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区;市场定位;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00-02

一、青海湖旅游区的概况

(一)地理资源概况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被青海省东北部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巍峨雄伟的日月山、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所环抱,这几座大山的海拔都在3 600到5 000之间,面积约2.97万平方公里。青海湖所处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风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海拔3 19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不同的季节青海湖的景色也是迥然不同的。深春季节,这片辽阔的土地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远远望去,四周的巍巍群山会让你可以体会到“草色远看近却无”的视觉感触。风很冷,天变的湛蓝湛蓝,彩云却是那样鲜艳,层层的飘在空中,就像是用手叠放的棉絮一样。给人温暖的蓬松感。夏秋季节,放眼望去,一碧千里,草原和高山都披上了翠绿的毛毯,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然而到了冬季,仰望莽莽大山,收起了它夏季的富饶,把秋天收藏得严严实实,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青海湖这个时候就开始结冰了,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二)人文旅游资源

青海湖在古代被称之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青海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族、蒙古族、汉族、土族、撒拉族、回族、满族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所以青海湖旅游区属于藏文化区,除了拥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色外,还拥有藏文化区的文化渊源跟民族风情,同时还具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例如:祭海、转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还有昆仑文化、西王母文化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海湖旅游区的文化发展,构成了青海湖特有的文化氛围。

此外,驰名中外的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吐蕃的交通要道,而青海湖地区正好输这两条古道的必经之路。古时候不少宗教人士、风云人物、商家都过往这里,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传奇的故事。如伏俟城、西海郡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大批商队聚集在这里,当时非常繁荣。唐朝文成公主嫁往吐蕃,途径青海湖畔和日月山,公主高贵的气度成为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

藏族、蒙古族全民信仰佛教,白佛寺是当地比较大的佛教寺院,位于青海湖东北部的一个幽静山谷里,造型别致,是青海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黄教寺院之一。沙陀寺位于青海湖的北面,属于佛教红教寺院。这些寺庙为那些信仰宗教和对寺庙宗教感兴趣的游人提供了朝觐和研究历史文化的场所。

青海湖旅游区的地理风景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奠定了青海湖旅游区是以美丽的青海湖为主体,草原、沙漠、雪山为衬托,并兼有民族风情、古文遗址以及体育登山,科学考察,狩猎等多种功能的风景旅游区,旅游区具有海拔高、面积大、景色奇、文化古的特点。

二、青海湖旅游区的市场特点和市场定位

(一)青海湖旅游区的市场特点分析

由以上对青海湖旅游区资源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出其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旅游区在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其旅游外汇收入占整个青海省的大部分,这也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有上万只鸟定期停留在岛之上,不仅风景优美, 而且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环湖自行车赛,它已成为青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吸引着外来客的旅游观光。其次,青海湖的很多地方开发得还不算太成熟,很多工业化程度高国家的游客更注重此地的新奇和原汁原味,且对旅游花费方面的承受力较高。对于生态旅游者而言,他们非常注重当地的自然景观以及文化景观,而青海湖旅游区在这两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

第二,未来几年内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尽管青海湖旅游区极具发展海外市场的潜力,但是在该地区旅游总收入中,国内旅游收入仍然占据更高的比重,2012年来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目前国内外要求环保节能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况且拥有生态旅游的地方也越来越少,那么青海湖旅游区独特的资源就更显得宝贵,所以我们在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不能忽视国内市场的保持。当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地理位置的影响,青海省在外界的宣传力度不足,那些多姿多彩、神奇壮丽、令人向往的旅游资源鲜为人知,所以还是要注重国内市场的促销与宣传。

(二)青海湖旅游区的市场定位

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可以说是旅游地占领市场的关键,而且市场定位则为旅游地的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对于青海湖的旅游资源而言,我们要解决产品卖到哪、卖给谁和怎样卖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分析青海湖的旅游产品哪一个层次的消费、适合哪一类人群、哪个地区和国家的游客。那么由以上市场特点可以看出青海湖的旅游市场定位应该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朝觐旅游为重点,以登山旅游、风情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文化旅游为特色。另外,如果资源的潜力能够开发出来,那么辅助于开展有保健旅游、购物美食旅游以及会议旅游也会给青海湖旅游区增加一抹色彩。当然,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对青海湖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一个重新的定位,坚持科学开发利用。根据以上资源分析情况,青海湖可以考虑建立以下几种旅游基地:一是特色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基地。青海湖旅游区以藏民为主,游客到此不仅可以观赏风景,还可以骑着牦牛,漫游草原,或者到牧民家里访问,领略藏族的民族风气。还可以参加篝火晚会,同藏族同胞一起跳锅庄舞,观看藏族婚礼,品尝民族风味,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氛围。二是青海湖旅游特色度假基地。通过上面对青海湖风景的了解,青海湖旅游区的主要景观就是山光湖色、牛羊、草原、鸟岛,再加上特有的文化底蕴以及凭借着舒适宜人的气候旅游资源,是盛夏避暑的休闲度假、疗养康复胜地。三是建立环保生态基地。如前所述, 青海湖三面环山,所处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风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其生态平衡。

