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商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 执法
1.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对于我国的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进行分析后得知,我国的初级工商管理人员还是具有一定数量的,而且需求量也并不是很多。但是中高级的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很大,高级的工商管理人员更是欠缺严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主要的经济,但是这样的经济模式具有片面性,随着我国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不断转变。需要我国的工商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对于很多高端的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有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多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全面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工商管理部门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人才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培养,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改革力度逐渐提升,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我国经济的管理部门,正在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工商管理的制度并不完善,导致我国的工商管理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所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不但需要管理好个体和私营企业,还需要对公有制经济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秩序的维护。但是我国的目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是区域划分管理的,导致市场被认为分为各种小的模块,很多部门之间并没有绝对联系,导致管理的不合理性频发。作为地方政府,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的相互结合以及全面发展。
3.工商管理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工商管理内部管理体质并不健全,这主要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内部规模比较大,而且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在加上我国投入的资产形式很多很复杂,导致很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能够达到制度的要求。这必然导致资产的使用率偏低,甚至出现了国家资金的流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工商管理内部的审计管理并不完善,很多审计单位都具有自己的工作,在进行管理和会计控制检查的时候,容易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工商管理机构内部出现审计体制不完善的情况出现。在实际的情况下,监督工作开展困难,导致会计控制工作难以进行。
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1.培养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
想要全面提升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裴炎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对我国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利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每个人才都能够获得崭新的知识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的要求。另外需要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国际竞争观念,树立起良好的竞争意识,让每个工商管理工作人员都具有综合性的国际竞争理念,提升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还需要增强其实践能力。
2.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进行工商管理需要工商管理体制自身的完整性。只有全面的发挥出工商管理制度的作用,才能够确保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因此需要确保建立的工商管理体制具有宏观调控性。通过统计管理将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控,然后利用产品的调整,确保不会出现产业产品的比例失调问题。通过综合的监督管理,确保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与此同时,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的建立,通过不断的改革,确保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并全面的发挥出其作用,提升工商管理的机构稳定性,提升管理能力,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3.优化工商管理执法对策,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和法规,确保将旧的法规以及自相矛盾的法规进行解决,实现工商管理法制体系的建立。另外需要增强法制的宣传,对于每个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执法人员都能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工商管理的监督和全面的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监督能力,利用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全面的提升管理的水平,将工作人员的执法规范落实到实处。确保进行市场经济管理的时候,能够按照规范,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对于所管理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利用工商管理内部的制度,进行规范的控制。
结束语: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这对各行各业都是机遇,同样也是严峻的挑战。作为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全面的内部外部机制建设,并对我国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确保我国的共生管理部门能够健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亚敏.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联系与促进[J].商场现代化.2016(29)
[2]王淑仪.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
[3]肖娟.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J].金融经济.2016(24)
[4]藏耀威.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
[5]袁媛.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6]李雪琰.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7]杨丹.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工商管理有效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07)
在经济体制不断被改革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也越发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传统的工商管理体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对我国当下管理层面上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当前我国在工商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进行合理化改革,将其自身管理体制加以修改完善,以此满足当前社会需求是工商管理部门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保证社会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现阶段工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水平
目前来看,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样化。这些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目前的工商管理业务水平并不高。在理念上,我国的工商管理人员并不是贯彻的十分彻底。目前,对于正真意义上的工商管理理念是急需被加以强化和完善的。对于市场经济的掌控力度不足,导致我国在管理上的严重不足。在人才培养上,精通此专业知识并可以熟练使用的人员少之又少。而且检验其人员真实能力的方式极度匮乏,无法体现出其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这一概念的真实想法与水平|1]。
(二)管理体制
不仅仅是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目前工商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工商管理缺陷的一项重要原因。工商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维护工商管理体制的一个部门,其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存在的也较为多样。部门过多导致了很多管理机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能环环相扣,内部存在较大的分化趋势,也就导致了很多该有的体制和政策没有健全,很多应该出现的规定没有被建立。这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连锁效应也就导致了工商管理上的缺失与某些地方的不称职。
二、对目前工商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注重专业培养
