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第1篇

一、教育内容

1 校内活动安全:(1)带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告诉学生哪些地方有危险,如:厨房、竹林。(2)告诉学生应避免哪些危险游戏,如:不玩单、双杠,不爬树,不玩刀、箭、剑、棍、枪等危险玩具,不在学校围墙钻进钻出,不玩室内插座,上下课讲秩序不推挤,同学间玩耍讲分寸不飞快追赶,不在教室追赶,不打架等。(3)训练学生放学时路队秩序,课间无特殊情况不可走出校园。

2 校外活动安全:(1)防溺水,不到深水处玩耍。(2)防火,不玩火,不参与救火,教给火灾逃生基本常识。(3)不攀爬。

3 交通安全:(1)行路安全,靠边靠右走,过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马路上玩耍游戏。(2)乘车安全,不坐“三无”车辆,上下车等车停稳,不在车厢内玩耍,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下车后应从车后过马路。

4 出行安全:(1)放学先回家后外出,外出时要告知家长去处。(2)出远门需有家长陪同。

5 饮食安全:(1)不喝生水。(2)不吃过期变质食品,教给识别食品保质期常识。(3)讲究个人卫生。

6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如沙眼、腮腺炎、水痘、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具体措施

1 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

2 结合有关学科知识,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 实行班级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班学生的日常行为,并鼓励同学间互相监督,做到安全监督处处化,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实行学生安全评比制度,给知安全重安全学生加星,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5 与家长联系,监督学生安全。

6 坚持做好晨检工作。

三、取得成效

1 学生安全意识增强,知道了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69―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长和依赖人类行为进行传播的特征,至今尚无完全治愈的药物和可预防的疫苗。并且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现在控制艾滋病已经到了关键时期。而护士作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专业人员,是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能否得以贯彻的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流行趋势和时间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护士参与护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工作。护理艾滋病的任务是艰巨的,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危险。但目前,护士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

1 护士艾滋病防护知识现状

1.1 知识来源

现阶段大多数护理工作者实际工作中的个体行为距艾滋病防治行为规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艾滋病基本常识仍然很低。主要来源依次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54.00%~86.26%,书籍24.77%~33.3%,来自学术杂志38.53%,在职教育23.80%,聊天9.50%,专项讲座6.30%,12.84%和9.17%分别来自学术报告和培训班及其他4.00%,来自医院宣传的防护知识只有8.7%。

1.2 现状

护理人员接触HIV感染者的机会不断增多,而医院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又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0%~4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证实职业暴露感染HIV中主要是护士,但有调查认为有一些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状况认识不足。也未意识到艾滋病在自身职业中潜在传播的危险性,有43.28%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有17.43%以上的人未明确或根本不知道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不少人在工作中防护意识薄弱,并未遵循“普遍防护原则”,也没有严格实施最基本的职业感染程序。有调查认为在医疗环境下,多数医疗职业性感染都是在治疗和护理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通过皮肤损伤、伤口、粘膜或血液和体液等方式被污染锐器损伤所致,而护理人员不遵守普遍防护原则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普遍预防原则是指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视患者所有的体液及组织器官标本为HIV、HB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源,强调医护人员应带手套接触此类物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但现在护士对艾滋病普遍防护原则掌握不够,安全防护意识较差,柔克明、毛秀英等的研究发现,有12.5%~24.4%的医护人员知道普遍防护原则,而吴尊友的调查更低只有12%的人知道普遍防护原则。在进行注射、输血输液及采血等操作中仅有7.7%的护士经常带手套,22.1%的护士偶尔带手套,护士操作中不带手套的原因包括:认为没必要;操作不方便;增加医院消耗;院方未要求;认为戴手套操作会被患者认为是一种歧视的表现。而从事艾滋病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侵袭性医疗操作,,误伤率为31.8%。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使用被HIV/AIDS污染的皮肤穿刺器械或注射器,”列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许多护理操作都有传染上HIV的危险性,公认被HIV污染的锐器损伤后医源性感染HIV几率为0.4%,董丽叶调查了4所医院500名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后能正确处理的护理只有47%。有调查也显示有部分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知识相对缺乏及防护意识不强。