三、青海湖旅游区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塑造青海湖生态旅游形象

青海湖景区面积较大,景点也比较分散,而且目前在青海湖旅游的内容,除了体验民族风情之外,基本处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其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形象还不够明晰。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旅游业中,仅仅靠观光旅游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因此,要加强青海湖的旅游吸引力,将比较优势的资源,如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等在青海湖旅游区的整体形象中充分体现出来,以吸引更多的市场。

(二)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一般而言,成功、有效的市场细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可测量性、可进入性、可盈利性、可行动性。由于市场细分使各种细分变量,故可以通过调整细分市场的数目和消减细分市场内部的个数来控制细分市场的精确性。”从青海湖旅游区在国内的市场分析,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成都、兰州为主要的客源地。但是按照要求选定产品市场范围,笔者认为应该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是深圳、广州、上海、兰州。理由是: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城市距青海湖旅游目的地较远,但是这些城市有足够的组织客源市场的经验,而且这几个城市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有利于旅游消费市场的快速形成。兰州作为距离青海湖旅游区最近的城市,市场潜力很大,再加上兰新线、青藏线、古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和甘青两省重要的旅游路线将两地联系得十分紧密,所以兰州是青海湖旅游区必须面对的市场,如果此市场顺利打开,无疑就是西部旅游市场所占有的一席之地。

(三)了解消费者心理,为其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

消费者决定购买的简单过程是:注意-趣味-愿望-行动。首先消费者会对某种产品引起注意,然后要唤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最后,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此产品。旅游促销不是短期的行为,想要游客关注旅游的促销广告也不是一日之功。所以要想吸引游客和潜在的游客就要采用切实可行的促销方式。一般而言,促销包括公共关系、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多种方式。其中广告促销覆盖面较广且突出主题。当然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促销。注重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电视、通信技术进行宣传。另外还可以运用滚动式的促销计划,建议每年启动两三个市场,每发展一个市场,最基本的要连续运作三年,形成叠加促销的形势。然后从第六年再开始第二轮的叠加促销。像这样滚动若干年,有望形成一定深度的市场覆盖面。

(四)政府鼓励,各部门参与

总的来说,青海省通过举办大型贸易、文化、旅游等活动,扩大了外界对青海的了解,旅游业在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力度还是不够,青海湖旅游区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而且由于青海湖景区面积较大,景点也比较分散,因而单个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很难通过单独的促销来打开旅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政府鼓励与各相关部门有步骤、左右规模、有重点地共同参与开展促销活动,那么达到促销轰动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另外,旅游项目的实施也需要再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所以,青海湖所属各地州的旅游管理部门在促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铂净.走进青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察团侧记[J].世界宗教文化,2007,(3).

[2]李强.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5.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2-02

0引言

“旅游规划学”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成长最快、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研究方向。这门课程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规划及旅游开发等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就业率,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等意义重大。

伴随着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专家学者纷纷置身于这一研究领域当中。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群检测搜索了多篇“旅游规划学”教改论文。其中,杨朗探讨了“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的全方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李广宏强调了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课程中的重要性;吴艳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赵媛分析了如何在该门课中展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郑辽吉指出学生在旅游规划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郭海燕等强调应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出规划人才。以上研究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对策借鉴。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现状分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2005年开设本科专业,2012年初成立旅游管理系,设置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方向)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700余人,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学”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第7学期开设,32个学时。

