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研究综述

近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有关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文章不断涌现,有必要对相关成果予以归纳总结,以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发展。

一、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含义

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含义,论者普遍认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等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和,可以分为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生个体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两种类型。[1]

二、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对于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研究者从各自角度展开了全方位论述,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社会实践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大课堂。[2]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启迪和震撼,由此产生的内心感受更真切、更实在,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更长久、更关键,是校内教育或宣传媒体影响难以替代的。

第二,社会实践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社会需求面前表现出适应性差、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促使我们分析、研究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2]社会实践对于建立健全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等十分必要。

第三,社会实践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的。参加社会实践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社会实践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研究生坚韧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民群众中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

第四,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与基地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创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研究生社会实践可以满足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解决人才培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益;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转型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3]

三、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上,有论者认为: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转变过去把社会实践与教学工作割裂开来的思想。[4]高校应考虑把社会实践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以学分的形式纳入其教学工作中去。

四、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原则

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应该坚持的原则,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研究生社会实践应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践的内容与研究生的业务知识运用结合起来,实践的形式与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5]

第二,研究生社会实践要遵循双方受益原则进行安排和筹划,突破固定时间限制。[2]按照“双向受益”的原则,将学校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学科优势,主动同地方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现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化、经常化。

第三,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学校会同地方负责安排社会实践事宜,总结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严格按照“使研究生可受到教育、让社会实践单位的确能受益”的原则来发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而绝不能采取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态度。[2]

第四,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设计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择业创业相结合的原则。[4]

第五,研究生社会实践应坚持重点面向那些“基础薄弱,发展较快”的地区和“老、少、边、贫”地区。[6]社会实践点选择在贫困地区为好,贫因地区的特点是生活艰辛,干群求实意识突出,既有吃苦耐劳、勤恳诚实的民风,也有不少阴暗面乃至丑陋的现象,把研究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有利于打破他们理想化的政治思维,可以促使他们升华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艰辛的生活中磨炼其意志。[7]

第六,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9]社会实践应服务于构建和谐的经济环境,服务于构建和谐的政治环境,服务于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等。[8]

五、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形式

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校内“三助”工作、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宣传、研究生挂职锻炼、业余兼职、参与大学生学习、科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实习以及“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5]

研究生社会实践应以科技、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面向社会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具备科技、文化和智力服务性质的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特点应在兼顾德育功能的同时,体现研究生培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使社会实践成为研究生个体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有效形式,成为高校与实践单位开展大规模、高层次科技文化合作的中介和桥梁。[5]

六、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有论者认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体验性。学校的理论教学及科学研究,对研究生来说是理论性和知识性的东西,实践使他们有机会与现实结合。第二,专业性。专业及研究方向是研究生科技服务社会的基础。第三,启发性。实践是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能使研究生产生兴趣和灵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4]

还有研究者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概括为:第一,高层次性。研究生经过基础课程学习、理论知识积累、科研项目历练等过程,已经具备了从事一定实际工作的技能,以研究生群体特点和知识层次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更应该注重科研与服务的转化,在层次上有较大的提高。第二,主动性。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到开放的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达到主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所知理论进行深层次探究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第三,互利性。[9]

七、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环节和发展阶段

有论者认为,目前研究生社会实践已形成了包括项目征集、学生选题、前期考核、具体实践、中期考察、考核总结等环节在内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可归纳为:项目征集阶段、项目申请阶段、实践前准备阶段、社会实践阶段、考核总结阶段。[10]具体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情境设计应当包括:实践目标分析、实践基地创设、实践内容和形式设计、实践效果评价等环节。当前我国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尝试阶段、规范阶段、基地阶段”等三个阶段。[11]

八、关于衡量研究生社会实践成效的标准

有论者认为,衡量研究生社会实践成效的标准应该是宽泛的、多视角的,包含以下方面:一是研究生对实践单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对社会企盼知识、渴求高层次人才等,是否有切实的感受与体会;二是为社会实践单位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与对方建立了进一步合作的联系;四是社会实践为学校引进了什么科研项目;五是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并有提高等。[12]

九、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论者总结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为:以实践育人为根本,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以科技服务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以周密管理为保证,形成较为完整的运行机制等。[12]