1.3 培训需求

有87%~100%医护人员表示:“需要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教育.或迫切希望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及参加自我防护知识培训”。朱锦萍的调查显示,现阶段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知识,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操作程序知识掌握欠缺,受教育的愿望强烈。特别是护理人员要求加强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呼声高。有调查显示,在最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方式中有选择“专项培训”的有45.2%,其次是“电视报纸”等媒体为31.2%,学术杂志为22.8%。在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中,以学术讲座占首位,达59.8%,其次为脱产培训,为27.6%和自学5.7%。在最需要了解的艾滋病知识中选择“预防”的最多达63.1%。

2 建议和措施

2.1 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和防护知识培训,根据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选择侧重点分层次强化培训,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第3篇

一、课程的背景:

近期,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发生甲流感病例,责任事故严重,再次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中小学、幼儿园及年轻人更易受甲型H1N1新型流感病毒感染,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此之前,国外国内相继都大量出现此病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曾有经济学家断言,如果该事件持续数月之久,并大幅蔓延至全球各地,将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到2011年。一旦甲型H1N1流感演变成全球性大流行,后果将会比非典更严重。我们必须重视,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二、课程的目的:

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甲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可以防控;认识甲流感病情的症状,了解其危害和严重性,要高度警惕。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如何预防甲流感传染病的基本技能,养成终身的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健,保护自己,珍爱生命。

3、情感目标:利用防控中开展的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爱国讲卫生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供关爱学生的平台,增进师生感情。

三、课程的意义:

1、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很好的利用此教材,教育学生要讲卫生,珍惜生命,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做好甲型H1NI流感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课程的实施原则:1、客观、科学、准确。

2、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课程活动平台:

1、各班配足体温计,利用晨检、午检,对学生进行逐一排查,教育学生讲卫生,若有不适,及时报告老师。

2、充分利用每周健康教育课,向广大学生宣传甲流感是可以防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消毒设施齐全,定期消毒。

4、生活部要教育学生按时休息,注意寝室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5、餐厅部要负责学生均衡饮食,保证学生吃好,既营养,又健康。

六、新课程下教学技能的使用:

(1)理念——思想重视,提高对甲流感的认识。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要以疫情会发生的心态去积极准备应对,主动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及防控要求,在原有学校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基础上,制订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好相关的防控措施,随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认真落实晨检、消毒等预防工作。

(2)课堂渗透——科学预防,积极开足学校健康教育课。遵循“客观、科学、准确”的原则,利用主题班会集中开展一次“预防甲型H1N1知识大家知“活动,向学生做好预防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每天的课堂教学,各学科课堂中任课教师都适时利用身边素材,宣讲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做到认知践行。加强宣传工作与正面舆论导向,主动、及时、准确地有关信息,既避免了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普及科学防范知识,让学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3)保洁活动——开展大扫除、消毒活动。每周开展两次学校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全面消除卫生死角;要落实专人负责教室、各办公室、各功能室等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卫生间要定期消毒;生活部要定期清理杂物,定期消毒;食堂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学校要设立专用水龙头,方便学生洗手,洗手槽要放置肥皂或洗手液,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创造良好环境。

(4)个人卫生——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教育学生避免接触流感症状或肺炎症状的人;做到勤洗手,尤其是便后和打喷嚏后一定要洗手;避免到人员拥挤场所;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或手帕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避免接触生猪;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如果生病,尽量留在家中,减少与他人接触;

(5)温馨提示——告家长书。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书面文章对家长进行宣传,提醒家长在家应做好孩子的监护,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及时通知学校孩子情况,以便学校正常工作。字串5(6)逐项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要遵照执行。各班班主任一定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学生缺课登记和原因追查制度,对因病缺课的要查明病因,对有流感症状的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切实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强化报告意识,发现疑似病人后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

[NextPage](7)户外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按照大课间的流程,做好各项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活动。

(8)起居饮食——按时作息,健康营养。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免疫能力。

七、时空要素的有机安排:(融入课程表)

八、实施该课程的重点:有效控制甲流感的流行,使学生理解传染病的危害,并且学会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

难点:1、甲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由于年龄比较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对病情症状缺乏认识,会延误时期,导致不良后果。

2、习惯的养成是自觉的,主观意识不强、有坏习惯的学生很难改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反复的督促和教育。

3、走读学生经常回家,可能会从外界带来病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来病源也是一个难点。我校采取走读生体温测量卡,逐一排查控制。

4、周六周日放假离校,周日下午返校时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体温测量,人多任务比较重。