近年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承担了多项与旅游规划和开发相关的省、市级课题,如2006年辽宁省林业厅的自然保护区规划项目“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年大连市发改委的区域规划项目“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年大连市台盟市委的派专题立项课题“建设大连国家海洋公园研究”,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海洋公园型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以及20余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项目策划等工作。大量的旅游开发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德育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根本的发展方向。(2)旅游管理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资格,发展潜力巨大。教师教科研成果丰富,获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公开6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部。(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高优良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学院内建有调酒实验室、客房实验室、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导游实验室、茶艺实验室以及会展实验室、装潢艺术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学院5800余平方米的酒店为学生实习提供了理想的实践环境。

以上发展成绩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该课程教学尚存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的特殊性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该门课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建筑、交通、生态和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一个旅游规划项目包括: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分析与预测、主题形象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产品设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营销、图件制作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要想完全掌握旅游规划学知识体系,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各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该门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旅游管理系现有教师20人,学缘结构科学、学科互补。专业背景涉及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生态学、统计学、市场学、规划学、文化学、心理学、信息系统应用及数学模型构建等学科。毕业院校包括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师资可以胜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然而,教师们参与的规划实践项目较少,旅游规划实务经验匮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陈旧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实践教学往往仅停留在表面。

近年来,很多“985”、“211”高校配备了3D乃至4D的虚拟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或旅游规划与景观实验室等。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目前尚属于空白,校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尚未展开。同时,学院还缺少制图实验室,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多为文科生,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较为困难。毕业生大多仅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只能做一些撰写文本初稿的基础工作,不能画图甚至不识图。

由于承担的规划项目少,学生全程跟随教师参与规划的机会更少,即便能够参与,也只是做一些前期市场调研、资源调查或文本初稿撰写等基本工作。真正能够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规划和产品设计,往往也只能以校园或附近公园作为实例进行项目设计和空间布局,可操作性差。目前,实践教学仅仅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市内,主要是学校周边的景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经费限制,在景区参观学习的时间也仅有一天,学生走马观花,收获很小。

2.3规划专业软件及原理课程开设较少

旅游规划除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外,图件制作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总规基础上进行的控详规及专项规划等均需要进行包括建筑风格、材质用料、色彩样式、高度、竖向、容积率、建筑密度、红紫线宽度等一系列规划,需要开设多门专业制图软件及相关课程。旅游管理系的艺术设计专业已开设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旅游专业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时可以考虑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以上课程。

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很多知识点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应涵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分区与布局、旅游产品创意与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规划图制作等。经过实际考察验证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

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与大连市各知名旅游景区的合作,包括: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景区、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东鸡冠山景区、世界和平公园、白玉山景区等等,力争将这些景区建设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调研的实习基地。此外,还可以开展野外教学,将课堂搬到野外,在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增长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利于大家对旅游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领悟,同时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课堂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实际上,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规划项目当中去,这对其专业能力的增长是最为有效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近些年才逐步崭露头角的新兴院校,其旅游管理系的教师们能够主持或参与高档次、大手笔的规划项目的机会还比较少。鉴于此,教师们尚需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积极争取各级规划项目,以期为学生提供珍贵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一次旅游规划的实践。

3.2创建规划实验室,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尚属空白。学院亟需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凭借4D技术完成旅游区的虚拟现实化。通过实验室教学,让学生学习到国内外各级别规划的经典案例;对虚拟的待开发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辅助设施规划等规划实务训练;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学习制作旅游规划的相关图件,以达到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规划图件绘制能力这一目标。

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利用目前的多媒体教室及未来拟建的旅游规划实验室,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形式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适当配以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旅游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可结合旅游项目策划的几种方法相应地引入国内外经典策划案例。此外,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可以鼓励同学们将自己创意的方案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3.3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对于其他课程,“旅游规划学”是有一定技术含量、体现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创意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能够进行旅游规划的创意、写文本,还能够制作PPT,能够设计基本的规划图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本科专业应适时适量开设与旅游规划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制图软件课程,包括:区域分析与规划、生态旅游学、地图学、遥感与测绘、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设计、AutoCAD、Freehand、Mapinfo、Photoshop等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够出策划、写文本,又可以制作规划图件的专业人才。

为了解旅游规划界最新动态及兴起的规划手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助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定期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开展专题讲座,拓宽任课教师与学生们的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任课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参与旅游规划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提高景区参观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机会;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与研究,2010,24:85.

[2]杨朗.“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农业.2006,(10):254.

[3]李广宏.“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2):119.

[4]吴艳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106.

[5]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125.

[6]郑辽吉.“旅游规划学”教学中的工具使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104.