关于当前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论者总结为:“任务式实践”较多,自发组织的实践少;对“小分队式实践”较重视,对“个体式实践”易忽视;重视总结报告,忽视实践过程;形式一成不变,未能协调统一;过于注重形势教育,内容上缺乏创新;认识上存在偏差,组织与指导工作欠缺,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实践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差,社会实践成果考核不科学等。[13]

有论者就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如下对策:提高各方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其针对性,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将硬性要求与弹性评价相结合。[9]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范围、时间、课题征集、经费、考核办法、运行程序、实践期间研究生的纪律、表彰先进条件等作出全面、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活动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12]

参考文献

[1]王珂,黄维柳.做好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农科研究生综合素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赵伟,吴剑平,李志华.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3]程翠玉.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山东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探索及成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4]屈晓婷、秦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情境设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8).

[5]雷世富.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

[6]彭江得、严继昌、何跃德.建设研究生社实践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3).

[7]丁纪平、徐俊忠.哲学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之我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3).

[8]江小惠.研究生社会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

[9]王现彬.研究生社会实践问题及对策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8).

[10]邹向荣,杨亚俊,邵正隆,王永海.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系统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

[11]严继昌,杨瑞东.十年实践结硕果 校地携手育英才-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十年改革回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接触层次的社会实践指置身于社会坏境中,用身体去体验,用眼睛去观察,用思想去思考社会生活的无穷变化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形势,服务层次的社会实践指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融入层次的社会实践在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上又深入一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校、学生个体都是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融入型的社会实践实现了三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工作即实践、实践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单位的社会性和社会的教育性有机的结合起来[4]。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实践目的大体可分为:研究型社会实践、素养型社会实践和服务型社会实践[5]。此外,还包括教育实习等教学型实践内容。社会实践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1.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可以培养研究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也是提高研究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2.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以团队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某一项课题或活动,作为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这一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团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逐渐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到合作与集体的重要性[6]。3.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研究生可以身临其境了解我国社会现实,并对其中的症结有所认识,从而激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4.有利于研究生的就业。通过到用人单位实践,可以使研究生走出象牙塔,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转变思维模式,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真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5.有利于社会人的塑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将以“社会人”的角色重新思考与分析社会现象,重塑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身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生培养中的做法我院公共(卫生方向)事业管理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为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杭州市重点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1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建立健全组织与规章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文件要求将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周[8]。我校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时间最少为1个月,占2学分。学院按照学校制订的《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定》、《暑期社会实践指南》等文件要求,成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该小组具体负责社会实践任务的落实、组织、指导、考核及总结交流工作。并在教学业务经费中单独划拨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费用,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建有杭州市学生身心危机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同时积极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原有的9个教学与研究基地和27个教学实践基地基础之上,与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将其纳入了研究生实践基地。重视科研能力培养。我院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了“阶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图略)。近年来,学生科研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比赛中获奖,其中《“新医改”引领下的农民健康档案研究》项目荣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特等奖。通过科研实践,不仅使研究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贯通,而且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阶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践行社会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9],作为卫管专业研究生更应树立大卫生观和“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理念。我院打破实践的时间限制,做到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持续有序的实践内容。关注医改热点,对国家基本药物、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假期开展专题调研,并以报告、论文形式公开发表。同时,立足学校,面向师生,开展送健康活动,在爱耳日、卫生日、禁毒日等卫生纪念日,与本科生协作以传单、画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积极投身学校防控工作,参与完成了“防治H1N1专项课题”项目。以上活动是开展也很好的践行了我院“心系公众,服务社会”的团队作风。抓好自我管理。我院历来重视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新生入学即进行专业导航与始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招聘在校研究生参与日常管理;发挥研究生会及社团作用,成立由我院学生会牵头的校健康联盟,已成功举办两届健康文化节;选聘优秀研究生为本科新生学长和班主任助理,参与本科教学管理;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自我管理实践,提高了研究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克服和解决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的关键所在。我院通过健机制、建基地、重管理、抓科研等一系列措施强化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导师不重视、部分学生不积极、专项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表现出多样化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赵伟等调查指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主人翁和责任意识”;〔1〕雷世富指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参与各方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张俊琴等指出当前研究生的“任务式和团队式”社会实践多,“自发性和个体式”实践少,实践认识存有偏差、忽视过程,“实践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而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当以疾病、生命实践对象等为研究范围,这一领域依然有许多缺失人文理性的行为存在。杨国荣认为“实践要以求善为指向,扬弃功利主义的正值与负值”。当前研究生社会实践所表现的负态与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有关。冯向东认为,教育中“功利主义的肆意扩张和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扭曲了教育实践”。因此,要设计科学的实践路径和机制来为研究生社会实践赋予人文理性价值和精神。