工商管理并不应该仅仅是一套规定,而应该是一套体系,将整个管理过程完整化。所以就应该格外加强对业务水平的培养。单靠理论性的知识也并不科学,重要的是实践过程。将理论与实际现状加以结合,让工商管理人员真正投人到当前社会经济体制中学习,在以工商管理为前提的现实过程中发挥其自身价值是管理阶层的首要任务。时代在发展。为了追赶市场经济建设的脚步,工商管理方式也需要被不断更新。工商管理部门也应不断更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方式,投人更多精力去培养相关人才,使得其在实际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注重管理体制与相应法规
一切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体制与规定为前提的。面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市场,适度修改相应工商管理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其工商管理部门自身结构的原因及其外部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其工商管理政策的监管与检查,提高其各方面的忧患意识。随着市场的变化工商管理法也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进行实时变更。加强内部结构的团结完整,让每一部门发挥自身最大作用,各管理机构衔接适当有助于改善当下经济市场秩序。对待目前存在的各行各业要严加把控,但手段上必须合理化,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最大程度增加工商管理部门的威严,对于日后掌控改善整个经济市场有最大程度上的改善|2]。
三、未来工商管理发展前景
(一)管理人员
因市场经济需求量的日益提高,在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上也在日益上升。由于其工商部门自身原因,在专业技能水平并不过硬的情况下,对真正拥有这一方面真才实学的人才扩招也是未来在人员把控上工商管理部门所采取的必须手段。在这一方面应该建立其自身大环境,培养好一个学习的氛围,过程上不能仅仅依照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手段,结合现阶段情况才是合理的明智之选。这样的方式在未来也一定会被加以重视与使用,使之涌现出大量工商管理的真正人才,为经济市场贡献合法合理、有效的建议与措施。
(二)工商管理部门与体系的整体规划
在拥有大量工商管理界的人才之后,接下来的体系、法规与规划上也会出现明显有效的提升。在工商管理体系之中,会有明显的法制系统约束制约经济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目前的法制体系来看,也需要被规范规模化。因市场变化的缘故,单一法律体系无法治理众多市场经济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工商管理界,大量新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会呈阶段性涌现。但规则上的增多与复杂化会对我国经济市场平衡发展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政策上的监管监察在为来经济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也会出现监督政策与体制上的环环相扣。当工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结合,并加强监管力度,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建设将会起到明显的提高。所以未来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市场经济上对我国整体建设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现状;对策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保持稳步发展,不但要满足市场供需的需求,积极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各企业已纷纷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已经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滞后性,所以,企业若要获得良好地发展亟待有效贯彻落实好当前内部管理中的工商管理工作。
一、当前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商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将来的长时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处的时间较长,人们内心的封建等级思想尤其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因而造成民主政治不够彻底,一直以来未能良好地处理不和谐的因素。上述因素不但严重阻碍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还极大影响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彻底消除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大力宣扬民主与法制。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都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环境的因素,积极做好预防准备和应对措施,在企业内部催生正确的工商管理理念。
(二)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以为相互之间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薪酬给员工,员工获得自己劳动相应的报酬,以此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利。企业管理者过于重视企业的经营业绩,对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则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对企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由相关调查研究可知,企业的人才流失会严重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企业仅仅是把员工视为打工者,员工在替企业工作时,缺乏主人翁意识,所有的行为仅仅是企业强加给自己的,而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我国企业管理一直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存在狭隘性,其重点是针对企业精英,而并非针对全体员工的以人为本,人本位的管理理念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
二、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对策分析
(一)有效利用科技创新
面对现代企业经营的管理里面,企业发展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并且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呢,人才是首要条件,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的第一步即为引进具有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人的发明创造是所有科学技术产生的根源,科技创新型人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要加大资金投入,企业发展的永恒目标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必须重视积累企业公积金,积累公积金能帮助企业实现基础创新,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注入资金保证。加大企业资源的投入,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定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第三,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对为企业科学创新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人们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水线至关重要,同时,将落后的生产线淘汰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对工商管理进行深入认识
不管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发展,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由于大多数人起初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害怕打破工作原有的秩序和流程,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对于这种抵触心理,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有效结合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员工之间展开良好的交流,消除其顾虑和不良情绪,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视作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即为人才领先,同时人才也是保证企业发展壮大的的关键。另外,细节决定成败,企业在贯彻落实管理理念过程中要重视细节,这成为企业普遍认同的观点,企业在广泛应用和推广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对细节给予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员工不适应改变,一旦改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转变员工的观念要针对具体的细节,企业应该能有效把握员工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必须构建独特的激励机制,所有企业员工都必须得尊重,自我价值应得到实现,员工能否保证良好地开展工作与其责任感、忠诚度有紧密的联系,实施管理理念要遵循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若要在当前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将工商管理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明确其实质,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高度重视,充分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潘永红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原禄达.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120-12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和监管中肩负着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方向与热点,并对其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具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是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国内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商管理机关在优化组织结构,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形势来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工商管理人才匮乏