[7]郭海燕,冯晓华,天振江.对“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142.

[8]娄思元.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旅游教育管理,2011,(3):68-69.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承德市旅游旅游客源市场开拓

承德市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是河北省两大旅游“龙头”市之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就坐落于此。著名的宗教胜地外八庙环绕避暑山庄而建。除了这些人文景观之外,承德市还拥有十大名山,山水相拥,如诗如画,恰如塞外“小江南”。1999年以来,来承德市旅游的境内和境外游客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承德市的经济发展,又由于承德市的农业和工业的基础薄弱,旅游业是承德市的支柱产业。因此,加强对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对扩大承德市的旅游业发展,保持承德市的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尤其是与承德市地理位置临近的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产生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使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旅游度假的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出现的旅游热给承德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从国际方面来看,来承德市旅游的境外游客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以及我国港台等亚洲客源;不过随着承德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它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在开拓承德市旅游客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承德市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确

在进行市场促销时,没有深入研究市场的需求。首先,没有搞清楚游客来承德市旅游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在旅游业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即“最大旅游时间比”。根据这一规律当旅游局以及各个旅行社制定促销广告时,过多面向地理位置与承德市相距十分遥远的省市,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其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提供合理的旅游产品。根据北京三十家旅行社的信息反馈显示:北京的游客感兴趣的并不是避暑山庄,外八庙,而是京北第一草原和木兰围场。显然承德市政府以及各旅行社不但没有把工作的中心放在游客感兴趣的地方,相反,每年仍向避暑山庄追加大量投入。这种缺乏市场分析基础上的产品促销产出有限。

2.旅游市场秩序欠佳

(1)旅行社,酒店普遍处于小,散,乱的状态,竞争力不强。由于经济利益,它们之间争抢客源,造成了它们之间竞相压价,形成无序竞争。目前各旅店均在火车站,汽车站派出服务人员,游客一下车就蜂拥而上,争抢客源。而一旦抢到客源又会提高住宿,餐饮费用,即“宰客”。这样做不但破坏了公共交通秩序,使承德市的旅游环境大打折扣,还大扫游客兴致,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2)各景区的纪念品,特色品柜台普遍存在着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一块质次价低的玉石饰品,却以高出五至十倍的价格出售。游客大多不识货,日后发现也没办法解决。

三、扩大承德市旅游客源的对策

旅游业作为承德市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当前,如何扩大旅游客源成为承德市的当务之急。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人文环境,强化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景区的旅游行业管理和监察工作。制止“抢客”、“拉客”现象的发生。认真落实举报、投诉制度,在旅游局设立投诉电话,认真受理、解决有关投诉。同时,对旅游景区内所有宾馆、饭店、度假村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和业务指导,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文明服务,做到不抢客、不宰客,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2.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政府可将旅游景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民族、生态、休闲”三大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区。承德有中国56少数民族中的45个。由于各民族风俗不同,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承德市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氛围。政府可以大力开拓这方面的资源并向一些成功的旅游景区借鉴经验。另外,承德是一个多山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农业与平原上发展的农业是不同的,因此几乎每个县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承德县强力打造的高效环保养鸡产业、隆化县的绿色增收工程即“水田、菜田、果园”三结合工程,这些既是发展农业又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理想资源。如今发展农家游已成为一种既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又是都市旅游者体验乡村野趣的一种方式。

3.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调整旅游产品

国内大部分都市游客(北京、天津)的兴趣所在并非是避暑山庄、关帝庙、外八庙这些古迹,而是可以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京北第一草原和木兰围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游客所在城市有着丰富的与承德相似的历史遗产,这样,他们就不会对这里的古迹产生过多的新鲜感。同时,平时的生活节奏很快,闲暇时间少,他们更需要全身心的放松以缓解压力,而对国际游客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比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游客这两个国家与我国距离较近,交通便利。近些年来与我国的经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又由于几国文化的相似性,使亚洲游客对我国的文化古迹有浓厚的兴趣。这部分游客来我市几乎都是为了领略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美国和俄罗斯的游客在国际游客中只占相当少的比例。但是这两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开发这部分客源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些游客也是侧重游览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对现代化的游乐场和京北第一草原兴趣很小。所以要依据可靠的客源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切不可一刀切。

