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废物的应急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各医疗卫生机构应确定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中转、临时贮存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等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全部医疗废物集中交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不得转让、买卖;已经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处置医疗废物的单位也要纳入全市集中处置,已有的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应及时拆除,不再使用。
三、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必须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搞好分类集中、分类贮存;要按照相关规定规定建设医疗废物暂贮设施。
四、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抓紧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委托处置协议,逐步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集面,力争尽快覆盖到全市范围。
五、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和卫生标准处置医疗废物,确保医疗废物做到无害化处置。
六、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各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医疗废物,在与医疗卫生机构交接医疗废物时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21-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如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疾病的传播,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并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医疗废物的安全、规范管理已成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内容,更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3]。
1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体系
1.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定,以及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本院建立了由法人为第一责任人,由业务副院长、业务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消毒供应室、药事办、装备基建管理科科主任及主要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指导和监控全院医疗废物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人,切实履行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个人安全防护、防盗、称重、资料登记管理等监控工作。
1.2 制定医疗废物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应急流程
本院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预案》、《医疗废物分类说明》、《医疗废物场所消毒措施》、《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工作制度》,包括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收集流程、运输路线及流程、医疗废物收运人员防护服穿脱流程指引、医疗废物收运专用车清洗流程指引,以及在收集、运送、贮存过程中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鼓励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1.3 全员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
为了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由院感科科主任负责,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分级、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是法律法规、职业安全防护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严格遵守“谁产生、谁分类”的原则;对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培训重点放在医疗废物的收集流程、分类、转运、暂存地的清洁消毒、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对卫生保洁人员,培训重点放在职业防护和消毒隔离方面;对新上岗人员,培训重点是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培训。不断强化各级人员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意识,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2 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置流程进行管理
2.1 制定医疗废物收集流程
医疗废物由科室产生,由本院指定的专人、专车、规定路线、规定时间每日运送出病房两次,使用专门的污物电梯,收集运送路线应遵循由上至下、由远到近的原则,运送到暂贮存点。在运送的过程中密封回收车盖,超量时应分多次运送。各科室治疗室门外均设有科室医疗废物收集车(图1),车身为全不锈钢材料,内设1块纵隔板,车面设4个投放口,2个投放口投损伤性废物,1个投感染性废物,1个投输液袋,车内置锐器箱盛放损伤性废物,置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黄色包装袋盛放感染性废物和输液袋,车的一个侧面为开关门,可上锁。科室医疗废物收集车外有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和分类说明。医疗废物收集车上锁,由负责医疗废物收集的专职人员开锁及管理锁匙,科室收集桶(车)于每天收集完废物后及时使用0.2%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30 min后清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外表面有医院统一印制的警示标识,每个包装物都有标签,内容包括:废物产生地点、日期、类别及说明等。病理性废物少量放入黄色胶袋中,大量的低温贮藏;少量药物性废物可混入感染性废物,但需标明,批量的化学废物(消毒剂)和重金属交当地专门机构。检验科产生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及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就地用0.2%含氯消毒剂加盖浸泡10 h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2 严格交接登记制度
环环交接有记录。科室指定班种,落实具体人员职责,与本院专职工作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内对本科室医疗废物进行封口、贴标签、称重、登记,在《科室医疗废物登记本》及《工作人员医疗废物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类别、重量、数量、科室,收集员与科室人员双方交接确认签名,要求登记资料不缺项,保存3年。
本院严格按照佛山市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规定,与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每天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交分类收集、包装好的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及时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双方签字存档备查。
2.3 制定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流程与配备个人防护设备
工作人员收集医疗废物前要按二级防护标准着装,包括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戴防水围裙及塑胶手套,穿水靴,必要时戴防护眼罩,做好个人防护,操作前、后洗手及手消毒,每天消毒防护物品。每年接受至少1次的业务培训和健康体检,定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明确规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①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分类放置;②医疗废物收集前做好个人防护的准备(戴口罩、帽子、手套、水鞋、胶围裙);③用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车到各科室收集医疗废物(经专用污物梯);④医疗费物封口、贴标签、称重并记录;⑤与科室交接后双方签名确认(科室记录本、医疗废物收集记录本);⑥把医疗废物暂存车(加盖)经专用污物梯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⑦ 卸载医疗废物到“威立雅”公司的周转箱内;⑧ 清洁、消毒医疗废物收集车;⑨与“威立雅”公司全量交接(称重、记录、双方签名);⑩清洁、消毒医疗废物暂存间环境和物品;清洗、消毒个人防护用品。
3 落实暂存地管理
3.1 制度上墙
将《医疗废物管理应急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两个制度挂在暂存间的墙上,明确制度和流程。
3.2 标识齐全
贮存地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并有防蝇的纱窗,由专职人员上锁封闭,平时关密门窗,做好防盗、防火及严防儿童及无关人员进入。
3.3 清洁与消毒
医疗废物暂存点在每天清理完医疗废物后,应用0.1%~0.2%含氯消毒溶液喷洒或擦拭墙壁、地面、回收车, 擦拭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天1次,每次不少于40 min[4]。
4 质量控制与督导
为了使医疗废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本院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检查的范围,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结合业务部和护理部,对全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处置、登记等情况及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违规现象将给予扣分,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通过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整改,确保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顺利实施,有效避免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2003:10-11.