二、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人文需求

“项目化社会实践”是一种依托项目来培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嵌入道德伦理、科研精神和服务公众等人文理性的社会实践模式。在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中推行这一模式,是当下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缺失人文理性的现实需要和弥补。

(一)医德缺失下的实践需求

当下医患关系并不和谐,这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德教育缺失或失效有关。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呼声下,高等院校的医学教育和实践需要找出医学教育的最佳路径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来说,其医疗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教育模式转换下,医学研究生的医德和人文素养不可或缺。因此,除了课堂教育的改进和改革,还需要辅以具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从实践角度“项目化社会实践”功能之一就是要建构出新的医德内涵和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以理性的视野预前重构医患伦理关系和医德医风。

(二)生命意识淡薄下的主体需求

医学教育和研究的终极目标始终围绕着生命的延续和存在,但是当下生命意识的淡薄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及实践严重缺失。王一方指出,二十世纪的医学将“征服疾病和敬畏生命对立起来,忘掉了生命的敬畏”〔6〕。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使得医患失语。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不断消解着传统医德精神,医学科技和工具不断遮蔽了“生命”的人文关切。因此,在观念层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需要在浓厚的“生命”意识下重构“疾病”和“生命”的关系。

(三)医生污名化下的话语需求

在“自媒体”时代,随着医患矛盾关系的时常紧张,“医生”和“护士”不断地被妖魔化。与此同时,“白衣天使”和“白衣大褂”等传统的“隐喻”词汇也不断地被污名化。医生的“救死扶伤”形象和“大医精诚”精神被整个社会集体怀疑和不信任,由此传统的隐喻词汇的形象夸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缝”、“八毛门”、“医闹”等话语。这些话语的背后除了医德沦丧和医风不良的现实写照外,更是医学人文精神崩塌和严重缺失的表现。因此,在话语层“项目化社会实践”还需要重构医患话语表达的修辞和词汇。总之,“项目化社会实践”要把工具理念和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引导研究生进行主动实践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调动实践主体的自主性,不仅要培育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提升其生命意识、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等。

三、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现代性人文赋值

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把训练研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精神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更重视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因此,在项目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赋入具有现代性精神内核的人文理性。

(一)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德和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和规范是在长久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它已经超出了职业素养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层的道德哲学思想。尽管“大医精诚”的观念仍历久弥新,但在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大背景下,传统医德及其理论体系的消解,成为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医乃仁术”的医德内核,形成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医德伦理体系。传统医德“人贵物贱”的仁德理念和“重义轻利”的职业精神使得整个医疗体系充满浓厚的人文精神。现代医术和工具以及“重利轻义”的观念彻底消解了传统医德伦理,因此,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需要面对并构建新的医德伦理。在路径选择上,以“疾病”和“生命”作为选题和实践的核心议题,积极嵌入传统医德的“仁心”和“好生之心”,在继承传统医德精神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性的价值内涵。现代医学的“生命哲学”如何践行为具有传统医德精神的实践行为和模式,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关乎疾病、敬畏生命和关爱生命”的现代人文精神,是医学社会实践正在探讨和总结的课题。疾病信息、医疗技术和医德情感在现代医学转型下需要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形成现代的医德伦理和观念。