根据统计数据,至2010年底,在人才市场上,初级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作为金字塔的中部和塔尖,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很大,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过去农业和工业经济而言的新态型经济。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竞争的意识,要有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思想,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分强调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工商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实现职能到位。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不仅要管理个体,私营经济,而且要管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秩序。而目前工商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
(三)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
作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管理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履行工商职责时,工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现实中,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工商管理部门并不能应对自如,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从而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削弱。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经政府允许,一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二、提高新形势下国内工商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强调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创新教育理念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应体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其人才培养应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手段,培养出能为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管理咨询公司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适应性、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及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树立工商管理人才国际竞争意识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其切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趋势而成为热门专业。因此,新时期经济管理者必须要有国际竞争的思想。所以,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要有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思想。
(二)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行为日益复杂化,已突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会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关键环节。
1、建立上下左右联动的经济户口属地管理体制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难以到位。因此,工商管理体制的完善要积极抓好以工商分局(所)为监管主体的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建立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区域齐动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户口清、状态明、制度全、检查实、手段新、联动好”的管理目标,增进工作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强化监管力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工商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
2、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控制
工商管理部门是国家宏观调控系统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必须紧密配合国家各个时期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它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工商管理体制的建设中,可运用登记管理职能,要求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对各类行业发展的宽严度正确把握,防止产业产品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协调发展。
3、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
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制,强化对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监管,应对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领导,增强工商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优化工商管理执法对策,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我国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为重点,加强制定单项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注意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执法职权。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高效职能管理部门,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整合各管理职能,打造更好的工商管理平台,努力争取管理的最优化,使市场资源公平化,促进市场持续稳定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关联企业 盈余管理 对策
关联企业的关联方交易就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中性的,是一种基本的商业交易行为,它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正常的关联方交易相对于非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风险,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整个利益体的竞争能力,对企业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关联方交易会造成关联方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竞争角度考虑,交易价格不能完全达到公允,定价出于关联方需要,非正常的关联方交易也会带来粉饰公司业绩,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一般关联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转嫁费用负担、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实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收取资金占用费、委托经营、为潜在关联方提供担保等。近年来,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新趋势。这些使得管理当局通过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更方便,同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新趋势
1、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
上市公司通过降低自身的持股比例或者由其母公司转让股权等形式,将已有的重要关联方转变为非关联方。表现形式有:找一个非关联方作为过桥公司,将一笔关联方交易变成两笔非关联方交易;将关联方关系变成非关联方关系,进而将关联方交易变成非关联方交易,即上市公司通过出售股权、中止受让相关股权或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转让股权等方式将关联方转为非关联方,从名义上解除关联方关系,使相应交易不再属于关联方交易。
2、关联方交易复杂化
上市公司可以设计一种复杂的关联方交易以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假设某集团公司有甲、乙、丙、丁、戊五家子公司,其中甲为上市公司,假定商品销售仅限关联方之间。集团公司先把商品销售给乙,因而乙的账面价值就为原价值的120%,乙再把它销售给丙,以此类推,当戊把它销售给甲时,甲的账面价值可能为原价值的几倍,因而当甲把商品再销售给其任何一个关联方时,其可以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从而达到提高其利润的目的。通过反向操作,也可以使其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3、关联方交易隐性化
从表面上看,上市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交易,无关联关系,但实际上两家公司又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在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上市公司才不得不与那家公司进行了交易,其公允性值得怀疑,它们之间的交易实质上是关联方交易。
4、关联方交易的负向盈余管理势头增长
