体架构,描绘出知识游走路线的基本逻辑。

 

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确立源于对广告基础理论的不断追问,最基础的则是对广告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的探讨。仅以广告内涵为例,广告人对广告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从早期静态的广告作品到现代动态的广告活动,到未来整

 

合广告作品与广告活动的广告运动,作用于现代社会。广告作为一种渗透性的社会力量己日益彰显,我们需要探讨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从营销与文化、经济的角度出发思考消费文化如何塑造出来,传媒与广告为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呼应的是,广告的营销与媒体的传播相结合,导致媒体与广告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来临,传播模式呈现新的特征,广告面临危机的转型则是广告理论的深度忧思。具体而言,40%的广告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应涵盖:广告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广告的经济作用与社会效应;西方广告理论体系与东方理论智慧;广告传播的模式反思。

 

实务部分教学内容的确立源于对广告理论的运用及其在实践中的提升与修正,是广告连接广告主、媒体、消费者的最终指向。在这一过程中,以策划与创意为核心的现代广告运动其核心是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广告公司虽为广告运动的核心主体,但处于中游地位,与上游的广告主、下游的媒体形成三方交互的广告市场,既有作为现代广告核心地位的理想价值,又不得不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接受上游的广告主比稿,共同追求广告效果;在下游,由于媒体作为资本、资源力量仍然强势,广告公司与媒体的议价仍处于弱势,媒体亦在不断寻租广告,挤占市场。综上所述,广告实务教学内容应涵盖以下知识点:广告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广告媒体分析;广告受众与消费者分析;广告控制分析;广告效果分析。“广告史是广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反思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重要基础。”虽然教育部颁布的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广告史位列其中。但是广告史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从1997年陈培爱先生编著的第一本《中外广告史》教材开始,沿袭这一体例者居多,且多为通史类教材,对当代广告史的关注还不够。为此,陈刚等学人强调1979年以来的当代广告史研宄,提倡关注“断代的历史”。在“当代”这样一个没有终结的时间概念,从广告史的角度不断反思广告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冲击与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广告如何实施全球化、本土化战略是当代广告生态面临的现实需要。在广告不断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中,审视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既是探讨、研宄、总结当代广告运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思理论与实务如何对接的重要路径,也是将经典与前沿知识结合的绝佳范本。据此,20%的广告史知识教学内容应涉及:广告传播的新媒体生存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未来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

 

“4+4+2”优化模式是建立在广告学科属性、定位分析基础之上,从广告研宄的三大分支:理论广告学、运用广告学及历史广告学探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广告学概论”教学内容优化。在教学内容组织可按“先授广告理论、顺接广告实务、后接广告史”的先后逻辑进行,对广告理论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广告理论提出背景的分析以及该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并注重传播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思考;对广告实务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广告传播的运作分析,突出广告运作中广告策划与创意运用;对广告史部分的讲授着重强调当代广告前沿动态分析,引入广告业界热点、专题知识。

 

五、全员参与,创新智慧的阳光体育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一二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每周拿出一节课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将太极扇、街舞、竹竿舞、安塞腰鼓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早在2002年,我校根据以往校运会学生参与面小、竞技项目强、学生不感兴趣的状况,将单纯的竞技运动会变成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日,把以往只有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会转变为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运动会;把过去运动会中只重视学生个人成绩转变为关注团队总成绩;把单一形式的竞技类比赛项目转变为综合性的娱乐体育项目。在不断的摸索中,学校从2005年开始又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大型团体操活动,它是一种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表演项目。由体育教师和音乐老师组织成团体操创编团队,

 

集思广益,在总体构思、创编动作、队形变换、音乐编辑、服饰设计、表演器械等方面力求创新,把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结合。例如,我们把中国民族舞蹈中传统的水扇和西方刚劲的踢踏舞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次次活动积淀成为一种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的团体操屡获嘉奖,2008年1000余人参与的团体操《安塞腰鼓》参与了奥运火炬石家庄主站点的欢迎仪式。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商务沟通;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4-03

信息时代,沟通在商务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力是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也是员工选拔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此,我国不少职业院校五年制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陆续开设了商务沟通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课程建设而言,教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与教学对象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教材市场编写现状

目前,市场在售的《商务沟通》教材有八十余种,其中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或中文翻译版本有二十余种,由国内作者编写的外文教材(主要是英文版)有十余种,中文版教材有四十余种。从使用对象上看,上述教材的使用者大多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高职高专类教材仅有二十余种,约占教材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阅读教材前言中对使用对象的说明,我们并未发现有专门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编写的《商务沟通》教材。与三年制高职不同,五年制高职为初中起点,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已出版的高职高专类《商务沟通》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知识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同一出版社或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界定不同,缺乏权威性。例如对“商务沟通”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就存在不同的表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沟通》表述为:“商务沟通就是在商业经济活动中,不同个体、不同组织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达情感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该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教材《商务沟通原理与技巧》,将商务沟通定义为:“商务沟通是指不同个体或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围绕各种信息所进行的传播、交换、理解和说服工作。”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沟通》中,商务沟通“是指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经营并取得经营的成功,为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通过组织大量的商务活动,凭借一定的渠道,将有关商务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如此差异,会令读者在对知识内容感到困惑的同时,对学科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二)实践性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偏低