(二)建构出现代人文的创新人格和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核心要素要求具有发散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有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具有科学演绎和科学阐释的能力等。就能力构成看,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智力层面的,需要经过学科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的训练才能达成。另外,创新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非智力因素。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除了担负着重构和践行现代医德伦理的功能外,还要承担起培育和训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的任务。赵伟和张俊琴等关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调查和阐发,启示我们对社会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医学研究生在面对“疾病”和“生命”时如何保持具有现代科学所需的创新人格和精神,也是我们推行的项目化社会实践着力思考和建构的人文价值要素之一。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和死的范畴,“征服疾病”和“延续生命”需要医学技术和医疗工具,更需要人的正能量的心态。医学研究生保持积极正态的学术动机,是创新人格形成的重要内容。向善性的学术动机是当前研究生需要培育和具备的,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要积极构建的。以谋取利益和金钱的学术心态来对待生命,必然会导致整个医学伦理和道德秩序的崩塌。项目化社会实践还要着力培养研究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对问题的质疑力和洞察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好奇,以积极、幽默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和钻研,都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要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如果丧失对课题项目的兴趣、参与和交流,整个实践也就失去了人文性和科学价值。培育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建构人文理性的重要议题。项目的选题、论证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协作。在具体和系统的分工协作中,实践主体才能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认识到整体和个体的力量。同时,现代科学的竞争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建构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等,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践,也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精神。

(三)赋入公众意识和公平精神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研究生;校园生活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在从事学术、教育和交往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渗透在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校园文化形成于大学校园生活的基础之上,根植于大学的校园生活之中。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长期形成的深层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氛围,是由具有特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师生员工来实现的,同时,校园文化反过来又通过启迪、灌输、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情感,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它起着培养、教育、塑造人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强大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作为高等院校中受教育层次最高、综合素质最高的学生群体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健康、向上的现代大学生活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活是广大师生在校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范式、联动模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宏观样态,通俗地说,就是校风校貌、校园文明。”[1]研究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他们思想趋于成熟、主流健康向上,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但是,这个群体的思想仍具可塑性,集体主义观念和人文精神相对缺乏,认识和对待事物的观点与方法不够全面,思想素养、学术道德仍需提高。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现代的研究生校园生活。

一、以学术科研活动为依托,构建研究生的校园学术生活

以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为依托,构建研究生的校园学术生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考虑到研究生实现自我学术价值的强烈愿望,积极搭建高层次、多样化、多学科的学术活动平台,培育和营造平等、自由、开放、活跃且高品质的学术文化氛围,以此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学术成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交流思想、施展才华、锻炼各方面能力的舞台,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和研究灵感,增强研究生学术与精神上的归属感;鼓励和资助研究生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研究生会按照各自学科的特点定期组织“诸子百家”学术论坛、子衿学术沙龙、北辰考古学术沙龙、海纳沙龙等系列学术讲座及沙龙,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与研究生一起交流、探讨学术问题;创办了研究生学刊《博硕文苑》,通过此刊物为研究生展示科研成果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敦促研究生务实学风,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的学术文化活动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载体为手段,营造和谐的研究生校园政治生活

构建研究生校园政治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主要包括举办形势政策论坛、主题教育活动和微信平台的建设等。吉林大学文学院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发挥各家之长,增强研究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热情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全方位地看待社会现状,多角度地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党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介绍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而开展的时事政治论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正确引导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培养研究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问题的自觉意识。围绕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研究生,增强研究生的参与认同度,从而引导研究生的思想交流和理论学习。“微信”是时下研究生群体中最为流行的社交网络软件,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和广泛性。自文学院“文传天下”公共微信平台创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平台日常的管理由文学院研究生团委宣传部和办公室共同维护,通过研究生会及学院老师们的支持,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准确,拓宽了同学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通过“文传天下”微信平台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校园信息的传递,而且也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平台,在微信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加深交流,交融思想,共享资源,这样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提升了教育效果。

三、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为宗旨,深入开展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构建形式多样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生活,有助于促使研究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每年都在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持续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选题、申报、立项、教师指导,形成调研报告,最后总结评比。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调研、科技支农、农村支教扶贫、文化下乡、医疗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服务于社会。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学校为了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立“研究生创新中心”,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研究生赴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资助计划”等一系列有益于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热情,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适时开展“研究生创业训练营”、“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给予参与项目的同学于资金支持。通过这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了研究生创业素质,营造了校园创业氛围。