4.打破行政壁垒,互惠互利

政府应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合理调配旅游资源,应与兄弟城市加强沟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比如与承德市一样享有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美誉的秦皇岛市具有优美的海洋风光,气候宜人,这正与承德市的山峦叠嶂有很大的互补性。政府可以组织“两地游”业务。这种策略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吸引了游客,两城市间还达到了经济上的互利。再如承德市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毗邻,而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这两大城市,因此承德市的消费者往往会被这两大城市繁荣的商业区吸引。鉴于此,市政府可因势利导,在节假日组织融“团购”与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5.挖掘新的旅游项目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红色旅游”。承德市也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旅游项目。承德市隆化县的烈士陵园就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烈士陵园距承德市避暑山庄60公里,处在避暑山庄至木兰围场黄金旅游线上,是北京、金山岭长城至围场的必经之路。开发这个项目不但能起到教育广大民众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而且会加强人们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开发将使北京――承德――隆化――围场旅游线路更加完美。据悉,在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对烈士陵园总投资2818万元,在河北省投资额度仅次于西柏坡。2007年底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后,2008年烈士陵园年接待青少年人数将达到40万人次,比现在接待规模翻两番。

6.重视媒体的作用,强化推销

进入信息社会,谁占有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承德市也应该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与电子商务活动。这样做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中青年游客的认同。而这部分游客恰恰占游客总量的多数。同时,也不应放松传统手段,即通过报纸、电视、收音机宣传承德市的旅游资源。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但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机会不多,利用传统手段能有力的阻止这部分游客的流失。

7.注意城市建筑文化的整体性

海洋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开发理念;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858-04

站在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角度,旅游非优区是相对于旅游优势区而言的,是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估。虽然表述不尽相同,如“旅游非优区”、“旅游弱势地区”、“边缘型旅游地”等等,学术界对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研究呈显不断上升趋势。Opperman[1]提出“旅游业冷区”;KHAN[2]用“旅游非理想目的地”来阐释旅游区位非优区。在我国,虽然早期并未明确提出旅游非优区的相关概念,但对旅游非优区的开发研究一直是区域旅游开发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陈传康[3]、保继刚等[4]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区域背景等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针对旅游禀赋较差地区提出开发建议;1993年许春晓[5]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即资源品质不理想、开发有困难的区域,并从景点组合、分布状况对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界定;1995年其指出欠发达资源丰富地区是缺乏高等级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数量不丰富的区域,并对其旅游开发深入研究[6],正式将旅游非优区的研究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中独立出来,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此后,学者们主要从旅游资源非优区[7-11]、旅游区位非优区[12-14]、经济欠发达区[15,16]、自然生态非优区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旅游非优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文化与旅游认识、客源市场、区域经济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业发展比较落后,而导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低,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地区[17]”根据旅游非优区所处的阶段不同,可分为衰退型旅游非优区和发展型旅游非优区,“衰退型旅游非优区”是指进入停滞或衰退阶段、市场范围减小、吸引力下降、旅游收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减低;发展型旅游非优区是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推动作用较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区域[18]。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能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现以典型的发展型旅游非优区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为例,从形成因素、开发理念、开发策略3个方面研究旅游非优区如何成功转型为旅游优势地区。

1大平房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大平房镇位于朝阳市西部,大凌河北岸,隶属于龙城区,距朝阳市区40 km。根据实地考察分析得出,旅游业基本处在准备开发的阶段:旅游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没有专门为旅游的开展而建设的交通线路、基础设施以及娱乐设施;惟一的国家2A级旅游景区燕山湖水库未曾规模性地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微乎其微,不能够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指标值接近于零;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还没有发挥。总之,大平房镇旅游业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是典型的发展型旅游非优区。

2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要素分析

2.1旅游资源较少

资源等级不高,缺乏国家级、省级的知名风景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数量较少,其中有效转化为可供游客使用的旅游产品更少,如何将现有资源价值充分挖掘是旅游开发的重点。

2.2经济基础薄弱

大平房镇所在的龙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朝阳市各县(市)区中,其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均处于劣势地位。

2.3自然生态环境较佳

大平房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适宜开发旅游;境内良好的自然风貌为该镇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自然环境基础;燕山湖水库风景秀丽,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4社会背景优良

大平房镇整体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朝阳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正在积极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条件,对区内旅游业的正常、有序、健康的开发与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区位条件优越

地理区位条件较为优越,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河北省,北接,地处京、津、唐和东北城市群中间,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大平房镇地处朝阳市郊,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和京、津、唐区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交汇处。