一般研究的重点,在于关联方通过关联方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上。随着股市融资功能的削弱以及会计准则体系的控制,关联方交易开始转向,出现反哺大股东的现象。因为部分无法通过股改的上市公司被边缘化失去融资资格,大股东便通过关联方交易掏空上市公司来满足自己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股改的公司,非流通股东在禁售期通过关联方交易从上市公司抽取利润,禁售期后只需要停止抽取,就可以让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带来股价上涨,减持就可以获得收益。
二、关联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1、会计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行为屡禁不止
我国的会计制度往往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对即将发生的盈余管理现象做出预防。如为防止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但随后出现了利用资产置换,股权转让在内的非货币易以及债务重组操纵利润。为了防范这两类业务,财政部于1999年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但是新的能够规避准则约束的交易方式又出现了,即通过非货币易“货币化”等。为了制止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利用非正常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紧急出台了《暂行规定》,但在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方交易中,又出现了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从我国关联方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会计规范在约束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中存在着局限性。
此外,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判断,安排实际交易。但是,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限定存货发出计价,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受到控制后,自然会加强安排实际交易这一手段的运用。而关联方交易的特性决定了通过它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2、上市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对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诱发性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采用计划指标,额度制和审批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企业发行上市资格安排和排队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瓶颈”,因而股票发行溢价通常较高,权益性资金成本相对低廉,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结果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壳”资源。企业为了取得上市资格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即使上市之后,上市资格的“壳”资源性质仍然存在,公司上市之后的再筹资仍然要服从计划控制的要求。
3、公司组建模式中的缺陷,使得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着强依存性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中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采取了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为母公司(集团公司)的模式。这种“剥离”上市导致上市公司不完全具备独立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系统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对关联方存在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依赖性。它与其改制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它子公司之间,必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甚至是唇齿相依的关联关系和关联方交易,因而更易产生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问题。
4、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带来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情况
尽管我国的国有股减持计划已部分降低了国有股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份额,但国家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流动性不强,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从而使大股东基本上控制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甚至出现许多大股东的法定代表人兼任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倒挂,权益性资金资本低于债务性资金成本,大股东乐意支持上市公司利润包装,并通过股利分配、回购大股东资产、资金往来等实现其利益。因而,在大股东控制的条件下,大股东帮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几乎不受约束,不少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就是由于股权构成及形成机制而产生的。
三、规范关联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会计准则
新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关联企业关联方交易的盈余管理。首先针对关联方关系的复杂化,新准则认定关联方时,将间接地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也认定为关联方。这样一来,无论关联方之间的控制层级有多少,在划定关联方关系时要一并考虑。其次,新准则要求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名称,以及关联方企业的基本信息。在披露内容方面,新准则取消了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或比例的选择性披露,重新明确了企业必须披露的交易要素。如交易金额、未结算金额、条款和条件,如果企业对关联方未结算应收项目计提了坏账准备,还应披露坏账准备计提情况。新准则下,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更反映实质,披露内容更加客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的漏洞。但是新准则取消了披露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要求,仅要求披露交易金额和未结算金额。而交易金额和交易比例的同时披露,投资者使可以凭借这类信息推算出交易价格水平,有助于投资者判断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新准则取消了对交易额比例的披露,当关联方交易可以合并披露的情况下,容易被企业操纵以隐藏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性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2、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导致我国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较为普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它已经给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而改变此现象的方法是,实现公司治理模式由行政型向市场型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减持大股东的股份,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司股权分散化,致使其他股东联合起来能够在表决权上与大股东抗衡,改变上市公司利益主体和治理主体过于集中的局面。
3、优化董事会结构
在我国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中,大部分董事会成员由公司的经理人员组成,董事会的工作容易受到经理人员的操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致力于建立董事会结构制衡机制,优化董事会的监督功能,既要适当引入相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特殊作用,还要在董事会内部提高非执行董事的比例,保持董事会成员的任命独立于管理层。
4、引入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公司上市前存在过渡“包装”现象,这种“包装”着重体现在会计数字的管理上,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并不为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另外现行会计法规体系中,对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宗旨有悖于会计准则的规定,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与之对应。只要企业盈余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心理承受底线,法规制定者就不会有改变法规从而追究相关责任的法律责任的压力,就不会主动改变这种格局。因此,应该加大惩罚力度,只有在加大违规成本,降低违规收益的情况下,才能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严重操纵行为处以重罚,造成恶劣后果的,要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不能简单以行政处罚来解决了事,应切实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并辅以刑事处罚,从法律上限制过度盈余管理的发生。
5、完善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
完善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严格区分上市公司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法律要规定严禁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充当委托人。可考虑由独立的第二方接管上市公司审计服务的权力,由它将上市公司的审计任务统一进行招标,将注册会计师的利益真正独立于上市公司,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披露。在变更事实发生后两日内上报证监会、交易所有关部门,并公告。在公告中应标明该项变更是否获得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批准,并对变更理由做充分陈述。
【参考文献】