5、如何有效控制家长随便进出学校,寄宿制学校平日看望学生的较多,门卫要一一严格把关,任务量也很重。

亮点: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字串4

九、与学科课程的相融点、线、面:以班主任为中心,以体育课、健康课、主题班会为依托,把预防甲流感的知识渗透在每堂课中,带动全校师生正确认识甲流感,提早预防。

十、实施步骤

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洛龙区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学校甲型H1N1

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对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建立领导小组和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统一思想,全员参与防控工作,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字串8

第二阶段:工作实施。各部门、各班按照任务分工逐项抓好落实,确保防控工作有效实施。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定期评比、定期通报的办法,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规范各项工作,严格要求,逐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十一、参与该课程人员的有效安排:略

十二、结语: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第4篇

在我国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数量达到3亿以上,农村约有1.8亿。在如此庞大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群体中,很多人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控制能力,在独立意识和性意识的逐渐萌发当中,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其行为常出现偏差,而成为 “危险人群”。近年来被关注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中学生从老师、父母那儿获得的性知识少之又少,而农村的围墙式文化生活,书本、电视节目等相对少得可怜,且其 “质量”也让人们很是担忧。因而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农村中学生存在很多的困惑,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些困惑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渴望获得系统科学的性知识。

二、农村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阻力

1.不良诱因的阻力。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趋淡化,这就给西方腐朽文化以可乘之机,于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改头换面流入农村,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这对农村青少年学生性意识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个障碍。也无疑是农村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最大阻力。

2.来自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阻力。很多农村中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这对于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农村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教育的重大失策。但却未能引起家长及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家长及农村教育工作者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性教育观念,又是农村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一大阻力。

3.农村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产生的阻力。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农民家庭富裕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使这些农村子弟的身体提前发育。农村文化本是一种围墙式的文化,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农家子弟各方面显得相当封闭。但是这种围墙文化一旦和外面空气接触,便会立即使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农村青少年惊惶失措,必然使他们青春的心引起骚动,由此而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是农村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又一阻力。

三、教学组织过程

1.合理设置内容,适时、适龄、适当科学地进行教育。我们认识到学生青春期的性好奇心理是正常的心理,是性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它的发生和存在是必然的,不应也没必要给予否定。但这种好奇心理是不稳定的,它具有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或是达到性心理与性生理和谐统一的佳境;或是畸化为低级的性猎奇心理。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青少年应受到什么样的引导和实际上接受了什么样的引导是关键的。更主要的还应认识到适时、适龄、适当地向青少年传授科学性知识是青少年获得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内容和性心理习惯的基础。

2.(1)科学设置内容,通过公开传授,解决普遍性的问题。组织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年级为单位开讲座、把年级男女生分开分别开讲座、以班级为单位系统教学、把班级男女生分开分别进行系统教学。传授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课堂教学、看录像、征文比赛、应用黑板报宣传、发放手抄报等。(2)通过同重点学生重点谈心的方式,以解决特殊性问题,还可以通过自然对话、信件交流、提供书籍等多种方式。(3)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四、内容设置

1.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教育。让学生懂得人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若干个阶段,青春期是其中最重要一个发育阶段,让学生了解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由于性生理成熟而产生的遗精、月经等现象,懂得青春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地进行青春期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2.青春期性心理教育。让学生适当掌握一些关于性心理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基础知识,以便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阶段出现的各种性心理现象,消除由于性生理成熟而产生的种种性心理困惑和烦恼。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心理保健,科学而自觉地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青春期性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对 “性解放”、 “性自由”的实质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引导他们自觉地预防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4.青春期异往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了解支配人际交往的几种主要的心理因素,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让学生懂得和掌握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减少交往的盲目性,提高交往的效果。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第5篇

[摘 要]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者。因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刻不容缓。笔者就延安市乡村师生培训的现状,结合卫生学校的实际,对培训教学模式提出一些观点,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一些借鉴,以期达到教育惠民功能,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延安市;乡村医生;教学培训

乡村医生是指我国农村最基层一级卫生组织中,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特殊的卫生技术力量,主要承担了农村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妇幼保健、疾病的康复等工作,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对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改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陕西省也从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 1000 万元专项补助经费,用5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医技人员和 3 万多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目的是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此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安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辖1区12县,属于偏远山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的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低下,老百姓的就医也成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延安市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根据陕西省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和要求,延安市各地区也通过开展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配备部分急诊抢救设备,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设施设备陈旧、短缺的状况有所改善,医院管理逐步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初步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可见,对乡村医生长期不间断的