可见,大平房镇旅游业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要素相对较差,但是开发主体的预期目标却很高。在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大环境下,如何将这些旅游非优区成功转型是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3发展型旅游非优区的开发理念分析

3.1比较优势明显

在辽宁省内,龙城区辖的大平房镇在任何产业方面都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大平房镇作为朝阳市西郊的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历史上由于地处河流的交汇处,是民族之间交往的通道,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有建州古城、唐辽三塔以及燕山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优势。朝阳市、龙城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平房镇的旅游开发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将大平房镇发展成为特色旅游乡镇,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因此旅游业发展从资源、区位、政策支持力度方面都具备了优势。

3.2积极利用优势区旅游开发的经验

旅游优势区与旅游非优区都是区域旅游开发活动中的特定区域,对其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一致的(资源、市场分析、产品规划、项目建设等等),由于旅游优势区在进行旅游业开发与规划时,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旅游非优区因其起步晚,在利用先进的开发技术、科学管理经验的方面可以高起点,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学习、大量的教训可以吸取。旅游优势区成熟稳定、产品体系完善被多数旅游者熟知,旅游非优区大平房镇的旅游资源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可利用旅游者的需求观念的变化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灵活进行旅游形象的定位和旅游价值开发,即在尊重资源禀赋、环境等客观因素的条件下,结合现实需求,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创造“隐性”的旅游休闲游憩方式及区域传统文化。

4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开发的具体策略

4.1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4.1.1重视传统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传统观光、度假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开发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下,需要丰富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观光产品的质量档次。大平房镇旅游区依托本区秀美的自然风光、水体风情、生态果园、燕辽文化景观等,开发观光旅游产品,使游客既能欣赏自然人文风情,又能体验历史文化民俗。田野观光产品主要是利用乡村的民居特色、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绿色、无公害的果蔬等,开展特色农家乐项目;水体观光产品为站在燕山湖旁边的大法寺的山顶,饱览燕山湖的水面风情和观赏日落日出;燕辽文化产品主要体现在“三塔一城”上,充分展现独特的燕辽文化,加深对历史文化素养的积淀;水利观光产品利用燕山湖大坝水利工程和燕山湖水电工程,建设水电工程展览馆;夜间观光是指标志性建筑和湖区灯光效果,在水面上的舞台和移动的船体上配置激光、喷头、水泵、水幕发生器等装置,可集舞台表演、激光表演、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

度假产品可以分为滨水度假和农家度假两类,滨水度假主要分布在燕山湖周边,利用湖滨优美的风光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建造滨水度假别墅群,配备度假相关设施,营造滨水度假村;农家度假主要集中在燕山湖景区的东、北部的几个村庄,利用特色的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开展蒙古族人家旅游接待,选取环境好的农家建设农家客栈,提供蒙古族特色的各种旅游服务项目,给游客别样的体验。

4.1.2大力抓好特色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古迹旅游、宗教旅游等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流,为适应这个潮流,大平房镇旅游开发需要不断创新。燕山湖周边都是相对封闭的农村风貌,而且大平房镇周围没有较大规模的城镇和工商业中心,大平房镇也没有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因此,淳朴、自然、原始的乡村特色仍然十分浓厚,这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城市居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希望来到农村放松一下心情、体验乡村生活。燕山湖旅游区的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发展绿色农产品,为游客提供绝对绿色的乡村安全饮食和食品相关的绿色安全旅游商品。随着时间向前推移,历史建筑和遗迹在一点点地减少,燕山湖周边的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佛教建筑大多都已不见,现在遗留的三座久经风霜的佛塔,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而且也是珍贵的宗教文物,对于当地历史发展和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黄花滩村附近的建州古城遗址,虽然只留下败落的古城墙遗迹,然而其规模和历史仍然被当地村民代代相传,结合历史记载和当地传说恢复古城风貌,并且在古城中建设历史时期的古城布局和当地民俗建筑以及收集当地历史文物建立“黄花滩建州古城历史博物馆”,让游客通过恢复的建筑和实在的历史文物更加真切地体验历史的风貌。

4.2旅游市场策略

资源和区位条件决定了大平房镇旅游区依附于朝阳市内旅游客源市场,是朝阳市旅游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配合朝阳市总体营销的同时,积极寻求自身的特殊市场。在朝阳市全力打造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将大平房镇积极融入佛教古文化打造中心,以三塔为中心、重建被毁寺庙为重点,与市内南北二塔形成合力,共同宣传佛教文化。