四、以校园文体娱乐活动为载体,丰富研究生的校园文体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群体的学业压力不重,学习时间相对较自由,学校应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适时组织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此来提升研究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吉林大学文学院为了丰富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予研究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迎新晚会、研究生迎新年文艺晚会、雪韵中华文艺晚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并通过参与晚会的组织等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一年一度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是由研究生和留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让研究生和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研究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年举办的“研究生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各种比赛,不仅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也提升了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品质。定期与兄弟院系开展的联谊活动,不仅给广大研究生的学习、工作之余带来了欢乐,同时也让大家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同学感情。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广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形成的。而研究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需要构建完善的、优秀的研究生校园生活,以实现优质的研究生校园生活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互补共进。

作者:郑礼丽 单位:吉林大学

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一. 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为组织好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拨出专款,并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俊波为组长,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校工会,校研究生部,校学生处,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院、系、所、中心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0余名同学组成了19支社会实践队,主要开展一些针对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实践工作。面上,校团委为回家的同学都开出了介绍信,以方便其实践。

暑假前夕,学校和各院、 系 、所 、中心都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自己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分的计算中。同时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凡是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校及院系实践队,我们都落实了1-3名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实践。并且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XX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着

学校除在保持自身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软件开发,参加全国大学生的各种比赛,校庆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1.保持科技特色

科技实践一直是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今年暑期,除积极动员广大同学开展科技实践外,我们通过多方联系,重点组织了电子科技大学赴东莞旭丽电子公司实践队等五支实践队伍到沿海的东莞、汕头、深圳的公司里进行了科技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赴深圳巨龙科教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队由计算机学院的两名研究生和两名本科生组成,他们在公司分别参与到了公司的智能排课系统和校园icq两个项目开发中,他们在公司课题组长的带领指导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掌握了智能排课系统的设计框架,参与完成了校园icq的功能修改、优化及整和测试,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课题组长,以及不懈的努力,在编程能力上有了迅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他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这是在校园里的学习所学不到的,同时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又是极为重要的。在他们的实践总结报告的最后,他们写出了最深的感受: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此外,通信学院赴上海邮电设计院社会实践队,通信学院赴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队等队伍也在企业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电工学院赴都江堰市实践队,通信学院赴成都高新企业考察实践队,自动化系赴宁江机床厂参观实践队等队伍也都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了科技考察及学习实践活动。从参加这些实践的同学的总结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在经过实践锻炼学习过后在专业技术、个人素质、心理观念等多方面的成长,真正达到了社会实践的目的。

2.突出三个代表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贯彻学习实践******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论述。我们根据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在学校有关领导的亲自帮助下,组建了电子科技大学党员大学生双流"三个代表"学习实践队。实践队由来自全校各院系及主要学生组织中的38名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目的在于通过他们的体会,向更广大的同学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队在双流县以及公兴镇的政府、企业、田间地头,认真听、仔细看,切实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对国家发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义,对"三个代表"的认识再也不是是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了。同时,他们也亲眼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而付出的艰辛,大大改变了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片面认识,使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树立了更加坚定了信念,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另外,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也重点强调了三个代表的学习实践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更多的同学进行了三个代表的实践活动,广大同学在正确领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上,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3.参加各级赛事

今年暑期里,我校还参加了全国性质的四项大学生赛事,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我校代表队的全体同学在张琼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经过西南财大的预赛,沈阳的复赛,一路高歌,有两个节目进入到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了决赛当中,是全国高校中除清华、北大外唯一一个有两个节目进入决赛的高校。最后,两个节目均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我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另外,在由教育部牵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国防体育节军用枪射击比赛中,我校代表队通过艰苦的封闭训练过后,在比赛中取得了男子精度射击的一枚金牌,男子精度射团体第四,男女团体总分第14的好成绩。在体育赛场上,我校同学也有突出表现。我校游泳队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中,顽强拼搏,获得了男子甲组团体第四,男女团体第7名的好成绩,同时打破了100米、200米蛙泳赛的大运会纪录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纪录,创下了200米大运会蛙泳赛记录。这是我校在历届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我校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