作者简介:许琳,女(1984-),延安市卫生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行政与教学工作。

培训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结合我校以及延安市其他单位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一些适合延安市发展的教学培训方式,以期促进乡村医生培训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为延安市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1.延安市医疗卫生概况及乡村医生培训分析

1.1延安市医疗卫生概况:

延安市截止2010年底,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5个,有病床8519张,卫生技术人员102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17人、注册护士3175人。全市平均千人拥有病床3.96张、卫生技术人员4.77人、执业(助理)医师1.87人、注册护士1.48人。全市有规范化村卫生室2815个,持证乡医3037人。据了解,目前我市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骨干匮乏,低职称人员比例高,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医少药,从医人员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需进一步提高医学理论和临床工作能力。

1.2延安市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分析:

近年来,延安市卫生局根据陕西省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和要求及陕西省卫生厅要求,结合延安市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实际。联合延安大学、延安市卫生学校、延安市各大医院以及各区县卫生局等单位对延安市乡镇卫生院院长、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培训。目的是为了强化乡村医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管理能力。

我校仅2010年就对延安市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乡村医生及传染病主检医师共500余人进行了系统的短期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机会毕竟不是很多,在短时间的高强度培训对于基层的乡村医生来说理解较为吃力。而且在短期培训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比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临床技能培训、临床经验的传授。那么,怎样才能长期有效的对乡村医生的技能及业务水平进行提高,更好地为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呢。为此,笔者结合我校的培训情况以及延安市乡村医生的现状对我市乡村医生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2.延安市乡村医生培训的教学模式

2.1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由于延安市各区县乡镇里市区及县城比较偏远,乡村医生的学历不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培养,普遍年龄偏大,工作实践长,理解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连贯性差,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依靠理论指导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培训单位来说,要配备教学及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培训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启迪思维,增加兴趣,发挥智能。密切联系实际,除理论课教学外,加强自学指导,促进知识消化吸收。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农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和保健等方面工作能力。开展“专题培训”就地方常见的系统疾病、病种,结合延安地区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重点在于“专”,要使乡村医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2.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针对乡村医生自身工作性质及个人的差异性,根据乡村医生的知识结构、服务对象和内容。应该重点对乡村医生进行社区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兼顾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急救知识的讲授,夯实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 既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乡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突出“六新”(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新概念) ,也要根据乡医的实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突显培训内容的“六性”( 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再教育性)。即应强化乡村的预防、保健、康复等知识的培训,还应强化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医学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还应该因时因地,充分考虑乡村医生的实践及各地的条件,结合多种培训方式,引入远程教育,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没有培训的其他乡村医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与著名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利用医学院校和其它医学培训机构,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2.3注重结合临床,将教学应用到实践与病人中:

大多数乡村医生由于常年在一个地方行医,对常见的易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往往是凭临床经验。但在进行综合培训时,应该让他们体会到临床治疗的前提需要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对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思维判断的过程。体现乡村医生需求特点,体现全科医学知识特点,注重乡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培训。突出农村医疗特点,着重于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乡村医生走进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再进行短期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锻炼乡村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农民卫生保健需要。

2.4注重德育教育,提高乡村医生的医德水平:

在对乡村医生的调查与走访了解中得知,现在依然有个别诊所有违规行为,虽然为数不多,但从医疗资源的浪费、抗生素的滥用、疾病负担的加重等方面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应改变乡医的用药习惯,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指导他们对农民进行医学基本常识培训。农民医疗卫生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因为广大乡医和乡亲们接触最多,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甚至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他们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向患者灌输疾病预防和用药常识,不仅提高乡医自己的卫生素质,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医疗诊断水平、护理技术、急救能力、预防保健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享受卫生资源的力度,改善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减少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3.结语

总之,延安地区由于乡村分布比较偏远,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还有差距,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也不一样,在各地组织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采取多层次,多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乡村医生的愿望,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模式,逐步完善乡村医生在职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 彬.乡村医生培训教学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74-175.

[2]朱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 2007,14 (9):1-2.

[3]于爱霞,朱伟.河南省周口市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9,2: 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