实践是技能培养和发展的关键。商务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一些教材侧重于系统地阐述沟通理论,轻视沟通技能在实际商务情境中的运用和操练。此外,有些教材编写者本身是直接来自于高校而并没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历,难以在教材中提供充分的实践和实训资料,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变为缺乏技能训练、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这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知识内容与其他课程交叉、重复

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商务人员在运用沟通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商务礼仪。由于商务沟通与商务礼仪关系密切,一些《商务沟通》教材融入了商务礼仪有关知识。在有的教材中,商务礼仪甚至占了总篇幅的一半。据了解,在一些高职院校,商务礼仪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分别将商务沟通和商务礼仪作为五年制高职通用技术平台课,在商务英语、物流、金融等专业开设。与此相似,商务谈判是商务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谈判能力是商务人士必备的沟通能力之一。鉴于其重要性,有些院校将商务谈判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商务谈判通常在《商务沟通》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这样一来,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不仅会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不便。

(四)教材中的案例陈旧、匮乏

美国哈佛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大量的工商界精英,其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全部来自于世界各国经济与企业的真实经历。时至今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已经普及。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各种版本的《商务沟通》教材均引用了沟通案例,但是受出版时效的限制,部分教材所用的案例多为国外经典案例,以及本土企业的案例。有的教材案例数量较少,给教材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一方面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补充案例,以备教学所需;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务活动不多,缺乏可用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面对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时,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时常表现出消极情绪,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教材配套资源不足

目前,大部分《商务沟通》教材仍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主,配以电子课件,呈现形式相对简单。有些电子课件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版,缺少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也没有可用于知识和能力拓展的资源链接,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需要。

三、教材编写建议

鉴于上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未来在针对五年制高职编写《商务沟通》教材时考虑以下几点:

(一)由学者、企业专家和五年制高职一线教师合作编写教材

学者擅长构建严谨的知识体系。企业专家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和实践经验引入教材,当学术界对知识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时,企业专家可以用行业规范用语来表述专业词汇,提高教材的准确性。此外,五年制高职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在教材的体例、表现形式等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学生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学者、企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编写出来的教材会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重视实践,增加技能训练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

作为一门技能性、应用性突出的课程,《商务沟通》教材要强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每一个章节或者项目都应该设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这些内容既可以穿插于理论知识的介绍中,也可以安排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先学后练、学练结合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技能训练不能脱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经验世界,要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在校学生参与商务活动的机会不多,商务交往的对象范围有限,因此教材编写者可以考虑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沟通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然后举一反三,逐步扩大实践的范围,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参与商务活动时才不会感觉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三)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结构

为了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对接,教材可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结构,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剔除重复内容,进行知识板块的重新整合。在学习模块顺序的安排上要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材内容模块设计:

学习模块:(1)沟通概论。此模块学习的目标:理解商务沟通的含义和过程;能分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对策。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沟通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心态。(2)口头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拒绝、说服、赞美、批评等口头沟通的技巧,能进行有效的电话沟通、面谈、面试沟通,能根据特定主题实施演讲。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3)非语言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4)自我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理解自我认知、自我沟通的含义及特点;能进行情绪管理,自我激励。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5)人际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和新闻媒体沟通的策略,能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实现高效沟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6)团队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能分析、解决团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能组织实施小型会议。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7)书面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了解书面沟通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商务信函、商务报告等各种商务文书的写作技巧。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写作能力。

(四)增加教材中本土企业案例的数量,体现案例的时效性

中国式沟通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教材应该高度重视文化的差异,在选用国外经典案例的同时,适当增加中国企业的典型沟通案例,反映中国企业的沟通特点和规律。同时,教材的编写者要密切关注、跟踪企业发生的沟通问题,将最新的企业动态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去。

(五)教材应版面活泼,以增强视觉吸引力

教学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能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还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材如果在阐释概念术语、说明过程、介绍类别、设计沟通游戏或者设置沟通情境时,适当增加图片的比例,可以使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懂易记;在知识导入环节和练习中设计一些参与性的表格,还能增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如果借鉴一些语言学习类教材双色印刷的做法,对重点内容的文字套色,并强调图片的色彩层次,会使教材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在喜欢和适用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也是可以接受的。

(六)开发形式多样的配套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如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素材库、拓展资源链接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为便于教师组织技能训练,还建议提供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针对纸质教材中案例难以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素材库或者资源链接中提供最新的案例资料,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的时效性。我们还建议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书,以说明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提出建议,这对于新授课程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已有教材在编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提高的空间。编写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总结商务沟通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他教材的有益经验,才能编写出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能满足需要的优秀教材。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职教材编写现状与出版趋势――以高职文秘专业教材为例[J].出版科学,2012,(6):38-40.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8-51.

[3]叶茂樟.对五年制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