[3]黄金梅.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9(2):190-192.
1 高危因素
1.1 防护意识淡漠:部分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处理针刺伤不规范。
1.2 患者合作性差:有部分因精神障碍,醉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护士在执行穿刺时易引发针刺伤。
1.3 工作忙、累:急诊患者病情紧急危重,分秒必争,护士处于高度紧张忙碌中,在抢救时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大。
1.4 加药、拔针、丢弃处理用过的针头时易引起针刺伤。
2 针刺伤后的处理
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在伤口旁端离心方向轻轻挤出伤口的血液,禁止局部来回挤压。反复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48 h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 72 h内作H 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HBV感染的针刺伤时,应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HCV感染的针刺伤时,尽快于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可疑H IV感染的针刺伤时,应及时找专家就诊,尽快检测H IV 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 ,跟踪期间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用等。并报告医务科、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人事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3 防护对策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定期培训、宣传、考核针刺伤的危害性,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3.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几率。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尽量采用真空采血试管、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具和新型无针注射装置。增加医护配置比率,杜绝疲劳连班工作。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3.3 妥善处理医疗垃圾: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并放入防刺锐器盒中,禁止回套针帽。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手持针头时要特别小心。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应急管理
作者单位:725200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卫生院
甲型Hl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改变、经济的全球化、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流动、自然和生物环境的负性改变,增加了人群易感性和微生物致病菌株的变异[2]。为了做好甲型HI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甲型HIN1流感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示精神,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方案,为有效防控甲型HIN1流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人员培训
1.1 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 应对SARS的经验表明,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岗前培训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之有效的重要环节[3]。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全体护理人员和卫生员进行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规范穿、脱防护服和医疗废物处理的培训和考核,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1.2 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组织护士进行甲型HIN1流感疫情情况及预防、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业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关注疫情及相关信息。
2 严格消毒隔离管理
2.1 个人防护 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执行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 所有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卫生员,均应采取一级防护原则,要求穿工作服、隔离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如有皮肤破损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入隔离观察室采取二级防护,要求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穿鞋套、戴手套,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罩。将穿脱隔离服、防护服等的方法和顺序制成流程图,贴在各区域醒目的位置,供所有工作人员随时学习。
2.2 环境及室内物品的消毒管理 ①发热门诊的环境要求自然通风对流,室内的空气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连续的消毒。室内物品表面,4次/d采用由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作用30 min后用清水擦拭。②地面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4次/d进行湿拖,各区域专用拖把、抹布严禁不同区域混用,防止交叉污染。③被服、标本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患者的被服、工作人员的隔离衣放入专用污物桶内,用250 mg/l[4]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裹,由洗衣房工作人员收回行消毒处理 标本放入密闭的标本转运箱,由专人收取进行检验。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视为传染性废物,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后,由专人负责接受并严格执行登记交接制度。
3 加强组织管理
3.1 健全应急组织管理,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内地无发病病例时,我院非常重视,及时制定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建立建全了领导小组和诊治专家组,并拟定了工作职责、诊疗流程、报告程序、隔离防护等工作流程,在确诊全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立即启动了各小组工作,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负责建立和统一调配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临床专家、急救药品、器械、隔离病区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专家会诊机制,科学指导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为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保障,专家组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医院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治和技术指导,开展学术讲座,组织领导疫情监测、调查、实验室监测、救治隔离,病区和环境的消毒,疫情的上报。正因为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及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杜绝疫情的扩散及蔓延。
3.2 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发热门诊具备相应的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如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设置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进行了补充,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组及专家组,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甲型H1N1流感就诊流程及疫情报告程序,确诊患者转运流程,终末消毒处置流程及密切接触者的评估流程等,正确及时指导发热门诊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体会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好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治的工作。同时在疫情防控方面,加强疫情的监测,做好疫苗的接种,防止疫情暴发。只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遵守标准预防及消毒隔离制度,甲型HINI流感患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卫生部.甲型HI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09.