4.2.1目标市场定位近期优先开拓一级目标市场(环渤海经济圈中与朝阳距离近且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如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地缘相近的);中期重点发展二级目标市场(黑龙江、吉林);远期巩固一级、二级目标市场,有序发展机会市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

4.2.2价格策略与市内著名景点如鸟化石公园、北塔等共同制作门票联票,如“朝阳旅游一卡通”,适时借光,扩大销售。

4.2.3促销策略客源分流与线路延长相结合:①在旅游旺季,分流朝阳市内品牌景点游客,在游客爆满的时段开展燕山湖景区的宣传、或者是临时调动大平房镇的公车先将游客疏散,缓解景区压力;②延长旅游线路,与市内品牌景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门票的赠送,使得来朝阳游客增加其停留时间;③根据现有资源特色,对研究古塔的专家、研究侵华历史的专家、研究古城的考古专家发放邀请票。

4.3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4.3.1旅游道路标示系统道路交通标识系统是旅游区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设计科学的路标和指示牌既可以向潜在的游客传达大平房镇旅游的相关信息,又可以为抵达旅游区的游客提供信息,使其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引导游客进行旅游活动。在通向旅游区的各条主要交通干道设立各种道路标识,使其不仅能指明道路的名称,道路的连接,还能指明道路通向的旅游景点、离景点的距离,在高速公路上的路标指示可以通过一些口号或标语,表达旅游区对游客的欢迎;在燕山湖水库环道上要设立宣传旅游区的大型广告牌,突出旅游区的形象,指出就近的旅游区入口及距离,旅游区内各景点的道路口都要设立指示牌,指引游客进入景区,介绍景点的情况。

4.3.2旅游集散中心在游客集散中心地设立旅游信息咨询台,提供旅游区的宣传资料、光碟、明信片,并设置触摸屏,由专人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为游客排忧解难,提供方便;设立计算机信息查询系统,并为游客提供上网服务;设立旅游区信息台,及时旅游区内的各种信息,如安全预警信息、游客寻人、寻物信息等;旅游区内各景点设立专职信息员,要求各信息员及时准确地收集监控信息,按时向信息台反应,以便为游客提供即时的服务。

4.3.3餐饮服务设施目前,大平房镇的餐饮服务还较为落后,饭店档次和数量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在燕山湖景区周围没有饭店和特色餐饮,利用燕山湖宾馆建设的契机,形成完善的餐饮服务设施。在大平房镇要有几家特色饭店,为团队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尤其在世纪大街、希望路、时代大街、凌河路等,保证每条街道有2~5家餐馆和几家特色小吃部,为游客提供当地的特色小吃。

4.3.4住宿设施由于距离市区较近,大平房镇的住宿设施还较少,镇上仅有的两家住宿条件极为简陋,卫生状况较差,内部最基本的设施都较欠缺。因此住宿设施修建主要有两种:一是燕山湖周围,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别墅和特色客栈,为都市白领提供休闲度假,放松心灵的地方,别墅的建设和周围的湖光山色相配套,设施按照先进的理念规划设计,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二是充分发挥古镇的优势,建设一批仿古建筑,作为团队游休闲观光的住宿地,并把住宿和餐饮相配套。

参考文献:

[1] OPPERMAN M. Regional aspeets of tourism in New Zealand[J].Reg Stud,1994,28(2):447-489.

[2] KHAN H. Tourism growth in Singapore:An optimal targe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223-224.

[3] 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3.

[4]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适度开发与实例研究[J].经济地理,1993,13(2):81-84.

[6] 许春晓.欠发达资源丰富地区旅游业成长模式[J].人文地理,1995,10(4):69-72.

[7] 刘玉,杨达源,张兆干.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情况下的旅游开发及实例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22(4):18-22.

[8] 赵宁曦,王森,姚亦峰.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适度开发初探[J].海洋科学,1997(6):68-69.

[9] 李跃军,姚丽芳.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台州海滨旅游开发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1(6):90-96.

[10] 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59-62.

[11] 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林学院,2003.

[12] 孙根年.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4):1-5.

[13] 要秩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2 (5):58-61.

[14] 任静.非优区位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5] 石方正,刘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0(6):19-23.

[16] 陈绍友.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启动模式研究――以四川华蓥市旅游发展为例[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