[2] 徐建国.瓤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40341.
[关键词]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危害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25-02
Occupation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and protection of medical waste collection staff
SONG Shuying1, WU Fanwei2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5, China)
[Abstract] To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risks of full-time medical waste collection staff, we strengthen training,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ersonal protection, do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ng behaviors, and make the staff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risks.
[Key words] Medical waste; Occupation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Protection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1-2]。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收集全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每天下科室多次,来回路程较长、涉及的楼层多,体力消耗大,工作繁忙而风险大,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或防护措施不落实,极易造成职业暴露。因此,对他们应加强综合管理,使其积极有效地进行职业安全防护。
1 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1.1 专职收集人员自身情况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一般知识层次较低,流动性大,较少接受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自我防护意识较薄弱。收集医疗废物时不按要求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橡胶围裙和高筒胶鞋等。
1.2 工作现状
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工作量大,每天要几次收集全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来回路程长,涉及的楼层多,有时夜间也根据科室的情况随叫随到,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他们被锐器扎伤的几率往往高于其他人群。
1.3 临床科室管理者对医疗废物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科室每天产生较多的医疗废物,而盛放这些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利器盒应由防渗漏、符合环保要求的特殊材料做成,这种价格昂贵的包装物对科室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一些科室管理者认为医疗废物反正是废弃物,没必要把钱花在这上面,因此,为了节省成本,不用或少用符合要求的包装物,用比较廉价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物收集,以致转运途中包装物极易破损,引起医疗废物泄漏,对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职业安全危害。
1.4 医务人员不按要求分类收集
临床科室工作繁忙,加上不重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的工作,5大类医疗废物互相混放,尤其是损伤性废物丢进装感染性废物的黄色胶袋中,工作人员在收集时,极易刮伤。另外,盛装医疗废物过满,超过容器或包装物最大容纳体积的3/4,运载时,易发生泄漏而增加职业安全的风险。
1.5 运载工具不完善、暂存地不合理布局等因素
医疗废物暂存地不合理布局、运载工具配置不合理也是引起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
1.6 专职人员的健康保障令人担忧
由于医院后勤社会化,专职人员定期体检不能得到保障,因此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2 防护对策
2.1 医院领导重视,后勤部门把好采购质量关
对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给予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建议对医疗废物带来的所有(或部分)支出记入医院财务支出,而不记入(或部分记入)科室成本。总务科采购包装物时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漏、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3]。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针对性培训
要求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的文件规定,熟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发生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培训后考核,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对新来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2.3 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宣传教育及督导
了解职业安全危害的重要性,提高防患意识。在医疗废物收集及转运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穿戴好口罩、帽子、防护服、长筒胶鞋、橡胶围裙、橡胶手套等,切忌徒手抓取损伤性废物,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收集、转运完毕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并洗澡。
2.4 加强消毒环节的管理
污染的防护用品,及时消毒备用,一旦发现防护用品破损应及时更换,盛放医疗废物的转运车辆、容器装卸后,应及时清洁、消毒。
2.5 加强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产生医疗废物的各科室,做好严格的医疗废物分类,损伤性废物严禁混入其他医疗废物或生活垃圾中。
2.6 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上报工作
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HBV表面抗体阳性者,无需免疫接种[4]。处理后报相关职能部门。
2.7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5],并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分层封扎袋口,收集人员按规定的路线出入。当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以防污物直接接触身体。
2.8 规范收集
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物或容器达3/4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严密[6-8]。
2.9 感染控制科加强对各相关部门工作的督导
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工作人员经常下科室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提供充分的防护用品,指导正确使用。
2.10 关心专职人员的身体状况,体检上给予优惠政策
建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健康档案,享受正式职工的体检待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他们受到健康损害[3]。
3 讨论
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弱势群体,也是职业安全危害较高的人群,医院管理者、各科室、各相关的职能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规范其操作行为,加强培训和宣教力度,给予充足的物力、财力支持,减少在医疗废物收集环节中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地避免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廖玲,王思佳,陈贤梅.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72.
[2]马建雄.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31.
[3]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10-311.
[4]刘文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摘要[S].2002.
[7]黄金梅.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